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坦桑尼亚纪行之一重点

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坦桑尼亚纪行之一重点
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坦桑尼亚纪行之一重点

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Climbing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 Mt Kilimanjaro)

Helen Huang

引子

1849年5月,在伦敦发行的极负盛名的宗教科学杂志《传教通讯》(Church Missionary Intelligencer) 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欧洲,尤其是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雷布曼(Johannes Rebmann)的德国传教士,在这篇文章里他声称自己在东非赤道附近亲眼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山顶白雪皑皑,在太阳下熠熠发光。

雷布曼,跟当时许多虔诚而勇敢的传教士一样,不顾艰难,到世界上最荒僻的地方去传播福音。他和他的同伴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 ,是最早从印度洋海岸登陆非洲大陆的欧洲人。

在东非地区传教的时候,他们听当地人提到一座被称为“乞力马扎罗”的山,山顶居云层之上,银冠覆盖。跟当时许多欧洲人一样,他们也认为赤道附近不可能有冰雪,所以他们很好奇传说中的银色山顶到底会是什么。

1848年4月27日,雷布曼和一位当地向导开始了寻找“乞力马扎罗”之旅。两个星期后,这座巍巍大山便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雷布曼在他的日志里写道,我注意到山顶奇怪的白色,问向导那是什么,向导说,“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冷吧”。在以后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乞力马扎罗山白色的峰顶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雷布曼面前时,他才终于意识到,他的非洲向导称为“冷”的东西,实际上是冰和雪。

雷布曼先生的报道,首次让外人、西方世界听说了赤道雪峰,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质疑。不仅当时大多数欧洲人常识性地认为赤道附近不可能有冰雪,有些科学家还有理有据地推断证明了这种不可能性。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当时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赤道雪峰,位于赤道以南三度,在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第一高峰,如今每年都吸引两三万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来,为能领略这座山独特的丰姿,为能踏上我们地球上徒步能够达到的最高点。

雾气很重,伸手出去,就可以抓住一大把,手心潮潮的。全身每一个毛孔,都被雾气细细密密地滋润着。湿湿的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充足的雨水滋养着茂密的森林,每一棵树都争相往上长,仿佛想抢着去跟太阳接吻。每一棵树干都爬满缠绵的藤。底矮的灌木则舒展着宽大的叶片,每一片叶子都饱含雨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

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贪婪地深深吸气。鼻息里穿过泥土的气息,雨水的气息,热带森林的气息。这些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气息。

恍然如梦,我真的踏上了非洲的大地,真的置身于乞力马扎罗山上,真的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非洲第一高峰圆梦之旅。

五年前,我成功地登顶了秘鲁南部海拔5822米的米斯蒂火山(El Misti),下山的时候,在火山灰的滚滚尘土中,在高山反应的头疼胸闷中,我就打定主意,下一个目标是乞力马扎罗山。既然我能只用两天时间登上5822米,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该也是可以触及的。

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五年。在这五年里,我如每一个尘劳中人一样囿于生存,为家庭、工作和其他诸多世俗中事欢乐着、烦恼着、束缚着,非洲第一高峰便是我平凡琐碎的世俗生活中一个不平凡的憧憬,一个不为功利、不为责任的自我挑战和自我奖赏。

乞力马扎罗山有她独特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法比的。她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独立山体。地球上有很多海拔比她高的山峰,但都是处于连绵的山脉之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上的许多山。因为处在山脉之中,其相对高度便没有这么突出。乞力马扎罗山,却是在广袤无垠的东非大草原上,不期然地兀自拔地而起四千八百多米,直插云霄,气势恢弘。以银冠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为背景,成群的大象、斑马和长颈鹿在辽阔的草原上悠闲地觅食,这幅图画是非洲大自然形象的代表。

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是东非大裂谷地壳运动的结果。大约一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西面的希拉(Shira)峰。希拉峰最初高达五千米左右,大约五十万前熄灭成死火山,火山口坍塌,海拔降低到现在的将近四千米。希拉峰熄灭后不久,另一场火山爆发形成东面的马文兹(Mawenzi)峰,海拔5149米。最后形成的是居中的基博(Kibo)峰,大约在四十六万年前,地壳不断地挤压使基博峰接连爆发了好几次,峰顶不断往上推,海拔直达5895米,成为非洲的最高峰。由此看来,与地球上其他的火山比起来,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很年轻的火山。

组成乞力马扎罗的三座火山由东南到西北形成椭圆形,占地两千平方英里。这么庞大的独立山体,足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爬乞力马扎罗山,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从山脚到山顶,是一次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到极地冰川的世界之旅,各种不同的地理生态景观浓缩于一山,这在我们的星球是独一无二的。完整而鲜明的植被垂直分布,从下往上,热带雨林,到温带灌木,到高山草甸,到高山荒漠,到极地冰川,不仅让来登山的人大饱眼福,更是科研工作者的无限宝藏。

广阔的东非大草原上,矗立着这座气势磅礴的大山,象大地母亲一只丰腴硕大的乳房,养育着山上山下无数的植物、动物和人群,也丰富着世界各地多少如我一样的人的梦境。

此刻,我背着包,走在乞力马扎罗山上。

我选择的这条马查密(Machame)登山路径,当地人也称为威士忌路径,一般要六到七天时间。现在,一共有七条路径可以到达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优呼鲁(Uhuru)峰,最短最容易、因此人也最多的马兰古(Marangu)路径,只需五天时间。马查密路径,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路线长一些,但据称是风景最美的。

路径起始于山的西南方的马查密入口,经过植被浓密的南坡,到干旱的希拉平原(Shira Plateau),穿过神话般的巴拉可峡谷(Barranco Valley),绕到东面,从巴拉夫路径(Barafu Trail)登上峰顶。马查密路径只是用来上山的,下山是走笔直南下的马文可路径(Mweka Route)。因为上下山走不同的路径,一则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二则相对马兰古路径上下山用同一条路来说,单行线安全点,人也少些。

自1991年开始,坦桑尼亚政府规定,任何想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人,必须要用政府注册的登山公司,由政府颁发合格证书的当地向导带领,一方面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一方面也是这个国家很重要的一笔经济收入。登山公司提供所有的服务,从申请登山许可证到安排向导,从背夫到山上的吃食,到租用登山用具。由着登山公司这样一条龙的服务,来登山的人便没有什么事要操心的,只管自己的两条腿紧紧跟着向导的脚步就行,“探险”的意味是早没了。

我的向导叫费力克斯。费力克斯个子不高,有足球运动员的身材。我看不出他的年龄,只知道肯定比我要老些。他说他五十七岁,倒是吓了我一跳。他说他第一次登上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是1972年,自1984年起一直在这个登山公司当向导,平均起来,差不多一个月登一次顶。这样算来,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他该上去过三四百次了。

我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刚好另一个姑娘,莎朗,也是独自一人,也是从纽约来,也是选择和我一样的登山路径和时间,登山公司便把我们俩配成一组。于是,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五天半时间里,莎朗便是我形影不离的同伴,同睡一个帐篷,同吃一盘菜。

第一天的路程开始于海拔1828米的马查密入口,终止于海拔3020米的马查密营地,全长10.8公里。

从马查密入口进山,一进去就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印度洋吹来的季风,给乞力马扎罗的南坡带来丰沛的雨水。雨季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几场大暴雨,山径很泥泞。现在是六月底,雨季刚刚过去,旱季即将来临,天空中乌云聚拢又随风而散,仿佛打不定主意要不要下雨。早上雾气很浓,空气潮湿,皮肤和发梢上都蒙着一层细细的水雾。

刚开始的一段路径很宽,可以开越野车。背夫们还在入口处打包整理,柴米油盐、锅瓢盆勺、大包小包、千条万绪,登山客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在入口的公园管理处拿了登山许可证,在生死挈约上签了字,照了几张照片,背着自己的随身背包就上路了。

象行走在梦里。人虽不少,大家言语并不多,大概每人都沉浸在梦境和现实的交叉恍惚之中。接下来的几天,会是人生难忘的几天。每人的目标都是峰顶,但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怎么样,心里难免忐忑。

来登山之前,在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这座山的资料,有些很有意思的记录。最快登上峰顶的是来自意大利的Bruno Brunod。2001年11月22日,布鲁若从马兰古入口,沿马兰古路径,一路跑上优呼鲁峰顶,只花了五小时三十八分四十秒。最快上下来回的记录保持者是坦桑尼亚本土人莫希镇的Simon Mtuy。2004年12月26日,西蒙沿优本文路径(Umbwe Route)上到峰顶,沿马文可路径下来,全程只花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八小时二十七分钟。

布鲁若和西蒙是超人,自然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对于每年从世界各地来的两三万如我一样的普通登山客来说,这座山虽然是同等海拔高度中最容易登的,因为不需要专业登山技术,可是,毕竟是将近六千米、差不多两万英尺的海拔,空气的稠度只有海平面的一半,严重的高山反应,变化无常的天气和极度的寒冷,难以预料的土滑石崩,都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因素。尽管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每年都有人为这座山丧生。1999年12月底,几千人参加“登上非洲之巅迎接新千年”的庆祝活动,其中就有三人没有能够活着回来。

不过,今天的路程是谁也没有问题的,全程几乎都在三千米以下,风光很美。下午,雾气散了,带着雨露的树叶在太阳下发着光。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洒在路径上,路径上和我们的脸上,便有许多斑驳游离的大小光点。植被由茂密阔叶的云林渐渐转为细长的石南树丛,路边可以看到火红的火把莲(red hot pokers)。

下午快四点钟时,我们到了海拔3020米的马查密营地,我们第一晚的露营地。

费力克斯带我和莎朗到一顶红色的帐篷前,说这是我们的帐篷。帐篷边安放着两把金属的折叠椅,是供我们坐着休息的。几米外一方形高顶的蓝色帐篷,是我们吃饭喝茶的地方。十几米开外,另一个小小的灰色帐篷里有我们的移动厕所。

我们刚取下身上的背包,一个黑皮肤大眼睛白牙齿的高大男子,给我们送来了两盆热水,要我们洗脸洗手。费力克斯介绍说,这是阿贡哲,你们的侍者,以后几天里端饭送水都是他,你们要什么尽管跟他讲。阿贡哲站在一边谦恭地微笑着,对我们说,任何时候,任何东西。

我和莎朗面面相觑,没想到爬乞力马扎罗山是这样子被伺候着的,象是活在电影里,白人拍的非洲殖民地时代的电影。

云雾遮住了太阳,海拔三千多米的营地,凉意渐重。用暖暖的热水洗过手和脸,换下汗湿的衣服,很舒服快意。

阿贡哲请我们进蓝色的帐篷,我们的饭厅,一股香味飘溢出来。一张铺着红白格子桌布的小饭桌上,一个银色的金属大盘子里,是一盘刚炒出来、香喷喷、热腾腾的爆玉米花和炒花生米,还有刚泡的印度红茶和热巧克力奶。这是我们的下午茶。

下午茶后,费力克斯说我们照一张集体照吧。他用斯瓦希里语喊了句什么,很快,我们的帐篷前就聚集了一堆人,感觉上真是一大堆人,清一色皮肤黑亮的年轻男子。

我不解地问,“这么多人,都是干什么的?”

费力克斯一一介绍到,我自己─向导,杰考布─副向导,阿贡哲─侍者。其余六个是背夫。

我用眼睛点了一下人数,真是九个。我们两个小女子来爬山,九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来侍候。这感觉真是怪怪的。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我便拿着我的傻瓜相机,在营地四处闲逛。马查密营地,在一片树林之中。树上开着黄花,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各种鲜艳的颜色,是一顶顶的帐篷。

路过一帐篷前,里面的人对着我喊“纽约,中国”,是同一个登山公司的一个向导,年轻小伙子,一路上喜欢和我开玩笑。他被分配给两个从澳大利亚来的姑娘当向导。乞力马扎罗山上,东方面孔不多,大家都以为我是日本人。自我介绍时,我总得说,我是中国人,但住在纽约。所以,他就喊我为“纽约,中国”。

他和他的搭档副向导坐在帐篷的门口,招呼我过去。我挨着他们坐下,帐篷里发出难闻的汗臭味,夹杂着其他异味。

我说,“没想到营地这么多人。”

他说,“现在还不算多,旺季的时候,这个营地每天晚上都会有五六百人。”

现在是六月中下旬,雨季刚过,登山的旺季即将开始。七月八月九月,干旱的季节,是登山的黄金季节。很难想象,五六百人,两三百顶帐篷林立在这个小小的营地,是什么样的景象,而登山的路径上又该是怎样的拥挤不堪。此时,我看到的大概是百来号人,三四十顶帐篷,已经觉得有些太热闹了。

虽然坦桑尼亚政府强制登乞力马扎罗山必须有当地的向导,必须申请登山许可证,但并没有限制每天山上的人数。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对这座山的负荷真是够大的。看来,坦桑尼亚政府也不能光想着旅游业经济创收,也该学学秘鲁政府限制印加路径(Inca Trail)上的人数,也要开始限制乞力马扎罗山上的人数。

我问他当登山向导好不好,一离家进山就是六七天。

他说,离家六七天倒是没什么,反正家里也没人想。原来他还没有结婚。他说,当向导是个好职业,收入不错。

还没来得及问他怎么个不错,阿贡哲来找我,说晚餐准备好了。

进到充当饭厅的蓝色帐篷里,莎朗已经坐在那喝茶。每人面前摆了两块刚烤好的白面包,边上有花生酱和果酱。我心里想,糟了,晚饭只有我最不爱吃的面包。没有办法,我强迫自己咽下那两片面包。刚吃完面包,阿贡哲进来,端来了一锅汤,黄瓜鸡肉汤,香香的味道很鲜。一会儿,阿贡哲又进来,收走了汤锅汤碗。一转身他又回来了,这次手里端着我们下午吃爆玉米花的那个大银盘,盘里装满了食物,牛肉炒青椒,炸鸡腿,卷心菜和白米饭。这才是我们今晚的正餐。

我和莎朗惊得眼睛都瞪大了。我以为我是来爬山,来吃苦,来探险的,包里还带了几包榨菜丝和几包韩国辣方便面。没料到,我来这里象个王后一样被人侍候着。

费力克斯进来,和我们商量明天早上什么时间上路,看到我们几乎没怎么动大银盘里的食物,以为是厨子做得不好吃。莎朗,这个在纽约上州的富人区长大的姑娘,幼稚地问费力克斯,“你们也吃的一样的晚饭吗?”

“没有,没有,这样吃很贵的。我们是自己带吃的,干粮和稀粥。”

“如果不介意,把这盘饭菜端过去吃了吧,我们几乎没怎么动。”我赶紧说。

“太谢谢了,太谢谢了。”

费力克斯端着银盘,小心翼翼地走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感觉怪怪的,酸酸的,很不自在。

从帐篷里钻出来,不经意一抬头,在我最没有料到的时刻,一座冰雪覆盖的峰顶矗立在我眼前的天空里。夕阳已西下,黄昏来临,所有的云雾竟完全退去,天空晴朗了,这座雪峰,清清晰晰呈现在我面前。我倒吸了一口气,兴奋地喊费力克斯。他告诉我,那正是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的顶峰优呼鲁峰,非洲第一高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此时,我已经在非洲的大地上四十六个小时,置身于乞力马扎罗山上也十个小时了,才第一次见到我梦魂牵绕的赤道雪峰,非洲第一高峰。

无疑我是属于山的。见到连绵的山,置身于山中,我心里总是快乐踏实得如同归家。可是,雪峰,直插云霄的雪峰,则不仅仅是山。博大庄严,威武神圣,冰清玉洁,震慑人的气势,那是神灵的化身。面对眼前的雪峰,暮色更增添了她的神秘、神圣和威严,我心中真有一种跪下来对她顶礼膜拜的愿望。

无论是住在乞力马扎罗山坡上的查加人(Chagga),还是山下的马赛人(Massai),在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中,这座山往往是被神化的,有关她的无数神话传说和民歌代代相传。乞力马扎罗,斯瓦希里语意思是“闪闪发光的山”,或“冰冷恶魔的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早期部落的人,他们不知道高山反应,不知道高海拔和低气温的关系,只知道爬这座山,爬得越高,人就越觉得冷,觉得乏力头疼,甚至呕吐生病,以为是山上有散布寒气毒气的恶魔在作祟。对山神怀着敬畏的同时,也有着无限的崇拜和依赖,因为她是他们生存所需一切的来源。直至如今,每年,各个部落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我双手合十在胸前,仰着头痴望着暮色中的雪峰,在心里说,乞力马扎罗,赤道雪峰,我来了,我终于见到你了,希望四天后我能触摸到你,希望你慈悲接纳我。

接下来的三天,主要是让身体慢慢适应高海拔,每天的路程并不长,海拔高度也增加不多。

第二天的路程,从海拔3020米的马查密营地到海拔3847米的希拉(Shira)营地,全程才5.2公里。

阿贡哲侍候我们吃完有煎鸡蛋、香肠、面包、麦片粥和水果的丰盛早餐后,八点半左右费力克斯带着我们上路了。

在准备进山的前一天晚上,费力克斯跟我和莎朗坐在一起聊了两个小时,除了解我们两人的体力状况、登山经验外,最最重要、他反复强调的就是“坡里坡里”(Pole Pole),斯瓦希里语,“慢慢地,慢慢地”。在高海拔处行走,一定要放慢脚步,放松身体,才能让身体慢慢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不至于体力消耗太大。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几天,听的说的最多的就是“坡里坡里”。昨天的路程,海拔相对来说还不高,还没有体验到“坡里坡里”的意义,反而觉得束缚了双脚,走得不痛快。今天的路径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就能感觉到“坡里坡里”的好处。

今天的路程虽不长,但很多地方很陡,路径也很窄。加之大家出发的时间都差不多,速度也差不多,路径上便显得很拥挤热闹。因此,也得以机会观看路径上的人,很有意思。

乞力马扎罗山径上的人,分三类,或者说三等,泾渭分明。背上背着个随身的小包(Day Pack),身上穿着高级防风防雨防寒户外活动的衣服,脚上穿着结实的登山靴,手中拿着登山杆的,是从世界各地来、大把花钱买刺激的登山客,大多是白人,也有少许其他面孔。头上顶着一个大包,背上背着一个中包,有的手里还拎着一两个小包,里面装着怕压易碎的鸡蛋和面包,背包破烂,衣着简单,皮肤黝黑,身体单薄的,是背夫,是干辛苦体力活、每天挣八美元的背夫。界于两者之间,是登山客的向导,他们的处境比背夫强多了,脚上大多有登山靴穿,身上也穿防风防寒的衣服,只是都比较破旧,他们背上背一个脏旧的大背包(Backpack),背包外绑着橡胶防潮垫。

向导们带着各自的登山客,在路径上“坡里坡里”。背夫们,脚步可不能太慢。早上,他们在我们离开营地上路之后,要收拾我们的帐篷、餐具和厕所,打好背包才能上路。下午,他们在我们到达下一个营地之前要抢先到达,为我们扎好帐篷、摆好桌椅、烧好热水、安好厕所。因此,一路上便不断有背夫从我们后面追上来。我和莎朗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或闻到他们身上飘来的怪气味,便停下来给他们让路。

据费力克斯讲,按登山公司的规定,背夫们头上的包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背上的包在十公斤左右。尽管是辛苦体力活,登山公司每天只付他们八美元的工资,加上登山客下山后给的小费,(登山客一般也按每个背夫每天八美元的标准给小费),在坦桑尼亚这个贫穷的国家,报酬算是相当不错的。因此,这还是一份人人争抢的工作。在莫希镇那些登山公司的门口,每天都有许多当地人甚至外地人带着自己破旧的行李,等待随时可能有的当背夫的机会。每一个登山客,都要配备三到四个背夫,可以想见山上背夫之多。

背夫们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最独特最打眼的一道景观。他们的平衡能力,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些陡的地方,我们需要把登山杆收起来,手脚并用才爬得上去。可他们,头上顶着三十公斤重的大包,背上背着十来公斤重的小包,双手反剪在背后,不动声色,如履平地。

昨天的路径在茂密的云林中穿过,只听得到潺潺的小溪流水声,看不到远处。今天的路径在海拔三千到四千米之间,所到之处多是高山草甸带的低矮植被,视野很开阔。漫山遍野,低矮的灌木丛中开满了一簇簇美丽的蜡菊(Helichrysums),银白色,淡黄色,深棕色,玫瑰粉色,把满山装饰得如同过节般热闹。这种花的叶子成银灰色,易于反射太阳光,因此能适应高山强烈的太阳辐射,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繁衍盛开。

高海拔的山里,云雾说来就来,说散说散。一路上,云雾像个妖娆善变的姑娘,和我们嘻戏挑逗。一会儿在我们脚下的山谷中翻飞起舞;一会儿轻轻柔柔地缠着我们,鼻息里都是沁凉的雾气,使我们看不清眼前一两米外的路;一会儿从我们身边缓缓飘过,伸手去抓,又无踪影;一会儿又突然云开雾散,蓝天白云无辜地高悬在我们头顶,强烈的太阳光晒得我们皮肤发红。

这一天是最轻松闲适、风景也最美丽温柔的一天。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就到了今晚的露营地,海拔3847米的希拉营地。希拉营地位于希拉平原上,很开阔平坦,一眼望去,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帐篷,像荒原上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基博峰火山爆发的时候,溢出的岩浆填入希拉峰坍塌的火山口,形成如今的希拉平原。基博峰在营地的东面,云层之上,白雪覆盖,清晰可见。

用过下午茶后,时间还早,太阳还很高。天气很好,大家的心情都很闲散放松,有的把睡袋拿出来晒在帐篷上,有的三五坐在一起聊天。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读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除了日记本外,我就只带了这一本书上山。原想着在乞力马扎罗山上读《乞力马扎罗的雪》,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可是,读了几页之后,发现我此时的心情跟书中的心境大相径庭。故事的主人公哈利在生命将尽之时,回顾悔恨自己虚掷的一生,我此时满怀希望和憧憬,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海明威肯定没有爬过乞力马扎罗,书中对乞力马扎罗的描写都是泛泛的,跟眼前真实的乞力马扎罗相比,显得很苍白,看来他不过是借这座山之名而

已。此刻,我有幸置身于乞力马扎罗山上,为什么还要浪费宝贵的时间捧着作家臆想出来的乞力马扎罗来读,而不去抓紧机会读面前这本博大精深、活生生的书?

于是,我合上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让自己全身心属于面前真真切切的乞力马扎罗。我拿着傻瓜相机,在营地周围瞎转悠。费力克斯见到我,远远地喊,“坡里坡里”。我一边回应着“坡里坡里”,一边却加快步子走到他面前,挨着他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

费力克斯是个极其健谈的人,这两天来,一路上,就属他话多。跟走在一起的副向导杰考布,跟其他向导,跟过往的背夫,他都有很多话聊。用的是斯瓦希里语,我不知道他跟别人聊什么,但从不断爆发出来的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别人的笑声里,我知道他肯定是个快乐幽默的人。其实,在徒步爬山的时候,我很喜欢安安静静,最好是整个路径上就我一个人,毫无干扰,完全沉浸于人融入自然的忘我境界。不过,在乞力马扎罗山上,那是不可能的奢求。既知不可能,也就安然领受费力克斯在路径上的健谈。

他的英语不太流利,不过和我们还能交流。他说,小时候家里穷,没上多少学,年轻时四处闯荡,赞比亚、乌干达、肯尼亚都去过,尝试过各种工作和挣钱的机会,结果发现,不会讲英文,就不会有前途。于是,自己找来一本英文词典,硬着头皮就自学起英文来了。懂了些英文,他才得以拿到登山向导的执照,才有了这份不错的工作。

说到登山向导这份工作,他说,如今可是一份竞争很激烈、很难拿到手的好差事。两年前,坦桑尼亚国家公园有一次招考登山向导,五十个名额,有七百多人报名参加考试。他说,考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考英文不说,笔试要考乞力马扎罗的地质地理、自然和人文历史、高山反应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措施,体能考试更是名目繁多。他说,八十年代他拿到执照那会,相对来说简单多了,那时登山客也没有这么多。

我问他有没有打算什么时候退休。他叹了一口气,说家里吃饭的嘴巴太多,要钱的地方太多,还得一直干下去。我问他有几个孩子(How many kids?),他回答说,太多(Too many)。大的二十八岁,小的才五岁,中间还有很多很多,他说他挣的钱一到手“哗”地就不见了,所以,他还得工作、工作、工作。说完,又是一阵这两天来我很熟悉的爽朗的笑声。

六点钟光景,阿贡哲侍候我和莎朗吃晚餐。吃完晚餐,天刚擦黑,我们就钻进帐篷。天地沉寂,我也沉沉地睡了一个好觉。

第三天的路程,从海拔3847米的希拉营地到海拔3985米的巴拉可营地(Barranco Camp),其中要经过海拔4530米的岩浆塔(Lava Tower),全长约十公里。虽然今天海拔的净增长还不到两百米,可因为是登到4530米的高海拔再下来,这对于身体调适高海拔非常有帮助。以费力克斯的话来讲,如果你能活得过今天,登顶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走在基博西坡干旱的希拉平原上,地面上只有趴在岩石上生长的苔藓地衣类植物。不过,没有走多久,我们就有幸第一次看到了半边莲(Lobelias)。David Breashears 在2002年拍的立体电影《乞力马扎罗:非洲之巅》里特地提到了这种奇特的高山植物,它的叶子如菊花花瓣,由里到外,一层又一层。白天太阳出来气温高的时候,它一层层的叶瓣尽情展开,如一朵盛开的巨大的绿色菊花。晚上,高山气温急剧下降,经常在零度以下,那一层层的叶瓣便紧紧地裹起来,以此保护最里层刚长出来的新叶。

我们看到的这几株,就长在路径边。其中一株在太阳下,很多叶瓣已经展开。另几株在太阳还没有晒到的地方,叶瓣紧紧裹着如卷心菜,蒙着一层细细的霜粉,上面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上午的路径是比较平缓的一直上升。费力克斯在前,我和莎朗紧随着,副向导杰考布殿后,四人步调一致,在四千多米的高山荒漠中“坡里坡里”。今天,健谈的费力克斯话也不多了,路径上便显得很安静。我和莎朗状态都很好,紧跟着费力克斯的步子,徐徐缓缓,平心静气,一步一步,如在佛堂行禅般,让我想起一行禅师( Thich Nhat Hanh)的一本书名《Peace is Every Step》。

今天才真正体验到这种“坡里坡里”的走法真的很好,脚步抬得很慢,脚在抬起和落下的当中实际上是处于休息状态的,每一步都在行走,每一步也都在休息,因此,身体一点也不觉得累,呼吸也一直很平和,感觉可以永远这样走下去,走到地老天荒。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天上乌云滚滚,冷风四起,一会就飘起了雪花。下雪让我很高兴。爬高山,下雪该是不可缺少的一份经历。几年前,在西藏阿里转岗仁波齐神山,六月份经历大雪封山。此刻,在烈日炎炎的东非赤道附近,六月份经历雪花飘飘,让我不得不感叹造物的神奇。活着真好,活着能经历这么多美妙神奇的事情。

不知不觉,今天的最高点,4530米的岩浆塔就近在眼前了。岩浆塔,名符其实,一块巨大的黑色岩浆岩,横空出世,半悬在空中,表面参参差差像大鲨鱼的牙齿。天气好的时候,爬上岩浆塔,可以看得很远。岩石下一块平地,是岩浆塔营地,那些用八天时间登山的人,有一晚就在这里露营。时候还早,营地空无一人。我们算是步子最快的,最先到达这里。

今天剩下来的路程全是下山路了,从岩浆塔下到南坡的巴拉可营地。费力克斯要我们在岩浆塔休息用午餐。雪花还在飘,风也不小。我们躲在一块岩石下面,草草吃着阿贡哲给我们准备的午餐。才停下来一会,全身就冷得发抖,也没有什么兴致吃东西了。于是,催着费力克斯又上路了。

一进入巴拉可峡谷,完全是另一番天地。风停了,雪止了,植被多了,有绿色有流水,绿色和流水平添了许多生机。巴拉可峡谷是十万年前基博峰一次巨大的滑坡而形成的,深三百多米。

遇到第一株硕大的千里光(Giant Groundsel)的时候,我兴奋地在它身边逗留了十几分钟,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仔细地把它研究欣赏了一番,喀嚓喀嚓照了许多张照片。还没有来非洲之前,我就为这种神奇的植物着迷,很想亲眼见一见。它的样子很奇特,高高的树干成干枯的颜色,枝桠分明,只有最顶上一撮绿色的叶子,有着洪荒时期的沧桑和古老。

这种硕大的千里光,是非洲东部山上的代表性植物。它有着特别的机制来适应四千米高海拔的严酷生存环境。它的叶子干枯后,并不脱离树干,而是倒挂下来,紧紧包裹着树干。长年累月,一层一层的枯树叶包裹着树干,象裹着一层厚厚的冬衣,这样来抵御高海拔的寒冷。

当我在第一株千里光面前留连忘返的时候,费力克斯和杰考布安闲地坐在一边,一面吃着我送给他们的高能巧克力条(Energy Bar),一面看着我坏笑着,并不催我走。等我终于愿意离开时,他们才说,好看的还在后头呢。

往下走几米,又是一株,再往下,又是一株。我“哇”声连连,费力克斯这才把手往下一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大概百来米外的山坡上,满满一坡的千里光。哇,我犹如小爱丽丝漫游进入了神奇世界,睁大眼睛呆立着。

这里有处于各种生长期的千里光,有刚刚发芽不过齐膝高的,有枝桠分明高达四五十英尺的,有只剩一个干枯的树桩的。千里光每二十五年从树的末梢开一次花,开花的时候,树就分一次枝。分枝长二十五年后再开一次花,再分枝,如此无穷无尽。所以,数一数一株千里光的枝桠,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它的年龄。以此算法,这里许多千里光都该有好几百年老了。老者林立,让人肃然起敬。

千里光林下,三面环山,一块不大的平地上盛开着各种颜色的帐篷,就是我们今晚的露营地,海拔3985米的巴拉可营地。凡是在这个营地露过营的登山客,都无不同意这个营地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最漂亮的。一面是神话世界里才有的千里光树林,一面就是我们的目标,基博峰。

我们到达营地的时候,大概是下午两点多钟。基博峰从云雾之中露出冰雪覆盖的一角,是海米冰川(Heim Glacier),看不到顶,有着神龙见尾不见首的高深莫测。那露出的一角,看上去无比险峻,我心里不禁有些发毛,难道一天半后我就可以爬那么高啊?现在从这里看上去,峰顶是那么地高不可攀。

用过下午茶后,休息了一下,我又拿着我的傻瓜相机在营地闲逛。已经四点多钟了,阴云阴雾冷嗖嗖的,还碰到有登山客刚刚来到营地。同一个登山公司的一个西班牙人,登山的前一天,我和他结伴去莫希镇逛了一个下午。此刻,他脸色非常苍白,一见到我,就抓住我的双手,说他头疼得很厉害,眼睛也发花。原来,今天经过海拔4530米的岩浆塔,就足够给人很难受的高山反应。我这才意识到,我和莎朗多么幸运,两人都还没有高山反应。

这条马查密路径,虽然是六天的行程,现在越来越多的登山客却选择七天,在海拔四千米左右多待一天,让身体更适应高海拔,登顶成功的机率更高些。同一个登山公司,同一天出发,同是马查密路径,就我和莎朗选择六天,其他的人都是七天。今晚将是最后一晚我们在同一个营地,明天我和莎朗将在海拔4681米的巴拉夫营地(Barafu Camp)休息几个小时,半夜开始向峰顶进发。而七天行程的人,明晚将在海拔4040米的卡拉谷营地(Karanga Camp)再适应一个晚上。我们互道再见,互祝好运。

钻进帐篷前,我再一次抬头久久凝视着基博峰,看上去还是那样高不可攀,那样威严、让人敬畏。我在心里祈求着,愿乞力马扎罗慈悲接纳我,让我心愿能成。来登山的人,面对无比强大神圣的自然,总得要非常谦卑的。登山客和山峰之间,永远谈不上“征服”和“被征服”。如果有幸能成功登顶,那也只是山峰对我们的仁慈,征服的不过是我们自己。

第四天的路程从海拔3985米的巴拉可营地到海拔4681米的巴拉夫营地,全程差不多九公里。

这天的路程是四天里难度最大的,不仅高海拔体力消耗更大,而且要上上下下翻过三座山,路也不好走。何况,今天晚上十一点多钟就要上峰顶进发,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就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因此保持体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想想,用七天走马查密路径是个明智的选择,今天的路程如果分两天来走,显然就会轻松许多。不过,我和莎朗状态都还不错,费力克斯对我们挺有信心的。

清晨,拉开帐篷的门,眼前的美景让我又一次失声地“哇”起来,脚下是一片金色的云海,恍若置身仙境,空气清冽得直透心窝。我的身躯时常被禁锢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大都市,我的生活时常以电脑屏幕和柴米油盐为伴,此情此景把我从尘世凡人超脱成仙境仙人。我一下子精神大振,此行遇此一美景足矣。虽然登山的主要目标是峰顶,目标固然重要,过程犹值得珍惜。

路径一开始就很陡,笔直往上攀三百米高的巴拉可大裂口(Great Barranco Wall or Breach Wall)。这段路程,连背夫们也要手脚并用了。费力克斯兴致格外高,一边给我们引路,以防我们摔下悬崖,一边要我们摆姿势,给我们照相。我颤颤噤噤,呲牙咧嘴扮着笑,不愿扫他的兴。照出来的照片可想而知,没有一张是我愿意拿出来给别人看的。他说,在马查密路径的全程中,这一段是他最喜欢的。那倒也是,比起那些“坡里坡里”抬左脚抬右脚的单调,这一段委实比较刺激。

经过一个多小时有惊无险的攀登,终于爬上了大裂口,天地豁然开朗。太阳暖洋洋照着裸露的岩石,基博峰南坡的海米冰川在阳光下晶莹发亮。远处的云海之中露出一个尖顶,是乞力马扎罗的小姐妹梅鲁峰(Mt Meru)。梅鲁峰在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阿如莎(Arusha)附近,距离乞力马扎罗大约六十公里,海拔四千五百多米。对于那些想爬爬山,又不想太折磨自己的人,梅鲁峰是个好选择。那里野生动物很多,而且,有很好的视角可以远眺乞力马扎罗。

休息了几分钟,我们就上路了,费力克斯不让我们贪恋美景,说今天要争取早点到营地,在半夜向峰顶进发前尽量多休息几个小时。那些今晚在卡拉谷营地过夜的人,不用着急,还远远在后头。所以,路径上很安静,是我喜欢的。

走在四千多米的高山荒漠里,看不到生命的迹象,一切沉寂,毫无生息。我们的脚步声,和登山杆碰击地面的声音,反而加重了这种静寂。在这遥远的世界,在云之上,感觉一切的一切都离我很远,很虚幻。我忘记了山下的世界,整个身心都无牵无挂、无障无碍。此刻,我隐约真正领悟了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我们站在高处俯憨卡拉谷山谷的时候,绿色和流水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路径沿着一条小溪,又陡又滑,泥泞往下。背阳的地方,还有冰雪。下到卡拉谷谷底,面对一座很陡的山坡,路径成很多很小的“之”字急促来回,让人生畏。背夫们坐在谷底休息,喘口气,准备攻克卡拉谷营地前最后的一道难关。

费力克斯带着我和莎朗,“坡里坡里”。他告诉我们,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下看,只要看着自己的脚下,一步一步,慢慢地,慢慢地,没有上不去的坡。这次爬山,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碰到费力克斯这么一个有经验的向导。一路上,他就象一根有力的绳,稳稳地牵着我,让我觉得安全自信。

到达卡拉谷营地的时候,才上午十一点多钟。阿贡哲已经给我们烧好了热水,还准备了考究的午餐。前几天的午餐,都是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他在我们早上上路前给我们,我们在路上随便吃吃。今天,他在卡拉谷营地给我们扎好了当饭厅用的蓝色帐篷,午餐有水果盘,有热汤,有米饭,有青椒炒牛肉和茄子。在海拔四千多米的荒漠里,享受这样的待遇,让人有罪恶感。

坐在防风的帐篷里,吃着美味的饭菜。抬头处,帐篷门口正对着基博峰上的得肯冰川(Decken Glacier)。尽管基博峰上的冰川消退很多,但德肯冰川还是很宏大,有种一泻千里的气势。我心里想,人生曾有过这样美妙的时刻,真是不错。

午饭后,从海拔4040米的卡拉谷营地到海拔4681米的巴拉夫营地,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这一段没有上午路径的上上下下,而是缓缓的一直上升,相对来说容易走点。费力克斯在前,我第二,莎朗在我后面,杰考布殿后,四人队伍,在荒漠里“坡里坡里”,惊起火山灰的尘土,情景颇有点像执着的苦行僧朝圣者。

我虽有些累,可费力克斯不喊休息,莎朗也不提出休息的要求,我也就不作声,硬撑着,配合着四人队伍的步伐。比起背夫们来,我也实在不好意思喊累。卡拉谷营地是路径中最后一个有水的营地,巴拉夫营地没有水,背夫们先要把我们吃呀睡呀拉撒用的行李背到今晚的营地,再回过来到卡拉谷营地取水,再把水背到巴拉夫营地。所以,我们走一趟,他们来回共要走三趟。

巴拉夫营地位于一堆乱石之中,地方窄小,高低不平,周围是赤裸裸的岩石和沙砾,寸草不生。想起三天前刚进山时,那片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恍如隔世。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快四点钟了,天气阴沉沉,冷森森,看不到远处,峰顶在哪一个方向都不知道。营地已经有不少帐篷,那些比我们早一天出发、用七天走马查密路径的人,中午就已经到营地了,此刻应该都在帐篷里休息。营地里不见人影,更让人觉得荒凉沉重。

登顶前的心情总是紧张不安的。可惜我和莎朗都没有很深的宗教情怀,否则,我们应该在帐篷里久久地虔诚祷告的。草草吃过晚餐后,费力克斯要我们抓紧时间争取睡一觉,不过事先要把登顶的东西准备好,把保暖的全带上。他说,不用

担心睡过头(其实,这种情况下,多数是根本睡不着的),晚上十一点多钟,阿贡哲会来叫醒我们,让我们上路前吃点点心,喝点热茶。

大概是看到我们恍恍惚惚的样子,费力克斯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又用力拍了拍莎朗的肩膀,大声地说,“Hakuna Matata”(中文意思:不用担心)。这句斯瓦希里语,不用他翻译,我们都知道。当年看电影《狮子王》,最让我记忆深刻和感动的,就是这句“Hakuna Matata”。我和莎朗脸上有了笑意,也大声重复着,“Hakuna Matata”,然后钻进了帐篷。

时光倒流到1889年10月初,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东南坡的冰川上,三个人在艰难攀登,他们是德国地理学家汉斯?梅耶(Hans Meyer),他的同伴奥地利登山运动员Ludwig Purtscheller,以及他们的向导,莫希镇查加人十九岁的小伙子Johannes Kinyala Lauwo。他们身上牵着绳子,脚上套着冰靴,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冰锥在坚硬的冰上凿二三十下,凿出一个落脚的地方。在冰壁上筋疲力竭攀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爬上了冰川,可是,迎接他们的是厚厚的积雪,雪深之处,一脚下去,直陷到胳肢窝。

一百二十年后,在漆黑的夜里,我也艰难地走在乞力马扎罗的基博峰上。刺骨的寒风,沉重的脚步,没有尽头的漫漫高山和漫漫长夜。几天来还从来没有抱怨过的莎朗,气息奄奄地问道,“如此悲惨难熬,何时才能有个了结?”

“天亮的时候就会了结的。”我安慰她,也鼓励我自己。费力克斯说过,从巴拉夫营地到优呼鲁峰顶,大概七个小时。我们大约是晚上十一点半出发的,那么早上七点钟左右该到顶。我在心里对我自己说,只要我坚持不懈地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熬到天亮,就该看到希望的。

梅耶是头一个在乞力马扎罗山上攀了这么高的人。(据传,他的向导本地查加人Lauwo在他之前上过峰顶好几次,可是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不得确认。)先峰开拓者,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辟出路来。开辟新路,跟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相比起来,其艰难和成就又何止几千倍。此刻的我,走在一百二十年来无数人走过的山径上,紧跟着我的向导的脚步,尚且如此艰难。

从巴拉夫营地出发,经过刚开始一段高高低低的乱石和陡坡后,有过大约二十分钟时间是走在比较平缓的路径上的。当时不知道,走过后才知道,这一段是整个冲顶过程唯一一段平缓的。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上了一个陡坡。虽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天上有闪烁的星星,但是,夜是漆黑的夜,头灯的亮光外是无底的黑暗。

按这几天的惯例,费力克斯领头,我跟在他后面,莎朗在我后面,杰考布压阵。四人队伍,四盏头灯划破宁静的夜。脚步是沉沉缓缓的,这次不是故意“坡里坡里”,而是想快都快不起来。天气冷得令人难以置信,风虽然不很猛,可刮在脸上像刀子。我把包里带的防寒衣服都穿上了,从里往外,丝织内衣,紧身薄羊毛衫,羊毛背心,厚羊毛夹克,外面再套一件厚厚的防风防雨的滑雪外套;头上戴了三层帽子,手上套了两层手套,脚上穿了两双厚羊毛袜,全身裹得只露出两只眼睛。我在很寒冷的地方滑过雪,也从来没有裹成这个样子。可是,即使裹成这个样子,一停下来,身体还是冷得发抖。

莎朗是个很坚强、体质也很好的姑娘,五尺十一的高个子,(据她说,她的曾祖父一度是爱尔兰岛个子最高的),每星期都打篮球,去健身俱乐部运动。外表上,我和她刚好在两极,她五尺十一的高个子,我五尺一的小个子。可是,一路上,我们配合得很好,性情爱好也很投缘。下午茶,早晚餐的时候,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大家都以为我和她以前就是朋友,约好一起来爬山的。我们两人都觉得很幸运,没想到到了坦桑尼亚,能够碰到同是从纽约来、这么投缘的人,在乞力马扎罗山上有对方为伴,比起孤单一个人好多了。

也不知走了有多久,莎朗开始说胃不舒服,可能要吐了。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停下来休息。陆陆续续,有从后面来的人追上并超过我们。抬头看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尽管不过十来米远,可他们的头灯看上去如同天上的星星,可以想见这坡有多陡。自从上了这陡坡后,一直就没有尽头。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前面的路是个诡谲的黑洞。

莎朗显然没有做好充足的御寒准备,冷得有些受不了了。我用保温瓶带了一瓶热水,很快就被我们俩喝光了。费力克斯解下自己的围巾,给莎朗围上。莎朗站在那一动不动,任费力克斯把围巾一层一层仔仔细细地裹在她的脖子上,像一个听话的小小孩。在这个时候,我倒还有闲情,笨拙的手笨拙地掏出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莎朗说胃不舒服,可忍着一直没有吐。我好像没有怎么觉得胃不舒服,反而突然吐起来了,吐得头昏眼花,酸水苦水一地,泪水鼻水一脸。因为有过在秘鲁5822米的记录,那次我表现还不错,没什么很明显的高山反应,所以,这一路,我本来对自己蛮有信心的。这一吐,我的自信心便被吐出来了一大半。

一百二十年前,梅耶和他的同伴于凌晨一点从海拔4300米的营地出发,九个小时后到达了冰川脚下。在冰川上攀登了两个多小时,又在厚厚的雪地里跋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基博峰的火山口。峰顶遥遥在望,还有150米左右的海拔上升。可是,时候已经下午两点,他们已经精疲力竭,只好作出往回返的决定。

如今,要登上乞力马扎罗的峰顶,早就不需要攀冰涉雪了,也不需要任何登山器械,只是简单的徒步、徒步。我们每走几步,便停一会,身体实在是不愿动了,只是坚强的意志在拖着沉重的身体,盼着长夜有个尽头,高山有个尽头。费力

克斯到底是有经验的向导,平日塞得鼓鼓囊囊的背包,今夜空瘪瘪的。这下,他把莎朗的背包塞进了自己的包里。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希望你把我也塞进你的背包里。

天空终于开始泛白了,我们还一小步一小步在陡坡上慢慢挪动。迷迷糊糊,觉得费力克斯在拥抱我,说“祝贺”。我抬头一看,并没有看见几块木条搭起的架子,熟悉的乞力马扎罗峰顶的标志。不过,陡坡终于终于结束了,我们站在火山口边缘(Crater Rim)。那可怕的无尽的陡坡,终于被我们抛在身后,在五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和煎熬之后。

费力克斯祝贺我的地方,是海拔5735米的斯特来点(Stella Point),在火山口边缘。能够到达这里的登山客,也能获得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颁发的银色证书。不过,我的目标是峰顶,5895米的非洲最最高点,还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沿火山口边缘一段比较平缓的路径。

费力克斯要我们休息一下。此时,身体已经疲乏至极,意志稍微一松懈,身体可能就会瘫下不动了。我不敢放松,只想尽最后一口气到达峰顶,完成心愿,赶紧结束一切折磨。所以,莎朗还坐在那休息,我把我的背包给了杰考布,他带着我先上路了。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从晨曦微露到太阳刺眼,只是很短的时间。我顾不上掏出太阳镜,也顾不上擦防晒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走到峰顶。

乞力马扎罗峰顶标志性的木架子已经在望,大约还有三十来米的平地。碰到几个从峰顶归来的人,其中一个姑娘,整个身体都靠在向导的身上,几乎是向导架着她在走。我觉得我把背包扔给杰考布已经够不好意思,看来有人比我更不好意思。

坦桑尼亚时间2009年6月27日早上7点04分,我终于站在那个世界著名的木架子下面,那个写着这样文字的木架子:

“Congratulations! You are now at Uhuru Peak, Tanzania 5,895 AMSL. Africa’s Highest Point, World’s Highest Free-standing Mountain”

这段文字的中文翻译如下:“祝贺你!你现在站在坦桑尼亚的优呼鲁峰顶,海拔5895米,非洲最高点,世界最大的独立山体”

世界历史上十大最强军队

第十名:马其顿方阵部队 自BC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BC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马其顿的敌人提起方阵之名就会两股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象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2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农达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纵深达16层的部队,从方阵的右侧打进去,结果就破了斯巴达的方阵。可是, 底比斯的胜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马其顿的新方阵所掩盖。

第九名:拜占庭甲胃骑兵 拜占庭甲胃骑兵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甲胃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在拜占庭甲胃骑兵双重打击下的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11世纪前,拜占庭甲胃骑兵一直是近东最强大的军队,他们的防御力可能是中世纪骑兵中最强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并且有其他兵种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视骑射,除了重骑兵会骑射术外,还有不少轻装骑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骑兵.

2019-《他,又攀上一座高峰》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他,又攀上一座高峰》阅读答案 他,又攀上一座高峰 ‖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 比赛中获银牌奖。他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新长征 突击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于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他 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他觉得,题目越难越有意思。为 一道题,他花几天时间,也感到是乐事。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 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在小学开始学习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的课本。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难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 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 基础。 有聪颖(y!ng)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成绩,还要有升华的契(q@)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 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机子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更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年至1993年,四次全国性的比赛中,黄天明都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 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 ‖荣誉没使他陶醉。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 1994年第六届国 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注:崭——①高峻,高出。②优异。头角——比喻青年的气概和才华。 1.给下列词语写近义词。 推举—— 专心致志—— 2.把短文的第二段用“|”分为两层,用“____”画出每层的中心句。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教学设计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10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积累词语10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4、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图,简介珠穆朗玛峰)。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 8848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 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

穆朗玛峰作为自 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 2、师:1960年,正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登山队的勇士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从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出示上述文字)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注意正音:“蹬、斩、钉、噙、骤”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在这些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 4、帮助学生梳理中国登山队登山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课文重点写了登山队员最后那一天一夜24小时的登山过程。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来到“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个小时攀登了168米,而在剩下的19小时里他们继续向峰顶进发,爬了164.43米,从所花的时间及路程上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预设:164.43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 2、师:是啊!究竟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让我们来读读

世界历史猛将|世界历史猛将片|蜀国历史上真正的所有猛将有谁

世界历史猛将|世界历史猛将片|蜀国历史上真正的所有猛将有谁 世界上历史上最早的猛将是谁?要有记载的,不要传说神话里的兰陵王其长相就是跟潘安,宋文公等柔美男人比也能派进中国十大美男行列。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将。。指的是有战争潜能。。统帅能力。。性格什么的不用计较。。还有。。注重单挑能力统帅能力皆备。。要拥有一定的号召能力。。。楼主的这个问题很奇怪,将领的战争潜能指的是什么呢,国家的战争潜能还差不多吧,但那不是个人的事,更不是将领的事。单挑能力。。。说这个的话,那么范围只能是古代战争了。号召力,没有一个标准,日本的军国主 美女热辣版历史名将现身37wan诸侯上将 包括模拟器游戏都是 创造历史2: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猛将|世界历史猛将图片|蜀国历史上真正的所有猛将有谁

回答的人请提供写历史有力的依据.古今第一猛将是哪个?2014-07-24 15:25snailqvwtita|分类:社会民生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将。。指的是有战争潜能。。统帅能力。。性格什么的不用计较。。还有。。注重单挑能力统帅能力皆备。。要拥有一定的号召能力。。。楼主你好,我个人认为是李元霸,李元霸(603—619)本名李玄霸,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四弟李元吉),母窦皇后。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举一八百斤的铜锤,力1、项羽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 蜀国历史上真正的所有猛将有谁 当然就是关羽啊。关羽是古今中外最猛的武将,没有之一,绝对的最猛。古代打仗,其实武将基本都是呆在军阵中心,指挥方阵的,几乎不单挑,中郎将以上级别的军职人员若非万不得已也极少直接冲锋陷阵。而根据目前最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

关于攀登的优美句子

关于攀登的优美句子 关于攀登的优美句子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搞发明,也像洗沙淘金,不把沙子洗干净,就休想淘得出纯金来。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我碰到了无数的障碍,跌倒了,然而我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迈步上去。每前进一步,我的勇气就增加一分,每爬得高一点,我的眼界就幵阔一些。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攻克科学难关,需要巨大的动力。科学的献身精神,百折不回的毅力,这些都是攻关的科学战士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高峰是一切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勇士们都可能达到的。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 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能够提高你的

水平。 科学家大多是“疯子”,因为他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在他眼里:科学就是一切,科学就是人生!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菊花的悠逸,在古诗中多少文人才子为它所迷醉,多少人繁梦于它的悠逸,多少人为它的淡雅所标榜菊花的悠逸是为它的平凡所赋予的,在我们不断的追求中,攀登中,我们忘却了本质步月登云: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上帝助自助者励志句子--最励志的句子--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文章励志句子--最励志的句子--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出自wk- 发现了,在玩飞机的时候,上升、下降比较简单,平稳着地也还可以,前后左右最难了。我试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学会,但是我并不弃馁,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还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地去做,只要我努力地去做,成功就会向我绽开它那美丽的笑脸。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得成功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教师年复一年地领着自己的学生沿着知识的小道向人类智慧的顶峰攀登:智力财富和脑力劳动--这是我们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第一卷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 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 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评说: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败过,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哥舒翰为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护神,行军千里灭小勃律;张守珪连挫后突厥、吐蕃、契丹经营边疆;李祎有西破吐蕃夺石堡之功,又东平奚契丹叛乱,不愧为太宗的后人;张孝嵩经营西域,连挫突骑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开元诸将中名列前茅;郭知运先后居北庭、陇右,甚为蕃夷所惮;张仁愿独挡一面,扭转了唐朝对后突厥的形势;唐休璟先策划了收复安西四镇,后在洪源屡破吐蕃,为武周朝诸将之首;盛唐诸将和中唐诸将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千里马皆出自于王忠嗣这位伯乐的培养和提拔。盛唐仍然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将之外,还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主要讲述了1960年5月24日清晨,我国登山队决定由屈银华,贡布、刘连满、王富洲四人从北路的8500米处营地突击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5月25日凌晨4时成功登顶,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凡的气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斩钉截铁、逾越、攀援、疲惫不堪、噙着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尝试提出问题。 3. 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4.能选用“抠住岩缝、蹬着岩面、蹲下身子、踩着双肩、攀上绝壁、咬紧牙关、屏住呼吸”等词语介绍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述:老师请大家猜猜:世界上有一座山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的“高山上的公园”。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珠穆朗

玛峰) 2.师:对,它是世界第一高峰,有很多登山运动员把登上这座山峰作为自己的目标,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批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上山顶的中国的运动员们。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有哪些人?在攀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有哪些困难?什么时候攀登的……) 那么我们就打开书本,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 (2)思考刚才的问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3)交流(可以回答有哪些人这个问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 2.你能用上这四个人的名字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年,中国登山健儿开始从北路攀登珠穆朗玛峰。 (时间)登山队员决定由、、、从8500米处的营地突击登顶。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成功登上了峰顶,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三、深入分析课文,感受运动员的艰辛。 1.师:课文的3、4、5小节详细描述了中国登山队的四位运动员的登山经过,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齐心协力,成功地登上了峰顶。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三节,找找最令你感动的情节。思考: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2.交流出示句子: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遇到的困难很大?(抓住又陡又滑、连一点儿……也没有、抠住,蹬着使出全身力气。) (2)指导朗读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世界十大自行车排行

世界十大自行车排行 Colnago梅花意大利品牌 意大利Colnago,知名自行车品牌,品牌诞生于1954年意大利,让人垂涎的最具专业品质的自行车品牌之一,世界知名品牌,专业是自行车制造商。Colnago(梅花)这个知名的自行车品牌的诞生,是在1954年,而这个牌子的驰名,是自从Michele Dancelli在1970年3月20日的环绕赛中获胜,而Colnago的标志是梅花。当Colnago骑着自己自己的Colnago 自行车获胜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标志诞生的时候。 Tyrell泰勒德国品牌 TYRELL(泰勒)是源自德国本土的一个奢侈自行车品牌,代表了自行车行业的最高造车工艺。一向低调的TYRELL,却是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这个品牌是一个名叫TYRELL(泰勒)的德国自行车选手于1912年创立的。TYRELL产品以经典纯手工打造为主,基于高超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代表着无与伦比,匠心独具的造车工艺,堪称自行车行业中的迈巴赫!TYRELL产品设计简约而又大气,主要卖给那些真正懂得什么才是最好的自行车的人。

Look洛克法国品牌 法国LOOK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家使用英文单词作为品牌名称的法国公司,生产顶级的碳纤维自行车,生产线设在法国和亚洲。look同样是自锁脚踏的领导品牌。LOOK.发展自行车不到20年,却在自行车品牌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国品牌LOOK。靠的就是不断创新的勇气与作为,缔造自行车历史上多个第一纪录。 LOOK以设计制作碳纤维车架享有盛名。其中最大的一个差异就在车架上管与后管的角度为72.5度。一般车架则多在73~74度间,这样的设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让BB的位置向前。使的骑乘者在爬坡时可以轻松省力,这从法国车手Lauraent Jalabert连续2年靠着LOOK坐骑赢得环法自行车赛登山王美誉。 Pinarello皮纳瑞罗意大利品牌 Giovanni Pinarello于1922年出生在Catena di Villorba,家有12个兄弟,他排行第八。在那样的艰苦岁月,Veneto偏远地区的农民都过著穷困潦倒的生活。与平凡生活的抗争,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痛苦磨难给Giovanni Pinarello和他的家人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穷困潦倒的生活环境却未能抹灭Giovanni对自行车的**。他那坚定的决心及对自行车的热爱,Giovanni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凭著所有借来的东西冲进了自行车界。在他17岁那年开始参加青年组的比赛。Giovanni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他的热情也为他赢来无数次胜利。1947年,作为业余选手,凭藉获得的60多枚奖项,他成为了自行车界的一名专业车手。1953 年赢得的5枚关键性奖项使他成为自行车界倍受瞩目的专业级车手。在他骑车生涯结束之际,Giovanni的另一份**燃起并得以实现—PINARELLO品牌自行车。 Storck斯道克德国品牌 STORCK于1995年由MARKUS STORCK创立,一直都致力于制造最顶级的自行车。高科技的运用与低调的涂装一直都是STORCK最吸引人的特质。超高的强度重量比也一直都是STORCK车架的特点。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世界第二峰——乔戈里峰 1.地理位置 乔戈里峰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海拔8611米。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陲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巴尔托洛冰川、K2冰川在海拔4000米处交汇,方圆15公里之内,耸立了41座6500米以上山峰,其中4座8000米以上山峰,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能这样360度全景欣赏雪山,这就是K2和喀喇昆仑山脉的魅力。 地理坐标为东经76.5度,北纬35.9度。乔戈里峰的海拔高度在世界十四座八千米以上的山峰中列第二位,国外又称乔戈里峰为K2峰。乔戈里峰也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之一,所以它又被称为死亡之峰。 2.名称由来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但藏语又意为“白色女神”。所以乔戈里峰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高大雄伟的山峰”。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乔戈里南侧有藏族人的后裔。 根据历史可考证,乔戈里峰南侧地区是塔吉克牧民游牧和活动的地区,由于他们的语言和藏语相近,因此也可以认为“乔戈里”是藏语。

3.地势地貌 乔戈里峰国外称为K2,“K”指喀喇昆仑山,“2”是当时它是第二座喀喇昆仑山脉被考察的山峰。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 乔戈里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乔戈里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乔戈里冰川水正是来自于此。 中国46%的冰川资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历经第三次冰期的洗礼,长水龄高海拔,使得这里的冰川资源成为不可复制的优质水源。乔戈里冰川更是新疆冰川系中重要的一个板块,位于乔戈里峰的北侧,是山之阴的冰川,此处的融水不管是纯度还是低氘、低钠、低矿化度的天然特性都是万中无一。 据研究,位于雪线以下地质深层处万年老冰融水处的冰川融水纯度最高;乔戈里冰川的雪线高度5500米,而乔戈里冰川水的自然涌泉泉眼位于离山峰12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海拔2200米,属于最理想的取水点。乔戈里冰川融化后渗透入山体,并流经山体中蕴藏的巨大磁铁矿,再流经120公里戈壁滩,此处的戈壁滩有新疆和田玉矿宝贵矿产资源,经过山体、戈壁滩、玉石的过滤,该矿泉水中不但含有许多宝贵的微量元素,而且在长期磁化作用下,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寒风袭来,卷回百年,金戈铁马,百万军,名将如云,他们开疆扩土,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每人的头顶都闪烁这将军最为荣耀的称号,名将,随着风,仿佛就在眼前。。。。。。大鹏展翅飞万里,划翱天香无人迹。羽随风狂寒如刃, 告问远知天上来。清风唯伴花清霜,夜入铁色瞳冥慏。 但寻将军今何在,天上群星自孤傲。此诗为本人亲做卷首诗,望此知识能助于大家。 最优秀的统帅--徐达大将军 朱元璋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即使王保保这样的名将都能去打过,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名将。 而且,需带还是驻地的老丈人,明仁宗的外祖父。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谁赢了 徐达的武艺怎样? 徐达儿子徐辉祖与燕王妃徐氏是否同母生?哪个年长呢? 谁知道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上徐达和朱元璋下棋时下出了什

么字?怎么回事 明仁宗是徐达的外孙吗?这么说明朝仁宗以后的皇帝也都 算是徐达的后代了 徐达北上的战略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赐徐达蒸鹅肉?最牛前锋横行天下--大将军常遇春 一提起常遇春,总让人想起一个闪电般的战争,横扫天下,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前锋,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全胜大将军。《明史常遇春列传》 明初大将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历史上的常遇春屠过哪些城 常遇春死在哪里,他的字是什么?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吗? 横枪立马势宽海--武靖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看似关系户,实则是的明朝开国的名将,与徐达常遇春齐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步兵综合性将领,北征荒漠时用骑兵比以骑兵为主战的蒙古人用的更好,是中华的传奇与骄傲。岐阳王李文忠是什么人? 李文忠是十王之首吗? 明朝的外姓王有谁? 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最厉害的守城将军--朱文正

勇攀高峰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豪情满怀攀高峰——杜甫《望岳》赏析

豪情满怀凌绝顶——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东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于东都洛阳应举落第,漫游齐赵,途经泰山,望泰山而做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望岳》表达了青年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简析与鉴赏: 诗题为《望岳》,“望”字贯穿全诗。 首联为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第一句设问,是诗人初见泰山时又惊又喜,情急之中一时竟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自然免不了心口相商地推敲沉吟起来。第二句写泰山给予远望中的诗人的突出印象,“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可谓别出心裁:那清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由鲁地到齐地,囊括无遗。这是何等气象! 颔联为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峻。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晴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 案例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优选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斩钉截铁、逾越、攀援、疲惫不堪、噙着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尝试提出问题。 3.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4.能选用“抠住岩缝、蹬着岩面、蹲下身子、踩着双肩、攀上绝壁、咬紧牙关、屏住呼吸”等词语介绍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述:老师请大家猜猜:世界上有一座山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的“高山上的公园”。你们 知道它的名字吗?(珠穆朗玛峰) 2.师:对,它是世界第一高峰,有很多登山运动员把登上这座山峰作为自己的目标,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批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 坡成功登上山顶的中国的运动员们。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有哪些人?在攀登的时候有 没有遇到困难?有哪些困难?什么时候攀登的……)那么我们就打开书本,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 (2)思考刚才的问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3)交流(可以回答有哪些人这个问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 2.你能用上这四个人的名字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年,中国登山健儿开始从北路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间)登山队员决 定由、、、从8500米处的营地突击登顶。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 于在成功登上了峰顶,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三、深入分析课文,感受运动员的艰辛。 1.师:课文的3、4、5小节详细描述了中国登山队的四位运动员的登山经过,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齐心协力,成功地登上了峰顶。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三节,找找最令你感动的情节。思考:他们遇到 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1、?拉斯·黑格将军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 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 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 一战接近尾声时,他于1918年被迫退位。 3、赫尔穆特·毛奇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 赫尔穆特·毛奇俗称小毛奇。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超越许多比他更能干的人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4、埃里希·冯·法金汉 埃里希·冯·法金汉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贝当 亨利·菲利浦·贝当,法国元帅、维希法国首脑。一生颇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 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国罪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6、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霞飞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7、费迪南·福煦 费迪南·福煦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一战爆发后参加了多场战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司令,并一直任职到罗伯特·内维尔接替约瑟夫·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被调往法军总部。 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生平有不少着作,曾提出胜利在于意志的观点,后来认识到军队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歼灭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着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等。 8、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乔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 1929年11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

攀登事业高峰之祝福语大全

攀登事业高峰之祝福语大全 雄心是成功路上的指南,信心是永不放弃的呼唤,热心是成功者的胸怀,耐心是驱赶困难的利剑,责任心是迈向成功的必然。 愿五心伴您度过每一天!天空,经常刮风经常下雨经常没太阳;季节,天渐转凉秋意渐浓记得加衣裳!生活,吃得要香睡得要甜身体要健康,祝福工作顺心,事业有成!送你一个红苹果!红: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苹:愿你的生活平平安安!果:愿你的梦想开花结果!愿你的每份努力都有成果!祝你健康幸福,快乐生活哈!事业无须惊天地,有成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花就行;朋友无须形不离,想着就行;儿女无须多与少,孝顺就行;寿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根据你七天来的表现,个人觉得,你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都有了极大的收获,前途不可限量啊。 那我就先祝你上班快乐,事业有成。 春天的事业是温暖的,夏天的事业是芬芳的,秋天的事业是沉甸甸的,冬天的事业是平静的。 祝你事业有成,张扬生命的精彩!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 任何伟大事业,成于毫不松懈。 任何未竞工作,毁于半途退却。 只有矢志不渝,才有成功喜悦!唱吧!唱吧!唱的响亮,飞吧!飞吧!飞的更高,跳吧!跳吧!跳的更远;梦想就在前方,要飞飞的更高,祝你;梦想成真,事业有成。 人生的意义在追求中体现,在奋斗中闪光,只有不懈追求经历奋

斗的艰苦,才会拥有成功的喜悦。 在事业上不满于现状的人不停奋斗,永远向事业的高峰攀登。 愿你的生活多彩似探戈桑巴,事业有成赛国米皇马,身体强壮比英超德甲,好运不断超梅西卡卡,心情快乐如贝利老马。 不要流泪,不要伤悲,不要颓废,不要自卑,振作起来,美好未来充满光辉!看我给了你安慰,还不快请我喝一杯,不然你就是窝囊废!哈哈,祝你事业有成,振翅高飞!心里常常在想,被幸福包围真好,心里常常期待,别众多美女骚扰,心里常常有梦,财运越来越好,好朋友,祝你事业有成,吉星高照!我放飞一群幸福鸟,为你把祝福送到。 祝你家庭和睦没烦恼,青春永驻心不老,身体健康百病消,事业有成步步高。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阅读答案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1966年至1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苦的5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年至19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着未来。5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地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在这5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他抛开家庭的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实验计划。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了。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相!” 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开始的。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3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1974年8月把能量控制在30-40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始显示出结果了。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在31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丁肇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只鸟好。”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J粒子的结果。 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

(三年级语文教案)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io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积累词语io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4、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图,简介珠穆朗玛峰)。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一一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 8848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 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 2、师: 年,正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登山队的勇士们肩负着党和 人民的重托,从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出示上述文字)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注意正音:蹬、斩、钉、噙、骤”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在这些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