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一课时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是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就全书来说,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逻辑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先是点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进而阐述实践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后强调中职学生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有些学生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存在一些片面看法。一讲实践,往往认为就是单纯的行动;一谈认识,往往又认为是单纯的认知;对于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践和认识哪个重要,往往有非此即彼或者无法统一的认识和做法。所以,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把实践和认识相结合,做到真正的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时的落脚点。主要引导中职生明确实践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中的决定作用,人的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备的,但又不能仅限于

读书,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取得人生的成功。

●学情简要分析

1.从知识基础上说,中职生对本课时有关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理论知识面相对较窄,对这些知识了解较浅,尤其是对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2.从身心特点上说,中职生具有好奇心,但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习惯于接受,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都比较弱。

3.从生活经验上说,中职生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之中,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生活方面的了解较少,对理解人生发展能力和必须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缺乏全面和深刻的社会生活方面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含义;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教学,增强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认同,初步形成知行统一观,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

列举生活实例,阐明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播放视频《“蓝领专家”孔祥瑞》,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事例,思考下列问题:

审视“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说一说他的各种技能是从哪里来的,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设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从“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得出,人生发展能力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引思明理】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采用对话教学,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教师总结一: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的发展。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都不是先天形成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蓝领专家”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

课件展示: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1)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的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

(3)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

教师总结二:

1.“蓝领专家”孔祥瑞把工作岗位作为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他所掌握的与设备有关的机械原理、液压、电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各种技能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增长的,充分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孔祥瑞把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这充分反映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 “蓝领专家”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就必须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课件展示:

2.实践出真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4)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

【体验导行】

让学生联系教材第82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和第85页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人生发展,谈谈自己如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事例,审视自己,采用对话教学、风暴式教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人生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教师总结: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中职学生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中职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课后拓展】

依据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专业,制定一个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第二课时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生活中讲,在上一课时懂得了只有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进而明确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只有努力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追寻成功、真正实现人生的成功。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先是指出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然后阐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最后强调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是本课时的哲学观点,中职生受年龄阅历和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影响,往往只会看到过去或者现在人们对事物的实践和认识,不清楚其中的曲折过程。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着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所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个难点,结合人生发展进行理解也有难度。这是教学难点。

(2)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也是本课的落脚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与解决人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此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哲学的作用,更能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失败与成功、如何把知行统一观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有一定难度。

●学情简要分析

1.从知识基础上说,中职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对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在认知上比较片面浅显。

2. 从身心特点上说,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学习基础较弱,但具有较高的情商,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能力,

兴趣点较广,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面也比较开阔,不拘泥于形式。

3.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对失败与成功既有一些了解,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有所体验,大多数人只是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深刻的认识。另外,对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基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对未来的人生选择有了一定的思考。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理解成功与失败的关系,领会用知行统一的观点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2.情感态度观念:明白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不断提高人生发展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总结升华的;深化成功的内涵,鼓起追求成功的勇气。明确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作用,树立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追寻人生成功的观念。

3.运用:列举生活实例,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道理,阐明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学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追求成功、实现成功。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学生阅读教材,搜集资料、调查、访谈。可以从三类人物来调查搜集,体现全面性。

①根据班级人数,或议题内容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小组内同学的分工与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②搜集:各组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包括自己专业领域成功人士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因和方法。

③访谈:访谈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请他们谈谈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因和方法。

④调查:围绕教材有关在知行统一中追寻人生成功的内容制成调查表,到自己或学校所在的社区、村或者父母、亲戚所在的企业,也可以到街头或者本班及其他班级,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因和方法。【课堂过程】

设计意图:采用“成果展示-----合作研讨----体验践行”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讨论,提升思想认识。

导入新课: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

第一个环节: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课前分配的搜集、调查或访谈的成果。

第二个环节:合作研讨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合作研讨:

1.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2.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通过师生探讨,教师最后总结:

1.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

(1)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2)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也永无止境。

(3)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1)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2)必须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三个环节:体验践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案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能够从贴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经验与教训。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10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他们分别是:“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工人专家”李斌、“模具新秀”李凯军、“金牌工人”许振超、“油井女杰”束滨霞、“创新尖兵”罗东元、“焊接巧匠”高凤林、“采机神医”栗俊平、“精准操作手”唐建平、“革新高手”鲁宏勋。

搜集整理他们的事迹,摘录他们的成才感言;选取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推介意见和感悟,说明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开一次主题班会,并将上述内容呈现在班级板报上。

【课后拓展】

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统一方面的不足,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学习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七章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章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导入:从小陆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经历,谈谈你对做事“知行合一”的理解 知行合一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实践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例如:小学生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优秀的教练为什么“优秀”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才写成《本草纲目》他不但阅读了800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11000多个。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神”。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实践——认识——再实践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 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为什么以前输血会带来惊人的死亡率呢?现在输血相对安全了呢?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67你赞成哪方观点?如果牛下田了会耕田了,那么前者对,反之,则后者正确。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 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 帅,秦军难以取胜。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 代了廉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齐白石原是一位雕花木工,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27岁的齐白石为徒。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故事说明人生成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付出行动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爱迪生——8000次的失败——灯泡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我成功了,不用努力了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一次成功不代表终生成功 又输了,我完了 2.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设计方案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容]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是高等教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七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单元的核心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着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因此,本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运用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难点和关键点: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好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成绩不够理想,基础知识薄弱,但同学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爱游戏,爱玩爱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做

到勇敢地去面对。本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勇于实践,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很有帮助。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重点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启发式学习模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种资源,采取合作探究、情境讨论、案例教学、漫画分析、设问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歌曲: 《真心英雄》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设问:“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的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一课时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是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就全书来说,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逻辑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先是点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进而阐述实践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后强调中职学生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有些学生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存在一些片面看法。一讲实践,往往认为就是单纯的行动;一谈认识,往往又认为是单纯的认知;对于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践和认识哪个重要,往往有非此即彼或者无法统一的认识和做法。所以,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把实践和认识相结合,做到真正的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时的落脚点。主要引导中职生明确实践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中的决定作用,人的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备的,但又不能仅限于

7.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导学案

7.2《在知行统一中体 验成功快乐》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韩店中学高二年级德育导学案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知行统一。 二、基本知识点 1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 ①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成功意味着事业或人生发展获得预期的结果,会带来事业的成就和 对社会的贡献;而失败则意味着事业或人生发展遇到挫折,会带来事业上的损失和情绪上的沮丧,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而行或相互渗透的,共同存在于人们的奋斗过程中。没有成功,就无所谓失败,没有失败,也无所谓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发展而来的;失败又造就了成功,失败是通 向成功的途径。同时,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如果沉醉于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其至故步自封,就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甚至会导致失败。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认识事物不是一次完成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 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因为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 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因为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 式上升。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①如何追寻人生成功。追寻人生成功,必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失败;必须加强学习、提 升素质、增强能力、提高本领、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②中职生如何做到知行统一。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 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体验成功快乐。 三、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教学设计-2019年文档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我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该班是24名女生,她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渴望获得成功。但由于认识的不足、思考问题片面性,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缺乏自信、方法。基于以上学情,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她们的体验、反思和感悟。在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知行统一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笔者选用的教材是王霁老师主编的《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单元第七课,本单元是在前两个单元唯物论、辩证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一课时学习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这节课是哲学观点与人生问题有机结合,是本课内容的落脚点。 新大纲要求学生要了解基本观点,勇于实践,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这与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一脉相承。 2.教学目标 依据新大纲,结合学情、教材和专业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准确理解认识的特点,明确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树立知行统一的观念,鼓起追求成功的勇气。 运用目标: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体验成功的快乐。 3.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难点:如何在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的基础上提高知行统一的能力 关键:准确理解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微课的辅助下实现教学目标。学法有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情境体验。与学法相对应的教法有,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两部分,利用微信自主学习平台提前预习新知内容,通过下发任务书,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基本看法。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课堂上采用以上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时间安排如下。 1.创境激趣主动学习 5分钟 首先播放视频《实习故事》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目的是让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在执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3)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激趣:教师先列举教育家陶行知的典型事迹,让学生猜出这位教育家是谁,这样会集中了班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产生了好奇心理,但他们不会猜出是谁。教师就可以写出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行是知之使,知是行之成”。这时班级就会有个别学生猜到是陶行知,教师继续边设疑边讲解陶行知名字的来历进而过渡到本课教学。 〈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2:学生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认真学习 3)农牧业生产 4)战争 5)改革开放 6)居里夫人科学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以上四个实践活动的实践结果: 1)蜜蜂筑巢(非实践活动) 2)学生认真学习(非实践活动) 3)农牧业生产(生产实践)------------天文学 4)战争(军事实践)--------------孙子兵法 5)改革开放(社会实践)-------------- 邓小平理论 6)居里夫人科学实验(科学实践)--------------- 对镭的认识 实践---------------------认识 学生活动3 思考通过以上对实践活动和实践活动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意图:能调动全班同学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分析思考,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结论,体验成就感。 教师出示材料: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学生活动4: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进一步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活动意图: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 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