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调查报告

旧城改造调查报告
旧城改造调查报告

旧城改造调查报告

老小区的改造

前言:在旧城改造这个主题下,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走访一些老小区进行实地研究调查,并结合网上搜集的资料,主要对老小区的改造做了一个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时间为11月中旬。

调查人: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一些老小区改造来了解现金城市发展的规划,旧城改造是否势在必行。近几年来,我市在城区范围开展了一项规模浩大、反响巨大、意义重大——在高密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旧城改造工程,给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了空前的重大变化,现在走在城区可看见或感受到:一座座建筑规圆矩方,一条条大道绿荫成行,一处处景观赏心悦目,一块块游园鸟语花香,一个个市民豪情满怀,一户户新居喜气洋洋。

前几年,在苏州市规划局的“建设项目选址规划公示”中,出现了两个略显“新鲜”的项目名称:旧城改造。从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单位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了解到,这两个项目都涉及到城中村改造。而同时从市规划局、市建设局证实,城中村改造的相关规划与实施方案正在走向成熟,搁置多年的苏州市城中村改造就这样开始了。

两个“旧城改造”项目一个位于解放路南、桐泾路东,面积为36757平方米;另一个位于友新立交西北方向,面积为175170平方米。市土地储备中心有关负责人称,这两个项目的公示结束后,将报市府审批,之后按程序进行动迁、土地平整、按规划进行土地拍卖等。

二、调查对象

城中村住户以及那些改造过后的小区居民

三、调查内容

古城的新区开发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近500亿元,名列全国第5位。1993年底,全市已有三资企业6055家,其中3322家已投产开业。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苏州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苏州古城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苏州古城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

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那些已经改造好的和尚未改造或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居民做了一些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1、性别:

A、男

B、女

2、你的年龄段:

A、20~30

B、30~40

C、40~50

D、50以上

3、你是否是苏州居民?

A、是

B、不是

4、你对苏州市旧城建筑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5、你认为苏州旧城区的道路情况:

A、非常宽敞

B、足以应对现在的交通压力

C、有点窄

D、非常窄

6、你认为旧城区普遍的卫生情况:

A、卫生、有序

B、不大美观

C、脏乱、随意

7、你认为旧城区的排水情况:

A、排水迅速

B、排水缓慢

C、排水非常缓慢,雨天寸步难行

8、你认为苏州市旧城区的建筑风格:

A、美观大方,协调统一

B、具有历史意义,风情独特

C、样式普通,没有特色

D、样式老旧,风格混乱

9、你认为苏州市旧城区需要保护的是:(多选)

A、老城区

B、城中村

C、古迹文物

D、老民居

E、传统集市

F、民间文化

G、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手工作坊

10、你认为苏州市旧城改造是:

A、不合时宜,毫无必要

B、慢慢酝酿,等待时机成熟

C、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D、其他

11、你是否认为附近新建楼盘影响到了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格?

A、很大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没有影响

12、你觉得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后是否对附近交通产生影响?

A、改善了

B、没有改善

C、变差了

13、新建的街区附近居民购物是否比以前方便?

A、方便多了

B、一样

C、不方便了

你是否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丰富了你的精神文化生活?

A、丰富了

B、变差了

C、没有丰富

整理过这些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对于旧城改造,大部分人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都觉得旧城改造之前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全,自从改造过后,交通便利了,排水设施也比以前好了,并且小区也比以前美观了,改造过后既没有磨灭城市原来的老城风格,还在其中加入了现代元素,使之美观大方,协调统一。同时绿化方面也改造的不错,植物是城市绿化中的一个主题,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城市建设水平,绿化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主要的是植物具有的生态效益对人们的影响是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从实际出发,既注重了生态效益,又注重了经济效益。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城市设计在旧城改造也同样有很重要的地位。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营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空间环境问题,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这对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有三个原则。1、首先是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于一幢幢单独的建筑。建筑物之间良好的建筑关系,细腻而独特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特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创造城市自身特色的场所。因此在城市营造上需要探索和融汇旧城的空间组织规律,来保持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2、其次是发掘旧城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的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首先是场所,场所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感觉。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提升,反过来再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是旧城改造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3、最后是要激发旧城的生命力。激发旧城的生命力把促进地段复兴作为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通过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整合城市风貌,推动城市的二次发展。整体协调观念,珍惜借鉴历史传统,推陈出新,综合各行各业的需求,即维护社会平衡的要求。

经过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旧城改造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效,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个层面的因素。具体地讲,可以归纳为“五高”。

(一)决策思路境界高。这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提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源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层思想境界高,决策思路新,坚持了科学的执政理念。

一是坚持了创造环境、科学发展的理念。

二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理念。

三是坚持了长短兼顾、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是坚持了新旧统筹、和谐发展的理念。

上述四种理念,构成了我市旧城改造工程之魂。灵魂是个纲,纲举目张。都说我们的城市品位高了,品高在于灵魂;都说我们城建的手笔大了,手笔也在灵魂。灵魂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二)干群参与热情高。在实施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舆论导向到位、政策合理、措施得力,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三)部门协同程度高。各有关部门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积极支持、服务旧城改造,建设、国土、规划、城市执法等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了拆迁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规划设计起点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的理念审视城市,以战略化的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坚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准确定位,完成了高密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了城市范围、发展方向、地理风貌、景观特色,描绘了建设苏州城市的宏伟蓝图。

(五)建设工程标准高。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最高的标准和档次抓旧城改造,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以大建设促进大变化,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整个旧城改造工程的经验应当认真加以总结,使之成为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实现“又快又好谋发展,进位争先建强市”,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财富。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与网上搜集信息相结合

五、调查时间:

11月8号~11月19号

附录:

旧城的特点

旧城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新区包围,成为

较为封闭、功能结构复杂的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也在发生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位于城市的中心.区位价值高

由于城市多以旧城为基础向四周逐步扩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新区包围,成为城市的中心,在功能上往往也是城市的行政、金融、商业、文化等的中心,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为土地增值带来很大的空间。

2、城生活环境较差

一些地方盲目攀比,使本身不够条件的区域茸目开发,起高楼,建大厦、建犬广场,盲目建设人规模开发区,靠较低的地价招商引资,而在此过程中旧城区往往被掩盖住,甚至有的地方为应付检查,将旧城区卫生脏乱,各项设施不能达到目标的区域用城墙圈住,以此勉强蒙混过关。从此旧城的发展不被重视,无序发展更加导致旧城的卫生较差、用地混乱,同时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旋也落后于新城区。这种扭曲的城市化发展方式造成了旧城的环境质量低劣。

3、旧城体现了城市的个性

城市的个性融入在城市建筑、城市街道、城市景观、城市居民活动、城市文化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个性在旧城逐渐体现出来,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青岛的绿树红瓦、苏州的私家园林等,这些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

结语: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加上实地的研究,分析了旧城改造的一些特点,问题分析。旧城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城市建设的永恒课题,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之当前“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耕地约束性指标,旧城改造必成为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观念,创新建设模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之路。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1)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 【摘要】 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对旧城区的再次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的物质环境进行部分改造,使城区的布局整齐划一,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迅猛,为了节约用地,国家针对用地粗放、闲置浪费现象采取了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城市旧城区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及经济模式已明显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违法违章建筑用地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诸如楼房质量较低,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弯曲等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出租房屋缺乏管理等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改造城市,便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规划就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探究如何开创一种既能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又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局面。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旧城改造在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也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旧城改造;思路;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旧城区的形成和改造基本情况 1、城市旧城区的形成。 城市旧居住区,是在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旧城区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居民收入低等一些问题。例如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设置巴郡,秦将张仪筑江州城,这是重庆第一次筑城。1929年,正式成立重庆市,人口23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争期间城市毁损严重,现在除少数几处陪都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外,旧城区大多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后的干打垒、捆绑式、砖柱夹壁等结构的建筑。 2、旧城改造的基本情况。 旧城改造一般指对市区的主要是一些时间较长的小区和厂房的改造。改变和建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比较合理的划分工业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分区;通过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降低噪声污染,绿化开阔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新并且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并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把旧街坊改造为系统的居住区。 二、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1、以单一的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过度提高容积率,加大建筑密度,造成过密的开发和土地的滥用,导致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以渝中区为例,2007年上半年批准的用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八成;批准的建筑工程面积为85万平方米左右,相比去年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2016年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5.调查目的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 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进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进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立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进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

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 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8.3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

旧城改造项目策划书

关于拟对燕林市场实施除险美化、 规范经营的设想 一、总论 十堰市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潜力巨大,但市中心存在一处脏乱差、有严重消防隐患的建材经营、加工市场,已严重影响了十堰市的建设和发展。 1、项目现状 燕林市场兴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约5500m2,一层为商铺,上层为四栋住宅楼。这个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商住楼由于不规范物业管理长期年久失修,现已破旧脏乱,弊端众多,与当前十堰市市容市貌、市政发展格格不入。 2、项目背景 第一、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燕林市场在兴建时期对消防应急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不具备消防应急急救功能,而燕林市场建筑年久失修,电路电线老化,跑水漏电现象常有发生。一楼商铺主要经营各类易燃的塑料管材、油漆、建材,同时伴随电气焊切割作业、烧水做饭等活动,切割机、电焊机、等同时作业,对老化电路会造成超负荷运转,极易造成火灾。电焊机、切割机的明火运行像是一根导火索,塑料板材加工和油漆等更像一颗定时炸弹,许多仓库随时都有被引爆的可能,严重威胁了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小货车的频繁进出和乱停乱放不仅阻碍交通,也会在紧急救援中妨碍消防救援车辆的进入,造成更大的隐患。

第二、脏乱差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及城市建设。许多住户在二楼阳台放养家畜,对人们健康和环境卫生产生极大危害。同时在二楼阳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垃圾场”,很多住户直接将垃圾丢放在二楼阳台,垃圾成堆无人清理,对整个城市的卫生和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损坏。 第三、作坊式营业业态,制约了市中心商业价值体现,给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商业业态进入这一地区造成阻碍。建材加工业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屡遭投诉。而作坊式经营又不能满足大量城市人口的就业和物业价值的提升,不规范的经营模式对税收的贡献率也极低。 综上所述,燕林市场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的阻碍,整体改造势在必行。 二、项目改造规划设想 燕林市场项目的除险改造,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必须上升到城市整体建设的高度,上升到整合各类商业资源的高度,只有运用系统工程统筹兼顾才能完成。 项目考虑与维也纳已有的商业业态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开放时尚商业广场和创意产业中心,一个商业摩尔城,一个创意示范园,使之成为十堰核心商圈的示范项目,成为人民路这条黄金商业带上一颗独具特色的新星。 1、完善设施、消除隐患 对项目内部的设施设备需要统一改造、更换。原有电线负荷供小

旧城改造世界调研报告.doc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环境。本文将介绍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第一篇: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

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

旧城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旧城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总概况 1.2 承办单位概况 1.3 编制依据 1.4 研究范围 1.5 主要结论 2 项目背景与意义 (6)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实施的意义 2.3 土地储备及房地产市场概况 3 项目范围与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用地范围及现状 3.2 建设条件 4 总体规划和安置区划 (17) 4.1 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 4.2 地块控制与功能区划 4.3 安置地块的选择

5 工程方案 (23) 5.1 改造工程总体目标 5.2 安置房建设工程 5.3 教育设施工程 5.4 道路工程 5.5 绿化及景观工程 5.6 主要技术指标 6 市政工程及配套设施 (31) 6.1 给排水工程 6.2 电力工程 6.3 通信工程 6.4 燃气工程 7 环境保护与消防 (39) 7.1 环境保护 7.2 消防 8 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41) 8.1 项目开发模式 8.2 机构及人员编制 9 实施进度计划 (42) 10 投资效益分析 (46)

10.1 投资估算 10.2 项目收益与资金平衡10.3 综合评价

1 概述 1.1项目总概况 项目名称: **运河两岸(拱墅区段)旧城改造工程 承办单位: **市拱墅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用地范围:西起和睦路、莫干山路、**运河,东至上塘路, 南起大关路、德胜路,北至登云路(含娑婆小区), 规划总用地384.54公顷。 拆迁规模:拆迁占地面积约180公顷(不包括已拆迁200公顷) 拆迁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安置规模:新建安置房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土地整理: 888亩(2017~2021年) 项目主要内容:通过土地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规划用地范围的旧城拆迁、土地整理、安置住房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公建建设等工程,为按期完成拱墅区城市综合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市拱墅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单位地址:**市大关路101号

现代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

现代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代城市进程中,老城区的改造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更好的提高老城区改造规划的质量。研究表明。在面临着新旧城区矛盾和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坚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系统性。在不断的改造与发展过程中,对老城区的规划进行逐步的完善,以提高老城区改造的效果。 关键词:老城区;规划改造;策略 引言 随着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现旧城区土地开发有利可图时,各方面均已顾不得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这个初衷了,危改范围逐步扩大,对利润的追求决定了对改造地区、改造时机和改造方式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决定,从最危破的旧城中心开始改造,大部分居民改造后得到回迁,居民们较满意。于是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旧城改造阶段的老城区规划设计 开发商尽量增加非居住用地比例,热衷于购物中心、商贸金融、高档公寓建设,使居住用地比例降低。建筑密度过大,各功能环境质量不高,住宅房屋间距小,日照不足,彼此干扰,公共绿化面积小。由于资金有限,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引进燃气、热力等管道,供水、供电容量欠缺。 针对这些现象,设计师常常很无奈,因为决定权在开发商手中,开发商在利润的驱使下早已定好建筑面积、容积率等指标,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旧城区改造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层数等得到了合理控制。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旧城区改造通盘考虑,提出多种改造的可能,进行反复多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讨论、论证,得出最佳方案,尤其应该认识到旧城改造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也许在旧城改造的初始阶段,是规划师坚持要扩大绿地面积,尽可能改善绿化环境,而开发商只重视容积率的提高,随着旧城改造范围的不断扩大,设计师感到业主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总归是与自己达成了共识,于是设计了许多自认为环境宜人的大片绿化,包括那些只准看不准进的草坪、花园。 还有些开发商为突出旧城改造后的居住区形象,一般要求把这种中心绿化区设置于主要出入口处,为烘托居住区的气氛,有些小区还作了喷泉等大尺度水景。然而根据实地调查,由于空间过于开敞,加之尺度过大,一般情况下,在这种环境中大多数人是匆匆而过,视而不见,这种中心绿地的实用性非常低。 2 旧城改造中居住环境规划的意义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篇: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二篇:开题报告-1884-浅析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三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第四篇:旧城改造调查报告第五篇: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正文第一篇: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 前言 阳和,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沐浴在改革新风的新兴工业经济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之乡”之称。 为了顺应全球经济发展,为了更快融入国际经济潮流,阳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探索,参与各种变革及联动发展,加快城市及现代化的推进进程,迅速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 如今,阳和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确定并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中村改造等等无不逐一提上日程,相信经过阳和人民几年的努力,阳和将在高楼叠起,绿树成荫,一流人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增加城市人气和造血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和打造顶级旅游城市推波助澜。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 项目改造区位于运河新城西街,长江西路以前,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由新阳市天和置业有限公司与阳和县城关西街居委会、阳和县运河西城办事处联合开发,总投资元。 区位设计及建设目标: 运河新城区位于阳和县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拟规划从形态和功 能两个层面的共同完善,将运河新城区建设成商务、居住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的,面向新世纪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群区。 功能和布局: 根据运河新城区作为城市的新型住宅区这一功能的定位,规划将通过项目地内土地的可建设

关于我县老城区改造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老城区改造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老城区改造问题的调研报告 加快老城改造彰显石城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在新区建设和工业平台的牵引下显著提高。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老城区的互动效应却不尽人意,老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广大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对老城区改造问题的研究,切实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步伐,实现新老城区区块功能良性互补和区块效应良性互动,不断改善城市景观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已成为我县“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内容。 一、老城的基本情况 xx县城老城,通常指相对于新区而言,泛指330国道xx二桥以西部分城区,该片建成区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3.54万人。老城区实际未经较大规模现代改建的范围为老城核心区域,即原东门、中心、建设、丹阳、水南五个村发展集聚而成,该片建成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自唐初xx建县以来,老城区即为县府所在地,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老城四面环山,其中东望后陈山,南临风景山,西靠客星山、九盘山,北倚微翠山,中座吏隐山,好溪穿城而过,生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县城按照一“心”两“翼” 的结构框架发展,其中一“心”指以老城区为依托的中心城区,老城区以商业金融和居住为主,新区以新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及生活居住区为主。 xx县城区块基本情况比较表 县城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 建筑密度(%) 绿地率 (%) 道路面积 (万平方米) 休闲场地面积 (万平方米) 公建项目 (个)① 新城区 2.86 1.36 22 43.8 52.2 16.3

关于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思考

关于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难题。本文以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指出了改造规划应保证居住的基本功能、突出地域特性、体现良好的空间布局并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同时在结合旧城规划区域的文化、建筑特色下,对城市旧城规划的构思及规划方法作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原则;生态环保;文化特色;居住建筑规划;土地利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speed up,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projects for example, points out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should guarantee the basic function of living, the promin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a space layout and mee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hil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ld city planning of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old city of city planning concept and planning method for the related to think. keyword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princip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 land use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安排,我到金清镇西街居蹲点调研。期间,通过上门走访、召开民主恳谈会、与居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要求尽快对老街区块进行改造。为此,我以西街居作为旧城改造的切入点,邀同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区规划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走居入户、实地踏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金清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建设成就显著,城建框架已具雏形。但是,新城中的老城区旧貌依然,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推进金清镇的旧城改造工作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金清镇旧城现状 金清镇旧城改造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以7个居委会为主的老街区块(东老街、东新街、中老街、西新街、南街、后街、塘里街、半边街、和平街、民主街),二是散落在城镇周边,目前已经成为城镇一部分的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的房屋大多单间独户,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棚屋比较普遍;楼房设计标准低,建筑

密度大,旧城道路狭窄弯曲,存在消防等诸多安全隐患;外来人口集聚,出租房缺乏管理,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部分城中村村民的群体意识还较强,生活方式接近农村,同城市居民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与人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以西街居为例,西街居位于金清镇老街区块中心位置,北临后街河,西至民主街,东至东老街,南面则以南街为界,总用地面积3.77公顷(56.55亩),在册人口有1148人。西街居是金清发源之地,至今依然不失繁华的老街,是昔日金清商业繁荣景象的见证,在老街的店铺里,有极少看到的在皖南和浙西古镇的老街上常见的旅游商品及“古董”,店铺里陈设和经营的都是与现代生产生活切切相关的日用品和生产工具、机械零件,反映的是金清人今天的现实生活。这种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金清人“重商求实”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传统,强烈地反映了金清的地方文化特色。但与老街文化依旧繁荣相比,老街自身发展已然步入了“老化时期”,并出现了严重生存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建筑质量老化。西街居辖区内共有房屋618间,其中木结构的老屋576间,占93.2%。老木屋建筑普遍存在倾斜开裂,柱椽木质霉烂、墙体风化等问题,根据路桥区建设规划分局农房质量普查的结果,西街居共454户的住房质量情况是:13户为较好,61户为一

岭南新天地调研报告

《建筑初步》 佛山岭南新天地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关于佛山岭南新天地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为佛山岭南新天地的分区,交通,建筑,规划四个方面的概述,并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概述去展示对佛山岭南新天地的调研结果。 关键词:交通,建筑,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分析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对此开展了对佛山岭南新天地的调研活动。 二、主体 1、总体概况 岭南新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650000平方米,以创建一个融合“生活、工作、休闲”特色的文化社区为理念。整个项目在祖庙东华里片区旧城改造的基础上尽量保存佛山古城的风貌及岭南建筑特色,同时充分挖掘佛山粤剧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加入现代化的理念和现代化设施,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交融,创建一个崭新的、又能传承本土文化的市中心综合发展项目。 2、交通分析 岭南新天地位于禅城老城区,祖 庙东华里的中心地段。东起市东下路, 西至汾江中路,南起建新路,北沿人 民路。距广州市中心约30分钟,广 州南站20分钟,广州新白云国际机 场毗邻该项目,只需约45分钟车程, 广佛地铁直接接驳岭南新天地. 3、总体规划 佛山岭南新天地一期主要以商业、旅游、文化和休闲为四大支柱,主要是以面向潮流达人,时尚白领中高收入家庭、旅游及创意文化人群为主。园区内提供

主题商业、时尚娱乐、生态旅游、酒店居住等服务。区内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分别是酒店功能区、住宅功能区、商务功能区、购物中心功能区、文化商业街区五大区域构成。规划方案以“山与谷”为基本主题。祖庙及旧城作为中心的“谷”,外围逐渐升高的高层建筑则被设计为“山”,并且越高的建筑离旧城越远。这种逐渐升高的形式不仅为旧城周边的开发地区,并且也为旧城内历史街区保留了光照以及视线。规划方案中还要求恢复祖庙3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历史背景环境,并实施高度限制,维护祖庙著名的屋顶形象和天空轮廓线。为了恢复历史街区,并保持其活力和居住性质,一部分的旧城则转变为供人们进行零售、商业、娱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场所,并配备开放空间。 规划方案十分重视保留历史街区精巧的巷道及开放空间体系,并将其作为模板来指导新的开发。规划将这些特征延续和扩展到周边新开发地区,历史城市肌理的延续不仅影响新开发地区的城市外观和风格,还将为新旧城区之间提供更为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此外,方便的可达性对于规划中轻轨交通系统也至关重要,它将于中心城区建设之后开工,而规划方案中新城密度最高的区域则将沿着交通运输线布置。规划方案的另一重要概念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建立一系列可持续的交通、能源以及废弃物处理程序,尽可能地与自然和谐,并且通过借助自然力量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成本。总体来说,整个综合商业体项目,配合佛山国际性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为佛山这个文化名城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真正实现集主题商业、时尚娱乐、健康生活三位一体的价值组合,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主题商业的创新和发展。是一个揉合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消闲生活元素的大型综合发展项目。

旧城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2)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26 三、质量保证体系和创优体系和措施…………………………………………26-30 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和措施………………………31-43 五、进度保证体系和措施、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44-49 六、总分包配合措施……………………………………………………………49-50 七、冬雨季施工方案……………………………………………………………50-51 八、成品保护措施………………………………………………………………51-58 九、成本控制措施………………………………………………………………58-60 十、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安排情况…………………………60-61 十一、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61-62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机构………………………………………………………62-64 十三、承包人自行施工围的拟分包的非主体和非关键性工作、材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64-67 十四、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67-69 十五、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员的配合……………………………………69-72 十六、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及抵抗风险措施……………72-78 十七、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78-82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经过现场踏勘,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此施工组织设计。 1.1.编制依据 2.1甲方提供的2016年市(二道区)旧城改造二期二十七标段招标文件; 2.2现行国家规及行业标准; 2.3由甲方提供的旧城改造建筑物的围示意图; 2.4其它相关专业规及行业标准。 1.2.工程概况 3.1项目名称 2016年市(二道区)旧城改造二期二十七标段 3.2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二道区远达大街以西,东荣大路以北,同康路以南,河沿路以东,共计划改造建筑物116栋,其中清洗68栋,修补重塑62栋。 1.3.工程管理目标 4.1质量管理目标:合格标准 4.2工期目标:58日历天 4.3安全生产目标:杜绝伤亡事故 4.4文明工地目标:控制扬尘污染,实施封闭式管理,避免垃圾和扬尘四周扩散。 二、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1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针对此工程项目,我公司推选的项目班子一律持证上岗、押证施工,并且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将对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并配备技术负责人、施工主管、安全负责人及其他技术、安全、施工等专业人员组织施工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危房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

危房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依法办事和以人为本,保护与改造并举,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划零为整、组合成群、成片拆迁、市场运作”等方式实施危旧房改造,形成了“阳光拆迁”、“扶困救助”、“多轮驱动”为特点的旧城改造模式,取得明显效果。表现在:一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市二环以内,低洼棚户区被拆迁居民户均住房面积由改造前的28平方米提高到80 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35.6%提高到10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二是城市建设进度加快。过去需要几年完成的拆迁项目,现在只要几个月时间。**市纺专三瓦窑校区改造在58天内有267户签订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6.74%。三是拆迁纠纷明显减少。**市受理拆迁来信来访数量,2007年比2006年下降53%,2008年比2007年又下降43%,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1.3%。 一、增加公众参与,推行模拟拆迁。 **市推行“模拟拆迁”。即由实施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先对拟实施拆迁改造区域的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当同意拆迁改造户数达该区域总户数90%以上的,实施单位与住户协商拆补偿安置事宜,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签订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在实施期限内达到该区域总户数85%以上,且拟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达总面积85%以上的,由实施单位依法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如果逾期签订模拟拆迁协议户数不足总户数85%的,终止模拟拆迁,

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市锦江区龙舟路1号院南光厂宿舍区拆迁,作为模拟拆迁的首个试点,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面完成了375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二、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经济与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一是保底安置,分段结算。对于私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低于45 平方米,他处无住房,并持有低保证的被拆迁人,按不低于45 平方米产权建筑面积的标准户型进行安置。45平方米以内的差价款,被拆迁人不再支付;超过45平方米不足60 平方米的,由被拆迂人按实际成本价结算;超过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结算。二是帮贫助弱,残疾人享“优惠”。被拆迁人为残疾人,在安置房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持有低保证的残疾人,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家费时,比照规定标准增加20%的奖励。三是廉租补贴,优先申请。对于符合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被拆迁入,申请经**市住房保障中心廉租房办公室审查批准后,一次性发放5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四是引入银行按揭,增强房款支付力。对于欲购买的二手房或拆迁安置房的拆迁户,**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可为其提供申请住房贷款抵押担保。五是入学、转学方便,免转校费。市教育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出台政策,规定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的小学、初中生入(转)学问题,各城区各中小学一律不得拒绝,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关注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产权调换享面积补差优惠。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产

最新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第四篇:老城区改造标语第五篇:老城区改造.doc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区老城区位于**市中北部,介于路桥区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总用地面积33.5平方公里。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区一直受到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矛盾的困扰。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经营城市、以城养城的路子,不断加大老城区建设和改造力度,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老城区改造的主要成果 1、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出精品、出形象的总体要求,先后编制完成了***区铁东地区、***区铁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等10余项分区规划,中桥路、友谊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规划等30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建设、给排水等5项专项规划,并在建设会战大街、世纪大道、东干线立交桥等工程规划上,请名院、用高手进行设计规划,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基本构筑起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框架,以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以各类专项规划为网

络的城市规划体系。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和协调临街业户投入等办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近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会战大街、中桥路、会战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条,道路两侧硬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万余平方米。通过市区投资及招商引资,近几年新建老城区改造项目17项,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新建扩建各类市场32处,面积46万平方米,完成了东干线立交桥、站前广场、旧物市场、煤炭市场等功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了环境建设,新建了以绿地为主体景观的中林生态园、老市政府南侧公共绿地、站前广场绿地等6项公共绿地建设工程。铺种草坪5万余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等2万余株。完成了铁东铁西楼区等居住区绿化,建设绿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近年来,老城区共植树56万株,新增绿地192万平方米。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将33条街路和6个平房区卫生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提升了保洁档次;开展烟尘污染专项整治,拆除锅炉房242座;城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现状看,老城区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为:

最新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

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

某地关于旧城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推动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最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研讨、实地考察,对我市旧城改造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千座新楼拔地起,喜看古城展新姿 近几年来,我市在城区范围开展了一项规模浩大、反响巨大、意义重大——在高密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旧城改造工程,给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了空前的重大变化,现在走在城区可看见或感受到:一座座建筑规圆矩方,一条条大道绿荫成行,一处处景观赏心悦目,一块块游园鸟语花香,一个个市民豪情满怀,一户户新居喜气洋洋。全新的景象是靠这样一组全新数字来支撑的:2003年以来,涉及拆迁项目(单位)共117个,完成拆迁面积56万平方米;共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97个,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253.71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城区共完成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拆迁单位95个、居民1510户,比前3年总和还要多。今年实施的10大项目工程群,有9项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城市拆迁改造与各个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展开,正在如火如荼地加紧进行。3年多来,开发建设了城投〃新视界、城投〃书香苑、桃园小区、碾头小区、文苑小区、蜜水景苑等一大批设计超前、理念新颖、布局合理、质量过硬、档次较高的住宅

小区,新建、在建楼房750多栋,大批城市居民告别低矮平房,住进宽敞楼房。通过旧城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在群众评选的2005“感动高密”10件实事中,就有4件涉及城市拆迁改造建设,广大群众对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巨变是有目共睹、众所公认的,而发生巨变的原因却不是每个人都思考过的。经过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这次旧城改造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效,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个层面的因素。具体地讲,可以归纳为“五高”。 (一)决策思路境界高。这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提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源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层思想境界高,决策思路新,坚持了科学的执政理念。 一是坚持了创造环境、科学发展的理念。青岛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给高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正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说,如果眼瞅着青岛的碧海蓝天、绿树红瓦,我们的城市仍旧是灰头土脸,怎么能打响“青岛牌”,唱好“国际歌”?怎么能引来八方客商到高密投资?因而要科学发展,必先创造环境,要创造环境必先建好城市。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旧城改造提到关系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载体,带动高密进入加快发展快车道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并精心部署,全力推进,掀起了建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

贵州铜仁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计 一、工程概况: 河风丽景地处铜仁市北部曹家园地块,三面紧邻锦江,形成半岛形态,视线非常开阔,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与地委行署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城市沿锦江向北部发展的重要据点与来访者从北部进入市区的景观视觉节点,河风丽景正处在这个城市南北与东西的轴线交叉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促使其在完善内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同时,发挥更大的标识作用,为城市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总用地约4.06公顷。实际建筑红线内用地约2.983公顷。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属河沿一级地貌特征,地形较破碎,坡度较小。 ②水文地质:处于P=2%洪水位以上;场地有基岩出露,地质老且 稳定。 ③环境容量:地段无“三废”污染,且观瞻环境优越;场地“风水”因子饱满,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2、城市供给 ①道路交通:有城市主干道和金滩大桥,交通十分方便。 ②市政设施:有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公用系统,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③公共设施:有“小十字”城市CBD,且紧临学校、医院、幼托和居委会,社区生活方便;有城市公厕、垃圾站和配电设施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二、设计依据 由业主提供之技术参考资料—— 1、1/500规划用地现状图; 2、项目设计范围(规划红线、蓝线、坐标); 3、规划条件通知书; 4、甲方的设计委托书; 国家及地区规范和规定—— 5、铜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法规文件、技术规定; 6、贵州省住宅、停车场(库)、绿地、市政设施等有关设计标准;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 三、项目开发理念 凭着符合房地产原创性的产业理论,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居住生活方式。 同时地委行署作为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基地形成跨江轴线,该轴线紧密联系起了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地委行署在该轴线的对景,基地内较为混乱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维盛花园以崭新的城市风景,以展示城市最新的居住理念与发展活力。 从整个铜仁地区房地产市场之发展状况研讨上,本项目应诠释为铜仁市房地产市场之延伸,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职能和空间形态,构筑锦江河生态景观——文化品牌“沙龙”。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