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第一章

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2.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

(1)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2)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3.大地测量的作用

(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

(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

(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

(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地测量、椭球测量学、天文测量大地重力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1.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 特点:重力方向不规则变化:原因是地表起伏不平、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示的不规则曲面。

2.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另外,水准面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线

3.总地球椭球:从全球着眼,必须寻求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总地球椭球满足以下条件:

(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

(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4.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

5.常用的坐标系统: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

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高斯投影的特点:

(1)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投影前后角度相等。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一直线,且长度不变。距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后弯曲越大,长度变形越大。

(3)椭球面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他子午线投影后均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并向两极收敛,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呵赤道。

(4)在椭球面上对称于赤道的纬圈,投影后仍为对称的曲线,并与子午线的投影曲线相互垂直且凹向两极。

7.时间系统

(1)恒星时(Sidereal Time)

恒星时是以春分点为参照点的时间系统(ST )。春分点(或除太阳以外的任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测站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日。

(2)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

平太阳时是以平太阳(以平均速度运行的太阳)为参照点的时间系统(MT )。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测站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平太阳日。平太阳时从半夜零点起算称为民用时。

(3)世界时(Universal Time)

格林尼治的平太阳时(从半夜零点算起)定义为世界时(UT )。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性,在UT 中加入极移改正即得到UT1。UT1加上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后为UT2。以经度15°的倍数的子午线Ln 所处地点定义的民用时叫区时Tn 。Tn=UT+n ,n 为时区号。

(4)历书时(ET )与力学时(DT )自1960年起开始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的历书时代替世界时。历书时的秒长规定为1900年1月1日12时整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起始历元定在1900年1月1日12时。

太阳系质心力学时(TDB )地球质心力学时(TDT )。

(5)原子时(IAT )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周期(如铯原子133能级辐射震荡频率9192631170周为一秒)定义原子时(IAT )。

力学时TDT 的计量已用原子钟实现,因两者的起点不同,

(6)协调世界时(Coodinated Universal Time)

以原子时秒长定义的世界时为协调世界时(UTC )。

(7) GPS 时间系统

秒长为IAT ,时间起算点为1980年1月6日UTC 0时,启动后不跳秒,连续运行的时间系统。 重要识记公式:GPS 时=原子时IAT-19s TDT=IAT+32.184s

8.恒星日:一年等于366.2422日

平太阳日:一年等于365.2422日

平太阳时=366.2422/365.2422恒星时=(1+0.002737909)恒星时

9.守时:将正确的时间保存下来

授时:用精确的无线电信号播发时间信号

时间比对:守时仪器接收无线电时号然后与其时间进行比对(俗称对表)

10.重力位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

重力位对任意方向λ的偏导数等于重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

两个特殊方向:①当g 与λ垂直时,dw=0,w=常数。此时与重力g 垂直的λ方向为一重力等位面 为重力等位面,又叫重力位水准面 ②当g 与λ夹角为π时,gd λ=-Dw 。负号说明重力g 是沿铅垂线向下,而λ则沿铅垂线向上

以上说明重力位水准面之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和相切。

由重力水准面定义大地水准面为:与平均的海水面最接近的重力等位面。

11.正常重力位是对应于正常椭球所产生的重力位

12.地球正常重力场参数

把相应于实际地球的4个基本参数地心引力常数 ,带球谐系数 ,地球赤道半径

及 地球自转角速度 作为地球正常椭球(水准椭球)的基本参数,又称它们是地球大地基准常数。

(1)水准测量的实质:水准测量实际上是沿着水准面进行的,两点间的高差是通过两点的两个),cos(λλλg g g W ==??fM 2J e a ω

水准面之间的差距。

(2)水准面相互间不平行 这种特性叫做水准面的不平行性

水准面又叫重力等位面。两水准面位能差△w=gh 在两点纬度不同的A 、B 两点上:-△w=gAhA=gBhB 由于不同纬度处g 不同,即gA ≠gB ,所以hA ≠hB 。

13高程系统

(1)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地面一点的正高——该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所谓似大地水准面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铅垂线向下截取的相应的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联成一个连续的曲面。

(3)大地高系统:以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大地高H :地面点沿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14.垂线偏差的测定方法

绝对垂线偏差:垂线与总地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

相对垂线偏差:垂线与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

(1)天文大地测量方法确定垂线偏差

(2)重力测量方法 重力测量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大地水准面和地球椭球面上的重力异常

按斯托克斯方法计算大地水准面上的垂线偏差 (3)综合天文大地重力测量方法

(4) GPS 测量方法

15.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方法有:地球重力场模型法;斯托克斯法;卫星测高法;GPS 高程拟合法及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16.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第三章

1.国家大地控制网及其作用

(1)为地形测图提供精密控制

①限制测图误差积累,保证成图精度; ②统一坐标系统,保证相邻图幅拼接; ③提供点位的平面坐标,保证平面测图。

(2)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3)为国防建设和空间技术提供资料

2.国家平面控制网

(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①三角测量法②精密导线测量③三边测量④边角同测法

(2)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①分级布网,逐级控制②保持必要的精度

③应有一定的密度④应有统一的规格

(3)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把三角测量作为主要的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方法?

答:由于三角点布设成网状,控制面积大,有利于图根加密;外业工作主要是测定水平角和测定少数边长,作业比较方便,同时由于使用精密的测角、测距仪器,所以观测角度、边长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内业平差计算时,几何条件多,点位精度高。

3.国家高程控制网的任务和布设原则

(1)任务:①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 ②为地壳垂直形变、平均海水面变化等科研

提供资料。

(2)布网原则: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由高级到低级、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依次加密。各级高程系统统一、精度一致、密度均匀。 国家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

4.水准原点的建立

0γ-=?g g

(1)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98m

(2)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1952-1979年共27年平均海水面。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可见比1956平均海水面高了0.0286m

5.国家GPS网简介

布设全国性GPS网的主要目的有所侧重,其中包括:监测研究地壳形变与块体运动;检核和加强各地区天文大地网,建立统一的高精度大地基准;建立地心参考系,精确确定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精化大地水准面等等,但这些全国网的建立与复测都可以成为建立我国新一代高精度地心参考系、监测和研究地壳运动的基础。

五、工程平面控制网

6.工程控制网的分类: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

7.布网原则:①分级布网,逐级控制②要有足够的精度③要有足够的密度④要有统一的规格

8.布网方案

城市和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有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实际应用中,首级控制网以GPS网的布设为主要形式,次级加密网有GPS网、导线网等多种形式。工程控制网首级网的等级与密度,一般根据测区面积和工程任务的需要来确定。

9.工程平面控制网的特点?

①同相应等级的国家三角网比较,其平均边长显著地缩短。

②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等级分类较多。

③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

④三、四等三角网的起算边,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10.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收集资料②实地踏勘③图上设计④写出控制网技术设计书⑤上交资料

11.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的主要步骤一般是:水准网图上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外业观

测、平差计算和成果表的编制等内容。

第四章

一、角度观测误差分析

(1)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

①大气层密度变化和大气透明度影响目标成像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②大气密度不均匀对方向观测产生系统性的水平折光。

③阳光照射引起照准目标相位差。

④气温变化引起的仪器稳定性发生扭转,随时间有周期性。

(2)仪器误差

①视准轴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而产生。盘左、盘右对观测方向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读数的中数可消除视准轴误差的影响

②水平轴倾斜误差,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而产生。盘左、盘右对观测方向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与观测目标的垂直角α有关。

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读数的中数可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③垂直轴倾斜误差。垂直轴本身偏离铅垂线位置,即不竖直。对观测方向影响不随照准部转动而变化;与观测目标的垂直角和方位有关

盘左、盘右取中数不能消除;观测时,气泡不得偏离一格;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观测目标垂直角>3°时,按气泡偏离格数计算垂直轴倾斜改正。

④仪器的机械传动误差。

(1)照准部转动时的弹性带动误差。呈系统性。

(2)脚螺旋的空隙带动误差。

(3)照准部水平微动螺旋的隙动误差。

上半测回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观测各方向;下半测回逆时针方向转动。

照准目标开始之前先将照准部沿着将要旋转的方向转动1—2周,以后保持同向;

微动螺旋使用中部;每次照准目标采用“旋进”的方向。

(3)观测误差

①照准误差。与人的眼睛和外界条件有关。

②读数误差。主要取决于对径分划的重合误差,其次为测微尺读数误差。

采取多个测回多次照准目标观测;采取重合读数两次的方法

2.观测成果的取舍与整理

(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测回互差超限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零方向2c互差或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全部重测;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数的1/3时,也重测全部测回;

(3)全部基本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全部成果重测;(4)基本测回和重测成果均应记入记簿;

(5)重测数计算方法:测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为(n-1)m,基本测回中,重测一个超限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零方向超限重测整个测回算作n-1个方向测回。

(6)测站平差:求各方向值的算术平均值。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光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 秒的时间间隔内经过的距离为1米。

3.距离的测量方式:①用因瓦基线尺丈量距离②光干涉测距

4.电磁波测距的两种方式

①脉冲式测距——测距仪发射脉冲波,被目标返回后,由仪器接收,测出脉冲往返传播时间t。测程远时,其精度不如相位式的精度高。

②相位式测距——测距仪发射正弦调制波,反射后由仪器接收,测出调制波在往返距离上的相位差,推算出距离,精度可达1—2cm

5.相位式测距分类

按测程分有短程(<3km)、中程(3—15km)、远程(>15km)

按精度分为Ⅰ级(每km中误差≤5mm)、Ⅱ级(5—10mm)、Ⅲ级(10—20mm)

按载波频率分为光波(光速、红外、激光)、微波、多载波

6.电磁波测距的误差

(1)比例误差:①真空中光速c的误差;②大气折射率n的误差;③调制频率f的误差误差来源:(1)仪器制造时频率校正不精确;(2)晶振频率不稳定。

措施:测前对晶振频率进行测定、校正或测定后计算频率改正

(2)固定误差:①相位差△φ的测定误差;

a.测相设备本身的误差

b.幅相误差:即接收信号强弱使其幅度变化引起的测距误差

c.照准误差:发射光束相位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②仪器常数

③对中误差

(3)周期误差周期误差——仪器内部信号串扰引起的以距离为周期重复出现的误差。

措施:(1)强信号时测距;(2)测定周期误差,其振幅值较大时加改正。

四、测距作业及有关规定

1、测距边的选设

(1)测距边最好在仪器的最佳测程内

(2)测线高出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离开高压线2~5m

(3)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或水面上空,避免背景反光物体

(4)测距中避开外界电磁场干扰

(5)测距边高差过大时,应精确测定两端的高差和高程,保证测距边的化算精度。

2、测距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1)在大气稳定、成像清晰条件下进行;

(2)气象仪表置于通风、阴凉、与仪器同高处;

(3)预热,电池电压符合要求,回光信号较强;

(4)使用配套的反射镜(与检定时相同);观测中停止对讲机通话;

(5)仪器防晒,专人保养、看护。

3、距离观测值的改正计算

①气象改正②周期误差改正③仪器常数改正④频率改正

4、测距成果的换算

①斜距换算至标石中心的归心计算②斜距化为平距③平距化至椭球面上④椭球面上长度S化算为高斯投影平面边长D

5.精密水准仪的检验

(1)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和分划值的测定

(2)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校:①i角误差②交叉误差的检校

6.水准尺检验

(1)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矢距)的测定。

(2)水准标尺分划线每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

(3)一对水准标尺零点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的测定。

7.基辅差——又称尺常数(如 3.01550m),

8.绝对重力测量:就是用重力仪器直接测出地面点的绝对重力值

9.相对重力测量:就是用重力仪器测出地面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地球表面上最大的重力差值约为5000毫伽的量级。

10.重力测量分类:陆地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与航空(或航天)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

11.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方法:一是利用重力仪进行地球表面重力观测,二是海洋地区的卫星测高,三是卫星轨道追踪分析得到地球重力场模型

第五章

1、用椭球来表示地球必须解决2个问题:

①椭球参数的选择②确定椭球与地球的相关位置,即椭球的定位。

2、椭球定位——将一定参数的椭球与大地体的相关位置固定下来,确定测量计算基准面的具体位置和大地测量起算数据。

3、椭球定位要满足的条件:①椭球的短轴与某一指定的历元的地球自转轴平行②起始大地子午面与起始天文子午面平行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

最为密合

4、基本概念

法截面——包含椭球面一点法线的平面。

法截线——法截面与椭球面的截线。

子午圈——包含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

卯酉圈——与椭球面上一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平行圈——垂直于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

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

相对法截线——设Q1和Q2两点既不在同一平行圈上,也不在同一子午圈上,它们的法线Q1n1和Q2n2不相交。所以其所在的法截面Q1n1Q2和Q1n2Q2也不会重合,

二者与椭球面的交线,即法截线Q1m1Q2和Q2m2Q1称为两点间的相对法截线。

5.法截线具有下列特性

(1)相对于主方向对称位置的法截线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2)椭球面上任一点相互垂直的两个法截线曲率之和是固定值,且等于两个主方向曲率之和。择一条单一曲线

5.大地线定义及其几何特征?

定义: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曲线

几何特征:①大地线与相对法截线间的夹角为δ=△/3。

②大地线与相对法截线间的长度之差甚微,600km时二者之差仅为0.007mm。

③两点Q1与Q2位于同一条子午圈上或赤道上,则大地线与子午圈、赤道重合。

6.大地线的克莱劳方程:r·sinA=C(C为一常数) 即:对于椭球面上一大地线而言,每点处平行圈半径与该点处大地线方位角正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常数C也叫做大地线常数

7.地面观测方向归算至椭球面所需的改正

(1)垂线偏差改正:将地面测站点铅垂线为基准的观测方向换算成椭球面上以法线为准的观测方向,其改正数δ1 δ1= -(ξsinA-ηcosA)tanα

(2)标高差改正:因照准点 B高出椭球面某一高度 H2,使得在A点照准B点的法截线Ab′与

Ab之间有一夹角δ2

(3)截面差改正:将椭球面上法截线方向换算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为截面差改正数δ3

8.大地问题解算内容

(1)大地问题正解——已知P1点大地坐标(B1,L1)、P1P2大地线长S和大地方位角A1,推求P2点大地坐标(B2,L2)和大地方位角A2。

(2)大地问题反解——已知P1P2两点的大地坐标(B1,L1)、(B2,L2)反算P1P2的大地线长S和大地方位角A1、A2。

9.解算方法

(1)按解算的距离分为短距离(<400km)、中距离(400~1000km)和长距离(1000~2000km)的解算。

(2)直接解法和间接解

直接解法——直接求解控制点的大地维度、大地方位角和相邻起算点的大地经差

间接解法——先求大地经差、纬差和大地方位角差,进而再求控制点的大地坐标

10.高斯平均引数正解公式推求步骤:

(1)、经差l、纬差b、方位角差a是S的函数,故可以将其展为S的台劳级数(按平均引数在 S/2处展为S的幂级数)。

(2)、引入大地线两端点的平均纬度和平均方位角,将dL/dS以Bm、Am按台劳级数展开。(3)、根据大地线微分方程求台劳级数中的系数。

(4)、将系数代入平均引数公式。

(5)、由于B2、A2未知,Bm、Am精确值未知,可通过逐次趋近法求出。一般三次即可。11.高斯平均引数反解公式推求步骤:

(1)、已知两点间的纬差b、经差l和平均纬度Bm,导出 SsinAm和 ScosAm,求a″。(2)、由SsinAm、ScosAm和 a计算S和A1、A2。

第六章

1、地图投影概念和正形投影性质

(1)地图投影就是将椭球面上的个元素(包括坐标、长度、方向)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2)投影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三种。

2.投影长度比——投影面上无限小线段 ds与椭球面上该线段实际长度 dS之比,以m表示,

m=ds/dS。长度变形—— v= m-1

3.变形指标:主方向上投影长度比a和b叫变形指标。

若a=b,则为等角投影,既投影后长度比不随方向而变化。

若ab=1,则为等面积投影。

4.地图投影的分类

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不变,保持小范围内图形相似。

等面积投影——用于某些专题地图,投影后面积不变。

平面投影——投影平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相切,按数学投影建立函数关系。

圆锥面投影——圆锥面与椭球体在某一纬圈相切或某两纬圈相割,按数学投影。

圆柱面投影——圆柱面或椭圆柱面与椭球面在赤道或某一子午面上相切,按数字投影。

正轴投影——圆柱面中心轴与椭球短轴重合,圆柱面与赤道相切。

横轴投影——圆柱面中心轴与椭球长轴重合,圆柱面与某一子午圈相切。

斜轴投影——圆柱面中心轴与椭球长、短轴都不重合,位于两者之间

5.正形投影特性

(1)任一点上,投影长度比m为一常数,不随方向而变,仅与点位置有关。

(2)投影后角度不变形。又叫保角映射或叫正形投影。条件是在微小范围内成立。

6.正形投影推证步骤为:

(1)从长度比表达式出发,求出m2与dx2,dy2和dB2,dl2关系式;

(2)引入等量纬度q,将x、y表为q、l的函数;

(3)对 x=f1(q,l),y=f2(q,l)取全微分,引入符号E、F、G;

(4)根据长度比m与方向A无关,a=b,得E=G;

(5)由E=G、F=0得主要条件。

7.高斯投影的条件

(1)投影后角度不产生变形,满足正形投影要求;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是一条直线;

(3)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其投影长度比恒等于1。

高斯投影除了在中央子午线上没有长度变形外,不在中央子午线上的各点,其长度比都大于1,且离开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高斯投影计算包括高斯投影坐标计算、平面子午线收敛角计算、方向改正计算、距离改正计

算。

8.下情况坐标换带计算:

(1)当控制网位于两个相邻投影带的边缘地区并横跨两个投影带,为了能在同一带内进行平差计算,必须把控制网起算点的坐标换算到同一个投影带内。

(2)在分带子午线附近地区测图或进行测量工程时,往往需要用到另一带内的控制成果,因此,也需要将这些点的坐标换算到同一带内。

(3)当大比例尺测图时,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为了限制投影变形常要求采用3°带、1.5°带或任意带投影,而国家控制点成果通常只有6°带坐标,这时就产生了6°带与3°带(或1.5°带、任意带)之间的相互坐标换算问题。

9.高斯投影换带的几种情况:

(1) 6°带坐标→相邻6°带坐标;

(2) 6°带坐标→3°带坐标;

(3) 3°带坐标→相邻3°带坐标;

(4) 6°带或3°带坐标→任意带坐标

10.高斯投影的计算步骤:

首先将某投影带内已知点的平面坐标(x1, y1),按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公式求得其在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B, L);然后根据纬度和所需换算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计算该点在新投影带内的经差l,再按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计算该点在新投影带内的高斯平面坐标(x2, y2)。至此,就完成了高斯投影坐标的换带计算问题。

UTM投影属于横轴等角割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为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兰勃脱投影是正形正轴圆锥投影

第七章

1、两种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时,坐标转换的精度取决于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和求解转换系数的公共点坐标精度,此外,还与公共点的分布有关

2、椭球元素和定位的变化推求点的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的变化的公式,叫做大地坐标微分公式

3、天文学中把天极的运动分解为长周期运动-岁差和短周期运动-章动。

第八章

1、概算的主要目的:

(1)系统地检查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把好质量关;

(2)将地面上观测成果化算到高斯平面上,按控制网几何条件进行检核,为平差计算做好数据准备工作。

2、导线测量概算工作包括:

(1)外业测量观测数据的检查,

①观测手簿②观测记薄③归心投影用纸④仪器检验资料⑤已知数据表和控制网略图的编制(2)将观测值化算到标石中心

①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②边长观测值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

(3)将观测值化算到椭球面上

①观测方向值归算到椭球面的改正②观测边长归算到椭球面的改正

(4)将观测值化算到高斯平面上这项工作包括方向改化、距离改化和大地方位角化算为坐标方位角等三项内容

3、导线概算步骤

①角度归心改正②高差计算③边长斜距改平距、归心改正和化算至高斯平面的改正④计算导线方位角条件和环形条件闭合差⑤计算导线测角中误差⑥计算导线测距中误差⑦计算导

线相对闭合差

4、GPS 控制网的概算

(一)数据预处理及其基线解算

①数据传输②数据分流③统一数据文件格式④输入仪器高、观测站点号⑤卫星轨道的标准化⑥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⑦对观测值进行必要改正

5、GPS 观测结果的外业检核

(1)每个时段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①数据剔除率②同步观测环检核

(2)不同时段异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①复测基线检核 ②异步观测环检查

6、条件平差原理

(1)绘制控制网平差略图

(2)编制起算数据表和观测值表

(3)确定条件方程总数和各类条件方程个数

(4)条件方程和权函数式的列立:条件方程式要互相独立(线性无关)且足数(等于多余观测个数)。 改正数条件方程式的矩阵 权函数式的矩阵 (5)法方程式的组成和解算

法方程式的矩阵 (6)计算改正数Vi 和平差值

(7)评定精度

7、间接平差原理

(1)绘制控制网平差略图

(2)编制起算数据表和观测值表

(3)选择参数:根据平差略图,给控制点进行编号,一般从已知点编起

(4)将观测量的平差值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并转化成误差方程式

(5)列参数间的条件方程

(6)按附有条件间接平差原理,由误差方程和条件方程组成法方程式

(7)解算法方程求未知数

(8)计算改正数V 和平差值

(9)评定精度

8、导线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是3个:一个点的纵、横坐标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没有多余起算数据的导线网叫做自由导线网,具有多余起算数据的叫做附合导线网 r r ij T n A AP N ?-==)(11011????+=r n n r r A L A W O W V A r n n r =+???1

1O W K N r r r r =+???11V

V f T f =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_______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A) 地心定位(B) 单点定位(C) 局部定位(D) 多点定位标准答案是::A 2. _______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4分) (A) 参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天球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C 3. 地球坐标系分为大地坐标系和_______两种形式。(4分) (A) 天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地固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B 4. 地球绕地轴旋转在日、月等天体的影响下,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行,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成为_______。(4分) (A) 极移(B) 章动(C) 岁差(D) 潮汐标准答案是::C 5.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____。(4分) (A) 恒星时(B) 世界时(C) 协调世界时(D) 历书时标准答案是::A 多选题 6. 下列属于参心坐标系的有:_______。(4分)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B)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D)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B,D 7. 下列关于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4分) (A) 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C)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D) 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答案是::A,B,C,D 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下列那几个阶段:_______。(4分) (A) 地球圆球阶段(B) 地球椭球阶段(C) 大地水准面阶段(D) 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9. 地固坐标系分为_______。(4分) (A) 地心坐标系(B) 天球坐标系(C) 站心坐标系(D) 参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D 10.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基本分支构成:_______。(4分) (A) 几何大地测量学(B) 物理大地测量学(C) 空间大地测量学(D) 重力大地测量学标准答案是::A,B,C 判断题 11. 根据椭球定位与定向原理知,在大地原点上的垂线与法线是不重合的。(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2.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13. 建立大地基准只需要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4. 1954北京坐标系与新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相同,定位相近,但定向不同。标准答案是::正确 15.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6.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全站仪或GPS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4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点位测定不受任何环境的限制。(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8. 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19. 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20. 在大地测量学范畴内中,过地面任意两点的铅垂线彼此平行。(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填空题 21. 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___(1)___ 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1).标准答案 是:: 重力场 22. 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是___(2)___ 椭球参数。(4分) (1).标准答案 是:: 克拉索夫斯基 23. 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中部,具体选址是泾阳县永乐镇,简称为___(3)___ 。(4分) (1).标准答案 是:: 西安原点 24. 站心坐标系是以___(4)___ 为原点而建立的坐标系。(4分) (1).标准答案 是:: 测站 25. 进行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求出坐标系统之间的___(5)___ 。 (1).标准答案 是:: 转换参数 单选题 1. 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垂线向下截取相应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连成的一个连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B) 水准面(C) 似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C 2. 以_______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为大地高程。(6分) (A) 水准面(B) 似大地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D 3. 地面上任一点沿垂线的方向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称为_______。(6分) (A) 正常高(B) 正高(C) 大地高(D) 力高标准答案是::B 4. 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6分) (A) 绝对高程(B) 海拔(C) 高差(D) 相对高程标准答案是::D 5. 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

大地测量学笔记

第一章 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2.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 (1)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2)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3.大地测量的作用 (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 (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 (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 (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地测量、椭球测量学、天文测量大地重力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1.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 特点:重力方向不规则变化:原因是地表起伏不平、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示的不规则曲面。 2.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另外,水准面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线 3.总地球椭球:从全球着眼,必须寻求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总地球椭球满足以下条件: (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 (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4.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 5.常用的坐标系统: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 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高斯投影的特点: (1)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投影前后角度相等。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一直线,且长度不变。距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后弯曲越大,长度变形越大。 (3)椭球面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他子午线投影后均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并向两极收敛,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呵赤道。 (4)在椭球面上对称于赤道的纬圈,投影后仍为对称的曲线,并与子午线的投影曲线相互垂直且凹向两极。 7.时间系统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 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 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 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P19 11、 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 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 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 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 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 1点的大地坐标,P 1 至P 2 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 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 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 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 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 P70 23、参心坐标系:依据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参心为原点)。 24、地心坐标系:依据总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质心为原点)。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 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y轴与x,z轴垂直构成左手系。

空间大地测量学试卷

空间大地测量学 1、试述VLBI原理及其应用。(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缩写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简单来说,VLBI就是把几个小望远镜联合起来,达到一架大望远镜的观测效果。这是因为,虽然射电望远镜能“看到”光学望远镜无法看到的电磁辐射,从而进行远距离和异常天体的观测,但如果要达到足够清晰的分辨率,就得把望远镜的天线做成几百公里,甚至地球那么大。上世纪50年代,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马丁〃赖尔建成了第一台射电干涉仪,使不同望远镜接收到的电磁波可以叠加成像,在此基础上 ,VLBI得以发展。1974年,赖尔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原理:射电源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地球大气到达地面﹐由基线两端的天线接收。由于地球自转﹐电磁波的波前到达两个天线的几何程差(除以光速就是时间延迟差)是不断改变的。两路信号相关的结果就得到干涉条纹。天线输出的信号﹐进行低噪声高频放大后﹐经变频相继转换为中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在要求较高的工作中﹐使用频率稳定度达10 的氢原子钟﹐控制本振系统﹐并提供精密的时间信号,由处理机对两个“数据流”作相关处理﹐用寻找最大相关幅度的方法﹐求出两路信号的相对时间延迟和干涉条纹率。如果进行多源多次观测﹐则从求出的延迟和延迟率可得到射电源位置和基线的距离﹐以及根据基线的变化推算出的极移和世界时等参数。参数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延迟时间的测量精度。因为﹐理想的干涉条纹仅与两路信号几何程差产生的延迟有关﹐而实际测得的延迟还包含有传播介质(大气对流层﹑电离层等)﹑接收机﹑处理机以及钟的同步误差产生的随机

延迟﹐这就要作大气延迟和仪器延迟等项改正﹐改正的精度则关系到延迟的测量精度。目前延迟测量精度约为0.1毫微秒。 中国科学院的VLBI网是测轨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目前由北京、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的四个望远镜以及位于上海的天文台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这样一个网所构成的望远镜分辨率相当于口径为3000多公里的巨大的综合望远镜,测角精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几角秒,甚至更高。 VLBI测轨分系统的具体任务是获得卫星的VLBI测量数据,包括时延、延迟率和卫星的角位置,并参与轨道的确定和预报。具体的任务,比如说完成卫星在24小时、48小时周期的调相轨道段的测轨任务。完成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以及环月轨道段的测轨任务。并且还要参加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段的准实时轨道的确定和预报。 VLBI测轨分系统从2007年10月27日起,即卫星24小时的调相轨道段的第一天正式实施对嫦娥一号卫星的测量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24小时、48小时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段和月球捕获轨道段的第一天总共十天的测量任务。 其他应用 VLBI分系统的各测站数据处理中心设备工作正常,VLBI测量数据及时传输到北京的航天飞控中心,数据资料很好,满足了工程的要求,为嫦娥一号卫星的精确定轨作出了贡献。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多种时间系统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P23) 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

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内容和分支学科解决大地测量学所提出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所以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几何法是用一个同地球外形最为接近的几何体(即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用天文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这个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以它的表面为基础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法是从物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用一个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的实际形状,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研究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的起伏。 卫星法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轨道运动,从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十几个至几十个跟踪站,观测至卫星瞬间位置的方向、距离或距离差。积累对不同高度和不同倾角的卫星的长期(数年)观测资料,可以综合解算地球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以及地面跟踪站相对于地球质心的几何位置。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 ·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以三个基本分支为主所构成的基本体系。 几何大地测量学 物理大地测量学 空间大地测量学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精确确定地面点位及其变化 研究地球重力场、地球形状和地球动力现象 4.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 1、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基准面和基准线,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等); 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地球椭球基本的理论,高斯投影的基本理论,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与坐标系统的转换等); 3、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经典的、现代的) 4、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包括国家大地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形式有三角网、导线网、高程网、GPS网等); 5、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概算与平差计算)。 5.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作用 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 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 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 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1.岁差章动极移 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类似于旋转陀螺,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 ε=?,旋转周期为26000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其锥角等于黄赤交角23.5 年,这种运动称为岁差。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称为白道,由于白道对黄道有约5?的倾斜,使得月球引力产生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18.6年的短周期运动,振幅为9.21'',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地球自转轴存在相对于地球体自身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2.恒星时太阳时原子时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 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它进行连续计数的时标。原子时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 3.协调世界时 为保证时间与季节的协调一致,便于日常使用,建立以原子时秒长为计量单位、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大地测量基础知识 一、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我们称它为大地水准面。 二、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整个形体称为大地体。 三、参考椭球面 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定义:是一个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绕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定位:定中心.即质心与中心是否重合定向:地球自转轴与短轴平行或重合参考椭球: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经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成。参考椭球不是惟一的,有多个。 四、总地球椭球满足条件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五、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差距: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 表示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对确定天文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地球椭球的定位以及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六、常用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七、恒星时(Sidereal Time):恒星时是以春分点为参照点的时间系统(ST)。春分点(或除太阳以外的任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测站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日。世界时(Universal Time):格林尼治的平太阳时(从半夜零点算起)定义为世界时(UT)。协调世界时(Coodinated Universal Time):以原子时秒长定义的世界时为协调世界时(UTC)。协调世界时秒长为原子时,但表示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仍是世界时。由于原子时快于世界时,UTC每年要跳秒,才能保证时分秒与世界时一致。GPS时间系统:秒长为IAT,时间起算点为1980.1.6.UTC 0时,启动后不跳秒,连续运行的时间系统。GPS时=原子时IAT-19s 八、重力场相关知识1、力位是力场空间位置的一个标量函数,此标量函数称为力的位函数,而力是力位的梯度。对重力场则有重力位。重力位W———引力位V与离心力位Q之和。2、重力位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对任意方向l的偏导数等于重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 两个特殊方向:①当g与l垂直时;②当g与l夹角为π时①时:dw=0 ,即w=常数为重力等位面。又叫重力位水准面②时: 负号同时说明重力g是沿铅垂线向下,而l则沿铅垂线向上3、正常重力位: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的函数较为简单的可直接计算得到的近似的地球重力位。地球的重力位被分成正常重力位和扰动位。知道正常重力位U,再求出它与地球重力位的差异—扰动位T 重力异常△g:地面点实测重力加速度g与相应正常重力加速度γ的差值△g=g-γ。 九、高程系统1、水准面的不平行性是由两部分原因造成的:①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分为正常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异常②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分为正常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异常两部分2、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水准测量所经的路线不同,测得的高差也不同,造成的水准测量结果的多值性,在闭合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闭合差为理论闭合差。3、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的高程系统。地面一点的正

(完整版)大地测量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中文)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12、某点P的大地纬度B=30°,则该点法线与短轴的交点离开椭球中心的距离为_____。 1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14、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在椭球面上某大地线所能达到的最大纬度为60°,则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表达式为_____(不用计算出数值) 。 15、在换带计算中,3°的_____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和6°相同,坐标不用化算。 16、按下表给出的大地经度确定其在高斯投影中的带号和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答案写在试卷纸上,本小题4分,每空0.5分) 大地点经度六度带三度带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概论 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实现过程主要工作 (1)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 (2)建立大地基准、确定全网起算数据 (3)控制网的起始方位角的求定 (4)控制网的起始边长的测定 (5)其它工作 3.传统大地测量常规方法的局限性 (1)测站间需保持通视:采用光电仪器,必须通视;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觇标;边长受限制;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2)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分别布设的;并且增加了工作量。 (3)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雨天、黑夜、大雾、大风、能见度低时不宜测量。 (4)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光学仪器的测量值会因为大气密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弯曲影响,地球引力由两极到赤道减小,大气密度变化也逐渐减小。 (5)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海洋区域无法布设大地控制网,陆地只能区域测量,建立区域参考椭球与区域大地水准面吻合;无法建立全球参考椭球。 4. 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空间技术和远程武器迅猛发展,要求地心坐标; (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全球化的航空、航海导航要求全球统一的坐标系统 (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如研究全球性的地质构造运动、建立和维持全球的参考框架、不同坐标系间的联测等; (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GNSS等空间定位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技术成为布设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差距N或高程异常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5)要求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尤其是低轨卫星)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来予以支持。 (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的、精确、简便的全新的大地测量方法。 5. 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可能性 (1)空间技术的发展:按需要设计卫星,并能精确控制姿态,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为卫星定位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资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3)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4)其他技术:多路多址技术、编码技术、解码技术等通讯技术,信号和滤波理论;大气科学的发展。 6. 空间大地测量学 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测点的位置,从而精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或一门科学)称为空间大地测量学。7. 空间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 一类是建立和维持各种坐标框架:

大地测量学发展概况简述

大地测量学发展概况简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简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并简要阐述了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特点,最后对我国大地测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字: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重力场 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的埃拉托色尼利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方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也是弧度测量的初始形式。724年,中国唐代的南宫说等人在张遂的指导下在今河南省境内实测了一条长约300千米的子午弧,并测同一时刻南北两点的日影长度,推算出纬度1°的子午弧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弧度测量。其他国家也相继进行过类似的工作。17世纪以前,由于工具简单,技术水平低,所得结果精度不高。 1617年荷兰的斯涅耳首创三角测量法,克服了直接丈量距离的困难。随后又有望远镜、水准器、测微器等的发明,测量仪器制造逐渐完善,精度提高,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17世纪末,英国牛顿和荷兰惠更斯从力学观点研究地球形状,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1735~1741年法国科学院派两支测量队分别在赤道附近的秘鲁和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进行弧度测量,证实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中国清代康熙年间为编制《皇舆全图》,实施了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在这次测量中,发现高纬度的东北地区每度子午弧比低纬度的河北地区的要长,这个发现比法国早。1730年英国西森发明经纬仪,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 1743年法国克莱罗发表了《地球形状理论》,指出用重力测量精确求定地球扁率的方法。1806年法国的勒让德和1809年德国的高斯分别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理论,产生了测量平差法。1849年英国斯托克斯创立用重力测量成果研究水准面形状的理论。 1880年瑞典耶德林提出悬链线状基线尺测量方法,继而法国制成因瓦基线尺,使丈量距离的精度明显提高。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先后出现了摆仪和重力仪,使重力点数量大量增加,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提供大量重力数据。 20世纪40年代,电磁波测距仪的发明,克服了量距的困难,使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得到重视和发展。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产生了卫星大地测量学,使大地测量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大地测量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形成了现代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该书全面地讨论了测绘基准与大地控制网、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测绘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类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具备大地坐标系、大地参考框架、高程基准、大地网建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该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地测量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地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深空大地测量基本概念。 2、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利用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观测技术建立大地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 3、重点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高程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了解大地控制网的相关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具备初步的大地测量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课间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工作流程;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坐标转换、高斯投影正反算、椭球面上大地线长度和大地方位角及曲面面积计算、大地网概算与平差等大地测量计算项目,掌握大地网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 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2.1 地球的运转 2.2 时间系统 2.3 坐标系统 第三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3.1 地球形状 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3.3 高程系统 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概念 3.5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

大地测量学报告

基于GPS在震后地质灾害的监测应用 学号:20121004000 班级:060121 姓名:肖龙 内容摘要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对于我国部分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地质灾害更是对于地震的搜救、支援以及震区灾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对于震后地质灾害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本人结合网上的一些数据以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GPS地表位移监测步骤整理出来的在震后特殊条件下进行的GPS地表位移监测。 Our country is earthquake-prone countries, the earthquake in parts of the life of our people, property, cultural caused incalculable damage. In a seri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fter the earthquake, it is for search and rescue, support and safety of victims of the earthquake zone earthquake cause great risk. Therefore, monitor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fter the earthquake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is under GPS monitoring ground displacement I combined some online data and online query to the relevant GPS ground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step sorted out after the earthquake special conditions. 1、绪论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已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所带来的污染与水土流失造成地质灾害大量增加,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的汶川5.12地震后,灾区震前的不稳定斜坡和老滑坡,在地震的作用下开始演变为滑塌类地质灾害。部分山体的垮塌堵住水流形成堰塞湖。这些地质灾害为我们之后的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也因此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四川省地震灾区2008年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项目”,对一部分灾害点开展地表位移监测工作。但是因为震后灾区部分高精度的控制点遭到破坏严重,造成个别灾害点区域大、高差大、跨度大的特点,用全站仪导线或者三角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监测作业的过程中十分困难,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很难达到相应的观测精度。因此这就需要GPS技术对这些灾害点来开展高精度的地表位移监测工作。因为GPS相对定位技术来说具有测站间无需通视、观测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坐标,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而且大量的理论也证实GPS在短距离静态相对定位中,采用GPS卫星的广播星历,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因此,运用GPS来对震后地质灾害的监测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

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就是确定空间点的位置及其属性关系。 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又称为测地学。根据德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F.R. Helmert的经典定义,大地测量学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简介: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是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

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方法: 解决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所谓几何法是用几何观测量通过三角测量等方法建立水平控制网,提供地面点的水平位置;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几何量高差,建立高程控制网提供点的高程。物理法是用地球的重力等物理观测量通过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推推求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的距离、地球椭球的扁率等。

大地测量学发展的历程

大地测量学发展的历程 作为新开的一本学科,在刚接触这门课时我对大地测量学有着模糊的感觉,现在有了初步的认识,作为测绘专业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大地测量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地测量学作为一本基础性学科在测量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大地测量学不同于以前学习的测量学基础,其涵盖面更广,更全面。大地测量学的研究面积更大、精度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先进。 大地测量学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孕育而生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普通测量学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大地测量学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地测量学结合吸收了许多的学科,形成了不同的分支,随着其发展,形成了研究精度等级高、测量范围广、研究任务重、实用性强、交叉性广的学科特点。 具体来讲,大地测量学是一门测量和描绘地球的学科。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自己所居住的星球的形状和大小,整个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对地球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圆球→椭球→大地水准面→真实地球自然表面这几个阶段,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进步反映出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两千多年以前,埃及就使用了测量方法,而我国的夏禹治水也利用了测量的原理,因为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其测量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直到18世纪中叶法国科学院组织了两只探险队进行弧度测量,

一支是由皮埃尔率领前往北欧的拉普兰,令一支则由皮埃.布吉Pierre Bouguer)率领前往南美的厄瓜多尔,测量得出地球扁率为1:210,证实了地扁说。在这一阶段,大地测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推出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1743年,法国科学家克莱罗证明了重力值与地球扁率之间的关系,为利用地球重力研究地球形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和20世纪是测绘飞速发展的时期,先后出现了摆仪和重力仪,是重力点数量大量增加,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提供了大量重力数据。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发明,使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且市局其精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实用性越来越强。1975年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车成功后,产生了卫星大地测量学,使大地测量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大地测量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形成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在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阶段,Gps定位网以其特有的自动化、全天候、高效益的显著优势成为了主流。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测量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公元724年,中国第一次进行了弧度测量的实践。1956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测绘总局,随机颁布了大地测量法式和相应的细则规范。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国家为建立重力网努力工作。2000年完成了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目前,GPS与激光测距、甚长基线干涉测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1#(精选.)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 班级:测绘12—1 姓名:王亚亚 学号:07122825

目录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2)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3)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 (3) 四、测区已有地形图 (4)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5) 六、导线网的建立 (6) 七、高程控制测量 (8) 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11)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12) 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 (13)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40) 十二、上交资料清单 (46)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 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工程控制网分测 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 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 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 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 技术性文件。设计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 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 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分为几 个步骤:学习领会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 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论据 力求做到真实、充分、新颖。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 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训练。 3、任务要求: 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 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 行分析和评定,确定其利用程度。 3.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