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言实词整理

《史记》文言实词整理
《史记》文言实词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整理(生用)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屈原列传》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屈平属.草稿未定

3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4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6“离骚”者,犹离.忧也

7人穷.则反.本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0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1《国风》好色而不淫.

12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13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其文约,其辞微.

1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6举类迩.而见义远

17屈原既绌.

18厚币.委质.事楚

19齐与楚从.亲

20楚诚.能绝齐

21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

2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3屈平既嫉.之,虽放流

24冀幸

..君之一悟

2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6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2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9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3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1顷襄王怒而迁.之

3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33同.死生,轻.去就

《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2毋妄言,族.矣

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4九战,绝.其甬道

5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6项王军壁.垓下

7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8田父绐.曰“左”

9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10项王自度.不能脱

11然今卒.困于此

12斩将,刈.旗

13期.山东为三处

14辟易

..数里

15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1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18邑万户,吾为若德.

19何兴之暴.也

2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4致.食客三千人

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6公子从.车骑,虚.左

7侯生摄敝

..衣冠

8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9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10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1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12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13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14让.魏公子曰

15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8譬若以肉投馁.虎

19侯生乃屏.人间.语

20北救赵而西却.秦

21此五霸之伐.也

22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23而公子亲数存.之

24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5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26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27遂救邯郸,存.赵

28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29公子与侯生决.

30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31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32赵王扫除.自迎

33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淮阴侯列传》

1不为具.食

2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

3议欲下.赵

4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5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6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7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8诸将效.首虏

9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10信由此日夜怨望.

11信尝过.樊将军哙

12如我能将.几何

13淮阴侯挈.其手

14唯.将军令之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16遂夷.信三族

17信言恨.不用蒯通之计

18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

..哉

19不务.出此

20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整理(师用)

《屈原列传》

1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2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3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改变,更改允许,同意

4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6“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

7人穷.则反.本处境艰难同“返”,返回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10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

11《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2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指责

13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无,没有同“现,显现

14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

1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旨趣

16举类迩.而见义远近

17屈原既绌.同“黜”,罢免官职

18厚币.委质.事楚礼物同“贽”,见面礼19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20楚诚.能绝齐果真21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掌权2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归罪,责怪23屈平既嫉.之,虽放流恨

24冀幸

..君之一悟希望2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思念26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2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9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太平3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31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3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33同.死生,轻.去就把……同等看待把……看得很轻

《项羽本纪》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约束2毋妄言,族.矣灭族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举起4九战,绝.其甬道截断5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6项王军壁.垓下安营,扎营,筑营

7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8田父绐.曰“左”欺骗9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10项王自度.不能脱估计11然今卒.困于此终于,最终12斩将,刈.旗砍倒13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14辟易

..数里退避

15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1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

18邑万户,吾为若德.恩德19何兴之暴.也突然2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夸功劳逞效法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虚对待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傲慢对待

4致.食客三千人招来,招致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6公子从.车骑,虚.左使……跟从使……空着7侯生摄敝

..衣冠整理破旧8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推辞,谦让

9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委屈拜访,探望10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故意暗中1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辞别12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特意13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续14让.魏公子曰责备15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努力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周到17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18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19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秘密地,悄悄地20北救赵而西却.秦击退21此五霸之伐.也功劳,功绩22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有利23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24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25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假托26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约束,整顿27遂救邯郸,存.赵保全28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背着29公子与侯生决.同“诀”,辞别,告别

30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31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骄傲32赵王扫除.自迎台阶33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辜负,对不起

《淮阴侯列传》

1不为具.食准备2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同“熟”,仔细3议欲下.赵夺取4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5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6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送到,送达7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同“向”,朝着像对待老师那样

8诸将效.首虏献出,呈献9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同“背”,背靠,背向10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恨11信尝过.樊将军哙拜访12如我能将.几何统率13淮阴侯挈.其手拉着14唯.将军令之希望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反叛16遂夷.信三族灭17信言恨.不用蒯通之计遗憾,后悔18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

..哉

夸耀夸耀差不多

19不务.出此致力于20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安定,和睦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2015年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公输》墨子 一、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二、古今异义词 1、方五千里古义:方圆今义:方面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三、一词多义 1、子:(1)子墨子闻之先生 (2)愿借子杀之您 2、起:(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子墨子起站起来,起身 3、说:(1)公输盘不说(yuè)通“悦”,高兴 (2)请说之陈述、解说 4、已:(1)胡不已乎停止 (2)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5、类:(1)不可谓知类事理 (2)为与此同类类 6、然:(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见:(1)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3)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8、之:(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助词,的。 (2)请说之代词,这件事 (3)宋何罪之有提宾的标志,不译 (4)臣以王吏之攻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以:(1)将以攻宋用来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 (3)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四、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 2、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用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4、不能绝也(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尽) 五、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翻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翻译: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胡不已乎? 翻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5、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6、此为何若人? 翻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8、九设攻城之机变 翻译: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9、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六、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让公输盘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窃疾”作类比,让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答: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4、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答: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狡猾。 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陈)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一、通假字 1、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二、古今异义词 1、委而去之委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区域 3、亲戚畔之亲戚义:内外亲属今义:外戚 4、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整理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孔雀东南飞》多义词辨析【相】 1、互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版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 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2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7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8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9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 2鄙人。自称的谦词 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5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3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cháo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chéng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4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7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8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9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此言得之(对、合适)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6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8一夜飞度镜湖夜(通“渡”渡过,越过) 9常有大度。(度量) 10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1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12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要点,或者说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前人概括为简明扼要的四句话,即“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是很符合文言文阅读规律的,是便于操作的。下面则就这四点进行解说。 1.字训其义 这是指能正确理解、解释词义(“训”是指“解释词义”),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字”相当于词。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最主要是词汇上的差异,因此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指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而很生僻的不包括在内)。文言词语有分为实词和虚词。 不管实词还是虚词,要达到“字训其义”,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即要准确理解某个词义,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而句子的意思,又必须结合它所在的整篇............................................. 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 要做到“字训其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具有推知词语意义(或者”猜词义”)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为阅读时很难做到每个词义都曾经见过、学过更不用说掌握了,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地推知词义,而上下文语境乃至句意、文意都是推知词义的“已知条件”,2+X=5,X就是3,推知的道理是很明白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推知的词义一定符合上下文、句意乃至文意,所以需验合才行。推知词义的另一办法, 就是善于利用选择题的选项,它们具有“注解”的作用 ......................(有的故意注解错误)。 2.句贯其意 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理解这类句子和翻译时要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省略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理解、翻译时要补上省略的成分。尤其是要注意文字省略“介宾”和“兼语”的情况(这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时要补上介宾:“为我打败沛公的军队”。又如“而民悦之,使为王”,翻译时应补上兼语:“使之为王”。此外,文言文有词类活用现象,这也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也要注意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好在词类活用的规律性较强,不难掌握。 在“句贯其意”时,一般可用这样的方法,即替、扩、袭、增、减、移。 “替”是指由于古今异义,用一个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文言文中的词,如“兔走触株”,用“跑”去代替“走”,用“撞”代替“触”,用“树桩”代替“株”。 “扩”是指由于一词多义等情况,在文言词上加一个字,使它成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折颈而死”的“折”扩为“折断”。采用“扩”的方式对译的文言词最多。 “袭”是沿用不变,指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用名词不译而照用在现代汉语中。 “增”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增加一些东西,主要指文字省略而言,比如增加省略的主语、宾语、介宾、兼语等。 “减”是指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减掉一些东西,主要指有些语气词如“者、也、哉”之类或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可减掉不译。 “移”是指文言文一些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序。 一般来说,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结合起来,在准确理解词义基础上,做到能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是次要的方法。直译就是将原文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翻译,不必字字句句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3.文寻其脉 这是指在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的基础上,把握了文意,能找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脉络。这实际上是阅读文言文时对内容的分析,是对文言文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这方面要做的事情有以下这些。 (1)知人明事。弄清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都做了什么事。这中间又有三种情况。一是几个人围绕同一件事,表现各自的思想观点;二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的几件事来表现其思想品质;三是几个人所做的同一类性质的事情,表现某种思想品质。 (2)分析综合。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弄清某个问题的性质、某个思想观点的根据等。 总之,“文寻其脉”是在理解词句基础上应具备的较高层级的能力。 4.篇会其旨 这是指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属于分析文章内容。主要包括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或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些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要避免以偏概全、偏离主旨、无中生有、主观臆断等错误。 以上所讲的四句话“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这些能力要点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作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以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为主 临猗县银星学校赵霞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安 1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2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3沛公安在(哪里) 4衣食所安(养生) 5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6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7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草本的根或茎干)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天赋的善心)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兵 1非兵不利(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4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士兵) 5约以联兵大举(兵力) 6非我也,兵也(兵器,刀) 7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征伐) 病 1其疾病而死(疾病,患上疾病) 察 1察邻国之政(考察)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推举)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俯察品类之盛(细看) 朝cháo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竟然) 乘chéng 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着) 2若夫乘天地之正(顺应) 诚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实在,的确) 2 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意)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确实) 4仆诚以著此书(果真) 除 1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台阶)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兴趣 6、方出神方: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2《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

文言文常用实词151个举例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4.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选自《楚辞·九歌》)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司马迁《屈原列传》)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 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10.本.之《书》以求其质。(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1.今殴民而发之农,皆著于本.。(贾谊《论积贮疏》) 1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3.是无难,别具本.章。(方苞《狱中杂记》) 1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此处使动用法。《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16.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1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兵法·谋攻》 1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19.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20.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司马光《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 22 又恐汝不察.吾衷。(林觉民《与妻书》) 2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徐珂《冯婉贞》) 24.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6.兵早相乘.,天下大屈。(贾谊《论积贮疏》) 27乘.鄂渚而反顾兮,哀江介之绪风。(屈原《涉江》) 28.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此处为“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之意。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3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1.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司马光《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 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

《指南录后序》 一、通假字: ①缙:同“搢”,插 ②陵:同“凌”,欺侮 ③见:同“现”,出现 ④僇:同“戮”,罪 二、古今异义: ①行为古:去一趟是②可以古:可以用 今:活动行为今:能够 ③慷慨古:意气激昂④无聊古:没有依靠 今:大方今:无所事事 ⑤至于古:到达⑥物色古:访求,盘查 今:别提今:寻找人或事 ⑦彷徨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决 三、词类活用: ①轻:adj v 轻视 ②前:n v 上前 ③貌:n 状表面上 ④草/露:n 状在草间/在露天下 ⑤道:n v 取道 ⑥序:n v 作序 ⑦夜:n 状在晚上 四、特殊句式: ①(元军)上下颇惊动省略句 ②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 ③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 ④避哨竹林中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⑤发北关外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⑥而幸生也何为宾语前置句 ⑦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介宾后置句 ⑧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介宾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⑨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宾语前置句

《五人墓碑记》 一、通假字: ①有:同“又” ②皦皦:同“皎皎”,名声显赫 ③貲:同“资”,钱财 ④缙:同“搢”,插 ⑤曷:同“何” 二、古今异义: ①行为古:品行成为②私人古:党羽 今:活动行为今:个人 ③痛心古:痛恨④颜色古:脸色 今:伤心今:色彩 ⑤非常古:非同寻常⑥首领古:头颅,指性命 今:十分今:领袖 三、词类活用: ①墓:n v 筑墓 ②疾病:n v 生病 ③前:n v 走上前 ④仆:使动使…仆 ⑤抚:n v 抚慰 ⑥函:n v 用匣子装起来 ⑦远近:adj n 远近的人 ⑧隶:n 状像对待仆人那样 ⑨屈:使动使…屈,使屈身倾倒 ⑩记:n v 写记 ?明:adj v 表明 四、特殊句式: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 ②谁为(之)哀者省略句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句 ④激昂大义被动句 ⑤投缳(于)道路省略句 ⑥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⑦显荣于身后介宾后置句 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宾后置句 ⑨扼腕(于)墓道省略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