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学生姓名虞储萍指导教师

分院金融与经贸分院专业名称金融学

班级08金融1班学号 0820500130

提交日期 2012年03月31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2年 03 月31 日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摘要:近几年,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汇率问题是和国民经济相关的一个重要国际金融问题,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会对一个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的汇率改革也就是现行汇率制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人民币的升值,本文在简单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

On China's current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change rate system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roblems, exchange rate and national economy related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problems,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or devalued will in a countr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RMB will no longer be pegged to the U.S. dollar and a more flexibl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2005 years of exchange rate reform is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the most direct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rise in the RMB,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 simpl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 discusses the RMB appreciation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Key words:Exchange rate system;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RMB

appreciation;Import and export trade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1)

三、中国现行汇率的利弊分析 (2)

(一)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2)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6)

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汇率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2005年的汇率改革,是在日本、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强迫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进行的。近年来,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发达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韩国、日本、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进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但是,人民币汇改,并非完全是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购买力的实际增长使人民币升值变成大势所趋,人民币升值是基于对当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是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和整体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我国发展整体有利的前提下作出的必要调整,这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的改革措施,其意义不言而喻,这种变化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二、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汇率,又称外汇市场价格或汇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不一样,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各国的货币需要规定一个兑换率,这就是汇率。汇率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的调节杠杆。汇率水平也直接影响货物的成本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我国根据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

后组成一揽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则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则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三、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现行汇率制度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各种利弊交错分析,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

人民币升值的意思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比如在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上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通俗的来说就是你手上的钱值钱了,以前一美元能换8.7人民币,现在一美元只能换6.32美元。

(一)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吸引国际“热钱”流入。从国外的许多案例来看,货币升值会给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或者中期的空前繁荣:1985年到1990年的日元大升值造就了日本股市连续4年的大牛市;1995年到2001年的强势美元带来了华尔街的非理性繁荣,2008年前后人民币的升值造就了中国股市的牛市。从短期看,中国证券机构和股民会从中获利。但从长期看,国际游资已将股票市场炒高,一旦撤回将给中国股市巨大的打击,犹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股市。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自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日本

迅速升值使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股市,日本股市泡沫逐渐积累,1989年末达到顶峰。从1985年12月27日至1989年12月29日的四年间,日经225股价指数从13083点上涨至38915.87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早在1988年,东京证劵市场交易额就超过纽约市场,居世界第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股市价格开始下跌,股市泡沫开始破灭,“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从1989年12月29日至1992年8月18日,日经225指数从39815.87点跌至14309.41点,跌24606.46点,跌幅63.2%,跌幅前十名如下:

排名行业跌幅

1 证券业-74.03

2 房地产业-73.98

3 海上运输-73.03

4 采掘业-71.59

5 其他金融业-70.83

6 钢铁业-69.75

7 陆地运输-69.28

8 信息通讯-68.88

9 农林渔业-66.9

10 批发贸易-66.79

由图可见,游资的大量涌入,短期来说会带动股市的大幅增长,但是长期来看,一旦游资撤走,“经济泡沫”破灭,无论是对金融业还是实业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人民币升值要适度,不能大幅升值,对于外来资本,应鼓励其投资实业,而不是投资于投机上。

3、有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低价销售占领市场,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会使生产成本增加,这些只靠低成本竞争的产业可能会被挤出市场,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人民币升值引起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可以最有效率的把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企业挤出去,让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压力,激励企业以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外贸增

长方式的转变,激发国内自主创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应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契机促进自身的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使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4、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同样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外国商品,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下表列出了2005年-2010年的进口总额,不难看出进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这与人民币升值是不无关系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对国外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量将增加,从而刺激国内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的成本降低,这会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 也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得到提高。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电力设备和航空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提高相关行业的盈利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外向型经济增长策略,加工贸易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之一,随着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商品较低,这样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就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因此,这一部分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加工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国家竞争力。

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使老百姓分享更便宜的出国旅行和进口车、珠宝、手表、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这对上述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利空。对此,政府不应给予过多的行政限制,而应更多地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合理引导进口产品的结构,限制高档消费品过度进口。对于那些使用了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2005年-2010年进口总额①

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口总额

2005 6599.53

2006 7914.61

2007 9561.16

2008 11325.67

①引用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2009 10059.23

2010 13962.44

5、中国外债压力减轻和负债率的降低。外债是国家像外国商民或者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种。假设我国外债以美元来计价,以前一美元兑8人民币,现在一美元兑6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的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兑换的人民币就减少了,就相当于以更少的人民币还外债,所以外债压力减轻了。从下表可以看出负债率的下降趋势,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如果以美元为计算负债率时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单位,人民币升值使以人民币为单位资产总额换算成以美元为单位的资产总额的数额更大,分子不变,分母变大,所以负债率变小;如果以人民币为计算负债率时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单位,人民币升值使以美元为单位的负债总额换算成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负债总额的数额更小,分子变小,分母不变,所以负债率变小。所以,人民币升值,减轻了我国的外债压力,降低了负债率,,使我们以更少的人民币还同样的外币负债,这样就可以拿更多的钱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和实业建设等,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2005年-2010年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①

项目/年度外债余额

(十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

(十亿元人民

币)

比上年增长

(%)

负债率(%)

2005 296.54 12.76 18493.74 10.40 13.14 2006 338.59 14.18 21631.44 11.60 12.48 2007 389.22 14.95 26581.03 13.00 11.13 2008 390.16 0.24 31404.50 9.6 8.63 2009 428.65 9.87 34090.28 9.2 8.59 2010 548.94 28.06 39798.30 10.30 9.34

6、中国人民手中的钱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中国的GDP②总量全球排名也会

①引用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②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更加靠前。虽然中国国民生产力的提高是GDP总量全球排名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是人民币升值也是GDP总量全球排名提高的助力之一。从下表可知,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GDP总量全球排名从第四超过了德国、日本,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与人民币升值是很有关系的。GDP总量的世界第二意味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有利于增强大中华经济圈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深化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这有利于提高华人在世界的地位,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增加政府财力,既能维护社会稳定又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财力支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2005年-2011年GDP世界排名①

单位:亿美元年份世界排名GDP

2005 4 22359

2006 4 26579

2007 4 33823

2008 3 43262

2009 3 49089.82

2010 2 60200

2011 2 69347

7、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②,有利于削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利于维护贸易伙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摩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变的趋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经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在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不断扩大,很多东欧拉美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容易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人民币适度升值至少作出一个姿态,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是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更

①引用自“中国统计数据网”

②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加惨烈的贸易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如下图可见中国进出口贸易一直基本处于大额贸易顺差,所以各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都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出口的价格升高了,直接导致我们的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接相应的减少了,这样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出口将会减少,贸易顺差自然也会减少。

进出口贸易总额①

年月进出口总额_当月出口额_当月进口额_当月进出口差额_当月

(千美元) (千美元) (千美元) (百万美元) 2011-08 32887243517331569715555673917759

2011-07 31877246317512803614364442731480

2011-06 30168897116198077413970819822273

2011-05 30126741515715719114411022313046

2011-04 29994716515568408414426308111423

2011-03 304259379152199071152060308139

2011-02 20080009296736127104063964-7310

2011-01 2950073611507341511442732106461

2010-12 29521772915414889514106883313080

2010-11 28376170715332576213043594522890

2010-10 24481112013597841910883270127150

2010-09 27309558914498528512811030416870

2010-08 25856838213930223011926615220036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弱化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削弱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处理,而不是利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此,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之一。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 当国内外①引用自“中国统计数据网”

利率出现差异时, 便导致了单边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虽然在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 但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 套利将通过非法套汇等形式进行, 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 也使投中国资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产品, 在国外销售后换取外汇, 再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保证了这种投机行为无风险,从而增加了无风险套利机会。

基于这些负面效应,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当前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企业必须加强对汇率问题的研究,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应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无法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汇率的稳定性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之一,根据“三元悖论①”理论,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取一”。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因此,现今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效果,所以它可以用来作为一个调整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当前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一定范围之内,从而使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基于这些负面效应,我国应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央行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幅度汇率制度转向单独幅度汇率制度,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3、加大外商的投资成本和风险,严重影响外商到我国投资的积极性。人民币升值将加大外商投资的成本,也许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就是遏制中国吸引外资的强劲势头,以一美国企业举例,美国福特公司如果想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以8.7的汇率来说,他就相当于投资的8.7亿人民币,而以6.32的汇率来说,他就只相当于投资了6.32亿人民币,投资额缩水将近30%,大大增加了福特公司的投资成本。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外商到我国投资的积极性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吸引外资①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性和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者只能实现“三取二”的局面

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等,在政策上扶植外资企业,使外资企业有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的空间。

4、民币升值会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和出口。由于中国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生产成本,使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由下图大致可以看出中国出口总额的波动下降趋势:

表(一)2010年1-9月进出口总额及同比①

单位:亿美元

同比% 年月进出口出口进口

进出口出口进口2010年1月-9月21486.8 11346.4 10140.4 37.9 34.0 42.4 2010年1月2050.0 1094.9 955.0 44.5 21.0 85.9 2010年2月1814.9 944.8 870.2 45.3 45.7 44.9 2010年3月2315.3 1120.7 1194.6 42.9 24.2 66.3 2010年4月2382.2 1198.6 1183.5 39.4 30.4 49.8 2010年5月2438.9 1316.8 1122.1 48.4 48.5 48.3 2010年6月2545.9 1373.6 1172.3 39.1 43.9 34.0 2010年7月2622.9 1454.9 1168.0 30.8 38.1 22.7 2010年8月2585.7 1393.0 1192.7 34.7 34.4 35.2 2010年9月2731.0 1449.9 1281.1 24.7 25.1 24.1

全年预计28000.0 25.0

以一出口企业为例,假设一年的收入为1000万美元,现行汇率为1美元兑8.7人民币,则人民币收入为1000×8.7=8700万人民币,按照10%的出口利润率计算,利润为8700×10%=870万人民币,出口成本为8700-870=7830万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升值为 6.32,那么该企业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维持销售价格不变,则人民币收入为1000×6.32=6320万人民币,由于成本为7830万人民币,则利润为6320-7830=-1510万人民币,这就造成大面积亏损了。二是提高价格,比如提高30%,则收入为(1000+1000×30%)×6.32=8216万人民币,利润为8216-7830=386万人民币,但是提高销售价格容易被竞争对手打垮,所以不管选择哪种策略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打击,特别是利润

①引用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率不高,可以含量低,依靠低价优势的企业,将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拉动内需。作为出口企业来说,首先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解决。其次加快海外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最后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

5、还会影响到我国众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国产品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靠低价竞争,技术含量低,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生产成本增加将严重削弱以低价竞争的产业的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低价竞争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如制造业,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这位中国彩电出口大户的老总面对升值的前景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人民币如果升值,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许提高了,但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相当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国内制造企业好一些的利润只有6%左右,这样不就亏了么?

基于这些负面效应,我国应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建立能够有效运转的产品销售系统,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形成低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

6、大幅度升值后会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可能会引发经济泡沫,造成长期的经济衰退。我们应当以日本为前车之鉴,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

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广场协议”的背景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升值要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当然,汇率不仅仅是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也是政治可承受性问题,在这方面,要在战略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

基于这些负面效应,我国应该坚持汇率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要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近些年,人民币汇率较均衡的,缓慢的爬升,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升值幅度预期,这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投机市场,这不仅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给经济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应该打破市场上人民升值的预期。

7、国家的外汇储备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相应缩水。2011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1811.48亿美元,其中美元占很大一部分,人民币升值相当于美元贬值,原来一美元能换8.7人民币,现在一美元只能换6.3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的美元外汇储备就相当于更少的人民币了,这就造成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大幅度缩水。如下图所示,我国外汇储备量巨大,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带来较大损失。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①

①引用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单位:亿元项目2009 2010

总资产227530.5 259274.9

国外资产185333.0 215419.6

外汇175154.6 206766.7

货币黄金669.8 669.8

其他国外资产9508.6 7983.1

对政府债权15662.0 15421.1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7161.9 9485.7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11530.2 11325.8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44.0 25.0

其他资产7799.5 7597.7

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章和杰:《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中权重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华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财经视线》,2010年第33期。

[3]丁浩:“试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缓解之道”,《新金融》,2008年第3期。

[4]徐振华:“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的利弊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29期。

[5]孙丽华,金素琴:“人民币汇率改革利弊分析”,《北方经济》,2007年第16期。

[6]孙鸣:“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利弊分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06期。

[7]陈永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与走势预测”,《凤凰网财经》,2010年6月。

[8]陶冬:《中国经济热点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陆春红:“从汇率的形成机制看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04期。

[10]樊纲,曹勇:“做市商制度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武汉金融》,2006年第2期。

[11]赵明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1期

[12]王元龙:“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3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年版。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李晓阳,王 钊3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 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 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 L I Xiao-yang,WANG Zhao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在当今中国加入W T O后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在和不远未来电子货币将占主导地位时期。 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基本上有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条线索。其中,货币本位制度基本上是沿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直至信用本位制度的线索发展下来的,而汇率制度似乎并没有这种继起关系。 1.1 货币本位制度分类 货币制度既可以分为3类: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又可以可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信用货币本位,其中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1.1 金本位制度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3种形式: 1.1.2 银本位制 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1.1.3 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但从各国实行复本 第3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2005 3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李晓阳(1969—),女,四川郫县人,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3为通讯作者,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汇率制度改革.doc

汇率制度改革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

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汇率改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汇率特点是根据中国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2.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O(∩_∩)O哈哈~ 根据今日北京时间06:39分更新外汇牌价:1人民币元=0.1449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请采纳 中国2113汇率制度的内容:1.确定汇5261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4102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1653表的价值为依据等。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已完成的目录数少于预期值;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

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宏观经济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RR/03/10 Array CFEF研究报告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另

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泰国(1997)、巴西(1999)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2000. 汇率制度安排的诸多变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 一些经济学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Mundell(1961)提出了开放经济下的“三元悖论”(trilemma):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汇率的完全稳定不能兼得。也就是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若想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实行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若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undell(1961)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认为固定汇率最适用于通过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而成为一体的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存在两种货币制度的安排:1. 由多个国家组成,但只能有一种货币,一个独立于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2. 由多个国家组成,多种货币,多个中央银行,在货币区域内部各个国家相互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一理论也成为后来欧洲货币区产生的理论基础。Krugman(1979)国际收支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政府政策与维持长期固定汇率策略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旦市场预期到这种差异,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不断流失,从而失去了维持固定汇率的能力,被迫改变了汇率制度。Obstfeld(1986)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则强调了公众预期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汇率制度的选择存在多重均衡,对政府被迫进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预期,将引发投机冲击的自我实现,而危机的出现也印证了预期的实现。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范式,一些学者侧重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因素,如,Kaminsky 和Reinhart(1999),认为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引发了投机冲击;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货币危机本身存在很强的传染性(Calvo,1998)。货币危机理论也成为很多经济学家实证研究金融危机下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最近易纲,汤弦(2001)在“论汇率制度的选择”一文中,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时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推导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参数与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大致相符的;而且由于中间汇率制度自身固有的道德风险和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会内生地引发投机的攻击,从而导致下货币危机,因此中间汇率制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 更多的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Heller(1978)分析了70年代中期,不同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加入了这一行列,Dreyer(1978),Holden and Suss(1979),Bosco(1987),Savvides (1990),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 一、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趋势(精)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近三年来,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升值争论。最近, 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在不断升级。当前我国面临两大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信贷紧缩的压力。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得外需逐步增加,通胀的压力需要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若时机把握不当,又将会导致热钱的流入,从而进一步给我国的物价及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从国内来看,低端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走高,工资的增长,以及货币的过量发行,都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 信贷规模的急速扩充, 未找到投资出口的资金流向资产市场, 形成大量的购买力, 国内资产泡沫严重。然而,信贷扩张的短期性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在信贷紧缩情况下企业无法偿还的风险,后果是,资产泡沫破灭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恶化,进而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在考虑作为短期应对危机的信贷扩张策略的退出时,我们又面临与通胀相类似的两难的困境,即一方面,国内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升温需要紧缩信贷;另一方面,信贷的紧缩会抑制市场需求导致资产供给的大幅下跌,资产价格的控制会引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长期来看,将带来“多米诺效应”。因此,原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不再适用于我国。 当前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提出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方法,取代了持续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相应部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后作所出的重要决策,使经济工作的“稳增长”取代了之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保增长”。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微调以保持经济平衡的货币政策,它是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我国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等各项措施,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进而起到释放经济信号、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

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

阶段一(1949-1993):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阶段二(1994-2004):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阶段三(2005-):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汇率制度选择

RR/03/03 CFEF研究报告 汇率制度选择 张静、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RR/03/0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2003年10月“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小组 汇率制度选择1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报告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1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报告于2003年9月10日完成,将刊登于《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上。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 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 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而从盯住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汇率政策的启示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汇率政策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元悖论”理论发展的简要阐述,总结了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和汇率制度安排的政策选择空间,并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以汇率目标区制为代表的中间汇率制安排为我国的选择方向。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安排 当今,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很少有哪个国家不是处于开放经济之中。各国或积极的参与而融入全球化,或被动的为全球化所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内外两种均衡的严峻考验。内部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低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三大目标;外部则要寻求国际收支的平衡。因此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一国政府追求的三个难以居首的目标,也就是学术界所称的“三元悖论”。本文立足我国经济现状,试图阐明“三元悖论”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汇率政策选择。 一、理论阐述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于1951年在其著作《国际收支》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米德认为,开放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有时会使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产生相互矛盾的情况,要解决这个矛盾,同时实现两个均衡,就要采用两种独立的政策进行适当的搭配。米德发表这个论断时,各国仍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其隐含的一个推论是,货币政策有效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是不能共存的(2006,侯杰、雷日赣)。可以将这个“二元冲突”看成是三元冲突的理论前身。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创立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汇率、利率、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他综合了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米德的政策搭配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其所得出的结论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即改变实际产出水平上是极其有力的;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则显得无能为力。这就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从而为三元悖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元悖论”原则的首次明确提出是由克鲁格曼完成的。克鲁格曼在其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详细阐明了该原则。 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意味着资本要素可以在一国内外自由流动,这不仅是已过

浅谈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及改革(一)

浅谈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及改革(一) 摘要:就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着手分析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汇制对贸易的影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积极面,消极面,以及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关键词:汇率制度;汇制改革;影响;贸易;未来走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我国根据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揽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如今时隔2年,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的效果已逐渐清晰。本文将分析这次汇率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有关汇率政策的选择。 1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2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初探 2.1改革必要性 汇率制度是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调整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的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经济增长如此迅猛的今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的汇率制度进行一次改革。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这样的经济格局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促进对外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决定汇率水平的内在压力又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更有弹性。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一次改革。 2.2改革积极面 (1)截止到2007年7月23日,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人民币7.56420元,以累计升值7.22%。首先,民币升值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此时国外产品的国内价格相对下降,此时手中的人民币变得更“值钱”了。这样一来,我国对国外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量将增加,从而刺激国内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的成本降低,这会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也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得到提高。其次,人民币升值能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能力。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的成本将降低,会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尤

论国际汇率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及启示(一)

论国际汇率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及启示(一) 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汇率是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均衡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从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能适合任何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任何时期。因此,从国际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找寻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路径,适时恰当地选择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汇率制度,对于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 国际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因而它总是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伴随着现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汇率制度先后经历了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本位制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牙买加协议)。国际汇率制度变迁的轨迹清晰可鉴,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只不过是在国际货币制度发生变革后,汇率制度由固定制走向浮动制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只有浮动汇率制才是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历史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在这一制度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的汇率体系。这是因为,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与金币可在国与国之间自由地输出与输入,一旦外汇市场上外汇价格偏离铸币平价太远,超过黄金输送点,这一机制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外汇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 从1816年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实行金本位制度。1914年一战爆发后,由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利用纸币的大量发行来弥补巨额的军费支出和财政赤字,致使汇率脱离黄金平价,处于剧烈波动状态,这种新的货币条件促使经济学家们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最早的浮动汇率理论,并进而引发了早期的“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模式的争论。以霍特里等人为代表的古典派或旧派主张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度。在他们看来,金本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自动均衡的理想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贸易差额、资本差额都会被利率或汇率的波动所抵消。同时金本位制度使货币币值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不变,因而,不会引起汇率的剧烈波动。以卡赛尔(cassel)等人为代表的新派主张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他们认为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改变的,一成不变的固定货币平价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因此,应当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然而,就在这一争论仍在进行时,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却给这一争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为了尽早地摆脱危机,竞相采取了货币贬值的方法,各国货币的汇率完全脱离了黄金平价,汇率制度实际上处于浮动汇率制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这一时期,各国的通货膨胀政策、货币倾销政策、贸易限制政策和关税壁垒,使正常的货币汇率的积极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世界经济秩序出现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这一时期史称货币的国家主义时期。面对这样的现实,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最早期的是否应当恢复金本位制度的争论,发展到了如何促进国际合作,稳定国际经济秩序、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等问题上来。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凯恩斯(Keynes)提出了著名的均衡汇率理论。他认为,如果一种汇率能使就业处于正常水平,而且使国际收支、资本余额都不发生变动,那么这样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因此,他主张根据均衡汇率来确立一个固定的货币平价。据此,就可以使各国的国际收支稳定,从而使国际经济体系趋于均衡状态。但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经济学家并不同意凯恩斯的均衡理论。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平价很难实现,利率、工资率、有效需求水平、国际储备水平等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有变动,都会导致汇率的波动。但是,主张浮动汇率制度的经济学家却提不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货币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启示

货币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启示 ——货币战争读后感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很少接触经济类的知识,不过一直听说《货币战争》是本很不错的经济类书籍,前段时间我终于有幸读了这本书,其生动的表述和深度的剖析无不让我折服,特别是作者在书中所阐述的思想让我惊叹不已,也引发了我对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深思。 《货币战争》讲的是欧洲银行家从十九世纪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生动的叙事,一开篇,作者以“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为题,讲述了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内森是怎样通过滑铁卢战役的胜败赚钱巨额财富的,将读者引入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资本控制经济与政治的不为人知的历史。与一般的财经著述动辄引经据典、满纸高深的专业理论与详实的数据考量,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示人不同,《货币战争》十分讨巧地从历史上的“金融战争”故事切入,以生动的笔触、勇揭内幕的手法,极具亲和力地描摹出西方近代金融史上一场场“不流血”的战役,强调以史为鉴,让即使是对金融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饶有兴味地展开阅读,并意犹未尽的读完全书。虽然作者的很多“揭秘”如美国历届总统遇刺背后的阴谋是否符合历史真相,作者的若干观点如中国金融体系防范外来打击的应对之道有多大的实操性,等等,都乃一家之言,值得商榷,但难能可贵的是,在绝大多数国人对于金融开放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时,《货币战争》以新颖的写作手法,为普通民众补了一堂金融课,为相关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这是极有意义的尝试。当我们被股市和房市“虚假的繁荣”煽动得几近失去理智,整个社会浮躁不安时,《货币战争》却在一旁冷静地呼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巩固我们的金融防线,理智地守卫我们辛苦创造的财富,这是弥足珍贵的倡导与鼓呼。 看过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深深的震撼到,特别是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资本家通过资本控制政治的走势甚至历史,会让每个人都不禁疑惑,这是真的吗?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是这反映出得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就是货币的重要性。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因此,书中的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国家的货币发行必须牢牢的控制在政府、人民的手中,千万不能让国际银行家操纵国家的货币发行,意即私人控制国有银行。按照马克思的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23168694.html,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作者:汪琳胡雄鹰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稳定的币值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剖析了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的可行性,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不可能三角” 人民币汇率升值 作者简介:汪琳(1977—),女,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胡雄鹰,男,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一、“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与汇率政策的关系 西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前提假设下,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国内利率将低于世界利率,从而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卖出外汇买进本国货币,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减少本币供给,抵消货币调控当局扩张货币供应的努力。若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增加货币量,同样使货币政策无效。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的中央银行就无法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极端情况一般并不存在。如果资本流动不充分,中央银行就有机会来改变货币供应量,运用反向货币政策维持汇率稳定。这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的理论后来由克鲁格曼发展成为著名的“三元悖论”,也称为“永恒的三角形”或“蒙代尔三角”,它指的是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只可能达到两个,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 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事实上是固定汇率,汇率政策严重缺乏弹性。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正确且富有成效的一步。人民币不再和美 元一种货币挂钩,一揽子货币中有欧元、美元、日元、韩元等,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样会使人民币汇率有透明度,了解通货紧缩率、膨胀率。但要促使人民币自由浮动需要时间,人民币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暂时不会出现,如果出现的话,中国经济就会“休克”。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在“蒙代尔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目标。当前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账户未完全放开,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会由于经济开放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为“三元悖论”中的“三中选二”有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CFEF 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 年11 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 “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 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 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 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 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 另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 )、泰国(1997 )、巴西(1999 )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 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 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表1 :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Year 相应汇率制度安排国家的比例(IMF) 固定汇率有限浮动管理浮动完全浮动 1970 97.2 0 0 2.8 1975 63.9 11.1 13.9 11.1 1980 38.9 5.6 47.2 8.3 1985 33.3 5.6 36.1 25 1990 19.4 13.9 30.6 36.1 1995 13.9 8.3 38.9 38.9 1999 11.1 11.1 33.3 44.5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