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目标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目标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目标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目标

――改善尿道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叶章群

BPH有两个组成因素——静力的(前列腺增大);动力的(平滑肌张力增加)

BPH是一个进展性疾病,它给病人带来的烦恼,首先是对症状的烦恼,其次就是对疾病进展(如前列腺癌、急性尿潴留以及手术)的担心。因此从病人的角度来看,最希望的是有一种治疗方案,可以长期改善症状,避免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如尿潴留的发生,同时还希望避免手术。这种对疾病的担心和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就是对生活质量的极大影响。

BPH患者对各项治疗的评价是如何呢?

一份“德国病人调查报告”,调查了124名BPH患者,目的是探索BPH患者对疾病的看法,了解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哪些影响以及了解BPH患者对保列治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病人认为在BPH治疗结果中最重要的5项是:症状改善占92%、避免进行手术占85%、提高生活质量占78%、前列腺缩小占77%、耐受性良好占77%。调查发现在服用保列治治疗平均1.5年的患者中,有90%反馈症状减轻,98%的患者反馈保列治耐受性良好或非常好。由此可见,在BPH 的治疗中,患者除关注症状的改善外,同时对避免手术,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十分关注的。

放眼其他学科领域的治疗,所有慢性进展性疾病都不只关注到疾

病的短期缓解也关注到长期的控制。就好像高血压治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血压控制,更重要的是关注血压控制以后长期对心、脑、肾的保护。BPH治疗也一样,人们在注重短期症状缓解的同时,更注重长期的疾病进展,即能否减少AUR的发生或减少侵入性手术的发生率。

BPH治疗的发展历史

回顾近百年BPH治疗的发展进程,传统的开放手术因其能彻底解决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故一度被广泛应用。从药物治疗来看,植物制剂的治疗历史悠久,但在疗效方面一直未受充分肯定。在最近发表的AUA和EAU指南中仍未推荐其作为BPH的治疗药物。25年前发现在大鼠前列腺体内富含α-肾上腺素受体(如右图),之后开发了第一个用于BPH治疗的α-阻滞剂,即哌唑嗪。该药物治疗BPH在症状缓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后a-阻滞剂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BPH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BPH的治疗从单纯关注症状的缓解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减少远期并发症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开放式手术已逐步被TURP或其它侵袭性小的治疗方法如钬激光(附下图:钬激光前列腺消融汽化术示意图)、绿激光、铥激光等所替代,在药物治疗方面,40年前发现了DHT对前列腺的作用,13年前开发上市了第一个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保列治)。这是BPH药物治疗的一场革命。保列治是第一个被证实可以有效缩小前列腺体积,从而减少BPH远期并发症、长期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药物。该药的问世,开创了药物治疗BPH的新纪元。

与其他药物相比,保列治在BPH治疗中的效果如何呢?

从前面的德国病人调查报告看到,90%以上的病人对保列治的使用相当满意。在97年发表的PLESS研究中显示,保列治使用4年可以使AUR的危险性减少57%(与安慰剂相比P<0.001),2002年发表的MTOPS研究2也证明了这一结果。该研究共分四组,联合治疗组(保列治+多沙唑嗪)、保列治组、多沙唑嗪组及安慰剂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逆转疾病进展上,联合治疗组被证实比任何单药治疗组有优势。因此对患者来说,联合治疗是最佳方案(最近对MTOPS研究的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前列腺体积>25ml的BPH患者中,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单药组)。

值得关注的是,在AUA症状评分(附表2:AUA症状评分表)的改善上,虽然保列治组与多沙唑嗪组作用相似,但在另外两个疾病进展指标的改善上却有极大的差异,如在AUR的发生风险、侵入性治疗的风险方面,保列治组的作用与联合治疗组相当(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多沙唑嗪组的作用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结果上看它只是推迟了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但并未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风险。α受体阻滞剂的优点是缓解症状快,但不能延缓疾病进程,而保列治则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还可以降低AUR和手术的发生风险,控制并逆转疾病进展。因此无论是在近期或远期,保列治都是BPH治疗的

素(即所谓高危因素)。有研究3发现前列腺体积大于30克者,AUR 的发生率是小于30克者的3倍。在对一些社区人群的调研及PLESS、MTOPS研究中,同样发现前列腺体积、PSA水平, 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即前列腺体积增大或PSA升高,疾病进展的风险就加大。一般认为,前列腺体积>30ml,或PSA>1.5ng/ml,疾病进展的风险就加大,在治疗时就需要考虑控制及逆转疾病进展,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在2003年AUA关于BPH的治疗指南上也再次提到了前列腺体积和PSA 水平是BPH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MTOPS研究中发现,保列治组和联合治疗组均能有效地缩小前列腺体积,两者4年分别缩小16%和13%,而多沙唑嗪组和安慰剂组体积均较基线增加了18%。这与PLESS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后者使用保列治4年,前列腺体积缩小了20%左右。

正如2001年由ICBPH出版的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评价和治疗指南中强调的那样,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应缩小前列腺体积,减轻阻塞,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或防止远期并发症发生的目的。EAU 2004 BPH指南中强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与前列腺增生症相关的并发症如尿潴留的发生。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100分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用于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方法为(D) A.直肠指诊 B.超声 C.尿流率检查 D.上述都可以 2.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很多,常用的药物有(D) A.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植物类制剂 D.上述都正确 3.5a还原酶抑制剂是通过在前列腺内阻止塞酮转变为有活性的双氢塞酮,进而使前列腺体积部分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在服药3个月左右见效,停药后症状不易复发,无需长期服药。(B) A正确 B.错误

4.对于前列腺增生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病率在60岁时大于50% D B.发病率在80岁时高达83% C.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已明确 D.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不明 5.激光治疗:Nd-YAG激光有接触性、非接触性和组织内插人等方式,疗效不十分理想。目前应用铁(Ho)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肯定。(A) A.正确 B.错误 6.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B) A.充溢性尿失禁 O B.夜尿和尿频 C.肾功能不全 D.上述都正确 7.对于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非那雄胺说法正确的是(B) A.a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D.起效快 8.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明显梗阻者一般不需处理,可观察等待A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当BPH导致以下哪些并发症时,建议采用外科治疗(ABCD) A.反复尿猪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猪留) B.反复血尿,5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C.反复泌尿系感染 D.膀胱结石 2.手术治疗途径有(ABCD) A.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B.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C.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 D.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三类药物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三类药物 *导读:现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颇多,有药物治疗,也有手术治疗,但一般说来,对于病情不重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药物治疗仍是首先选用的方法。 前列腺是位于男性膀胱颈下方,包绕尿道的一个腺体,它分泌前列腺液,是精液的组成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早期症状多为夜尿增多、排尿时间延长,进一步发展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射程不远、淋漓不尽,病情严重时会尿失禁、尿潴留,最终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现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颇多,有药物治疗,也有手术治疗,但一般说来,对于病情不重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药物治疗仍是首先选用的方法。目前,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称-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如高特灵、呱唑嗪等,其作用原理是阻止神经传递介质肾上腺素和受体结合,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前列腺及膀胱颈的平滑肌,降低其张力,使尿道平滑肌松

弛,改善排尿受阻症状。这类药物起效快,一般用药3~5天,80%的患者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者,选用高特灵既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又能降血压降血脂,一举两得。但这类药物不能使增生的前列腺缩小,长期使用会出现耐受现象,副作用也较多。有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还可能会有心功过速、鼻塞等副作用。 第二类,称为5-还原酶抑制剂,如保列治。其作用原理是降低体内雄激素双氢睾丸酮的合成水平,使这一和前列腺增生有关激素水平下降,达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目的。临床观察表明,应用保列治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尿流量,改善排尿受阻症状,且副作用小,但最大疗效需在用药半年后才出现,停药后症状会复发,维持疗效需长期用药。但若保列治与-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能获得协同作用,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 第三类,是植物药,优点是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其中一类是植物类制剂,如保前列、护前列、通尿灵等,它们含植物固醇,能干扰腺体的前列腺素合成和代谢,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且有利尿、杀菌、抗炎、减轻前列腺腺组织充血的作用,因而具有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的作用。另一类是花粉类制剂,如

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

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 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 一、膀胱颈挛缩 即膀耽颈纤维化增生,其临床表现很像前列腺增生症,但直肠指检前列腺大小常。一般认为膀肮颈缩继发于炎症病变,膀胱颈部平滑肌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可伴炎 症。膀肮镜检时,膀肮颈后唇抬高,后尿道与膀胱三角区收缩变短。 二、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出现小便困难的临床症状,而增生与癌变亦往往同时并存。由于前列腺癌好发于前列腺的外周区,当癌肿在局部并末发展至很大的时候,小便困难的症状往往不甚明显。同时与癌肿多发生于外周区有关,当前列腺癌开始形成结节时.肛诊比较易于触及和发现,因此,当男性老年人因排尿问题就诊时,必须十分强调常规肛门指检。当肛检发现前列腺有硬性结节、表面欠光滑时,应作进一步的检查以帮助确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公认的对前 列腺癌特异的瘤标,正常情况下,血PSA<4flg儿。当前列

腺发生恶变时,多数病人的血PSA会增高。PSA为4—10yg 儿时,应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应作肛检触诊或B 超、CT影像学检查。有可疑结节时,应作前列腺穿刺和病 理活检。当血PSA为10一20yg/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的存在,需同时作游离PSA(FPSA)、总PSA (TPSA)以及PSA密度(PSAD)检查并进行比较,若FFSA/TPSA或PSAD/TPSA 之比<0.15时,对于帮助确诊有一定意义。血PSA>20Pg 儿时,80%以上可能存在有 前列腺癌并已发生处骨转移。另外,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症均会导致血PSA 增高,但不如前列腺癌的PsA高。而且前列腺癌经定期复查,往往会发现血PSA持续 升高。肛检触模按压前列腺后会导致PSA的一过性增高, 因此最好在肛检前抽血验PsA,已经肛检者最好于2—3周后再验PsA比较准确,以免出现假阳性。 B超、CT、MRI等影像检查对帮助鉴别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除了能观察到腺体增大以外,前列腺内部不均质,有结节性密度或低回声区,或伴有小钙化,前列腺边缘不光滑,包膜不完整,甚至浸润膀胱或侵及侧韧带,盆腔骸血管旁有淋癌.除了梗阻尿道以外,很容易发生骨尤其是转移,所以临床上疑有前列腺癌患者,除了肛诊、验血PSA、B超、CT检查以及穿刺活检等帮助前列腺诊断病变外,同

前列腺增生3种常用治疗药与10种慎用药

前列腺增生3种常用治疗药与10种慎用药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病,60岁患病率大于50%,80岁高达83%。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是尿频和夜尿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发展成为尿潴留。有不少药物会诱发和加重尿潴留,如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这些药物对其泌尿系统的影响。 1 治疗前列腺增生常用药 1.1 α1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α1受体,减轻前列腺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达到减轻患者症状目的。包括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阿夫唑嗪和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用于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这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虹膜松弛综合征等。 1.2 5α还原酶抑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的转变,进而降低前列腺内DHT 的含量,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尿路症状。常用药有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Ⅰ型和Ⅱ型5α还原酶双重阻滞剂度他雄胺。5α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前列腺较大和/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升高的中重度、进展风险高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异常、性欲低下等。 1.3 M受体拮抗剂M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膀胱,阻断乙酰胆碱与介导逼尿肌收缩的M受体结合,抑制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从而改善膀胱储尿功能。目前的药物有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可用于无明显的梗阻症状,以储尿期癥状为主,残余尿量无明显增加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头痛与视力模糊,心率加快和认知障碍,尿潴留等。 2 前列腺增生慎用药 2.1 常用感冒药氯苯那敏是许多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之一,除了具有抗组胺作用之外,也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可增加前列腺患者的排尿困难。 2.2 抗过敏药异丙嗪、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等,均会增加排尿困难,可改用阿司咪唑治疗。 2.3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有一定的M 受体阻断作用,可引起排尿困难。 2.4 抗抑郁药丙咪嗪、多塞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同氯丙嗪一样,有M受体阻断作用,会诱发尿潴留。

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ICD-9-CM-3:60.2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IPSS、QOL评分。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 3.耻骨上造瘘口无漏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

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ic Hypertrophy,BPH)是老年性常见病。临床治疗药物较多,现将临床常用的四种药物:特拉唑嗪、阿呋唑嗪、普适泰、非那雄胺、坦洛新及坦索罗辛的疗效及作用特点加以比较,从而加以指导临床用药。 一、作用机理 1、特拉唑嗪: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具有松弛膀胱和前列腺平滑肌的作用,可缓解良性前列腺肥大而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 2、阿呋唑嗪:是一种喹唑啉类衍生物,是神经突触后膜α1肾上腺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作用于前列腺、尿道及膀胱颈的平滑肌,降低其张力,从而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相关症状。本品对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没有不良影响。 3、普适泰:特异性地阻断雄性激素二氢睾酮以及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合成,阻止受体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从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达到治疗目的。本品3个月起效,6个月达最佳疗效。 4、非那雄胺:是一种合成4-氮甾体激素化合物,为特异性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外周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降低血液和前列腺、皮肤等组织中二氢睾酮水平。抑制前列腺增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临床症状。可以降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本品起效慢,长期用药效果更佳。 5、坦洛新:可选择性阻断α1受体亚型α1A受体,对尿道、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平滑肌具有高选择性的阻断作用,使平滑肌松弛,尿道压迫降低,降低尿道内压曲线中的前列腺压力,而对节律性膀胱收缩和膀胱内压曲线无影响。 6、坦索罗辛:是长效交感神经α1受体亚型α1A的特异拮抗剂,可以超选择地阻断膀胱颈、前列腺体及被膜平滑肌受体,减少下尿路阻力,从而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 二、用法用量 1、特拉唑嗪:推荐剂量为2mg/次,qd,睡前服用。 2、阿呋唑嗪:5mg/次,bid 。疗程12周,建议首剂量在睡前服用。通常成人的常用剂量为一次1片(2.5mg),一日3次,老年患者起始剂量每日早晚各1片,最多增至一日4片(10mg)。肾功能损伤患者:起始剂量应一次1片(2.5mg),一日2次,随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轻度及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起始剂量应一次1片 (2.5mg),一日1次,随后根据临床反应增至一次1片,一日2次。 3、普适泰:1片/次,bid,疗程3~6个月,可在进食时或单独服用。衰老或肾功能不全者无需改变剂量 4、非那雄胺:推荐剂量为5mg/次,qd,空腹服用或与食物同时服用均可,疗程12周。 5、坦洛新:推荐剂量为0.2mg/次,qd,饭后服,根据年龄、症状的不同可适当增减。疗程12周 6、坦索罗辛:推荐剂量为0.2mg/次,qd,饭后服,根据年龄、症状的不同可适当增减。疗程12周 三、治疗效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006年试行版) 第一篇基本知识 一、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 二、流行病学 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2],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1]。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4]。 三、病因学 BPH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国内学者调查了26名清朝太监老人,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5]。但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1]。 四、病理 McNeal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所有BPH结节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1]。早期尿道周围腺体区的结节完全为间质成分;而早期移行带结节则主要表现为腺体组织的增生,并有间质数量的相对减少。间质组织中的平滑肌也是构成前列腺的重要成分,这些平滑肌以及前列腺尿道周围组织受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或其他酶类递质神经支配,其中以肾上腺素能神经起主要作用。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有丰富的G受体,尤其是αl受体[6-7],激活这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尿道阻力。 前列腺的解剖包膜和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由于有该包膜的存在,增生的腺体受压而向尿道和膀胱膨出从而加重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后,增生的结节将腺体的其余部分压迫形成

前列腺增生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前列腺增生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哪些呢?前列腺增生是老年朋友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给老年朋友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平常我们在体检中可以做哪些检查来查看是否患有这种疾病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下面就请三亚榆林海军医院的姚少华专家给大家介绍下前列腺增生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1.检查腹部:注意有无胀大之膀胱,前列腺肥大患者,膀胱内常有大量残余尿,触诊时常可触及胀大之膀胱;但有时病史较长,膀胱处于长期慢性尿潴留状态,胀大之膀胱质地软瘫不易触察,可用叩诊法,以判明之。 2.肛门指诊:肛指检查,是诊断本病重要检查步骤,多数前列腺肥大病例,经此项检查即可作出明确诊断,阳性发现为前列腺体肿大,突起,中央沟消失,两侧边缘增宽,质韧而表面光滑,根据这些特点,可与前列腺癌,结核,结石相鉴别,但如前列腺不大,尚不能仅根据此项检查,就除外前列腺肥大之可能,因如单纯中叶肥大时,肥大之腺体向膀胱内突出,肛指检查可完全无从触知,肛指检查时,注意肛门括约肌之功能,有助于与神经病原性膀胱排尿障碍相鉴别。 3.X线:IVU或膀胱尿道造影时于前后位及排尿状态下摄片,可见膀胱底部抬高,有弧形密度减低阴影,后尿道长度增加,如合并憩室,肿瘤,结石可显示充盈缺损,晚期IVU 可显示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或肾显影不佳甚至不显影。 4.膀胱镜检查:该方法不作为常规检查,仅在有指征时进行,可见膀胱颈部突出隆起,尿道内口变形,膀胱壁形成小梁,小室甚至憩室,如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也可一并诊断。 膀胱镜检查,对某些病例确属必要,因为可经此项检查确知前列腺是否肥大何叶肥大以及肥大程度,又可通过此项检查了解膀胱内情况,排除其它病变,但膀胱镜检查对前列腺肥大病人容易引起损伤,出血,感染等,故应严加选择使用,操作时务必小心细致,检查后又需严密观察。 5.测定残余尿:测定残余尿对本病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腺体肥大程度,并不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例,故依腺体大小程度为本病分级实无临床意义;而残余尿之多少,能说明梗阻程度之轻重,与病情关系密切,测定残余尿的方法有: ①超声波检查法:简便易行,病人负担很小,结果亦能说明问题, ②导尿法:于自行排尿之后,立即放入导尿管检查,能准确的测定残余尿量,并可取得尿标本作培养,且可借此作酚红试验及膀胱造影等检查,但有引起损伤出血感染等危险,故应慎重进行,严加预防,如测定有大量残余尿时,应考虑将导尿管留置引流, ③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时,解除加压腹带拍最后一张片后,让患者排空膀胱再行拍片一张,即可显示残余尿情况。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进展(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凌武作者单位: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许多有症状的BPH 患者首选药物治疗,待药物治疗无效时,患者已高龄并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前列腺体积也明显增大[1]。对于这些患者,传统的外科手术干预如开放前列腺切除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高。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并对小到中等的腺体采用TURP这一金标准提出了挑战。下面作者就BPH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双极技术 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单极电切,电流从电切环与贴附在患者皮肤的地线电极流过,增加了诸如皮肤灼伤、深部组织过度热灼、神经损伤、神经刺激(如闭孔神经反射)、心脏起搏器失灵[2]等风险。此外,传统的TURP需要非电解质的低渗灌注液,如果被大量吸收,可能导致TUR综合症。 1.1 双极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Bipolar TUVP) 双极TUVP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流在组织表面产生汽化层。在汽化层蓄积的高能量释放入与其相接触的组织内,引起组织汽化。灌注液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减少了TUR 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组织周围热损伤、皮肤灼伤、心脏起搏器失灵等风险[3]。在TUVP与TURP的若干比较中[4,5],两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血钠水平无显著差异,在随访3~12月后亦未发现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有差别。 1.2 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Bipolar TURP) 双极TURP与双极TUVP效果相似,学习曲线短。 与单极TURP相比,双极TURP出血少,因用生理盐水灌注,无TUR综合症发生,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尿痛、尿路刺激症状少,但尿道狭窄率较高,可能与电切镜鞘较粗、电极回路类型不同和电流密度较高有关[6]。Michielsen等[7]报告与单极TURP相比,双极TURP手术时间较长(44 vs 56min,P<0.01),但血钠水平降低不明显,无TUR综合症的发生(单极TURP 的TUR综合症发生率为0.3%),两者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efekli等[8]先用双极TUVP处理取前列腺中叶和两侧叶,再以双极TURP切除尖部组织并作病理检查,手术时间比单极TURP短。 2 激光技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疗指南 一、 BPH的诊断 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就诊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首先应该考虑BPH的可能。为明确诊断,需作以下临床评估。 (一)初始评估 1.病史询问(推荐) (1)下尿路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其伴随症状; (2)手术史、外伤史,尤其是盆腔手术或外伤史; (3)既往史和性传播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 (4)药物史,可了解患者目前或近期是否服用了影响膀胱出口功能的药物;(5)患者的一般情况; (6)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评分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I-PSS评分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反映,它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性。 I-PSS评分患者分类如下(总分0-35分): 轻度症状0~7分 中度症状8~19分 重度症状20~35分 (7)生活质量评分(QOL):QOL评分(0~6分)是了解患者对其目前下尿路症状水平伴随其一生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关心的是BPH患者受下尿路症状困扰的程度及是否能够忍受,因此又叫困扰评分(bother of score)。 以上两种评分尽管不能完全概括下尿路症状对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是它们提供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能够使医生很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2.体格检查(推荐) (1)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下尿路症状患者行直肠指诊非常重要,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DRE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国外学者临床研究证实,直肠指诊怀疑有异常的患者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有26%~34%。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DRE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直肠指诊对前列腺体积的判断不够精确,目前经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前列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 精癃,现代医学称之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前列腺增生症能造成排尿不畅等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诊断依据: 一、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量多。 2、西医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第一版) (1)LUTS(下尿路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2)合并症: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3)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 (4)前列腺大小的评估:直肠指诊、B超或CT测定法。 (5)残余尿测定:B超测定法和排尿后导尿法。 (6)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血肌酐测定: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及其受损程度。

(7)尿动力检查 1)尿流率测定:了解排尿情况,尿量不少于150m,最大尿流率(Qmx)<10ml/s,提示有膀胱出口梗阻,最大尿流率>15ml/s。 2)压力-流率测定:可区分逼尿肌无力与膀胱出口梗阻。 二、中医治疗 1、证候分类 (1)湿热下注: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9g、瞿麦9g、扁蓄9g、车前子12g、滑石15g、栀子9g、大黄9g、甘草梢6g) (2)脾肾气陷: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12g、当归10g、橘皮10g、升麻12g、柴胡10g、白术15g) (3)肾阴亏虚: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通窍利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12g、丹皮10g、白茯苓10g、山茱萸10g、泽泻9g、黄柏9g、熟地黄12g、知母9g) (4)肾阳虚损:排尿无力,失禁或遗尿,点滴不尽。面色恍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软无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助阳、通窍利尿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山药 12g、茯苓 12g、泽泻10g、肉桂 3g、附子(制)6g、牛膝 10g、车前子10g) (5)气滞血瘀:小便努责方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浅谈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浅谈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60~69岁老年男性发病率高达75%~85%,80岁以上发生率达90%。患者多年老体弱,长期夜尿次数多、排尿不畅等不仅造成老人心理上的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的患者还伴有痔、脱肛、血便、疝和下肢静脉曲张等多种并发症。可见,前列腺增生症已严重影响了老年男性晚年生活质量。 对于BPH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方案无疑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而且手术要求严格的适应证,随之可能还会出现并发症以及后遗症,因而只有少数患者适合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理疗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当前广大患者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很多,但正确地选择这些药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以及患者的其他合并疾病综合判断,为了更好的选择、运用这些药物,笔者本着”常用、指导临床”的原则在此归类,做如下浅析。 1 激素类及抗激素类药物 雌性激素类药物雌激素能反馈性抑制雌激素的分泌,有抗雄激素作用,可使前列腺腺体缩小,质地变韧,可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代表药物为己烯雌酚、氯烯雌醚、雌三醇等。 抗雄性激素类药物常用药物为环丙孕酮。作用机制:此药物对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可使血液中雄性激素水平降低,从而改善因前列腺肥大而导致的尿道梗阻所造成的症状。连续服用2~3个月,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阻滞剂 人体前列腺对α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比膀胱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都可以导致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急性尿潴留,而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松弛前列腺组织和膀胱平滑肌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缓解梗阻,使排尿畅通。它适用于改善前列腺增生致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的改善,使残余尿量减少。 非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酚苄明一般服用几个月可见效,但往往伴有疲倦、乏力、鼻塞等

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所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手段。下尿路症状及其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下尿路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是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依据。 目前对于BPH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外科治疗,本节主要介绍药物治疗。 一.观察等待(watchful waiting) 部分患者感觉BPH引起的LUTS尚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尚可耐受,不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并且考虑到这些症状并不是由泌尿系统肿瘤等恶性疾病引起的。因此在没有绝对手术指征之前,观察等待往往是患者自己选择的治疗方式。但是观察等待并不意味着不进行治疗。观察等待应该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治疗措施,包括病人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随访等。对于大多数BPH患者来说,观察等待可以是一种合适的处理方式,特别是患者生活质量尚未受到下尿路症状明显影响的时候。 根据2006年出版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BPH临床诊疗指南,观察等待适合的是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评分≤7)的患者,以及中度以上症状(I-PSS评分≥8)同时生活质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接受观察等待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除外各种BPH相关合并症。 观察等待的内容应该包括: (一)患者教育 应该向接受观察等待的患者提供BPH疾病相关知识,包括下尿路症状和BPH的临床进展,特别应该让患者了解观察等待的效果和预后。同时还应该提供前列腺癌的相关知识。BPH 患者通常关注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研究结果显示有下尿路症状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无症状的同龄人群无差别[1]。 (二)生活方式的指导 适当限制饮水可以缓解尿频症状,例如夜间和出席公共社交场合时适当限水。但每日水的摄入不应少于1500毫升。酒精和咖啡具有利尿和刺激作用,可以引起尿量增多、尿频、尿急等症状,因此应限制酒精类和含咖啡因类饮料的摄入。指导排空膀胱的技巧,如重复排尿等。精神放松训练,把注意力从排尿的欲望中转移开。 (三)合并用药的指导 BPH患者常因为合并其它全身性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了解和评价患者这些合并用药的情况,必要时在其他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减少合并用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治疗同时存在的便秘。 (四)随访是接受观察等待BPH患者的重要临床过程 观察等待开始后第6月进行第一次随访,以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是否出现临床进展以及BPH相关合并症和/或绝对手术指征,并根据患者的愿望转为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随访内容应包括病史及I-PSS、QOL评分、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尿常规、血清PSA、超声检查(包括残余尿量测定)和尿流率。 研究显示观察等待的患者在随访至1年时85%保持病情稳定,5年时65%无临床进展[2]。一项研究将556名有中度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治疗和观察等待两组,随访3年发现观察等待组治疗失败的比例是8.2%,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残余尿的异常和症状评分的上升。随访到5年时观察等待组有36%的患者转入外科治疗组,64%保持稳定[3]。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100分 令狐采学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用于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方法为(D) A.直肠指诊 B.超声 C.尿流率检查 D.上述都可以 2.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很多,常用的药物有(D) A.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植物类制剂 D.上述都正确 3.5a还原酶抑制剂是通过在前列腺内阻止塞酮转变为有活性的双氢塞酮,进而使前列腺体积部分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

在服药3个月左右见效,停药后症状不易复发,无需长期服药。(B) A正确 B.错误 4.对于前列腺增生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病率在60岁时大于50% D B.发病率在80岁时高达83% C.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已明确 D.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不明 5.激光治疗:Nd-YAG激光有接触性、非接触性和组织内插人等方式,疗效不十分理想。目前应用铁(Ho)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肯定。(A) A.正确 B.错误 6.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B) A.充溢性尿失禁 O B.夜尿和尿频 C.肾功能不全

D.上述都正确 7.对于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非那雄胺说法正确的是(B) A.a受体阻滞剂 O B.5a还原酶抑制剂 C.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D.起效快 8.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明显梗阻者一般不需处理,可观察等待A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当BPH导致以下哪些并发症时,建议采用外科治疗(ABCD) A.反复尿猪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猪留) B.反复血尿,5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C.反复泌尿系感染 D.膀胱结石 2.手术治疗途径有(ABCD)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对于轻度和中度增生的患者,保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重度增生的患者特别是残余尿较多的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才能解除梗阻,手术治疗作为治疗BPH的有效方法,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1〕。对于那些尝试拔除导尿管失败、再发泌尿系感染、持续血尿膀胱结石、肾衰竭病人、高美国泌尿协会评分的病人也是最好选择〔2〕。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日趋完善成熟及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使高危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远、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微创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微创手术方式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 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历TURP后的病人PSA显著下降,术后60天仍能稳定维持低水平〔3〕,在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行TURP出血少、创伤小、恢复时间短〔4〕。成本方面前期调查治疗花费约615.00美元(平均300-1300美元)〔5〕。Nigel Armstrong等也对手术治疗的成本进行研究,证实TURP并不是花费最多的术式〔6〕。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循环和电解质紊乱是TURP的主要并发症,称作TUR综合症,是由于灌注液的大量吸收,经研究发现使用5%葡萄糖或0.9%平衡生理盐水灌注液,术后发生TUR综合症的几率小,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7〕。Chang-Jun Yoon等还研究发现使用双极组织管理系统可以克服TURP的并发症,因为其有较少的热损害和较好的可见度,在术后留置导尿管和住院天数方面,比单极是更有效的,能给让传统TURP有更好的选择〔8〕。虽然TURP目前在前列腺手术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TURP和SPP的优缺点,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9〕。 2.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TUVP和TURP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是等价的,但是也有一些区别,C Fowler等的研究发现,全面测量血细胞计数、尿素和电解质24小时测量、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记录的副作用的基础上,在症状持续改善24个月后,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不同,TUVP发生严重事件概率和出血不止是少见的,但TUVP使用的一次性电极比TURP的可重复使用的电极更贵〔10〕。TUVP价格相对低廉,较安全,较适合初学者选用。而对于TURP,仍是操作熟练者的首选。 3.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继单纯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现今有联合钬激光的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国外文献报道有许多优点如:不需术后膀胱冲洗,出血少,术野清晰,术中输血比例为1/1000,而TURP为5/100,较TURP而言迟发型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了大体积前列腺的手术时间,弥补了TURP的不足,不发生TUR综合症,对手术时间没有明确限制达到与开放手术完全相同的解剖学目标,对前列腺尖部的处理远胜TURP一筹〔11〕。TUERP是一种完全性极高手术方法,术中损伤周围组织脏器,术后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降低,在减轻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12〕。 4.等离子体下前列腺切除术(PKPP)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切除术它有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楚、并发症少等优点,也是治疗BPH的常用方法,TUVP切除术,迅速使组织汽化,在创面下形成一条具有屏障作用的脱水带,静脉窦开放减少,降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PKPP是低温切割,切割

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

前列腺增生 【概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男性中老年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理学特点为前列腺上皮与基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前列腺体积增大,当引起临床症状时则称为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据一组国外尸解资料报告男性40岁以上80.1%,80岁以上90.5%有组织学良性增生。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国内有报告60-69岁及70-79岁的男性中有中到重度症状者分别达到60%及69%。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1前列腺体积增大;2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3膀胱出口梗阻。此外,还可继发血尿、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以及上尿路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合并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肢的恰当处置对维护中老年的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包括LUTS及合并症。LUTS可分为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出口梗阻症状:1.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2.膀胱出口梗阻症状表现为排尿踌躇、排尿费力、尿流变低、尿流无力、尿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合并症包括:1.血尿由于前列腺表面黏膜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破裂引起,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2.泌尿系感染膀胱出口梗阻易导致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感染时表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加重,继发上尿路感染时出现腰痛、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若膀胱出口耕作不予解除,泌尿系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复发。3.膀胱结石尿中晶粒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成为核心形成结石。发生率在10%以上。结石形成后又加重排尿困难,增加血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4.肾功能损害若膀

胱出口梗阻导致大量残余尿长期存在未得到恰当处理,可继发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患者表现食欲下降,贫血,意识迟钝,血肌酐升高。 5.长期排尿困难,依靠增加腹压帮助排尿,可引起腹股沟疝、痔及肛 门脱出。 【诊断要点】 1.LUTS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可 定量描述患者LUTS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选择治疗方式及疗效判断的参考(见下表)。IPSS及QOL的评分标准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在过去一个月,您有否以下症状?没有 在5次中 少于1次 少于半数大约半数多于半数几乎每次 症状 评分 1.是否经常有尿不尽感?0 1 2 3 4 5 2.两次排尿时间是否经常小于2 小时? 0 1 2 3 4 5 3.是否经常有间断性排尿?0 1 2 3 4 5 4.是否经常有憋尿困难?0 1 2 3 4 5 5.是否经常有尿线变细现象?0 1 2 3 4 5 6.是否经常需要用力及使劲才能 开始排尿? 0 1 2 3 4 5 没有1次2次3次4次5次或以上从入睡到早起一般需要起来排 尿几次? 0 1 2 3 4 5 症状计分的总分= 前列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 如果在您的后半生始终伴有现在的排尿症状,您认为如何?高兴满意大致满意还可以不太满意苦恼很糟 0 1 2 3 4 5 6 生活质量评分(QOL)= 评分标准:0—7分(轻度)、8—19(中度)、20—35分(重度),8分以上者应引起注意。 2.合并症注意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 合并症存在,这些合并症的出现常提示病情较重,需积极质量。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精)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商建伟张耀圣(指导)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病很少在50岁以前出现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且常因感染而加重。临床特点是排尿困难,小便频数,甚或尿闭。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精癃”,属于中医文献“癃闭”、“尿频”等范畴。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因为肾元亏虚,基本病机责之于肾虚血瘀。老年人肾气渐衰,阴阳易于失调,气血易于郁滞,肾虚则气化不利,血瘀则渐成症结,水道受阻。 肾阳虚衰:年老体弱,久病气虚,导致肾阳衰微,肾气不充,膀胱失于温煦,气化不及而小便不通。 肾阴亏虚:素体阴虚或久病及肾,以致肾阴亏虚,无阴则阳无以化,水液不能下注膀胱,导致小便短涩。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日久,则症结渐成,水道受阻,小便通而不爽,甚至溺窍闭而涓滴不出。 肺热气壅:外感风寒,郁久化热,或外感风热、燥热,肺热壅滞,失其调节,肃降失常,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湿热壅盛:外感湿热之邪,阻滞膀胱;或肾移热于膀胱,影响膀胱气化而至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 脾虚气陷:老人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不足,甚或下陷,清气不升,小便难以排出而成癃闭。 西医病因病理 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曾有内分泌紊乱、性生活过度、后尿道炎症未彻底治愈、睾丸功能异常、尿道梗阻或其他部位病变等十余种假说,但均未被证实或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 重视上皮和基质的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睾酮、双氢睾酮以及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仍然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病因。 诊断标准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二) 四、BPH的诊断 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就诊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首先应该考虑BPH的可能。为明确诊断,需作以下临床评估。 (一)初始评估 l、病史询问(推荐) (1) 下尿路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其伴随症状 (2) 手术史、外伤史,尤其是盆腔手术或外伤史 (3) 既往史和性传播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 (4) 药物史,可了解患者目前或近期是否服用了影响膀胱出口功能的药物 (5) 患者的一般状况 (6)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LPSS) I-PSS评分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I-PSS评分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反映,它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性[1-2]。 I-PSS评分患者分类如下:(总分0-35分) 轻度症状0-7分 中度症状8-19分 重度症状20—35分 (7) 生活质量评分(QOL) QOL评分(0-6分)是了解患者对其目前下尿路症状水平伴随其一生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关心的是BPH患者受下尿路症状困扰的程度及是否能够忍受,因此又收困扰评分(bother of score)。 以上两种评分尽管不能完全概括下尿路症状对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是它们提供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能够使医生很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3]。 国际前列腺症状(1-PSS)评分表 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表

2、体格检查(推荐) (1)外生殖器检查:除外尿道外口狭窄或畸形所致的排尿障碍。 (2)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有下尿路症状患者行直肠指诊非常重要,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直肠指诊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国外学者临床研究证实,直肠指诊怀疑有异常的患者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有26-34%[4]。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直肠指诊对前列腺体积的判断不够精确,目前经腹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更精确描述前列腺的形态和体积[5]。 (3)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和感觉)。 3、尿常规(推荐) 尿常规可以确定下尿路症状患者是否有血尿、蛋白尿、脓尿及尿糖等。 4、血清PSA(推荐) 前列腺癌、BPH、前列腺炎都可能使血清PSA升高。因此,血清PSA不是前列腺癌特有的。另外,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穿刺、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直肠指诊及前列腺按摩也可以影响血清PSA值。 血清PSA与年龄和种族有密切关系。一般40岁以后血清PSA会升高,不同种族的人群PSA水平也不相同。血清PSA值和前列腺体积相关,但血清PSA与BPH的相关性为0.30ng/ml,与前列腺癌为3.5ng/m1[6]。血清PSA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指征。一般临床将PSA≥4ng/m1作为分界点[7]。血清PSA作为一项危险因素可以预测BPH的临床进展,从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8]。 5、超声检查(推荐)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形态、大小、有无异常回声、突入膀胱的程度,以及残余尿量。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还可以精确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公式为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另外,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肾、输尿管)有无积水、扩张,结石或占位性病变[9]。 6、尿流率检查(推荐) 尿流率有两项主要指标(参数):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其中最大尿流率更为重要。但是最大尿流率减低不能区分梗阻和逼尿肌收缩力减低。还需结合其他检查,必要时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容量依赖性,因此尿量在150-200ml时进行检查较为准确[10],必要时可重复检查。 (二)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部分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 1、排尿日记(可选择) 如以夜尿为主的下尿路症状患者排尿日记很有价值,记录24小时排尿日记有助于鉴别夜间多尿和饮水过量[1-2]。 2、血肌酐(可选择) 由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引起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但是最近MTOPS的研究数据认为如果排空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检测血肌酐,因为由于BPH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在达到血肌酐升高已经有许多其他的变化,如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返流等,而这些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得到明确的结果[11]。仅在已经发生上述病变,怀疑肾功能不全时建议选择此检查。 3、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 IVU)检查(可选择) 如果下尿路症状患者同时伴有反复泌尿系感染、镜下或肉眼血尿、怀疑肾积水或者输尿管扩张返流、泌尿系结石应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该注意,当患者造影剂过敏或者肾功能不全时禁止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4、尿道造影(可选择) 怀疑尿道狭窄时建议此项检查。 5、尿动力学检查(urodynamics)(可选择) 对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的原因有疑问或需要对膀胱功能进行评估时建议行此项检查[12],结合其它相关检查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