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术后疼痛指南

成人术后疼痛指南
成人术后疼痛指南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2-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执 笔:徐建国

专家组:吴新民 于布为

田玉科 薛张纲 熊利泽 叶铁虎 岳 云 姚尚龙 李士通 王祥瑞 王国林 黄文起 赵国栋 王俊科 马 虹 李 刚 顾尔伟

目录

术后疼痛的定义和危害 ——————————/4术后疼痛的监测和评估 ——————————/4术后镇痛治疗 ——————————————/5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术后镇痛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手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为伤害性疼痛,一般持续7天以内,是临床上常见和需紧急处理的疼痛。

危害:

1)手术后疼痛可增加氧气消耗,导致短期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代谢,心理、精神的不良影响。

2)疼痛控制不当还可以导致慢性疼痛,疼痛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及中枢可塑性形成,使慢性疼痛可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

术后疼痛的检测和评估

1.治疗疼痛前后均应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疼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疼痛部位

2)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

3)是否有突发性疼痛

4)是否伴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

5)治疗反应和副作用

6)病人的满意度

2.疼痛强度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等级量表(NRS)

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评定。

1)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指示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依据感受的疼痛强度,标定相应位置。

2)NRS:用0-10等分刻度标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5-6为中毒痛,7-9为重度痛。

3.应提倡成立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麻醉科护士和外科护士的跨学科急性疼痛管理组(APS)以提高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满意度,达到最大的减低副作用的目的。

4 .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应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镇静状态,脉搏氧气饱和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副作用,处理方法和结果。

术后镇痛治疗

1. 术后镇痛的目的是要达到安全止痛,清醒止痛,运动止痛,低副作用止痛和病人高满意度止痛。

2. 单一的药物常不能阻止复杂的疼痛机制和达到上述术后止痛的目的。

3. 多模式或多种药物平衡镇痛的原则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而

副作用也不相同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法互相补充,达到镇痛作用相加和副作用不相加(因每种药物剂量减小,副作用减低)的效果。

5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6

4. 术后镇痛可采用静脉(肌注、口服)以及局部给药的方法处理。

5. 常用的全身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曲马多、非甾体消炎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等。

1)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均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及副作用均有与剂量相关,可用于大、中、小、手术镇痛,为了减低副作用,在大手术后主张与非甾体类消炎药联合给药。

2)非甾体消炎药和阿片类激动拮抗药有天花板效应,单独用于大手术后镇痛可能发生镇痛不全,需联合用药。阿片类激动药与激动拮抗药联合应用,镇痛作用和副作用可能减轻。

3)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常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方式给予,也可与非甾体类消炎药联合应用。单一用药推荐剂量见表1,联合用药时常将所用药物剂量各减半。

4)对镇痛后呼吸抑制(呼吸率<8次/分,及/或吸氧时spO 2<<90%)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术后镇痛,吸氧予以强疼痛刺激并酌情使用纳洛酮(0.1-0.2mg/次,必要时重复剂量)必要时机械通气。

5)对不能唤醒的深度镇痛者,也应停止术后镇痛,如判断为阿片类镇痛药所致的过度镇静,必要时给予纳洛酮0.1-0.2mg,必要时重复剂量。

6)对术后有发生恶心呕吐危险因素的患者,一线防治药物是甲强龙,氟哌利多或5-HT 3受体拮抗药,联合用药的效果远高于单一用

药,且副作用较小。见术后恶心呕吐处理快捷指南。7)非甾体消炎药用于术后镇痛常不超过5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7

括心血管副作用,消化道损伤,血小板功能改变和肾脏损伤。

8)非甾体消炎药的高危因素包括:

(1)高龄(年龄>65岁)

(2)原有易损脏器基础疾病

①上消化道溃疡、出血。

②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病。

③肾功能障碍以及有术中可能出现的肾功能损害的因素。④出凝血机制障碍 。

⑤同时服用皮质激素或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或利尿剂 。

⑥大剂量使用,合并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

药物(浓度)

负荷剂量Bolus剂量锁定时间持续输注吗啡

(1mg/ml)

1-4mg 1-2mg 5-10min 0.5-1mg/h 芬太尼

(10μg/ml)

10-30μg 20-40μg 5-10min 0-10μg/h 舒芬太尼

(2μg/ml)

1-3μg 2-4μg 5-10min 1-2μg/h 氢吗啡酮

1-4mg 1-2mg 5-10min 0.5-1mg/h 曲马多50-100mg 20-30mg 6-10min 10-15mg/h

表1.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剂量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8

药名使用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200mg/24h 酮洛酸30-60mg,1/6-8h 氟比洛芬酯50mg,1/6-8h 氯诺昔康8mg,1/8h

帕瑞昔布40mg,1/12h 表2.常用静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的剂量。

6.局部给药镇痛优点是镇痛作用常更加完善,术后应激反应较轻,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如采用低浓度、有感觉运动分离特性的局麻药,可达到清醒镇痛。在四肢手术或可能采取局部镇痛的手术,是为首选方法。

7.局部给药可分为:

(1)局部伤口浸润;

(2)外周神经阻滞;

(3)椎管内给药三种方式。

8. 局部使用药物为局部麻醉药或局部麻醉药加阿片类药。

9. 局麻药加阿片类药局部应用有协同作用,可增强镇痛效应并延长止痛时间。为减低局麻药毒性,术后椎管内镇痛(主要是硬膜外镇痛)常采用此种联合给药方式。

1)常用的局麻药为

(1)布比卡因(局部浸润浓度为0.25%-0.5%,与阿片类合用于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

硬膜外止痛浓度为0.1%-0.125%)

(2)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浓度为0.25%-0.5%与阿片类合用于硬膜外止痛浓度为0.1%-0.2%)

(3)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浓度为0. 5%-0.75%与阿片类合用于硬膜外止痛浓度为0.1%-0.2%)

(4)氯普鲁卡因(局部浸润浓度为1%-1.5%与阿片类合用于硬膜外止痛浓度为0.8%-1.4%)

2)由于有快速耐受性,利多卡因很少用于手术后镇痛。

3)合并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阿片类药物浓度为舒芬太尼0.3-

0.6μg/ml,或芬太尼2-4μg/ml,或吗啡20-40μg/ml。

10.局部给药的剂量应根据手术大小,伤口范围,使用的局部浸润方法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决定。

11.通常硬膜外镇痛的首剂为6-10ml,维持剂量为4-6mg/h。如采用病人自控镇痛,冲击剂量4-6ml/次,锁定时间20-30min。

12.持续外周神经阻滞可在超声或神经刺激器的引导下进行,局麻药剂量与手术部位,所需阻滞的神经直径相关,常用剂量为

2-20mg/h不等。

13. 伤口周围局部浸润常需通过多孔导管和持续输注泵实现,应在手术结束前将导管置入所要阻滞的伤口周围,给药量2-10ml/h不等。

14.注意使用抗凝剂的患者不宜用硬膜外镇痛,局部给药时的局麻药量应不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并注意毒性反应的监测和防治。

9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执 笔:徐建国

专家组:吴新民 于布为 罗爱伦 田玉科 薛张纲 黄宇光 王国林 俞卫锋 王英伟

目录

一、PONV的不良影响 ——————————/12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2

三、PONV的评估 ————————————/13

四、PONV的发生机制 ——————————/13

五、去除PONV基础病因 —————————/13

六、PONV的预防和治疗 —————————/14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快捷指南

PONV的不良影响

1. PONV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是手术病人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

2. PONV使术后不能口服药物和无法进食,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

PONV的危险因素

1. 病人因素

(1)女性

(2)非吸烟

(3)有PONV史

(4)晕动病史者

(5)青年发病率高于成年和老年人,三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

(1)卤族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等吸入麻醉药,增加PONV发生率。

(2)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增加PONV发生率。

(3)全麻较区域阻滞麻醉发生率高。区域阻滞PONV主要发生在伴有低血压或缺氧的病人。

(4)丙泊酚维持麻醉减低PONV发生率。

12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快捷指南

13

(5)术中给高浓度氧、容量充足有助于减低PONV发生率。

3.手术因素

(1)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小时以上的手术。

(2)涉及包括迷走神经在内的颅神经手术、胃肠手术,PONV发生率高。

PONV的评估

以VAS评分或相应的语意法表达(1-4分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PONV的发生机制

1.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postrema)。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位于血脑屏障内,接受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触发带(CTZ)和来自颅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前庭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刺激。

2.CTZ包括了5-HT 3,5-HT 4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多巴胺受

体,大麻受体等多种受体。

去除PONV基础病因

1.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

2.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快捷指南

14

3. 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PONV的预防和治疗

1.对于高危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预防PONV

1)使用丙泊酚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

2)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

3)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

4)术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

2.糖皮质激素、氟哌利多和5-HT 3受体抑制药是预防PONV最有效

的三种一线药物。

3.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盐酸戊乙奎醚对PONV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4.临床标准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治疗PONV作用较差

5.氯丙嗪因可导致困倦和低血压仅用于顽固性PONV且用量应小(5-10mg/次)

6. 无论是预防或治疗,不同作用机制的PONV药物合用,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联合用药的预防作用均优于单一用药。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一般应于手术结束前给予静脉负荷量,以后再持续或依据作用时间间断给药。

7. 第一线防治药物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快捷指南

151)甲强龙20-40mg/日,或氢化考的松50-100mg/日,或地塞米松2.5-5mg。地塞米松起效较慢,应在术前给予。

2)氟哌利多1-2.5mg/日。

3)昂丹司琼4mg,4次/日或格拉司琼2mg,2次/日或阿扎司琼10mg,1次/日。

4)对无PONV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

5)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第一线防治药物中一或两种药物预防。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如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8.第二线药物,用于第一线药物有禁忌症或预防无效时作为治疗应用。应用时应注意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权衡。

1)甲氧氯普胺10-20mg,2次/日,作用效果与剂量相关,但40-50mg/日的有效剂量不仅在老人和小儿,即在成人也易导致锥体外系统症状。

2)东莨菪碱透皮贴剂需在手术前或手术结束前4h给予,作用持续72h。

3)氯丙嗪,用量5-10mg /次。其抗恶心呕吐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深度镇静,昏睡。

9.第三线药物

1)帕洛诺司琼,为5-HT 3受体拮抗药,半衰期长达40h,主要用于

迟发性或持续性呕吐。

2)阿瑞匹坦,为P物质抑制药,对顽固性PONV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医学专业

?综述?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刘伟 苏跃 耿万明 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最疼痛的外科手术之一。术后的急性疼痛已被临床医生广泛重视,临床通过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或椎旁阻滞等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然而胸科手术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依然较高,国外就发生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报道,但是目前国内医务人员未足够重视此问题,并且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即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唱thoracotomypainsyndrome)被定义为肋间皮区持续或反复疼痛,持续至少2个月[1]。急、慢性疼痛均会造成生理、基因、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疼痛的转变,而且会放大疼痛的反应、改变情绪和行为。疼痛的经历、恐惧、过去的记忆、社会环境以及工作心理活动等都会对伤害性刺激引起强烈的反应。有关慢性疼痛的理论已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唱心理唱社会学转换。疼痛已被认为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相互作用的结果[2]。在此通过对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国外研究的阐述,以引起国内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一、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的症状、性质、发生率 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被描述为沿着伤口周围肋间皮区持续的感觉迟钝性烧灼感[3]。异常性疼痛是其特征,近一半的患者描述为酸痛或触痛,也有持续性灼痛、刺痛或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感觉,疼痛可持续或间断性发生。疼痛可因咳嗽、温度改变、肩部移动而加重,或因情绪紧张、阴天或天气的快速变化、携重物、手术侧胸部着床及用手术侧手工作而加重,坐位是最常加重的体位因素。 大多数慢性疼痛是轻度的,上肢受限严重的不到5%。23%~50%轻、中度疼痛患者主诉日间生活受到影响,25%~30%患者主诉影响睡眠,还有约25%的患者诉说有麻木感。但持续疼痛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手术1年后发生率为55%,2年后为45%,3年后的发生率为38%。在有慢性疼痛的患者中,有同侧肩功能受限的、有因长时间疼痛造成肩凝症,还有导致同侧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而且许多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的症状,甚至有自杀倾向[4]。 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报道在5%~80%[5]。有约50%的患者术后疼痛可持续1~2年,30%的患者术后疼痛可持续4~5年。国外研究认为: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52%(轻度32%、中度16%、重度4%)[6]。也有文献报道慢性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为89%,6个月为75%,1年为61%[3,7]。还有文献报道:慢性疼痛于开胸手术约占30%~40%,于冠状动脉搭桥术约占30%~50%,发展成为严重疼痛的分别为10%和5%~10%[2]。冠状动脉搭桥术内乳动 脉移植要比隐静脉移植出现慢性疼痛的更为普遍[8]。 针对术后疼痛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是由于描述定义和评估疼痛的不同,缺少大样本的、前瞻性的研究,外科技术的不同及术中管理的不同所致,不同的随访时间亦导致不同的术后发生率[4]。 二、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的起因 胸科手术后疼痛的起因还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肋间神经损害是最重要的病理因素[9]。起因包括:(1)损伤后的肋间神经瘤;(2)正在愈合的肋骨骨折;(3)肩凝症;(4)局部感染与胸膜炎;(5)肋软骨炎与肋软骨脱位;(6)局部肿瘤复发;(7)心理原因(焦虑、抑郁)[1]。 慢性疼痛的发病包括:神经性疼痛、痛觉过敏、躯体性疼痛及疾病的加重。灼痛和钝痛是典型的神经性疼痛,是由损伤的感觉神经形成神经瘤所致[10]。这种损伤后的肋间神经瘤常继发于肋间神经损伤,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起因,常认为是撑开器造成肋间神经和肋骨的损伤,过度的撑开可导致胸肋关节的骨折和肋软骨的分离,肋骨切除可引起更多的神经损伤。然而, Maguire等[11]的研究表明术中肋间神经损伤的数量并非示明长期神经损伤,慢性疼痛除了肋间神经损伤外还可由其他原因引起。他认为肋间神经损伤与关胸技术相关,间断肋间缝合可引起78%患者的下肋间神经损伤、40%患者的上肋间神经损伤。尽管已有文献报道支持肋间神经损伤是慢性疼痛的起因,但是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的起因还不确定。 慢性疼痛也可由肌肉、筋膜引起,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这种疼痛的特点是:固定的、僵直的、活动范围受限且有触点。有肩部疾病的可导致冻肩,特别是在老年人。感染和局部肿瘤的复发也可引起慢性疼痛,应该引起关注。肿瘤的转移直接侵犯胸壁、肋骨、胸膜,压迫肋间神经,刺激骨膜,造成骨折而引起切口周围疼痛[2]。 三、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慢性疼痛的治疗较为困难,除了常规的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也都是在临床探索之中。 1畅阿片类药物、局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单独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为DOI:10.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0.07.031 作者单位:101149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 通讯作者:刘伟,Email:lw1200@sina.com

护理三基试题及答案 疼痛护理

第七章疼痛 一、填空题 1.各级中枢对疼痛的调控机制中,____对疼痛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脊髓 2.VAS____的简称,它是诸疼痛强度测量(工具)中比较敏感易行的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3.目前临床对手术后的患者,常常按需要间断肌内注射___,以达到镇痛目的。哌替啶 4.术后镇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于,引起患者体内释放内源性物质,如__、__、__、__,这些物质作用于心肌和心血管平滑肌,并引起体内__,间接地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儿茶酚胺、醛固酮和皮质酮、抗利尿素、肾素-血管紧张素、水钠潴留 5.术后镇痛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手术后痛苦,更重要的是减少__、的发生。术后并发症 6.疼痛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可使__增强,__、降低,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粘附功能、纤溶功能 7.PCA使用中涉及两个重要的参数,即__和__。单次剂量、锁定时间 8.PCA临床分类为__、__、__、__和__。 静脉PCA、硬膜外PCA、皮下PCA、外周神经根、神经丛PCA 9.内脏性疼痛是由__传入的,躯体性疼痛是由__传入的。

内脏神经感觉纤维、躯体神经感觉纤维 10.按疼痛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 阵发性痛、持续性痛、发作性痛、周期性痛 11.按疼痛的程度分类是__、__、__和__。 微痛、轻痛、甚痛、剧痛 12.疼痛的一级分类是__、__和__。 生理性疼痛、病理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 13.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不同点是____。在断药后是否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 14.一般将药物依赖性分为____和____。 生理性依赖、心理性依赖 15.疼痛效果的四级评估是__、__、__、和__。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效 16.吗啡的不良反应时__、__、__、__和__。 皮肤瘙痒、呼吸阻滞、胆道痉挛、便秘、尿潴留 17.人工冬眠由__、__和__组成 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 二、判断题 1.疼痛的非药物处理原则是鼓励患者运动。(×) 2.药物是治疗疼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3.躯体性疼痛是由躯体神经痛觉纤维传入所引起的。(√) 4.内脏病变可引起牵涉痛(√)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麻醉MedicalGroup前天 来源:中华麻醉在线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 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 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 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 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术后痛 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

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疼痛科试题及答案

疼痛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疼痛: 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 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国际疼痛学会(IASP)1994年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2.三阶梯用药原则: 阶梯给药,无创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电样剧烈疼痛,维持短时间后可自行缓解。通常,疼痛仅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也可能涉及多个分支。 4.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变主要侵犯骶髂关节、椎旁小关节、滑膜、软组织,该病也称血清阴性风湿病. 二.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 A )感觉。 A.主观感觉 B.客观感觉 C.自我感觉 D. 不良感觉 2世界疼痛大会将 ( C ) 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 A.呼吸 B.脉搏 C.疼痛 D.血压 3.世界疼痛日是那一天( A ) A.十月第二周的第一天 B.十月第一周的第一天 C.十月第二周的第二天 D.十月第一周的第二天 4.对疼痛进行评估下面哪项正确( A ) A.相信患者,患者说痛就是痛。 B.根据经验总体评价患者 C.只相信患者主诉便给药物治疗 D.无需动态评估患者 5.中枢性神经痛的病理过程常常是严重和令人痛苦的,什么护理常常更适合于这类患者( A ) A.心理调适 B.药物治疗 C.物理治疗 D. 局部治疗 6. 以下对疼痛的描述哪个正确( C ) A.疼痛是患者的客观感受,缺少客观体征 B.疼痛不受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 C.用药期间的疼痛程度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止痛要物的用药剂量 D.护士应以自我观点对疼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7..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疼痛分为四级( A ) A.0级 1级 2级 3级 B.1级 2级 3级 4级 C.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重度疼痛 D.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无法忍受疼痛 8. .疼痛的给药原则是( D ) A.病人要求便给药 B.疼痛发作时给药 C.只要有疼痛便给药 D.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顺序使用、使用口服、按时给药、联合给药、用药剂量个体化 9. .三阶梯用药说法正确的是( B ) A.重度和剧烈疼痛的患者,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B.中度疼痛的患者,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C.轻度疼痛的患者用阿片类药物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导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集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二)治疗效果的评估 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在疼痛治疗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药物达最大作用是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 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④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⑤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作出评估。可采用VAS 评分,“0”为十分满意。“10”为不满意。 评估疼痛定时进行,作为术后镇痛治疗小组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能绘制出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三、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一)目标 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 术后疼痛处理应作为麻醉科工作的一部分,定期研究并有专人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有条件的可成立全院性或麻醉科为主,包括外科主治医师和护士参加的急性疼痛管理组(Acute Pain Service, APS)。工作范围包括:①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分娩痛;②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③提高

疼痛的管理

疼痛的管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七)、疼痛管理 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规范的疼痛护理处理是目前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只有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明确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况、家庭、社会关系的维护和改善。 2、疼痛的诊断与评估: 1)、掌握正确的诊断与评估方法: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以及记录,应当客观、准确、直观、便捷。初始对患者的评价内容包括:(1)头痛病史及疼痛对生理、心理功能和对社会、职业的影响。(2)既往接受的诊断、检察和评估的方法,其它来源的咨询结果、结论以及手术和药品的治疗史。(3)药物、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史,合并疾患或其他情况。(4)有目的的进行体格检查。(5)疼痛性质和程度的评估。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对疼痛程度的评价应相信病人的主诉,应尊重患者的评价和表达的自身疼痛程度,任何人都不能主观臆断。 2)、定期再评价: 关于再评价的时间,根据诊断、疼痛程度、治疗计划,有不同要求;对慢性疼痛患者应每月至少评价一次,内容包括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如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绪改变)及患者的依从性。 凡接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者,还应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行为,如多处方、囤积药物等,以防药物不良反应和非法流失。 3、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1)、规范化疼痛治疗原则为:有效消除疼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把疼痛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 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

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_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 指南与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 △ 通讯作者 樊碧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Email :fbf1616@https://www.360docs.net/doc/7118962439.html, 一、定义及分类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 2008年,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 )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 ?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 disease o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1]。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1]。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2]。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 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CRPS-I )、纤维肌痛症(FMS )、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NeuPSIG 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3]。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4]。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1/2。 三、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5]。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HIV 感染,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6]。 四、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解剖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常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7]。可能涉及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炎症、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1. 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根性神经病变(颈、胸或腰骶)嵌压性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等)创伤后神经痛手术后慢性疼痛化疗后神经病变放疗后神经病变残肢痛 肿瘤压迫或浸润引起的神经病变酒精性多发神经病变梅毒性神经病变HIV 性神经病变营养障碍性神经病变毒物接触性神经病变免疫性神经病变 脑卒中后疼痛脊髓空洞症疼痛缺血性脊髓病疼痛 压迫性脊髓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肿瘤)疼痛放射后脊髓病疼痛脊髓损伤性疼痛多发性硬化性疼痛帕金森病性疼痛幻肢痛脊髓炎疼痛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术后疼痛专家共识(成人)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 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目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疼痛的评估 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四、常用镇痛药物 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术后疼痛试题精选文档

术后疼痛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术后疼痛与治疗试题(二) 姓名:成绩: 一. 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关于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某些心脏储备功能差的病人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B.可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C.可导致术后尿潴留 D.可导致死伤的肿瘤细胞术后扩散 E.可导致机体低凝 2.对癌痛特性的评估不包括哪项 A .疼痛定位B.疼痛性质C.疼痛发作方式D.疼痛史E.疼痛持续时间 3.下列哪项不属于术后镇痛的方法 A.口服给药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D.心理疗 法 E.硬膜外腔注药镇痛 4.对疼痛患者进行VAS 评分法,评分为10,则表示A.无痛B.较痛C.较痛D.锐痛E.最痛 5.对疼痛患者进行VAS 评分法,评分为0,则表示A.无痛B.较痛C.较痛D.锐痛E.最痛 ( 6~9 题) 各种术后镇痛方法的优缺点 A.口服给药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PCEA E.PCIA 6.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可能有出血的影响D 7.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病人镇痛效果较差 A 8.血药浓度下降很快,作用时间短,需反复给药 C 9.血药浓度波动很大 B (10~14 题) 病人自控镇痛的一些参数 A .负荷剂量 B.单次给药剂量 C.锁定时间 D.最大给药剂量或限制量 E.连续背景输注给药

10.可以减少病人的PCA 次数,减少镇痛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 E 11.可减少病人无意中过量给药的潜在危险性 C 12.是 PCA 用药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目的在于对超过平均使用 量的情况引起注意并加以限制 D 13.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要的血药浓度,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B 4.按压 PCA 泵上的键钮即刻所给的有效镇痛药剂量 A 15.关于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E A.可造成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B.可能引起坠积性肺炎 C.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胃扩张 D.可引起高血糖 E.可引起血栓形成 二.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病人自控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 一种疼痛治疗方式。 2.疼痛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 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3.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 可行走的硬膜分娩镇痛是指在分娩镇痛时,采用低浓度局麻药联 合短效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行EA 或 CSEA,既达到镇痛效果, 而运动阻滞又很轻,产妇在产程早期能够在帮助下下床活动,称 为“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 三.简答题 1.PCA 应用的并发症有哪些?( 15 分) PCA 治疗常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因而PCA 的并发平也主要与 阿片类镇痛药有关。常见的阿睡类镇痛药的副作用包括:①恶心 和呕吐;②呼吸抑制;③镇静;④皮肤瘙痒;⑤内脏运动减弱, 如便秘和尿潴留;⑥中枢神经影响,如睡眠障碍.幻觉.欣快感.焦 虑甚至惊厥.抽搐等 2.PCA 的临床应用范围有哪些?(10 分) PCA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的镇痛治疗,包括:①术后急性疼痛的 治疗;②分娩镇痛治疗;③烧伤和创伤疼痛治疗;④神经病理性 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灼痛等;⑤内科疼痛如心绞痛.镰 状细胞危象的治疗;⑥癌性疼痛的治疗等。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一、镇痛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有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非阿片类药,如曲马多等。解热镇痛药因对锐痛和内脏痛效果较差,故较少使用。硬膜外镇痛时局麻药常选用布比卡因,其作用时间较长,如浓度低于%则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很弱,比较安全。 二、镇痛方法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有口服药物,肌内、皮下、静脉注射药物和直肠给药等。由于这些方法: ①不能及时止痛; ②血药浓度波动大,有效镇痛时间有限,镇痛效果往往不够满意; ③不能个体化用药,对于药物需求量很大的病人常镇痛不全,而对于需求量较小的病人又可能用药过量,抑制呼吸; ④重复肌内注射造成注射部位,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现以硬膜外镇痛和病人自控镇痛法为好。 (一)硬膜外镇痛包括硬膜外单次和持续给药。常选用吗啡,吗啡可透过硬膜外间隙进入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成人常用剂量为2~3mg/次,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注入,注药后约30分钟起效;持续6~24小时,平均为12小时。疼痛再度出现时,可重复给药。 不良反应:常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既可增强镇痛,又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由于注射吗啡可产生延迟性呼吸抑制,故应密切观察,最好控制一次剂量在2~3mg,对老年危重病人更应警惕。 (二)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即在病人感到疼痛时,

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它弥补了传统镇痛方法存在的镇痛不足和忽视病人个体差异,以及难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等问题。PCA装置包括:注药泵;自动控制装置,一般用微电脑控制;输注管道和防止反流的单向活瓣等。 1.分类 ①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2.常用术语 ①负荷剂量(loading dose),指PCA迅速达到无痛所需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所需药量; ②单次剂量(bolus dose),是指病人因镇痛不全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 ③锁定时间(lock out time),是指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PCA装置不执行单次剂量指令; ④背景剂量(basal infusion)为设定的持续给药量。 3.注意事项PCA的药物配方种类较多,PCIA主要以麻醉性镇痛药为主,常用吗啡、芬太尼或曲马多等。PCEA则以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常用%~%布比卡因加小量的芬太尼或吗啡。无论采用PCIA或PCEA,医生都应事先向病人讲明使用的目的和正确的操作方法。PCA开始时,常给一负荷剂量作为基础,再以背景剂量维持。遇镇痛不全时,病人可自主给予单次剂量,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在此期间,医生应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合理调整单次剂量、锁定时间以及背景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个体化镇痛的目的。

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指南.

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指南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认识疼痛的主观性,尊重患者评价自身疼痛的权利。 2.建立新理念: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3.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镇痛原理。 4.了解疼痛的分类,认识及早控制疼痛的重要性。 5.了解正确评估疼痛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医务人员不能想当然地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疼痛强度做出武断论断。 在 2002 年 8 月第 10 届国际疼痛大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基本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依病理学特征,疼痛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依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受到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当神经纤维受损或神经系统因创伤或疾病发生异常改变时也会产生自发冲动,引起的痛感会投射到神经起源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定位较差,但多较为稳定。单用传统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如伤害感受性疼痛明显,常需联用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神经阻滞等方法。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 2 个月),慢性疼痛通常指持续 3 个月的疼痛。疼痛强度评估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

临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有三种:数字分级法(NRS ),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 ), 视觉模拟法(VAS )。数字分级法用 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0 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程度分级标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第二章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基本原则。 2.掌握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3.了解疼痛相关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规范化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 GPM )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惟有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包括:明确治疗目的,疼痛的诊断及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明确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疼痛的标准:数字分级法的疼痛评分<3或达到 0;24 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次数<3次。国外也有学者提出将睡眠时无痛、静止时无痛及活动时无痛作为疼痛控制标准。 采取有效的治疗:应包括采用多种形式综合疗法治疗疼痛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的主要镇痛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对于中、重度慢性非癌痛患者,采用其它常用镇痛方法无效时即可采用阿片类药物。对于癌痛患者,应按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三阶段治疗方案来指导使用镇痛药。应按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阶梯的药物,如轻度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讨论稿)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讨论稿) 本指南的目的是优化疼痛控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和因疼痛导致的并发症,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的维护和改善。本指南不是对疼痛患者提供的具体治疗方案,也不比较不 同治疗方法的相对效果。 一、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5点基本要求 1、病史:包括一般内科病史和疼痛的发作、性质、强度、分布、持续时间、过程、情感变化及恶化和缓解因素。以及与疼痛伴随的症状(如运动、感觉和自主系统的变化)。并了解以前的诊断检查、治疗结果和目前的治疗。 2、体格检查:包括恰当而直接的神经、肌肉、骨骼检查,同时注意其他相关系统。不仅要对疼痛原因,还要对疼痛的影响(如身体状态下降)进行评估 和记录。 3、社会心理评估:包括目前的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或愤怒)精神紊 乱、人格特征或状态、应付机制及与疼痛的关系等。 4、体格检查一定要系统、全面、认真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体征具有“金指 标”的作用。检查不全面、不到位,就可能遗漏重要体征。 5、具备慢性疼痛综合症的知识是进行慢性疼痛评估的必要先决条件。慢性疼痛综合症可与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或功能失调相关也可与心理状态相关。另外,其他可伴发疼痛并类似疼痛综合症的内外科疾病相关知识也是必 须的。 [医 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的6个基本要点: 1、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评价以及记录,应当客观、准确、直观、便捷。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是患者病情的主观和客观反映,病史是患者对疾病的主观反映,而体格检查是发现病症的客观表现,两者共同反映疾病最基本的情况,构成诊断的基本要素。 2、各项辅助检查,虽然也是病情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与病史和检体资料相结合、相一致,这是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导致诊断 错误。 3、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对疼痛程度的评价应相信病人的主诉,应尊重患者的评价和表达的自身疼痛程度,任何人都不能主观臆断。要询问病人的个人详细资料;了解有无外伤史;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放射范围及活动

术后镇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规范方案和流程

术后镇痛的治疗规范 规范术后镇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逐步实现无痛化医院水平,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术后镇痛的基本原则 1、术后镇痛需因人而异的选择镇痛方案。 2、确定疼痛的强度,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 3、应有专人或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进行随访。 4、术后镇痛随访重点为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5、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治疗效果评估。 6、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药物剂量、确保镇痛效果。 7、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具体内容:1、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掌握实施对象的外科情况。 2、术后镇痛必须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不愿意接受术后镇痛、对镇痛观念不理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药物成瘾史、觉醒障碍、循

环功能不稳定和低血容量病员以及婴幼儿不适用病人自控镇痛(PCA)。 3、术后镇痛要加强监护和巡视,每24 小时至少巡视2-3 次,监测病员疼痛评分、心血管和呼吸参数、镇静程度、运动和感觉阻滞平面、相关副作用、查看硬膜外穿刺点等.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 4、有详细的术后镇痛记录,包括:镇痛方法,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包括阿片类药,局麻药,其他辅助用药,用药时间,所用药物总量和浓度、初量,单次追加量、锁定时间、持续给药速度、最大给药量。 5、术后镇痛应做到①将副作用减到最少;②预防并发症;③用药个体化;④ 保证病人镇痛满意。 6、应告知手术医师或值班护士,病人及其家属,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通知麻醉科,以进行相应处理:①镇痛效果不满意;②输注管道及输注泵故障,③皮肤感觉进行性减退,阻滞平面上升,④麻醉恢复后再次出现运动阻滞。⑤病人进行性嗜睡,难以唤醒,⑥供氧时SQ v 90%不供氧时SO v 85% 呼吸频率v 10次/分。 7、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镇痛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术后镇痛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术后镇痛评估

术后疼痛试题(二)

术后疼痛与治疗试题(二) 姓名:成绩: 一. 选择题:(每题3 分,共45 分) 1.关于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某些心脏储备功能差的病人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B.可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C.可导致术后尿潴留 D.可导致死伤的肿瘤细胞术后扩散 E.可导致机体低凝 2.对癌痛特性的评估不包括哪项 A .疼痛定位B.疼痛性质C.疼痛发作方式D.疼痛史 E.疼痛持续时间 3.下列哪项不属于术后镇痛的方法 A.口服给药B.肌肉注射C.静脉注射D.心理疗 法 E.硬膜外腔注药镇痛 4.对疼痛患者进行VAS 评分法,评分为10,则表示 A.无痛B.较痛C.较痛D.锐痛E.最痛 5.对疼痛患者进行VAS 评分法,评分为0,则表示 A.无痛B.较痛C.较痛D.锐痛 E.最痛 (6~9 题)

各种术后镇痛方法的优缺点 A.口服给药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PCEA E.PCIA 6.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可能有出血的影响 D 7.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病人镇痛效果较差 A 8.血药浓度下降很快,作用时间短,需反复给药 C 9.血药浓度波动很大 B (10~14 题) 病人自控镇痛的一些参数 A .负荷剂量 B.单次给药剂量 C.锁定时间 D.最大给药剂量或限制量 E.连续背景输注给药 10.可以减少病人的PCA 次数,减少镇痛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 E 11.可减少病人无意中过量给药的潜在危险性 C

12.是PCA 用药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目的在于对超过平均使用 量的情况引起注意并加以限制 D 13.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要的血药浓度,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B 4.按压PCA 泵上的键钮即刻所给的有效镇痛药剂量 A 15.关于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E A.可造成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B.可能引起坠积性肺炎 C.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胃扩张 D.可引起高血糖 E.可引起血栓形成 二.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30 分) 1.病人自控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 一种疼痛治疗方式。 2.疼痛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 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3.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 可行走的硬膜分娩镇痛是指在分娩镇痛时,采用低浓度局麻药联 合短效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行EA 或CSEA,既达到镇痛效果, 而运动阻滞又很轻,产妇在产程早期能够在帮助下下床活动,称 为“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

疼痛诊疗学及危重病医学精彩试题

疼痛诊疗学及危重病医学试题 一、以下每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肩周炎,下列哪项错误 A肩周疼痛 B肩关节活动受限 C活动后加重 D颈肩背压痛点 E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臂放散 2.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A为阵发性烧灼或电击样剧痛 B多见于第2、3支 C有扳机点 D常为单侧性 E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3.癌痛的三阶梯用药原则以下哪项不正确 A阶梯给药 B按需给药 C口服给药 D用药个体化 E辅助用药 4.下列哪项不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A沿坐骨神经走行疼痛 B小腿及足外侧感觉障碍 C咳嗽及喷嚏时疼痛明显加重 D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E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有关创伤后机体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B主要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 C免疫和凝血等系统亦参与反应 D对机体有防御性和保护性作用 E机体反应越强,对机体越有利 6.创伤后神经内分泌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 C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 D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E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 7.以下哪项不是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A凝血功能障碍 B血声升高 C枸椽酸中毒和低血钙 D高血钾 E血型交配困难 8.对肩周炎的治疗,哪项是不妥的 A能自愈,无需治疗 B理疗 C功能锻炼 D服用消炎痛 E局部封闭 9.关于脓骨外上裸炎,治疗与预防复发的原则是A手腕肘诸关节石膏托外固定 B及时治疗 C反复多次注射醋酸泼尼龙 D限制握拳与伸腕动作 E限制屈腕

10.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所致,这种反应的内脏传出神经是 A内脏大神经 B且融申经 C喉返神经 D舌咽神经的颈动脉窦支 E颈、胸交感干神经的心支 11.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肌劳损 C腰椎骨折 D第三腰椎横突过长 E肾、输尿管结石 12.首次急性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首选 A避免负重 B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牵引 C口服止痛药 D局部注射醋酸泼尼龙 E手术治疗 13.心绞痛时,感左上臂内侧疼痛,此痛属于 A想象性疼痛 B牵涉痛 C躯体性疼痛 D神经官能症 E以上均不是 14.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A有无下肢放射性疼痛 B有无间歇性跋行 C腰部疼痛的程度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

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