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专题复习教案

数列专题复习教案
数列专题复习教案

年级 数学 科辅导讲义(第 讲)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数列专题复习

题型一: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例1、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4622a a a =,则=53a a ( ) A .1

B .2

C .4

D .8

例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a 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 11= ( ) A.58

B.88

C.143

D.176

变式 1、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10,a 4=7,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 ) A.1 B.2 C.3 D.4

2、若等比数列{}n a 满足2412

a a =

,则2

135a a a = . 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13248,12,a a a a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记{}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2,,k k a a S +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k 的值。

题型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⑴.已知关系式)(1n f a a n n +=+,可利用迭加法(累加法)

例1:已知数列{}n a 中,)2(12,21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a =,12n n a 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关系式)(1n f a a n n ?=+,可利用迭乘法(累积法)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

(2),21

n n a n n a a n --=≥=+,求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 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a n a 2

1=+,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构造新数列

1°递推关系形如“q pa a n n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已知数列{}n a 中,32,1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 已知数列{}n a 中,54,2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递推关系形如“n

n n q pa a +=+1”两边同除1

n p

+或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已知n n n a a a 32,11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 已知数列{}n a ,n n n a a 631+=+,3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关系形如"11n n n n a pa qa a ---=≠(p,q 0),两边同除以1n n a a -

例1、已知数列{}n a 中,1122n n n n a a a a ---=≥=1(n 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 数列{}n a 中,)(42,211++∈+==N n a a a a n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d 、给出关于n S 和m a 的关系(1--=n n n S S a )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3,11++∈+==N n S a a a n n n ,设n

n n S b 3-=,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变式 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2(212

≥??

?

?

?

-

=n S a S n n n . ⑴求{}n a 的通项; ⑵设1

2+=n S b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题型三:数列求和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前n 个正整数的和 2

)

1(321+=

++++n n n 前n 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6)

12)(1(3212

2

2

2

++=

++++n n n n

前n 个正整数的立方和 23

333]2

)1([321+=++++n n n

例1、在数列{a n }中,a 1=8,a 4=2,且满足a n +2+a n =2a n +1.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求S n .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重点)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

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

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

例2、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变式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n =,等比数列{}1

2,+=n n n b b ,设n n n b a C ?=,n S 是数列n

C 的前n 项和,求n S 。

三、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3、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

,,71,41,1112-+???+++-n a

a a n ,…

变式 求数列{n(n+1)}的前n 项和.

四、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1(n f n f a n -+= (2)

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3)1

1

1)1(1+-=+=n n n n a n (4))121121(211)12)(12()2(2+--+=+-=

n n n n n a n (5)])

2)(1(1

)1(1[21)2)(1(1++-+=+-=

n n n n n n n a n

(6) n

n

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

1,2)1(12121)1()1(221)1(21+-=+-?=?+-+=?++=

-则 例4 求数列???++???++,1

1,

,3

21,

2

11n n 的前n 项和.

变式 1、在数列{an}中,1

1211++

???++++=n n

n n a n ,又12+?=n n n a a b ,求数列{bn}的前n 项的和.

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1=3,a 4=81,若数列{b n }满足b n =log 3a n ,则数列?

???

??

1b n b n +1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

题型四: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

例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n n

S b n

n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变式:已知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n b 与数列{}n a 满足*

,3N n b n a

n ∈=,且11=a ,证明{}n a 是等差

数列。

例2、设{a n }是等差数列,b n =n

a ??

?

??21,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变式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中,若a n +S n =n .设c n =a n -1,求证: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

2、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24+=n n a S ,

数列{}n b ,n n n a a b 21-=+,求证:{}n b 是等比数列;

课后作业:

1、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2S n =a 2n +n -4(n ∈N *).

(1)求证: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4a n -3(n ∈N *). (1)证明: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b n (n ∈N *),且b 1=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

????????

?1a n a n +1的前

n 项和n T 。

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n ,数列{b n }满足b 1=-1,b n +1=b n +(2n -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b n ;

(3)若c n =a n ·b n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统计学基础_第五章_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 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 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 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 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 【教学重点】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 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 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12课时 【教学容参考】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 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高中数学归纳法大全数列不等式精华版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 (1)验证:n=n0 时,命题成立; (2)在假设当n=k(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n=k+1时,命题成立. 根据(1)(2)可以断定命题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2.归纳推理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数学上,在归纳出结论后,还需给出严格证明.在学习和使用数学归纳法时, 需要特别注意: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对象是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 (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中,两个基本步骤缺一不可.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第一步时,是验证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注意n不一定是1. 2.当证明从k到k+1时,所证明的式子不一定只增加一项;其次,在证明命题对n=k+1成立时,必须运用命题对n=k成立的归纳假设.步骤二中,在 由k到k+1的递推过程中,突出两个“凑”: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n=k+1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n=k到n=k+1时命题 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若实在凑不出结论,特别是不等式的证明,还可以应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来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也是证题的常用方法. 3.用数学归纳法证命题的两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尽管部分与正整数 有关的命题用其他方法也可以解决,但题目若要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必须 依题目的要求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进行,否则不正确. 4.要注意“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应用,加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数学应用能力.

5.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推理不同.(1)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都有这种属性.结果不一定正确,需要进行严格的证明.(2)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结果一定正确. 6.在学习和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特别注意: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对象是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要求这个命题对所有的正整数n 都成立; (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中,两个基本步骤缺一不可.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的保证,即只要命题对某个正整数成立,就能保证该命题对后继正整数都成立,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证明:12+122+123+…+12 n -1+12n =1-1 2n (其中n ∈N +).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 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1)时,等式成立,即 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 左边=12+122+123+…+12k -1+12k +1 2k +1 =1-12k +12k +1=1-2-12k +1=1-1 2k +1=右边.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 1 2n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

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统计学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第四章动态数列

第四章动态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动态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在校学生数动态数列 B.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C.某厂各年工业总产值数列 D.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数列 2.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分组和次数 D.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指标值 3.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平均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4.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A.指数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绝对数动态数列 5.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是经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数列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7.下列动态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企业历年职工人数数列 B.企业历年劳动生产率数列 C.企业历年利税额数列 D.企业历年单位产品成本数列 8.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9.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关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10.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数列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11.编制动态数列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必须具有 A.可加性 B.可比性 C.连续性 D.一致性 12.基期为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增长量是 A.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13.基期为前期水平的增长量是 A.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14.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专题0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原卷版)

1 专题6.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大小均有.其中,小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础知识以及数列的递推关系,和其它知识综合考查的趋势明显,小题难度加大趋势明显;解答题的难度中等或稍难,随着文理同卷的实施,数列与不等式综合热门难题(压轴题),有所降温,难度趋减,将稳定在中等变难程度.往往在解决数列基本问题后考查数列求和,在求和后往往与不等式、函数、最值等问题综合.在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与不等式结合,“放缩”思想及方法尤为重要.关于数学归纳法的考查,主要与数列、不等式相结合. 预测2021年将保持稳定,主观题将与不等式、函数、数学归纳法等相结合 . 1.(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公差d ≠0, 11a d ≤.记b 1=S 2,b n+1=S 2n+2–S 2n ,n *∈N ,下列等式不可能... 成立的是( ) A .2a 4=a 2+a 6 B .2b 4=b 2+b 6 C .2428a a a = D .2428b b b = 2.(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朱世杰等研究过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如数列(1)2n n +??????就是二阶等差数列,数列(1)2n n +?????? (N )n *∈ 的前3项和是________. 3.(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已知数列{a n },{b n },{c n }中,111112 1,,()n n n n n n n b a b c c a a c c n b +++====-= ?∈*N . (Ⅰ)若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0q >,且1236b b b +=,求q 与{a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0d >,证明:1211n c c c d +++<+.*()n N ∈ 4.(2020·天津高考真题)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 ()()115435431,5,4a b a a a b b b ===-=-. (Ⅰ)求{}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记{}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证:()2*21n n n S S S n ++<∈N ;

中考专题复习 动态电路分析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动态电路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问题的分析巩固电表的使用方法、欧姆定律以及电学相应物理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题的分析,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乐于探讨物理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重点: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或是相应物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手段: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 先复习电学的三个最基本的物理量,再通过下面两道例题引出动态电路 例题1:当S闭合,滑片P向右滑动时 (1)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 (2)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 例题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K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动态电路------由于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路中的物理量 发生变化的电路 教学过程 一滑动变阻器引起的变化 分析思路: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局部电阻的变化情况→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电路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定值电阻(或小灯泡)电流的变化情况→定值电阻(或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中的电流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例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C.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D.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例题一讲解完之后总结出第一类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简化电路(去表)第二步:留值(恢复电表)第三步:动态分析 练习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右移动。电表的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练习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 移动时,对电表读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电压表V1示数都减小,电压表V2示数增大 B.电流表A、电压表V1示数都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完整版)第四章动态数列分析

第四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1、明确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 2、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3、熟练掌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解分析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2、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 [教学时数]:6课时 §1 动态数列的编制 一、概念:动态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制所 形成的序列。 动态数列由两个因素构成: 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 2、指标(包括名称、指标数值)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1、绝对数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2、相对数时间数列; 3、平均数时间数列。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最重要的是遵循可比性原则 1、时间应统一; 2、总体范围应统一; 3、指标的经济内容应一致; 4、计算方法要一致; 5、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要一致。 §2、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a0 a1 a3 ……a n-1 a n 二、序时平均数: (一)、概念:是对动态数列中各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 (二)、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相同点: 都是抽象现象在数量上的差异,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三)、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1、平均的对象不同: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 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值上的数量差异。 2、时间状态不同:序时平均数是动态说明。 一般平均数是静态说明。 3、计算的依据不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依据是时间数列。 一般平均数的计算依据是变量数列。

高考一轮复习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43 / 1843 / 18 第三章 数列及数学归纳法 知识结构 高考能力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高考热点分析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数列的考查已从最低谷走出,估计以后几年对数列的考查的比重仍不会减小,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是必考内容,数列及函数、三角、解析几何、组合数的综合应用问题是命题热点. 从解题思想方法的规律着眼,主要有:① 方程思想的应用,利用公式列方程(组),例如等差、等比数列中的 “知三求二”问题;② 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图像、单调性、最值等问题;③ 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等方法的应用. 高考复习建议 数列部分的复习分三个方面:① 重视函数及数列的联系,重视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可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简单问题,同时要重视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灵活运用.③ 要设计一些新颖题目,尤其是通过探索性题目,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列综合能力题涉及的问题背景新颖,解法灵活,解这类题时,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思维,全面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部分重点是等差、等比数列,而二者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因此,复习时应将它们对比起来复习;由于数列方面的题目的解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建议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1 数列的概念 知识要点 1.数列的概念 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其子集{1,2,3,……n }的函数f (n ).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 n …,简记为{a n },其中a n 是数列{a n }的第 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a n }的 及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 n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及通项a n 的关系为: = n a ?? ? ??≥==21n n a n 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其它方法 ⑴ 公式法: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采用首项及公差(公比)确定的方法. ⑵ 观察归纳法:先观察哪些因素随项数n 的变化而变化,哪些因素不变;初步归纳出公式,再取n 的特珠值进行检验,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归纳出的结果加以证明. ⑶ 递推关系法:先观察数列相邻项间的递推关系,将它们一般化,得到的数列普遍的递推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与动态电路分析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1、电压表示数为零的情况 A 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发生短路(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 B 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发生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C 电压表故障或与电压表连线发生断路(两灯都亮,电流表有示数) 2、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的情况 A 电压表测量的用电器发生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注:此时不能把电压表看成断路,而把它看成是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 同时会显示电压示数的用电器,由于电压表阻值太大,根据串联电路 分压作用,电压表两端几乎分到电源的全部电压,电路中虽有电流但 是很微弱,不足以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也不足以使灯泡发光。如 果题目中出现“约”、“几乎”的字眼时,我们就锁定这种情况。 B 电路中旁边用电器发生短路(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 总结:如图,两灯泡串联的电路中,一般出现的故障问题都是发生在用电器上,所以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泡L1或L2上。 1.若两灯泡都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此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无示数。 2.若一个灯泡亮另一个灯泡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此只供学习与交流 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有示数

只供学习与交流 3、用电压表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 A 、 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重要结论: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和电压表串联的线路正常,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有故障。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电压表无示数时,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一定正常。 电源电压为6V ,用电压表测得:Uab=0;Ued=6v;Ucd=0;Uac=6v,灯泡不亮,哪里出现故障? 解题思路: 先找有示数的,Ued=6v 说明从e 点到电源正极线路完好,从d 点到电源负极线路完好;Uac=6v 说明从a 点到电源正极线路完好,从c 点到电源负极线路完好,这样将故障锁定在ac 之间了,由Uab=0,说明bc 之间出现故障,故电阻出现断路。 B 、用电流表测电路的通断,有示数说明和电流表串联的电路是通路;电流表没有示 数则有两种情况:1断路 2 电路中电流太小,不足以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例如: 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见上面2A ) 互动训练 1、如图1是测定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电路图。如果某同学在操 作的过程中对两只电表的量程选择是正确的,但不慎将两电表的位置对调了,则闭合 开关S 后( ) A 、 电流表、电压表均损坏; B 、电流表损坏,电压表 示数为零; C 、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 数为零; D 、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 2、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的连接是正确的; B 、电压表的连接是正确的; C 、两表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 、电流表将会被烧坏。 3、如图3所示,两只电灯L 1和L 2并联在电路中,当S 1和S 2都闭合时,电路中可能出现 ( ) A 、电流表被烧坏; B 、电压表被烧坏; C 、两只灯会被烧坏; D 、两只灯都能发光。 4、如图4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 ) A 、 电源接线接触不良; B 、电流表损坏,断路,其他元件完好; C 、灯L 1发生灯丝烧断; D 、灯L 2发生短路,其他元件完好。

初三物理动态电路分析专题教案

初三物理动态电路分析 专题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动态电路分析专题 复习目标: 1.会分析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2.会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复习重点: 1.知道串、并联电路特点. 2.会分析动态电路中由于开关断开、闭合以及变阻器滑片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3.学会用“动态”的观点,用“隔离法”把电路简化,从而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弄清电压表所测电压. 复习难点: 1.会分析动态电路中由于开关断开、闭合以及变阻器滑片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2.学会用“动态”的观点,用“隔离法”把电路简化,从而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弄清电压表所测电压. 课堂教学: 一、知识储备 1.电路特点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2.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变形式: 3.判断电路连接——可以先简化电路,电流表当导线看,电压表当开路看(图1) 2 121211 11R R R U U U I I I + ===+=电阻关系:电压关系:电流关系:R U I =U R IR U ==2 1 2 1 2 1 R R R U U U I I I 电阻关系: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

4)。 的电流; 的电流; 如何判断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方法一: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 . 方法二:回路法——看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构成一个回 路,而且该回路上没有电源,则电压表就测那个用电器两端的电 压(如图6). 两端的电压. 二、动态电路的类型及分析 类型一: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电 阻 的变化. 例1.如图7所示电路,将开关S 闭合,电流表的示数 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先看好开关断开和闭合是分别是什么电路,最好画 出等效 电路,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判断. 针对练习:如图8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断开时,电阻R 1 和R 2是 联,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如图9所示电路中,灯泡L 1和L 2是 联,当 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流表的示数 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3 图4 图5 图6

时间序列分析_最经典的

【时间简“识”】 说明:本文摘自于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胖胖小龟宝。原版请到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查看。 1.带你看看时间序列的简史 现在前面的话—— 时间序列作为一门统计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在我们论坛,特别是五区计量经济学中是热门讨论话题。本月楼主推出新的系列专题——时间简“识”,旨在对时间序列方面进行知识扫盲(扫盲,仅仅扫盲而已……),同时也想借此吸引一些专业人士能够协助讨论和帮助大家解疑答惑。 在统计学的必修课里,时间序列估计是遭吐槽的重点科目了,其理论性强,虽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令人发指”的问题。所以本帖就从基础开始,为大家絮叨絮叨那些关于“时间”的故事!

Long long ago,有多long?估计大概7000年前吧,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涨落的情况逐天记录下来,这一记录也就被我们称作所谓的时间序列。记录这个河流涨落有什么意义?当时的人们并不是随手一记,而是对这个时间序列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结果,他们发现尼罗河的涨落非常有规律。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这帮助了古埃及对农耕和居所有了规划,使农业迅速发展,从而创建了埃及灿烂的史前文明。 好~~从上面那个故事我们看到了 1、时间序列的定义——按照时间的顺序把随机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 2、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对时间序列进行观察、研究,找寻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它将来的走势就是时间序列分析。 既然有了序列,那怎么拿来分析呢?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为描述性时序分析和统计时序分析。 1、描述性时序分析——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或绘图观测,寻找序列中蕴含的发展规律,这种分析方法就称为描述性时序分析 ?描述性时序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有效的特点,它通常是人们进行统计时序分析的第一步。

(完整)数列求和教案高三

?????≠--=时当时当1,1)1(1,a a a a a n n n n n ? ?? ??-++2112)1(《数列求和》教案 一、高考要求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限项求和总是有公式可求的,其它的数列的求和不总是可求的,但某些特殊数列的求和可采用分组求和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和或用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法、逆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变换通项法等 .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式法 2、分组求和法 3、错位相减法 4、裂项求和法 5、倒序求和法 6、变换通项法 7、关于正整数的求和公式: 三、热身练习 1、求和:1+4+7+……+97= 1617 2、求和:n n a a a a s ++++=Λ32= 3、求和:=-++-+-100994321Λ -50 4、求和:??? ??+++++=n n n s 21813412211 Λ= 四、题型讲解 例1:(2005年湖北第19题)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n b 为等比数列,且.)(,112211b a a b b a =-= (Ⅰ)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n b a c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T n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知识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算能力. 解:(1):当;2,111===S a n 时 ,24)1(22,2221-=--=-=≥-n n n S S a n n n n 时当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4,2}{,241==-=d a a n a n n 公差是即的等差数列. (1) 122n n n ++++=L 222(1)(21) 126n n n n +++++=L 3332(1)12[]2 n n n ++++=L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专项训练(含答案)(新)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专项训练 1.如图,曲线2 (0)y x y =≥上的点i P 与x 轴的正半轴上的点i Q 及原点O 构成一系列正三角形△OP 1Q 1,△Q 1P 2Q 2,…△Q n-1P n Q n …设正三角形1n n n Q P Q -的边长为n a ,n ∈N ﹡(记0Q 为O ),(),0n n Q S .(1)求1a 的值;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w.w.w.k.s.5.u.c.o.m 2. 设{}{},n n a b 都是各项为正数的数列,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2 1,,n n n a b a +成等差数列, 2211,,n n n b a b ++成等比数列. (1)试问{}n b 是否成等差数列?为什么? (2)如果111,2a b ==,求数列1n a ?? ???? 的前n 项和n S . 3.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a =8,6S =66.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a n b )1(2+=,n n b b b T +++= 21,求证:n T ≥1 6 .

4. 已知数列{n a }中5 3 1=a ,112--=n n a a (n ≥2,+∈N n ),数列}{n b ,满足11-= n n a b (+∈N n )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3)记++=21b b S n …n b +,求 )1(lim -∞→n b n n . 5. (Ⅰ (Ⅱ (Ⅲn 项的 6. (1(2 7. 已知数列{}n a 各项均不为0,其前n 项和为n S ,且对任意* ∈N n ,都有 n n pa p S p -=?-)1((p 为大于1的常数),并记 n n n n n n n S a C a C a C n f ??++?+?+=21)(2211 .

动态电路分析教学总结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4皆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设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 ,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U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臂向a 端移动过程中( )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小,U 变小 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 1是定值电阻,R 2是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 ,当R 2的滑动触片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U 3表示,它们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U 1、ΔU 2和ΔU 3表示.则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 的是( ) (A )U 1I 不变,ΔU 1ΔI 不变 (B )U 2I 变大,ΔU 2ΔI 变大 (C )U 2I 变大,ΔU 2ΔI 不变 (D )U 3I 变大,ΔU 3 ΔI 不变 3.下列四个电路中(各表均视为理想表),如果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能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同时变大的图是:( )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阻,R 1和R 3均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当R 2的滑动触点在a 端时合上开关S ,此时三个电表A 1、A 2和V 的示数分别为I 1、I 2和U 。现将R 2的滑动触点向b 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 .I 1增大,I 2不变,U 增大 B .I 1减小,I 2增大,U 减小 C .I 1增大,I 2减小,U 增大 D .I 1减小,I 2不变,U 减小 5.如图所示电路中,不管电路的电阻如何变,流入电路的总电流I 始终保持恒定。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压表、电流 表的读数变化量分别为△U 、△I ,则I U ??为( ) (A )R 0 (B )R 1 (C )逐渐增大 (D )逐渐减小 A V a R 3 A V A V A V A V A . B . D . C . R 1 A 2 V A 1 R 2 R 3 S E ,r a b V A R 2 R 0 R 1 I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 S = 10 + 9 + + 2 + 1 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 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 的金币数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 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 (两) 55?2= 110 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 可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 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 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 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的演示更能较直观地表现出本题的思维方式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问题呈现2: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 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 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 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 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 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 让 ,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21) ?21s = 212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 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第2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学案理

第2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最新考纲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知 识 梳 理 1.等差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 n +1-a n =d (n ∈N * ,d 为常数),或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 (2)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且A =a +b 2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1)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 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m ,n ∈N *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 =na 1+n (n -1)2 d (其中n ∈N *,a 1为首项,d 为公差,a n 为第n 项). 3.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 (1)若m +n =p +q (m ,n ,p ,q ∈N * ),则有a m +a n =a p +a q . (2)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d >0时,{a n }是递增数列;当d <0时,{a n }是递减数列;当 d =0时,{a n }是常数列.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4)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S n =d 2 n 2+? ?? ??a 1-d 2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