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实验

食品添加剂实验
食品添加剂实验

《食品添加剂实验》讲稿

实验一复合膨松剂的配制及其性能测试

复合膨松剂广泛应用在非发酵食品的膨松,如饼干、面包和馒头等。复合膨松剂较一般剂的膨松具有产气量大,反应易于控制,反应产物不影响食品品质等特点,还可简化食品生产工艺,提高食品质量。

1.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复合膨松剂的基本原则。

(2)掌握测定膨松剂质量的简易方法

2.实验内容

(1)测定酸性物质的中和值。

(2)配制一种复合膨松剂。

(3)膨松剂的测定与应用。

3.主要仪器和试剂

滴定装置、蒸煮设备

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酒石酸氢钾、碳酸氢钠、面粉、淀粉、酚酞指示剂

4.实验步骤

(1)配制500ml的0.1N的NaOH溶液;

(2)用邻苯甲酸氢二钾标定NaOH溶液;

称取邻苯甲酸氢二钾0.4g左右,加入20~30ml水溶解,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直接用NaOH滴定。

N NaOH =100M/204.23V

NaOH

M——邻苯甲酸氢二钾的重量(g)

(3)用NaOH溶液滴定酒石酸氢钾和磷酸二氢钙;

称取酒石酸氢钾和磷酸二氢钙分别为0.2 g、0.12 g左右,滴定方法同(2)。

(4)计算中和值;

计算公式是:某酸性盐的中和值=N

NaOH V

NaOH

×84.01×100/1000W

W——某酸性盐的重量(g)

(5)配制复合膨松剂;

1)碳酸氢钠的用量点总量的30%;

2)至少用二种酸性膨松剂,分别中和碳酸氢钠为1:1或1:2;

3)每组配制二种复合膨松剂各3g,先计算好再准确称量;

4)复合膨松剂要充分研碎,便于分散混匀。

(6)实用验证复合膨松的效果。

1) 每组称量二份面粉各100g;

2) 把二种复合膨松剂各3g分别加入到二份面粉中混合均匀;

3) 加入适量温水,揉匀成面团;

4) 做成小馒头等形状,放入蒸煮锅内蒸熟(约20分钟);

5) 比较二种复合膨松剂的膨松效果或跟其他同学的比较。

5.实验要求

(1)操作规范,合理;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3)实验报告完整;

(4)实验卫生清洁。

6.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完整,字迹工整清晰,无涂改与污迹;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合理,误差分析正确;

(3)在“结果与讨论”一栏中应提出对该次实验进行讨论。

实验二色素、香精与调味剂的应用

色素、香精和调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掌握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特性,有助于食品配方的调整与设计。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食品色素、香精和调味剂的使用浓度范围及化学稳定性;

(2)掌握食品配方设计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进行食品色素、香精和调味剂的特性试验;

(2)配制一种可口的饮料。

3.需用的仪器和试剂

分析天平、滴瓶、容量瓶、烧杯、吸管

各种香精、色素、苹果酸、乳酸、酒石酸钾、磷酸、糖精、甜蜜素、白糖、味精

4.实验步骤

(1)确定色素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显色和稳定性;

按下表进行实验,比较其显色好坏与显色稳定性

(2)确定各种酸的最佳使用浓度并选择合理的组合酸型;

按下表进行实验,比较口感强弱

按下表进行实验,确定组合酸的方案

(3)研究常用甜味剂的使用浓度;

配制各种常用甜味剂溶液100ml,蔗糖、甜蜜素、糖精浓度分别为10%、1%、0.1%。品尝;逐步稀释找出其甜度,并比较其风味特点。

(4)配制一种可口饮料。

使用以上食品添加剂,配制500ml饮料,力争做到色香味俱全。

5.实验要求

(1)操作规范,合理;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3)实验报告完整;

(4)实验卫生清洁。

6.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完整,字迹工整清晰,无涂改与污迹;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合理,误差分析正确;

(3)在“结果与讨论”一栏中应提出对该次实验进行讨论。

实验三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的应用

乳化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种类食品中都有广泛应用,但其应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较难掌握。本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课程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行设计具体实验方案,配制一种多味调和油,来熟悉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常用增稠剂的特性;

(2)了解常用乳化剂的使用方法;

(3)了解常用防腐剂的特性

2.实验内容与原理

(1)常用增稠剂的选择;

(2)乳化条件的确定;

(3)确定常用防腐剂的溶解性;

(4)配制乳化调味油。

3.需用的仪器和试剂

分析天平、滴瓶、容量瓶、烧杯、吸管、水浴锅

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脂、SE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增稠剂:淀粉、明胶、琼脂、羟甲基纤维素钠

4.实验步骤

(1)常用增稠剂的选择.

1) 配制各种增稠剂的5%水溶液100ml;

2) 比较其稠度;

3) 各种增稠剂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粘度变化。

按下表进行实验,确定其粘度变化

(2)试验油、水、温差、搅拌等对乳化剂效果的影响;

按下表进行实验,确定其乳化条件

注:1号试管,加入乳化剂后,加加热溶解后才能取用;

2号试管,慢慢倒入2ml冷水,再摇匀;

3号试管,加热10分钟,慢慢倒入2ml冷水,再摇匀;

4号试管,加热10分钟,慢慢倒入2ml冷水,再摇匀;

5号试管,加热10分钟,将混合液慢慢倒入2ml冷水中,再摇匀。

(3)确定常用防腐剂的溶解性;

(4)设计方案配制乳化调味油。

5.实验要求

(1)操作规范,合理;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3)实验报告完整;

(4)实验卫生清洁。

6.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完整,字迹工整清晰,无涂改与污迹;

(2)原始数据齐全,结果准确,误差合理,误差分析正确;

(3)在“结果与讨论”一栏中应提出对该次实验进行讨论。

啤酒生产实训指导书.doc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啤酒生产实训指导书 刘连成毕俊臣编写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系实训中心 2011年9月1日

编写说明 本指导书是根据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其目的是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得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获得适当的生产技能和较高的动手能力,更好的符合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啤酒生产技术教材内容,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结合我院实习实训的的实际状况,特编写此实训指导书。本实训讲义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 教学内容上避免了过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生产工艺部分着重关注的是生产中的操作要点,实用性更强。 2. 实训考核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可以利用我院现有的啤酒生产设备,更符合教学实际。 本指导书由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刘连成和淮安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毕俊臣共同编写。 由于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9月

目录 一、材料 (4) 二、实训设备 (4) 三、啤酒酿造工艺流程 (4) 四、操作要点 (4) 1.原料的配比 (4) 2.料水比 (4) 3.原料的粉碎 (4) 4.糖化工艺 (4) 5.麦汁过滤 (5) 6.麦汁煮沸 (5) 7.回旋沉淀与冷却 (5) 8.啤酒干酵母复水活化(也可采用回收酵母) (5) 9.发酵 (6) 10.过滤 (6) 11.包装 (6) 五、主要工段技术规定 (6) (一)糖化工段的技术规定 (6) (二)冷却工段工艺技术规定 (8)

一、材料 大麦芽大米酒花啤酒酵母 二、实训设备 日产1吨小型啤酒生产线一套 三、啤酒酿造工艺流程 酒母 ↓麦芽→粉碎→投料→蛋白质休止→糖化→终止→过滤→煮沸→回旋沉淀→冷却→发酵 ↑↓ 大米→粉碎→糊化成品←杀菌←包装←过滤 四、操作要点 1.原料的配比 大麦芽占60%、大米占40%。 2.料水比1:4.5。 3.原料的粉碎 麦芽粉碎要求皮破而不碎,内容物尽可能破碎.大米粉碎要求通过40目筛的细粉达到70%以上。 4.糖化工艺 糊化锅:投料45℃→50℃(10min)℃(10min) 糖化锅:投料37℃→50℃℃(30min)→78℃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李宏梁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 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B )。 A. VA B. VB C. VE D. VD 2.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确定物质ADI值的步骤是(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D )。 A.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抗坏血酸钠 C. L-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疋(A )o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C. 糖精钠 D. 柠檬黄 14.具有清凉感的酸味剂是(A )。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实验范文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毒理学评价与食品安全性 ?2010/1/3 16:55:37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改善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的评价是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 一.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FAO/WHO在1962年所提出的食品添加剂的国际定义为:“国际食品标准计划中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其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作为通常食品的典型成分使用的物质,所以,不论有无营养价值,在食品的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或保管的过程中,出于技术目的(包括调味、着色、赋香等)而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或其副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给食品的性质以影响,或者可以充分造成预结果。它们不包括污染物质或者是为了维持或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的物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二.食品添加剂分类 根据GB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规定,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和其它共21类。 因食品用香料品种太多单独列出,见GB/T 14156-19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香料共22类,并以附录

食品添加剂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比较几种甜味剂的性能。 2.了解并比较几种酸味剂的性能。 3.了解食盐对几种甜味剂、酸味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基本的调味方式有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消杀、味的转化等四种。 1、味的对比(本实验只做味的对比):味的对比又称味的突出,是将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按悬殊比例混合作用,导致量大的那种呈味物质味道突出的调味方式。味的对比主要是靠食盐来突出其它呈味物质的味道,因此才有"咸有百味之王"的说法。注意:对比方式虽然是靠悬殊的比例将量大的呈味物质的味对比出来,但这个悬殊的比例是有限度的。究竟什么比例最合适,这要在实践中自己体会。 三、实验材料 天平、一次性杯5个/组、塑料勺、100ml量筒、玻棒、酒精灯、石棉网、吸管若干支蔗糖、甜蜜素、糖精、食盐、柠檬酸、白醋(均为食品级) 四、实验步骤 (一)比较甜味剂的甜度大小 1.在天平上称取3g蔗糖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用勺搅拌至溶解。 2.同上法称取0.2g甜蜜素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3.同上法称取0.2g糖精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说明:本实验杯子比较小,量取不了100ml,请同学们盛满杯水即可。 4.比较1、2、3甜度 5.1、2、3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温度为60℃,温度计检测应在55℃-60℃之间)再试,比较加热前后甜度。 表1 甜味剂的甜味比较 说明:加热后甜度变化是跟加热前甜味剂的甜度进行比较,比如:加热后的蔗糖和加热前的

蔗糖相比,甜度是变甜了还是变淡了! 甜味特点可以参考下列说明文字: 1.甜味纯正 2.高浓度明显后苦味 3.明显苦涩味 4.浓重的金属味,苦涩味 5.明显的苦涩味 6.甜味纯正,高浓度下后甜长 (二)食品调味的对比现象(说明:请同学们做本实验时,每个杯子均盛满水即可)按下列表格所示,分别加入各种物质,比较食盐对蔗糖甜味的影响。 表2 食品调味的对比现象实验 注:表格中请说明食盐对蔗糖甜味的加强或减弱的影响。 (三)比较酸味剂的性能(说明:可将前面实验所用的一次性杯洗干净后,用于本实验)1.在天平上称取0.2g柠檬酸于一次性杯中,盛满杯水后用勺搅拌至溶解。 2.倒入适量白醋于一次性杯中,直接品尝其酸度。 3.将白醋稀释100倍后,再品尝。(请注意白醋中的醋酸含量,并记录稀释后白醋浓度)4.比较1、2、3的风味、酸味。 5.在各酸味剂中加入适量食盐,评价其添加前后的酸味变化。适量指自己控制添加量。 表3 酸味剂的酸味比较 酸味特点评价可参考下列文字: 1.酸感锐利 2.酸感柔和 3.后味悠长

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 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的后天然物 质.[解释:辅料`非食品成分,非主料成分`使用目的针对 性利于加工`天然,人工合成.] 2.使用原则:⑴不对人体产生危害.⑵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 质.⑶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假`伪造为目的而制造.⑷不应降低食品营养价值.⑸ 达到目的的前提下降低用量. 3.作用:⑴利于食品保藏.⑵改善食品感官性状.⑶保持或提 高营养价值.⑷增加食品的品种或方便性.⑸易于加工处 理,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⑹满足特殊需要. 4.现状`发展趋势:⑴低毒或无毒产品.⑵直接利用天然产物. ⑶天然与合成并存互补.⑷高效与功能型突出.⑸复合型. 5.分类:按来源:⑴天然.⑵合成:①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② 一般化学和成品. 6.安全性评价:毒性评价→[能否使用`使用范围`最大使用 量]←法律制约. 7.最大用量的确定:⑴动物实验→MNL→1/100-1/500→ADI. ⑵ MNL:对小动物做近乎一生的毒性试验中求得最大无作 用量.⑶安全率:人与动物感受不同`病人与弱者耐力低下. 食品添加剂之间也可能发生作用.⑷动物实验MNL:①以 安全系数推算:ADI=MNL×1/100.②标准体重日均用 量:A=ADI×70(mg).③山是需要相应食品总量:C=∑Fi.④摄入食品中平均含量A/C.⑤单种食品中某添加剂的最大用量:E=[A/C]×Fi. 8.毒理试验:参数介绍:⑴最大无作用量(MNL):长期摄入该 物质仍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摄入量.①慢性毒性指标. ②单位:mg/kg·d(b·w).③对象:动物.⑵每日允许摄入 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会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评价食品添加剂毒性的首要指标.①单位:mg/kg·d.②对象:人.③非实验结果,根据动物MNL值.⑶半数致死量(LD50):是一组受试动物死亡50%的量.评价安全性的第二指标:①急性毒性指标.②单位:mg/kg(b·w).③对象:动物.④动物实验结果.⑷一般公认安全(GRAS):按FDA规定,凡属于GRAS的,均应符合下述一种或半数范畴:①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②在人体内极易代谢.③化学结构与某一已知安全物质一致. 9.法规与标准:㈠四级标准:⑴国家标准[GB].⑵行业标准: ①NY:农业部标准.②QB:轻工行业标准.⑶地方标准:省` 自治区`直辖市范围.⑷企业标准.㈡标准类型:⑴强制性标准:GB 由国家强制制作.⑵推荐性标准: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⑶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㈢标准内容:外观`含量`纯度`微生物指标`毒物指标.㈣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只用四级标准]. 10.食品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腐败变质的食品 添加剂,可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 11.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⑴性质稳定,在一定时期内有效, 使用及分解后无毒.⑵低浓度下仍有抑菌作用.⑶本身无刺激性气味及异味.⑷不影响人的机体代谢,也不应影响正常肠道菌群活动.⑸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食品添加剂期末考试试题

《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题库 一、填空题 1、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要求。 2、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动物毒性实验和人体观察 3、毒理学评价程序: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 4、LD受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性影响最小,它比较稳定,有代表性,可根据LD 数据5050大小来判定受试物毒性大小,LD数据愈小,则该受试物的毒性愈大。 505、已知山梨酸及山梨酸钾对大白鼠的MNL为kg,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对人的ADI值为 0 g/kg(山梨酸及其盐的总量以山梨酸计)。~6、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7、在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是致癌物。 8、肉制品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是磷酸盐类。 9、在面条、饺子皮中作为保湿剂使用的是丙二醇。 10、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护色剂为硝酸钠(NaNO)和亚硝酸钠(NaNO)。23 11、乳化剂HLB范围一般为020,HLB 在36的乳化剂最适合 W/O 型乳浊液~~12、乳化剂HLB的数值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大,数值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大。 1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用HLB值来表示。 14、生产中常用的膨松剂有两大类: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15、生物膨松剂主要是指酵母。 16、复合膨松剂由碳酸盐类、酸性物质和淀粉组成。 17、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BHA、BHT、PG混合使用时,BHA、BHT总量不得超过kg,PG不得超过kg,最大使用量以脂肪总量计。 18、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不同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要遵守加和原则,各自用量占其最大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 1 。 19、油脂的自动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导阶段、传递阶段和终结阶段。 21、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 22、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温和性等特点。 23、我国主要使用的漂白剂是还原型漂白剂。 24、还原型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盐类化合物,仅适用于植物性食品。 25、除香兰素、麦芽酚等少数香料单独使用外,多数香料往往用于调制食用香精。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复习题1答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3.GMP:良好操作规范 :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5.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6.CCP:关键控制点 :关键限值 :操作限值 :前提方案,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置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1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1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3.监视:为评价控制措施()是否按预期运行,对控制参数进行策划并实施的一系列的观察或测量活动。 14.确认:获取证据以证实由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的控制措施有效。 15.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在()中划“√”,错误的划“×” (×) 1.食品安全与消费时食品中食源性危害的存在和水平有关。因此只与食品加工和消费阶段有关 (×) 2.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危害不造成消费者伤害的条件。 (×) 3.混料间、生育室、包装间,对洁净的要求相同。 (√) 4.高洁净区一般应有二次洗手消毒设施、二次更衣设施或单独更衣室。 (√) 5.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应得到对其持续适宜性的评审; (×) 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必须由手册、程序、和记录组成; (×)7.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8.在超出关键限值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潜在不安全产品。 (×)9.HACCP计划应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前提方案可不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10.对内包装材料如聚乙烯膜应索要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证据。 (√)11.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应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食品专业《食品添加剂》试题+答案

食品专业《食品添加剂》试题(2)答案 (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班别姓名学号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AC是哪个机构的简称。(A) A.FAO/WHO食品法规委员会B.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D.FAO/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 2.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哪些:(D) (1)假单胞菌属(2)黄色杆菌属(3)变形杆菌属(4)梭状芽孢杆菌属(5)无色杆菌属(6)小球菌属 A.(1)(2) B.(4)(6) C.(3)(5) D.全部都是 3、下面哪一种不是常用果蔬保鲜防腐剂中的简称:(D) A.TBZ B.RQA C.EMQ D.A TP 4、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尼泊金酯类。(C) A、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B、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C、山梨酸钾 D、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5、下面哪一种抗氧剂简称生育酚。(D) A、没食子酸丙酯 B、丁基羟基茴香醚 C、二丁基羟基甲苯 D、维生素E 6、芥子提取物属于哪一类防腐剂。(B) A、合成防腐剂 B、植物天然防腐剂 C、动物天然防腐剂 D、微生物天然防腐剂 7、下面不属于水溶性抗氧剂的是(A)。

A.没食子酸丙酯 B.异抗坏血酸 C.异抗坏血酸钠 D.L-抗坏血酸 8、下面哪一种属于天然食用色素(C)。 A、柠檬黄 B、日落黄 C、桅子黄 D、胭脂红 9、下面哪些属于常用的乳化剂的是(D) (1)脂肪酸甘油酯(2)大豆磷脂(3)蔗糖脂肪酸酯 (4)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 A、(1)(2)(3) B、(3)(4)(5) C、(2)(3)(5) D、(1)(2)(3)(4)(5) 10、葡萄糖酸-δ-内酯属于哪一种食品添加剂(A) A、凝固剂 B、被膜剂 C、增稠剂 D、营养强化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果蔬涂膜方法有、、及三种。浸泡法、刷涂法、喷涂法) 2、增稠剂具有的特点是:(1) (2) (3) (4)。(P25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能在水中强烈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水溶液有较大黏度,具有非牛顿流体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和薄膜) 3、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不仅有的作用,还可能起到的作用。(4分)(乳化、分散;稳定、湿润、防老化、起酥、防腐、增溶) 4、食品中常见的乳状剂,一相是,统称为;另一相是,统称为。(水或水溶液;亲水相;与水混溶的有机相;亲油相) 5、食品添加剂进行动物毒性试验时,通常要做、 和 (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6.香气值是。(2分)

食品添加剂考试练习题

《食品添加剂》考试练习题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添加剂, 2、抗结剂, 3、被膜剂, 二、填空题 1、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___,后三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的___。 2、按照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编码系统,防腐剂的分类号是___。 3、防腐剂是______、______的物质。 4、增稠剂是可以提高食品的___或形成___的物质。 5、蛋白质在有氧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___。 三、单项选择题 1、膨松剂能使食品内部()。 A 形成致密多孔组织; B降低表面张力; C形成均匀分散体;D结构稳定 2、每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 A 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类; B该食品添加剂的编号; C 该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 3、食品用香料是按照香料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编排的,用三位数字表示,数字前分别冠以英文字母,表示该香料的来源,那么在香料的名称前冠以N表示该香料是() A 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工合成香料; 4、八角茴香油的编号是N005,表示八角茴香油是()。 A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工合成香料; 5、己烷属于() A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B稳定剂和凝固剂; C水分保持剂;D漂白剂 四、多项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 A提高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C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便于食品加工 2、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包括()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

食品添加剂实验

食品添加剂实验》讲稿 实验一复合膨松剂的配制及其性能测试 复合膨松剂广泛应用在非发酵食品的膨松,如饼干、面包和馒头等。复合膨松剂较一般剂的膨松具有产气量大,反应易于控制,反应产物不影响食品品质等特点,还可简化食品生产工艺,提高食品质量。 1.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复合膨松剂的基本原则。 (2)掌握测定膨松剂质量的简易方法 2. 实验内容 (1)测定酸性物质的中和值。 (2)配制一种复合膨松剂。 (3)膨松剂的测定与应用。 3. 主要仪器和试剂 滴定装置、蒸煮设备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酒石酸氢钾、碳酸氢钠、面粉、 淀粉、酚酞指 示剂

4. 实验步骤 (1)配制500ml的0.1N的NaOH溶液; (2)用邻苯甲酸氢二钾标定NaOH溶液; 称取邻苯甲酸氢二钾0.4g左右,加入20?30ml水溶解,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直接用NaOH滴定。 N NaOH=100M/204.23V NaOH M——邻苯甲酸氢二钾的重量(g) (3)用NaOH溶液滴定酒石酸氢钾和磷酸二氢钙; 称取酒石酸氢钾和磷酸二氢钙分别为0.2 g、0.12 g 左右,滴定方法同( 2)。 ( 4)计算中和值; 计算公式是:某酸性盐的中和值= MaoH V Nao M 84.01 X 100/1000W W某酸性盐的重量(g) ( 5 )配制复合膨松剂; 1) 碳酸氢钠的用量点总量的30%; 2) 至少用二种酸性膨松剂,分别中和碳酸氢钠为1:1 或1:2; 3) 每组配制二种复合膨松剂各3g,先计算好再准确称量; 4) 复合膨松剂要充分研碎,便于分散混匀。 (6)实用验证复合膨松的效果。

食品添加剂实验指导手册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添加剂》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编写人:叶红玲

实训一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及食品调味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比较几种甜味剂的性能。 2.了解并比较几种酸味剂的性能。 3.了解食盐对几种甜味剂、酸味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实验报告只需写第一点:味的对比) 基本的调味方式有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消杀、味的转化等四种。 1、味的对比(本实验只做味的对比):味的对比又称味的突出,是将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按悬殊比例混合作用,导致量大的那种呈味物质味道突出的调味方式。味的对比主要是靠食盐来突出其它呈味物质的味道,因此才有"咸有百味之王"的说法。注意:对比方式虽然是靠悬殊的比例将量大的呈味物质的味对比出来,但这个悬殊的比例是有限度的。究竟什么比例最合适,这要在实践中自己体会。 2、味的相乘:味的相乘又称味的相加,是将两种以上同一味道的呈味物质混合作用,导致这种味道进一步加强的调味方式。 3、味的掩盖:味的掩盖又称味的消杀,是将两种以上味道明显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导致各种呈味物质的味均减弱的调味方式。如料酒中的乙醇,食醋中的乙酸等,当这些调味品与原料共热时,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性得到加强,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原料中的异味。 4、味的转化:味的转化又称味的变调,是将多种味道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导致各种呈味物质的本味均发生转变的调味方式。 三、实验材料 天平、一次性杯5个/组、塑料勺、100ml量筒、玻棒、恒温水浴锅(或酒精灯、石棉网、)吸管若干支 蔗糖、甜蜜素、糖精、食盐、柠檬酸、白醋(均为食品级) 四、实验步骤 (一)比较甜味剂的甜度大小 1.在天平上称取3g蔗糖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用勺搅拌至溶解。 2.同上法称取0.2g甜蜜素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3.同上法称取0.2g糖精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 导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x食品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目录 第一部分:化验室手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三、化验仪器药品的管理控制 四、检验样品的管理 五、化验室记录清单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验规程 一、概况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执行标准 (三)人员构成情况 (四)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 (五)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 二、职责和权限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制度 (一)考核表 (二)工作分工表

(三)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火 (二)灭火 (三)防爆 (四)防毒 (五)防风 六、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1)722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2)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PH计操作规程 (4)冰箱操作规程 (5)干燥箱操作规程 (6)水浴锅操作规程 (7)浊度仪操作规程 (8)蒸馏水操作规程 (9)超声波洗涤操作规程(10)显微镜操作规程 七、溶液配制及标定 (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及标定(2)盐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3)硫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4)硫代硫酸钠溶液配制及标定(5)碘溶液配制及标定 (6)x溶液配制及标定

(9)配置溶液的一般要求 八.样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三、原料采购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六、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 第四部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剂的要求 三、检验器皿的要求 四、检验的一般步骤 五、检验的一般要求 六、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七、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第五部分检验标准 企业标准QB/LHH6406-□□□□□ 第六部分检验方法 第七部分校验仪器记录 化验室手册 引言 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占地164亩,检验科化验室面积2058平方米,微生物、理化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4名,微生物

食品添加剂实验

食品添加剂实验的性质、作用和要求 人类一切重大科技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都是人类运用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获得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和发展了理论,又通过实验检验和评价理论。因此,学好实验是学好理论的重要教学环节。 食品添加剂实验是以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及实验操作技能为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对本、专科生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主要任务是开拓学生智能,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化学的作用不仅是验证学生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添加剂实验内容涉及面较广,有不少内容直接与食品生产实践相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生产来自实验,实验指导生产。没有实验就没有生产。通过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食品添加剂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手段及操作技能的有关知识,以指导正确地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并具有把这种技能运用到本学科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活动中去的能力;具有把实验化学与其它课程进行交融、渗透与联系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及有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综合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有综合实验及自行设计实验,使实验赋予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了解食品添加剂在整个食品工业界的应用及发展,正确地指导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各项研究,并时刻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以便在一定程度,从高水平去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提出更深层次的研究课题;了解食品科学与其它学科(尤其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产科学、医药科学等)间的相互交融、渗透与联系,以便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以便利用这些知识和严密、严格、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解决和研究本学科、本专业以及与其它学科间交叉渗透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才能肩负起振兴我国食品工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人才。 为了完成好上述任务,提出以下要求。

食品添加剂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日容许摄入量 ADI :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品无害的量。 食品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作用 2、酶作用 3、环境因素作用。 食品强化剂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天然 :利用动、植物机体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 人工合成 :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防腐保鲜类 :防腐剂、抗氧剂、 质构改良类 :乳化、抗结、增稠、稳定和凝固、被膜、胶姆糖基础、膨松、消泡、水分保持 风味增改类 : 增味、甜味、香料、酸度调节 色泽增改改类 :漂白、着色、护色 其他类 :酶制剂、面粉处理剂、营养强化剂、食品加工助剂 酸度调节剂 :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抗结剂 :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消泡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抗氧化剂 :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漂白剂 :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膨松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鲜味剂 :能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着色剂 :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护色剂 :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 物质。 乳化剂 :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面粉处理剂 :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被膜剂 :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水分保持剂 :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营养强化剂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物质。 防腐剂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稳定剂和凝固剂 :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甜味剂 :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风味调节和增强,不良风味的掩盖,满足人们要求。 增稠剂 :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加工助剂 :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香料 :被嗅觉嗅出气味或味觉品出香味的有机物,分单体和混合物。香精:用香料按一定配方人工调配出来的或有发酵、酶解、热反应等方法制造的含有多种香成分的混合物。 毒性 :毒性指某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害 : 预定的数量和方式下,使用某种物质而引起机体损害的可能性,毒性与毒害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有效浓度或剂量、作用时间及次数、接触部位与途径、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毒害的基本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毒性及剂量。 食品防腐 :采取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措施。也称为抑菌 保藏:存放期间为了保藏食品的质量而采取措施的过程。 灭菌:杀灭食品等物体上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等所有的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食品添加剂小实验

1. 实验原料:面粉厂提供的无任何添加剂面粉、馒头粉 检验人员在市场上找到的疑似问题面粉、馒头粉 问题面粉更白 检验人员先把无任何添加剂面粉A和疑似问题面粉B分别加水搅拌。 PK结果: 半小时后,经压面机分别压成片状后,两种面片对比色泽,面粉B明显要比面粉A白。 分析: “专业比对,应该至少有两个白度的差别。”检验人员说,这两种面粉基本属于一个等级,正常情况下白度不应该差别这么大。 面条煮过后水不变色 这面条可能有问题 两种面片随即被比着尺子切成直直的面条,分别放入两个水滚开的锅中。 白白胖胖的馒头有问题 实验人员又分别称取无任何添加剂馒头粉C和疑似问题馒头粉D各100克,加水搅拌成面团然后发酵一个小时。取出发酵好的两个面团,馒头粉C明显不如馒头粉D白。 PK结果:放入蒸锅后20分钟,蒸好的馒头C明显泛黄,而馒头D则白得发亮。 掰开两个馒头,馒头C的气孔明显,而馒头D的气孔小而紧密。馒头C有淡淡天然的麦香,馒头D基本闻不到香气。

分析:检验人员说,从外观上看,馒头粉D的白度已经不正常,应该是添加了一些添加剂,但到底是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还是添加的非法添加物,需要专业的仪器分析。 对策:面制品放时间长了,会发生褐变(颜色会变深)。见到太白的面粉、馒头,你要躲得远一点。 疑虑 面粉增白剂可能卷土重来? 从5月1日起,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被我国彻底封杀。 不过,这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预测,面粉增白剂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虽然大家一说都明白太白的馒头、面粉不好,但企业靠市场说话,太黑的面粉销量就是不如白面粉,企业咋办?”王先生说,合法的酶制剂成本高的用不起,一些黑心企业甚至可能选择吊白块等危害更大的有毒添加物。 此外,管住了面粉厂,一些馒头店或者面条店自行添加增白剂,谁来监管?这可能比直接添加增白剂隐患还要大。 PK结果:5分钟后,面粉A锅里,面汤呈淡黄色浑浊样,本来笔直的面条边缘有些模糊和不规则。而面粉B锅里水基本清澈,也不泛黄,面条边缘仍然非常清晰有型。 分析:检验人员说,正常的面条放进水中,淀粉会扩散,汤会发浑,面条容易变形,而面粉如果添加胶,淀粉不会扩散,面条就很难变形。 “如果煮过面条后,水还是那么清,可能有问题。”检验人员说。 2.纯天然黑豆也褪色 实验原料: 从老家带来的纯天然黑豆A

食品添加剂考试试题

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防腐剂:是指能够防止食品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色淀: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其着色部分是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基质部分多为氧化铝,称之为铝色淀。ADI值:指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胶母糖基础剂:是赋予胶姆糖(泡泡糖,口香糖)成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贮藏期的食品添加剂。水分保持剂:水分保持剂是指添加子食品中有助于维持食品水分稳定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为食品强化剂,营养供给剂。食品增稠剂: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食品的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够防肌红蛋白加强或保护食品颜色的一种添加剂。食品的发色助剂:本身无发色功能,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发色剂用量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乳化剂: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HLB(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乳化剂对于水和油相对亲和程度,一般在1~20之间,1表示亲油性最大,20表示亲水性最大。食品疏松剂: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得制品具有疏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食品膨松剂:又称膨胀剂,起发粉,面团调节剂,广泛用于焙烤食品(生产面包,饼干,糕点等)。食品稳定剂和凝固剂(组织硬化剂):食品中胶体(果胶,蛋白质等)凝固为不溶性凝胶状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于豆制品生产和果蔬加工以及凝胶食品的制造。食品发色剂:又叫护色剂,呈色剂,指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加强或保护)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添加剂,常指:人工合成的非常营养甜味剂,糖醇甜味剂和非糖天然甜味剂3类。食品调味剂: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味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人对咸味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食品增味剂(鲜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使之呈鲜味感的一些物质。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水分保持剂:指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质。(多指磷酸盐类,甘油,乳酸钾等)抗结剂:是加入颗粒或粉末食品中以防止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将食品添加剂按照功能分为23 类。我国允许使用的水分保持剂主要是磷酸盐类。 第三代食品鲜味剂包括动物蛋白质水解物,植物蛋白质水解物,酵母抽提物。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 食品着色剂都是由发色团和助色剂组成的,因此能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为Food Additives。 JECFA代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MNL是指最大无作用量,50%Lethal does 是指半数致死量。 卫生部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该标准于2013 年1 月 1 日正式实施。 为了安全起见,国际上在确定ADI值时,要将最大无作用剂量缩小 100 倍 微生物来源的食品增稠剂包括黄原胶和结冷胶 丙酸及其盐类对防霉菌有良好的效能,故用于面包加工中,延长其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实验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比较几种甜味剂的性能。2.了解并比较几种酸味剂的性能。 3.了解食盐对几种甜味剂、酸味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基本的调味方式有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消杀、味的转化等四种。 1、味的对比(本实验只做味的对比):味的对比又称味的突出,是将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按悬殊比例混合作用,导致量大的那种呈味物质味道突出的调味方式。味的对比主要是靠食盐来突出其它呈味物质的味道,因此才有" 咸有百味之王" 的说法。注意:对比方式虽然是靠悬殊的比例将量大的呈味物质的味对比出

来,但这个悬殊的比例是有限度的。究竟什么比例最合适,这要在实践中自己体会。 三、实验材料 天平、一次性杯5 个/ 组、塑料勺、100ml 量筒、玻棒、酒精灯、石棉网、吸管若干支蔗糖、甜蜜素、糖精、食盐、柠檬酸、白醋 (均为食品级) 四、实验步骤 (一)比较甜味剂的甜度大小 1?在天平上称取3g蔗糖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用勺搅拌至溶解。 2?同上法称取0.2g甜蜜素于一次性杯中,量取 100ml水溶解。 3?同上法称取0.2g糖精于一次性杯中,量取 100ml水溶解。 说明:本实验杯子比较小,量取不了100ml,请同学们盛满杯水即可。 4.比较1、2、3甜度 5.1、2、3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温度为60C ,温度计检测应在55°C -60 C之间)再试,比较加热前后甜度。

表1甜味剂的甜味比较 说明:加热后甜度变化是跟加热前甜味剂的甜度进行比较,比如:加热后的蔗糖和加热前的蔗糖相比,甜度是变甜了还是变淡了! 甜味特点可以参考下列说明文字: 1 ?甜味纯正 2?高浓度明显后苦味 3?明显苦涩味 4.浓重的金属味,苦涩味 5?明显的苦涩味 6.甜味纯正,高浓度下后甜长 (二)食品调味的对比现象(说明:请同学们做本实验时,每个杯子均盛满水即可) 按下列表格所示,分别加入各种物质,比较食盐对

整理出来的食品与化学添加剂

食品与化学添加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以五谷养五脏。人的生命在食物的基础上得以维持,并在饮食合理的基础上达到健康。饮食中包含很多道理,人体就像一家化工厂,如果原料用错了,生产就会出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吃错了食物,人体也会出问题。 食品中含有很多化学成分,有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成分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这些化学成分的了解和初步学习,对养成良好的科学膳食习惯将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食品中的常见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动物性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多,植物性食物(油料作物)中脂肪含量丰富,谷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大豆类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 1.1.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任何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复杂,其中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食物蛋白质中有20多种氨基酸,我们把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较小、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 氨基酸”,如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构成酶和激素的成分、 构成抗体、调节渗透压和供给能量等。我国居民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 量为:婴儿15g每天~30g/每天,儿童35g每天~75g/每天,青少年 80g每天~85g/每天,成年男性和女性按不同的活动强度分别为75 g每天~90g/每天和65g每天~80g/每天,孕妇和乳母另加 5g每天~20g/每天,老年期男女分别为75g/每天和65g/每天。表1.1列出了一些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图1.1蛋白质分子 二级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