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识点梳理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识点梳理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识点梳理

9.1引言

1.经典力学简介

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组成。

经典力学:三个等价体系(牛顿Newton I体系、拉格朗日Lagrange J L体系、哈密顿Hamilton W R体系)。

2.量子力学简史

I.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9.2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

1.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加热后都会产生辐射。不同物体在同样温度下的辐射显示不同的光谱特征,它决定于物质的本性。所谓黑体,是指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相应产生辐射的能力也比任何物质要大。

一、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

1、Ragleigh-Jeans理论

振子能的均分法则:dEv(λ)=(8πkT/λ4)d λ仅低频区适合——紫外区的灾难;

2、wien Law理论

dEv(λ)=(8πμ/λ5)e-(μ /λkT)d λ

二、热容量(Heat Capacities)

爱因斯坦公式(Einstein formula):

原子振子能量(energy of atomic oscillators)

ε = hνCV,M=3R(hν/kT)2{e-(hν/kT)/(1- e-(hν/kT))2}

T→∞, e-(hν/kT) ? 1- hν/kT ,

hν/kT ? 0

∴ Lim CV,M, T→∞ =3R (hν/kT)2{1/( hν/kT )2}=3R

2.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

光的辐射也有一最小单位叫光子,它是一种静止质量为零的微观粒子,其能量服从普朗克量子论,它还具有动量p 3.氢原子的光谱

将元素光源辐射线通过狭缝或棱镜,可分解为许多不连续的明亮线条,成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普贤遵循下列经验公式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

光电流的产生与光的强度无关,只

与光的频率有关;

临阀频率νc,ν < νc时,无光电流

激发出的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当ν > νc时,光强度再低也存在光电流。

经典物理:光为电磁波,光强正比振幅。无法解释。

1905年Einstein将光视为粒子——photon,ε=h ν。

根据能量守恒,发射电子的动能为:

1/2?m ev2= h ν-?(M) ,?(M)电极的功函

结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4.电子衍射 德布罗意假设

微观粒子除了有粒子性外,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物质波。 当光照射电子时,光发生散射并其频率位移 光量子(photon —— a corpuscule of light ) 光子的能量: ε = h ν

根据相对论(Einstein’s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ε =mc2= h ν, m= h ν/c2 p =mc = h ν/c =h/λ

能量和动量守恒(conversation of energy and momentum ) δλ = (h/mec)(1-cos θ)

其中: h/mec – Compton wavelength of electron 9.3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1.波粒二象性

设有一束自由粒子流,速度为v ,对每个粒子来说有动量p=mv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 p m E mc m c m ===+υυ,/202022

发生衍射,波动的特征:波长和频率 p = h / λ , E = h ν

度量简谐波波动强度的波函数可用余弦函数(正弦函数)或复数表达。 波的叠加原理

驻波 —— 是由振幅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两个平面波叠加而产生的波函数。 Cos(2πx/λ)=1称为波腹, Cos(2πx/λ)=0称为节点,

ψψψ=+=122ψπν()cos()x t ψψπλ()cos(/)x x =220

2πx/λ = k π, k=1,2,3… 其中k = 1称为基波,

k = 2、3称为第一、第二谐波。 2.二象性的统计性

波的能量与振幅平方 ψ 2、或波函数与其共扼复数之积ψψ*、或其模数的平方成正比。E ∝ ψ 2 对粒子束来说,某区域的能量则与该区域粒子数的数目成正比。E ∝ dN/dV 波动性与粒子性应该可以利用能量作为中介联系起来。 波恩的物质波统计解释

空间某区域物质波振幅的平方或波函数与其共扼复数之积与粒子在该位置出现的几率成正比,即与粒子的几率密度dP/d τ成正比,P 是几率,d τ = dxdydz 是空间体积微元。以式表示

2

*2d /d dN/dV ψ

=ψψ=∝=ψτP

物质波的波函数ψ是一种波动强度。目前只有对电磁波或光子,可以明确地说它代表电场向量或磁场向量,而对其他众多的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还不能像光子那样说得很明白。

3.不确定原理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实践表明,不能同时准确确定坐标和动量,能量和时间也不能同时准确确定。 玻尔、波恩、海森堡等认为: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它们不能被同时观测到;坐标和动量也是互补的,它们不能同时被准确测定。测不准原理的背后隐藏着测定的干扰。 爱因斯坦则不赞成与测定的干扰联系起来,并认为统计规律不是最终规律。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最基本的特征,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行为的统计平均结果。 量子力学将不是象经典力学那样的决定性理论,它描述的是微观粒子行为的统计平均结果。 9.4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 1.算符

一种能将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 d /d d d 2x x ,/,exp,sin,cos 2

(1)运算规则 (2)对易子 (3)线性算符

一个算符如果对任意函数f 和g 都满足下式,即为线性算符。 () A f g Af Ag +=+

(4)算符的本征方程、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当一算符F 作用于一函数u(x)后,所得结果等于一个数与该函数的乘积,即: 该方程即算符F 的本征方程,u(x)是F 的本征函数, 是F 的本征值。 (5)厄米算符

对任意品优函数u(x)和v(x)都满足下面自轭式的算符(*指共轭)。量子力学中即线性自轭算符。

()u F x Fu x ** ??=υυd d

(a)厄米算符的本征值是实数

(b)厄米算符的不同本征函数具有正交性 2.量子力学的四个基本假定

(1)微观粒子系统的状态一用波函数ψ来全面地描述。 a 、ψ(,)q t 是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b 、ψ具有单值、有限和连续可微的性质,是一个品优函数。

c 、ψψ*(或

ψψψ

2

=*)代表微粒出现的几率密度。

(2)微观粒子系统的每个可观察的力学量F ,都对应着一个厄米(线性自轭)算符 F 。当对力学量F 进行测定时,可能的测量值只能是相应算符 F

的本证方程的本征值。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是波函数。 (3)当在一定状态下测量某力学量F 时,可能有不同的数值,其统计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F F

=?

?ψψψψ*

*

d d ττ

(4)微观粒子系统的运动方程由薛定谔方程描述,表达为-

= i t H

?ψ? ψ。

9.5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其中: /t E i Ae -=ψ, /)(),(t E i e q t q -=ψψ

ψ()q 也称为波函数,是不含时间的波函数。ψψ*或ψ

ψψ

2

=*代表微粒出现的几率密度。 由于哈密顿算符不随

时间而变,

H E ψψ=。

态的叠加

一般来说,不同个的本征函数常可能有相同的本征值。在这种情况下,就称这个本征值是简并的,本征函数的个数称为该本征值的简并度。 II.平动、转动和振动 9.6势箱中粒子的平动 1.一维势箱中的平动粒子 一维平动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 22

2m V x y z E ψψψ(,,) d d 2t ψψx mE 2220+=

通解为:

?

?? ??-+??? ??=x mE B x mE A t t 2i exp 2i exp ψ

式中A 、B 为常数,可利用边界条件和归一化条件求取。 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平动能级

22

22t 2ml n E π=

n =123,,,

此式表明势箱中平动粒子的能力不能连续改变,它只能采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n 称为平动量子数。n = 1的态称为基态,相应的能量E0称为基态能量或零点能;n > 1的态称为激发态,相应的能量。 2.归一化条件

1

d )/(sin

02

2

=π?l

x l x n C

l C /2=

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平动波函数

??? ??π=

l x n l sin 2ψn =123,,,

3.隧道效应

9.7 线型刚性转子的转动

转动是分子的又一种基本的热运动形式。线型刚性转子则是最简单的转动运动模型,它由一根长度为r 的无重刚性直棒连接两个质点构成,质点质量分别为m1和m2,整个转子则围绕质量中心S 点转动。 转动量子数: J=0,1,2,? 取向量子数: m=0,±1, ±2,???

转动能是量子化的,角动量也是量子化的。

M IE J J J ==+=21012r

(),

,,,

角动量的空间取向用在z 轴上的投影来描述。 单

φ

Ae e Ae iM iM iM z z z φπφ///

?=2而要使

e i i ααα=+=c o s s i n1,απ==±±2012m m ,,,, 因此M m m J g J J z ==±=+ ,,021,

MZ 为角动量在z 轴上的投影,Mz 不能超过M 。由于m 有2J+1个不同取值,当J 一定时,对应着同样的角动量值M 和能级Er ,简并度应为 gJ=2J+1。

m 的意义在于:角动量M 不仅本身,它在空间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9.8 谐振子的振动

一维谐振子是一种最简单的振动模型。 一、经典力学处理

2

222122kr

p m p H r S ++=μ H H H S V =+

m p H S

S 22=

2

2212kr

p H r V +=μ

m=m1+m2

9.9氢原子和类氢离子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只有一个核外电子,是最简单的原子,但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一、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

对于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核的系统,其哈密顿算符为

H m m V =-?-?+ 2222e e 2n n 2 ,

r Ze V 024επ-=

薛定谔方程为

42022

2

=???? ??π++?ψεμψr Ze E

2

222222sin 1 sin sin 1 1φψθθψθθθψ??+??? ??????+??? ??????r r r r r r 042 022=???? ??π++ψεμr Ze E

二、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变量分离 设原子轨道(函数)ψ为三个独立函数的乘积:

ψθφθφ(,,)()()()r R r =ΘΦ

1222ΦΦΘΘd d d d d d d d d d 2φθθθθθ=-?? ???-?? ?

??

sin sin sin R r r R r

ΦφΦ

22d d m -=

[]sin sin ()sin θ

θθθθd d d d ΘΘ?? ?

??++-=l l m 1022

)1(4 2d d d d 0222

2=????????+-????

??π++??? ??R l l r Ze E r r R r r εμ

3、Φ、Θ的求解,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及其空间取向

M l l =+ ()

1 ,M m z = ,l m l ==±±±012012,,,;,,,,

4、R 的求解和电子能级

0)1(1

42d d 2d d 202222=??????

?+-??? ?π+++R l l r r Ze E r R r r R εμ

l

n n L N R l l n l l n l n >==-+,,,,, 321e

)(2

/1+2,,ρρρ,

02na r

Z =

ρ

()

??????=

-l n l n l n l l l l

n L

+++1

+21

+21+2+e d d e d d )(ρρρρρρ

[]!)!12()!1()!()1(21

1

+v v l v l n l n v

l n v v ++---+-∑--=ρ

N Z na n l n n l n l

,=-?? ???--+????????

?

?21203

312

()![()!]/

5.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小结

(1)电子波函数或原子轨道函数或原子轨道ψn,l,m 描述绕核运动的状态。它由经向波函数Rn,l 与球谐函数Yl,m 构成。

(2)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取下列数值: n=1,2,3,···; l =0,1,2, ··· ,n -1; m=0, ±1,±2, ···,±l

(3)电子能级由主量子数n 决定,即

l

n n n h Z e E n >=-=,,,,, 321 82

2202

4εμ

(4)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值由角量子数l 决定,即M l l =+ ()

1

(5)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由磁量子数m 决定,即Mz = m ?

9.10 电子波函数与电子云

一定的波函数ψ(r,θ,?)表示一定的状态,|ψ|2则代表电子在空间确定的概率密度分布,这种分布形象地称为电子云。虽然|ψ|2d τ表示在空间小区域d τ内粒子出现的概率,但由于ψ即决定于离核的距离, 又决定于空间角度θ和?,整体表达相当困难。因此从径向分布函数、角度分布图、以及空间分布图三个层次加以分析。 一、径向分布函数

D r R r r ()()=22

τφθψφθd ),,(d 002??2π

==r P

φ

θθφΦθΘφθd d d sin )()()(200222r r r R ??2π=π

==

φφΦθθθΘd )(d sin )(d )(002222??π

=r r r R ==R r r r D r r 22()()d d

可见D(r)即r 处的壳层概率密度(Θ、Φ均已归一化)。 二、角度分布图

9.11 电子自旋

三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第四个量子数:自旋量子数s 。电子的s 等于1/2。

M s s s =

+()1

,M m sz s =

自旋磁量子数

m s ,m s s s s =--、、、1 。

电子的m s 只能取+1/2 与-1/2 。 完全波函数和总角动量

ψψχn l m m n l m m

s

s

,,,,,=

M M M j l s =+

M j j j =

+()1

j 称为内量子数,

j l m s

=-

因为m s =±12/,所以l j l l >=±=0120时,,/时,j=1/2。

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或量子态由四个量子数n 、l 、m 、所决定,它们的不同组合代表电子的不同量子态。 二、 保里原理

完全波函数ψφχi i i =要受到对称性的限制。

对含有两个以上粒子的系统,当交换任意两个全同粒子的坐标后,波函数如不变即为对称的;改变符号(由正变负或相反)则为反对称的;其它则是非对称的。 基态的He 原子有两个1s 电子1和2, χ1=α(1)α(2) ↑↑, χ2=β(1)β(2) ↓↓ χ3=α(1) β(2) ↑↓, χ4=β(1)α(2) ↓↑

χ1和χ2是对称的; χ3和χ4是非对称的,并且是简并的。 因而它们的线性组合仍是本征函数。

[]χαββα521212=+(1/)()()()() []χαββα621212=-(1/)()()()()

χ5是对称的,χ6是反对称的。

保里1925年:对于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的系统的完全波函数,交换任意两个电子的坐标或自旋,完全波函数必须是反对称的。 保里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不允许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9.13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光谱项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电子组态 ⑴ 保里不相容原理 ⑵ 能量最低原理

⑶ 洪特(F. Hund)规则 当两个电子在一组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如三个p 轨道2px 、2py 、2pz ,五个d 轨道和七个f 轨道)上排布时,它们将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并保持自旋平行。 二、多电子原子的量子数

⑴总轨道角量子数L 与各电子l 的关系为:

L l l l l l l l l l N N N =++++++-+++-12121212 ,,,

总轨道角动量

M L L L =+ ()

1

⑵ 总自旋量子数S 与各电子s 的关系为:

S s s s s s s s s s N N N =++++++-+++-12121212 ,,,

⑶ 总角量子数或内量子数J 与L 和S 的关系为:

J L S L S L S L S

=++-+--,,,,12

总角动量

M J J J =+ ()

1

电子排布和电子组态并不能反映各个电子间的相互作用。量子数全面表示N 个电子的包括自旋的整体运动状态。 三、光谱项、光谱支项 如前述

(

)~//ν=-R n n H 11122

2的R

n H

/2为光谱项,代表氢原子类氢离子能级,用s ,p ,d ,f ,g ,h 来表示。对

于多电子原子则, L = 0、1、2、3、4、5

Λ = S 、 P 、 D 、F 、 G 、H

第十章 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的理论 本章重点

1.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2.分子间力

(1)氢分子离子的量子力学处理。严格求解、引入模型的变分法、各种分子轨道。 (2)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基本原理和应用;组态,光谱项,离域轨道,定域轨道等基本概念和命名规则;半经验方法、主要是HMO 方法;分子性质和反应性质。

(3)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简要介绍。 (4)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简要介绍。

(5)分子间力。静电作用、诱导作用、色散作用和氢键。各种类型的位能函数。 (6)分子的对称性和群论。

(7)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和微观对称性。 知识点梳理 10.1 引言

在由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分子中,两个或几个原子间的强烈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它使原子连结起来形成分子。化学键包括共价键(饱和与不饱和、定域与离域)、配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在量子力学诞生后才从本质上得到正确阐明。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称为分子间力,它包括静电作用、诱导作用、色散作用和氢键等。 用原子单位表示薛定锷方程

质量=?-0910938971030.kg 电量=?-01602177331018.C 长度=?-05291772491010.m a h m e e 0022=επ/()

能量=?-4359748210272118.(.J eV)

e a 2004/()πε

角动量=?-105457271034.Js h /2π

对于一个含有N 个电子的系统,与时间无关的薛定锷方程为:

?+

-==∑

i i N

m h E V 222

180

ψ

πψe

()

?+-==∑

i i N E V 2

120ψψ()

/H V i i N =-?+=∑212

10.2 氢分子离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一、玻恩 –奥本海默近似(BO 近似)

m p kg

=?-167262311027.,为电子的1836倍,υe= 101067~ms

1

-,为核的101034

~倍。

作为近似可将电子与核相对独立地分别处理。1927年提出:将分子的波函数用只含核的坐标的与只包含电子坐标的的乘积来表示。其中电子波函数则在各个核的坐标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求解电子的薛定锷方程而得。 氢分子离子的电子原子单位的 哈密顿算符:

R

r r V H

b a /1/1/12/2/?22+---?=+-?=

二、氢分子离子的电子薛定锷方程的严格求解

布劳(φ. Burrau)利用共焦椭圆坐标系统,将ra 和rb 以及拉普拉斯算符中的x,y,z 变换为椭圆坐标ξ、φη和。

ξ==+def ()/r r R a b , η==-def

()/r r R a b

这一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久期行列式

α、β 、Sab 分别称为库仑积分、交换积分与重叠积分。 α、β 、Sab 分别称为库仑积分、交换积分与重叠积分 b 间的吸引能。此项能量数值很

小一般可以认为:α=≈H E aa a 0

如果取R=Re ,这时Sab<< 1,式(10–34、35)可近似表达为:

E E a A ≈-*0

β,E E a

S ≈+0β β*的绝对值稍大于β的绝对值。由式可见交换积分的意义,正是它构成了对键能的主要贡献。 七、氢分子离子的激发态

分子中的电子也有角动量,它在键轴(z 轴)上的分量也是m ,m =±±012,,, ,为磁量子数。分子中电子状态(电子波函数、分子轨道)的符号,即根据来确定, λ=0, 1, 2, 3, 4, … 分子轨道符号:σ, π, δ, φ, γ, …

另一方面,用下标来表示波函数的对称性。 “g”中心对称(德文gerade 意为偶数); “u”中心反对称(ungerade 意为奇数)。

1、σ轨道 电子云是圆柱形对称的,对称轴即连接两核的键轴。m=0,电子角动量沿键轴方向的分量等于零。 成键σ轨道:中心对称。

σg 1s σg s 2σg s 3σg p 2σg d 3σg s -p 12z

反键σ轨道:中心反对称。

σu s *1σu s *2σu *s 3σu *

p 2σu *p 3

2、π轨道 有一个对称平面,即通过键轴ab 与纸面垂直的平面,在此平面上,电子云密度等于零,称为节面。m = ±1,电子的角动量沿键轴的分量等于 。 10.3 分子轨道理论 一、分子轨道近似

氢分子离子只有一个电子, 我们将解得的电子状态或波函数称为分轨道。对于含有两个电子以上的分子,和处理多电子原子的方法类似,分子轨道理论假设每一个电子i 是在一个由各个核和所有其它电子所产生的势场Vi 中运动, 这时, ψ可认为是单电子波函数ψi 之积,Ψi 即为分子轨道函数或分子轨道:

二、原子轨道线性组合 每一个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每一个原子轨道又表达为基函数(斯莱脱型轨道或高斯型函数)的线性组合,相应地

由变分法求取。哈特里–福克–罗桑方法。

三、分子轨道的成键三原则

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必须满足三个原则 1、能量近似原则 3、对称性匹配原则

轨道重叠只是成键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满足对称性匹配原则 4、分子轨道的符号

i i

ψ∏=ψ∑=r r

ir i c χψir c

同核双原子分子,能级顺序

10.4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 1. 氢分子:H2[(σg1s)2] 2.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组态

按分子轨道能级的高低,将自旋一正一反电子填入。 氦分子:He 1s 1s 2g u *[()()]

σσ22

锂分子:Li 2s 2g [()]

KK σ2

铍分子:Be 2s 2s 2g u *[()()]

KK σσ22

硼分子:B 2g u u [()()()]

KK 221222σσπ 碳分子:C 2g u u [()()()]

KK 221224σσπ

氮分子:N 2g u u g [()()()()]

KK 22132242σσπσ

氧分子:

O s s p g u g 2222222[()()()

*KK σσσ ()()ππu u y p p 2222x ()()]

ππg g p p **2211x y

10.5杂化轨道与价键理论

鲍林和斯莱脱于1931年提出: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几个轨道能够重新组合成数目相同的几个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若几个杂化轨道所含有的s 、p 、d 等轨道的成分分别相同,则称为等性杂化轨道,不相同则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 一、杂化

1、 s 、p 杂化轨道—同原子内的ns 轨道与np 轨道的线性组合:

φφφi i i a b i

=+s p

按归一要求,φi i i i x a b a 2222

1d =+=?,为杂化轨道i 中s 成分的权重,bi 为p 成分的权重。按正交要求,

φφτi j d =?0

。设φi 与φj 间的夹角为θij 。

???--+-+-+=τ

φφαααατ

φαφαφαφατφφd )1)(1(= d )1)(1(d p p p s p s j i j i j i j j j i i i j i 因

φpi

沿

φpj

方向的分量是

φθp j ij

cos φφτθφτθp p p d d i j ij i ij

==??cos cos 2

,因此

cos )1)(1(d =--+=?ij j i j

i j i θαααατφφθij —— 即杂化轨道的夹角,键角 2、常见的三种s 、p 杂化

cos θij =-{α1α2 /[(1-α1) ? (1-α2)]}1/2 α1α2 —— 两杂化轨道中S 权重 α1=α2=1/2, θ = 180°

s-orbital: ψs= (1) 1/2 ? ?s =1 (α1=α2=1) fs=1

p-orbital: ψp= (1) 1/2 ? ?p= (3) 1/2 ? cos θ ,(α1=α2=0) θij = 90° , fp= √3

2p

2p 2p 2p 2p p

2s 2s 2s 1s 1*u *g *g u u g *

u g *

u g < = < = < < < < < y x y x u

g u g u g u g 3)2(1)2(132211

< < < < < < <σππσσσσ个个

sp-hybrid : ψsp= (1/2)1/2 ? ?s + (1/2)1/2 ? ?p, θij = 180° , fsp=1.932 sp2-hybrid : ψsp2= (1/3)1/2 ? ?s + (2/3)1/2 ? ?p , θij = 120° , fsp2 =1.991 sp3-hybrid : ψsp3= (1/4)1/2 ? ?s + (3/4)1/2 ? ?p , θij = 109°28’ , fsp3=2 fi - 成键能力 二、价键理论的要点

1、配对成键——a 、b 原子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电子配对形成共价单键;如有一方为空轨道则形成共价配键。

2、共价键存在饱和性——已经配对的电子不再与第三者配对。

3、电子云的最大重叠原理——共价键的形成尽可能取电子云重叠最大的方向——所谓键的方向性。 10. 6 多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 一、 分子的完全波函数 斯莱脱行列式

ψψψψψψψ=

1111222121212N N N N N N N !()()()

()()()

()()()

ψφχi i j j j ()[()()]=表示第j 个电子处于由第i 种轨道波函数和自旋波函数组合所表示的状态。式中暂时用φ表示分子轨道,以避免与综合轨道和自旋的ψ冲突。 二、 离域分子轨道

H2O 由两个H(1s )1

和一个O s s p (,,)1222

2

4

结合形成。共有10个电子,7个原子轨道H(1)1s 、H(2)1s 、O1s 、O2s 、O2pz 、O2py 和O2px 。7个分子轨道由这7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对每个分子轨道求解一个七阶的久期行列式。

1100010015200032000411112a z =++-+⊥.().().()

.()

()()O s O s O p H s H s

2002710820201322015211112a z =-++++⊥.().().().()

()()O s O s O p H s H s 106242042411212b y =+-.().()

()()O p H s H s

三、定域分子轨道

离域分子轨道是多中心的,电子运动遍布整个分子。但是大量实验事实却表明,一些化学键(指两个原子间)的键能、键长和偶极矩等确实在各种不同分子中近似不变,在红外光谱中有基本不变的特征频率。说明不同分子轨道的总和可以按照各相邻的原子对加以重新划分。 10.7 共轭分子

一、休克尔分子轨道法 HMO

这一半经验法适用于有π电子的分子,特别是共轭分子。首先将由σ键连接起来的整个分子作为骨架,而将π电子的波函数单独处理为各个C 原子的p 电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求解时假设: (a)所有C 原子的库仑积分都等于常数,H ii =α。 (b)相邻两C 原子的交换积分等于常数

H ij =β

,j i =±1;不相邻C 原子的交换积分等于零,H ik =0,k i ≠±1。 (c)所有C 原子间的重叠积分都等于零,

S ij =0

,i j ≠。

将这些E 值代入(10–110),并按归一化条件进行修正,就可求出四套因子的值,每套分别代入式(10–107),得:

总能量为:

E E E E =++++21618206184472000(.)(.).βββ=4

如果形成两个一般的π键,可证得:E E =+440β。由于是负值,显然大π键能量更低更稳定,差值0.472β称

为共轭能。

10. 8 配位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配位化合物又称络合物,其中心是一个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周围是与它相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具有未充满的d 轨道和空的s 、p 轨道,配位体则是含有孤对电子或π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10.9 分子性质和反应性质

一、完全波函数,光谱项,光谱支项和电子组态

二、分子能级和位能面

E E E E E =+++e v r t

Ee 电子能(10-19-10-18J )、Ev 振动能( 10-20-10-19J ) Er 转动能(10-21-10-20J ) 、Et 平动能(10-34m2 /l2)J 三、分子的离解能,键能,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生成热 1、离解能 D = De - h ν0/2 = [E(R ∞) - E(Re)] - h ν0/2 2、键能 ΔE = E(原子轨道) -E(分子轨道) 3、电离能 I = -E(最高占有轨道) Re 和零点能 4、电子亲和能 = E(最低空轨道) -E(最高占有轨道) ??f o f o A K H K H A L D m m i

i --=-∑∑()(,)00

5、标准摩尔生成焓

其中:ΔH m0(A,0K)为0K 时原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伍德沃德与霍夫曼:

(1) 最高占有轨道HOMO 和最低空轨道LUMO 称为前沿轨道,它们是最容易参加反应的轨道。前沿轨道理论假设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前沿轨道上的电子起作用,与内层轨道无关。上述讨论是前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结合。

E E 101618=+.βE E 200618=+.β

E E 300618=-.β

E E 401618=-.β

ψφφφφ1123403717060150601503717=+++....ψφφφφ21234

06015037170371706015=+--....ψφφφφ31234

06015037170371706015=--+....ψφφφφ4123403717060150601503717=-+-. (v)

r t e ψψψψψ=

III. 分子间力理论

10.11 分子间力

分子与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一般可分为静电作用、诱导作用、色散作用、氢键、以及憎水作用等。静电作用、诱导作用、色散作用称为范德华力。

1.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遵循库仑定律

正负离子的相互作用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有一定电偶极距

2.诱导作用

在外场的作用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各向相反方向位移,产生附加的诱导极距,诱导作用都是吸引作用。

3. 色散作用

非极性分子如Ar, CH4等没有电偶极距,但在某瞬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因而存在电偶极距,称为瞬间偶极。当两个分子接近时,周期性变化的瞬间偶极使分子之间产生吸引力。

4. 氢键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其键能最大约为200kJ/mol,一般为5-30kJ/mol,比一般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键能要小,但强于静电引力。

晶体结构

世界上的固态物质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晶态,一类是非晶态。自然界存在大量的晶体物质,如高山岩石、地下矿藏、海边砂粒、两极冰川都是晶体组成。人类制造的金属、合金器材,水泥制品及食品中的盐、糖等都属于晶体,不论它们大至成千万吨,小至毫米、微米,晶体中的原子、分子都按某种规律周期性地排列。另一类固态物质,如玻璃、明胶、碳粉、塑料制品等,它们内部的原子、分子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周期性规律,通常称为玻璃体、无定形物或非晶态物质。

一、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1、晶体结构的特征---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所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按周期性规律排列的结构,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使晶体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⑴均匀性

⑵各向异性

⑶自发地形成多面体外形

⑷有明显确定的熔点

⑸有特定的对称性

⑹使X射线产生衍射

二、晶胞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整个晶体就是晶胞在三维空间周期地重复平移“无隙并置”而成的。

晶胞的两个要素:

1. 晶胞参数(决定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2. 晶胞的内容:

粒子的种类,数目及它在晶胞中的相对位置。

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1、定义:

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微粒:原子

3、微粒之间的作用:共价键

4、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共价键

5、物理性质:

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一般溶剂。

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在原子晶体中,由于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而且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所以原子晶体的

熔点和沸点高

硬度大

一般不导电

且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常见的原子晶体

某些非金属单质:

金刚石(C)、晶体硅(Si)、晶体硼(B)等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碳化硅(SiC)晶体、氮化硼(BN)晶体

某些氧化物:

二氧化硅(SiO2)晶体、Al2O3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指的是物质内部由范德华力(又称作范德瓦耳斯力或分子间作用力)将分子结合起来的固体物质。

晶体的内部由分子构成,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少数如Si等除外)、它们的化合物以及大多数有机物在处于固态时都属于分子晶体。其内部各个分子间由一种不是化学键的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结合成晶体。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比较低,且固态与液态均不导电。若要比较不同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则有以下几个方法:

比较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该晶体的熔沸点就高。

例如:熔沸点F2 < Cl2 < Br2 < I2

比较氢键: 含有氢键的晶体熔沸点比不含氢键的晶体的沸点大得多。例如:水(H2O)的熔沸点比氯化氢(HCl)的熔沸点高得多,这时因为水分子中H与其他水分子中的O结合紧密,形成了氢键。而氯化氢分子中则没有这种结构。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A(南大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第一章.气体 一、理想气体适用 ①波义耳定律:定温下,一定量的气体,其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pV=C ②盖·吕萨克定律:对定量气体,定压下,体积与T成正比 V t=C`T ③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各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推导:气体体积随压力温度和气体分子数量改变,即: V=f(p,T,N) 对于一定量气体,N为常数dN=0,所以 dV=(?V/?p)T,N dp+(?V/?T)p,N dT 根据波义耳定律,有V=C/P,∴(?V/?p)T,N=-C/p2=-V/p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C`T,有(?V/?T)p,N=C`=V/T 代入上式,得到 dV/V=-dp/p+dT/T 积分得 lnV+lnp=lnT+常数

若所取气体为1mol,则体积为V m,常数记作lnR,即得 pV m=RT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物质的量n,则得 pV=nRT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⑥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组成该气体的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⑦气体分子在重力场的分布 设在高度h处的压力为p,高度h+dh的压力为p-dp,则压力差为 dp=-ρgdh 假定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ρ=Mp/RT,代入上式, -dp/p=Mgdh/RT 对上式积分,得lnp/p0=-Mgh/RT ∴p=p0exp(-Mgh/RT) ρ=ρ0exp(-Mgh/RT)或n=n0exp(-Mgh/RT) 二、实际气体适用 ①压缩因子Z Z=pV m/RT 对于理想气体,Z=1,对实际气体,当Z大于1,表明同温度同压力下,实际气体体积大于理想气体方程计算所得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小于1,情况则相反。 ②范德华方程式

结构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经典物理学是由Newton(牛顿)的力学,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Gibbs(吉布斯)的热力学和Boltzmann(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学等组成,而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电子波性等微观的现象。 黑体:是一种可以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带一个微孔的空心金属球,非常接近黑体,进入金属球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辐射实际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空腔壁会发出辐射,极少数从小孔逸出,它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放射体,若把几种金属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热最多,用棱镜把黑体发出的辐射分开就可测出指定狭窄的频率范围的黑体的能量。 规律:频率相同下黑体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相同下黑体的能量呈峰型,峰植大致出现在频率范围是0.6-1.0/10-14S-1。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能量最大值向高频移动. 加热金属块时,开始发红光,后依次为橙,白,蓝白。 黑体辐射频率为v的能量是hv的整数倍. 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 Planck能量量子化提出标志量子理论的诞生。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放出电子的现象,实验证实: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金属最小频率(临阈频率)时,金属才能发出电子,不同金属的最小频率不同,大多金属的最小频率位于紫外区。 2.增强光照而不改变照射光频率,则只能使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多,不影响动能。 3.照射光的频率增强,逸出电子动能增强。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光子,其能量和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E=hv 光子还有质量,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是0,按相对论质能定律光子的质量是 m=hv/c2 光子的动量:p=mc=hv/c=h/波长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 光电效应方程:hv(照射光频率)=W(逸出功)+E(逸出电子动能)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由de 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p=h/波长 电子具有粒性,在化合物中可以作为带电的微粒独立存在(电子自身独立存在,不是依附在其他原子或分子上的电子) M.Born(玻恩)认为在空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平方)和粒子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电子的波性是和微粒的统计联系在一起,对大量的粒子而言衍射强度(波强)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概率就大,反之则相反。 不确定度关系: Schrodinger(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量子力学的诞生. 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是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原理,反映了微粒波特性。而一个粒子不可能同时拥有确定坐标和动量(也不可以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这是由W.Heisenberg(海森伯)提出的] 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的比较: 1.宏观物体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经典力学),微观粒子不同时具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 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 敞开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的系统) 孤立系统:不能以任何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2.状态函数:用于宏观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宏观参量,例如物质的量n、温度 T、压强p、体积V等。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我们 把状态函数分成: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两大类。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成 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热容等,这种性质的函数具 有加和性,是数学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即物质的量扩大 a倍,则相应的广度函数便扩大a倍。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的值只与系统自身的特点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 注:状态函数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而与此状态的历史过程无关,一旦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所有的状态函数便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个微小的变化状态为: dU= 公式说明:dU表示微小过程的内能变化,而δQ和δW则分别为微小过程的热和功。它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符号,是为了区别dU是全微分,而δQ和δW不是微分。或者说dU与过程无关而δQ和δW却与过程有关。这里的W既包括体积功也包括非体积功。 以上两个式子便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们只能适用在非敞开系统,因为敞开系统与环境可以交换物质,物质的进出和外出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增减,我们说热和功是能量的两种传递形式,显然这种说法对于敞开系统没有意义。 三、体积功的计算 1.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界面,系统的体积变化时,便克服外力做功。将一 定量的气体装入一个带有理想活塞的容器中,活塞上部施加外压。当气体膨胀微小体积为dV时,活塞便向上移动微小距离dl,此微小过程中气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识点梳理培训资料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知 识点梳理

9.1引言 1.经典力学简介 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组成。 经典力学:三个等价体系(牛顿Newton I体系、拉格朗日Lagrange J L体系、哈密顿Hamilton W R体系)。 2.量子力学简史 I.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9.2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 1.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加热后都会产生辐射。不同物体在同样温度下的辐射显示不同的光谱特征,它决定于物质的本性。所谓黑体,是指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相应产生辐射的能力也比任何物质要大。 一、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 1、Ragleigh-Jeans理论 振子能的均分法则:dEv(λ)=(8πkT/λ4)d λ仅低频区适合——紫外区的灾难; 2、 wien Law理论 dEv(λ)=(8πμ/λ5)e-(μ /λkT)d λ 二、热容量(Heat Capacities) 爱因斯坦公式(Einstein formula): 原子振子能量(energy of atomic oscillators) ε = hν CV,M=3R(hν/kT)2{e-(hν/kT)/(1- e-(hν/kT))2} T→∞, e-(hν/kT) ? 1- hν/kT , hν/kT ? 0 ∴ Lim CV,M, T→∞ =3R (hν/kT)2{1/( hν/kT )2}=3R 2.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 光的辐射也有一最小单位叫光子,它是一种静止质量为零的微观粒子,其能量服从普朗克量子论,它还具有动量p 3.氢原子的光谱 将元素光源辐射线通过狭缝或棱镜,可分解为许多不连续的明亮线条,成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普贤遵循下列经验公式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 光电流的产生与光的强度无关,只 与光的频率有关; 临阀频率νc,ν < νc时,无光电流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完整版)物理化学界面现象知识点

279 界面现象 1. 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γ:引起液体或固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功:'δ/d r s W A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B ,,()(/)s T p n G A α??,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时所增加的吉布斯 函数,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广义定义: B()B()B()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s s s s U H A G A A A A ααααγ????====???? ',r s T p s W dA dG dA γδ== 表面张力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强度性质,而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则是从能量角度和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一性质。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的数值及量纲等同的,均可化为N·m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若系统有多个界面,其总界面吉布斯函数: s i i s i G A γ=∑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附加压力:Δp =p 内-p 外 拉普拉斯方程:2p r γ?= 规定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位p 内,凸面一侧压力位p 外;γ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p 一律取正值;附加压力方向总指向凹面曲率半径中心。 3. 毛细现象 毛细管内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cos h r g γθρ= 式中:γ为表面张力;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θ>90°即0cos θ<时,h 为负值,表示管内凸液体下降的深度。 4.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第一章:原子结构 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 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 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 键,电子式为。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其次是看键长,键长 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 乙炔分子为杂化。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 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 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5. 价电子对数目与杂化方式及理想几何构型: 补充:如果配位原子不够,则无法构成理想结构。 6.等电子原理:。 如:CO2与CS2,N2O / N2与CO,CN-,NO+ / CH4与SiH4,NH4+, / NH3与H3O+ / SO42-与PO43-,ClO4- 7.如果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 子有CO2 CS2 CH4 SiH4 SO3 BeCl2 BF3 CCl4 SiCl4 PCl5 SF6。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N),主要元素:C、H、O、N、S,根据含氮量换算蛋白质含量: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平均值为1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20种),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天冬氨酸(D)、谷氨酸(E); 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赖氨酸(K)、组氨酸(H)、精氨酸(R) 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甘氨酸(G)、丙氨酸(A)、脯氨酸(P)、缬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甲硫氨酸(M);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丝氨酸(S)、苏氨酸(T)、半胱氨酸(C)、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 芳香族R基氨基酸:苯丙氨酸(F)、络氨酸(Y)、色氨酸(W) 肽的基本特点 一级结构的定义:通常描述为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顺序,简称氨基酸序列(由遗传信息决定)。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肽键(主)、二硫键(可能存在), 二级结构的种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 四级结构的特点:肽键数≧2,肽链之间无共价键相连,可独立形成三级结构,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取决于是否达到其最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构象 2、一级结构相似则其功能也相似3、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其功能因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或合成量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称分子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疯牛病是二级结构改变 等电点(pI)的定义: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带电情况(取决于该蛋白质所带酸碱基团的解离状态):若溶液pHpI,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碱性蛋白质含碱性氨基酸多,等电点高,在生理条件下净带正电荷,如组蛋白和精蛋白;酸性蛋白质含酸性氨基酸多,等电点低,在生理条件下净带负电荷,如胃蛋白酶), 蛋白质稳定胶体溶液的条件:(颗粒表面电荷同性电荷、水化膜), 蛋白质变性:指由于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被破坏,造成其四级结构、三级结构甚至二级结构被破坏,结果其天然构象部分或全部改变。实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变性只破坏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即只破坏其构象,不破坏其氨基酸序列。变性本质:破坏二硫键 沉降速度与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沉降系数:沉降速度与离心加速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称沉降系数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 二、核酸化学 核酸的特征性元素:P,组成元素:C、H、O、N、P,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戊糖、一分子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

一、考纲考点展示 《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中9种常考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节选) 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 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物理化学重点超强总结归纳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三大系统: (1)敞开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2)密闭系统: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隔绝系统(孤立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2、状态性质(状态函数): (1)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如体积,质量,热容量。 数值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 (2)强度性质:如压力,温度,粘度,密度。 数值与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部分的相同。 特征: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3、热力学四大平衡: (1)热平衡:没有热隔壁,系统各部分没有温度差。 (2)机械平衡:没有刚壁,系统各部分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即压力相同 (3)化学平衡:没有化学变化的阻力因素存在,系统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相平衡:在系统中各个相(包括气、液、固)的数量和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Q为吸收的热(+),W为得到的功(+)。

12、在通常温度下,对理想气体来说,定容摩尔热容为: 单原子分子系统 ,V m C =32 R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V m C =52R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V m C 6 32 R R == 定压摩尔热容: 单原子分子系统 ,52 p m C R =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p m V m C C R -=,72 p m C R =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4p m C R = 可以看出: ,,p m V m C C R -= 13、,p m C 的两种经验公式:,2p m C a bT cT =++ (T 是热力学温度,a,b,c,c ’ 是经 ,2' p m c C a bT T =++ 验常数,与物质和温度范围有关) 14、在发生一绝热过程时,由于0Q δ=,于是dU W δ=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有:,V m nC dT pdV =- ? 22 ,11 ln ln V m T V C R T V =- 21,12ln ,ln V m p V C Cp m p V ?= ,,p m V m C pV C γγ=常数 =>1. 15、-焦耳汤姆逊系数:J T T =( )H p μ??-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升高;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不变。 16、气体的节流膨胀为一定焓过程,即0H ?=。 17、化学反应热效应: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化学反应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或“反应热”。 18、化学反应进度:()()() n B n B B ξ ν-= 末初 (对于产物v 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1ξ=时,r r m U U ξ ??= ,r r m H H ξ ??= 19、(1)标准摩尔生成焓(0 r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为该物质的 标准摩尔生成焓。 (2)标准摩尔燃烧焓(0 c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种物质被氧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焓,为该物质的标 准摩尔燃烧焓。 任意一反应的反应焓0 r m H ?等于反应物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燃烧焓之和。 20、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初三物理化学中考知识点

园丁教育培训中心初三物理化学知识手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园丁教育王老师制作

化学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单质:金刚石、石墨、炭黑: C 汞、水银:Hg 硫、硫磺:S 2、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钙、生石灰:CaO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份:Fe2O3 3、酸:盐酸:HCI的水溶液碳酸(汽水):H2CO3 4、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氨水、一水合氨:NH3H2O (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5、盐:碳酸钠、苏打、纯碱(不是碱,是盐):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32CO3 1OH2O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I 亚硝酸钠、工业用盐:NaNO2 (有毒) 硫酸铜晶体、胆矶、蓝矶:CuSO4 5H2O 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份:K2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6、有机物:甲烷、CNG、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 乙醇、酒精:C2H5OH 葡萄糖:C6H12O6 甲醇:CH3OH 有毒、致失明、死亡 乙酸、醋酸(16.6 'C冰醋酸)CH3COOH (具有酸的通性)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IO 3、KCI、Na2CO3、NaCI、无水 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 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Fe(OH)3为红褐色 4、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胆矶)、氢氧化铜 ▲硫:淡黄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 5、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6、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物理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气体 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及分压力、分体积等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及原因,了解压缩因子Z 的定义及数值大小的意义,熟悉范德华方程(理想气体基础上引入压力、体积修正项)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热力学第三定律 1、系统性质(广度、强度性质) 2、状态函数特性(如: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及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等)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W (Q 、W 取号的规定及各种过程对应计算) 4、恒容热、恒压热及之间的关系式,能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焓的定义式,会应用赫斯定律 5、掌握各种不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计算(单纯PVT 变化时自由膨胀、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可逆或不可逆等过程的U 、H 、A 、G 、S 等函变以及正常、非正常相变过程焓变、吉布斯函变和熵变计算(状态函数法) 6、理解理想气体的一些性质(如U 、H 仅为温度函数、Cp 与Cv 的差值及单原子、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 V ,m 和绝热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等)、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等焓过程,了解焦-汤系数等) 7、反应进度 8、如何由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以及相关规定 9、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10、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描述 11、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熵的定义式及克劳修斯不等式 12、判断过程可逆性及自发变化方向的各种判据 13、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根据规定熵、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变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对应函数的变化值 14、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应用于各函数间的相互计算以及一些证明),了解各函数特征变量 15、了解Clapeyron 方程,掌握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各种形式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 熟悉偏摩尔量、化学势表示,了解偏摩尔量加和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掌握相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 2、 了解各种不同情况化学势的表达式,假想标准态等概念 3、 掌握稀溶液中两个经验定律:拉乌尔、亨利定律表达式及简单计算 4、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5、了解依数性的一些结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1、会表示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其它各种平衡常数,并能相互换算 2、熟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并能应用其判断反应方向 3、掌握范特霍夫方程各种形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温度、压力等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相关结论 5、掌握使用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式以及热力学相关公式进算平衡组成的计算。 第六章:相平衡(相图分析) 1、掌握相律的形式并会计算其中各个量 2、杠杆规则、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负偏差,从而相图上出现最高、最低点、恒沸混合物、蒸馏或精馏基本原理等(完全互溶双液系) 4、、能看懂相图并会使用相律分析相图,并绘制步冷曲线(如较复杂的低共熔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系统及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 pV nRT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77421

110112班期末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预祝大家物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孔祥鑫 2012年5月27日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1.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 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U=Q+W 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

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 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其定义式为: δW=—p amb dV (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 W=0 (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 W=p amb(V1—V2)=—p amb△V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 W=-p△V=—nR△T (3)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 (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nRTln(V1/V2)=—nRTln(p1/p2)(5)可逆相变体积功 W=—pdV 三、恒热容、恒压热,焓 1。焓的定义式 H def U + p V 2.焓变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硅物化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相平衡习题与解答1. 解释下列名词:凝聚系统,介稳平衡,低共熔点,双升点,双降点,马鞍点,连线规则,切线规则,三角形规则,重心规则。 解: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 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2、在三元系统的相图分析中,切线规则与连线规则分别是如何在相图中应用的?分析两个规则的应用原理与范围。 解:切线规则用在判断三元系统相图中,各界线的性质即界线上的任一点在析晶过程中发生什么反应,是一致熔过 程还是转熔过程。 过界线上任一点切线,与对应的连线相 交,则是低共熔过程。与延长线相交, 为转熔过程。连线规则用在判断三元系 统相图中,各界线上的温度变化。即连 线与相应界线相交,交点是连线上的温 度最低点,又是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4. SiO2具有很高的熔点,硅酸盐玻璃的 熔制温度也很高。现要选择一种氧化物 与SiO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 二元氧化物玻璃,请问,选何种氧化 物?加入量是多少? 解:根据Na2O-SiO2系统相图可知最 低共熔点为799℃。故选择Na2O能与 SiO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 元氧化物玻璃。 10.相律应用必须注意哪几点? 答:(1)相律是根据热力学平衡条件推 导而得,因而只能处理真实的热力学平 衡体系。 (2)相律表达式中的“2”是代表外 界条件温度和压强。如果电场、磁场或 重力场对平衡状态有影响,则相律中的 “2”应为“3”、“4”、“5”。如果 研究的体系为固态物质,可以忽略压强 的影响,相律中的“2”应为“1”。 (3)必须正确判断独立组分数、独 立化学反应式、相数以及限制条件数, 才能正确应用相律。 (4)自由度只取“0”以上的正值。 如果出现负值,则说明体系可能处于非 平衡态。 12.淬冷法的最大优点有哪些?适用的 对象是什么? 答:最大优点:准确度高。因为长时间 保温较接近平衡状态,淬冷后在室温下 又可对试样中平衡共存的相数、各相的 组成、形态和数量直接进行测定。 适用对象:适用于相变速度慢的系 统,如果快则在淬冷时发生相变。 14.稳定相与介稳相的区别是什么? 答:(1) 每一个稳定相有一个稳定存在 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变成介稳 相。 (2) 在一定温度下,稳定相具有最 小蒸汽压。 (3) 介稳相有向稳定相转变的趋 势,但从动力学角度讲,转变速度很慢, 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状态。 15.在耐火材料硅砖的生产中,为什么 鳞石英含量越多越好,而方石英越少越 好? 答: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三种变体的 高低温型转变中,方石英?V变化最 大,石英次之,而鳞石英最小。如果制 品中方石英含量大,则在冷却到低温 时,由于α-方石英转变成β -方石英有 较大的体积收缩而难以获得致密的硅 砖制品。 16.三元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在三元 系统组成中有哪些关系? 答:表示方法:在三元系统中用等边三 角形来表示组成。 关系:⑴等含量规则;⑵定比例规 则;⑶杠杆规则;⑷重心规则;⑸交叉 位置规则;⑹共轭位置规则。 17.在三元系统中有哪几条重要规则? 它们的用途和定义分别是什么? 答:⑴连线规则: 用途:用来判断界线的温度走向。 定义:将界线(或延长线)与相应的 连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 高点;温度走向是背离交点。 ⑵切线规则: 用途:用于判断三元相图上界线的性 质。 定义:将界线上的某一点所作的切线 与相应的组成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 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 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 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 晶相被回吸。 ⑶重心规则: 用途:用于判断无变量点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