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有毒成分概述

食品中的有毒成分概述

食品中的有毒成分概述

食品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如苦杏仁中的氰化物;(2)食品中生物污染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3)食品中化学污染的毒素,如重金属等;

(4)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毒素,如赖丙氨酸等。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 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第11章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硫代氰酸;异硫氰酸;过硫氰酸 2 水;异硫氰酸酯;远高 3 配基;配糖体;有机酸;甾体皂素;三萜类皂素 4 冷血;高等 5 细菌;真菌;蛇毒;昆虫毒 6 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 7 生物;四氢嘌呤;四氢嘌呤 8 赤潮;西加;刺尾鱼;鹦嘴鱼 9 脂溶性;聚醚;大环内酯 10 氨基环醇;环己醇;糖苷键;氨基糖;中性糖 11 对位硝基苯基;丙二醇;二氯乙酰氨基 12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13 尿道结石;必需的矿质元素 14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酚酸类 15 有毒成分;有害成分;抗营养素 16 内源性有毒;外源性;新产生的17 单糖;氨基酸;低级脂肪酸;无抗原活性 18 卵清;伴清;卵黏 19 部分凝集素;全凝集素;嵌合凝集素;超凝集素 20 海葵;芋螺;蓝藻

二、选择题 1A;2C;3C;4D; 5B; 6A; 7C; 8D; 9A; 10C;11B;12C;13C;14C;15B;16A;17B;18A;19D; 20A 三、名词解释 1 过敏源 过敏源是指存在于食品中可以引发人体对食品过敏的免疫反应的物质。 2 有害糖苷类 有害糖苷类又称生氰配糖体类,它是由葡萄糖、鼠李糖等为配基所结合的一类具有药理性能或有毒性能的各种糖苷类化合物。 3 外源凝集素 外源凝集素又称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类可使红细胞凝集的非免疫来源的多价糖结合蛋白或蛋白质,能选择性凝集人血中红细胞。 4 皂素 皂素是一类结构较为复杂的成分,由皂苷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大多数的皂素是白色无定型的粉末,味苦而辛辣,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易溶于含水的极性溶剂。 5 有害成分

八种含天然毒素的日常食物处理方法

八种含天然毒素的日常食物处理方法 1、蚕豆: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蚕豆不能生吃 蚕豆种子中含有巢菜碱苷,人食用这种物质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春夏两季吃青蚕豆时,如果烹制不当,常会使人发生中毒现象。而且一般在吃生蚕豆后4~24小时后发病。 为了防止出现蚕豆中毒,最好不要吃新鲜的嫩蚕豆,而且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2、四季豆:生吃出现胃肠炎症,四季豆要煮透 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为了防止出现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将四季豆煮透、煮熟。 3、生豆浆:含有伤害肠胃的皂素,生豆浆可引起食物中毒。 由于生大豆中也含有毒成分,因此,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将豆浆加热至80℃左右时,皂素受热膨胀,泡沫上浮,形成“假沸”现象,其实此时存在于豆浆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并没有完全破坏,如果饮用这种豆浆即会引起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出现胃肠炎症状。为了防止饮用生豆浆中毒,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而且消失的泡沫也表明皂素等有毒成分受到破坏,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这样即可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

4、木薯:浸泡后煮熟才能食用 木薯块根毒性较大,尽管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但其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块根时一定要注意。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质为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其原因为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 一个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5、发芽马铃薯:有毒成分茄碱含量高 马铃薯是家庭餐桌上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但它含有毒成分茄碱(马铃薯毒素、龙葵苷),马铃薯全株都含有这种毒素,不过,各部位含量不同,成熟马铃薯含量较少,一般不引起中毒,而马铃薯的芽、花、叶及块茎的外层皮中却含有较高的茄碱,马铃薯嫩芽部位的毒素甚至比肉质部分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或因贮存不当而出现黑斑的马铃薯块茎中,都含有极高的毒性物质。 为了防止马铃薯中毒,我们可将马铃薯贮藏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发芽。吃时,如果发现发芽或皮肉呈黑绿色时,最好不要食用。 6、青菜:煮熟后不宜存放,部分青菜含大量亚硝酸盐 青菜中的荠菜、灰菜等野菜都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可将人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此

食品厂嫌忌成份分析

食品厂嫌忌成份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五章嫌忌成分 ??由于生物的、加工的、环境的及人为的原因,一些食物中常含有一些无益有害的成分,即嫌忌成分,这些嫌忌成分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即可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物 1.凝集素及酶抑制剂 一些豆类和谷物种子中含有毒性蛋白质物质----凝集素及蛋白酶的抑制剂凝集素是一种能使红血球凝集的蛋白质。蓖麻、大豆、豌豆、扁豆、菜豆、刀豆及蚕豆等籽实中都含有凝集素,生食或烹调不足会引起食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加热处理,可以去毒。 ???在豆类,谷物及马铃薯等植物性食物中还有另一类毒蛋白物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及淀粉酶抑制剂。生食上述食物,会引起营养吸收下降。 2.毒肽 ???鹅膏菌毒素及鬼笔菌毒素是存在于蕈类中的毒素,它们都是作用于肝脏,一个重50g的毒蕈中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 3.毒苷 (1)生氰苷类,存在于某些豆类,核果和仁果的种仁,木薯的块根等,在酸或酶 的作用下可水解产生氰氢酸。 (2)硫苷------致甲状腺肿原

??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洋葱、管葱及大蒜等植物中的辛味成分是硫苷类物质,过多摄入这类物质有致甲状腺肿的生物效应。油菜、芥菜、萝卜等植株可食部分中致甲状腺肿原物质很少,而在种籽中则可达茎、叶部的20倍以上,在利用油菜籽饼粕开发植物蛋白新资源时,去除致甲状腺肿原物质是关键。 (3)皂苷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溶液,搅动时会象肥皂一样产生泡 沫,因而称为皂苷,皂苷有破坏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对冷血动物有极大的毒性,但食物中的皂苷对人,畜口服多数无毒,少数则有剧毒(如茄苷)。 ???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中含有有毒的茄苷,其配基为茄碱(又叫龙葵碱)。正常情况下在茄子、马铃薯中的茄苷含量不过3-6mg/100g,但发芽马铃薯的芽眼附近及见光变绿后的表皮层中,含量极高,当茄苷达到38-45mg/100g时,足以致人死命,茄碱即使在烹煮以后也不会受到破坏,故不宜食用发芽、变绿的马铃薯。 ?4.棉酚 ???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它能使人体组织红肿出血,神经失常,食欲不振,影响生育力。棉酚的毒性可用湿热法或溶剂萃取除去。 ?5.草酸 草酸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菠菜,大黄,茶叶中含量较多。 食用过多的富含草酸的蔬菜,会出现口腔及消化道糜烂,胃出血,血尿,甚至惊厥。?6.血管及神经活性物质 ?香蕉中含有相当多的有强烈升血压作用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在咖啡,茶叶及可可中,含有刺激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在秘鲁等地生长的古柯树含具有麻醉致幻作用的古柯

食品化学简答题

1食品的主要化学组成,主要营养素有那些? 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天然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水、矿物质)和有机成分(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维生素、色素、呈香和呈味物质、激素、有毒物质), 非天然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和污染 物质(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质、环境污染物质) 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试从β-环状糊精的结构特征说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整体上看环状糊精是亲水的,但是,由于环的内侧被C —H 所覆盖,与外侧羟基相比 有较强的疏水性。当溶液中同存在亲水和疏水物质时,疏水物质则被环内疏水基团吸 附而形成包含化合物。 A.食品保鲜 B.除去食品的异味 C.作为固体果汁和固体饮料酒的载体 D. 保持食品香 味的稳定E 、保持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 3简述从淀粉为原料制备果葡糖浆(高果糖浆)的工艺过程及所使用的酶 答:商业上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使用 -淀粉酶淀粉水解,液化淀粉,使其粘度迅速下降,再用葡萄糖淀粉酶进行水解,得到 近乎纯的D-葡萄糖后,最后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异构成D-果糖,最后得到58%D -葡萄糖和42%D-果糖组成的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D-果糖含量达到55%,它是 许多软饮料的甜味剂。 4叙述影响水果、蔬菜组织呼吸的因素 答:1)温度:选择贮存温度时应与各种水果蔬菜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低适宜温度相 2)湿度:通常情况下,保持水果蔬菜的环境的相对湿度为80%-90% 3)大气组成的影响:减少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可以保持水果蔬菜的新鲜状态。 4) 机械损伤及微生物感染 5)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呼吸强度的关系,趋向成熟的果蔬呼吸强度低 5写出EMP 途径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2NA D +2H 3PO 42AD 2CH 3CO C O OH +++2(NAD H+H +)2AT P +4 6为什么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果蔬热烫是否充分的指标 果蔬加工中热烫的主要目的是使其本身的内源酶失活,以免这些酶引起果蔬色泽和风 味的变化。将过氧化物酶作为果蔬热烫是否充分的指标是因为:(1)过氧化物酶是 非常耐热的酶,过氧化物酶失活意味着其它酶也已经失活;(2)过氧化物酶广泛存 在于果蔬中,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有过氧化物酶;(3)过氧化物酶的定性 和定量检测均很方便、快速。 7写出TCA 循环的总反应式 24226C H 3C O S CoA C O 2A T P FA DH 2(N AD H +H + )T CA +++4 8 为什么亚油酸的氧化速度远高于硬脂酸 答:因为亚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是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就很 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和光敏氧化,而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才发生显著的氧化反应。 9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1) 高度的催化性 2) 高度的专一性 3) 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10写出EMP -乳酸发酵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2H 3PO 4+++2A D P 2C H 3CH O HCO O H 2A TP E M P 乳酸发酵2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分析处理→分析报告的拽写 2.普通蒸馏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蒸馏水(zhēng liú shuǐ ),是指用蒸馏方法制备的纯水,可分一次和多次蒸馏水。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种类可分一次和多次蒸馏水。 一次蒸馏水 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盐类)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氨、二氧化碳、有机物)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 多次蒸馏水 要得到更纯的水,可在一次蒸馏水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挥发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为不挥发的铵盐。由于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于水的组分,因此进行二次或多次蒸馏时,要使用石英蒸馏器皿,才能得到很纯的水,所得纯水应保存在石英或银制容器内。 3.“四分法”的操作步骤如何 四分法采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4.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由于海鲜空运,内地城市病例也渐增多。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副溶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王永华版

精心整理琼州学院2013年《食品分析》考试复习攻略 一、分析基础 1、食品分析的一般步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样品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2、按照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3、采集方法:随机取样、代表性取样(粮食、油料类常用四分法) ) 数校正为标准温度下的读数。对于20℃/4℃乳稠计,在10~2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乳稠计读数平均下降0.2°即相当于相对密度值平均减少0.0002,所以当乳温高于标准温度20℃时,则每高1℃需加上0.2° 3)酒精密度计:表示溶液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刻度是用已知酒精浓度(体积分数)的纯酒精溶液来标定的,以20℃时在蒸馏水中为0,在1%的酒精溶液中为1,即100ml酒精溶液中含乙醇1ml,故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取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注意:T≠20℃时要校正,且刻度标识是从上到下,为由大到小)

4)波美密度计:刻度表示的是液体的浓度或者质量分数。 8、密度瓶上小帽的作用 该小帽使得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处于封闭状态,以免样液温度发生改变;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可排出少量液体维持测液体的体积恒定;一定程度上防止液体挥发。 9、阿贝折射仪:(原理)n样液=n棱镜.sina临 10、旋光法:对于变旋光物质为什么配成溶液后的样品要过夜再测定? (s)或 3、蒸馏法:香料、谷类、干果、油类 防止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乳浊液,可以添加少量戊醇、异丁醇 4、卡尔-费休法:脂肪油品中痕量水分的测定,以及仲裁 卡尔-费休试剂:SO2、I2、吡啶、甲醇 14、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 作用:干燥和冷却 维护:(1)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污染坩埚底部

食品中嫌忌成份分

第五章嫌忌成分 由于生物的、加工的、环境的及人为的原因,一些食物中常含有一些无益有害的成分,即嫌忌成分,这些嫌忌成分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即可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物 1.凝集素及酶抑制剂 一些豆类和谷物种子中含有毒性蛋白质物质----凝集素及蛋白酶的抑制剂凝集素是一种能使红血球凝集的蛋白质。蓖麻、大豆、豌豆、扁豆、菜豆、刀豆及蚕豆等籽实中都含有凝集素,生食或烹调不足会引起食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加热处理,可以去毒。 在豆类,谷物及马铃薯等植物性食物中还有另一类毒蛋白物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及淀粉酶抑制剂。生食上述食物,会引起营养吸收下降。 2.毒肽 鹅膏菌毒素及鬼笔菌毒素是存在于蕈类中的毒素,它们都是作用于肝脏,一个重50g的毒蕈中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 3.毒苷 (1) 生氰苷类,存在于某些豆类,核果和仁果的种仁,木薯的块根等,在酸 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产生氰氢酸。

(2) 硫苷------致甲状腺肿原 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洋葱、管葱及大蒜等植物中的辛味成分是硫苷类物质,过多摄入这类物质有致甲状腺肿的生物效应。油菜、芥菜、萝卜等植株可食部分中致甲状腺肿原物质很少,而在种籽中则可达茎、叶部的20倍以上,在利用油菜籽饼粕开发植物蛋白新资源时,去除致甲状腺肿原物质是关键。 (3)皂苷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溶液,搅动时会象肥皂一样产生 泡沫,因而称为皂苷,皂苷有破坏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对冷血动物有极大的毒性,但食物中的皂苷对人,畜口服多数无毒,少数则有剧毒(如茄苷)。 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中含有有毒的茄苷,其配基为茄碱(又叫龙葵碱)。 正常情况下在茄子、马铃薯中的茄苷含量不过3-6mg/100g,但发芽马铃薯的芽眼附近及见光变绿后的表皮层中,含量极高,当茄苷达到38-45mg/100g时,足以致人死命,茄碱即使在烹煮以后也不会受到破坏,故不宜食用发芽、变绿的马铃薯。 4. 棉酚 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它能使人体组织红肿出血,神经失常,食欲不振,影响生育力。棉酚的毒性可用湿热法或溶剂萃取除去。 5. 草酸 草酸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菠菜,大黄,茶叶中含量较多。 食用过多的富含草酸的蔬菜,会出现口腔及消化道糜烂,胃出血,血尿,甚至惊厥。

食品分析习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 1、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3) 成分分析 (4) 分析数据处理 (5) 分析报告的撰写 2、什么叫样品的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六种? 对样品进行分离、掩蔽、浓缩等操作过程——一样品的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6 种: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层分离法、化半分离法、浓缩法。 3、采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采样遵循的原则:(1) 均匀,有代表性,反映全部组成,质量.卫生状况。(2) 保持原 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损坏或带入杂质。 4、有完整包装的物料200件,采样件数应该为多少件? 采样件数√200/2 =10件 5、什么是样品的制备? 样品制备——一对样品进行粉碎或捣碎,混匀,缩分的过程 6、采样分为三步,分别得到哪三种样品? 采样分为三步,分别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7、食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食品分析的方法有:感官检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生物鉴定法。 第三章作业: 1、什么是感觉?感觉的类型有哪些? 感觉是客观事物(食品)的各种特性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 经传导反映到人脑的中枢神经,从而产生的反应。感觉类型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 2、什么是感觉疲劳现象? 感官在同一种刺激作用一段时间后,感官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灵敏度降低,感觉变弱的现象。 3、什么是感觉相乘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感觉水平超出每一种刺激单独作用时叠加的

4、什么是感觉消杀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而降低了其中一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发生改变的现象。 5、什么是嗅技术? 作适当用力的吸气(收缩鼻孔)或扇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并且把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 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容易形成急驶的涡流,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嗅技术。 6、什么是“双盲法”感官检验? 对样品密码编号.提供样品顺序随机化的感官检验一“双盲法”感官检验。 第九章作业: 1、感官分析按方法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三类: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分析或描述性检验 2、什么叫差别检验?有哪些类型? 确定两种产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检验叫差别检验。差别捡验类型:a:成对比较检验,b:三点检验,c:二----三点检验,d:五中取二检验,e:“A”----非“A”检验 3、32人检验甜度差异(双边)(5%显著水平),22人选择“698”,10人选择“865”,问两样品间是否存在有甜度差异? 查316页表10-9-选择“698”的人数为22<表中5%显著水于的人数23,所以,两样品间的甜度没有明显差异。 4、什么是定量描述检验? 评价员对构成样品质量特征的各个指标强度,进行完整,准确的评价的检验方法---定量描述检验 5、什么是评分检验法? 根据样品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来进行鉴评的检验方法 第二章作业: ?测定面粉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如下:12.56%、12.62%、12.64%、12.65%、11.32%。 取置信度90%,求面粉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总体平均值μ ?不同在置信度90%的t值 ?测定次数: 3 4 5 6 ? t值: 2.920 2.353 2.132 2.015 1、测定面粉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如下:12.56%、12.62%、12.64%、12.65%、11.32%取置信度90%,求面粉样品中蛋向质含量的总体平均值u

食品中有害成分

食品的有害成分 选择题: 1.河豚毒素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_(48)_h后,其毒性无变化。 2.当人食用了金龟豆后,由于金龟豆中的今可豆氨酸与_(胱氨酸)_结构相似,干扰了其 在体内的代谢而使人得今龟豆病。 3.消费者如食入过量的有害糖苷类,体内糖及_(钙)的运转受影响。 4.有毒糖苷的酶促产物具有(致甲状腺肿)作用。 5.消费者食入高剂量的有害糖苷类,使__(碘)_____失活。 6.河豚毒素是豚毒鱼类的一种神经毒素,一般家庭的烹调加热河豚鱼毒素_(几乎无)_ 变化,是食用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 7.青霉素是(一元酸),可与钾、钠、钙、镁等金属形成盐类。 8.当植物源食品中草酸及植酸含量较高时,一些_(必需的矿质元素)生物活性就会损失。 9.苯并芘是由__(5)_____个苯环组成的多环芳烃。 10.蛋白酶抑制剂的_(半胱氨酸)_____含量特别高。 11.丙烯酰胺为_(结构简单的小分子)_____化合物。 12.食物过敏原是指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的食物过敏原都含有(蛋白 质)。 13.小麦过敏患者对小麦过敏主要是由于在小肠黏膜上,缺乏分解(面筋)蛋白质的特殊酶。

14.食用菜豆前不能完全破坏有毒糖苷及相关的酶活性,它们在人体内会产生游离的(硫氰 酸盐)。 15.凝集素能可逆结合特异性_(单糖或寡糖)(书本的)。(单糖或双糖,网络课程的) 16.多酚类对蛋白质及酶有配合沉淀作用,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反应主要通过(疏水作用) 氢键作用。 17.植酸具有_(12)_个可解离的酸质子,可以与大多数的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18.当植酸与蛋白质或与Ca2+、Mg2+结合时,通常生成__(水)_溶性的化合物。 19.豆类制品加热不够,会引起中毒,与豆类含有大量的__(凝集素)___有一定的关系。 20.皂苷毒性是指皂苷类成分有_(溶血)__作用。 21.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__(美蓝)___解毒 22.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_(卵巢和肝)_。 23.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__(误食)_。 2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 25.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判断: 1.所有凝集素在湿热处理时均被破坏,在干热处理时则不被破坏。因此可以采取加热处理、 热水抽提等措施去毒。T

食品分析练习题与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食品分析练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配制标准溶液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费林氏液的用量为 甲、乙液各 10mL 。 (√)3、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 (√)4、复合电极一般是将其浸入蒸馏水中保存。 (√)5、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 0.1mg。 (√)6、蛋白质测定,样品消化加硫酸铜是起催化作用, 加速氧化分解并做蒸馏时样液碱化的指示剂。 (√)7、测定酸性样品的水分含量时,不可采用铝皿作为容器。 (√)8、测定乳制品总糖含量时,应将样品中的蔗糖都转化成还原糖后再测定。 (√)9、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维生素 A 时,加显色剂后必须在 6 秒内测定吸光度,否则会因产物不稳定而造成很大 误差。 (√)10、凯氏定氮法测牛乳蛋白质时,蒸馏装置冷凝 管应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 (×)11、测定灰分含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 量之差不大于 2mg。 (√)12、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高锰酸钾滴定法在 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均优于直接滴定法。 (√)13、当溶液中无干扰物质存在时,应选择最大吸 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 14、采用 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的是样品 中的总抗坏血酸含量。 (×) 15、用酸度计测得果汁样品的pH 值为 3.4,这说明该样品的总酸度为 3.4。

(√)16、直接滴定法配制试剂时,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 应分别配制、分别贮存,不能事先混合。 (×)17、凯氏定氮法实验过程中蒸馏结束应先关电源后移 走吸收瓶。 (√)18、常压烘箱干燥法的温度一般在95℃~ 105℃。(×) 19、茶叶一般采用常压干燥法测水分。 (√)20、减压干燥法适合于热稳定性不好或受热表面 易结壳的样品。 二、单选题: 1、采用2, 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时,加入的活性炭为(D) A. 干燥剂 B. 还原剂 C.吸附剂 D.氧化剂 2、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脂肪,要求样品中不含(C) A 淀粉 B.可溶性糖 C..水 D.蛋白质 3、测定鲜鱼、蛋类等含磷脂及结合脂类较多的样品中的脂肪 含量,最有效的是(C) A 甲醇 B.乙醚 C.氯仿 -甲醇 D.氨-乙醇 4、由于氨基酸分子中的( A)可用甲醛掩蔽,所以氨基酸态 氮的测定可以用滴定法。 A. 羧基 B. 氨基 C. 酮基 D.

食品生物化学( 宁正祥)教案: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食品生物化学(二):26 (NXPowerLite) 第二十六章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 食物中除营养成分和虽然不一定有营养作 用,但能赋予食物以应有的色、香、味等 感官性状的成分外,还常含有一些无益有 害的成分,称为嫌忌成分。 主要内容 ? 第一节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一、植物性和蕈类食品中的毒素 二、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 ? 第二节微生物毒素 一、霉菌毒素 二,细菌毒素 ? 第三节化学毒素 –一、环境染毒 –二、加工化学染毒 第一节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一、植物性和蕈类食品中的 毒素 (一 )有毒植物蛋白及氨基酸 1、凝集素 ? 在豆类及一些豆状种籽 (如 蓖麻 )中含有一种能使红血 球细胞凝集的蛋白质,称为 植物红血球凝集素,简称凝 集素。 ? 已知凝集素有很多种类,其 中大部分是糖蛋白,含糖类 约 4~10%。 ? (1)大豆凝集素 ? (2)菜豆属豆类的凝集素 ? (3)蓖麻毒蛋白 2、蛋白类酶抑制剂 ? 蛋白类酶抑制剂在体外试验中能与有关酶 类迅速结合并形成非常稳定的复合物,从 而抑制相应酶类的作用。 – (1)胰蛋白酶抑制剂 ? (2)淀粉酶抑制剂 ? 3、毒肽 ? 最典型的毒肽是存在 于毒蕈中的鹅膏菌毒 素及鬼笔毒素。

–(1)鹅膏菌毒素 –鹅膏菌毒素是环八 肽类,亦称毒伞肽,有 六种同系物,作用于 肝细胞核。 N H R 4 S O N H N H O O O H N O N H H N O N H O N O H O O N H R 1 R 2 O R 3 R1 R2 R3 R4 α-鹅膏菌素 OH OH NH2 OH β-鹅膏菌素 OH OH OH

食品分析重点总结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 食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简答或选择) 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内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 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份试样处理时不一致产生的。 (一)正确选取样品量 (二)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减少偶然误差 (三)对照试验 (四)空白试验 (五)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混匀,代表性)

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如在食品厂、仓库或商店采样时,应了解商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方检验记录及现场卫生情况,同时注意食品的运、保存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4. 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样品分别盛放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 5.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得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6.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7.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不得少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 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要具有典型性。 9. 检验后样品的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检验取样一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10. 感官不合格出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2、样品预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及应用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处理方法:①粉碎法②灭菌法③有机物破坏法④蒸馏法⑤溶剂抽提法⑥色层分离法⑦化学分离法⑧浓缩法 四分法采样及操作: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有机物破坏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二、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蒸馏方式。) 三、溶剂提取法四、色层分离法五、化学分离法六、浓缩法 磺化和皂化:除去油脂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农药分析中样品的净化。 1.硫酸磺化法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特点:简单、快速、净化效果好。 适用范围:农药分析时,仅限于在强酸介质中稳定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中六六六、DDT)提取液的净化,其回收率在80%以上。 2.皂化法:原理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提取液的净化。 ①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将酯皂化,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

食品中天然毒素风险排名的研究概况

食品中天然毒素风险排名的研究概况 摘要:天然毒素可以分为内因毒素和外因毒素,并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引起代谢紊乱,引发腹泻、腹部绞痛、发烧、呕吐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死亡。由于食品风险排名在为政府有效分配资源与有效地帮助制定政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参考“新西兰谷物植物中的天然毒素的风险分析及排名”的政府报告及其它一系列文件材料对植物性食品中天然毒素的风险排名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天然毒素、风险排名、食品暴露、危害性 致病性微生物和毒素是食源性疾患的直接病原,其中毒素的主要来源是:食品中自然存在;有意和无意添加于食品中的添加物及环境污染物;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产生的病原体等。因化学加工、人为添加及环境污染所导入食品中的有毒化合物,容易被认识和预防,而许多以食品的天然组分形式存在的天然毒素,由于与食品混为一体,不容易被认识和确定,从而对健康威胁更太。 天然毒素在肠道中破坏有益菌群而引起代谢紊乱,引发腹泻、腹部绞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或者通过胃肠道吸收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等,使摄取者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其具体表现为:胃肠道刺激;在一些重要器官的疾病中充当抗原和病原;辅助抗原,形成辅抗原,改变免疫响应过程;错误地活化巨噬细胞,导致人体对过氧化物的有害选择;干扰细胞外传导;引发胞内突变;引发肿瘤和癌症;作为表面活性剂诱发细胞内自由基。 天然毒素可以分为内因毒素和外因毒素。那些由食品原料自身

产生并带进最终食品中的为天然内因毒素;是食用的个别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某个器官(或部位)会产生的一些对机体有害的物质,它们可随着生长期而被破坏或逐渐蓄积。由食品原料以外其它天然方式产生的且污染食品的或被食品蓄积的为天然外因毒素,它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其发生常带有较大的偶然性,极难预防。且一般食品加工中很难破坏,对公众健康的威胁很大。 天然外因毒素主要包括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的食源性细菌毒素、藻毒素、河豚毒素等以及主要存在于坚果、花生、玉米和棉花等植物性食品中的真菌毒素(主要为黄曲霉毒素)。 天然内因毒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生物碱:生物碱存在于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中,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具有类别不同的杂环或类固醇的骨架,对人体及动物多有致毒作用。如:鲜黄花菜秋水仙碱,被人体肠道吸收后,转变为有毒的二氧秋水仙碱;马铃薯和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中的茄碱(龙葵素)。 2、甙类物质:甙类物质常见于植物中,它们蓄积在植物的种子、果仁和幼叶中,在酶的作用下,它们在摄取者体内水解生成剧毒氰硫化合物。常见的如:木薯中的有毒物质氰甙(亚麻仁苦甙);苦杏仁中的氰甙(苦仁甙);菜籽油中的芥子甙化合物;苦瓜中的苦瓜甙。 3、含氮化合物:四级铵盐类、胺类、环肽类等也常是有毒食物的致毒因素。如:毒蕈中的毒肽和毒伞肽;蔬菜在土壤中大量吸收的硝酸盐。 4、不含氮的化合物:不含氮的化合物如酸酚、内酯类皆可成为某些食物的致毒因素。如:银杏中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棉籽中的棉酚毒素;八角中的莽草毒和莽草亭毒素。

《食品分析》题库(I)分解

《食品分析》题库(I) 一、填空题 1.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含量主要成分是游离脂肪,故其最后定量的脂肪是⑴。 2.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称为该样品溶液的⑵。 3.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的一般温度范围是⑶。 4.灼烧法测定果蔬、动物组织等含水分较多的试样中的粗灰分时,先要制备成均匀的试样,再准确称取适量试样于已知重量坩埚中,炭化前先要⑷。 5.准确量取溶液2.00mL时,应使用⑸(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A量筒,B 量杯,C移液管,D滴定管)。 6.提取固体样品中可溶性糖以水作提取剂时,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⑹℃。 7.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在538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与标准比较定量测定⑺含量。 8.总酸度的测定,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在滴定前用与样液同体积的不含CO2⑻或采用⑼。 9.蛋白质的凯氏法定量测定时,加碱蒸馏出的氨用⑽吸收后再以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10.食品分析根据分析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不同可分为⑾、和⑿。 11.食用油脂中脂肪约占⒀。 12.电化学法测定pH值用玻璃电极作⒁,用饱和甘汞电极作⒂。 13.脂类总量的测定方法有⒃、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碱性乙醚提取法、氯仿-甲醇法、罗紫哥特里法等。 14.乳品脂肪的测定方法有⒄、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 15.灰分的测定内容包括总灰分、⒅、⒆、⒇。

二、判断题 1.检验用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可以用自来水。 2.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可以用去离子水。 3.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 4.高纯试剂主要用于常量分析中试样的分解及试液的制备。 5.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6.干法灰化时为缩短操作时间,应尽快升温,大火进行加热,直到样品灰化至无黑色炭粒。 7.消化操作应在通风橱中或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 8.消化的同时,应作空白试验,以消除样品中杂质的干扰。 9.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1mg。 10.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方法误差和操作者的失误均属于系统误差。 11.偏差越小,平行测定的测得值越接近,准确度越好。 12.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和仪器能测到的最低限度,一般用最小检出量或最低浓度来表示。 13.滴定管滴定操作前应先排气,使下端出口管也充满溶液。 14.食品水分的测定一般控制温度为95 ~ 105℃。 15.水分的测定中,在样品恒重范围内,如后一次质量高于前一次质量,以前一次质量计算。 16.以0.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为0.01000mol/L的HCl溶液,滴定前溶液的pH值是1。 17.分析检验时,应根据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合理选用不同纯度的化学试剂。 18.基准物是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化学物质。 19.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化学纯的试剂。 20.NaOH标准溶液只能配成近似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以获得准确浓度。 21.容量瓶能够准确量取所容纳液体的体积。 22.酸式滴定管活塞上凡士林涂得越多越有利于滴定。

食品行业嫌忌成份分析

第五章嫌忌成分 ?? 由于生物的、加工的、环境的及人为的原因,一些食物中常含有一些无益有害的成分,即嫌忌成分,这些嫌忌成分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即可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物 1.凝集素及酶抑制剂 一些豆类和谷物种子中含有毒性蛋白质物质----凝集素及蛋白酶的抑制剂凝集素是一种能使红血球凝集的蛋白质。蓖麻、大豆、豌豆、扁豆、菜豆、刀豆及蚕豆等籽实中都含有凝集素,生食或烹调不足会引起食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加热处理,可以去毒。 ??? 在豆类,谷物及马铃薯等植物性食物中还有另一类毒蛋白物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及淀粉酶抑制剂。生食上述食物,会引起营养吸收下降。 2.毒肽 ??? 鹅膏菌毒素及鬼笔菌毒素是存在于蕈类中的毒素,它们都是作用于肝脏,一个重50g的毒蕈中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 3.毒苷 (1) 生氰苷类,存在于某些豆类,核果和仁果的种仁,木薯的块根等,在酸 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产生氰氢酸。

(2) 硫苷------致甲状腺肿原 ?? 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洋葱、管葱及大蒜等植物中的辛味成分是硫苷类物质,过多摄入这类物质有致甲状腺肿的生物效应。油菜、芥菜、萝卜等植株可食部分中致甲状腺肿原物质很少,而在种籽中则可达茎、叶部的20倍以上,在利用油菜籽饼粕开发植物蛋白新资源时,去除致甲状腺肿原物质是关键。 (3)皂苷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溶液,搅动时会象肥皂一样产生 泡沫,因而称为皂苷,皂苷有破坏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对冷血动物有极大的毒性,但食物中的皂苷对人,畜口服多数无毒,少数则有剧毒(如茄苷)。 ??? 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中含有有毒的茄苷,其配基为茄碱(又叫龙葵碱)。 正常情况下在茄子、马铃薯中的茄苷含量不过3-6mg/100g,但发芽马铃薯的芽眼附近及见光变绿后的表皮层中,含量极高,当茄苷达到38-45mg/100g时,足以致人死命,茄碱即使在烹煮以后也不会受到破坏,故不宜食用发芽、变绿的马铃薯。 ?4. 棉酚 ??? 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它能使人体组织红肿出血,神经失常,食欲不振,影响生育力。棉酚的毒性可用湿热法或溶剂萃取除去。 ?5. 草酸 草酸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中以菠菜,大黄,茶叶中含量较多。 食用过多的富含草酸的蔬菜,会出现口腔及消化道糜烂,胃出血,血尿,甚至惊厥。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精品资料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有哪些

精品资料 1.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分析处理→分析报告的拽写 2.普通蒸馏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蒸馏水(zhēng liú shuǐ ),是指用蒸馏方法制备的纯水,可分一次和多次蒸馏水。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种类可分一次和多次蒸馏水。 一次蒸馏水 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盐类)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氨、二氧化碳、有机物)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 多次蒸馏水 要得到更纯的水,可在一次蒸馏水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挥发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为不挥发的铵盐。由于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于水的组分,因此进行二次或多次蒸馏时,要使用石英蒸馏器皿,才能得到很纯的水,所得纯水应保存在石英或银制容器内。 3.“四分法”的操作步骤如何? 四分法采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4.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由于海鲜空运,内地城市病例也渐增多。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副溶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第一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一、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及测定意义 ?食品中水分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游离水和结合水。 ?食品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及组成比例,改变营养素及有害物质的浓度。 ?食品中水分又是微生物繁殖的重要条件,可加速污染物质扩散,不利于食品的贮存,缩短食品的食用期限。 ?控制和测定食品中水分的含量的意义:控制食品中水分的含量关系到食品品质的保持和稳定性的提高。测定食品的水分不仅可以了解食品水分的含量和掌握食品的基础数据,而且可以增加其他测定项目的可比性。 二、水分测定的方法 (一)常压干燥法 1.原理食品中的水分指在100 ℃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2.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精密天平;称量瓶;蒸发皿 3.操作方法 (1)固体样品 称量瓶的处理: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开盖,置于干燥箱中→ 95-105℃干燥0.5-1 h →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重复干燥冷却步骤至恒重 样品的测定:粉碎或磨细的样品→置于称量瓶中→加盖,精密称量→开盖,置于干燥箱中→95-105℃干燥2-4 h →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重复干燥冷却步骤至恒重 (2)半固体或粘稠液体样品 海砂的准备:水洗净的海砂→加入6N HCl→煮沸0.5 h→水洗至中性→ 加入6N NaOH→煮沸0.5 h→水洗至中性95-105℃干燥备用 蒸发皿的准备:洁净蒸发皿内放入10.0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干燥箱中→ 95-105℃干燥0.5-1 h →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重复干燥冷却步骤至恒重 样品的测定:半固体或粘稠液体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精密称量→搅匀,沸水浴蒸干→擦去皿底水滴→置于干燥箱中→95-105℃干燥2-4 h →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重复干燥冷却步骤至恒重 4.计算 水分(%)= 干燥物(%)=100-水分% m 1为称量瓶和样品质量,m 2 为干燥后称量瓶和样品的质量,m 3 为称量瓶(或 蒸发皿、海砂、玻璃棒)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