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术后镇痛

成人术后镇痛
成人术后镇痛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短于1个月)和慢性疼痛(持续

3个月以上)。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伤害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

7天),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

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Post-surgicalPain,CPSP)。无论手术大小均都可发生慢性疼痛(CPSP),其发生率高达19%~56%,且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

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

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1、短期不利影响:对各个系统和器官均有影响,比如:

增加氧耗量,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危险性增加;呼吸浅快、

通气量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出现,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

引起尿潴留,由于限制机体活动而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

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对心理

情绪及精神方面的影响: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不满、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属

恐慌、手足无措的感觉、引发家庭危机;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

2、长期不利影响:发展为慢性疼痛,行为改变等

二、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

4、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FacesPainRatingScale)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二)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在疼痛治疗结束后

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

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药物达最大作用时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

镇痛药物。

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④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

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⑤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做出评估。可

采用VAS评分,“0”为十分满意。“10”为不满意。评估疼痛定时进行,作为术后镇痛治疗小组的一项常规

工作,如能绘制出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三、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一)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

最大程度的镇痛。②最小的不良反应。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二)术后疼痛处理作为麻醉科工作的一部分,应定期研究并有专人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有条

件的可成立全院性或麻醉科为主的急性疼痛管理组(AcutePainService,APS)。工作范围包括:①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分娩痛;②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③提高手术病人的舒适度和满

意度;④降低术后并发症。

(三)疼痛病人的监护指定专门的或参与疼痛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记录病人镇痛前后及变更药物后的生命

体征改变,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和结果。

术后镇痛观察记录表,术后镇痛药的配方和给药记录表,合并使用镇痛药的给药记录可参考表1~表

3 制定,常见副作用的处理原则见表4。

表4副作用处理原则

副作用处理原则

镇静评分=3立即停用阿片药物,紧急呼叫麻醉科医生

呼吸呼吸率≤8次/min或SpO2<90%立即停用阿片药物,强疼痛刺激,给氧,机械通气,静注纳络

酮,每次0.1~0.2mg,直至呼吸率>8次/min,SpO2>90%

循环血压或心率变化>±30%基础值消除原因,对症处理

恶心、呕吐VAS评分≥4地塞米松 2.5mgbid或甲泼尼龙20mgbid或氟哌啶1~1.5mg/d或5-HT3受体阻滞剂

瘙痒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纳络酮(<0.05 mg)或布托啡诺1mg

运动障碍评分≥1停用硬膜外镇痛,评估所用镇痛药物和方法是否恰当,排除其它可能原因并严密观察病

情。

感觉异常、尿潴留有对症处理

四、常用镇痛药物

(一)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 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类(PGs)的合成。对环氧合酶COX1和COX2作用的选择性是其发挥不同药理作用和引起不良反应的

主要原因之一。

1、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抑制中枢的COX-3,从而发挥抑制COX-2的效应,还有调节抑制下行的5-HT能通路和抑制中枢NO合成的作用。单独应用对轻至中度疼痛有效,与阿片类或曲马多或NSAIDs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镇痛相加或协同效应。常用剂量为每4-6h口服10-15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kg.d,日口服剂量超过4000mg可引起严重肝脏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联合给药或复

方制剂日剂量不超过2000mg。

2、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s药物均可用于可口服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或在术前、手术结束后即刻服用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

但临床上用于术后镇痛的口服药物主要是布洛芬(Ibuprofen)、双氯芬酸(Diclofenac)、美洛昔康(M eloxicam)、氯诺昔康(Lornoxicam)和塞来昔布(Celecoxib);注射药物有氯诺昔康、酮洛酸(Ke toprofen)、氟比诺芬酯(FlurbiprofenAxetil)和帕瑞昔布(Parecoxib)等。药物的剂量和作用时间见

表4、5。

表5常用的口服NSAIDs类药物

药物每日最大剂量(mg)每次剂量(mg)次/日

缓释布洛芬(Ibuprofen)2400~3600 400~6001~2

缓释双氯芬酸(Diclofenac)75~150.25~50.1~2

美洛昔康(Meloxicam)7.5~15 7.5~15 1

氯诺昔康(Lornoxicam)24.8.3

塞来昔布(Celecoxib)200~400 100~200 1~2

表6注射用NSAIDs类药物

注射液剂量范围(mg)起效时间(min)维持时间(h)

用法和用量

氯诺昔康(Lornoxicam)8-24 20 3-6 IV:8 mg/次,2-3次/日,日剂量不应超过24 mg

酮洛酸(Ketoprofen)30~120 50 4-6 IM/IV:开始30 mg/次,以后15mg~30mg/6h,最大量1 20mg/日,连续用药不超过2日

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Axetil)50-200 15 8 IV:50 mg/次,3-4次/日;也可50mg首剂,100~1 50mg/d

帕瑞昔布(Parecoxib)40-80 7-13 12 IM/IV:首次剂量40mg,随后40mg/q12h,连续用药不超过3日

环氧化酶抑制剂非选择性地抑制体内所有前列腺素物质生成,在抑制炎性前列腺素发挥解热镇痛抗炎效应

的同时,也抑制了对生理功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可能导致血小板,消化道,肾脏和心血管副作

用,其他副作用还包括过敏反应及肝脏损害等。血小板上仅有COX-1受体,阿司匹林是特异性COX-1受体抑制剂,导致血小板功能不可逆性改变,可造成术中出血增加。其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导致血小板的可逆性改变,术前停药一次,血小板功能可恢复,但酮洛酸多次给药后有蓄积作用,仅术晨停药一次不

足以恢复凝血功能。选择性COX-2抑制药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所有非选择性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药都影响肾功能,在脱水、血容量减低等肾前性或肾实质性损害患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一般而言,非选择性NSAIDs的消化道损害发生率高于选择性COX-2抑制药。由于对心脏的影响既取决于药物对前

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也和药物对NO等多重影响有关,应该重视长期、大量给予选择性COX-2抑制药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和对小肠手术肠愈合的影响,是否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

于非选择性NSAIDs仍未确定。

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的危险因素见表7。

表7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的危险因素

年龄>65岁(男性易发)

原有易损脏器的基础疾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史(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禁

用,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史慎用);

肾功能障碍;

出、凝血机制障碍和使用抗凝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药不禁忌)

同时服用皮质激素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

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酗酒

环氧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此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不同时使用两种药物,但同类药物中,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能另外一

种药物仍有较好作用。

环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是:①中小手术后镇痛;②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多联合或多

模式镇痛,有显著的阿片节俭作用;③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④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

和抑制超敏作用。

(二)曲马多(Tramadol)曲马多为中枢镇痛药,有两种异构体:(+)-曲马多和(-)-曲马多分。前者及其代谢产物(+)-O-去甲基曲马多(M1)是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两者又分别抑制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

再摄取,提高了对脊髓疼痛传导的抑制作用。两种异构体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镇痛作用并提高了耐受性。

曲马多有片剂、胶囊和缓释剂等口服剂型和供肌内、静脉或皮下注射剂型。用于术后镇痛,等剂量曲马多

和哌替啶作用几乎相当,与对乙酰氨基酚、环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效应相加或协同。

术后镇痛,曲马多的推荐剂量是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脉注射2~3mg/kg,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每24小时剂量300~400mg,冲击剂量不低于20~30mg,锁定时间5~6min。术中给予负荷量的目的是使血

药浓度在手术结束时已下降,从而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眩晕、嗜睡、

出汗和口干,其处理参见阿片类镇痛药,便秘和躯体依赖的发生率远低于阿片类药物。

(三)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是治疗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最常用药物。通过结合于外周及中

枢神经系统(脊髓及脑)的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目前已发现的阿片类受体包括μ、κ、δ、σ和ε五型,其中μ、κ和δ受体都与镇痛相关。

阿片药物种类多样,根据镇痛强度的不同可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有可待因(Codeine)、双氢可待因(Dihydrocodeine),主要用于轻、中度急性疼痛口服镇痛。强阿片药包括吗啡(Morphine)、芬太尼(Fentanyl)、哌替啶(Meperidine)、舒芬太尼(Sulfentanyl)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主要用于术后重度疼痛治疗。羟考酮(Oxycodone)和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以及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Butorphanol),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则用于术后中至重度痛的治疗。

1、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无器官毒性,几无封顶效应,但也应遵循能达到最大镇痛和不产生严重副作用

的原则。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主要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剂量易于滴定、可单独或与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

联合应用。其他给药途径仅作为补充。经皮电离型芬太尼速释装置仍在临床验证中。

2阿片类药的大多数副作用为剂量依赖性,虽短期(1~2周内)可耐受,但就术后短期痛而言,必须防治

副作用。

(1)恶心呕吐:地塞米松 2.5~5mg/12h(或甲泼尼龙20mg,1/12h)或氟哌利多 1.0~1.25mg/1

2h或5-HT3受体拮抗药恩丹西酮(Ondansetron)或格拉司琼(granisetron)或阿扎司琼(Azasetron)

或托烷司琼(Tropisetron)等是较常用的静脉抗呕吐药物。小剂量氯丙嗪也有强烈的抗呕吐作用。其他

抗呕吐药物包括安定类药物、抗晕动药和抗胆碱药等。上述药物均有口服剂型。静脉注射小剂量(<0.05 mg)纳洛酮或口服纳曲酮(Naltrexone)也有一定减低恶心呕吐作用。

抗呕吐的原则是对中高危患者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呕吐药,而不主张盲目加大

单一药物的剂量,可采用静脉小剂量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或5-HT3受体拮抗药中的一种或二种药物预防,

如预防无效给予另一种药物治疗(详见《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2007)》)。

(2)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导致呼吸变深变慢。呼吸频率≤8次/分或SpO2<90%应视为呼吸抑制,立即

给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立即停止给予阿片类药物,强疼痛刺激,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或机械通

气,静脉注射纳洛酮,根据呼吸抑制的程度,每次0.1~0.2mg,直至呼吸频率>8次/分或SpO2>90%,维持用量5~10mg/kg/h。

(3)耐受和身体依赖:耐受是指在恒量给药时药物效能减低,常以镇痛药作用时间缩短为首先表现。除便

秘几乎为终身不耐受副作用和瞳孔缩小为中度(6个月以上)长时间不耐受副作用以外,阿片类药物的其

它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都为短时间(3~14d)可产生耐受作用的副作用。身体依赖为规律性给

药的患者,停药或骤然减量导致停药反应,表现为焦虑、易激惹、震颤、皮肤潮红、全身关节痛、出汗、

卡他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逐步减量可避免身体依赖的发生。镇静药和作用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可乐定是主要对症治疗药物。

(4)瘙痒:赛庚啶(Cyproheptadine)和羟嗪(Hydroxyzine)的镇静作用较轻,是首选的抗组胺药。丙泊

酚、恩丹西酮和小剂量纳洛酮常用于治疗瘙痒,也有报告使用布托啡诺(Butorphanol)或氢吗啡酮(Hy dromorphone)减轻抗组胺药无效的瘙痒。

(5)肌僵直、肌阵挛和惊厥:肌僵直主要是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直,见于迅速静脉给予阿片类药物以及长期

治疗,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治疗时。使用肌松药,阿片受体拮抗药可使之消除。肌阵挛通常是轻度和自限性

的,在困倦和轻度睡眠状态下更容易发作,偶有持续全身发作呈惊厥状态。阿片受体拮抗药对阿片类药物

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但对哌替啶所引起的惊厥作用较弱。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巴氯芬(Baclofen)或丹曲洛林(Dantrium)等中枢性肌松剂。

(6)镇静和认知功能障碍:轻度镇静常可发生。如出现不能唤醒或昏迷应视为过度镇静并警惕呼吸抑制的

发生,需停药或减低药物剂量20%~50%,或换用不同的阿片药物,也可使用中枢兴奋药物咖啡因100~200mg/6h或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5~10mg/6h。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有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偶可出现谵妄,应给予氟哌啶1~1.25mg治疗。(7)缩瞳:μ受体和κ受体激动剂兴奋动眼神经副交感核(Edinger-Westphal核)导致瞳孔缩小,长期

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可能发生耐受,但若增加剂量仍可表现为瞳孔缩小。应注意鉴别高碳酸血症和低氧

血症也可改变瞳孔大小。

(8)体温下降:阿片类药物可诱致血管舒张,改变下丘脑体温调节机制而引起降温作用。哌替啶、曲马多

或布托啡诺可抑制或减低全身麻醉后寒战。

(9)免疫功能抑制:阿片类药物可造成免疫功能抑制,严重疼痛也导致免疫抑制,疼痛病人使用阿片类药

物后的免疫功能变化仍未确定。

(10)便秘,耐受和精神依赖:是长期间使用阿片类药物最突出的副作用,但在手术后镇痛患者难于出现。(四)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用于术后镇痛治疗主要通过椎管内用药、区域神经丛或外周神经干阻滞以及

局部浸润等方法。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增效镇痛作用并延长镇痛时间。临床上椎管内术后镇

痛常合并使用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即发挥止痛协同作用又可降低每种药物的毒性,而在区域神经丛,外

周神经干及局部浸润时只使用局部麻醉药。

常用于术后镇痛的局部麻醉药有:布比卡因(Bupivacaine)、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和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

布比卡因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广泛用于术后镇痛,但药物过量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左旋布

比卡因心脏毒性低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的显著特点是产生有效镇痛的药物浓度(0.0625%~0.15%)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相对较弱,“动感分离”现象较布比卡因更明显,且毒性低于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

是用于术后镇痛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氯普鲁卡因起效迅速,低浓度时有一定的“动感分离”现象是其特点。局部麻醉药用于术后镇痛的用法用量见下章“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毒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详见《椎管内

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08)》。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一)全身给药

1、口服给药:适用于神志清醒的、非胃肠手术和术后胃肠功能良好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痛的控制;也可

在术后疼痛减轻后,以口服镇痛作为延续;用作其他给药途径的补充(如预先镇痛)或多模式镇痛的组份。

口服给药有无创、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服用的优点,但因肝-肠“首过效应”以及有些药物可与胃肠道受体

结合,生物利用度不一。药物起效较慢,调整剂量时既应考虑药物的血液达峰时间,又要参照血浆蛋白结

合率和组织分布容积。禁用于吞咽功能障碍(如颈部手术后)和肠梗阻患者。术后重度恶心、呕吐

和便秘者慎用。

常用口服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可待因,曲马多,

羟可酮,氢吗啡酮,丁丙诺啡,以及对乙酰氨基酚与曲马多或羟可酮的口服复合制剂或上述药物的控、缓

释制剂。

2、肌肉注射给药:适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术后单次给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5天。

常用药物有NSAIDs(酮洛酸、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帕瑞昔布),曲马多,哌替啶和吗啡的注射剂。

肌注给药起效快于口服给药。但注射痛、单次注射用药量大、副作用明显,重复给药易出现镇痛盲区。

3、静脉注射给药

(1)单次或间断静脉注射给药:适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但药物血浆浓度峰谷比大,易出现镇痛盲区,对术后持续痛者,需按时给药。静脉炎、皮下渗漏为常见并发症。常用药物有NSAIDs(氟比洛芬酯、酮

洛酸、氯诺昔康、帕瑞昔布),曲马多,阿片类(哌替啶、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的注射剂。

(2)持续静脉注射给药:一般先给负荷量,迅速达到镇痛效应后,以维持量维持镇痛作用。但由于术后不

同状态疼痛阈值变化,药物恒量输注的半衰期不等,更主张使用病人自控方法,达到持续镇痛和迅速制止

爆发痛。

(二)局部给药

1、局部浸润:局部浸润简单易行,适用于浅表或小切口手术如阑尾切除、疝修补术、膝关节镜检术等,也

可以切口长效局麻药浸润,减少全身镇痛药的用量。常用的局麻药见表8。局麻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可

增效镇痛作用并延长镇痛时间。

2、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相应神经丛、神经干支配区域的术后镇痛。例如肋间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臂丛)、椎旁神经阻滞、下肢神经阻滞(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和腘窝)等,由于病人可保持清醒,对呼

吸、循环功能影响小,特别适于老年、接收抗凝治疗病人和心血管功能代偿不良者。使用导管留置持续

给药,可以获得长时间的镇痛效果。神经电刺激器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术可提高导管留置的精确性。

具体用法见表9。

3、硬脊膜外腔给药:适用于胸、腹部及下肢手术后疼痛的控制。

其优点是:不影响神智和病情观察,镇痛完善,也可做到不影响运动和其他感觉功能,(甚至还可以改善相

应硬膜外节段器官的血供,保护器官功能)。手术后T3~T5硬膜外腔镇痛,不仅镇痛效果确实,还可改善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有利于纠正心肌缺血。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腔镇痛虽然可能导致胸部和下肢血

管代偿性收缩,但可改善肠道血流,利于肠蠕动恢复、有利于肠功能恢复。术后下肢硬膜外腔镇痛,深静

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几乎可以完全阻断手术创伤引起过高的应激反应。

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详见《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08)》。

术后硬膜外镇痛过去多采用单一局麻药,如0.2%罗哌卡因和0.15%布比卡因,但所需药物浓度较高,导致运动麻痹为其缺陷。单纯使用1~4mg吗啡硬膜外镇痛起效慢,可能带来延迟性呼吸抑制,加之作用时

间长(12h以上),调整剂量不易,已较少使用。

局麻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不仅可达到镇痛的协同作用,还可降低这两类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配

伍,多以病人自控方式给药。

较少用的药还包括:可乐定、丁丙诺啡、氟哌利多、新斯的明。

(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PCA具有起效较快、无镇痛盲区、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及时控制爆发痛以及用药个体化、病人满意度高、疗效与副作用比值大等优点,是目前术后镇痛最常用和最理想的方法,适用于手术后中到重度疼痛。

PCA需设置负荷剂量(Loading Dose):术后立刻给予,药物需起效快,剂量应能制止术后痛,避免术

后出现镇痛空白期,又不影响术后清醒和拔除气管导管。也可术前使用作用时间长的镇痛药物,起超前镇

痛和覆盖手术后即刻痛的作用。设置的参数:

持续剂量(ContinousDose)或背景剂量(BackgroundDose):保证术后达到稳定的、持续的镇痛效

果。静脉PCA时,对芬太尼等脂溶性高、蓄积作用强的药物应该不用恒定的背景剂量或仅用低剂量;

冲击剂量(BolusDose):使用速效药物,迅速制止爆发痛。一般冲击剂量相当于日剂量的1/10~1/12;

锁定时间(LockoutTime):保证在给予第一次冲击剂量达到最大作用后,才能给予第二次剂量,避免药

物中毒。有的镇痛泵还设定1h限量(如吗啡10~12mg),4h限量等。

PCA的镇痛效果是否良好,以是否达到最大镇痛作用、最小副作用来评定。

VAS0-1,镇静评分0-1分,无明显运动阻滞。副作用轻微或缺如,PCA泵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接

近1,没有采用其他镇痛药物,病人评价满意即为镇痛效果好。

根据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皮下PCA(PCSA)和外周神经阻滞PCA(PCNA)。

1、PCIA采用的主要镇痛药有阿片类药(布托啡诺、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曲马多。强

阿片类药物之间有相对效价比:度冷丁100mg≈曲马多100mg≈吗啡10mg≈阿芬太尼1mg≈芬太尼0. 1mg≈舒芬太尼0.01mg≈布托啡诺2mg。

常用PCIA药物的推荐方案见表10。为防止阿片类药物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可在镇痛合剂中加入

抗呕吐药(见前)。

2、PCSA适用于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药物在皮下可能有存留,生物利用度约为静脉给药的80%。起效慢于静脉给药,镇痛效果与PCIA相似,如采用留置管应注意可能发生导管堵塞或感染。常用药物为吗啡、

氯胺酮和丁丙诺啡。哌替啶具有组织刺激性不宜用于PCSA。

3、PCEA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常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

吗啡、布托啡诺等药物(见表11)。

表11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局麻药和阿片药物配方

4、PCNA神经丛或神经干留置导管采用PCA持续给药。常用局麻药及用量见表9。

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5T16:47:25.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杨富明 [导读]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卫生院古代著名医者张孝骞在治疗急腹症时,曾这样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可见急腹症之严重之难治。 杨富明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卫生院,538101 摘要:急腹症就是指一类腹腔内某一内脏器官病变引起的,以急性、剧烈的腹痛为主要病理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有发病急、进展速度快、变化多、所涉及的学科多、病情严重等,急腹症对于患者而言,及其痛苦,对于乡镇卫生院临床工作者而言,是最困难的挑战之一。由于急腹症患者发病急,一旦延误,或者是治疗不当,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因此,临床工作者尽快明确病因并且迅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疾病,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避免误诊、漏诊及医疗事故发生,对于患者的急腹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 古代著名医者张孝骞在治疗急腹症时,曾这样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可见急腹症之严重之难治,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术也越来越高超,对急腹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可是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之一。 一、急腹症的简介 急腹症的范围涉及很广,包括有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儿科急腹症等众多学科的许多疾病,例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炎、急性胃肠穿孔、消化性溃疡等等。导致急腹症的腹部内脏器官病变多种多样,急腹症的发病机制有急性炎症、急性出血、急性穿孔、腔道急性梗阻、脏器急性绞痛以及血管急性栓塞。 二、急腹症的诊断 北美胃肠医师协会通过6097个病例统计分析得出,“文献资料记载有上百种,但是最常见的就只有十几种。”其中,非特异性腹痛占43%,卫生院急腹症患者主要是属于非特异性腹痛,非特异性腹痛主要包括腹泻、痛经、消化不良、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炎等。急腹病的诊断首先是了解腹痛的诱因如饮食习惯,然后再确定腹痛部位,首先出现腹痛的部位或者是腹痛最为严重和明显的部位一般是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随后可以通过视、触、叩、听来确诊病变部位,方便诊治。还可以通过腹痛的性质来确定,如转移性腹痛为阑尾炎,阵发性疼痛为腹部脏器痉挛或者是梗阻。如果不可以确认病情时,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来确定病情。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粪便的检查、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辅助检查,从而找出患者病因以及发病部位,对急腹症患者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对于卫生院而言,一般患者中非特异性腹部疼痛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这类型不可以明确具体病变部位的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有医师工作者根据病情开出药方,并要求患者按时吃药并且忌口辛辣生冷,病情好转后患者再次去医院复查无碍后才算康复。而其他较为严重的急性腹痛病患者的病情危急,手术的危险十分大,因此在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强度,并且患者各项指标都符合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及早的进行手术,为患者赢得最佳手术时间,并且制定较为详细精致的计划,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当患者身体情况较为差劲的时候,患者发生感染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增大,患者及其容易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病人生命健康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各项指标,制定合适的手术和术后恢复计划,确保患者的生命。 (一)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的原则 未确诊之前,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指标和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腹膜三联症”即腹肌紧张、腹部出现压痛和反跳痛时,说明腹腔内病变已经累及壁层腹膜,出现腹膜刺激现象,这是患者就应该及早进行治疗;对于老年人急腹症患者而言,老年人的腹部肌肉松弛,对于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的表现并不如年轻人那么明显,同时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下降,身体情况较差,经常出现各种慢性疾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后有频繁的呕吐,说明胃肠道出现问题或者是腹腔内有炎症病变刺激;过去有过腹部手术的急腹病患者,确诊疾病时,因为他们的腹部结构发生了改变,对于腹部疼痛部位和性质的确定性改变,发生降低;病情变化较快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穿孔和坏死。 对于急腹病患者而言,观察期患者要注意“四禁”和“四抗”。“四禁”包括禁食、禁用止痛药、禁用泻药、禁止灌肠。“四抗”包括抗休克、抗腹胀、抗感染、抗水电解质紊乱。在患者观察期之间,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的外科表现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手术探查清楚病因。现如今,腹腔镜检查这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逐渐普及范围扩大,提高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治的准确率,对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 1、急腹症患者及早的明确诊治病因 医师工作者在面对急腹症患者时,应该及时的询问患者的发病史、既往史等,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同时还可以进行辅助诊治检查,尽量做到全面细致的检查,尽早尽快的清晰的明确病因。因为急腹症患者很可能伴随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因此医生在确诊和救治的时候,应该高度警惕慢性疾病的发生。 2、把握手术最佳时机 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时间即是生命,急腹症患者的诊治原则是在保住患者生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个脏器的功能,而外科手术时治疗急腹症患者的最好方法,因此把握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在不确定病因的危机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剖腹检查以确认病因。对于部分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急腹症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如果延误手术时间,会导致并发其他慢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把握手术时间,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下尽早的进行手术。 3、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抗生素 急腹症患者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发生感染。因此,在急腹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一般医院在治疗急腹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全身用药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二者相辅相成的方法,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缓解患者的疼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麻醉MedicalGroup前天 来源:中华麻醉在线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 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 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 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 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术后痛 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

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导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集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二)治疗效果的评估 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在疼痛治疗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药物达最大作用是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 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④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⑤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作出评估。可采用VAS 评分,“0”为十分满意。“10”为不满意。 评估疼痛定时进行,作为术后镇痛治疗小组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能绘制出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三、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一)目标 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 术后疼痛处理应作为麻醉科工作的一部分,定期研究并有专人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有条件的可成立全院性或麻醉科为主,包括外科主治医师和护士参加的急性疼痛管理组(Acute Pain Service, APS)。工作范围包括:①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分娩痛;②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③提高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 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

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术后疼痛专家共识(成人)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 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急腹症

急腹症的诊治思路 上海市浦东公利医院李能平上海市瑞金医院张圣道急腹症是由腹腔内某一脏器疾病引起的、以急性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统称。除外科疾病外,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均可以急性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就诊。急腹症占外科急诊病例的20%左右,病情多较急,需要医生尽快明确诊断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大多数急腹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延误又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后果。如绞窄性肠梗阻常迅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迅速、及时、准确地对急腹症作出诊断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引起急性腹痛的病种繁多,腹腔内各脏器紧密比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再加上不同的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不一致,常有部分病人难以及时作出诊断。因此,总结、掌握急腹症诊治思路,是很必要的。 一、病因急腹症的病因按照机制可分为五种 ①炎症,包括细菌性炎症和化学性炎症。 ②机械梗阻,如尿路结石、粘连性小肠梗阻。 ③血管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胸主动脉夹层。 ④先天性缺陷,如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异常。 ⑤创伤,如肝、脾破裂。 炎症和梗阻最常见,占80%左右。血管病变虽然少见,但如诊治不及时,则病变迅速发展,导致死亡。也有人认为创伤所引起的腹痛不属于急腹症范畴 二、急腹症的发病机制 腹部的疼痛感觉有三种,即内脏痛、躯体痛和牵涉痛,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腹腔内脏受病理性刺激产生的冲动由内脏传入纤维传入大脑中枢,产生痛感,此即内脏痛。内脏传入纤维为很细的无髓神经C纤维,传导速度慢。内脏对张力变化,如过度牵拉、突然膨胀、

剧烈收缩,特别是缺血,十分敏感,引起剧烈疼痛,如肠梗阻、尿路结石、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疼痛都很剧烈;内脏痛的特点还有定位不准确,常伴反射性恶心、呕吐。 牵涉痛又称放射痛或感应痛,是由于有些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传入纤维共同使用同一神经元,使两个似乎不相干的部位同时感觉有疼痛。放射部位可放射至腹外,如胆囊炎时产生右肩背部牵涉痛;也可放射至腹部,如胸主动脉夹层、心肌梗塞时产生的上腹部疼痛。 躯体痛是由于壁层腹膜受到刺激产生的痛感。躯体传入神经纤维较粗,传入速度快;痛觉敏锐,定位准确。 同一急腹症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涉及到不同的疼痛机制。如:急性阑尾炎起始时,阑尾管腔粪石等梗阻,导致阑尾痉挛、蠕动,刺激产生了内脏痛,病人感觉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疼痛,同时伴有反射性恶心、呕吐。急性阑尾炎继续发展,阑尾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充血、肿胀、腹腔渗液,病理表现为单纯性阑尾炎,此时疼痛定位于右下腹,查体可有反跳通,但无肌紧张。急性阑尾炎进一步发展,阑尾腔内细菌感染,腹腔渗液变为脓性,脓性渗液刺激右下腹壁层腹膜,此时疼痛为持续性躯体痛,疼痛更加剧烈,可有发热,血白分升高,查体除有压痛、反跳痛外,还有肌紧张,病理表现为化脓性阑尾炎。当阑尾腔内粪石梗阻还未解除,粪石继续压迫阑尾壁,造成缺血、坏疽、穿孔,阑尾腔内感染性液体流出,此时腹痛可能稍减轻,但腹痛范围扩大,除右下腹外,下腹部也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病理表现为坏疽穿孔。由于病变演变有一过程,故典型的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至少需2小时,一般为6小时左右;阑尾化脓一般为12小时左右;阑尾坏疽穿孔一般为约24小时。 三、急腹症诊治流程 步骤一:询问病史 1、腹痛开始时间 2、部位 一般的说,腹痛的部位与病变脏器的位置是一致的,如胆囊炎疼痛位于右上腹部,胃穿孔疼痛位于中上腹。但可有牵涉痛存在,如胆囊炎伴有右肩背部疼痛,尿路结石伴有大腿内侧会阴部疼痛,而心肌梗塞、胸主动脉夹层、肺炎、气胸放射至腹部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一、镇痛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有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非阿片类药,如曲马多等。解热镇痛药因对锐痛和内脏痛效果较差,故较少使用。硬膜外镇痛时局麻药常选用布比卡因,其作用时间较长,如浓度低于%则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很弱,比较安全。 二、镇痛方法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有口服药物,肌内、皮下、静脉注射药物和直肠给药等。由于这些方法: ①不能及时止痛; ②血药浓度波动大,有效镇痛时间有限,镇痛效果往往不够满意; ③不能个体化用药,对于药物需求量很大的病人常镇痛不全,而对于需求量较小的病人又可能用药过量,抑制呼吸; ④重复肌内注射造成注射部位,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现以硬膜外镇痛和病人自控镇痛法为好。 (一)硬膜外镇痛包括硬膜外单次和持续给药。常选用吗啡,吗啡可透过硬膜外间隙进入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成人常用剂量为2~3mg/次,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注入,注药后约30分钟起效;持续6~24小时,平均为12小时。疼痛再度出现时,可重复给药。 不良反应:常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既可增强镇痛,又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由于注射吗啡可产生延迟性呼吸抑制,故应密切观察,最好控制一次剂量在2~3mg,对老年危重病人更应警惕。 (二)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即在病人感到疼痛时,

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它弥补了传统镇痛方法存在的镇痛不足和忽视病人个体差异,以及难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等问题。PCA装置包括:注药泵;自动控制装置,一般用微电脑控制;输注管道和防止反流的单向活瓣等。 1.分类 ①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2.常用术语 ①负荷剂量(loading dose),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所需药量; ②单次剂量(bolus dose),是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③锁定时间(lock out time),是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 ④背景剂量(basal infusion)为设定的持续给药量。 3.注意事项PCA的药物配方种类较多,PCIA主要以麻醉性镇痛药为主,常用吗啡、芬太尼或曲马多等。PCEA则以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常用%~%布比卡因加小量的芬太尼或吗啡。无论采用PCIA或PCEA,医生都应事先向病人讲明使用的目的和正确的操作方法。PCA开始时,常给一负荷剂量作为基础,再以背景剂量维持。遇镇痛不全时,病人可自主给予单次剂量,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在此期间,医生应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合理调整单次剂量、锁定时间以及背景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个体化镇痛的目的。

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分析2400字

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分析2400字 摘要:研究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及愈后有效随访。结果:本组研究无死亡患者,全部康复出院。46例研究患者中,有7例患者被误诊,其中有2个患者阑尾脓肿,2人为异位妊娠,1人为黄体破裂,1人是腹部卒中,1人为脾破裂,经临床正确诊断后均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伤口I期愈合。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为减少误诊、漏诊几率,获得有效治疗方法及提髙诊断符合率,必须做到通过密切结合超声检査与临床资料的方法,并详细了解急腹症的不同临床特征及引发病因及仔细观察声像图特征。/ 关键词:妇产科;急腹症;腹腔:妊娠 通过对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接受治疗的46个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本研究组共46例想者,年龄16?53岁,平均29.9岁;已婚33例,未婚8 例:绝经者2例。临床上,妇产科急腹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下腹部疼痛,并有患者伴有以下症状:停经、恶心呕吐、阴道岀血、白带增多、腹部触痛、肛门坠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后穹窿穿刺伴有血液、尿血p-HCG为阳性等。 1.2方法:在膀胱充盈的临床检验前提下, 可利用频率为315 MHz的SSD-1200型B超诊断仪,进行下腹部常规检查。对子宫及宫腔表现进行观察,检查双侧附件区及腔体各部位是否有异常包块及回声区出现。对于B超检查发现盆腔、腹腔有积液现象的想者均要进行后穹隆或经腹、盆腔穿刺,且检验抽出的液体从而确认性质。对患者有关医疗记录,并结合一定的临床检验记录进行认頁?分析和鉴别,快速并准确的做岀判断[1]。对不同妇产科急腹症的患者,临床主要为腹腔出血(包含有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和盆腔肿瘤疾病(如卵巢麥肿蒂扭转、输卵管积脓)共计39位实施了不同形式的手术治疗:而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人,临床主要为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部分异位妊娠,妊娠期阑尾炎,妊娠期胰腺炎。2结果本组共46个患者均已确诊患有 妇产科急腹症。①异位妊娠破裂岀血者共16例,包含右侧输卵管妊娠14例,左侧输卵管妊娠1例,右子宫角部妊娠1例。16例中无停经史者6例,5例接受绝育术(包括输卵管手术结扎和输卵管药物粘堵),3个患者未有过性史,有右侧输卵管妊娠史的想者有1例,并发休克6例; ②患者中有14例为卵巢囊肿及并发症,包含右侧蒂扭转者5例,右侧卵巢破裂者3例、左侧卵巢破裂者3例,右侧卵巢囊内岀血、左侧卵巢囊肿及急性阑尾炎并存者务1例:③6个患者为妊娠中晚期出现急性阑尾炎性反应状,4例确诊为化脓性输卵管炎致盆腔腹膜炎,2例是右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例妊娠伴急性胆囊炎、胆结石,1例为肖冇环未固定引发的肠梗阻。本组46个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死亡例数为0.有7个患者手术治疗前被误诊,为阑尾炎,胆结石、胆囊炎或肠蛔虫症,确诊后均在手术治后治愈,伤口I期愈合。3讨论 3.1心理护理:在确诊前,常常有一些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因不了解病情 往往会岀现很多负而情绪,如:惊慌、恐惧、焦虑等。而这些负而情绪不但不能让医生对病情做岀快速准确的判断,还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而这时护理人员良好的开导、恰当的交流以及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患者心理应激尼到缓解作用。从护理员表现的引导性可以看出,扩锂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急腹症疾患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根据患者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在20d 内成功痊愈,其余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特别护理,诊治符合率95.46%。结论急腹症临床表现形态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利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发挥诊治效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标签:急腹症;临床诊治;研究与分析 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类型多、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甚至容易引起其他疾患。以往,受急诊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并不好。随着急腹症诊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典型病例的多年积累,医院在诊断急腹症患者临床病症时,基本可以初步确定病理原因,并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7(58.69%)例,女性患者19(41.31%)例,平均年龄(31.24± 2.35)岁。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各有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46例急腹症患者的病症状态进行初步诊断可知,患者病种集中在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几方面,诊治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治疗方法 3.1.1体液疗法根据急腹症患者入院初步诊断结果,结合患者其他患病史,对患者进行体验,除化验检查之外,还需对患者腹水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查看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吴琼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吴琼 发表时间:2016-06-20T13:31:56.54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琼[导读] 探讨普外科在急腹症临床治疗时的特点。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卫生所 163813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在急腹症临床治疗时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及接受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急腹症患者中,4例患者因病情凶险,术中出现了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剩余7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后出院。结论:对急腹症患者采取开腹治疗可以及时发现病因,并针对病因迅速开展治疗措施。但是开腹治疗存在创口大、术后恢复较慢的缺点。 【关键词】普外科、急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95-01 通常将需要紧急处理的急性腹痛疾病统称为普外急腹症,属于普外科的常见疾病。急腹症常由多种病因引起,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多样化的特点。临床工作中常常见到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于急腹症的患者。通常在临床中可以对患者采取血、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B超、CT等影像学的辅助检查来指导后续治疗。同时还可以对急腹症的患者进行开腹探查手术更为直观的寻找发病原因。对此笔者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8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的开腹探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腹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1±5.4)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者为2小时,最长者为11小时。平均就诊时间为(3.6±2.1)小时。80例急腹症患者中,阑尾炎者有33例,胆道疾病者28例,溃疡性结肠炎者6例,宫外孕者4例,盆腔炎者5例,肠梗阻者4例。以上患者入院前均发生剧烈腹痛,一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1】。 1.2临床诊断 对就诊的病人在入院后均进行了体检,其中包括血、尿常规、X线、B超检查,对使用上述方法仍无法明确病因者及时进行开腹探查术以明确病因。并且在开腹治疗前对患者均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胃肠减压后,选择患者的的腹部正中线作为切口进行开腹手术。仔细检查患者可能患病的各个器官。在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及病因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病变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待手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吸净腹腔内的积液。缝合手术切口,对出现脓肿或感染的病变部位放置引流管【2】。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常规的在手术后7天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效果评定 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包括手术的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然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讨论。 2结果 80例发生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其中2例为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因输卵管破裂造成腹腔内的大出血,经抢救无效后死亡;2例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较重,术中出现大出血,造成手术的失败,抢救无效后发生死亡。76例经抢救好转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的情况;1例患者出现腹胀的症状。对切口发生感染及发生术后腹胀的患者相应的延长了住院时间,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出院。 3讨论 急腹症通常发病快,且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的生命健康。临床工作中要求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以及相关病史来进行疾病的诊断,但是有时辅助检查的结果并不能很好的反应疾病的情况,导致病情受到延误,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的病情恶化,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工作中对急腹症的患者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因其可以快速直观的发现疾病的原因帮助医生及时做出诊断故临床效果显著。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所以在进行开腹探查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同时要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更要考虑手术的适应征,因为准备不充分的手术必然会降低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很多新的发明创造也被引入到外科手术的治疗当中。腹腔镜微创手术便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切开一个或几个很小的切口将探头伸入腹部,然后将腹部内的情况通过传导设备显示在屏幕上从而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操作,具有直观、手术创口小、疼痛较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相比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出血,减小手术对患者的造成的二次创伤,具有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效果。同时腹腔镜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效率还减少由于切口污染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3】。腹腔镜技术适用于外科的所有手术,目前该技术也较为成熟,对于常见的腹膜炎、空腔脏器的穿孔以及腹部外伤、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均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微创术已经成为了最先进的治疗急腹症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地方的医院并没有条件引进腹腔镜设备。 但是腹腔镜技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较生命体征不平稳,造成腹部外伤情况较为复杂的疾病或宫外孕大出血的情况来说,腹腔镜技术就不如传统的开腹手术控制疾病的效果理想、止血效果也不如传统的手术快速有效。所以临床工作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消除疾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林菁.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2):28-28,30.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急诊科急腹症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腹症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一、病史采集 1. 腹痛发病时与现在腹痛部位、放射、加重因素(运动、咳嗽、呼吸、食物)、减轻因素(体位、平卧、呕吐、抗酸剂、食物)、进展(缓解、不变、恶化)、突然发病、间期、特点(间隙、稳定、绞痛)、严重性、既往类似疼痛。 2. 伴随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胆汁、血性、粪味频繁、干呕)、黄疸、既往消化不良、大便习惯(便秘、腹泻、血便、黏液)、直肠痛、泌尿(尿频、排尿困难、酱油色尿、血尿)、肺部症状(呼吸困难、咳嗽)、体位性症状(晕厥、头晕)、眼痛、视力模糊。 3. 妇科情况末次月经、正常末次月经、避孕药、阴道异常出血或分泌物、产科病史、异位妊娠(PID、IUD、既往宫外孕病史、输卵管手术史)、不孕症治疗;泌尿外科;性生活史。 4. 既往史既往外科手术史、心血管病、止痛剂使用(急性、慢性)、饮酒史、毒品、体重变化、过去病史、危险因素(最近旅游、环境接触、免疫抑制)、药物、变态反应、家族史、社会病史包括家庭暴力。 二、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2. 一般状态窘迫程度、面色、脱水、习惯、呼吸气味、皮疹、病变、体位。 3. 五官检查黄疸、青光眼、咽炎、淋巴结肿大。 4. 心血管颈静脉怒张、脉搏、心律、异常杂音。 5. 肺部呼吸、呼吸音。 6. 腹部触诊外观、膨胀、瘢痕、压痛、肌紧张、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包块、搏动性包块、肠鸣音、Murphy,s 征、创伤。 7. 直肠肿物、张力、潜血、出血、粪便嵌顿、压痛、异物、前列腺。 8. 泌尿生殖 1)女性阴道分泌物或出血、宫颈分泌物、举痛、压痛、子宫压痛、子宫大小、附件压痛或肿物、淋巴结肿大、变色、水肿、捻发音。 2)男性腹股沟疝、淋巴结肿大、睾丸或附睾肿物、压痛、阴茎(水肿、变色、捻发音)。 9. 背部肾区压痛、腰背部扣痛。 10. 四肢外观、脉搏、腰大肌征、闭孔肌征、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 一、必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成人术后疼痛指南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2-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执 笔:徐建国 专家组:吴新民 于布为 田玉科 薛张纲 熊利泽 叶铁虎 岳 云 姚尚龙 李士通 王祥瑞 王国林 黄文起 赵国栋 王俊科 马 虹 李 刚 顾尔伟

目录 术后疼痛的定义和危害 ——————————/4术后疼痛的监测和评估 ——————————/4术后镇痛治疗 ——————————————/5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术后镇痛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手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为伤害性疼痛,一般持续7天以内,是临床上常见和需紧急处理的疼痛。 危害: 1)手术后疼痛可增加氧气消耗,导致短期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代谢,心理、精神的不良影响。 2)疼痛控制不当还可以导致慢性疼痛,疼痛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及中枢可塑性形成,使慢性疼痛可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 术后疼痛的检测和评估 1.治疗疼痛前后均应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疼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疼痛部位 2)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 3)是否有突发性疼痛 4)是否伴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 5)治疗反应和副作用 6)病人的满意度 2.疼痛强度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等级量表(NRS) 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评定。 1)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指示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依据感受的疼痛强度,标定相应位置。 2)NRS:用0-10等分刻度标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5-6为中毒痛,7-9为重度痛。 3.应提倡成立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麻醉科护士和外科护士的跨学科急性疼痛管理组(APS)以提高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满意度,达到最大的减低副作用的目的。 4 .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应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镇静状态,脉搏氧气饱和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副作用,处理方法和结果。 术后镇痛治疗 1. 术后镇痛的目的是要达到安全止痛,清醒止痛,运动止痛,低副作用止痛和病人高满意度止痛。 2. 单一的药物常不能阻止复杂的疼痛机制和达到上述术后止痛的目的。 3. 多模式或多种药物平衡镇痛的原则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而 副作用也不相同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法互相补充,达到镇痛作用相加和副作用不相加(因每种药物剂量减小,副作用减低)的效果。 5

急腹症临床学习心得

急腹症临床学习心得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治疗方针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外科医生必须重视急腹症的诊治。 标签:急性;腹痛;危及 急性腹痛多是指1w之内的腹痛,其中包括有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以及妇产科疾病。与外科相关的腹痛,一般需进行手术治疗。 1急性腹痛的病史 1.1现病史要客观地采集病史,以腹痛作为主线,包括腹痛的诱因,始发的时间、部位、性质、转变过程等等。①诱因:饮食胆囊炎、胆石症常发生于进食油腻食物后;急性胰腺炎常与过度饮食、饮酒有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饮食后多见;剧烈活动后突然腹痛应考虑肠扭转的可能;驱虫不当可能是胆道蛔虫病的诱因。②部位一般来说最先出现腹痛的部位或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往往与病变的部位一致。 1.2月经史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准确的月经史、停经史、近期月经的变化等对腹痛的诊断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1.3既往史已做胆囊切除术者可排除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溃疡病史;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部手术史。 2急性腹痛的病理、生理 急性腹痛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以分为如下的四种:①出血性的腹痛,出血性的急性腹痛包括宫外孕、肝脾破裂,它主要的是要血性腹膜炎,产生失血性休克。②穿孔性的疾病,产生感染性休克。肠穿孔往往是细菌性的腹膜炎。③胃、肠、胆道的扭转和梗阻,它产生感染性休克。④出血性或坏死性的疾患,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堵塞性化脓性胆管炎,往往危及患者生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3腹痛机制 在腹痛的早期病变是在内脏的内部,所以它表现为是内脏性疼痛。只有当病变扩散到这个脏器的壁层,炎症侵袭到腹膜的壁层的,患者才感觉到躯体疼痛。 内脏性疼痛,内脏性疼痛上腹部往往就提示胃、十二指肠、胆囊等胰腺。内脏性疼痛大多表现在中线部位的疼痛,中线部位的疼痛,这是它的特点,具有迷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一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高达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1、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2)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 (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 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 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4)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5)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6)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7)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8)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 (9)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 2、长期不利影响 (1)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2)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改变的风险因素。 二、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 AS)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 erbal Rating Scale,VRS) 4、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二) 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在疼痛治疗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