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臵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2.节段征:常见于小动脉损伤。当清除小动脉的外膜后,血管交替呈现一段粗而厚实,一段细而空虚,这往往由于血管撕脱伤,造成血管外膜下部分中膜断裂,或是中膜、内膜断裂所致,这种血管也可见于长时间缺氧的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中,只有切除损伤血管,方能吻合。

3.唧筒征:常见于小动脉的撕脱伤。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与中膜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明显加大,乳白色的血管内膜伸出血管口这外,而中膜及外膜后缩,形如望远镜镜筒样。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瓣游离移植时血管长时间牵引,或是由于血管长时间痉挛、缺氧时间较久之故。作者印象中此表现于老年病人较多

见,可能与血管硬化有关。这段血管应予彻底清除,直至正常血管腔,内膜、中膜紧密相贴,在8—10倍显微镜下不见明显中、内膜分离为止。

4.网状征:是血管栓塞前的症状,在血管腔内有或多或少的银丝状纤维,附着在血管内膜上。常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引起,或是外膜卷入吻合口造成纤维素沉着之故,由于纤维素沉着在管腔内呈网状而命名。对这种血管,应去除内膜损伤部分,清除管腔内沉着的纤维素,进行彻底的管腔内冲洗,至内壁光滑无异物后,方可作血管吻合。

5.血栓形成:在血管腔内有血栓。可见于小动脉,也可见于小静脉,在白色血栓及红色血栓两种,后者常见于阻塞的小静脉。凡有白色血栓者,常是血管损伤所致,必须清除血栓,剪去损伤的血管,直至正常处。红色血栓可见于阻塞的静脉远端,其血管内膜不一定伴有损伤。因此,有效地清除了红色栓子的血管,如果内膜没有损伤,仍可供吻合。

6.血管板结征:是血管及血管床均有病变的表现。僵直的血管埋在广泛的瘢痕之中,血管细、硬、苍白,与周围瘢痕组织没有明显界限,硬结如板样。如勉强将血管分离出来,可见管壁增厚,动脉搏动不明显,静脉失去柔软及可变形特点。剪去动脉,可见管腔严重狭窄,外径1mm以上的动脉,其管腔犹如针尖一样,只有缓慢溢血,没有活跃的喷血。这些表现的血管,可见于电击伤后,撕脱伤后的沃克曼挛缩,肿瘤组织浸润,及慢性炎症之后,特别是放射治疗之后。对这类血管应予切除,直至正常,才能供供吻合;或另取健康的血管供吻合。

(三)吻合血管的准备

吻合血管前的准备工作是在供、受区血管解剖完成后进行的,包括一般准备工作及吻合血管准备。

1.一般准备工作:根据手术医师及其助手的眼屈光度与眶距,调节手术显微镜目镜的出光度与筒距。调节手术显微镜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当吻合直径1—2mm的血管时,放大倍数宜为6—10倍,直径小于1mm的血管吻合,放大倍数可过10—16倍。手术护士将与显微手术无关的器械移开,将显微手术器械安放在手术医师及其助手取用方便的地方。将显微血管缝合针放在乳白色的塑料上,传给手术者。配制好冲冼溶液:肝素100mg、赛罗卡因400mg,加入林格氏溶液200ml。吻合血管的肢体或头部需良好制动。手术野两侧各放一块湿润的纱布巾或白色纺绸巾,以便吻合血管时,缝针在纱布巾上清晰可见。吻合血管的下方衬以天蓝色、明黄色或湖绿色的塑料片作为背景。

2.去除血管吻合口的外膜,防止血管外膜悬垂于血管内,是预防吻合血管栓塞的重要措施。血管吻合前,常规地剥除吻合口周围管外膜约长2—3mm。清除外膜的方法有二:一是用镊子提起吻合口周的外膜,如脱袖子一样,将外膜拉出吻合口外,予以剪除,剪除后,外膜自然回缩到离吻合口缘2—3mm处。另一种是用镊子提起吻合口周的外膜,修剪去2—3mm(图6—1)。

(四)吻合血管的注意事项

1.准确进针,针距、边距均匀:血管缝合的进针应一次完成,切忌反复穿刺血管壁。缝僵血管的针距及边距视血管直径与管壁厚度而变化,一般针距为0.3—0.5mm,边距为0.2—0.4mm。血管直径超过1mm时,针距及边距可再大一

些。静脉吻合时,边距也可大一些,以保证吻合口外翻。当针距增大时,边距也应增大,方可使吻合口对合良好。管壁厚的血管,边距也可大于0.4mm。

2.张力适宜,防止扭曲:吻合血管的张力太大时,易致血管壁损伤,轻者仅损伤内膜,严重时则引起吻合口撕裂。张力太小则可能产生吻合血管折叠,血流不畅。吻合血管的扭曲是由于两吻合血管的对位不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手术者集中思想观察镜下血管情况,由于视野很小,显微镜视野外的血管发生了轴形旋转,在镜下常不易被觉察,直到血管吻合完成后,移开手术显微镜时才发现。这类吻合应拆开,重新缝合。这种失误对初学者来说不是罕见的。为此,术者在吻合血管前应将血管准确对轴、对位,防止扭曲及旋转。

3.无、创操作,创面湿润:血管吻合时,忌用镊子直接夹持吻合口,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只用镊子夹持外膜。手术野以常用冲洗溶液冲洗,保持吻合血管的湿润状态。

4密切配合,外翻对合:血管缝合吻合法虽可以一人操作完成,但如果有一熟练的助手协助,不但可提高吻合速度,而且可使吻合口有效地外翻。为使吻合口外翻,措施有二,一是进针时缝针与血管壁间的夹角为30?—45?,而不是通常的90?,这种角度的缝合可使血管外膜的边距少一些,内膜的边距大一些,打结时内膜外翻良好。二是打结时手术者轻轻提起缝合针线,助手轻压缝合的血管壁,可保证血管内膜外翻(图6—2)。

5有效地解除血管痉挛:及时解除吻合血管的痉挛状况,是保证显微血管吻合成功的关键之一。任何机械刺激、化学物质刺激及寒冷,均可引起血管痉挛。

避免上述因素是防止血管痉挛所必需。而解除血管痉挛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有下列几种:

(1)持续的热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费时较多,一般需20分钟左右,如果血管蒂很长,血管严重痉挛,费时可达1小时以上。

(2)高浓度的地卡因(4—10%)解除血管痉挛也很有效,但是药物剂量应小心控制。

(3)机械扩张及液压扩张也是常用的方法,对于吻合口处的痉挛,只要用显微镊子伸入管腔内,轻轻撑开,即可解除痉挛,便于血管吻合。对于整段的不易解除的血管痉挛,可采用液压扩张,这只用于静脉,特别是静脉移植(图6—3)。用液压扩张的血管,很少再度发生痉挛。

6.及时配合术中用药:在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时,作者习惯在游离移植的组织断蒂前,静脉快速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000以下)500ml,一小时左右滴完。这不仅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而且可增加血流速度及抗菌素凝作用,同时还对移植组织的缺氧状况有保护作用。或许这是作者100余例足趾移植无一例失败,以及作者所在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完成数百例游离皮瓣移植无一例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早期,由于起步不久,曾发生过一些皮瓣移植坏死的病例)。

7.密切关注病者的全身状况:显微外科手术要求者长时间高度地思想集中。初学者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移植组织或再植器官的成活与否上,而忽视全身状况的严密观察。国内外均有报导显微外科手术后死亡的病例。不但在急诊手术时要密切注意全身状况,即使是选择性手术,也应密切注意。作者曾遇到一

例单纯性皮瓣移植,术中发生DIC,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化验室诊断,及时治疗,使病人变危为安。术后分析可能与输血有关。

8.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以上,这是显微外科手术所必须的。寒冷季节,在无暖气供应的地区,尤应注意。

9.术后良好的制动,避免血管吻合处有任何张力性活动,同样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显微血管缝合吻合法

用9—0至11—0的单丝尼龙无损伤缝针缝合血管。缝合方法有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间断褥式缝合及连续褥式缝合等几种。单纯间断缝合法是最常用最安全的缝合方法,操作简便,吻合口结合准确,术后通畅率高。单纯连续缝合的缝合速度快,吻合后吻合口漏血现象很少发生,但缝线易被抽紧,造成吻合口狭窄,也难做到血管吻合口的准确外翻对合,这种缝合不适用于2mm直径以下的血管吻合,对于直径2mm以上的血管,可采用分段连续缝合,即将全吻合口分成2—3段连续缝合,既提高了吻合速度,又可防止吻合口狭窄。

间断褥式缝合法是使用权血管吻合口外翻对合的缝合方法,因此可防止术后血栓形成。由于操作较困难,平时较少采用。遇有两吻合血管直径不等,或管壁厚度相差较大时,为了准确地使血管吻合口外翻对合,可使用此法。连续褥式缝

合法最易造成血管吻合口狭窄,在临床上几乎无人选用此方法进行显微血管的缝合。

(一)端端吻合法

端端吻合符合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向,能保持血液的最大流速及流量。为避免血管吻合时发生扭曲或吻合口对合不良,常采用二定点或三定点端端缝合。前者较易掌握,也最常用,后者适用于管壁薄,内径小,前后壁呈贴合状态的血管吻合,如内脏静脉的吻合等。

1.二定点端端缝合法(图6—4):将两吻合的血管端端对合后,在吻合口缘0?及180?的部位,各缝一针,分别打结,留有10—15mm长的尼龙线,作为牵引,以利于其余的缝合。在第1、2针之间的中点,缝合第3针,再在第1、3针间的中点及第3、2针间的中点,分别缝第4与第5针。然后牵引第2针的牵引线,使血管翻转180?,让血管吻合口的后壁缘暴露。在第2、1针间隔的中点,缝第6针,再在2、6针间及6、1针间,缝合条第7与第8针。至此血管缝合结束。剪除牵引线。检查吻合口对合的否良好,如有不佳,可加缝合。最后放松血管夹,如吻合口有少量漏血,用温热盐水纱布轻压吻合口片刻,即可控制漏血。如肿喷射性出血,则应加缝一针。一般直径1—2mm的血管均缝8针。

2.二定点顺序缝合法(图6—5)是二定点缝合的改进,在技术熟悉后可采用此法。第1、2定点缝合仍在0?及180?进针,第3针位于第1、2针间的上1/3部分,第4、5针进行连续缝合,留长线,剪断后间断打结。这种缝合方法加快了吻合速度,而且在作第4、5针连续缝合时,吻合口的的两边缘张开,有足够的视野,可见到对侧管壁,防止缝合到后壁上。后壁的缝合同前壁缝合,第7、

8针作连续缝合,分别打结。尚可采用“不等距二定点缝合”,先缝0?及135?,或0?及225?部位,使血管的前后壁周边长度不等而自然下垂,在缝合时可防止缝住对侧的血管壁。这种缝合方法的定点不易,初学者不宜采用。

2.三定点端端缝合法(图6—6):在两吻合血管口缘的0?、120?及240?方位各缝一针,使吻合口妥贴对合后打结,每结均剪去一根缝线,留下10—15mm 尼龙线作牵引。然后再在第1、2针间,第2、3针间及第3、1针间,视管径大小,各缝1—2针。三定点缝合法有三个方向的牵引线,可防止缝合到对侧管壁上,特别适用于管壁很薄的内脏静脉的缝合。对于技术不够熟练的医生,其定点不易准确。

3.翻转端端缝合法(图6—7):是一种手术视野小,血管不易翻转暴露血管后壁时应用的缝合方法。两吻合的血管均侧翻90?。先在后壁中点缝隙合第1针。在第1针上下方,分别缝合第2、3针及4、5针。血管后壁缝合完成后,再缝合前壁,缝合方法同上。此法系P.Nathan创用。

4.盘端吻合法(图6—8):是一种增加吻合口直径的血管整形方法,由杨东岳所创用。在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时,由于腹壁浅或旋髂浅动脉过于细小,故设计在股动脉上切取一块盘状动脉壁,以增加腹壁浅或旋髂浅动脉的直径,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股动脉的缺损,用6—0至7—0的尼龙线缝合。该方法可作盘端吻合,也可作盘侧吻合(图6—9)。

5.Y型端端吻合法(图6—10):是一种增加血管吻合口径,减少血管吻合次数的血管整形技术,由王炜等在1983年创用。最初用于一名4岁女孩肩胛皮瓣移植手术中。患者手部皮肤撕脱伤,取对侧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供区皮瓣有两

根伴行静脉,十分细小,直径只有0.3—0.5mm。手部受区动脉情况尚可,静脉缺乏,只有一条头静脉埋在瘢痕之中,直径1.0mm左右。在此种困难情况下,采用Y型血管吻接,使供区的两条静脉侧侧吻合成一个静脉搏吻合口,再与头静脉端端吻合,手术一次成功。以后,这种吻合方式又推广到别的手术。日本学者将此术式推广应用,不仅是供区的血管吻合口可合二而一,受区的血管也可以合二而一,再与供区的一条血管作吻合。美国学者也报道了他们应用此术式成功的经验。Y型端端吻合的操作方法如下:去除血管外膜,使两根血管口端修剪成一样齐,在相邻的血管侧壁制成裂口,其长度约是血管直径的1.5倍。将两血管的侧壁裂口作侧侧缝合,先缝合裂口的基底部,再缝合后壁,最后缝合前壁,使两个血管口合并成一个。然后与另端血管吻合缝合。缝合法多采用二定点缝合。吻合完成后三条血管呈Y型。

6.等弧端端吻合法(6—11):在临床上,端端吻合的两条血管常遇有血管直径相差较大的情况。如果两条血管的直径比在1:1.5的范围内,可采用等弧度端端吻合。血管直径较大的吻合口,针距宽上些,血管直径较小的吻合口,针距窄一些,但两者针距弧度相等。这样可使大口径的吻合缩小,小口径的吻合口扩大,使两个口径不等的吻合妥贴对合,防止克制合口漏血或血栓形成。

7.斜口对端吻合法(图6—12):当端端吻合的两条血管直径相差在1.5倍以上时,可将较细的血管吻合口剪成斜面,以增加吻合口周径,再与口径较大的血管吻合。

8.侧裂口对端吻合法(图6-13):此法类似斜口对端吻合法,用于两条吻合的血管直径相差在1.5倍以上时。将近较细的血管端的侧缘剪成裂口,裂口呈半圆或半椭圆形,以增加吻合周径,使之与口径较大的血管作对端吻合。

9.杈口对端吻合法(图6—14):对于有分支的血管与另一血管吻合时,为了增加血管吻合口的周径,并尽可能避免牺牲吻合血管的长度,可利用分支基底部的血管壁膨出部分,制成喇叭口形,与另一血管作对端吻合或端侧吻合。其吻合步骤如同一般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

10斜坡缩口对端吻合法(图6—15):当两吻合血管直径相差很大,例如超过1:3或1:4时,很难作端端吻合,又无法选择端侧吻合,此时可采用斜坡缩口对端吻合。作者于1977年应用此法作游离皮瓣移植,由于前臂受区静脉直径有3—4mm,而供区静脉直径只有1mm,只得采用此法,使手术取得成功。O?Brien 在其显微修复外科一书中(1988)也描述了这种术式。其手术方法是将过于粗大的静脉吻合口予以缩小。如果吻合对端静脉的直径为1mm,则将粗大的静脉端吻合口留出直径1mm的范围剪成平面,其余部分剪成斜坡形,斜坡的角度为45—60?。斜坡部分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或连续缝合,务必使其血管壁有效地外翻缝合,防止术后血栓形成。留下的血管剪成平面的部分,与供区静脉作对端吻合。本术式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11.套叠对端吻合法(图6—16):是将一端血管的吻合口伸入到加一端血管的管腔内,完成血管吻合,由于吻合时只需缝合2—3针,因此加快了吻合速度。Lauritzen(1978)报道了鼠股动脉套叠对端易合阖实验的通畅率,动脉通畅

率为21/21,静脉为19/21;术后一周内血管内膜愈合。陈中伟等也在实验室及临床上成功地应用此术式,作血管对端吻合。

(二)端侧吻合法(图6-17)

端侧吻合于两吻合血管口径悬殊太大,或受区血管不宜被切断作端端吻合时使用。

1.吻合口听制备:端侧吻合通常以供区血管的末端与受区血管的侧壁裂孔吻接。供区血管端剪成斜面。实验及临床实践均证明斜面的夹角以45?—60?为最佳,既便于吻合,又是通畅率高。受区血管侧壁造成的裂孔为椭圆形,裂口的周径宜略大于供区血管的吻合口周径。裂口的制作,可用显微血管镊子提起血管壁,先去除外膜,再用显微血管剪刀,在侧壁上剪出椭圆形裂孔。也可用7—0至8—0无损伤缝针,在血管侧壁上缝合一针作为牵引,提起血管壁,再用显微血管剪刀,在侧壁上剪出椭圆形裂孔。企图以刀片在血管侧壁作纵切口以代替椭圆形裂孔,是不可取的,因为血管壁的纵切口往往因血管壁的弹性而自然闭合,容易引起吻合口狭窄或栓塞。

2.端侧吻合的缝合方法:可采用二定点缝合法或顺序缝合法。二定点缝合法适用于缝合时前后血管壁易暴露的情况。顺序缝合法则用于吻合血管后壁不易显露的病例,即先缝合血管后壁中点,然后再顺序缝合后壁及前壁。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手术步骤] 1.吻合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全屏显示表格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 ⑶冲洗断端管腔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图1 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全屏显示表格 ⑴缝上、下定点缝线 全屏显示表格 ⑵定点线间加针缝合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图2 ⑴],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然后,在二定点线之间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一般针距和边距各为0.5~1mm,对小血管则各为0.3~0.5mm。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缝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图2 ⑷]。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视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说明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编号名称规格北京派瑞金GK1001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5×105cells/瓶 为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简介: 1、名称: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2、组织来源:大鼠肺血管组织 3、规格:5×105cells/25cm2培养瓶 4、细胞简介: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自正常大鼠肺血管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密切参与包括再生、发育、伤口愈合等一系列生理及炎症反应。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半选择性屏障,该屏障对于肺气体交换,调节液体和可溶物在血液与肺间质之间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公司生产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总量约为5×105cells/瓶,细胞纯度 75%~85%,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5、培养基信息: 1)培养基类型:1640培养基(GIBCO,添加NaHCO31.5g/L,Sodium Pyruvate0.11g/L) 2)添加因子:优质胎牛血清10%,细胞生长因子等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方法: 收到细胞后,请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取出25cm2培养瓶,75%酒精消毒,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静置6-8小时或者过夜,以稳定细胞状态。 2.待细胞达到80%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3.细胞传代 1)吸出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血管吻合技术(医学材料)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

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6910(2002)05-0060-03?中医药研究进展? 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王 军综述,陈国华审校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脑缺血实验动物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鼠为最常见的实验动物。文章就常用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影响因素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缺血 动物模型,动物大鼠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1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理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多数学者更倾向于选用大鼠复制脑缺血模型,主要由于:①大鼠脑血管解剖特点比较接近人类;②有关大鼠生理、生化、形态及药理等方面的实验资料比较丰富,有利于进行研究和比较;②价格低廉,可进行较大量重复实验;④纯种鼠属近亲交配,品种相对一致,脑血管解剖和生理机能变异较小;⑤大脑体积小,有利于进行固定染色及病理组织学观察[1]。 1 全脑缺血模型 1.1 二血管阻断缺血模型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CC A)加动脉放血造成低血压而形成前脑缺血。单纯结扎双侧CC A而不降低血压,则不足以使脑血流量(C BF)降低至缺血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程度。该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由Ekolof和N ordstrom建立并用以研究不完全性脑缺血对能量代射的影响[2,3]。优点:手术简单,失败率低。缺点:仅形成不完全性脑缺血,由于全身低血压严重干扰其它脏器的血供及实验结果。模型不能在清醒动物进行,无法进行神经行为的观察。 1.2 四动脉阻断全脑缺血模型 即双侧CC A和双侧椎动脉阻断,由Pulsinelli于1979年建立[4]。首先在麻醉状态下,经颈腹侧切口,在双CC A放入套扣并外置备用,经背正中切口在第一颈椎翼状孔下电凝双侧椎动脉。24小时后,清醒状态下经外置套扣关闭双侧CC A而形成全脑缺血,并可在一定时间放开而实现再灌流。优点:可同时在动物麻醉和清醒两种状态下进行,并能进行再灌注实验。缺点:操作复杂,且由于椎动脉与脊管前动脉间的交通支存在,个体差异较大,模型不稳定而需筛选。 1.3 三动脉阻断全脑缺血模型[5] 经麻醉动物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CC A备用,剪去枕骨腹侧面部分颅骨,用5-0丝线结扎延髓腹侧面上的基底动脉,通过双侧CC A的关闭和开放实现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的成功与否可通过脑电图翻正反射进行验证。由于此模型成功率高,缺血指标的观察明确简单,可根据实验的需要,通过阻断CC A时间的长短控制脑缺血的程度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脑缺血的药物及方法的研究。被认为是至今为止最理想的全脑缺血再灌流的动物模型。 2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由于大脑中动脉(MC A)是人群脑卒中的多发部位,因此,阻断MC A所造成的脑缺血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2.1 栓塞法 将无菌干燥研碎筛滤的血凝块[6]、碳素颗粒、塑料颗粒、花生四烯酸盐[7]及免脑粉[8]等作为栓塞剂,由颈外动脉(EC A)注入栓子后结扎EC A,开放CC A,栓子由颈内动脉(IC A)进入MC A,造成以MC A供血区脑组织损伤为主的缺血模型。但由于栓子的随机性,无法预测栓塞部位与大小,脑组织缺血不一,不利于神经症状和脑组织定量分析,且与人类卒中差异较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2 栓线法 1985年K oizumi首次报道栓线法可逆性MC A闭塞动物模型,并在近年来不断得以完善[9,10]。由EC A插人4-0尼龙线进入IC A,阻断MC A起始端而导致局灶性脑缺血(MC AO)。通过提拉插线可造成再灌流损伤模型。优点:无需开颅,是目前唯一能观察再灌流损伤的急、慢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点:动物体重要求严格,该模型实质上也是一种栓塞性卒中,与人类常见卒中仍存在着差异。 2.3 光化学法 将大鼠头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切开皮肤,暴露颅骨,静脉注射光敏材料虎红酸钠,用特定冷光源(500—600nm)照射切口处颅骨,光线透过颅骨与血管内的光敏物质接触,激发光化学反应而产生单线态氧,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诱导血栓形成[11]。优点:不开颅,手术创伤小,动物易长时间存活,血栓形成过程与人类近似,适用于抗血小板、抗血栓及内皮细胞保护药物的急慢性动物实验研究。缺点:较早地导致终未动脉及微血管永久性闭塞,不利于扩血管及促进侧支循环作用的研究。 2.4 开颅法 在麻醉大鼠耳眼连线的中点垂直切开皮肤,分离颞肌,剪断颧弓,在颧弓根前方颅骨钻孔,于大脑上、下静脉间用11-0外科无创伤缝合线结扎MC A,造成MC A支配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自T amura等[12]1981年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同 ? 6 ?中医研究 2002年10月 第15卷 第5期 TC M Res.October2002V ol.15N o.5 收稿日期:2002-05-24

第八节心脑血管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八节心脑血管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心脑血管药物实验方法很多,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一、血压测定及相关模型 血压测定法大体分为直接和间接测压法。直接测压可选用颈动脉或股动脉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变化,一般用麻醉动物作急性实验。常用的间接测压法主要有大鼠尾容积测压及尾动脉脉搏测压法。实验性高血压模型有:1、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模型),分为2肾1夹型(两侧肾完整,一侧肾动脉狭窄)、1肾1夹型(一侧肾切除,另一侧肾动脉狭窄)和2肾2夹型(两侧肾完整,两侧肾动脉狭窄),常用动物是狗和大鼠。 2、内分泌性高血压模型常用大鼠,包括DOC盐性高血压模型、肾上腺再生性高血压模型。 3、神经原性高血压模型。 4、遗传性高血压模型,根据采用的遗传学方法进行分类:①选择性近亲繁殖高血压模型(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Dahl盐敏感大鼠DS、米兰种高血压大鼠 MHS、遗传性高血压大鼠 GH、以色列种高血压大鼠 SBH、里昂种高血压大鼠 LH)②基因工程高血压模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of hypertension)、高血压基因敲除动物(geneknockout animals of hypertension)。 研究降压药作用机理的实验方法包括:中枢降压(毁髓猫或大鼠模型、减弱神经反射性调节实验等);外周降压(神经节阻断、对传出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影响、对在体血管阻力或离体血管平滑肌作用实验等)。 二、心脏与血管实验法简介 心脏实验可用在位心脏和离体心脏进行。离体心脏实验最常用的方法是Straub法、八木-Hartung法与Langendorff法。前两种方法主要观察药物直接对心脏收缩力、传导与心输出量的影响,适用于两栖类动物如青蛙、蟾蜍等离体心脏;后者适用于哺乳类动物兔、豚鼠、大鼠等,不仅可观察药物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还可观察药物对冠脉流量的影响。本法虽然排除了神经体液的调控作用,但不能同时控制前、后负荷和心率,故又建立了离体工作心脏实验法。在位心脏实验法有Bülbring法、家兔不破坏胸膜记录心收缩力法、狗心肺装置实验法等。 冠脉血管及冠脉血流量实验法离体实验主要有冠状动脉条实验、Langendorff离体心脏测定冠脉灌流量法;在位心脏测定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耗氧量、测定区域性心肌血流量、86Rb 测定心肌营养血流量法。 心血管药理实验方法中的技术手段还有:清醒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实验、动物心电图、心导管技术等。 三、抗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药物实验法简介 首先介绍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①整体动物结扎冠脉后再灌注模型(常用犬、兔、大鼠进行);②离体心脏缺氧造成全心缺氧和其后的在给氧损伤,亦可结扎离体心脏的冠脉,然后松结产生局部心肌再灌注损伤;③体外心肌培养缺糖缺氧与再给糖给氧产生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与梗塞范围测定:组织学检查;NBT或TTC标本染色法;心肌酶活性测定(如CK、LDH);心表面NADH荧光照相法。 还可应用心肌代谢测定法观察药物的影响,如测定血或组织中的乳酸、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等,一般用试剂盒检测。 四、脑缺血和脑血流实验法简介 阻断支配脑组织的血管,可模拟与人脑卒中相近似的病理模型,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制备的方法主要有:1、全脑缺血: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合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 (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 1. 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 1. 1. 1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 1. 2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 1. 3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 1. 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 1. 5 聚四氟乙烯缝线( PTFE) 如Gore2Tex缝线。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针与线比例为1∶1,因而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而且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 1. 2 选用血管缝线的基本原则(1)在确保缝合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线; (2)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可能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光滑、单丝或外有被覆的缝线; (3)为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应选用圆形缝针,弧度合适(通常为1 /2及3 /8弧) ,缝线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的缝线; (4)由于多股编织缝线的丝与丝间隙中更易隐匿感染源, 因此应尽可能选用单丝缝线。(5)从220到720的血管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及吻合的需要。大血管以320及4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外周血管以520及6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 1. 3 选用血管缝线类型的建议既往,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包

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方法

●将大鼠腹腔注射 1 0 %水合氯醛以0。03 m L/kg麻醉,也可用3%戊巴比妥纳, 0.2ml/100g体重,注射麻醉剂后,直到身体全身变软,方可把大鼠仰卧固定在手术台 上,背部可以放置一粗试管以充分暴露腹主动脉,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剪刀沿腹正中线剪开腹腔,用小镊子轻轻扒开血管周围脂肪,再用棉球把覆盖在血管的多余脂肪擦静,直达清昕看清血管为止(用棉球可以尽量减少小血管破裂出血,影响接下来进针时的视线)。找腹主动脉在脊柱上面,腹腔静脉血管(比腹主动脉粗,黑)旁,找到后,术者先固定血管,尽可避免血管移位,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血管两旁的脂肪及其它脏器,无名指按住血管进针点的上端,降低血压,可以避免喷血,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朝下,人针角度约 30度左右,朝向心端方向刺人,深度以5 mm左右为宜,进针后可以用止血夹夹住针头,可以避免麻醉不够挣扎导致血管被针头戳破。可以反复采集多管的血样进行不同项目的测试,一般体重 2 0 0~ 3 0 0 g 的大鼠 用真空管采血可采血液 8~1 0 m L ,同周龄的老鼠,雄鼠可采的血量多余雌鼠。此方法特点是采血量多,但是只能采一次血,需要点技巧,需多次练习方可熟练。 ●图中粉红色为腹主动脉,粗、且黑为静脉 准备材料:需要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 (是不是抗凝的由你自己决定) 取血方法:你应该见过护士给病人取血吧,原理是一样的,打开腹腔后,用镊子将腹腔脏器翻转到右侧(大鼠的左侧),即可见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其中后腔静脉为暗红色,腹主动脉颜色发白.用小镊子剥离开腹主动脉旁边的筋膜组织(如果你技术熟练可以省略此步)然后用采血管做腹主动脉穿刺见回血后,另一端插入真空管之中,就会有血喷出,直到压力变小后再换一根真空管.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 Peirong Yu 吻合前血管准备 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 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 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 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 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大鼠腹主动脉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万方数据

大鼠腹主动脉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作者:李研, 于峰 作者单位: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刊名: 卫生毒理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ALTH TOXICOLOGY 年,卷(期):2001,15(4) 被引用次数: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安丽.鲍清大鼠颈静脉采血新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13(4) 2.邹洪.闫洪涛.李军.伍松.唐均成.汤礼军.Zou Hong.Yan Hongtao.Li Jun.Wu Song.Tang Juncheng.Tang Lijun 大鼠实验研究中三种采血方法的应用[期刊论文]-西南军医2011,13(5) 3.张颖.望文桢大鼠心脏采血的几点体会[期刊论文]-实验动物科学2008,25(1) 4.金玮.杨安怀.邢怡桥.Jin Wei.Yang Anhuai.Xing Yiqiao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微循环学杂志2006,16(2) 5.罗卫国.张伟大鼠两种采血方法介绍[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0,22(1) 6.李卫国.罗艳蕊.翟心慧.张文学大鼠连续定时采血新方法--股动脉插管法[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1,18(6) 7.王晶晶.焦昆.李兵.殷召雪.孟霞.乔欣.肖迎秋.卢静.WANG Jing-jing.JIAO Kun.LI Bing.YIN Zhao-xue.MENG Xia.QIAO Xin.XIAO Ying-qiu.LU Jing介绍一种新的大鼠颈外静脉插管方法[期刊论文]-实验动物科学2008,25(2) 8.吴清洪.顾为望.林继红.张嘉宁一种大鼠采血方法介绍[期刊论文]-动物医学进展2004,25(1) 9.张海燕.姬凤彩.马新.唐婧.李世东.郭莉丹.张慧洁不同间隔采血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期刊论文]-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0,30(4) 10.金玮.金化民.盛晖.姚颐.程帆剑突下入路的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法[期刊论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2)引证文献(2条) 1.邹洪.闫洪涛.李军.伍松.唐均成.汤礼军大鼠实验研究中三种采血方法的应用[期刊论文]-西南军医 2011(5) 2.谢兴文.许伟.李宁羌活鱼研粉物、水提及酸提物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373335.html,/Periodical_wsdlxzz200104028.aspx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0 [手术步骤] 1.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 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 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 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 慎勿损伤血管壁。 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 0.5?1cm 长[图1⑴⑵]。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 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 因或3.8%枸橼酸钠 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 冲出凝血块[图1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 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 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 2mm 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 止血效果较好,但如 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 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冲洗断端管腔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就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

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结构与鼠尾的生理功能探讨

2018年1月第28卷一第1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COMPARATIVEMEDICINE January,2018 Vol.28一No.1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字[2013]13号)三 [作者简介]王蕾(1996 ),女,医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比较医学及实验动物疾病模型三E?mail:272492016@qq.com[通信作者]叶明霞(1971 ),主管技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动物实验及手术造模三E?mail:yemx@hust.edu.cn 研究报告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结构与鼠尾的生理功能探讨 王一蕾1,叶明霞2?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武汉一43003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武汉一430030)一一?摘要?一目的一通过对实验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动静脉走行和分布,以加深对其生理功 能的理解,为动物实验技术的规范化和实验动物模型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三方法一选用成年SD大鼠,采用红蓝两 色颜料对尾部血管进行灌注后解剖二腹主动脉生理压力甲醛灌注固定后尾部组织切片二动脉显微血管造影,三种方 法配合互相印证三结果一证实了大鼠尾部浅层3套纵向动静脉系统,明确了背侧的动静脉链状结构,填补了深层 血管分布的空白三提出了动静脉血管分布不匹配特点及其生理基础,明确了尾部血管的双层笼状沟通结构三结论 本研究准确地显露了大鼠尾部丰富的血管结构,揭示了鼠尾深层血管系统的存在,并提出双层框架血管结构的理 念,为探讨其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避免重大损伤二后肢缺血代偿反应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三 ?关键词?一SD大鼠;尾部血管;造影;HE染色 ?中图分类号?R?33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671?7856(2018)01?0051?05 doi:10 3969/j.issn.1671-7856 2018 01 009 Anatomyofcaudalvesselsoftheratandphysiologicalfunctionsofrattail WANGLei1,YEMingxia2? (1.SchoolofNursing;2.FacultyofLaboratoryAnimals;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 and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一一?Abstract?一Objective一Tofurtherdefinitethedistributionofcaudalarteriesandveinsofratbyanatomical dissectionandtodeepentheunderstandingoftheirphysiologicalfunctions,andprovideabasisforstandardizationofanimal experimentaltechniquesanddesignofanimalmodels.Methods一EighteenSPFadultSDratswereusedinthisstudy. Severaltechniqueswereusedincombinationtostudytheanatomyandhistologyoftherattailbloodvessels: paraformaldehydeperfusionthroughtheabdominalaortawasperformedforrapidandthoroughfixation,blueandredpaints wereinjectedtovisualizethetailveinsandarteries,respectively,arterialmicroangiographywasperformedtoillustratethe distributionoftailarteries,andthemicroscopicstructureofarteriesandveinswasverifiedbyhistologicalexamination. Results一Threelongitudinalsuperficialarterialandvenoussystemsofrattailwereconfirmedandadorsalarterialand venouschainstructurewasdefined,whichdeepedourknowledgeaboutthedistributionofthedeepbloodvessels.In addition,thecaliberofarterieswasnotcorrespondingwiththatofveins,providingabasisoftheirphysiologicalfunctions. Abilayercageconnectingstructureoftherattailvasculaturewasforthefirsttimedefined.Conclusions一Therichvascular structureofrattailisdescribedindetailsinthisstudy.Theexistenceofbasalvascularsystemofrattailisclarified.A conceptofbilayerframeworkoftherattailvasculatureisproposed,whichlaysagoodfoundationforrelatedresearchesof theirphysiologicalfunctions,andprovidesagoodbasisforavoidingmajorinjuriesandcompensatoryresponsesofhindlimb ischemiaduringanimalexperiments. ?Keywords?一SDrats;tailvasculature;angiography;HEstaining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2010-12-03 23:01:58| 分类:显微外科学习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置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和要求 小血管吻合的手术原则和要求 在60年代,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是从中型血管吻合手术借用的,虽然可获成功,但通畅率较低。7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地开展科研工作,找出小血管吻合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术后通畅率。目前口径0.3mm的小血管可获得95%以上的即时吻合通畅率。其具体原则为: (一)无创伤技术吻合小血管必须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否则通畅率会降低。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小血管的外膜是唯一可以钳夹的组织。一切操作包括解剖、剥离、处理小血管断端,安放合拢器,缝合等操作,均应在放大眼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地方,一律不准盲目进行操作。 (二)小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要达到这个目的,在 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 1.两断端要在合拢器固定后,减张情况下作吻合手术。

2.剥离血管外膜尽量少或不剥。主要切除覆盖在吻合口边缘上的外膜,以便清楚地暴露出吻合口进行缝合。故剥离外膜时最好用脱手套的方式,将外膜拖向吻合口,然后在齐吻合口的水平切掉。 3.两断端的口径务求相等。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遇到口径相差太悬殊时,可将吻合口斜切少许,或改行端侧 吻合术。 4.选用细号的显微缝合针线。 5.一律用间断缝合法。缝合时必须强调基本操作要正规,包括缝针与管壁互相垂直地进针;沿针的弧度出针;勿反复穿刺血管壁;用两等分法或三等法平均地安排好各针的位置,要求缝针数目尽量少,又要达到不漏血的目的。一般2~3mm直径的血管缝12~16针;1~2mm 缝8~12针;1mm以下缝4~6针。 6.注意每针线的边距。缝动脉边距等于血管壁的厚茺。缝静脉可以为 管壁厚度的两部。内脏的静脉壁很薄,可增加到3~4倍。 小血管吻合技术 小动脉:边距(b)=血管壁厚度(a),针距较密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臵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2.节段征:常见于小动脉损伤。当清除小动脉的外膜后,血管交替呈现一段粗而厚实,一段细而空虚,这往往由于血管撕脱伤,造成血管外膜下部分中膜断裂,或是中膜、内膜断裂所致,这种血管也可见于长时间缺氧的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中,只有切除损伤血管,方能吻合。 3.唧筒征:常见于小动脉的撕脱伤。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与中膜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明显加大,乳白色的血管内膜伸出血管口这外,而中膜及外膜后缩,形如望远镜镜筒样。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瓣游离移植时血管长时间牵引,或是由于血管长时间痉挛、缺氧时间较久之故。作者印象中此表现于老年病人较多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是动脉梗死的最后选择,所以动脉手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这个手术当中,血管的吻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现在常用的方式比较多,现在以吻合口的手术方式为例,简单进行分析总结。 方式一、直口吻合 也叫端-端吻合术: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此方式较为简单,供体血管修剪外膜之后,垂直于血管长轴剪断,与受体血管做端侧吻合,一般8~10针即可。(图1)经常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操作。 (1)定点缝合法:首先按时钟位定点: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2)等距四定点缝合法: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3)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

图1 方式二:斜口吻合 为了保持重要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斜口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移植的血管端剪成45°(有的文献上说是30度,但是个人经验以45度为佳)斜面。动脉斜面锐角朝近端,静脉斜面锐角朝远端,估量该斜形断面口径形状后,在行径的主血管段间用2个血管夹阻断血流,在血管的前壁用9-0缝合针线缝穿预定作开口的血管壁,提起2缝线,使该管壁出现一小丘,用显微弹簧剪剪除该小丘而形成一椭圆形血管缺口,使缺口大小等于或稍大于移植血管的斜形断面即可。把已剪成的斜形断面呈钝角的一端先与主血管缺口的远侧(静脉为近侧)做一水平褥式缝合,把锐角的一端与主血管缺口的近侧(静脉为远侧)再做一水平褥式缝合,然后在两侧中点各做一褥式缝合而形成四定点褥式缝合,最后根据血管口径在四定点之间间断加缝1或2针。 技术要点:供体血管剔除血管外膜后,剪成约45度斜口,与受体血管进行吻合。 技术难点:1.剪口要一次成功,否则血管内膜难以处理;2.缝合针数较直口多,在我院所做的手术病例当中,最多的缝针数达到13针。(图2-4) 评价标准:吻合完毕后吻合处成象足状,且通常不漏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