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报告中曾讲到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四个“既要”和四个“又要”,深刻阐释了中央一号文件的鲜明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党现阶段农村工作的辩证法,也有力展现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最新政策思路。

一、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什么叫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就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部分内容所指出的“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足: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在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

在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的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方面的内容,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即“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中央从“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两个侧重点,提出了鲜明思路。一号文件在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特别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等。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央认为,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

什么叫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这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三方面提出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意见。中央提出三个要点:一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对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三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在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的同时,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是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的重点。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中央一号文件制定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把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保持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三、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

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聘用制已广泛推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流动就业,不仅成为一种就业现实,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新增就业人口中,无论是下岗职工,还是农民,千万个就业岗位将被众多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有志之士所创造。农民有自主创业的优势。他不背任何包袱,可以自由跳入市场经济的海洋、自主地闯荡。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那里无不渗透着农民自主创业的光辉业绩,无不体现着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展示着农民辛勤劳动的富裕之路。

在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的同时,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在中央一号文件里,可以说通篇反映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更为突出。在第一部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具体措施中有: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以及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等对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在第六部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中也有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措施。

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中央一号文件共有22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条条充满了对农民的感情。它不仅是立足当前所采取的见效快的政策措施,也包含着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譬如第七部分,“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就是这个意思。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在文件中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四是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在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方面,要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

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要抓紧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规。粮食主产区要注意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方面,要为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等。

在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方面,要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也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等。

总之,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地体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最新政策思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

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精心整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就全国而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 而 有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各级都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不合时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

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尽管我村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上有制度,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 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针对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

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您好, 近来一些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的专家,在谈到如何使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问题时指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有以下“十条路”。 一、走区域经济之路 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菜一产业或产品,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走多种经营之路 面向市场,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鸡、鱼、果、药、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形成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四、走庭院开发之路 利用庭院,抓好小菜园、小果园、小鱼池、小禽场、小作坊“五小”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五、走加工增值之路 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 六、走产品运销之路 组建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收入。 七、走典型引导之路 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八、走发展交通之路

通过改造主干线路,新修经济路,接通断头路,引导农民在路边建房经商办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九、走劳务输出之路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定量有序、批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十、走股份合作之路 把股份合作制引入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网 | 时间: 2007-03-05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说,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温家宝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 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 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 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 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 保险试点范围。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18岁以下人数为**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人,60岁以上人数为**人,劳动力人口数为**人。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从事二、三产业的为**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其中:**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发展战略)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论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农村工作者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富民强村、科学跨越”的步伐。如何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通过对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村发展经济的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分析,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并就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对农民进行的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

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种植粮食的财政奖励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切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村现代化经济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当代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一共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特色农业;三是农业效益;四是农业发展后劲;五是农民收入;六是农村改革。本文分别从农村经济的六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经济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二是指生活用度;家境。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 而所谓的农村经济则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特色农业;三是农业效益;四是农业发展后劲;五是农民收入;六是农村改革。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1 粮食安全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经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

须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2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3 农业效益 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能够满足人类利益的效果。它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要想提高农业效益,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重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

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作为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土地流转。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前提下,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农业产业化的真谛是“资本带龙头,龙头连产业,产业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变革,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就是通过资本的凝聚,依靠与农业有密切联系的龙头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在经营中形成稳定的网络,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对接,以改变历来农产品的产供销脱节和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而导致效益差的状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争夺农产品的“标准”和“话语权”为目标。发展人无我有的产品,人少我多的产品,我们应当努力要按国际标准化和世界贸易组织

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摘要]国家近几年加大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推进工作,让农民的生产结构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换,农民开始采用科技兴农的方式来务农,但是因为自然因素的原因,农村经济发展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贫富不均衡,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政府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农村社会融人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基本农田保护问题,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集体资产的保护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成为各级领导关切、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大事,农民权益维护将进一步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农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农业基础设置相对比较落后,农民也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政府在针对农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想办法让农民增收,争取在这几年的努力之后,让农村从生产到各项基础设施的覆盖都有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单纯的空口谈,应该从规划、投入、组织等等方面落实清楚,用实际行动来说明。 2、科技兴农 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过去的农民一般生产都是为了自给自足,很少有市场观念,通过各项设施的引进,像是电脑、网络等,让农民掌握资讯,能够把握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进行农作物的耕作,提高农民的收入。第四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人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

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丰顺县为例,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丰顺县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如 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时期以后,一方面加入WTO迫使我国农民越来越多地面对来自国际市场质优价廉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造成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差,农产品出口经常受到绿色壁垒的阻碍,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农村经济发展还没有步入良性循环。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政府管理体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一)免征农业税,消除对农产品的负保护不少国家对农业实施各种形式的保护与补贴,与此相反我国不少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EPR)和生产者补贴等值(PSE)均是负值,表示政府对这些农产品的征税大于对它们的补贴,所以我国还存在如何消除负保护的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应改变指导思想,将从农业和农民处抽取剩余资本来支持工业发展转变为由工业化支撑起来的财政来支持农业。许多国家都不征收农业税,免征农业税可以作为政府在WT0框架下支持农业的一个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农业税的计税方式是按照历史的产量基数确定的,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税赋较重,免征农业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从减轻农民负担看,由于很多乱收费总是跟着农业税来搭车收费,免征农业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最

有效地完成税费改革。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试点,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补法:一种是按照农民人头补,另一种是按照承包地面积补,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较复杂,有些农户人多地少,如果按照面积补这些农户就比较吃亏; 而另一些农户人少地多,如果按照人头补又不合理。由于WTO规定绿箱支持只能以不刺激生产为前提对生产者提供直接支持,如按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收入水平为依据提供各种直接补贴,不能与产品挂钩。因此这种直接补贴搞得不好会造成新的矛盾与不公平,农民即使让耕地抛荒也可以照样领补贴,从而培养懒汉农民。农民按一种标准向国家交税,政府再按另一种标准向农民提供补贴,农村基层干部收税时难,向农民提供补贴时繁,很难做到公平合理。还不如干脆用免征农业税取代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这样做的优点是:既符合WTO原则,减少了黄箱与蓝箱补贴,又简化了手续,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公正合理又不产生副作用,对农业生产贡献越大的农民从此政策中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免征农业税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政府主管部门认为在广大欠发达地区还不能推广,原因是害怕由于免征农业税造成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实际上在这些地区收税的成本也很高,有的地方收税的成本甚至大于农业税的收入,同时这些地区征收农业税给农民造成的负担也特别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二)推动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与农村组织制度变革上一届政府曾下大力气进行了机构改革,但也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机构改革只减人不减事。

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张赫:湖南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作者:张赫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点击数:2323 时间:2009-3-14 录入:zgxcfx ]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2009年我省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以此促进我省“一化三基”战略,促进“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步伐。结合工作的学习和思考,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我省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2008年我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94亿斤,09年,我省将粮食生产总量目标锁定为600亿斤。我省目标力争在10年内使全省粮食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元以上,占经济总量10%以上。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粮食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08年我省“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超过45亿元;粮食价格今年又作了调整,从今年新粮上市起,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0元、92元、95元,比去年均提高13元。“随着粮价的提高,种粮特别是规模种粮,也是增收的一条门路。”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我省粮食生产服务。我省杂交稻享誉世界,为我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我省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展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基地建设。 三是要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人增地少的条件下,发展双季稻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09年要防止耕地抛荒,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品质、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其中扩大双季稻种植,是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据有关单位的调查,种1亩双季稻比一季稻多产粮食700多斤,产值增加500元左右。因此要抓紧落实我省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报告中曾讲到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四个“既要”和四个“又要”,深刻阐释了中央一号文件的鲜明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党现阶段农村工作的辩证法,也有力展现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最新政策思路。 一、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什么叫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就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部分内容所指出的“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足: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在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 在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的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方面的内容,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即“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中央从“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概念 经济增长:致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用统计术语来说,经济增长是指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或社会总产值的增长,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收入的增长。 经济发展:因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宽。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 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②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数量概念优势质量概念。 ③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 A生产增长但是虚耗 B增长仅仅是局部的增长 C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 D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不合理 E无视客观经济规律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中的农业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机制,已获得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生产部门。 农业分类:狭义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植物栽培中的农作物种植;广义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农村副业等生产部门。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已演化为一个产业体系。农业生产的分工日益精细,从横向看,谷物业、水果业、养猪业等逐步发展为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的生产部门;从纵向看,又演化为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与产后部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 此时,狭义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而广义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在包括在农业概念之中,成为农村的非农产业,并且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存在超过农业份额的趋势。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概念在内涵上已有重大区别。 (二)农业的产业特征 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 所谓经济再生产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劳动对自然再生产进行引导和强化的过程。 在今天看来,尽管科技的能量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工业文明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善,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主导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农业似乎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时代,所以,需要去重新认识农业。 但从本职规定性上看,农业仍然主要是通过植物种植、动物饲养来取得社会所需产品的,而这一过程总是要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现有技

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臵,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1 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果说“三农”存在问题,则问题并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财政增长慢。 2 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2.1 保证农民种植农作物高产稳产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因此,农村建设中应突出抓良种壮苗的使用。当前农民丰产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农民种地的基础。据调查,用良种壮苗的蓄积生长量比一般品种提高30%-150%。要解决良种壮苗的推广落实问题,以确保农作物的速生丰产。 2.2 加强项目建设 如世行项目在河北省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相关农民的经济收入。据了解,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3 700hm2,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 000t,增加收入700 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6 666.67hm2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2.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2.3.1 在长期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019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调查报告

2019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调查报告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 到何种水准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注 重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 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 少的村落。 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 放在农村这个能够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不过,此时我们看到的 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作者来说,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 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作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绝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 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 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度, 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 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作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 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 年人对疾病的理解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 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

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 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个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对知识这个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 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 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养鸭以及**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 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 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动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能够说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动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