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题目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学生姓名王刚学号 1210014022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物理1201班

指导教师唐洁 __ ___ __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6年 6 月 15 日

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

王刚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1201班,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老师:唐洁

[摘要] 通过对类星体从概念的给出,类星体发现的历史、研究类星体的意义分析、类星体的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观测手段、证认方法、目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类星体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的过程。

[关键词] 类星体;多波段观测;红移

0 引言

类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界四大发现之一,其他三大发现分别是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而类星体已经成为天体物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类星体的体积和能量都非常大,距离地球远达数十亿光年,即便在最强大的望远镜中看上去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亮点而已,类星体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类星体的发现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于宇宙深处未知秘密的渴望,多元化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望远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但是类星体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只存在于早期阶段的宇宙,所以对于人类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以内的高红移类星体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探针,由于类星体的演化与其中心黑洞和寄主星系密切相关,所以对类星体的研究尤其是高红移类星体有助于人类了解早期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增长、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等问题,其中黑洞质量的大小对于帮助了解宇宙的早期以及超大直径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类星体的绝对星等在-25至-33等之间,这代表类星体是宇宙最亮的天体,类星体不仅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而且比正常星系亮的多。对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的体积却不可思议地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 光年,甚至更小,一般天文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因为黑洞吸引了大量的物质之后而释放大量的能量导致。因而对于类星体的研究已经向天体物理学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有各自信仰和观点的天文学家们按照自己的信念去观测,收集,研究宇宙的信息,然后提出各自的宇宙模型,例如大爆炸理论等,虽然大爆炸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虽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大爆炸理论是合理的,但仍有一些理论和现象与大爆炸理论是相悖的,所以这些模型和假说还远远不能自圆其说,“理论家们”随时都在向现有理论和观点提出挑战,可能一个很小的细节就可以完全推翻人们固有的认识,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充分考虑个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的站在更高点去看待问题,每一天宇宙对于我们来说都应该是全新的,例如著名的地心说就曾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好几个世纪之长,切不可让历史重演,天文学的变革可能随时发生;由于人们认识类星体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且对于一些奇特的现象如红移产生的原因,天体极快的推行速度,以及类星体的能量之谜。都对人们现有的物理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倘若有一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我们认识宇宙、认识地球、认识人类都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观测和研究类星体、探索宇宙的奥秘不仅仅是天文学家的问题,类星体是天文学领域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让天文学家们重新思考即有的理论,了解类星体首先要了解类星体的发现和观测的过程。

1 什么是类星体

类星体,顾名思义就是类似于星的天体,这里的星指的是恒星,所以又称为似星体、此外还被称为魁霎或类星射电源,如图1.1中是类星体和恒星在一

起的照片,左边是类星体,右边是恒星,可以看出非常相

似,由于在光学望远镜中观察,类星体与普通的恒星看上

去似乎没有区别,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

不解,近一些年来随着各种观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

速发展,各类大口径望远镜和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速

了人类发现和研究类星体的速度,人们也进一步认识了类

星体以及宇宙本身。射电天文学在二战中的应用为类星体

的发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二战的结束,一批为战争

服务的科学家便转向研究射电天文,所以英国射电天文学

迅速发展。剑桥大学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寻找

天空中发射射电波的天体,到了上世纪中叶,剑桥大学就

发表了第一个射电源表,由于当时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图1.1 类星体和恒星

很低,射电源的发射线找不到对应的谱线,绝大多数射电源得不到证认,人们不知道这些射电源对应于何种光学天体。1960年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桑德奇利用口径为5米的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约16等的恒星状天体,也就是3C 48,3C 48指的是1959年剑桥大学经过重新修订的射电源表3C中的第48号源(3C 273同),之前还分别发表过1C和2C,其中以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简称3C)最为著名,桑德奇发现它的特征与恒星有很大的差异,1962年,天文学家哈扎德用设在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准确的测量了3C 273的位置,但依然无法证认这个射电源的发射线,显然新的天体即将被发现。由于旧思想的束缚,前面的两位天文学家桑德奇和哈扎德都与类星体的发现者擦肩而过,他们都先后观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然后机会只留给善于思考的人,最终在1963年4月,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将他的工作发表在著名英国《自

然》杂志上,他观测到3C 273的光谱中具有与3C 48类似的现

象,发现这些发射线实际上只是氢的发射线,人们早已熟知,图

1.2是3C 273的光谱图,上方是它本身的光谱下方是作为波长定

标的标准光谱,图中可以看到3C 273的发射线朝着红光的方向

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它们产生了的红移现象,

使得谱线不易证认,当人们听了施米特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图1.2 3C 273的光谱图[4]

一类新的天体宣告被发现,施米特也也成为了这一新天体的发现者。之后天文学家们致力于从射电源中寻找类似的天体,并把这一天体取名为类星射电源,简称QSRS,后来,QSRS的名称逐渐转化为另一个词:Quasar,也就是类星体。

一般来说,类星体具有如下的特征[3],类星体的名称来源就是因为大多数类星体都是恒星状天体所以这是类星体的一条重要特征。类星体的光谱中有很强的发射线,也有许多吸收线,发射线指的是天体周围炽热的气体发射的特定波长的波所形成的明亮的谱线,吸收线指的是来自天体的光被原子或者分子选择性的吸收,导致那部分的光从星光中被消去,在光谱中留下一条条的暗线;类星体的有着与绝大多数恒星明显不同的光谱;类星体还具有光变和红移现象,光变是指是天体的亮度变化,观测表明,类星体的光学辐射常有变化,光变是类星体的普遍特征,而且光变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有的是几年,有的却只有几天,而且发射线的强度和轮廓也经常发生变化。红移指的是物体(这里指的是类星体)的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波长增加的现象,在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光谱的谱线朝红端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称之为红移。类星体所有的发射线发生红移现象,而且非常大,红移是类星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河外天体的光谱都有红移,但类星体的红移是最大的,但每条发射线的红移量都相同;最后就是类星体相对与其他的天体来说亮度很大,这也可以成为观测类星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在人们长期的观测和比对后发现,赛弗特星系和类星体极为相似,赛弗特星系具有小而明亮的核,而且常具有旋臂结构,地面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寄主星系,赛弗特星系在光度上是类星体的暗端,为了区别二者,通常给赛弗特星系的光度定下一个上限,即要求绝对星等M>-23等;此外,在对比光谱时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赛弗特星系的光谱中有大量的高电离发射线,光学连续光谱很蓝,红外辐射很强,有明显的紫外超,光谱中也能看到寄主星系恒星的吸收线,赛弗特星系也是X射线源,相比于其他的活动星系核,X射线似乎更强赛弗特星系的光学、红外、X射线等都观测到光变[4]。

2疑难问题和研究现状

类星体有两大疑难问题[2],一个是类星体的能量之谜,我们都知道类星体直径比普通的星系小的多,但却能发出比普通星系大的多的能量,从现有人们所了解的知识来看这是难以理解的;另一个红移问题,到底类星体是离我们很近还是非常遥远,巨大的红移如何解释。有关红移的疑问,在类星体光谱线证认史上曾产生过四次疑难,有些到现在都无法揭开谜底,例如第二次疑难,人们发现类星体的发射线和吸收线有些近乎相等,有些却相差极大,到现在为止,人们依然没有搞清楚原因所在,在某些高红移的类星体中,类星体光谱存在吸收线的“多重红移”,而且即便是考虑多重红移,依然有吸收线无法解释清楚,在天文学家中,认为类星体是非常遥远的天体的观点并不普遍。有人认为,类星体的巨大红移可能不是宇宙学红移,就是说,它们可能并不是不是宇宙通常膨胀的结果,而是其他原因,宇宙学红移相关的证据一方面是满足哈勃关系的直接证据,第二个证据是经过一些人的计算得出类星体和星系是相同起源,最后一个是类星体的光穿过前景星系后,为星系晕所吸收而产生的吸收线;而非宇宙学红移的证据也有几方面,通过提取一些类星体进行计算,却找到了反对宇宙学红移的观点,第二个方面是不同红移值的类星体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狄夫特的观点认为,在抛弃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膨胀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错觉,当然这一见解也需要我们对银河系的恒星研究后加以检验。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430万亿倍太阳光度、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这对于我们现有的宇宙早期黑洞的形成和增长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有理论很难对质量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给予很好的解释,举例来描述这一发现的意义,如果将我们的宇宙比作一位100岁的老人,那么当宇宙还是个6岁的孩子时,这颗类星体就存在了,一个6岁大的孩子已经是个几百斤的大胖子了[5],质量增长如此之快,这用现有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所以人类研究宇宙的道路还将会非常的漫长。

发现类星体的难点首先是研究高红移类星体所需要的样本很难被观测到,大口径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的发展将缓解这一困境,但由于高红移类星体发现和证认都比较困难,发现高红移类星体通常需要利用光学、红外大天区面积的巡天测光数据来选取候选体,并利用中大型望远镜的光学、近红外光谱观测对候选体进行证认,所以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和研究仍然是一项挑战。研究类星体除了对天体物理的现有理论发起挑战之外,对于哲学的研究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篇幅所限,这里不加以讨论。当然研究类星体不仅仅是对现有理论提出挑战,更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了我们的宇宙,类星体是研究宇宙演化的重要工具,通过估算目前已知的类星体样本距离地球的距离,我们可以被估测黑洞的质量和光度,为研究黑洞提供了证据,也为研究不同时期宇宙的演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5],所以发现更多的高红移类星体才能更有效的研究黑洞,进而对不同时期的宇宙演化做出判断,未来大型的光学和红外巡天(如LSST等),大型的望远镜如(TMT等)也将为我们找到更多的类星体。

3 观测手段和证认

发现类星体通常需要通过多波段观测(包括光学、射电、X射线、红外等)得到候选体,再利用中大型望远镜的光学、红外光谱观测进行证认。类星体的基本观测特征包括类星、强发射线、连续光谱、光变、大红移、高光度等[4]。利用类星体的特征对某个天区进行搜索的过程被称为类星体巡天,在确认类星体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通过类星体巡天得到一个好的类星体样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选取类星体候选体的过程总会不可避免的混入其他恒星,巡天的要求就是尽可

能减少混入其他恒星的数量,类星体巡天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的做到两全因此由于实际上任何巡天都不可能是无偏的巡天工作优先考虑的是得到大量的可供研究的类星体样本,同时,也给出选择效应的详细说明,类星体巡天的依据的有关特征有类星、强的发射线光谱、从γ射线到射电波段的连续光谱以及连续辐射的光变等,除了类星是必须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在实际的巡天过程中一般有选择的使用,所以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巡天方法。类星体巡天分为光学波段巡天和其他巡天两大类,比较大的一个分类就是光学波段巡天。首先来介绍光学波段巡天。光学波段是类星体巡天的最重要的一个波段,一方面,光学波段是类星体巡天中最有效的一个波段,另外,由其他波段巡天选取的类星体候选者必须经过光学波段的光谱证认,光学波段主要利用类星体的发射线和连续光谱方面的特性,光学波段巡天包括颜色巡天、光谱巡天、光变巡天以及零自行巡天[6]。

光学波段巡天里最简单的巡天方法是紫外超巡天,低红移的类星体往往有明显的紫外超,利用这一方法需要测量的参数少,但缺点是“污染源”也比较多,而且工作量大,效率低下,而且不适合红移较大的类星体,最早的紫外超巡天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的一座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进行的巡天,当时并不是为了寻找类星体,而是为了避开热矮星,但某些亚矮星和白矮星也满足条件,也会被包含在候选者中,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第一个紫外超类星体完备样本是1970年Braccesi得到的,包含的类星体很少。比紫外超巡天准确一些的就是多色巡天,相比来说多色巡天利用了较多的连续光谱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将类星体与大多数恒星分开,污染源也较少,效率更高,得到的样本更完备,但工作量更大;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近年来开展的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已经发现了几千个类星体,斯隆数字巡天使用美国新墨西哥州Apache Point天文台的2.5米口径地平式望远镜进行大面积天区数字巡天,SDSS巡天项目从2000年开始启动,巡天面积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天区,能对天体的星等、颜色、轮廓、大小等参数进行测量,虽然SDSS项目极大的方便了科学工作者发现类星体,但众所周知,截止到2012年8月,斯隆数字巡天发布了大量的观测数据[7],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有效的提取类星体候选体也是一个天体研究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些科学工作者给出了一些可行的筛选数据的可用的算法[8],虽然基于斯隆数字巡天天文学家发现了近30万颗类星体[9],但其中高红移类星体却少之又少,而高红移的类星体的研究恰恰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SDSS极大的加速了发现类星体的速度,但针对高红移类星体的发现依然需要继续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光谱能量分布来筛选类星体,光谱巡天也是一类重要的巡天手段,其效率很高,这里有一个例子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何香涛曾与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阿尔普教授合作,阿尔普教授是当代类星体研究的权威之一,阿尔普教授在其专著《类星体、红移及其争论》一书中写到“中国天文学家何香涛反复搜寻了这些底片,最后在中心区9.1平方度内找到了43颗类星体候选体,我用分光方法观测了其中33颗,结果94%是类星体,这是我所知道的寻找类星体的最高成功率”,这里用到的方法[4]便是光谱巡天的方法,但此方法也肯定不是完美的,同样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缝光谱巡天以发射线强弱为依据,因此不适合发射线很弱的类星体容易被忽略,更适合高光度类星体,无缝光谱巡天也很难准确的决定样本的极限星,观测深度不如颜色巡天,最后是在密集的天区光谱会发生重叠,会降低观测效率。

光变巡天是利用类星体的光变特征来搜寻类星体,此方法时间跨度很长,对测光的精度要求也很高,鉴于大型望远镜观测代价昂贵,人们也想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10]提高效率以节约大型望远镜宝贵的观测时间,即利用结构函数方法把类星体从众多的恒星中分离出来,此方法也有一批突出的成就产生,光变巡天的主要缺点主要是至今人们不知道光变类的类星体所占的比例,因此难以对样本的完备性进行判断,光变方法更适合有低光度、强烈光变和低红移的类星体,与适合高光度类星体的巡天方法相结合将有助于改善样本完备性。零自行巡天的方法也发现过一些类星体,但由于测定自行困难,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观测资料,精度不高,结果就是效率低下,所以不常被采用,但零自行巡天得到的类星体样本理论上应该是无偏的,在某些特殊情况,零自行巡天可以作为其他巡天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由于射电类星体是类星体的一大类,所以通过射电巡天搜索射电类星体是极有意义的工作,射电方法也是最经典的发现类星体的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电巡天不受红移的影响,举例来说,科学家们利用FIRST巡天发现了1760个候选体,证认了957个,由此可以证明射电巡天的优势非

常明显。红外巡天一般是利用卫星观测来避免地面观测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比如太空望远镜的使用,此方法有助于发现高红移类星体。此外还有X射线巡天、γ射线巡天、亚毫米波巡天等,它们也各有利弊,X射线巡天的效率很高,例如,EMSS巡天探索到的1400个源中约30%是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但X射线观测的定位精度不高,所以人们对新一代的X射线探测器做了很大的改进。多波段观测就是利用前面提到的各种方法来搜寻类星体,综合各种方法的优势,显然可以提高效率。由于其他波段巡天还需要再进行光学波段的观测才能确定,因此光学波段巡天通常是寻找类星体主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巡天方法。还有一些方法[11]因篇幅所限没有列出,可以肯定的是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各有优势和缺点,科学工作者往往都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又快又好的寻找可靠的类星体候选体。

巡天的结果就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完备所谓类星体样本,但由于巡天方法的不完善,往往完备样本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然而尽量的提高类星体候选体样本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对发现类型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终,将候选体找出来之后,还必须用大型望远镜仔细观测其光谱,并测出其红移值,一颗类星体便宣告被发现了,天文学家何香涛在英国筛选好候选体之后,于1982年前往美国使用帕洛马山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进行观测,确认了13颗类星体,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根据一些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结果[13],他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初步筛选除了1000余颗候选天体,再经过一系列方法进行进一步筛选之后,确定348颗类星体候选者,其中163颗可比较容易的确认为类星体,其余则需要借助更大的望远镜进行进一步的观测。这符合上述介绍的类星体的发现过程。

4 结语

每一项科研活动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出成果的,天文学也是如此,这是一门以天文观测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得到的数据对天文现象进行假设,再用观测的数据来证明假设,所以类星体研究的进展主要也是观测技术的发展,回顾类星体发现的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一开始发现一两个类星体到现在斯隆数字巡天等项目获取大量的数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如此的迅速,然而这并不代表人们仅仅靠机器就可以完成类星体的发现和观测的过程;发现类星体的过程主要是筛选合适候选体和后续的光学波段的光谱证认,而只有可靠性高的候选体才会占用宝贵的大型望远镜观测时间进行进一步证认,所以筛选候选体至关重要,选择候选的方法主要有射电方法、多色方法、无缝光谱方法、红外辐射方法、零自行方法[11],在实际的观测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相结合,也就是多波段巡天,减少样本的不完备性,才能更好的发现高可靠性的类星体候选体;而类星体的证认需要借助大型的光学望远镜,我国的大型光学波段望远镜口径小数量少,所以大部分还要借助国外的望远镜,类星体的发现往往是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合作完成;现在我国的类星体科研工作者主要利用的是云南天文台的2.4米口径望远镜,未来国内将有更多的望远镜投入使用,这必将极大的加速和方便国内的科学工作者观测和研究类星体,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在1994年中国人发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类星体,虽然距离类星体发现过去了41年,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中国天文学家对于研究宇宙的热情,甚至帮助日本人发现了亚洲的第一颗类星体[4],类星体的发现与观测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可喜的是,我们也不断的可以看到科学工作者们在人类发现和研究类星体的工作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建议,人类了解宇宙奥秘一方面需要各种精密科学仪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科学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投身于繁琐的数据和茫茫的星海之中,利用精湛的技巧和勇于探索的心发现了一颗又一颗类星体,做出一项又一项伟大的贡献,为人类揭开宇宙的奥秘添砖加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类星体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摆在天文学家的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类在很多最基本的物理问题上尚不能给出完备的解释,大的而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种子黑洞的形成原因、早起宇宙黑洞如何增长、黑洞以及寄主的星系协同演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仅仅是观测和研究类星体就能解决的,但相信科学工作者们一定会借助各种手段,发挥聪明和才智,做出更突出的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致谢:

转眼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接近尾声,通过此次的毕业论文,我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但只要怀揣一颗学习和上进的心,相信学业和生活必会提升到新的高度,特别感谢唐洁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的辛勤指导,唐老师为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文献的资料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使得我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感谢室友何川同学在我搜集参考文献的过程中提供帮助,最后感谢答辩老师们对我论文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叶.类星体发射线的应用-估算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D].广东:广州大学,2012.

[2] 孙显曜.类星体之谜的内涵及其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2期:89-95.

[3] 江林华,吴学兵,王然等.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J].科学通报,2015,60(25):2387-2395.

[4] 何香涛.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类星体(一)发现类星体[J].自然杂志,2014,36(3):218-224.

[5] 左文文,吴学兵.搜寻高红移类星体[J].物理,2016,45(1):1-10.

[6] 黄克谅.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8.

[7] Ahn C P, Alexandroff R, Allende Prieto C, et al. The ninth data release of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First spectroscopic data from the SDSS-III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 Astrophys J Suppl S,2012,203:2133.

[8] 马赫.基于SDSS和UKIDSS数据的类星体选源分类器构造[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9] Alam S, Albareti F D, Prieto C A et al. APJS, 2015,219:12.

[10] 唐洁,傅明星,吴学兵.基于结构函数方法的类星体证认[J].物理学报,2012,61(21):219501(1-7).

[11] 何香涛.类星体的观测[J].物理学进展,1986,6(2):236-256.

[12] 何香涛.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类星体(二)寻找类星体[J].自然杂志,2014,37(3):215-220.

[13] 赫然,王嘉力.关于类星体的统计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3(1).

Discovery and observations of quasars

Wang Gang

(Grade12, Class1201, Major Physics,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 Shaanxi)

Tutor: Tang Jie

Abstract:By quasars from a given concept, we discovered quasars history,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quasar, quasars classification, status, observation means-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currently facing difficulties in areas such as simple summary, try to use plain languag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sars half a century, in a bid to render the reader a clear quasars discovery and observation of the process

Keyword:quasar, multi-band observations, red-shift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本实验将进一步说明光就是横波而不就是纵波,即其E与H的振动方向就是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光的偏振性证明了光就是横波,人们通过对光的偏振性质的研究,更深刻地认识了光的传播规律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目前偏振光的应用已遍及于工农业、医学、国防等部门。利用偏振光装置的各种精密仪器,已为科研、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的检验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方法。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方法。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与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1/2波片、光电转换装置、光点检流计、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就是电磁波,它的电矢量E与磁矢量H相互垂直。两者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从视觉与感光材料的特性上瞧,引起视觉与化学反应的就是光的电矢量,通常用电矢量E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E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振动面。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位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2(a)。光源发射的光就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辐射构成的。由于热运动与辐射的随机性,大量原子或分子发射的光的振动面出现在各个方向的几率就是相同的。一般说,在10-6s内各个方向电矢量的时间平均值相等,故出现如图2(b)所示的所谓自然光。有些光的振动面在某个特定方向出现的几率大于其她方向,即在较长时间内电矢量在某一方向较强,这就就是如图2(c)所示的所谓部分偏振光。还有一些光,其振动面的取向与电矢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则的变化,其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轨迹呈椭圆(或圆形),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如图2(c)所示。 图2 光波按偏振的分类 2.获得偏振光的常用方法 (1)非金属镜面的反射。 通常自然光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反射与折射时,反射光与折射光都将成为部分偏振光。并且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镜面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如图3所示,这时入射角称为布儒斯特角,也称为起偏角。

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学习穿鞋子》 研究人员:任珂 观察研究时间:2014年7.1 协作人员:小班老师和家长 地点:城东实验园 观察对象:小班 观察研究的目的:亲子游戏是幼儿园有计划地为家长和儿童安排的活动它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3至6岁的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幼儿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通过适时开展亲子游戏来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本文从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意义形式和策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观察的内容: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观察方法 ;记录观察事件抽样观察法、 事件抽样观察法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网络舆情观察团队建设规划报告

网络舆情观察团队建设规划报告 为进一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对我单位相关网络舆情的关注及引导工作,经单位党委研究,决定组建网络舆情观察组。 一、舆情观察组成立宗旨 广泛收集、报送和研判我单位相关网络正、负面信息和涉及单位领导及职工信息,使单位党组及领导班子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网络相关动态,把握应对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全面开展网络舆情巡查监测,及时发现网络上关于我单位的不良信息,特别是对网络上出现与事实有出入对单位有影响的内容要及时响应,澄清事实,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引导网络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营造与单位良性互动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舆情观察组队伍组成 组长 一名,领导观察组,负责观察组全部工作。 观察员 若干名,应有过硬的业务和政治素质,爱好上网浏览,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的在线时间,比较熟悉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应用。 三、舆情应对机制及考核标准 (一)、危机舆情应对

舆情应对主要是指网络上出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信息,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一次针对本单位的舆情风险,如果放任不管会给本单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的现象。 1、舆情监控发现 舆情观察员队伍要根据各人工作,建立12小时网上新闻、帖子浏览、舆情监测判断制度,非常时期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务必在舆情蔓延的初级阶段发现甚至预判某一话题的蔓延风险。 2、舆情上报 观察员监测、预判到的有风险话题,应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领导,并即刻进入网上舆论监控、反击和引导状态。 3、组织应对 舆情观察队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在发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网上舆论风向时,及时有组织、有规划的发布回应信息,引导、反驳网友观点;持续跟踪话题直到本次舆情风险解除。 4、后期舆情收集汇总 消除舆情后,应收集整理成资料、备案留底,以供领导查询。 、良性舆情引导 舆情引导是指根据需要及领导指示,舆情观察组必须主

隔离观察点设置及工作要求

隔离观察点设置及工作要求 一、临时隔离观察点设置要求 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应选择易于管理的、相对封闭的区域设立。 2、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一般由卫生、公安、被选定医学观察场所的单位等部门选调的相关人员组成。 3、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应按其规模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诊疗用品、消毒设施和药品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必要的物质。 4、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应划分清洁区、相对清洁区(或隔离区),并有明显标识。清洁区为医疗、疾控、卫生监督、公安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并内设一间临时办公室;相对清洁区(或隔离区)为密切接触者居住活动场所。 5、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内的隔离观察房间应保持通风,必要时使用定向排气扇或电风扇。如已安装了分体空调,要及时清洗隔尘滤网,并进行消毒处理。 二、隔离观察点的工作要求 1、对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实行单人、单间管理,保证生活、起居均可在房间内完成。 3、医学观察对象在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时,医护人员应对集中医学观察对象进行初步的健康体检,了解其基础病史、过敏史,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4、医护人员每日对医学观察对象(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进

行巡视(早晚两次测试体温),详细记录其健康状况。 5、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如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应立即报定点医疗机构,由定点医疗机构指派“120”及时将其转运到定点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 7、医学观察期间,医学观察对象也应做好基本的个人防护。 三、隔离观察点的工作流程 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使用统一调度的车辆接转医学观察对象→医护人员安排隔离观察房间,疾控人员对其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医学观察对象进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进入隔离观察房间→疾控人员向医学观察对象发放“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告知书”,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护人员对医学观察对象进行必要体检和信息登记,并发放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洗漱用品等)→在医学观察期间,医护人员每天对医学观察对象进行体温测量和其他必要的医学指征询问、观察;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餐饮安排、清洁卫生与消毒、安全保卫等工作→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日常监督巡查→医学观察期满解除对医学观察对象的隔离,负责医学观察场所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观察对象健康证明”,疾控人员对其场所开展终末消毒。

2014年上海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2014年上海市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 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90分) 一、填空题(共30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 下图为某高度层填图资料,共有4个气象要素,请指出风向风速和温度以外其他2个高空观测的要素(包括名称、数值、单位)。 2. 当产生回波的目标物位于雷达最大不模糊距离之外时,将产生距离折叠,最大不模糊距 离与 成反比。 3.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 、 和 构成。 4. 积雨云在可见光图像上是 色调。 5. 短历时强降水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 毫米的降水;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 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 6.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发射控制器安全贮存湿度要求小于 。 7. 固定式作业系统发射火箭弹时操作人员和控制器应在 米外的安全区。 8. 气象灾害防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 、社会 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9.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时限规定,获知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 内要完成首次报告(初报)。 10. 干旱、 、低温、霜冻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1. 预计未来6小时内某地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此时应发布 预警信号。 12.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气象服务”。 13. 冬小麦、玉米、水稻生长全过程:播种、出苗、分蘖、停止生长、返青、拔节、 、乳熟、成熟。 14. 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 。 15.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包括:灾害种类、 、风险等级、防御建议、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16. 山洪地质灾害发布时间必须精确到 。 17. 更换不同技术特性的气象仪器,应进行对比观测,目的是要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 。 18. 是指温度、压强、密度等参数随高度平均分布的最接近实际大气的大气模式。 19. 按照水平尺度对大气运行系统进行分类,通常分为 、 、 。 20. 若要将新型自动气象站经度改为114°15′47″,则应向采集器发送终端命令: 。 21. 为达到兼容、互换的目的,新型自动气象(候)站的主/分采集器具有统一的物理接口和 。 22. 观测站迁移是造成气象资料序列 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3. 20cm 口径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用普通量杯量得水量为493cm 3,则降水量为 。 24.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 、 的原则。 25.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提升观测系统稳定性、先进性、综合性和 ,全面提高综合气象观测水平。 26. 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气象站无法正常工作,无备份自动气象站的,在

城市的古称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 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整编(2014-2020年度)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建设全国海洋观测网是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实力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 一、形势与现状 (一)面临的形势。 保障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了舟山海洋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沿海经济开发区域,这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面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海洋观测网发展现状已不适应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海岛旅游、海洋工程建设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海洋环境要素观测和产品服务能力的建设。 维护海洋权益,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为海洋权益维护活动、运输通道安全及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已成为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新任务。我国部分管辖海域和大洋重点关注区域的海洋观测工作远不能满足海上维权的需求,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海洋观测信息,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 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

影响范围广。随着海洋运输、资源开发、海洋渔业和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海上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加。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都需要加强海洋观测,及时、有效提供海洋观测数据和产品服务。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灾害,需要加强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海洋观测,深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促进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针对研究热点,优先选择海洋科学的重点观测内容,提升关键海洋现象和海洋过程的观测能力,保证获取有效的海洋科学试验观测资料。 (二)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岸基海洋观测系统、离岸海洋观测系统以及大洋和极地观测的海洋观测网基本框架,在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岸基海洋观测系统主要包括岸基海洋观测站(点)、河口水文站、海洋气象站、验潮站、岸基雷达站等。岸基海洋观测站(点)主要开展海洋水文和海洋气象要素的观测,目前已建设国家基本海洋站(点)120多个,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数十个。为水利、气象、海事、教育、科研等服务的专业河口水文站、海洋气象站、验潮站、科学试验站也已达到一定数量。其中河口水文站主要开展河口区域的水文观测;海洋气象站主要开展海洋气象要素,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等的观测;验潮站主要开展港口码头的潮位观测;岸基雷达站主要开展海流、海浪、海冰和气象等观测,其覆盖率不断提高。 离岸海洋观测系统主要由各种浮(潜)标、调查断面、海上平台、志愿船和卫星等组成。我国已建成业务化观测浮(潜)标40余个,主要布设在我国陆架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附表5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 “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两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附表6:大气本底台站保护区划分和保护标准 注:保护区范围半径的确定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评价后划定。其原则是,在主导和次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大值,在非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小值。本标准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相关标准制定。 南汇气象局与工地距离500米左右

事实:建房超高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2002年6月,贺礼华与蒋受述等人,在衡南县三塘镇政府购买位于322国道旁衡南县气象局西侧的一块土地建私房。2003年11月建至五层封顶,楼高为19.8米。 而国家颁布的《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明确: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大于或等于障碍物高度的8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小于或等于7.13度。贺礼华等人建房与县气象局观测场的最近距离为29.4米,那么楼高应小于或等于3.67米,另加观测场土体高度2.83米,则楼高依法不得超过6.5米。显然,19.8米的楼高超高13.3米。房屋竣工后,每天16时至傍晚,观测场两个测温仪测出的温度不一致。也就是说,西侧房屋超高致使该气象局1年多时间向国家和亚洲气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气象数据严重失真,气象探测环境已遭破坏。 衡南县气象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因地面气象探测获取的大气近地面层温度、气压、湿度、风、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灾减灾,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因此气象探测环境受《气象法》保护,周边建筑物必须按规定高度建设,并经省市气象机构批准。2002年11月,衡南县气象局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责令其报批施工图。2003年8月,该建筑物建至第四层时,县气象局再次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并于同年9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建设方10日内拆除房屋超高部分或采取补救措施 如加高观测场土体高度 ,处罚款5000元。但建设方还是将房子建好了五层。县气象局只好申请衡南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衡南县法院经实地调查,于2004年3月26日和同年4月23日,分别作出行政裁定,准予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建设方的门面进行查封。 建设方:请求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2004年9月5日,建设方提出:一是他们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二是土地是从三塘镇政府购买的,建筑物的规模及层高都白纸黑字写在上述“两证”上。三塘镇政府事先并没有告知他们不能建设五层以上楼房,如果告知了,他们不会在此处买地建房。遂请求衡南县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衡南县气象局的代理律师邓寒鸣、赵盛丽认为,建设方对县气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依法应当自觉履行。建设方目前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事后补办的“两证”与违反《气象法》没有因果关系,况且违法的不是三塘镇政府,三塘镇政府因而与本案无关。 目前,此事已引起衡南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衡南县人民法院于12月5日对是否撤销《行政裁定》举行听证。

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

实验报告 PB09214023葛志浩 PB09214047卢焘 2011-11-22 得分: 实验题目: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 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偏振光的分类以及产生和检验方法,掌握马吕斯定律。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硅光电池,1/4波片,光电流放大器,分束板。 实验原理: 一,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动方向不变,或光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的现象。光有五种偏振态:自然光(非偏振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二,产生偏振光的方法: 1,利用光在界面反射和透射时光的偏振现象。 反射光中的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s 分量)多于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p 分量);而透射光则正好相反。在改变入射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入射角为一特定值(称为布雷斯特角)时,反射光成为完全线偏振光(s 分量)。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而且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之为布儒斯特定律。该方法是可以获得线偏振光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介质的布雷斯特角可以得到介质的折射率。 1 2 n n tg = α )1( 2,利用光学棱镜,如尼科尔棱镜,格兰棱镜等。 3,利用偏振片。 三,改变光的偏振态的元件——波晶片。

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晶片,如果光轴平行于晶片表面,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双折射现象,这时非常光e 和寻常光o 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但速度不同,因而从晶片出射时会产生相位差。 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其振动方向与波片光轴成角θ,则出射光的偏振态与θ的关系如下: 1,2 0π θ或=时,出射光为线偏振光; 2,4 π θ= 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3,θ为其它值时,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 利用偏振片可以由自然光得到线偏振光,利用1/4波片可以由线偏振光得到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四,马吕斯定律:θ20cos I I = (2)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调节仪器和观察消光现象。 如图(一)所示放置好实验仪器,旋转P2,观察出射光强的变化。 二,验证马吕斯定律。 如图(二)所示放置好实验仪器,将P1度盘读数调为0,旋转P2,记录P2度盘读数θ和D1,D2光电流读数21I I ,。

参观气象局(全部)

参观气象局 新城小学503班汪勉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阴 今天,细雨蒙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带领我们航模小组的同学到气象局参观。走在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兴高采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气象局的大门。气象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欢迎了我们。 张叔叔首先介绍了一下气象局的发展历史,然后微笑着地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观测天气的地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张叔叔打开一个铁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碧绿的草地。我们走了进去,惊奇地东张西望。张叔叔首先打开一个似箱子的仪器,张叔叔指着左边的长管子说:“这是观察干度的,右边的是观察湿度的,这是电脑观测的,啊,真新鲜,这仪器这么管用,随后,我们去了人工观察的仪器那儿。第二个仪器是观测高温和低温的,每天人工观测八次得出结果。太师的揭牌仪式和朴老百年诞辰纪念都是通过我们测量天气选的好日子。你们向上看,那是风向标,风向那儿吹,它就会指向哪儿……” 我又看了许许多多的仪器,了解了许多气象知识,受益匪浅。 让我们懂得气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和谐、富强的祖国。

参观气象局 新城小学503班李瑞晴 12月28日,星期四,新城小学组织了部分同学去气象局去参观,让我受益匪浅。 气象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影响很大,听讲解叔叔说,根据全国各地的气象数据,2007年可能是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北极冰层融化最多的一年。全球气候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恶化。这一系列之最发人深省,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水平,对天气日益关注。气候的恶化,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影响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气象预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气象,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关注气象,关注环境,树立环保观念。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大自然的朋友,与环境和谐共处。 指导教师:王琼枝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1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目录 0 第一章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技术依据 (2)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 2.1人员配备 (3) 2.2测量仪器配备 (3) 2.3内业计算 (4)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 3.1制作方法 (4) 3.2设置方法 (4) 3.3保护方法 (5)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 4.1布设规定 (5) 4.2布设位置 (6) 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 6.1观测要求 (6) 6.2观测等级及要求 (6)

6.3观测注意事项 (7) 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7) 7.1观测次数 (7) 7.2数据处理 (8)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 0.5左右。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 1.2.1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1.2.2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

气象站监测设备有哪些

气象站监测设备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气象观测的重视,气象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今在农业、林业、工业、旅游业、海洋渔业、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众多行业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不同的领域使用,气象站搭配的传感器不同,如在农业中使用时,需搭配各类土壤传感器进行土壤墒情监测;在旅游业中,在常规的气象要素监测上增加负氧离子传感器监测负氧离子浓度,因此,我们按其功能又可称之为农业气象站、景点自动气象站等。此外,我们将用于校园气象教育的气象站,称之为校园自动气象站;用于水文水位监测的气象站,称之为自动水位监测站,还有气象雨量站、雨水情监测站、多要素气象站等等。 气象站设备复杂多样,而且不同领域气象监测设备略有不同,均根据监测的要点进行需求配置,达到最终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的气象站设备。 一、气象监测设备 在气象站中常用到的监测设备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雨量计、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气象百叶盒、太阳辐射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雨雪传感器。 这些气象监测设备主要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大气压力、地面温度、太阳辐射、气体、负氧离子、蒸发、紫外线等一些要素,数据的业务处理完全符合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观测的要求,是中国气象局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的标准设备。 二、降雨量监测设备 降雨量监测一般采用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可以及时监测降雨变化可以为防洪防灾提供准确、真实、及时的数据参考。它具有时间准确、自动记录数据和便于数据采集

整编处理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减轻观测人员工作量,为气象监测和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三、土壤监测设备 土壤监测设备包括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土壤PH传感器、土壤氮磷钾传感器,主要用于农作物土壤环境进行监测,为农业监测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土壤环境监测资料。适于我国各气候区主要土壤类型,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维护及检定极为方便。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的连续观测资料,可减轻人工观测劳动量。

大学物理实验《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实验3.8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是,证明了光是横波。同时,偏振光在很多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偏振现象应用在摄影技术中可大大减小反射光的影响,利用电光效应制作电光开关等。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波传播规律的认识。 2.掌握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观察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光点检流计、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1/2波片、光电转换装置、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带小孔光屏、钠光灯。 【实验原理】 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所以光波也是横波。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磁辐射同物质相互作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场,因此常以电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其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一种空间取向称为偏振,光的这种偏

振现象是横波的特征。 根据偏振的概念,如果电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 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亦称线偏振光; 如果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其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 振光(或圆偏振光);若电矢量的取向与大小都随时间作无规则变 化,各方向的取向率相同,称为自然光,如图3-26所示;若电矢 量在某一确定的方向上最强,且各向的电振动无固定相位关系, 则称为偏振光。 1.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1)非金属镜面的反射,当自然光从空气照射在折射率为n 的非金属镜面(如玻璃、水等)上,反射光与折射光都将成为部 分偏振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φ0时,镜面反射光成为完 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射面,这时入射角φ称为布儒斯特角, 也称起偏振角,由布儒斯特定律得: 0tan n φ= (3-51) 其中,n 为折射率。 (2)多层玻璃片的折射,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叠在 一起的多层平行玻璃片上时,经过多次反射后透过的光就近似于 线偏振光,其振动在入射面。 图3-26 自然光

“定位与规划”主要观测点自评报告

“C01学院定位与规划”主要观测点自评报告 一、依据 1.符合上级教育方针。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2)中学教育专业认证 (3)教师教育类文件 2.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首都两区规划 (2)七大产业规划 3.符合市场需求 (1)师范类:供需稳定; (2)非师范类:旅游管理面向滑雪旅游产业,本地需求旺盛;生态学面向生态修复,宏观政策明朗。 4.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5.坚持错位发展 (1)人无我有(本地三所本科高校):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 (2)人有我特:旅游管理,聚焦滑雪旅游人才培养。 6.立足学院实际 依托传统优势专业地理教育、生物教育,培育设置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依托传统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培育设

置旅游管理专业。 以上1/2/3条目与4/5条目是解决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二、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定位: 坚持“教育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打造“师范本色鲜明,生态底色彰显,冰雪特色特出”的应用型旅游与环境学院为目标,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内涵式、特色化”的总体办学定位。建设类型定位:教学型、应用型院系。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做精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大力发展和培育应用型生态学科、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张家口,面向京津冀,辐射周边,主动为张家口市社会经济发展和首都“两区”建设发展服务。 培养目标定位: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教育服务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生态教育-生态建设-生态产业”产业链,依托地理科学、生物科学专业着重培养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学地理、生物教师;依托生态学专业着重培养生态建设本领强的生态建设人才;依托旅游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生态旅游理念的滑雪旅游人才。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 以理学为主体,推进地理学、生物学、旅游管理学科融合发展,全面构建适应首都“两区”建设和滑雪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做精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教

测点布置方法..

一、XX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3.3测点布置的方法和数据处理要求 3.3.1测点布置方法 (1)建筑物倾斜及沉降监测 在深基坑监测过程中,应依据建筑物的结构、形状、桩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案,各监测点应最能容易的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差异沉降观察点应布设在差异沉降量较大的位置、建筑的四个角处、沉降裂缝的两侧以及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保证观测点能准确反映建筑物的倾斜及不均匀沉降情况,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根据监测点设计图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固定的观测路线需在沉降观测点与工作点之间建立,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以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Φ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测点的布设如图3-1所示。对于建筑物倾斜监测,在需要监测的楼底部和顶部设置倾斜监测标志点。底部和顶部标志点要求在同一铅垂线上。观测时,精密经纬仪安置在离建筑物大于其高度的距离外测,出上部标志的高度H以及水平位移的投影值a,则倾斜度I为:I=a/H。 图3-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2)沉降及倾斜观测 依照规范规定出发,事先设计图纸规定布设测点和分析结果,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点,埋设方法如图3-2所示。 图3-2沉降观测测点布设示意图 (3)桩体变形及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观测

桩体变形观测:将测斜管绑扎在灌注桩钢筋笼内,钢筋笼深度与管深一致管体与桩体钢筋笼迎土面钢筋绑扎牢,每间距2米绑扎一次;测斜管内有一对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线;下管之前,注意封好测斜管端管口盖子,并用胶带缠绕密封接头部位;待钢筋笼吊装完毕后,立即向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管中,同时做好测点保护。仪器如图3-3所示。 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监测,沿围护结构纵向布置测点。测斜孔用泥型钻机钻孔埋设。钻孔的孔径应大于测斜管5~10cm,钻孔时在土质较差处应采用泥浆护壁。测斜管接缝处理完成后,在管内注满清水,钻孔结束后马上沉入孔中。随后在钻孔与测斜管的空隙中填入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测斜管顶面一般低于地面15~20cm,并砌保护井加盖板,以免遭受破坏。 (a)测斜仪(b)测斜管 图3-3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及桩体变形观测仪器 (4)管线沉降、位移监测 监测点主要分为直接监测点和间接监测点。布点原则是对位于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作为重点监测保护对象,一般情况按管线单位要求布设在管线设备上(井盖、阀门、抽气孔等);间接测点是将管线测点做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影响范围内的管线进行监测。管线监测点具体的布设根据管线具体情况,需通过召开管线协调会,征求有关专家及管线单位意见后确定。因城市管线铺设时间、管线基础、管线材质等多种多样,确定其变形控制值比较困难,因此施工中需要根据肉眼观察与数据对比,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加强监测。根据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接头形式、埋深等条件,在基坑开挖前布设好管线沉降、位移监测点。 (5)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埋设测点时用经纬仪控制,使同一条边测点尽量埋设在同一条直线上。监测点每隔20~25m设一点,且设在围护结构冠梁顶上。浇筑冠梁混凝土时预埋15㎝长的Φ20钢筋,钢筋头露出地面15mm,钢筋头磨成半球状并刻“十”字,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的观测点。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用几何水准法,仪器为精密水准仪。首次观测时,按同一水准线路同时观测两次,每隔一定时间绘制出时间-沉降曲线。为确保测量精度,在远离基坑(大于5倍基坑开挖深度)的地方至少设置三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定期检查稳定性。(6)地下水位观测 水位管由EPA工程塑料制成,内径45mm,管上钻有4排呈梅花状布置的孔。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钻孔孔径间用净砂回填至离地表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水位孔用小型钻机成孔,孔径略大于水位管的直径。观测方法如下: ①选择一排观测孔,从降水开始前,水位观测按抽水试验观测要求进行,以复核、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