重症肌无力的早期诊断和注意事项

重症肌无力的早期诊断和注意事项

本文根据赵重波医生在海上名医平台视频直播内容编辑整理,感谢海上名医平台!

1.重症肌无力是可治性疾病

说起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在社会上面可能有一些误解,主要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比如说在20年前,王朔有一本小说很火,叫《过把瘾》。《过把瘾》里的主人公就是因为得了重症肌无力,最后过世了。另外有一本穿越小说叫《庆余年》,里面的男主人公也是因为得了重症肌无力,在弥留之际穿越到了古代。这些影视作品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印象,觉得重症肌无力是个不治之病。

但实际上我们看一些知名人物,包括克里斯托弗·罗宾,他是《小熊维尼》这部作品当中的那个小男孩,他父亲是《小熊维尼》的创作者,他得重症肌无力很多年,但是他的寿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台湾的前“国防部部长”唐飞,也是罹患了重症肌无力,但现在过着非常健康的生活。另外好莱坞的女星Suzanne Rogers,曾经得过影视界的艾美奖,也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但现在过着非常健康的生活。所以说,重症肌无力在真实世界当中不是一个绝症,而是一个可治性的疾病。

2.重症肌无力是罕见病

为什么说重症肌无力比较罕见?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罕见病的定义,其患病人数是很少的。罕见病一般是占人口的0.65‰-1‰,但各个国家对罕见病发病率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中国没有非常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支撑,我们并不知道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患者有这个病。结合国外的文献和华人地区的一些流行病学文献,预估中国的年发病率在4-12/百万,患病率在40-180/百万,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在2018年,根据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第一批中国的罕见病目录,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被纳入其中,成为第一批官方认定的罕见病。

3.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我们来看这样一张图,图中人物是美国印第

安的土著红番酋长,他死于1664年,这个大概是在西方的医学文献当中第一个被确切记录像重症肌无力的病人。重症肌无力可以简化为随、波、逐、流、危象,这四个字和一个单词来理解:

随主要是重症肌无力累及到我们全身的随意运动肌,就是骨骼肌,不包括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以眼外肌最容易受累。

波是症状波动、晨轻暮重、疲劳以后加重,休息后好转。

逐是可以从一组肌肉,一块肌肉没有力气开始,比如说眼皮下垂,逐步可以扩展到其他的肌肉,从眼皮下垂开始,然后到咀嚼无力、吞咽无力等等。

流是不同的肌肉轮流会受累,比如一个患者他一开始是左眼皮掉下来,过三个月以后,左眼皮好了,但是右眼皮掉下来了,我们叫交替性眼睑下垂。

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最严重的状态,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为它可以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这四个字和一个词就是重症肌无力的概括。

4.重症肌无力是怎么发生的

有的病友就会问,我为什么会得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怎么发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医学问题,我们把它简化一点来理解:一个正常的个体,如果他存在免疫系统的紊乱,我们不是说免疫系统低下,而是紊乱。体内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坏的抗体,这种抗体有破坏性,专门会针对在骨骼肌细胞上面的特殊的受体,特别是乙酰胆碱受体,或者是肌肉特异性激酶,这两种受体。由于抗体对这些正常受体的干扰,把它破坏了,使得这些受体不能正常工作,就产生了肌肉的无力。在临床上面,医生通过给患者使用吡啶斯的明,就是通常所说的小明,再加上免疫治疗,就可以增加乙酰胆碱这样一种神经递质的传递而改善肌无力。

另外,调整免疫系统,使得疾病向好的方向去发展,最终使得肌无力恢复正常。所以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的疾病,而不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有的患者会问,我有重症肌无力,我的小孩会得这个病吗?一般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以说后代是不

会有这个病的。我们所说的新生儿一过性重症肌无力是因为妈妈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她的体内存在有致病性的抗体,那么可以通过胎盘的垂直传播,这些抗体到了婴儿的血液系统里面,婴儿在刚生下来一个月左右,可能会有这方面的症状,但是随着这些抗体本身的消亡,婴儿的症状会逐渐好转,完全恢复正常。

如果对重症肌无力为什么会发病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我们就把它再简化一下。我们人体有胸腺,胸腺就像一个兵工厂,像一个恐怖分子的培训基地,当它受到一些特殊影响时,就变坏了,它会往我们的血液当中去输送一些坏的免疫细胞,这些坏的免疫细胞会破坏我们正常的组织细胞功能,免疫细胞产生了致病性的抗体,抗体影响了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传递,所以病人就出现了无力的症状。

一个比喻,如果把胸腺比喻为失控的恐怖军事基地,这个军事基地要派出作战单元,这些作战单元就是免疫细胞。到达目的地以后,这些作战单元,包括坦克、装甲车会把一些恐怖分子释放出来,这些恐怖分子相当于抗体,它就要跑到局部去搞破坏,去破坏我们维持正常军事状态的粮食,粮食可以被比喻为乙酰胆碱。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大家就能够简单了解一下,人类为什么会得重症肌无力。

5.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

在临床上面,重症肌无力有哪些常见的症状?患者了解了以后,有助于早期识别自己的症状,到合适的医院去就诊,早诊断,以便早治疗。常见的症状可以看中国医学科普中心的这张卡通图。

常见的症状是波动性或者交替性眼皮的下垂。另外会出现看东西有重影,我们叫视物成双。容易讲话不清楚,有鼻音,嚼东西费力,吞咽有困难,喝水容易呛,抬头没有力气。躺在床上面,头抬起来有困难,把手抬起来,梳头有困难,蹲下去,站起来无力有困难。另外还可以有呼吸费力。这些是重症肌无力比较常见的症状,如果大家在生活当中碰到亲友有这样的主诉不适的话,要提高警惕。但是由于临床的现象比较复杂,没有特异性,所以有这样怀疑了以后,还是要到专业的医院和医生那里去进一步确诊。

我把病友怎么早期来识别自己的症状编了一个口诀。根据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症状和最容易累及的肌肉,总结成:眼皮下垂视成双,咀嚼吞咽抬头难,手脚无力鼻音重,晨轻暮重饮水呛。这样基本囊括了重症肌无力比较有特点和常见的表现。

6.医生如何诊断重症肌无力

对于患者要能够早期识别自己有没有重症肌无力,对于医生,也需要用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诊断重症肌无力。一个患者到医生那里,医生一般会让他做一个新斯的明试验。一位患者,可以看到双侧眼睑明显下垂,打了一支新斯的明半小时以后,再看双侧眼睑就明显睁开、上提了,说明新斯的明试验是阳性,高度提示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但这不具有绝对性,因为其他有的病也会出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比如说Lambert-Eaton综合征,我们俗称肌无力综合征,这个需要专科医生来进一步判断。

另外,重症肌无力需要做一个重复电刺激,包括低频和高频的重复电刺激,操作起来病人会有点痛,但这个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非常重要。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特异性肌肉激酶的抗体,是诊断重症肌无力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检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它可能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胸腺CT也很重要,因为70%-80%的重症肌无力会合并有胸腺的异常,其中包括有胸腺瘤会占20%-30%。这张胸腺CT提示这个患者,在胸腔里面有一个不规则的占位,它是一个胸腺瘤。前面胸外科陈教授也大致给大家作了这方面介绍。

患者在医生那里就诊的时候,一般医生会开什么样的检查项目,可以介绍给大家,作一个参考。首先是新斯的明试验,另外医生会开一张化验单,要求患者去查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肌肉特异性激酶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Titin抗体和Raynodine抗体。高频和低频的重复电刺激,胸腺CT,甲状腺功能,乙肝和丙肝。

有的患者会问,为什么要查甲状腺功能?是因为我们大概7%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合并有甲亢,如果说发现了甲亢以后,需要把甲亢和重症肌无力同时进行治疗。

为什么要查乙肝和丙肝呢?因为大部分的患者可能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果病人有潜在的乙肝或者丙肝,有可能因为用了免疫抑制剂,而使得潜在的肝炎爆发,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的时候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乙肝、丙肝的筛查也非常重要。

7.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自身免疫病常共存

重症肌无力我们知道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但有的时候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经常和其他的一些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比如说7%的人会合并有甲亢,其他像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湿疹、白癜风等等,这些自身免疫病经常会和重症肌无力同时存在,但如果同时被诊断大家也不要惊慌,这些统统都是可治性的疾病。

8.诊断重症肌无力有什么误区

诊断重症肌无力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包括医生、患者可能都会存在。把它概括成几个方面,第一就是重复电刺激阳性,肯定就是重症肌无力吗?不一定。运动神经元病也有可能导致重复电刺激阳性。重复电刺激阴性一定不是重症肌无力吗?也不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重复电刺激的阴性率非常高,阴性率最高要达到50%左右。

有的患者说:“我查了一个血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它轻度增高提示阳性,我肯定有重症肌无力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抗体的检测可能有假阳性,它需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而血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就一定不是重症肌无力吗?那也不一定,我们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当中有30%的人,抗体是阴性。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定会有胸腺瘤吗?不一定。在有胸腺异常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当中,大概也只有30%左右有胸腺瘤。反过来有胸腺瘤一定会得重症肌无力吗?也不一定。胸腺瘤的患者当中大概有20%-30%左右会有重症肌无力。所以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整合所有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大家不要因为一张化验单就随便去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这个病,需要去医生那边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为什么说很多的诊断方法不能够完全依赖,这是因为这些诊断的方法是有“盲区”的。我们在一篇文献当中可以看到,眼肌型重症肌

无力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在抗体的发现和重复电刺激阳性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眼肌型的阴性率非常高。所以直到目前为止,虽然技术手段进步很大,但是仍然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俱佳的检查方法。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观察护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观察护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 1.病因与发病机理 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电镜检查见终板的突触前神经末梢中的囊泡数目和直径均无改变,但突触间隙变宽,突触后膜的皱褶变浅变少,所以突触后膜的面积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多数学者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细胞免疫依赖、体液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胸腺异常有关,也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 2.病理 受累骨骼肌的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溢。急性和严重病例中,肌纤维有散在灶性坏死,并有多形核和巨噬细胞渗出与浸润。晚期病例,可见骨骼肌萎缩。少数患者可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样改变。 3.临床表现 (1)本病见于任何年龄,约 60%在 30 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骨骼肌稍经活动后即感疲乏,短时休息后又见好

转。检查见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无力以及反复收缩后无力的加重。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到后期,肌无力症状恒定不再变化。全身所有横纹肌均可受累,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特别是眼外肌最易累及,常为早期或唯一症状;轻则眼球运动受累,多呈不对称性眼睑下垂,睁眼无力、斜视、复视、有时双眼睑下垂交替出现;重者双眼球固定不动。少数眼内肌也可受累,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面肌、咽、喉、软腭、舌肌、颈肌和肩胛肌受累,也可涉及呼吸肌、下肢近端肌群以至全身肌肉。症状长期局限于某些横纹肌群者,称局限型重症肌无力,如“眼肌型”、“延髓肌型”;涉及全身称为“全身型”。但两者常难绝对分开,往往是一种症状的延续和发展和两型症状同时出现。晚期的全身型患者,可有肩胛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等的萎缩。 (2)重症肌无力危象 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而致严重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A、肌无力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引起,由各种诱因和药物减量诱发。呼吸微弱、发绀、烦躁、吞咽和核痰困难、语言低微直至不能出声,最后呼吸完全停止。可反复发作或迁延成慢性。 B、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过量引起,除呼吸困难症状外,也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毒碱样中毒症状(呕吐、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引言: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为了提高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医疗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和讨论,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2020版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指导医生进行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一、诊断标准: 1. 病史: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常有进行性肌无力症状,疲劳易 感和活动后恢复缓慢等特点。 2. 体格检查:重症肌无力患者差异较大,但大多会出现眼肌 麻痹和泪液分泌减少等眼部表现,以及颈肌无力和呼吸肌无力等全身表现。 3. 神经肌肉传导检查:针对神经肌肉传导方面的检查项目, 包括神经肌肉传导速度、肌肉动作电位和运动单位电活动等。4. 免疫学检查:通过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MuSK抗体和Lrp4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治疗原则: 1. 发病初期的治疗:在确诊后的早期,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如新斯的明和吡拉西坦等。此外,合理的运动和心理支持对于患者恢复也十分重要。 2. 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在疾病进入稳定期后,除继续维持治 疗控制病情外,还需考虑减少激素使用以避免副作用。此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包括环孢素A、硫唑

嘌呤和甲氨蝶呤等。 3. 疾病进展期的治疗:若患者在维持治疗后,仍然存在严重 的肌肉无力和呼吸肌无力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开展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吸附、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4. 并发症的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 染和呼吸衰竭等。因此,及时诊断并治疗这些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三、其他治疗手段: 1.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等,可以改善患者的 肢体活动能力和肌力。 2. 急救处理:对于突然发生呼吸窘迫等急性病情的重症肌无 力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选择性免疫吸附等治疗,以保证生命安全。 3.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眼肌麻痹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眼肌手术,以改善外貌和视力。 结语: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中国医学专家已经制定了2020年最 新的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指南进行科学判断和综合治疗,以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重返健康 总结来说,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方法多样且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保持维持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是必要的,但对于仍存在严重症状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早期诊断和注意事项

重症肌无力的早期诊断和注意事项 本文根据赵重波医生在海上名医平台视频直播内容编辑整理,感谢海上名医平台! 1.重症肌无力是可治性疾病 说起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在社会上面可能有一些误解,主要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比如说在20年前,王朔有一本小说很火,叫《过把瘾》。《过把瘾》里的主人公就是因为得了重症肌无力,最后过世了。另外有一本穿越小说叫《庆余年》,里面的男主人公也是因为得了重症肌无力,在弥留之际穿越到了古代。这些影视作品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印象,觉得重症肌无力是个不治之病。 但实际上我们看一些知名人物,包括克里斯托弗·罗宾,他是《小熊维尼》这部作品当中的那个小男孩,他父亲是《小熊维尼》的创作者,他得重症肌无力很多年,但是他的寿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台湾的前“国防部部长”唐飞,也是罹患了重症肌无力,但现在过着非常健康的生活。另外好莱坞的女星Suzanne Rogers,曾经得过影视界的艾美奖,也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但现在过着非常健康的生活。所以说,重症肌无力在真实世界当中不是一个绝症,而是一个可治性的疾病。 2.重症肌无力是罕见病 为什么说重症肌无力比较罕见?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罕见病的定义,其患病人数是很少的。罕见病一般是占人口的0.65‰-1‰,但各个国家对罕见病发病率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中国没有非常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支撑,我们并不知道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患者有这个病。结合国外的文献和华人地区的一些流行病学文献,预估中国的年发病率在4-12/百万,患病率在40-180/百万,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在2018年,根据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第一批中国的罕见病目录,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被纳入其中,成为第一批官方认定的罕见病。 3.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我们来看这样一张图,图中人物是美国印第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概述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因自身抗体破坏突触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波动性无力、不耐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症状多分布于眼部、球部、四肢肌肉,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 病因和流行病学 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抗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MuSK)抗体或脂蛋白4(LRP4)抗体。例如,MG患者外周血中测得的AChR-Ab,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起到封闭受体、激活补体、破坏突触后膜等作用,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肌肉疲劳无力。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8.0/100 000~20.0/100 000人。在我国有两个发病高峰,40岁以前和60岁以后。40岁以前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重症肌无力约有80%合并胸腺异常,20%合并胸腺瘤。胸腺组织中生发中心存在大量T细胞,刺激外周血中的B细胞活化增殖,生成特异性抗体。 临床表现 经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以上睑下垂和复视为最常见的发病症状,占80%。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晨轻暮重。根据临床表现,按Osserman分成5型。Ⅰ型:眼肌型,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等。ⅡA 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通常有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Ⅲ型:重度激进型,进展快,数周或数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Ⅳ型:迟发重度型,缓慢进展,2年内累及呼吸肌。Ⅴ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出现骨骼肌萎缩。神经科查体可见四肢近端、躯干、颈部、颅面部肌肉无力,不耐疲劳,Jolly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无感觉障碍,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是由于胸腺素分泌过多,使神经轴突末梢的乙酰胆碱产生减少而引起。约10%~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约70%的患者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大量的临床资料中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等等,因此认为重症肌无力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约为4.3~6.4/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 :2。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有二个发病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为20岁~40岁,女性多见;第二个高峰为40岁~60岁,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如母亲患重症肌无力则其婴儿可从胎盘获得ACHR抗体而出现暂时性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多于生后6周左右症状消失。 重症肌无力发病诱因多为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这些因素也可使病情恶化甚至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本病起病隐袭,最长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无力,包括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而出现复视,但瞳孔扩约肌不受累。眼外肌肌力弱可由单眼开始,以后累及双眼;或双眼同时发病,但两侧受累程度常不对称。除眼外肌外,其它骨骼肌也可受累。如咀嚼肌和咽喉肌受累时则咀嚼、进食和咽下困难,饮水呛咳,说话无力而带鼻音。面肌受累则表情缺乏,闭目无力。如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受累则转头和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常以近端重,可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被迫卧床。上述症状通常以晨起时减轻,重复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又有程度不等的缓解,因此"晨轻暮重"的趋势,此为本病主要的临床特征。 如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肌也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少数病例可自然缓解,多发生在起病后2~3年内。个别病例呈暴发型。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病情常有波动。 相当数量的病例合并胸腺肥大或胸腺瘤,可通过X线胸片断层摄影﹑CT扫描或MRI加以诊断。部分病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它免疫病。 重症肌无力病型分类: A.新生儿-过性型:如怀孕的母亲患重症肌无力,新生儿出生后有一段肌无力症。状,可能是引起重症肌无力的物质经过胎盘致胎儿发病,生后6周内自然治愈或隐袭发病 B.幼年型:小儿眼肌型多见,有一眼或两眼发病,治疗后可恢复。 C.成年型: 1.局限性非进行性:多见眼肌型,可转化为全身型。 2.全身型:眼外肌、颈项肌、四肢肌、躯干肌无力的最多,如伴有球麻痹及呼吸肌麻痹者的预后不良。 3.暴发型:急骤起病,若为全身型,伴有呼吸肌麻痹者预后不良,易死亡。 4.晚期重症型:全身型在长期经过中,若发生急性恶化,多死于呼吸肌麻痹。 5.合并肌萎缩型:在全身型的经过中,可伴有舌肌、肩肱部肌、骨盘带及股部的近位肌萎缩的多见,如合并胸腺瘤肌萎缩更多。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类: I. 度-眼肌无力外眼肌障碍(眼睑下垂、复视),逐渐转化为全身型。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一病因: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5-40岁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患者每天的肌无力症状是波动性的,早晨较轻,劳动后和下午加重,发病初期肌无力经休息后可恢复,后期肌无力虽经休息亦无明显减轻。最早和最易受累的肌肉为眼外肌,其次为延髓肌、肢体肌、肋间肌等。 常见症状为眼下垂、复视,活动后肌肉易于疲劳,口吃、吞咽困难、肢体肌肉无力等。各种感觉与腱反射保持正常。患者症状与体征的严重程度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起伏波动,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的四肢软瘫,尤其在复发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延髓)球部症状,如发音改变、鼻腔回流或吞咽困难。约

10%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呼吸肌软弱无力,出现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作“肌无力危象”.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患者需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吞咽困难者应摄入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给予鼻饲,严格掌握进餐时间,应于抗胆碱酯酶药物口服半小时后进餐,以免进餐过早或过迟而造成吞咽困难,呛入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2活动轻症患者不须卧床休息,但应避免过劳,不能单独外出,应有人陪伴.当病情进行性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3复查时间及指征进期有感染病史、有过较强精神刺激、妊娠即将分娩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1)眼睑下垂伴复视逐渐加重. (2)进期内说话出现声音嘶哑,构音 不清伴鼻音. (3)进食过程中出现不能吞咽,饮水

自鼻腔呛出. (4)进期出现咳嗽无力伴胸闷. (5)不能抬头,全身乏力加重.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一、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一 种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受累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 后部分恢复。临床上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症状波动,朝轻夕重,疲劳后加重,休息后部分恢复等特点,多起病隐匿。不同年龄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表现和病程各异:儿童肌 无力以眼肌受累为主。成年肌无力病人 90%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呼吸肌而转化为全身肌 无力。肌无力危象即肌无力累及呼吸肌,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 危急情况。 [特殊检查] 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胸腺 CT、MRI 和纵隔充气 造影或疲劳试验、药物试验、肌电图等。 [治疗要点] 抗胆碱酯酶药物病因治疗(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免疫抑 制剂、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及危象的处理。 二、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肌无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特别注意呼吸情况,病人有无慢性缺氧、烦躁等现象,是否有痰,是否能够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肌无力时, 尽早行气管切开或鼻腔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保持呼吸机性 能良好,观察有无人机对抗。 2、营养支持保证病人营养,进食过程中抬高床头,尽量采取端坐 姿势,头向前倾进餐,进餐时避免讲话,防呛咳、误吸,若行鼻饲 饮食应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钾钙无刺激的 流食,如牛奶、豆奶、鱼汤、肉汤、菜汤等匀浆饮食,并教会病人 家属鼻饲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每日2次行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根据病情合理安排用药,注意用药后反应,特别是应 用激素治疗的最初几天,注意病情是否恶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4、活动与休息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创伤, 注意气候变化和预防感冒等。注意保暖,加强饮食卫生,不要经常 去公共场合。 5、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翻身拍背每 q2h1次,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6、健康教育 (1)向病人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知识及自我防护方法,帮助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防止过度劳累,不 能在烈日下暴晒,避免外伤、感染、分娩、用药不当等诱发本病。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定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是减轻。 【病因及发病机理】:胸腺由于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异常改变,约10~20%的患者伴胸腺瘤,70~80%的患者有胸腺肥大。在这些发生了异常改变的胸腺中可见带有AchR的肌样细胞,其作为始动抗原使大量的T淋巴细胞致敏,杀伤以AchR为靶细胞,使受体数目减少,使突触后膜的形态改变(细胞免疫过程)。致敏的辅助T细胞可以促进B细胞合成AchR抗体。合成的这种抗体可以与AchR结合,而且这种抗体与受体结合的复合物在补体C3的参与下可溶解受体(体液免疫)。上述这些最终引起: 1。AchR数目减少; 2。剩余的AchR一部分与AchR抗体结合,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突触即(神经肌肉接头)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运动神经末梢突入肌纤维的部分,内含囊泡和线粒体,在线粒体合成的乙酰胆碱(Ach)储存在囊泡,当有神经冲动到达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时,大量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突触间隙: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裂隙,内含有可水解乙酰胆碱(Ach)的胆碱酯酶。突触后膜:即肌膜向内皱折的部分。AchR集中在突触后膜皱折隆起的顶端,这使Ach在兴奋传递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尽量缩短。 【病理】:肌细胞本身的变化往往不甚明显,有时可见灶性坏死,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慢性病变中可见肌萎缩。最突出的病理改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电镜下可见突触后膜皱折变少,突触后膜变平坦,突触间隙加宽。 【临床表现】:本病的患病率约为4.3~6.4/10万,女性多于男性,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注意事项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注意事项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眼部肌肉无力,导致双眼不协调运动,眼皮下垂等症状。对于患有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患来说,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加重,眼肌无力的症状加剧。建议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的作息习惯。 其次,避免长时间用眼。长时间的用眼会加重眼肌无力的症状,造成眼部疲劳。使用电子产品时,要适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闭上眼睛,放松眼部肌肉。同时,尽量避免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以减轻对眼睛的压力。 第三,避免眼部损伤。眼肌无力的病患由于眼部肌肉无力,容易发生眼球外露,从而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和摩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部,避免碰伤或者摩擦眼睛。 第四,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康复非常重要。饮食应该均衡,富含营养,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烹调,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第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所以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

物治疗,遵守用药规定,注意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第六,避免紧张、压力和精神负担。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影响眼肌无力的康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处于压力中,学会放松和调节心态。 最后,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的清洁,勤洗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以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总之,患有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患需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倡导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定期复查和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也很重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应对疾病的变化。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及重症肌无力危象诱因、类型、治疗预防

重症肌无力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和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及重症肌无力危象诱因、类型、治疗和预防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治疗后症状减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与自身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AChR损害有关。其依据有:①80%-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AChR抗体,10%-2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肌肉特异性略氨酸激酶(MuSK)抗体,其肌无力症状可以经血浆交换治疗得到暂时改善。②80%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10%-20%的患者有胸腺瘤。胸腺切除后70%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另外,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主要由AChR抗体介导,在细胞免疫和补体参与下突触后膜的AChR被大量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发生肌无力。 病理 1.胸腺:8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重量增加,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多;10%-20%合并胸腺瘤。 2.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其上AChR明显减少并且可见

IgG-C3-AChR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 3.肌纤维: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少数患者肌纤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溢”。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 临床表现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小至数月,大至70-80岁。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40 -60岁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少数患者有家族史。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有时甚至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一)临床特征: 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严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后症状减轻。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因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波动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2.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现: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以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无力,如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面部肌肉和口咽肌受累时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则表现为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无力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3.重症肌无力危象: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口咽肌无力和呼吸肌乏力者易发生危象,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

2020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0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版) 重症肌无力(mya sthen ia gra vi s,M G)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n eu ro mu scul a r j un ctio n,NM 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a cetyl cho lin e receptor,AChR)抗体是最常见的致病性抗体;此外,针对突触后膜其他组分,包括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cl e-speci fi c recepto r tyrosin e k ina se,Mu S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 w-densi ty li popro tein receptor-rela ted pro tei n 4,LRP4)及兰尼碱受体(R yR)等抗体陆续被发现参与M G发病,这些抗体可干扰AChR聚集、影响AChR功能及NM J信号传递。目前,M G的治疗仍以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 trav enou s i mmun ogl obu lin s,I VI G)、血浆置换(pl asma excha nge,PE)以及胸腺切除为主。M G全球患病率为(150-250)/百万,预估年发病率为(4-10)/百万。我国M G发病率约为0.68/10万,女性发病率略高;住院死亡率为14.69‰,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30岁和50岁左右呈现发病双峰,中国儿童及青少年M G(juv enil e myastheni a grav is,JM G)患病高达50%,构成第3个发病高峰;J M G

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一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和异常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患病率约为5/10万,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自青年期至40岁间发病者,以女性为多;中年以后发病者,则以男性为多,本组中胸腺瘤较多见。【临床表现】 1、眼外肌是最常受累的肌肉,可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和复视,双侧常不对称。其次为颅神经支配的其他肌群,颈肌,肩胛带以及髋部的屈肌。受累肌肉呈现为易疲劳和波动性。连续收缩后发生无力,经短期休息后好转。早晨症状较轻而傍晚时加重。整个病程可有波动,病程早期可有自发缓解和复发。 2、特殊类型短暂新生儿重症肌无力为女性患者所生的婴儿暂时有经胎盘输入的母体AchR抗体。大约有10%呈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患婴全身软弱,哭声轻微,吸吮无力,上脸下垂,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经救治后可在数日内或数周内痊愈。 3、先天性肌无力出生后或儿童期出现肌无力,持续存在眼外肌麻痹。母亲虽无重症肌无力,但家族中或同胞兄弟姐妹有肌无力病史。

4、重症肌无力患者除上述的临床表现外,神经系统检查体征主要是疲劳试验(+)。腱反射正常或活跃。 Osserman根据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可分为5型。 1型单纯眼肌型,始终仅累及眼肌。 2型轻度全身肌无力型。不伴明显延髓肌麻痹者为lla型,伴有明显延髓肌麻痹者为llb型。 3型急性进展型。常在首次症状出现后数月之内发展至包括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的严重无力。 4型为晚发型全身肌无力。由l,lla,llb发展而来,常在首发症状出现后数年或数十年后出现全身无力。 5型肌无力伴肌萎缩者。 以上各型患者,如果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为危象。可分为三种 (1)肌无力危象 为疾病发展所致。多见于暴发或严重的全身型。静脉注射腾喜龙2~10mg或肌肉注射硫酸新斯的明1.5mg可见暂时好转。 (2)胆碱能性危象 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阻断所致。常伴有药物副作用如瞳孔缩小,出汗,唾液增多等。腾喜龙试验无改变或加重。 (3)反拗性危象

重症肌无力症综合知识

重症肌无力症综合知识 重症肌无力简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重症肌无力少数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遗传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示意图 (1)重症肌无力概述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sasthenia 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MG)处突触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boby,choline receptor ,AchR)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boby,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自身抗体, 主要是产生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导致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 也就是说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在多种病因的影响下,不能将“信号指令”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丧失了收缩功能,临床上就出现了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 表现为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延髓型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利、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和四肢肌无力。本病的病因是全身

性的,但影响的肌肉因有所侧重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是如何命名的? myasthenia gravis,就词义说,希腊字“Mys”是指“肌肉”,而“gravis"是指”严重的”,所以myasthenia gravis称为“严重的肌肉无力”,我们现在的命名“重症肌无力”也有相似的含义。 早在1672年,英国学者Thomas Willis 首先描述了第一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 G〕病人的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休息后症状减轻的典型病症。1877年英国内科医生Sameul Wiks 描述了第一例肌无力危象,对1列上述症状的死者进行尸体剖解,结果无异常发现,同年有医师描写此病为肌肉易于疲劳之病症。1879年Erb 详细描述了三例M G的临床表现,并强调了症状的波动性。1887年,Oppenheim认为此病是一种找不到病理损害之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症,以延髓神经支配的范围受累最多。1893年,Goldflam指出该病不是肌肉麻痹而是肌肉疲劳。1895年Jolly 首先注意到间接刺激肌肉后其抽搐张力降低,根据该病之症状特点,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假性麻痹性重症肌无力”。1900年之后,重症肌无力病名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承认。 临床表现: 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现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

重症肌无力护理及相关知识

重症肌无力护理及相关知识 是一种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一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后明显减轻。 病因与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ACR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发病者以女性多见,40岁以后发病者以男性居多,且多合并胸腺瘤。少数病人有家族史。 1.临床特征 (1)起病形式和诱因:起病隐匿,呈进展性或缓解与复发交替性发展。部分初发或复发病人有感染、精神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等诱因。 (2)肌无力分布:以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多数病人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但瞳孔不受影响。) (3)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休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晨起肌力正常或肌无力症状较轻,下午或傍晚明显加重,称为“晨轻暮重”现象;首次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是MG的重要临床特征。 (4)重度肌无力危象:累及呼吸肌出现咳嗽无力和呼吸困难,称为 MG危象,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临床分型 (1)成年型

I型(单纯眼肌型):仅限于眼外肌。 Ha (轻度全身型):呼吸肌常不受累,生活能自理,无危象出现。 Hb (中度全身型):呼吸肌受累不明显,生活自理有一定难度,无危象出现。III型(急性进展型):发病急,有MG危象,需行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IV型(迟发重症型):病程2年以上,常由前三型发展而来,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V型(肌萎缩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 (2)儿童型:多数病人仅限于眼外肌,出现双睑下垂。约1/4可自然缓解,少数病人累及全身骨肌。 (3)少年型:14岁后至18岁前起病,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疲劳试验(Jolly试验)嘱病人用力眨眼30次后,眼裂明显变小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者为阳性。用于病情不严重,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 2.新斯的明试验:0.5〜1mg肌内注射,10-2 0分钟后症状明显减轻为阳性。为防止新斯的明的毒蕈碱样作用,一般同时注射阿托品0.5mg。 3,重复神经电刺激:是常用的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此检查应在停用新斯的明12〜18小时后进行,以免假阳性。 4,AChR-Ab测定:对MG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AChR Ab滴度增高。但眼肌型病人的ACR - Ab升高不明显.且抗体滴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病因和护理康复

重症肌无力症状病因和护理康复 现在养生保健巳经成为时代热门话题,很多人都非常重视自己健康!但是仍然有 很多疾病在危害着人们健康,你们知道重症肌无力是什么吗?重症肌无力症状又有 哪些呢,重 症肌无力治疗有哪些好方法呢?赶紧来看看下文详 细介绍吧! 二、重症肌无力检查方法有哪些 四、重症肌无力病因与发病机制 六、重症肌无力如何护理 八、3种营养物质帮助重症肌无力康复 一、車症肌无力概况简介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自身免疫性疾 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 症状减轻。患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女性患病率 大于男性,约3: 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 病因 重症肌无力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 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 环境因素有关。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 发胸腺瘤。 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 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 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之为“晨轻暮 重” i •車症肌无力患者全身骨需肌均可受累,可有如下症状 (1) 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 (2) 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 (3) 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4) 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5) 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 2. 临床分型 (1) 改良Osseman 分型法 ①I 型眼肌型;②IIA 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常伴眼肌受累,无假性球麻痹表 现,即无咀嚼和吞咽困难构音不清。③IIB 型四肢肌群常伴眼肌受累,有假性球麻 痹表现,多在半年内出现呼吸困难。④III 型(重度激进型)发病迅速,多由数周或数 月发展到呼吸困难。⑤IV 型(迟发重症型)多在2年左右由I 型、IIA 型、IIB 型演变。 ⑥V 型肌萎缩型,少见。 (2) 肌无力危象 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 危与生命危重现象。根据不同原因,MG 危象通常分3种类型:①肌无力危象大多 是由于疾病本身发展所致。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月经、分娩、手术、 外伤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患者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吞咽和咳痰无力,呼吸困 难,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等症状。②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漠毗 斯明”患者,或一时服用过多,发生危象之前常先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多汗、流泪、皮肤湿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霞颤以与情绪激动、焦虑等精神症 状。③反拗危象“漠毗斯明”剂量未变,但突然对该药失效而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 也可因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 以上3种危象中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其次为反拗性危象,真正胆碱能危象甚为 罕见。 检査 1 •新斯明试验 成年人一般用新斯明1〜l ・5mg 肌注,若注射后10〜15分钟症状改善,30〜 60 目录 一、重症肌无力概况简介 三、重症肌无力早期症状 五、重症肌无力患者表现症状 七、重症肌无力饮食是什么

2023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2023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中存在针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从而损害肌肉收缩,并导致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出现各种肌肉缺陷,包括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呼吸急促、吞咽困难、四肢无力。重症肌无力被称为老年男性和年轻女性的疾病,但与全球情况相反,在印度,重症肌无力在男性中占主导地位,比例为2.70:1。虽然这种疾病已经研究了几个世纪,但我们仍然无法找到疾病的真正原因及其病理生理学。但是,分子生物学和诊断工具的最新进展使我们能够确定许多药物治疗和早期诊断的靶点。因此,改善了患者的发病率和生活质量。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肌肉障碍,免疫障碍,治疗 引言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体的攻击及其有害影响表达的能力。因此,免疫通过对抗、中和和清除这些病原体,来维持人体的完整性和功能。一个由屏障、器官、细胞成分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免疫系统。抗体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时特殊细胞产生的。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这些抗体开始攻击自身的细胞,导致各种免疫介导的疾病。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例子是重症肌无力(MG)。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由攻击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MJ)中的烟碱(胆碱能)受体或在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导中起作用的其他蛋白质(突触后膜中的功能相关分子)的自身抗体引起。在美国,重症肌无力(MG)的患病率每100,000 人中增加了约20 人。患病率和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MG导致无痛性肌无力和自发性肌肉疲劳,这是唯一的疾病表现。 1672年,Thomas Willis首次在医学上记录了重症肌无力,当时他指出患者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肌肉疲劳,尤其是四肢肌肉疲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疲劳会缓慢增加。Dale、Otto Loewi和Feldberg 对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终板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在重症肌无力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MG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依据包括MG患者胸腺的病理变化、肌无力母亲的婴儿出现新生儿MG症状、血清补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他一些临床发现。Engel和Santa通过对运动终板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MG的损伤是在运动终板。 Patrick和Lindstorm通过用纯化的AChR蛋白对兔子进行免疫来证明抗AChR抗体在MG中的作用,这导致了MG样症状的发展。这项研究与关于MG自身免疫方面的其他研究一起,强调了抗AChR抗体在MG患者NMJ中引起结构和功能损伤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后来表明,在MG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和硫唑嘌呤以及其他药物如抗胆碱酯酶的原

重症肌无力知识科普(全文)

重症肌无力知识科普(全文)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胃溃疡出血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 【概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活动后症状加重。 【诊断要点】 1.临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的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和“晨轻暮重”现象。 2.疲劳试验(Jolly试验):患者持续上视时出现上睑下垂;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为阳性。 3.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新斯的明0.5~1mg肌内注射,20分钟后肌无力症状明显减轻者为阳性。 4.肌电图低频(3~5Hz)重复电刺激阳性,高频(10Hz以上)无递增。 5.血清AchR抗体浓度明显升高,但眼肌型患者AchR抗体浓度升高不明显。 6.胸腺CT、MRI或X线断层扫描检查:可发现胸腺增生和肥大。 7.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成年型、儿童型;其中成年型的临床分型:Ⅰ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急性重症型,Ⅳ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 【药物治疗】

1.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一般维持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能维持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为宜。眼肌型或全身轻症患者以及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可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25~1.0mg,一日1~3次;极量一日5mg。 2.泼尼松各型重症肌无力均适用。 1)大剂量逐渐递减法:泼尼松一日60~80mg,大约两周后症状逐渐缓解,常于数月后疗效达高峰,然后逐渐减量。 2)小剂量递增法:从小剂量开始,隔日每晨顿服泼尼松20mg,每周递增10mg,直至隔日每晨顿服60~80mg,待症状稳定改善4~5日后,逐渐减量至隔日5~15mg维持数年,病情无变化再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 3.其他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治疗不佳、不能耐受或禁用激素者。如硫唑嘌呤,口服25~100m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胸腺切除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者,应行胸腺切除。但部分患者仍需继续激素或其治疗。 2.重症肌无力患者应避免劳累,慎用对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有影响的药物如各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普萘洛尔、氯丙嗪以及各种肌肉松弛剂等。 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住院危重病例、已用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