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的价值

古玉收藏的价值
古玉收藏的价值

古玉收藏的价值

人们对玉的收藏一般很重视玉的材质,其次注重玉的艺术性和工艺水平,对玉器上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并不太重视。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器就越难成功。人们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指的就是玉器的收藏价值很难确认,玉的好坏认定很难统一。玉器在市场中的价值全凭喜爱者的多寡在比较中产生。

如果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扩大对古玉器的投资收藏观点和价值取向,会发现收藏古玉的投资非常有吸引力。从古玉文物的历史发展分析,我们发现玉的材料和艺术价值与历史年代成正比,越是近代,良玉越多;工艺水平越高,良玉的价值越高。玉的历史人文价值恰恰相反,越是近代,人文价值越低廉。其价值相对平衡点在汉末晋初年代,也就是说在魏晋以前玉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文价值,材质和艺术价值次之,年代越久远,玉的人文价值越大,这跟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汉以前铁器使用材质还很低级,先秦更是如此,殷商时期还未见金属生产工具,对玉的开采十分困难,只能在地表或土壤中捡到散玉矿,直接开采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开采的多是软玉。当时对玉的加工缺少利器,会加工玉器的能工巧匠也很少并被王室所垄断,所以玉器只

能被少数奴隶主拥有,就像“玉”字所示,是王者怀中的物品。

良玉美器成了人的身价标记,加工的玉器形状或纹饰表明身价等级和礼制,等级越高其玉器存世将越稀少,古玉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一点上。中国从商代开始就是礼仪之邦,商置九鼎以示王者地位,所以一个王者生前用玉,旁人绝不用,王者死后其所用物品特别是表示礼制的玉器也要随葬。这些玉器常埋于地下无人知晓,更不用说去复制或生产成商品流传于世间。就是王妃用玉或其他贵族用玉虽存世较多,但是对收藏者来说也非常稀少。所以汉以前古玉极具收藏价值,随着收藏者认识加深,其升值空间十分巨大。

汉以后随着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玉的开采和加工越来越容易,玉器从禁宫飞向寻常百姓家,玉器由王者身份降低为一般官吏和百姓都可以拥有,对玉的崇拜和迷信也扩散到百姓中,汉代人为了祈福、镇邪、养身和求祈于未来而大量佩玉,死后还要专门葬玉,玉已泛滥到自贬人文身价的地步,自此以后,人们开始追逐良玉和艺术价值高的美玉器,对易损毁的软玉开始不屑一顾,所以汉以后玉器材质逐渐由软变硬,由单一青玉、杂玉转为硬玉或透明度好、色彩迷人的翠玉,玉的加工则追求复杂优美的造型,工艺越来越精细或玲珑剔透。

虽然,汉代玉器还保留古代先秦遗风,但是收藏价值已大打折扣,所以充斥文物市场的汉玉问者稀少,买者寥寥,

投资者开始转向寻求材质高级较稀少的良玉或工艺十分优良比较稀少的宫中用玉,如宫中佩玉、玉摆件和印玺。所以离现代并不久远的清中期乾隆时代宫中用玉可拍卖到几百万元,这就再一次证明对收藏投资者来说,一件藏玉的价值和保值的基础是存世量及其变化情况。现代收藏者深恶痛绝古玉高仿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它使存世量成为未知数,增大投资风险。所以我们收藏古玉一定不要轻易示人,以防高仿行为,伤害真品的价值。此外,进入流通的古玉买卖双方也要讲信用,共同保密,防范风险

欧美收藏的中国古玉

欧美收藏的中国古玉 一、欧美对中国玉器的认识及流传 (一)中国古玉的认识过程 与瓷器相比,很久以来玉器在西方都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事实上,直到1715年东印度公司在广东设立口岸以前,欧洲人一直以为瓷器以及其他精美的艺术品都来自印度。最早,玉作为一种矿物,进入人们的大脑,并且始终与其他的矿石没有区别。1756年的欧洲字典将玉定义为一种墨绿玉(jasper)。

从文献考察,最早把中国玉器带入欧洲的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新疆的河流中,出产一种特殊的墨绿玉, 商人将这些墨绿色的玉运到库车或吐鲁番去赚钱。”另一个旅行家赛米多(Father Alvarez Semedo)在中国旅行之后,在1655年出版的游记中写道:“新疆出产玉,淡白色的质地较差,绿色的较好,价格昂贵,可用作宫廷头饰及玉带。”1735年,约瀚·巴罗(John Barrow)编写的绘画与艺术字典将玉单独列出一个条目,定义为“玉是绿色的石头,硬度超过玛瑙、墨绿色玉,只有金刚砂才能切割”。巴罗可能指的是翡翠,但这是玉在欧洲最详尽的描述,尽管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玉还是与其他矿石混在一起。

以上文献记载说明,玉作为一种矿石,虽然经常被旅行者提及,但是玉器的雕琢却从没有人涉及。最早记载中国玉器雕刻的是一位英国驻中国大使——马卡蒂尼爵士(Lord Macartney)。他于1792-1794年驻中国期间,曾在记载乾隆皇帝赠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件礼物时写道:“皇帝送给陛下的第一件礼物是一件玉如意,长12英寸。中国人非常喜爱如意,它代表和平与吉祥。”这件玉如意后来出现在1822年詹姆士·克利斯蒂(James Christie)编写的拍卖图录中。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获得了玉器雕刻的第一手资料。罗伯特·佛辰(Robert Fortune)在1846年出版的《中国:茶叶的国度》一书中写道:“在南京,中国人非常崇拜玉器。那里有制作玉器的作坊和买卖玉器的店铺。”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 2011-09-18 13:2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K功夫K 分类:操盘技巧 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

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 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况且,清代治玉工具仍是很原始的手动砣机,与汉代治玉工艺相比并没有多大提高,因此难有大的升值空间。

良渚玉器2010拍卖价

良渚玉器高价成交高古玉行情或已来临 中拍国际2010五周年庆典拍卖会“玉器专场”良渚玉器悄然登场,均高价成交(当然于时下收藏热相比,其价格还是较低)。 5120号良渚文化玉钺成交价:3024000 5121号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成交价:4256000 5122号良渚文化兽面纹满旋纹冠状器成交价:1680000 5123号良渚文化双面工神人兽面纹三叉形器成交价:1120000 5124号良渚文化兽面纹冠形器成交价:2240000 时下,玉器收藏一浪高一浪,唯高古玉器收藏波澜不惊,如一潭温水。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文物法的限制,近年拍卖行高古玉器鲜有拍卖,但民间的高古玉器收藏却很热,一凉一热制约着高古玉器的发展,而高古玉器却高度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史。因此,中拍国际良渚文化玉器的高价成交或已说明,高古玉器的春天已悄然来临。 高古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精髓和源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化身,更是东方美的象征,高古这一时期的玉器精神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越是原始的越是接近它的本质,古玉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附载有先祖们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情感。

良渚文化龙首璜 1.起拍价:80,000至120,000 2.成交价:56,000 3.年代:—— 4.规格:长7.9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玉质温润细腻,呈弧形,一侧饰龙眼,整器为简化的龙形,造型抽象,器身呈璜形,打磨光滑,留有打磨使用痕迹,两端钻孔。古朴老旧,应该是古代宗教或者图腾崇拜的产物。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 古玉的收藏在当下渐渐变得热门起来,古玉的收藏出现收藏热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1?佩戴玉石可以减少生病。 这是因为玉石的频率与人体细胞的生长频率类似,可以增加细胞能量,防止病菌的侵入。相关的理论依据大家可以搜索日本专家关于远红外矿物质怎么防治病毒性侵害的。因此大家喜欢玉德根本原因在于其“祛病除灾”的功效。简单的“石之美者为玉”并不能准确的定义玉石。防病功效大家可以看我们的习惯和中医的理论,手镯的位置是内关和外关,佩戴玉手镯有利于防治风邪的侵入。而玉牌则佩戴于两乳之间的檀中穴,有利于舒心散肝,对于养神修身极为重要。因此民间关于玉石可以祛病除灾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相信心细的读者在自己的周围和左右都可以找到佩戴玉石灵验的佐证。这是玉石成为收藏热点的一个原因。 2.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推广需要。 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包含着很多的社会信息和文化信息。其中有礼制方面的,也有技术工艺方面的。例如古代没有发明金属工具以前人们是怎么加工出如此之精细的玉器?这是所有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

课题。因为玉石的硬度高,要雕琢就需要有比其更硬的工具。而中国现存的众多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的玉器正好是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媒介,让世界人民见识如此众多的史前玉器,正好说明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而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人们从好奇起,就会逐渐的想多了解,而多了解和多接触就可以扩大我们的软实力。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考虑,玉文化必定会慢慢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一个重点。因此古玉会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 3.玉石的稀缺性和古代文化的附着性。 首先玉石的矿藏是有限的。例如和田籽料是从河床中选择美好的料来加工,而常年的淘选使得和田玉籽料并不多见。现在的和田玉籽料毛料都炒作到一公斤十几万,相当于一克一千多块钱,比黄金还贵重。再有所有的股玉器都包含着以前的社会文化信息,如怎么加工,加工技术。礼制如何,有什么含义等等复杂的社会信息是研究古代的良好材料和工具。 古玉收藏的谣言1、玉石要时时佩戴才是保养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很多人都认为玉石需要时时佩戴,只有这样才能滋养玉石,而玉石也会慢慢蕴养着人的肌肤。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经常佩戴玉石可以在无形中给玉上油保养着玉石,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善着自己的皮肤,让自己看上去更美丽。 但当天气炎热或者剧烈运动时,人们会流很多汗,这时汗液会侵入玉石之中。这时候就不能再继续佩戴,需要将玉石取下来进行清洗,过段时间再佩戴,否则只会让玉石被汗液侵蚀。

2020玉器收藏市场走势分析

2020玉器收藏市场走势分析 大量的中产阶级会选择参与到新兴的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等模式。 仅仅只需对材料做出模棱两可的鉴定证书就可以保证业务的蓬勃发展,造成业内人士对鉴定机构抱有微词;而仅对材料的保证从某一 个角度也满足了很多有收藏需求,又不了解鉴定知识的投资收藏人 员需求。借助艺术品信托可以说是艺术品金融化的鼻祖,在创建初 期发展迅猛,比较适合中产阶级群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行业 促进意义。在下一步的艺术品信托投资中,对比字画和瓷器的收藏,艺术品材料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此也 提醒各位,选择鉴定机构时,尽量到国家专业的鉴定中心,那些什 么都写上羊脂玉的证书,不要盲目相信,谨慎行之。 喜爱玉器的人群更加成熟,结合投资、避税等目的明显的群体逐步单纯化,要求增加认知和鉴别技能的人员需求也逐步显现出来。 但是高古玉器受鉴定争议和国家政策的限制,交易还是缩小在局部圈子和高端人群,也有部分藏友会选择去国外拍卖会参与购买的 方式,安思远的拍卖会玉器几乎都被国内新的一批藏家所藏购,虽 然部分年代存在争议,但丝毫没有影响其藏品的拍卖结果;这与国内 现在一味要求“流传有序”也有一定的误导关系,我泱泱大国,五 千年文化沉淀,大量文化精华遗存在这二十余年的全国大工地翻天 覆地的建设中频频出现,而现在的收藏与过去的收藏最大的区别就 是有投资意识的引入,很多藏家现在的收藏都是为了明天的高出;而 拍卖又是国内最稳妥的艺术品投资渠道,要满足拍卖的手续有时甚 至将出土的玉器通过国外的拍卖制作出来流传的手续,都是为了将 来国内一旦放开高古玉拍卖市场而所做的努力;前几年的国内拍场其 他的品种更是天价频出,使艺术品投资市场成为更大的吸水池,拍 卖可谓是中国艺术品行业发展的奠基石,在文化艺术界有着里程碑 的意义。

高古玉-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图)

高古玉: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图) 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地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被誉为华夏文明第一块奠基石的高古玉,有着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而如今恰逢中国走向盛世的历史时期,高古玉更是成为艺术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 顶级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追求极致境界的顶级艺术品收藏,是每一个艺术品收藏家的美丽梦想和终极目标。 商周玉佩组饰. 杜平:高古玉是东方艺术品中的顶级奢侈品 京城资深古玉鉴赏家、百赏雅集总监杜平先生认为:“高古玉是艺术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它集中综合了奢侈品所具有的所有特点,符合奢侈品定义的各项基础要素”。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深收藏家、业内资深的玉文化学者,杜平长期关注市场上古玉器的经济走势,对古玉器鉴赏研究颇有心得,谈起玉器温文尔雅,热情而富有条理,他仔细介绍道: 1、富贵性: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是贵族形象权利的代表,富贵是它最重要的元素。高古玉自古是古代社会上层统治阶层独享的器物,是权利阶层的象征物,玉的使用被古代统治者所垄断,成为权力的象征。上古时期古人视玉为可通神的灵物,认为玉是集天地之精华的祥瑞,更可以使人辟邪消灾; 2、艺术性:高级奢华才能为拥有者带来荣耀,高古玉是古代统治者独享的器物,是神坛之上供奉给神灵的瑞物,作为那个时代精心设计打造的祥瑞图腾,它们都有着独到的美轮美奂的艺术美感; 3、个性化:奢侈品个性化是最高境界,独具匠心才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玉不琢不成器,高古玉是古代部落社会以全国之力开采玉矿,经过繁复的治玉过程,由最好的玉匠虔心手工打造出来的国家级礼器,是原创艺术杰作; 4、唯一性: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使物品成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高古玉器因为材质的原因,每件都是独一无二,保证了它的唯一性,再者高古玉是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 5、稀罕性:奢侈品让大多数人产生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而在夏商周时期的高古玉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贵族化的优越感,在上古时代,玉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重要礼器,故而高古玉被蒙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可望而不可即,是一般常人不能拥有及所能接触到的。 杜平认为:“美玉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宠,中华古玉是杰出的人类文化遗产,高古玉是玉文化的源头,鉴赏收藏高古玉是认知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高古玉是东方古代文化艺术品中毫无争议的顶级奢侈品”。自古以来黄金有价玉无价,倾国倾城的和氏璧,一件美玉璧换十五座城池的传奇演绎,千百年来深入民心,传国之玺、皇室之珍都离不开古玉器题材。古玉器收藏作为顶级艺术品投资中一项贮藏财富的有效工具,不但可以媲美珠宝黄金在增值保值方面的功用,高古玉收藏还可以彰显收藏者自身较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出藏者自身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最为让杜平推崇的是:“古人常以‘君子比德于玉’来做为自身的处世哲理,

话说古玉----玉器收藏

话说古玉----玉器收藏

话说古玉----玉器收藏.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在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各类中国古代文物中,玉器的收藏历史最为悠远、最为持久,几乎是伴随着玉器的产生而出现,并持续了玉器发展的全过程,直到今日。 严格意义上的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各种形制的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戴或执持以表征权力的瑞玉、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玉以及专门为殉葬而制作的葬玉等。这些玉器具有特殊的功能,象征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宗教寓意,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而且在墓中置放有序,如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

它们不是专为殉葬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瑞玉和装饰品。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体现。 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同时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其玉器流传的地域广,时间久。在相当于夏代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标本964号和标本1120号与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钩形器制相同,标本948号与辽宁建平牛河梁第二地点9号墓出土的椭圆形带齿玉饰形制相同,均为红山文化遗物;标本350号玉凤与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团凤造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物理现象) (1)盘磨 一般来说,收藏家都会盘带古玉,而古玉也会在盘带后发生各种物理变化,有的可能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体本身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场,比如温度场、磁场、电场,从而形成一个“生物信息场”。这个“生物信息场”会产生一种相应波谱,被称为“生物波”。“生物波”可产生生物电,它有一种奇特的效应,即光电效应。同样,经科学仪器测试,玉石也具有这种特殊的“光电效应”,在略施加压力、切削以及精加工的打磨过程中会使这种效应聚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并放射出一种能被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波,进而诱发人体内细胞水分子的强烈共振,使之轻微按摸,改善微循环系统,从而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和新陈代谢提升,活化细胞组织,调节经络气血的精确运转,增强快速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说:“有的病吃药并不能医好,而经常佩带玉器却能治好”,道理或许就在于此。 我们可能说得比较玄虚了一些,但是,这种场的影响加上人体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体气味和汗水中的物质,也会对佩带在身上的玉器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就会使玉器,特别是受沁的玉器发生颜色和质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需要

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培养玉器爱好者心情的十分有效的办法,也是盘磨玉器的有效办法。读者完全没有必要天天观察玉器的变化,往往几个月或者半年以后,玉器自会产生令人惊奇的变化,这时,你的心情一定会十分的舒畅。 所以说,养玉其实是在养人。 (2)气味 这是一个很难用文字和图案来表达的鉴定方法,但却是不少玉器收藏家经常使用的鉴定方法。我们在这里列上一个特殊的红山文化玉龙,这是一件被沁成鸡骨白的玉龙,在其上翘的长鬃旁边还露出原先的玉色,就在这个还露出玉色的钻孔内,用鼻深呼吸,还能闻到一股呛人的土腥味,其味道,就如出土不久的陶器,喷上水所散发出的腥味一样。另外,在下面介绍的玉璜的处理中,也就是把一些出坑不久的玉器放在水中煮,时间一长,如果玉器中散发出一种尸臭的味道,那么,这种玉器应该是一件出土的真品。(3)吸水现象 从玉镯和玉璜这两件玉器的受沁的情况来看,几乎如出一辙,都已经沁成鸡骨白色,且表面钙化严重,呈麻状疏松,在水中煮沸半个小时之后,都会逸出难闻的尸臭味。其中的玉璜,煮沸后取出、擦干,放在一个透明塑料盖的盒子里,一个小时以后发生一件奇异的现象。塑料盖上出现了一个和玉璜大小一样形状的璜.仔细一看,原来这是水

大收藏家温索普的传奇附其收藏的古玉

大收藏家温索普的传奇!附其收藏的古玉 一个温和专制主义者的哀愁:温索普和他的艺术收藏如果温索甫(Grenville L. Winthrop)地下有知,他会对母校哈佛大学将他捐赠的艺术收藏精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无动于衷吗?这显然有悖于他的初衷,而且他的固执也是个出了名的。1943年,按照温索普的遗嘱,他毕生收藏的大约4000余件艺术品捐赠给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Fogg Art Museum)。不过,温索普生前执意和哈佛大学校董会签了一纸不乏警示意味的协议,温索普认为自己的收藏应该无偿地用于哈佛大学师生的研习,但是哈佛大学无权外借任何一件他的捐赠品。但凡发现一例违约,哈佛大学就得偿付高额违约金:向纽约市育婴堂捐赠十万美元。即使在今天,十万美元也不算是个小数目,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当然,对于财大气粗的哈佛大学校董会而言,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十万美元还有些震慑作用的话,随着年代的推移,货币的贬值,它的威力也在慢慢褪色。在恪守承诺六十年之后,哈佛大学终于违约了:2003-2004年,温索普收藏的精华部分——十九世纪法国、英国和美国绘画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法国里昂博阿美术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等地进行了年余的巡回展出。由于温索普的坚持,也由于哈佛大学至少在半个多世纪中老老实实地履行了合

约,温索普收藏一直隐匿在公众视野之外,只有少数有幸参观福格美术馆的人才有机会一睹这个罕见的艺术收藏的芳容。而温索普在世时,他的收藏中的绝大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也罕有观众能获淮观瞻。因此,这次巡展的策展人颇具匠心地拟定了展览名称“私慕(a private passion)”。这个名称无论对于处在温索普直接掌控之下,还是处于惩戒性协议约束之下的哈佛大学管理的收藏都是很贴切的。不过,巡展消息一出,有的艺术评论人立即做出了一个尖刻的批评,讥之为名为“私慕”,实为“公叛(a public betray)”。哈佛大学是否依约向纽约市育婴堂赔偿尚不得而知,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委屈,当时,福格美术馆正在改造时期,库房空间紧张,借出藏品进行巡展本就是纾解改造压力的上佳之选,包括大英博物馆这样的顶级博物馆在内,大多数博物馆都采用过这种策略,为何舆论偏偏不放过哈佛大学和福格美术馆呢?这大概只能说温索普收藏实在是牵动了太多人的 心了。 温索普收藏实在是个奇迹。单论数量,总数在四千之上,在私人收藏中算是不小,但是众多公立收藏的藏品数目远在此数之上,不过论及质量,大概绝大多数收藏都无法望其项背。至少在十九世纪欧洲和北美绘画、中国青铜器和玉器、玛雅文化雕刻等方面,温索普收藏远远超出很多国家级收藏。温索普收藏是以《泉》闻名的法国画家安格尔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玉器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玉器 分享者:般般知玉

大英博物馆以庞杂丰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顶级博物馆中。近300年的岁月中,它收藏了来自全球数百万件人类文明遗产。管理者根据不同文明形态把这些瑰宝进行分类展出,用实物构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发展史。 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栖身于大英博物馆中,包括玉器、青铜、书画、瓷器、造像、漆器、金银等项目。 然而,由于展示空间有限,大部分中国文物都被精心保管在现代化库房里,拿出来展示的只占总数的1/10,分布在中国厅、中国玉器厅和珀西沃·戴维爵士藏品厅(中国瓷器厅)。华美的陶瓷体现了中国高超的工艺和优雅情调,书法、绘画勾勒出文人的遁世哲学和缜密心思,而古玉、青铜及佛像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华夏从自然崇拜、祖先祭祀到神灵信仰的精神寄托....... 名称:玉龙 时代背景:新石器时代 文化归属:红山文化 历史年份:约公元前3500年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在该地区以北和以南有许多更早的文化。大约从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现在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居住在遥远的东北部地区,即现在的辽宁省和内蒙古。他们建立了一个成熟的社会,那里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仪式遗址。

很显然,玉在红山文化中有很高的价值。玉制品常常是唯一与死者的尸体合葬于墓穴中的物品。 这个时期玉的主要类型包括带洞圆盘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头发上的饰物。卷龙是另外一种重要形态的样品,如今,它被称为“猪龙”,它可能源自于开口环或珏。许多这个时期的玉制品被用作挂饰,一些玉制品似乎被用来系在衣服或身体上。 名称:玉璧 时代背景:商代 历史年份:约公元前1500-1050年

玉器收藏不钻牛角尖,应兼容并蓄!(附5件新石器时期古玉重器组图)

玉器由于滋润可爱、可玩、可佩、可赏,加上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争相收藏的对象。但是,玉器投资收藏也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目前进行玉器投资收藏,需要注意以下“四个兼顾”。 新古兼顾 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古文化的国度,也有收藏古玉的传统。古玉因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体现了独特的时代烙印,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所以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许多传世古玉早就被各级文物部门和成千上万古玉收藏者们纳入囊中。古玉有着不可再生性,它的存世量毕竟有限,而藏家们对古玉青睐有加,导致其价格节节攀升。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大量仿古玉充斥市场,甚至可以说到了赝品泛滥的程度。 在古玉日趋稀少、货源紧缺和价格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藏家要克服厚古薄今的观念,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古玉上,而忽视新玉的收藏,要做到古玉和新玉并重。据了解,由于大量高科技工具的开发运用,当今玉雕艺人们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运用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现代工艺打造出来的新玉精品,其精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现今艺人大多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艺术素养也日益提高。客观地讲,新玉精品代表了当代玉雕工艺的新水平,同古玉珍品一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料工兼顾 买玉器首先要注意玉的材料质地,不论新古,玉材一定要好。

千样玛瑙万种玉,不同的玉石种类,市场价格相差比较悬殊。从玉种来讲,以新疆和田玉最为名贵,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开采,现在和田玉籽料已经非常稀有了,而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大,导致最近几年原料价格不断翻番。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质地、色泽、密度、绺裂、玷污等都是影响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有丝毫忽视。 “玉不琢不成器”,工艺是玉器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玉石难得,精湛的工艺同样难得。作为一件值得收藏的玉器,精湛的雕琢技艺、美伦的艺术表现、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件好的玉器作品,是在玉料的原有价值上增加了艺术附加值,它体现了制作者的文化学识、艺术修养、雕琢功力,使人们在品位、鉴赏、把玩中得到享受,特别是玉雕大师们的杰作,更是神形兼备,让人爱不释手。那些工艺精湛的玉器作品,无论经过多少年,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不会降低,只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表里兼顾 近年来在玉器收藏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玉器皮色的藏友,痴迷于它们美妙的皮色中,如:大红皮、枣红皮、砖瓦红、橘黄皮、姜黄皮、乌金皮等等。皮子是籽玉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不是唯一特征。因为籽玉比较稀少,且玉质上佳,加上皮子可以用来巧色雕刻,别有情趣,所以有皮子的玉料就成了藏家追捧的对象。 这些皮色固然漂亮也非常难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重皮不重质,重表不重里,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果不是玉或是差的玉,再好的皮色又有何用。当然,如果一块好的和田玉再配上好的皮子,便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增加了它的稀有性,物以稀为贵,也就增加了它的价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质才是完美的。 从收藏、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只有皮色没有质地的玉器,宛如没有灵魂、没有生命,不具备好的投资收藏性,所以挑选玉器质与皮、表与里二者不可缺一。

与周南泉谈古玉收藏的断代辨伪五法

与周南泉谈古玉收藏的断代辨伪五法-历史论文 与周南泉谈古玉收藏的断代辨伪五法 “石之美者”为玉。玉有晶莹、温润的特点,视之玩之,令人赏心悦目。在中国人收藏赏玩清单中从来不缺玉,古往今来,因玉有特殊的用途和美感,而广受推崇、身价倍增。 中国玉料分为三大系,第一是矿石学称为“透闪石——阳起石”系玉,俗称“软玉”,最典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和田玉;第二是“岫玉”,矿石学称“蛇纹石”系玉。岫玉在全国各地都有蕴藏,有名的如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玉,甘肃酒泉的祁连玉(用来做夜光杯的玉),北京十三陵的京黄玉等,硬度比昆仑玉略低;第三类是其他杂玉,又俗称“地方玉”。 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多是文化和道德的承载。孔子曾经以玉来比喻君子的德行,称玉有“十德”大意说,玉温润而有光泽,有梭角但却不伤人,是为仁义;玉瑕不掩瑜,质地透彻是为患;玉垂之如坠,是为礼;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是为乐,等等。因为玉有如此多的魅力,故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成为时尚成为崇尚道德的象征。如身上的玉佩走起路来叮当做响,也时刻提醒君子走路时也要正行知礼,不可横行无忌。 但是,在当代藏玉热中,人们过分强调玉的材质,推崇玉的升值投机功能,让人不得不扼腕兴叹。其实,“藏玉”绝不应该与“藏料”画等号。 中国人用玉可以追溯到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历代历朝的遗物中有大量的古玉存留下来。这些古玉除了质料的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一个时代历史的固化物。因此,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收藏古玉的上述意义远比金钱价值更高。

不过古玉假货很多,故而收藏难度大,需要藏家具有很高的鉴别与鉴赏能力,不仅要鉴玉料、还要鉴年代和真伪,很多人因为难辨真假而选择观望,导致古玉收藏市场远不及新玉,古玉被低估,难以回归它本来的价值,大量珍贵的古玉低价流失到了海外藏家手中。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记者近日专访了古玉鉴定大师周南泉先生,一起分享他的古玉鉴定经验与收藏故事。 古玉收藏无捷径 周南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他不仅是一个古玉方面的专家学者,也是一个古玉的收藏家,在他并不宽敞的家里,摆放着一件件形态各异的古玉,十步之遥,就可以一口气看完跨度千年的精品古玉,简直就是—部古玉的演变史。 或许是美玉的温润滋养,77岁的周南泉老先生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全无古稀老人耳聋目瞽之态,谈起古玉的收藏来目光犀利,滔滔不绝。 周南泉坦承自己从小就喜爱古玉,大学时念的是历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当时故宫搞文物鉴定的专家,大都是民国时期在琉璃厂古玩店里为资本家打工的专业职员,搞鉴定主要靠他们。这些老先生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东西,也说不出多少理论道理来,但眼力极好。 周南泉回忆,当时皇宫里的玉器年代鉴定很笼统,如没有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概念,把当时的玉器归入夏商时期玉;又把夏商至汉代的玉器统称为“高古玉”或“三代玉”;唐代至清朝的玉器界线也不清晰,大都要重新鉴定。有时还要经常去琉璃厂文物商店回购文物。老先生经验多,所选玉器几无“鱼目混珠”的可能,但思想保守,教徒弟都留一手,当问到某一器物为何被选上时,有时会说一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中国收藏高古玉高古玉高古古玉名录高古 玉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中国收藏高古玉高古玉高古 古玉名录高古玉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 序号分类玉器名称及规格玉种数量备注 高古方形高领玉璧外径16.5? 装1 高古青玉 1 内6? 装2 高古红山高古玉璧外径19?内4? 地玉 1 红山高古玉璧外径15? 装2 高古地玉 1 内3.5? 良诸玉琮兽面纹长5.5宽5.5 装3 高古地玉 1 高4? 良诸玉琮兽面纹长5.7宽5.7 装3 高古地玉 1 高3.3? 商周玉琮长10.5宽10.5 装3 高古青玉 1 素面高4.5? 装3 高古商周玉琮长7宽7高3? 白玉 1 弦纹边装3 高古春战蒲纹琮内孔6?高4? 青玉 1 良诸高古锥形器一组12件长最短的4.5装4 高古地玉 12 24.5? ? (船形两头尖兽面纹锥形器)长青玉 1 少见品 12.5 装5 高古龙山古玉圭5件最长23.5? 青玉 5 三弦纹 高10? 装6 高古良诸高古兽面纹玉璜长29? 地玉 1 (大型) 装7 高古红山勾云形器长22?高8? 地玉 1 装8 高古春战素面青玉剑具一付剑首5? 青玉 4 四件装8 高古春战素面墨玉剑具一付剑首4? 墨玉 4 四件装8 高古春战兽首方体玉带钩长9? 白玉 3 商周动物装9 高古白玉鸟长5.5? 1 饰玉佩装9 高古白玉鱼长6? 1 玉片式装9 高古白玉飞鸟长4? 1 玉片式装9 高古白玉鸭长6.5? 1 玉片式高古玉:汉以前玉器(含汉)。古玉:唐、宋、元、明清、玉器。 1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 序号分类玉器名称及规格玉种数量备注装9 高古白玉鸟长6? 1 装9 高古白玉螭龙高4.5? 1 片式装9 高古白玉猪长6.5? 1 园雕装9 高古白 玉凤鸟长5.5? 1 园雕装9 高古白玉龙片长10?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虎片 长9?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龙片长7.8? 1 挂件装9 高古白玉鹅片长6.5? 1 挂件装9 高古汉手握猪长5.5? 地玉 1 装10 高古玉跪人一组高1.5? 白 玉 35 小人装11 高古汉玉塞一付 10件地玉 10 装12 古玉白玉牌玉春水长 5.8?宽4.3? 白玉 1 金装12 古玉白玉牌玉春水长7?宽3.5? 白玉 1 金元装 12 古玉白玉牌秋山鹿长5?宽4.5? 白玉 1 金元 白玉秋山双鹿牌玉春水长7? 装12 古玉白玉 1 金元宽4? 装12 古玉白玉龙凤如意配长5.5?宽4.6?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牌 玉春水长5.4?宽4.2? 白玉 1 辽金装12 古玉白玉双凤如意结长5? 白玉 1 明 清装12 古玉白玉双童执荷挂件长5?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人物风景牌 长5.3? 白玉 1 明清 高古玉:汉以前玉器(含汉)。古玉:唐、宋、元、明清、玉器。 2 中国高古玉古玉系列收藏目录 序号分类玉器名称及规格玉种数量备注装12 古玉白玉龙牌挂牌长7? 白玉 1 金装12 古玉白玉菊花牌长5? 白玉 1 金元装12 古玉白玉无字牌长6? 白玉 1 明清装12 古玉青白玉子岗牌长4.5? 青玉 1 明清装12 古玉白玉子 岗牌长5? 白玉 1 明清装13 古玉白玉执荷童子佩高6?宽4? 白玉 1 明清佩件 装13 古玉白玉执荷童子佩高7.5?宽3? 白玉 1 明清佩件装13 古玉白玉执荷 童子佩高8?宽4.5? 白玉 1 明清佩件装13 古玉青玉罗汉高7?宽3.5? 青玉 1 辽金装13 古玉白玉文官像高7.5?宽1.5? 1 唐白玉

中国古代的玉器收藏

中国古代的玉器收藏 在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各类中国古代文物中,玉器的收藏历史最为悠远、最为持久,几乎是伴随着玉器的产生而出现,并持续了玉器发展的全过程,直至今日。 一 严格意义上的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各种形制的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戴或执持以表征权力的瑞玉、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玉以及专门为殉葬而制作的葬玉等。这些玉器具有特殊的功能,象征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宗教寓意,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而且在墓中置放有序,如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它们不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瑞玉和装饰品。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

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体现。 二 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同时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其玉器流传的地域广,时间久。在相当于夏代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标本964号和标本1120号与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钩形器形制相同,标本948号与辽宁建平牛河梁第二地点9号墓出土的椭圆形带齿玉饰形制相同,均为红山文化遗物;标本350号玉凤与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团凤造型相似,琢纹工艺相同,应为石家河文化的遗物。 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和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

古方谈古玉收藏鉴定

古方:玉器的收藏与市场 《文物天地》编者按:5月2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十讲邀请著名玉器专家古方先生主讲玉器的收藏与市场。古方先生1962年生于北京,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的考古专家、古玉鉴定专家卢兆荫先生。1989年起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中国古代玉器考古发掘及鉴定工作。1997~2000年为美国纽约大都会亚洲艺术部访问学者,研究馆藏玉器,并为公众作古玉鉴定工作。目前就职于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中国传世玉器全集》。 玉器收藏的出现和古玩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古玩出现在宋代,距今1000多年。为什么宋代会产生古玩呢?有三个条件: 第一,宋代离宋代人所认为的“古代”的下限至少有了一千年。宋代时所认为的“古代”就是夏、商、周、秦、汉,最晚的就是汉代。因为有古可玩,所以古玩才出现了。 第二,宋代有一个发达的文人官僚阶层,有钱,有权,又有品位,形成了一个玩古玩的群体。 第三,宋代的商品经济很发达。而古玩也是一种商品。宋代已经出现了经营古玩的人和店。 当时的古玩并不像今天有众多品类,宋代人的古玩只有三种:第一是青铜,第二是玉,第三是碑刻。宋代人很有品位,玩到极致产生了一门学问——金石学。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宋代人玩玉器的书只有两本: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南宋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考古图》是我国研究青铜和古玉最早的著录,也是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有开创之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专门集录器物铭文,并加以考释。这两本书中著录的玉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汉代的玉器。因为宋代没有考古学,不能辨认早于汉代的玉器。当时的仿古玉仿的也是汉代的玉器。 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一座发达的城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东街北侧的潘楼酒店“每日自五更市台,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宋代的酒店以喝酒、吃饭为主,在店中售卖书画珍玩,像杂货铺。南宋的时候不一样了,都城临安(今杭州)出现了专营古玉的“七宝社”,说明古玩有了进一步的分类。到了元代的时候,第一部专门收藏玉器的书出现了,朱德润著《古玉图》收录了41件玉器,标志着专项玉器收藏的开始。 古玉收藏风气最浓的时候是乾隆时代,乾隆晚年痴迷古玉,从全国各地搜罗,大量的古玉源源不断流入清官。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民间开始收藏古玉,到清晚期,一直到民国,这种风气达到了顶点,收藏的中心就在北京。清末出现了一个大家,吴大激(1835~1902),江苏苏州吴县人,官至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中兵败革职。他收藏颇丰,更重要的是金石学的底子十分深厚,考证功夫非常好。今天很多的玉器名称都是吴大潋起的。在玉器的用途方面,他考证得也极其详细。此外,他的图画得非常好,不仅细致人微,还注明比例。他所著的《古玉图考》在100多年前出版以后,很快被翻译成世界各种主要的语言文字。100多年过去了,外国人研究中国古玉的入门书还是这一本。从研究水平来讲,这本书在当时达到了颠峰。 吴大潋死后,收藏被他的后人卖掉了。今天能够看到的属于吴大潋收藏的藏品,大英博物馆有一些,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也有一些。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但都不是精品。 中国玉器的大量流失

古玉收藏鉴宝的方法.doc

古玉收藏鉴宝的方法 古玉收藏鉴宝的方法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很润泽。假货则绝对不变。 4:把玉器放进80度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得疏松了)。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5: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6: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曾灰皮出现。(出灰现象) 7: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与当地土壤结构也有关)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0: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古玉收藏境界 第一、一星级收藏者叫做老破旧。此类收藏者刚刚接触古玉,收集的大都是玉质杂乱侵蚀严重,粗糙、破旧、甚至有破损之物。赝品真品混杂,更有甚者一生误在其中,无法醒悟。处在这个阶段境界者,心浮气躁没有主见,或者非常顽固不听正确劝导,最易被制假卖假者误导! 第二、二星级收藏者叫做老一个。其特点是:比较了解某一年代(例如红山文化或者明清玉器等),或者某一种出土现象(例如凡玉器没有土咬痕迹一概不认)又或者某一种沁色(例如只认土沁,出现其他沁色就一概喊假。)再或者某一种玉质(例如只认可亚光和田玉,高光高密度和田玉出现在眼前,就一概不认。)只认一两种品相的古玉我们也称之为偏才收藏者。这类收藏者刚刚掌握一点古玉知识,认为自己已经很是了不起,喜欢卖弄,听不进去

生坑玉如何看及盘后变化

生坑玉如何看及盘后变化 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关于皮象的辩认没上过手真品、理解难些.就是上过手一个文化区的真品、对皮象的辨认可能只认这个文化区的皮象。而中华大地之辽阔,土质不同、文化层、文化区众多、故沁象皮象是有差别的、大家又不可能上手各地区、文化层,文化区的古玉、那怎么办呢?! 我一直重复一个方法、次生物之自然沁象的辩真伪、次生不是有包为次、次即主体原态之后天变化,如沁熟、沁裂、沁孔、沁坑、沁色、沁留、沁浆、等原生态后天之变化为次。 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 认古玉首先学认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更要掌握. 掌握了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宝才不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会认自然态对认某一时段表象也有帮助做用.有人见这种样子就否决.分不清真伪.只因为仿品有这样皮壳的,但是也不想想. 没真东西他仿谁呀. 所以有了仿品就不会认真东西了.还是真的见的太少太少了. 一件玉器盘过程中变化真实记录 一件玉器盘过程中变化真实记录 当地土壤成份含铁量极高,固受(三氧化二铁)元素之沁.反映在玉中就是红色的. 盘玉是玉器收藏者最大的乐趣之一。 贴身而藏,精心呵护,经过天长日久的盘玩佩戴,就像是蝴蝶经过蛹的挣扎,玉逐渐蜕去了粗躁的土壳,恢复了往昔的灵性、润泽、色彩,灿烂光华绽放在掌心,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 你也许听说过玉是要盘的,但具体如何盘玉一定知道的不多,下面空城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玉为什么要盘? 出自于坟墓的古玉器,往往带有土锈色沁,为了使古玉器的污浊霉气退净,又便于进呈宫廷或长官、长辈之需要,古人想出了盘玉的各种方法,有急盘、缓盘、意盘三种。一般必须的方法便是洗净、水煮,然后用白细皮细擦的方法。其他就是在什么时间和加什么材料在水里煮的问题了,目的是为了把古玉器外表的土锈去掉,让美丽自然的色沁呈现出来。这个去除土锈的过程就叫盘玉。古玉受色之处愈盘愈艳,可以显露出古玉器特有的那种沉稳温润感来。现在人们买来玉器出于把玩的需要,而非同古玉的盘玉概念,所以只要贴身放置,或者用手盘玩以人气养之,就可以达到养心和润玉之目的了。 如何盘玉? 在盘玉之前,要先了解物件本身的特质,当然首先是料子要对,其次玉质要好。不对料的玉器再如何用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好料,也就是俗称的和阗水产玉盘出来的感觉自然比山产玉要好。

一位古玉收藏者的暴富经历:从30万变500万

一位古玉收藏者的暴富经历:从30万变500万! 导读:收藏家财富如何暴涨的?行内有话说:散尽千金换古玉。这话一点没错,10年前,闫某在一件古玉上的花费就有几十万元,现在他手里的一个唐代玉鸳鸯粉盒,是10年前他花30万元收来的。去年有人给他出500多万元,他没舍得卖。文博城内不缺高人,有的玩得贵,有的玩得小众,未来将有两家收藏馆在这儿开业,到时候镇馆级的藏品不少,如何与这些跨越千年甚至亿年的珍品结缘?每个藏家那儿都有不少的故事。 1,古玉,30万变500万10年前花30万收藏的一件唐代玉鸳鸯,现在已经涨到500多万行内有话说:散尽千金换古玉。这话一点没错,10年前,闫某在一件古玉上的花费就有几十万元,现在他手里的一个唐代玉鸳鸯粉盒,是10年前他花30万元收来的。像这样保存完好的一对很少见,这对鸳鸯一只长约15公分,尾部也有三四毫米的厚度,中间是空心,看上去精致极了。他说去年有人给他出500多万元,他没舍得卖。到现在,只要看到一件玉器,闫某就能大体知道这件玉器是什么年代的。但他不太愿意讲捡漏的故事,尽管这是古玩收藏圈里圈外最津津乐道的谈资。可能玩玉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玩古玉的人一定不多。闫某说,虽然古玉近10年来一直保持上涨之势,但是国内古玉市场并不算

十分火热,离制高点还相差甚远,收藏古玉不失为好的时机。但是,古玉对收藏知识要求很高,现在市面上夏商周时期的古玉已经不可能得到,唐宋时期的也非常罕见,能见到的古玉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古代玉器能满足人们爱好古文化的情感,但因为数量有限,真正懂得古代玉器的人凤毛麟角。比如,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大器,却不知道“高古无大器”。汉代之前的玉器多是挂饰件,民间没有资格拥有,另一方面,宋代之前的人席地而坐,没有空间放置大件的玉器摆件,自然也不可能有这些大器的传世,“收藏者如果对历史不了解,用现在的生活去想象古人,就一定没办法正确收藏,因此这个市场并不大。” 2,民间收藏家,将开小型博物馆晒宝但闫某手里的好东西还真不少,战国玉璧、汉代乐舞俑在他那儿都能一见。他入行已经有20多年了,当初太喜欢这行,大学毕业分配的工作都没要,就开始钻研古玉,这么多年,手里留下不少好东西。玉器收藏,除了成色、质地、水头等先天材质条件之外,还有后天的年代、雕工、器形等影响它的附加价值。他喜欢古玉,更多是因为工艺上的美,还有材质的美。以前的工匠,“毕生于一器”,现在的技艺是已经达不到了。很多人认为古玉是“纯手工”的,所以“出品”一定粗糙难看,事实上却恰好相反,汉代以前的玉器是皇家用品,用来彰显身份之用,所以料好、工细,精气神是现代无法企及的。正因如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