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小结与思考(定稿)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小结与思考(定稿)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小结与思考(定稿)

课题:第一章小结与思考

课型:复习主备:丁虎平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知识及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丰富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通过“小结与思考”的学习,学会归纳、反思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知识及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难点:进一步丰富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尝试练习】

1.已知:如图,AC=BD,∠1=∠

2.求证:ΔADB≌ΔBCA.

2.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BE,CD相交于点F.

(1)如果AB=AC,∠B=∠C,试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2)如果BD=CE,∠B=∠C,试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3.已知: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C=DB,AE=DF,BE=CF.求证:AE∥DF,BE∥CF.

4.如图,∠A=∠D=90°,AB=DC,AC,BD相交于点E,证明:∠ABE=∠DCE.

5.已知:如图,在ΔABC中,AB=AC,AD是高,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DE=DF.

【典型例题】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 1. 如图,,,,

A F E B四点共线,AC CE

=。求证:

^,AE BF

^,BD DF

=,AC BD

D@D。

ACF BDE

例2.如图,在ABC

???。

^,垂足为D。求证:21C D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 BE

例 3. 如图,在ABC D 中,AB B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求证:AE CF =。

【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

A .∠A=∠C

B .AD=CB

C .BE=DF

D .AD ∥BC 2.如图所示,D

E ⊥AB ,D

F ⊥AC ,AE =AF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 BD =CD B. DE =DF C. ∠B =∠C D. AB =AC 3.如图所示,AB ∥EF ∥CD ,∠ABC =90°,AB =DC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4.如图所示,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F ,若∠1=∠2,∠E =∠C ,AE =AC ,则( ) A. △ABC ≌△AFE B. △AFE ≌△ADCC. △AFE ≌△DFC D. △ABC ≌△ADE 5.如图所示,已知AB ∥CD ,AD ∥BC ,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 A. 1对 B. 2对 C. 4对 D. 8对

二、填空题: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 = CE ,AC ∥DF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 ,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2.如图,AB=AC ,要使△ABE ≌△ACD ,应添加的条件是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3.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BE=CF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 ≌△DEF . 4.如图,△ABC ≌△DEF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A B C D E

F

第9题

A B C D

E

F 第7题A B C D

O 第3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 5

5.△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2,若AB =3,EF =4,AC = .

6.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大小为_________;

7. 如图,在等腰Rt ABC D 中,90C ? ,AC BC =,AD 平分BAC D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10AB =,则BDE D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 8 如图,点,,,D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 ,AE //CF ,且AE CF =,若10BD =,

2BF =,则EF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BC AC 上,且BM CN =,AM 与BN 交于Q 点。求AQN ∠的度数。

12. 如图,90ACB ∠=

,AC BC =,D 为AB 上一点,AE CD ⊥,BF CD ⊥,交CD 延长线于F 点。求证:BF CE =。

【当堂检测】

1.如图,已知AC 和BD 相交于O,且BO =DO,AO =C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能证明△AOB ≌△COD B .只能证明△AOD ≌△COB C .只能证明△AOB ≌△COB

D .能证明△AOB ≌△COD 和△AOD ≌△COB

2.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 )

A .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3.如图,AB=AE ,∠1=∠2,∠C=∠D .求证:△ABC ≌△AED .

苏教版七下第八章小结与思考1

8.3小结与思考(1) 班级 姓名 成绩 1:计算: (1)23x x x ?? (2)23)()(x x x -??- (3))()()(102a b b a b a -?-?- (4)4523122---?-?+?n n n y y y y y y a) 计算: (1)31)(-m a (2)54])[(y x + (3)325)2 1(b a - (4)7233323)5()3()(2x x x x x ?+-? 3、 典型例题: 例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不对,请改正? (1)22)(a a -=- (2) 44)()(x y y x -=- (3) 22)()(a b b a --=- (4) 332)2(x x =- 例2、已知m 10=4,n 10=5,求n m 2310+的值. 解:

例3、若x =m 2+1,y =3+ m 4,则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 解: 例4、比较332、223和114的大小 解: 例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mm 2103?.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 4、随堂练习 (1)123-?m m a a (m 是正整数) (2)842a a a ?? (3)4235)2(a a a +? (4)23)()()2(a a a ?--- (5)若107a a a m =?,则=m ______ (6)若n x =3, n y =7,则n xy )(的值是多少? n y x )(32呢? 归纳总结: 在运用幂的运算性质,首先应确定运算顺序和运算步骤;其次正确地运用性质、法则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应注意符号和指数的变化。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小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小结 班级:姓名: 一、本章的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知识点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OP平分∠MON(∠1=∠2),PA⊥OM,PB⊥ON, ∴PA=PB. 知识点4: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符号语言: ∵PA⊥OM,PB⊥ON,PA=PB ∴∠1=∠2(OP平分∠MON) 知识点5 证明文字命题的一般步骤: 证明文字命题,第一是要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图形;第二要根据题意和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第三是写出证明过程。

二、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①找已知条件,做标记; ②找隐藏条件,如对顶角、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公共边、公共角等; ③对照定理,看看还是否需要构造条件。 2、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3、全等三角形证明中常见图形: C A B D C A A E D C B 变形 A B C D E 变形 A B D F E C C B A D 变形 D A C E B 变形

论文: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走进生活,探索自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识别及性质以后,让学生以此为工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设计思路] 提供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测量金字塔的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探索。通过“与同学交流想法”,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参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特点,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体验探索问题的快乐,使之爱学、会学、会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多媒体演示,展示各种图片)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先一起来走进世界文明古迹: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国王与王后的陵墓,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师:现在画面所定格的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据考证,建成这座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在一个烈日高照的下午,埃及著名的考古专家穆罕穆德拉着儿子小穆罕穆德来到了胡夫金字塔脚下,他想借机考一考年仅14岁的小穆罕穆德:给你一根2米高的木杆,一把皮尺,你能利用所学知识来测出塔高吗?没一会儿,小穆罕穆德就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知道聪明的小穆罕穆德是如何来测量的吗?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注意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表示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于两个直角三角形)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6.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7.角平分线: ⑴画法:(课本48页,必须要掌握)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做题时,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直接运用定理)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7.证明命题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 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 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7、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1)

A D B C E O A B D C E C B A F D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1) 课型:复 习 课 主备:张志成 审核:张 峰 时间:12年9月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有趣的基础、备考、创新等活动,回顾本章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1、认真回顾本章有关概念,轻松闯过第一关 (1) 全等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等三角形的的条件① ② ③ ④ ⑤ (5)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图案,然后找出其中的全等形. 解: 2、仔细探求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愉快飞跃第二关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满足的条件必须有一个元素是______,并要注意其对应关系. 3、火眼金睛识图形,找准“对应”度过第三关 读图,AB=AC ,△AB D ≌△ACE ,写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4、夯实基础,准备度过基础关,顺利闯进第四关 如图,A C ⊥BD 于O ,BO=OD ,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对.并写在下面. 5、仔细审题,运用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快速进入 第五关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CE ⊥AD 于E ,BF ⊥AD 交AD?的延长线于F , 求证:CE=BF 。 6、莫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严格推理进行论证,力争度过第六关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点F ,且BE=CF. 求证:AD 平分∠BAC . E C B A F D 基础知识础关 备考关

相似三角形教案

4.5 相似三角形 (一)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 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归纳定义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 3.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angles ) .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 DEF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 议一议 例1 例2 A B C D E F

全等三角形总结复习过程

全等三角形总结

全等三角形总结 A.考点精析、重点突破、学法点拨 “全等四解”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它为解决线段以及角的相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要学好平面几何,必须重视全等三角形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它呢?本文谈四点意见,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平移型,如图中的两种图形属于平移型,它们可看成是由图形随某一组对应边在同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之和或差得到; ②对称型,如下图中的四种图形属于对称型,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③旋转型.如图中的两种图形属于旋转型,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而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顶角或某些角的和或差中.

一、从“对应”看全等三角形 在说明三角形全等时,需要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那么,如何正确地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呢?下面介绍三种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字母顺序确定法 由于在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所以可以利用字母的顺序确定对应元素. (2)图形特征确定法 ①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如下左图,△ADB和△ADC全等,则AD一定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 ②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如上中图,△ABD和△ACE全等,∠DAB和∠EAC是对应角. ③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如上右图,△ABE和△CDF全等,则∠1和∠2是对应角. ④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 (3)图形分离法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 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的项: 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 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 b c =)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 2.成比例线段: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 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黄金分割: 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A

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 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 AC DF = . A D B E C F 1 l 2 l 3 l A D B E C F 1 l 2l 3 l 【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 =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 全全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BC ,则 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 AB AC = . A B C E F F E C B 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逆定理 若 AE AF EB FC =或AE AF AB AC =或BE CF AB AC = ,则有EF//BC . 【注意】对于一般形式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逆定理不成立,反例:任意四边形中一对对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剩下两条边,这三条直线满足分线段成比例,但是它们并不平行. 【小结】推论也简称“A ”和“8”,逆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同一法,做'//EF BC 交AC 于'F 点,再证明'F 与F 重合即可.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1.相似图形 ①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例叫做相似比.相似图形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相似图形间的互相变换称为相似变换. ②性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吴炯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并且从央馆资源库,下载了许多有关素材,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准备就绪,我和学生们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中登台亮相。一节课下来感触良多,现在作如下反思: 一、课件辅助,突出重点。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我安排学生自己动手随意去做两个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其次,通过阅读法让学生找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我随即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以找朋友的形式练习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再给出练习判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确,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

此外,多媒体应用上,解决了以前在用重合的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只是静态地呈现书本上的例题,虽然当时也用纸板进行折叠,但是现在这节课,我通过用FLASH动画,动态的呈现两个三角形重合,这种直观、形象地演示,学生们很快就弄明白了重合的方法。 二、巧妙运用,突破难点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说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学生根据图形和间接条件挖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些困难,而且不知道究竟选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有一道几何题图形比较复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课件把不同的线段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而相等的线段用相同的颜色来标注。比如:AB线段用蓝色,BC线段用红色,而和AB线段相等的CD线段用同样的蓝色,和BC相等的线段AD用同样的红色。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颜色来找相等的线段。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逐渐跟上我的思路,而且也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来寻找下一组相等的线段。此外对于识图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进行分离。 这两个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SAS,ASA定理中夹边和夹角的概念。对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利用远教资源辅助于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优越性,它以直观、立体、生动、形象的特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运用远教资源来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练习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一)知识储备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后一定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ABC和△DEF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DEF,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例1】

如图,△ABC≌△DEF,则有:AB=DE,AC=DF,BC=EF;∠A=∠D,∠B=∠E,∠C=∠F。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S.A.S “边角边”公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2】 A.S.A “角边角”公理: 两角和它们的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3】 A.A.S “角角边”公理: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4】S.S.S “边边边”公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5】 H.L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例6】 (二)双基回眸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4 B.3 C.2 D.1 2、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 ∠DEF的对应角是_____. 3、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 6,AD=4, 那么BC等于() A.6 B.5 C.4 D.无法确定 4、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 数 为() A.40°B.35°C.30°D.25° 5、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相似三角形教案 (优质)

第四章相似图形 5.相似三角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 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来源:学|科|网] .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来源:]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总结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总结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 (1)形状相同的图形; (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总结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xx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根据已知条件与结论,认真分析图形,准确无误的确定对应边及对应角;去分析已具有的条件和还缺少的条件,并会将其他一些条件转化为所需的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 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 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三、疑点、xx点 1、对全等三角形书写的错误 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切记不要弄错。 2、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理解错误;

全等三角形小结(1)

D C B A E C D B A y x B A O Q P 全等三角形小结(1) 【目标导航】 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进一步熟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证明三角形全等. 【预习引领】 1.如图1,△ABC ≌△ADE ,且∠B =∠D ,则其余的对应角是 , ,对应边是 , , . 2.如图2所示,要证明△ABC ≌△DCB 已具备了条件 ,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请你照样子一一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1) AB =DC ,∠ABC =∠DCB (SAS ); (2) , ( ); (3) , ( ); (4) , ( ); (5) , ( ). (图1) (图2) (图3) 3.如图3所示,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______. 4.已知△ABC ≌△DEF ,∠A =50°,∠E -∠F =40°,则∠B = 度. 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填序号). ①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有一角为80°,且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已知:如图:AB =CD ,AB //CD ,求证:∠B =∠D . 【要点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 ;(2) . 2. 、 、 前后的图形全等. 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 、 和 .要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 . 【问题探究】 例1 《互动课堂》P 9,第16题.(性质+判定) 例2 《互动课堂》P 11,第20题.(解题格式) 例3 《互动课堂》P 7,第7题.(思路、方法) 例4 《互动课堂》P 15,第31题.(第⑴题易错,第⑵题辅助线,第⑶题思路) 【课堂操练】 1.已知在△ABC 和△A 1B 1C 1中,AB =A 1B 1,∠A =∠A 1,要使△ABC ≌△A 1B 1C 1,?还需添加一个条 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的坐标为(3,2),BA ⊥x 轴于A , 若点P 在x 轴负半轴上、Q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则当P 点的坐标 为 时,△ABO 和△AOQ 全等. 【课外拓展】 已知:如图△ABC 中,AM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2 1 AC AB AM +< .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一、知识网络 ???? ?? ????→???? ??? ?? ?? ??? ? ? ?对应角相等 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 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 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三)经典例题 例1. 已知:如图所示,AB=AC,,求证:. 例2. 如图所示,已知:AF=AE,AC=AD,CF与DE交于点B。求证:。 例3 .如图所示,AC=BD,AB=DC,求证:。

相似三角形(导学案)

4.5相似三角形(教、学案) 淄川区双沟中学马莹 学习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辨证关系。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相似三角形本质特征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并注意关键词) 二、探索新知。 (一)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1、什么是相似多边形?什么是相似比?(口答) 2、你认为相似多边形与相似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口答) 3、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叫做相似比。 4、请判断,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相似?为什么? (1)两个全等三角形 (2)两个直角三角形(3)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4)两个等腰三角形(5)两个等边三角形 5、已知△ABC∽△DEF,你会得到哪些结论? D B C E F A

6、新知归纳: 如图 ∵ ∴△ABC ∽△DEF ∵△ABC ∽△DEF ∴ (二)相似三角形本质特征的应用: (1) 例1中有相似三角形吗?若有,它们分别是谁? (2) 它们的相似比400:1是怎么算出来得?(注意长度单位 的换算) (3) 例1怎样运用相似比求出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的? (4) 例1用到哪些知识点? D B E A

三、课堂训练: 1、(牛刀小试)在下图中,若△ABC ∽△ADE ,试确定x 、y 的值。 思考:你能找到对应角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2、(能力提高)如图,已知△ABC ∽△ADE ,AE=50cm ,EC=30cm ,BC=70cm ,∠ACB=40°。 (1)求∠AED 的度数。 (2)求DE 的长度。 (3)你还能找到哪些相等的角?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4)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的线段?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x B D 33 E C 22 30 A 48 y B C E D A

小结与思考

小结与思考 一、基础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 cm ,长比宽的2倍少1cm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_cm . 2.单项式z y x n 123-是关于x 、y 、z 的五次单项式,则n= . 3.关于x 的多项式b x x x a b -+--3)4(是二次三项式,则a = ,b = . 4.当k = 时,单项式-3 1a 2b 2k +1与4132+k b a 是同类项. 5.已知x +y =3,则7-2x -2y 的值为 . 二、典型例题 例1 求代数式 42222[(5)(32)]xy x xy y x xy y -+--+-的值,其中1 1,42 x y =-=-. 例2 2263b ab a A +-=,2 275b ab a B ---=,其中1-=a ,1=b ,求B A 23+- 的值. 三、拓展提升 例 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2元,某乘客乘坐了x 千米 (x >5) (1)请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他应该支付的车费; (2)若该乘客乘坐了20千米,那他应该支付多少钱? (3)如果他支付了34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里程吗?

四、课后作业 1.当x =2时,多项式53 5-++cx bx ax 的值为7,则当x =-2时,这个多项式的值为 . 2.当25y x -=时,()()6023252-+---y x y x = . 3.(a +b +c +d )(a -b +c -d )=[(a +c )+( )][(a +c )-( )]. 4.已知A 是十位数字为x 、个位数字为y 的两位数,B 是十位数字为y 、个位数字为x 的两位数,那么A -B = .(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 5.根据规律填代数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1+2+3+4)2 …,13+23+33+…+n 3=_____. 6.化简: (1) ()()233233543x x x x +---+ (2) ()133211+---+-++n n n n x x x x 7.已知a =1,b =1-,求多项式()()33222312222a b ab a b ab b ??-+--- ???的值. 8.探索规律:如下图,图1是个正五边形,分别连接这个正五边形各边中点得到图2, 再分别连接图2小正五边形各边中点得到图3. 图1 图2 图3 (1)填写下表: ((3)能否分出246个三角形?简述你的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教案)

A D B B D 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复习 [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注: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二、例题讲解 例1.(SSS )如图,已知AB=AD ,CB=CD,那么∠B=∠D 吗?为什么? 分析:要证明∠B=∠D ,可设法使它们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再证它们所 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本题中已有两组边分别对应相等,因此只要连接 AC 边即可构造全等三角形。 解:相等。理由:连接AC ,在△ABC 和△ADC 中,??? ??===AC AC CD CB AD AB ∴△ABC ≌△ADC (SSS ),∴∠B=∠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点评: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往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有时根据问题的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SSS )如图,△ABC 是一个风筝架,AB=AC,AD 是连接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证明:AD ⊥BC.分析:要证AD ⊥BC ,根据垂直定义,需证∠ADB=∠ADC,而∠ADB=∠ADC 可由△ABD ≌△ACD 求得。 证明: D 是BC 的中点,∴BD=CD 在△ABD 与△ACD 中,?? ? ??===AD AD CD BD AC A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