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

?第三节我国的自然资源态势(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第四节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双方代表、代表作)

第三节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二、两者之分歧科学技术在资源战略中的作用

1、丰饶论的主要观点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上有无限资源

●分析方法:历史(外推)对比法

2、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观点

持续地球(sustainable earth)世界观;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科技进步在资源战略中的作用:

?第一,发现更多的资源替代品;

?第二,发现现有资源的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创造新的更为先进的助探方法,探寻到更多的现有资源的贮量,这就等于增

加了资源的供应量。

?第四,发现更多的新资源。

如何更清晰地认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形势??

(1)自然资源的本质就是有限性。

(2)目前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3)应综合看待自然资源的极限,即不仅要看到物质上的极限,还应看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极限。

(4)通过科技进步去发现、开发新的资源,是缓

解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

自然资源对21世纪世界经济

及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己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

二、资源大国仍将是21世纪的经济大国,如果与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制度完善结合,它们还将成为经济强国。

三、资源与环境问题可以逐步获得解决,前提是应当有各国严格的法规和科学的规划来保护,先进可行的技术装备来保障,公平合理的国际社会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和实施,而且各国都应当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开展合作与协调。

四、经济全球化将成为重新配置资源的关键渠道。

五、科技进步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

六、世界经济格局将有明显变化,三极鼎立的格局将完善和加强,亚洲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板块,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因亚太和欧盟的吸引和拉动进一步向东、西部沿海地区移动;欧盟的出路在于向东与俄罗斯、中东联结起来,向南将非洲纳入势力范围。

?第五节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我国资源战略)

第五节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

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 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 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 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 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 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 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 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在地质成矿作用下所形成,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岩石和矿物。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第一讲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 ●第一节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P2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P2 ◆史前时期的人与资源(狩猎社会和原始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学的萌芽(工业社会)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P4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一、自然资源问题的关联域P11 ◆表象:人口过剩 ◆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自然资源学的学科结构与时空尺度P13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 ◆空间维和时间维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环境科学 ◆国土经济学 ◆人类生态学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P23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P23 ◆何谓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P25 ◆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P27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29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0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P31 ◆条件储量P34 ◆远景资源 ◆理论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P36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6 ◆最大资源潜力 ◆持续能力 ◆吸收能力 ◆承载能力P39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P40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P40 ◆稀缺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动态性 ◆社会性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P44 ◆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P46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第一节中国态势P49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P49 ◆总量大,类型多 ◆人均资源量少 ◆空间分布不均 ◆资源禀赋欠佳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P52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得性质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得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就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得需求、价格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得矿产资源得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得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得采掘技术与生产技术开采就是不经济得。 4、远景资源:就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与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得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得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得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得地区可能会发现得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就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与理论资源得总与。 7、最大资源潜力:就是指在其她条件都很理想得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理论潜力。8GB6H。 8、持续能力:就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得能力。 9、承载能力: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得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得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得能力。 二、简答题 1、自然资源得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得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就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得自然界中得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得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得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得各种服务功能。)IwgbU。 (2)自然资源得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过程所产生得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就是由自然而就是由人来界定得(自然资源就是有人来界定得);HY7JD。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 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 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 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 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 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 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 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 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 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 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 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1.马永欢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7 2.袁惊柱,自然资源的定价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刘卫先,自然资源权体系及实施机制研究:基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6 4.王文革,自然资源法:理论?实务?案例,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5.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吴兴南,孙月红,自然资源法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7.朱边奇,赵秉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Η?卢基扬契可夫,И?波特拉夫雷,自然资源利用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社,2002 9.朱迪?丽丝著,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邱永松等,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11.韩久同,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12.姚华军,矿产资源管理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格拉姆鲍夫,水资 源综合管理,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0 13.左其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第2版),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6 14.朱道林,土地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206期末复习—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原理2016年初期末复习 P24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P30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

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这种储量不是静止不变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 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 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 的统称。 P33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1)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 2)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3)需求水平4)开采成本 5)资源产品价格 6)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区别见P34) 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p12 悲观派(马尔萨斯主义者):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 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 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由 于富者愈富,贫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 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乐观派(丰饶论者):代表人物:西蒙 代表作:《没有极限的增长》 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 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加富有的世界;在这个 世界中,大部分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 更多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ppt a)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 b)人均资源量少 c)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d)资源质量不一 3、我国面临哪些自然资源稀缺方面的挑战ppt(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 少、资源承载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1)粮食生产有四个特点: i.一是粮食单产稳定略增,2005年我国粮食单产为309.4公斤/亩,比上年 提高1.4公斤/亩,提高0.5%,粮食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ii.二是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6亿亩,比上年扩大4002万亩,增长2.6%,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247亿斤,对粮食增产总量的 贡献率为85%; iii.三是粮食增产主要增在主产区,从粮食增产区域看,13个粮食主产区增产幅度较大,占全国增加量的91%。 iv.四是夏粮、秋粮增产,早稻减产。

2)矿产资源危机 i.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 80位 ii.由于矿产资源紧缺,导致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 供给紧张,许多工厂开不足,使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 损失的潜在工业产值4000亿元 iii.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 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4.74倍;每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 钢材是韩国的3.4倍,日本的2.32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 2.5倍。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率高,加剧了矿产资源的危机。 3)生物多样性减少 i.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受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 化、水域缩小和恶化、白然灾害加剧等,这里主要陈述我国物种和遗传多样 性所受的威胁。 ii.据近年来的初步统计,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颜危,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有1009种高等植物濒危,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34%。 4)资源承载力 据研究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承载量为11.5亿人,若按温饱型计算最 多承载15~16亿人,如能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030年将达到资源承载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i.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初的116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53万hm2 ,每年流 失表土50亿t左右,带走氯、磷、钾约4000多万t,相当于我国比肥的全 年总产量。森林面积减少,目前覆盖率仅13.92%,草原退化面积达7.7亿 亩。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展,平均每年达1500km2。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 蔓延。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近3亿亩。估计2l世纪初的情况将更加 严重,70%的淡水资源将因污染而不能直接利用。 ii.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时,美国的人均GNP已达11000美元,日本亦超过了4000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NP仅1000多美元。 4、自然资源内涵(以书本或UNEP定义为准) UNEP:所谓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2008 二、课程名称:自然资源学 (Natural Resources) 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 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自然地理学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主要是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开发利用方向、途径与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介绍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学习、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土地、气候、水、生物、海洋、矿产等六大基本自然资源为中心,分别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提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开发和区域资源经济综合开发两大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资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将来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作打好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

土地调查 土地评价 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 第三章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点主要气候资源要素及其测算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的气候资源与区划 第四章水资源 概述 水资源分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城市水资源问题 水能资源 第五章生物资源 概述 森林资源 草地资源 动物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六章海洋资源 概述 海洋生物资源

海水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七章矿产资源 概述 成矿作用和区域矿产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与矿产资源分布 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形势和开发战略 中国矿产资源各论 第八章综论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开发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 学时(或学时比例): 授课时,将各类资源的实物照片和图片做成多媒体,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增 强授课 效果。多媒体授课课时占总学时的50%。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陈永文:《自然资源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金永春、 程连生:《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地质出版社,1987 刘成武等:《自然资源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 王敬国等:《资源与环境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十二、考核方式: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 1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 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资源科学的概念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 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 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3 资源的相关概念 3.1 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3.2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社会资源的特点 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 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 3.4 硬资源和软资源 3.4.1 硬资源、软资源概念* 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3.4.2 软资源的特点 1)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 2)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 3)共享性 4)快速更新性 4 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更新,不可更新,其他(见下表)4.1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 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 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 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5 自然资源的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区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两重性 稀缺性(有限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 整体性*:从利用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是针对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型*: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长期自然演化的系统在各种成分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社会性*:由于自然资源中所增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两重性*:各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6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学原理2

自然资源学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为代表,其代表论著为:(A) (A)《增长的极限》(B)《没有极限的增长》 (C)《寂静的春天》(D)《象山那样的思考》 2、早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环境的影响:(A)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C)稍大的影响(D)很大的影响 3、当自然资源开采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极限时,该种资源达到:(A) (A)自然耗竭(B)经济耗竭 (C)资源稀缺(D)供需失调 4、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称为:(C) (A)最大资源潜力(B)吸收能力 (C)持续能力(D)承载能力 5、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称为:(A) (A)异发演替(B)自发演替 (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6、“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的体格、气质和精神”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B) (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 (C)文化决定论(D)生态伦理学 7、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一种:(B) (A)有弹性的供给(B)毫无弹性的供给 (C)有较高的弹性(D)由较低的弹性 8、下列资源中属于耗竭性资源的是:(B) (A)太阳能(B)化石燃料 (C)风能(D)自然风光 9、垄断地租的源泉是什么?(C) (A)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本的有机构成 10、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 (C)递减,而后不变(D)递增,而后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阻抗又称为限制因素,包括:(ABCD (A)食物供应(B)气候 (C)疾病(D)异种捕食 (E)种间竞争 2、精耕农业的特征:(ABE)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

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间分布不均 4、资源禀赋欠佳 5、资源潜力可观 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一)1、人均资源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3、资源禀赋欠佳 (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 (四)水资源:1、淡水资源少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 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资源的冲突与争夺: (一)持续需求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人口激增、工业全球化、资源争夺的冲突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 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十九.环境阻抗又称限制因素,一切妨碍物种实现其全部种群增长潜力(繁殖潜力)的环境要素在生态学上称为限制因素。查理●达尔文将限制因素分为四大类,即食物供应、气候、疾病及异种捕食。 二十. 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 1.人类的能动性,即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1)人口数量 (2)人类的适应能力 (3)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2.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3.人类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 二十一.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事业: (1)低能源消费 (2)人口控制, (3)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 (4)自然崇拜, (5)自给自足, (6)互惠和平均主义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特征:(1)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2)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3)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机制:(1)不断的投入 (2)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3)资源私有化 (4)庞大,自足,少进去,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5)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特征:(1)极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2)专业化生产 (3)社会组织更复杂, 机制:(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 (2)农村人口城市化 (3)人口稳定机制 (4)市场响应机制 (5)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6)社会文化政策响应 二十二.采矿的生态影响 一.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

(1)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 (2)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 2.对水文的影响 (1)采矿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 (2)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3.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 (1)对土壤的影响 (2)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人体和社区的影响 (1)对人体的危害 (2)对社区的影响 二十三.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或称外来物种入侵是指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其自然分布区之外。在那里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物种和生物资源。 二十四. 生态占用的概念与核算方法 生态占用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二十五.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小于生态占用时就出现生态赤字,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参数来度量,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时则产生生态盈余,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余数来度量。 二十六.生态占用核算 方法:第一种是综合法,即自上而下法,就是在地区性或全国性统计资料中提取地区生态总量,出口总量,进口总量,和年终库存总量,据此得到全地区消费总量的数据,再除以地区总人口就可以得到人均消费。 第二种成分法,即自下而上法。即通过查阅统计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直接获得人均消费量数据。 步骤: 第一步,核算个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 第二步,核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第三步,核算生态占用 第四步,核算生态容量 第五步,核算生态盈余或赤字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 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4、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特殊性,适宜发展高原型农牧业生产。5、半干旱半湿润农牧交错区之间宜发展放牧畜牧业。保护措施:1、种树种草,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修建各类水利设施,提高防旱和防洪排涝的能力。3、趋利避害,调整种植业结构。 7、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水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地表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量。特征:循环再生性、时空差异性、利害两重性、利用多样性、开发整体性 8、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水资源评价包括对评价范围内全部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幅度及特点、可利用水资源量的估计、各类用水的现状及其前景、评价全区及其分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其预测、可能得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为调控自然界水源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正负两方面效益评估以及政策性建议、水资源评价可分为基础性评价、利用评价和水环境评价。 9、可利用水量、需水管理的概念。 可利用水量: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与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 需水管理:是指对各类需水用户进行需水要求分析,使各类需水指标合理化,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10、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 2、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 3、天然水质差异明显,河流含沙量大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 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 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 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 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 的人类活动结果。(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 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资源是由人 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3)人类的需要 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 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而不断变化。(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 和文化背景有关。(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 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 往往是同一客体。(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 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 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 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 “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 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 度也越来越快。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 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4考虑自然 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 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 为明显、现实。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即 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 影响周围的环境。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 为明显。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 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 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 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 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如黄土高原土地资 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 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 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 要原因。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 周围的环境。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 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3、地域性因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 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条件也具有地域差异。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 用途。如河流(发电、灌溉、航运);森林(木材、燃料、经济收益、生态环境保护、 林副产品、旅游、休憩等)。但并不是所有 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人类在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全面权衡,遵循自然 规律,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借助于系统分析的手段,充分 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5、变动性 1资源 的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 程中不断演变。2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 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它在不断地运 动和变化。6、社会性 资源是文化的一个函数,即强调了自然资源 中所附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地球上的自然资 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即使深埋 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边远地区的原始森林, 表面上似乎没有人类的附加劳动,然而人类 为了发现这些矿藏,为了保护这些森林,也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因此,可以说自然资源 附加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世世代代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结晶,是自然资源中的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 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 可观 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以牺 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强度加大 对生态环境造成深刻影响。主要是:(1) 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 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2)环 境污染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全国 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有减缓之势,但污染面有 所扩大,酸雨区则由北向南缓慢推进,面积 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加,工业固 体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3)生态功能降 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 恶化呈加剧趋势;水生态失调加重。 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后果, 曾经只出现在局部或地区范围。然而,目前, 人类活动已给地球造成更大规模的影响,如 气候变化、同温层臭氧耗损、全球氮循环变 化、酸雨、雾霾等。未来若干年内,能源需 求的增加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大将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积 聚的严重后果是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 系统和人类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重大 影响。2、土地退化 最常见的土地退化是水土流失,其它形式的 土地退化:机耕造成土壤压实板结;土壤营 养成分的耗竭;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或盐 碱化而造成作物生产力下降等。3、水环境 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现代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污 染,不仅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而且还 严重地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化学品和营养 物污染直接排入水体生态系统(地表或地下) 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破坏了很大一部分可 利用的水资源,极大加剧了各地区现有缺水 问题的严重性。修筑水坝和开挖运河是对淡 水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两大因素,它们极大 地影响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4、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 人类活动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面积减少, 质量下降,且已严重影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 性。此外,森林被砍伐后,从大气中吸收碳 的能力就会丧失;而且林木燃烧、分解还会 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5、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健康仍面临诸多难题。 如未来人口将继续增加,如何满足工农业用 水的需求;如何满足食物安全;发展经济可 能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如何减少气候变 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降低城市用地扩 张、用水增加、空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等产生 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 悲观派主要包括“太空船地球”说、“热寂” 说和“世界模型3” 1、“太空船地球” 地球像一艘太空船,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其 实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都是有限的,而以此为基础的人口数量和经 济总量迄今仍呈无限增长趋势,这是一个根 本性的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得不到调和,迟 早会导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代表人 物是鲍尔丁。他认为,在“太空船”地球中, 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最理 想的状况是,使物质流和能量流尽可能减少, 能够适应“太空船”地球的资本储备,并能 永续地均衡。即地球物质平衡原理。 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代表人物是 里夫金和霍华德。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 律的基础上,于1987年提出了关于人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论调。这种观点认为:地球 上的物质总量是固定的,既不可产生,也不 会消亡。在所有地球物质中,只有富集到相 当程度的那一部分才可以成为自然资源。而 物质的富集需要能量,改变废弃物的形态也 需要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具备有效 能的物质,即低熵(或高负熵)物质;自然 资源被利用后变成含有无效能的物质(即高 熵废物)排放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宇宙作 为一个巨系统,熵值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 能量不再能转化为有效能(自然资源),一 切运动都将逐渐停止,宇宙将走向“热寂”。 3、世界模型代表人物是梅多斯等人。1984 年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将世界系统用一 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1)可供耕作之土地数量 的极限;(2)单位耕地农业产量的极限; (3)可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极限;(4) 环境同化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能力的极 限。 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1、积极作用 (1)警示意义悲观派被称为新马尔萨斯主 义者。虽然很悲观,但它们的观点中包含有 许多合理而重要的见解;而且在于,当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