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五章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五章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文化概念不包括下列哪个组成部分:()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宗教文化

D、行为文化

2、地域文化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A、文化系统文化丛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圈

B、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系统文化丛文化圈

C、文化丛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系统文化圈

D、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系统文化区文化圈

3、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景观的是:()

A、思想意识

B、生活方式

C、风俗习惯

D、建筑风格

4、下列属于行为文化的有()

A.勤勤恳恳工作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运动场

D.万里长城

5、下列属于精神文化的有()

A.北京故宫

B.贵阳甲秀楼

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敬业爱岗

二、多项选择题

1、地域文化系统的结构是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

A、人类活动

B、文化系统

C、地理环境

D、经济贸易

2、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下列哪些组成部分:()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宗教文化

D、行为文化

3、对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B、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C、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D、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4、文化区大体上有哪几种类型:()

A、形式文化区

B、公众文化区

C、职能文化区

D、乡土文化区。

5、下列属于非物质景观的是:()

A、思想意识

B、生活方式

C、风俗习惯

D、生产关系

6、民族体相对稳定的两大特征有:()

A、思想道德水平

B、文化特征

C、科学文化水平

D、心理素质

7、影响民族体空间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A、经济因素

B、战争因素

C、环境的恶化

D、政治因素

8、文化地理学家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A. 聚落的布局

B.民族地域文化系统

C.建筑风格

D.土地利用格局

9、地域文化改变的方向或方式包括()

A代换B附和C合并D创新

10、文化的阻止包括()

A政治阻止B经济组织C文化阻止D自然阻止

三、名词解释

1、文化

2、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3、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系统、文化区、文化圈

4、文化整合

5、文化区

6、文化景观

7、民族体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文化区?试举例简述文化区的三种类型。

2、什么是文化扩散?并简要回答文化扩散类型及其特点。

3、试举某民族为例,阐述民族体的内涵。

4、文化景观有何特点?

5、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

(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

(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

(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

(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

(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

(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

6、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

(1)传染病的扩散

(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

(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五、论述题

1、试述喀斯特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2、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地域文化系统内人、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3、试述文化整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影响。

4、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5、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6、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

7、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8、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 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 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 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 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 四、人种 (10) 五、民族 (10) 六、民俗 (10)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 一、农业类型 (10) 二、农业景观: (11) 三、农业区位论 (11)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 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 一、城市化概念 (11) 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

三、城市化机制 (12)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 五、城市地域 (12)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 七、城市体系 (14) 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 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 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 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 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 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 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 二、宗教的传播 (16) 第十章旅游地理 (17) 一、旅游文化 (17) 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 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 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 三、国家权利 (19) 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 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 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 可持续发展 (22)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六章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填空题 1.由于休闲活动是休闲者自己来选择和参加,因而它具有、自由性、消遣性和。 2.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相互间的、和,遵循空间组织的距离衰减规律。 3.按资源利用的角度,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和。前者指那些在旅游过程中被部分消耗掉,但仍然能通过正当途径再生产所补充的一类旅游资源。后者指那些在自然生成或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存物。 4.旅游活动的构成包括:、、。 5.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活动,不导致在异地的。 二、名词解释 1.休闲 2.旅游 3.旅游资源 4.旅游环境承载力 5.旅游业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属于旅游的是:()。 A、家庭阅读 B、室内运动 C、看电视 D、在异地的公务会议 2. 旅游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A.人的心理需要 B.旅游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C.地理环境的差异 D.经济的地区差异 3、()是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事业最基本的要素。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动机 D、旅游目的 4、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的是()。 A、投资条件评价 B、特色评价 C、密度评价 D、容量评价 5、用来度量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引起的指数是()。 A、高峰指数 B、地理集中指数 C、季节性强的指数 D、综合指数 6、()因素是影响旅游地和可原地空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A、时间 B、语言 C、文化 D、距离 7、旅游资源效益评价,不包括()等方面。 A、区位条件评价 B、经济效益评价 C、环境效益评价 D、社会效益评价 8、下列不属于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子有() A、社会文化环境因子 B、自然条件因子 C、社会经济环境因子 D、生态环境因子 9、旅游地承载力指数强度分项不包括() A、游客密度 B、游客年龄 C、旅游用地强度 D、旅游收益强度 四、多向选择题 1. 下列活动属于休闲活动的是()。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 第五章 专项突破练5《区位理论》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专项突破练5区位理论 (2020·河北唐山模拟)汕头澄海有手工制作玩具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玩具制造的家庭作坊逐渐增多,加工规模也逐渐增大。自1999年,当地会举办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目前澄海集聚了数千家玩具研发、制造、销售及其他配套企业,形成了众多的玩具专业镇,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澄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玩具制造业主要依赖于() A.东临港澳B.产业基础好 C.政策支持D.劳动力廉价 2.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主要利于澄海玩具制造业() A.提高国内外知名度B.降低原材料成本 C.扩大当地市场规模D.提升劳动力素质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汕头澄海有手工制作玩具的传统,说明其玩具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好,B正确;香港和澳门位于汕头澄海西南部,A错误;南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普遍具有政策优势,C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南方沿海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劳动力价格普遍较低,D错误。第2题,举办玩具工艺博览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澄海制造的玩具,吸引企业及个人来此投资,A正确;与原材料成本、市场规模和劳动力素质无关,B、C、D错误。 (2019·浙江模拟)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部增量快于南部B.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 C.东部增量快于西部D.南部增量为负值 4.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距离B.资源禀赋

云南师范大学_陈慧琳_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地关系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4.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中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 5.人地系统: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 “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 “地”: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具备以下属性: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层次性和复杂性 (6)整体性

人地关系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到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的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谈不上利用环境。 二、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 (1)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 (2)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3)生态足迹的研究 (4)社会质量的研究 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 (1)空间的网络化 (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 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 (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人文地理学复习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 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答:(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和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影响地域文化;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 4.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它们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 其中,文化区是文化的空间现象,而文化扩散则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为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之一。文化整合,则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就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即是从各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

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练习题(附答案)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 4 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 D.海陆差异 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 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3. 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A. 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 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 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 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

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7?8题。 7. 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 A.xxxx B.xx C.xx D. xx 8?该山的xx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C泥石流 D.水污染 9?我国xx的绿洲属于()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10. 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 B. 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故雪线低。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雪线高。 D. 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故雪线低。

人文地理每章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有那些? 3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4 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 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 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 7 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8 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9 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10 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11 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12 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13 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具有那些特点? 2 环境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3 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4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文地理学。 5 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6 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 7 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 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9 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 10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11 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12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3 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14 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15 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第四章 1 我国人口分布表现出那些特征?

人文地理(陈慧琳版)1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强烈的地域性和明显的阶段性。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是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是在人的作用下完成的生物有机体的生命过程。 原始农业主要包括由野生动物驯养发展而来的游牧业和由植物驯化发展而来的刀耕火种式的种植业。此时劳动生产率虽底,但农业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凸现出来,如迁移农业对森林的破坏。 传统农业以梨耕锄种、手工劳动为主,虽对自然界有取有予,终因投入水平底难以获得足够的农产品,且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灌溉方式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石油农业也叫能源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另方面却破坏了农业主要自给系统特别是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土地退化,农产品污染,农田系统遭到破坏等。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应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以便尽可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集约农业,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继续发展以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化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改造,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做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有机结合。 土地适宜性是指一定地段的土地对特定的、持续的用途的适宜程度。 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无明显的季节性;专业化与协作化;技术性强,精密度高;分布集中。 工业集中分布原因①能源和原材料分布集中,只有集中工业分布才有利于对工业资源的利用②工业集中分布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③工业生产过程易于分解形成众多小部门,人们可以选择优势区位进行生产④工业各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生产技术联系,或互为市场,只有在紧密的生产技术或市场联系中,才能节约能源、运费、生产用地,降低生产成本⑤工业集中分布可产生积聚效益。 工业类型分类:按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中投入的相对大小分为劳动、资源、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四类。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①就业机会多②单位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少③产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科技含量低④能源和原料消耗少,原料来源广可就地取材,产品成本低,适合于资本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而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工业布局原则①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产品市场以及交通枢纽,以节约生产流通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按照规模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确定工业基地的合理规模,防止工业过度集中或分散,促进大、中、小经济中心的形成③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矛盾,推动落后地区的开发④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确定各自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实现优势互补⑤充分考虑国家安全的需要。工业布局类型:根据工业部门或工业企业与资源或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可划分为资源型,河湖水型,临海型和临空型。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到向的经济。知识产业分为教育、研究开发、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和通讯,同于知识经济范畴窄。第四产业(知识、信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最主要的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活动。 科技工业园的创建条件①以地理位置临近一所以上名牌大学或科研院所为依托。大学是科技工业园的技术源和人才源②有一片具备必要的园区场地,且位于城市近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信息方便③有一批科技创业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技术开发型人才④有一批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⑤管理机构必须高效、精干、廉政,不仅能行使地方政府的许多职能,而且是一个协调技术、金融、培训和市场等各方面为企业咨询和服务的机构⑥有一个以上的“孵化器”或技术创新中心,扶持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创业⑦不破坏周围环境,并逐步带动周围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分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活动,医疗卫生状况文化教育,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

人文地理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

第一讲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卜跟踪检测 」、选择题 (2017 ?郑州模拟)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 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 “50年后维持人口 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 1?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 ) A.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 C.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D.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 2. 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 B. ②③④ 社会负担加重,D 项正确。第2题,读表格可知,日本总人口不断下降, 2045?2055年更明 显,出生率下降显著,死亡率较高, C 项正确。 答案:1.D 2.C (2017 ?山东威海一模) 图I 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 完成3?4题。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③ C. ①②④ 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 D. ①③④ (15?64岁)比重不断降低,数量不断减

图T1 3. 图n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i预测符合的是 A. 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4?按照此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 2010 年?2020 年 B. 2020 年?2030 年 C. 2030 年?2040 年 D 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3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 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 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线符合。第4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3.A 4.B (2017 ?安阳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5?6

人文地理教案(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前言 人文地理教学计划 1、第一章:绪论(2周、6课时); 2、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4周、9课时); 3、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周、3课时); 4、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周、3课时) 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周、3课时)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6、宗教与宗教地理;(2周、6课时); 7、聚落地理;(2周、6课时); 8、政治地理;(2周、6课时) 9、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周、6课时) 考核体系1、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指导思想,设计考核办法框架如下:1、学期考试:试卷成绩占总评70%;2、平时成绩占总评30%,其中:出勤占5分、课堂表现占10分、小论文占15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2、平时成绩(30分):21、出勤成绩5分:随机点名5次,缺1次扣1分。212、课堂表现成绩(10分):上课期间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表现的评价。213、小论文(15分)总体要求:开始时间: 6周左右;方向:个人兴趣偏好、现实资料、发展方向;制定写作大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内容翔实、3500—4500字的小论文。经多次修改定稿后,交由老师课阅读、批改后给出最终分数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工作与流程。具体选题要求:一、大题与小题。受资料与知识、经验与能力、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宁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作;二、求全与求新。不求面面俱到,惟求创新突破;三、专深与博广;四、长期与短期。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22、试卷成绩(100分*70%):学期结束,课程修学完毕,从试卷库10套试卷中随机抽出2套试卷,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 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1.1.2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 1.1.3地理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1.1.3.1二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人文) 1.1.3.2三分法: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小人文) 1.2 狭义人文地理与广义人文地理:是否包括经济地理学 1.3人文地理与其他分支学科 1.3.1人文地理的地位:二分法:半边天;三分法:三分天下有其一。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供参考)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 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 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 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 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 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 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 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 A.亚里士多德 B.李特尔 C.洪堡 D.梁启超 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 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 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 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 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 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 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_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1.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如:长江三角洲,既属于自然区域,又属于经济区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既属于行政区域,又属于自然区域(热带),也是经济区域(旅游区) 2.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种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河北省和北京市属于同一级别,但尺度不同;河北省、威县、贺营乡、赵庄属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解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具有相似性,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有相似性 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另外7个要熟悉) 6.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基本吻合 7.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个省及京、津二市的全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8. 植被类型河流流量气候地形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 叶林 小温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山地、 丘陵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亚热带季风气候、热 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山地、 丘陵、盆地 原因气温降水# # 9. 差异原因 农耕制度 耕地类型北:旱地南:水田地形、气候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气候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工具陆路运输,汽车、马车水运,船地形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10.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大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和甘肃省北部 青藏地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该地区典型的气候特点——高寒 11.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1.深居内陆,距海较远;2.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3.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表现在: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河流少,且多为内流河 12. 牧场分类地区主要畜种 草原牧场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 山地牧场新疆细毛羊 高寒牧场青、藏牦牛、藏绵羊 13. 农业(种植业)类型主要分布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绿洲农业新疆各盆地边缘的绿洲 14.本章重点地图:图5.4 图5.21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图)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人文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陈慧琳主编]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1、()是国家综合实力中影响重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A人口B资源C环境D粮食 2、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上,具有一定的统治权,并拥有一定的国民而组成的社会实体,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的是()。 A主权B国家C边界D首都 3、()是具体确定的,具有一定的规模、形状、并由一定的边界所限定。 A主权B领土C边疆D国家 4、国际组织是一种() A.国家间组织 B.地区间组织 C.多国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参加的民间组织 D. 多国政府、人民、民间团体设立的各种机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边疆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界限 B.边界是两个行政区域的过渡地带 C.首都是国家的行政中心 D.国家的领土只有领陆 6、主权国家的领土是() A.该国主权所及之地 B.该国领陆与领海之和 C.该国陆上疆界所框定的范围 D.所由该国居民生活之地 7、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等。 A.政府 B.国界 C.领土 D.主权 二、名词解释 1 政治活动 2 政治 3 政治系统 4 边疆与边界 5 国际组织 6 民族与民族主义 三、问答题 1、国家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2、当代国际冲突具有哪些特征?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简述科技进步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4、领土对政治活动有那些影响。 5、分析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特征。 6、分析冷战后世界地缘经济格局的特征。 7、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式,分析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以及应采用的战略措施。 8、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9、分析自然资源与政治活动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 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 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 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

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 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 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 二、解释题 1、文化景观 2、文化地理学 3、形态文化区 4、功能文化区 5、文化 6、物质文化 7、制度文化 8、精神文化 9、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海陆因素)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分界线要清楚)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人文地理学》各章习题集答案王恩涌

8.《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复习思考题 参考书: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2、阐述乡村聚落发展的基本特点。 3、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4、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有什么特点? 5、分析比较不同类型乡村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第八章 1、政治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影响国家权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为什么需要对国家实力进行综合分析? 5、试说明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基本特点。 第九章 1、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 4、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 5、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简介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2、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3、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4、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 5、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第二章文化地理学 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 3、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4、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5、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6、名词解释: 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 第三章人口地理学 1、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4、试说明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 5、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6、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7、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8、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9、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10、论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名词解释:入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第四章经济地理学 1、简答农业起源的理论 2、论述农业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3、传统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4、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 5、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什么?并说明其分布。 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布局有什么影响?出现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形成哪些重要工业区? 7、论述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工业带的特点。 8、简答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论述影响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0、论述现代工业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种族、民族与民俗地理学 1、种族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四大人种的分布状况如何? 3、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4、民族与国家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 5、为什么东方人爱吃猪肉而西方人爱吃牛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