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论文)英汉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汉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汉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2、(英语毕业论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论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和翻译

4、(英语毕业论文)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开题报告+论文)

5、(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英语毕业论文)《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7、(英语毕业论文)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

8、(英语毕业论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隐喻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9、(英语毕业论文)《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10、(英语毕业论文)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2、(英语毕业论文)《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

13、(英语毕业论文)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4、(英语毕业论文)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5、(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6、(英语毕业论文)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英语毕业论文)论新闻英语中的选词及其翻译

18、(英语毕业论文)《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

19、(英语毕业论文)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开题报告+论文)

20、(英语毕业论文)从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以《绯闻女孩》为例( )

21、(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The Portrait of a La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2、(英语毕业论文)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23、(英语毕业论文)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开题报告+论文)

24、(英语毕业论文)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5、(英语毕业论文)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

26、(英语毕业论文)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7、(英语毕业论文)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28、(英语毕业论文)《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

29、(英语毕业论文)论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30、(英语毕业论文)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

31、(英语毕业论文)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32、(英语毕业论文)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33、(英语毕业论文)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开题报告+论文)

34、(英语毕业论文)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

35、(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36、(英语毕业论文)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37、(英语毕业论文)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38、(英语毕业论文)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39、(英语毕业论文)《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文)

40、(英语毕业论文)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开题报告+论文)

41、(英语毕业论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开题报告+论文)

42、(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43、(英语毕业论文)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

44、(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45、(英语毕业论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开题报告+论文)

46、(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47、(英语毕业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8、(英语毕业论文)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49、(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50、(英语毕业论文)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1、(英语毕业论文)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52、(英语毕业论文)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开题报告+论文)

53、(英语毕业论文)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开题报告+论文)

54、(英语毕业论文)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55、(英语毕业论文)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

56、(英语毕业论文)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57、(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8、(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59、(英语毕业论文)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开题报告+论文)

60、(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

61、(英语毕业论文)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2、(英语毕业论文)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63、(英语毕业论文)探析《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64、(英语毕业论文)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5、(英语毕业论文)《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

66、(英语毕业论文)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

67、(英语毕业论文)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68、(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69、(英语毕业论文)《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70、(英语毕业论文)霍桑及其矛盾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

71、(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72、(英语毕业论文)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

73、(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文)

74、(英语毕业论文)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75、(英语毕业论文)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76、(英语毕业论文)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77、(英语毕业论文)《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78、(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79、(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80、(英语毕业论文)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

81、(英语毕业论文)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

82、(英语毕业论文)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83、(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4、(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85、(英语毕业论文)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86、(英语毕业论文)《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

87、(英语毕业论文)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88、(英语毕业论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

89、(英语毕业论文)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

90、(英语毕业论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91、(英语毕业论文)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92、(英语毕业论文)歧义的语用研究

93、(英语毕业论文)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94、(英语毕业论文)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95、(英语毕业论文)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

96、(英语毕业论文)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97、(英语毕业论文)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98、(英语毕业论文)《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99、(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00、(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

101、(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02、(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03、(英语毕业论文)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04、(英语毕业论文)“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05、(英语毕业论文)探讨图式理论对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106、(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107、(英语毕业论文)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

述)

108、(英语毕业论文)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09、(英语毕业论文)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10、(英语毕业论文)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

111、(英语毕业论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屋顶丽人》中汤姆的升华(开题报告+论文)

112、(英语毕业论文)《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3、(英语毕业论文)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开题报告+论文)

114、(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价值观

115、(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6、(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117、(英语毕业论文)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

118、(英语毕业论文)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19、(英语毕业论文)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20、(英语毕业论文)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1、(英语毕业论文)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123、(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124、(英语毕业论文)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125、(英语毕业论文)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6、(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7、(英语毕业论文)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

128、(英语毕业论文)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12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30、(英语毕业论文)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

131、(英语毕业论文)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2、(英语毕业论文)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33、(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34、(英语毕业论文)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开题报告+论文)135、(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36、(英语毕业论文)“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137、(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8、(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开题报告+论文)

139、(英语毕业论文)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0、(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141、(英语毕业论文)《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142、(英语毕业论文)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143、(英语毕业论文)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

144、(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45、(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46、(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

147、(英语毕业论文)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8、(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9、(英语毕业论文)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150、(英语毕业论文)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51、(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52、(英语毕业论文)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153、(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

154、(英语毕业论文)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55、(英语毕业论文)中文商标英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56、(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57、(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158、(英语毕业论文)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15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160、(英语毕业论文)《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61、(英语毕业论文)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62、(英语毕业论文)《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

163、(英语毕业论文)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开题报告+论文)

164、(英语毕业论文)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65、(英语毕业论文)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开题报告+论文)

166、(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开题报告+论文)

167、(英语毕业论文)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168、

169、(英语毕业论文)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170、(英语毕业论文)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71、(英语毕业论文)大学生英语听力两种辅助活动实证研究

172、(英语毕业论文)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173、(英语毕业论文)《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174、(英语毕业论文)《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5、(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

17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7、(英语毕业论文)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8、(英语毕业论文)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79、(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80、(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81、(英语毕业论文)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82、(英语毕业论文)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183、(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84、(英语毕业论文)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85、(英语毕业论文)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8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187、(英语毕业论文)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88、(英语毕业论文)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开题报告+论文)

189、(英语毕业论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看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190、(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91、(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开题报告+论文)192、(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

193、(英语毕业论文)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94、(英语毕业论文)《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开题报告+论文)

195、(英语毕业论文)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196、(英语毕业论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

197、(英语毕业论文)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9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9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00、(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为规范本刊体例,与国际及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惯例接轨,今后作者向本刊投稿请统一按照以下要求撰写。 1、本刊只受理电脑打印文稿。来稿希力求精炼,论文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2000字以内; 书评及人物介绍等应在5000字以内为宜。4000以上的论述性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 2、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编辑部对来稿初审后,以匿名方式转送专家审读,以决定取舍。如果需要,本 刊编辑有权酌情修改来稿。 3、请在文稿前专页附上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包括: (1)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2)作者简介及电子信箱: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男性略)、单位、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要求简洁,以不 超过50字为宜。如有电子信箱,请在简介后附电子信箱地址。 4、文稿构成依次为: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注释; 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以150-200字为宜,中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夹住: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王 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看文献”项下列出。 6、参考文献: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上序 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C]//),学位论文[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主要示例如下: a.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 [2]Elliott, Emory. Eds.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 [M]. New Y ork:Columbia Univ. Press, 1988. b.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例:[1]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检,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9-85. 【曹按】析出文献又可如下例: [1]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C]// 杨自检,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9-85. [2]Carter, R...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 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 2. [C].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c.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例:[1]王东风. 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 中国翻译,1998,(5):6-9. [2] V igil, F. & J.Oller. Rules of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 [J]. Language Teaching,1976,(26):281-295. d. 译著 [序号]原著者姓名. 原著名(斜体)[Z]. 译者姓名. 译著名. 译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Faulkner, W. The Sound and the Fury [Z].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81-82. 7、注释: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 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对标题、作者或全文的说明,也采用尾注形式,但用“﹡”号表示。 8、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底稿。本刊恕不退稿,如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9、本刊不受理寄至个人的稿件。 10、来稿刊登后版权归本刊所有,任何转载,须经本刊同意。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_现状与问题_李彦秀

一、引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顺应了认知语言学跨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英汉翻译、学习词典编纂、语篇分析、言语交际等均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隐喻”、“对比”、“语料库”、“英汉”、“汉英”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进行篇名检索,选取 2004年至2013年间有关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中 文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 期刊论文33篇(限于篇 幅,本研究不讨论英汉隐喻翻译研究论文)。在分析 33篇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隐喻类型、研究层面、 隐喻理论、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等角度,考察了近10年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隐喻类型及研究层面 隐喻的分类及其依据研究是隐喻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学术流派因研究目标、研究视角 等差异使隐喻分类各异。没有任何一种分类是无懈 可击的,但没有分类就没有认知和科学研究的深化。从不同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则有助于全面地揭示隐喻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同样可以促进隐喻认知和研究的深化。 (一)隐喻类型 比较普遍接受的隐喻分类是由认知语言学家 Lakoff 和Johnson 提出的,他们根据始源域不同,把 概念隐喻划分为实体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1]。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Halliday 则认为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又可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2]。国内学者以隐喻的表达形式、功能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将隐喻分为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而从隐喻句法特点的角度,又可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介词性隐喻等[3]。鉴于隐喻分类的标准不同,按照上述分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近十年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涉及的隐喻类型。因此,本研究对涉及的隐喻类型的描述不完全拘泥于上述分类。 1.所涉及的隐喻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认知语言学 视角的“概念隐喻”和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隐喻”。从概念隐喻分类来看,涉及的隐喻类型有时间 收稿日期:2014-02-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YJA74002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1WX25)作者简介:李彦秀(1985-),男,助教,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学研究,E-mail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527553.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a24527553.html,. 文章编号:2095-3046(2014)04-0068-04 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4.04.015 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 现状与问题李彦秀, 陆梅,李萍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跨语言研究是当今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因而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成为国内学界高度 关注的领域。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选取2004~2013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 期刊论文33份,主要从研究牵涉的隐喻类型、研究层面、隐喻理论、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等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近10年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理论;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5卷第4期 2014年8月 Vol.35,No.4Aug. 2014

浅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An Analysis of Barack Hussein Obama’s Ethical Appeal and it Impact on Audiences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分析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样本

毕业论文(设计) 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课题类型:理论研究课题来源: 自选 系别:外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姓名:学号: , 1)学生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教师制定计划任务书2009.6.28——2009.7.4 2)学生搜集、阅读、整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2009.7.5——2009.9.30 3)撰写论文一稿并上交老师2009.10.1——2009.11. 30 4)指导教师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二稿2009.12.1——2010.3.1 5)反馈二稿,完成三稿,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10.3.1——2010.3.30 6)论文修改,按规定格式定稿上交,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2010.4.1——2010.4.10

7)指导老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评语,工作小组审定2010.4.10——2010.4.27 8)论文答辩,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总结并上报2010.4.28——2010.4.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老师指导并审核,由学生抄写,要求书写工整) ,讨论和 3.2.1.3 The numbers in the street signs 3.2.2 The other public signs 3.2.2.1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3.2.2.2 The analysis of classical examples 4 The styles and principles 4.1 The styles 4.1.1 The use of abbreviated words 4.1.2 Characters and drawing signs are frequently used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两千多年以前,隐喻作为修辞格就为世人所知。在西方,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就对隐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确立了其后两千年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古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认识和描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比”与“兴”是《诗经》中主要的两种表现手段,“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它们都属于我们当代隐喻研究的范畴。尽管人类早已把隐喻作为认知手段,但它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语言学家的认可和重视。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实质上,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当代隐喻认知研究除了隐喻认知的本质特征、隐喻认知的形成机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外,还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首先,应该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隐喻系统做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求证明不仅在英语中,而且在其他语言中,抽象思维都是部分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其次,是有关隐喻概念系统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一方面,人类的认知活动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却是相同的,因此有理由假设普遍性的隐喻概念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身体体验不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之外,我们也有理由推论在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系统中应该存在差异。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

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和同,却是亟待通过扎扎实实的对比研究来回答的问题。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体、空间、时间、情感和基本颜色等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为导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并且确立了课题研究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有关国内外隐喻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以隐喻研究从作为从属地位的修辞格研究发展到独立的认知研究的过程为线索,对国内外从古代到当代的隐喻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并且在对国内外隐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确立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第三章确立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第一次从语言世界观、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系统性以及与文化的一致性等方面对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和阐释。第四章主要从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工作机制及其特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投射模式与对应程度以及英汉语中的优势分布等几个方面来集中探讨英汉语中人体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第五章主要考察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及对数量、状态、范围、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有何相似和不同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第六章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结构隐喻化认知、本体隐喻化认知这三种类型的隐喻方式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它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作者:陈家旭, CHEN Jia-xu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爱尔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4(1)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1997 2.Kovecses Zoltan Metaphors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 1990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527553.html,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4.Ning Yu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8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527553.html,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527553.html,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家旭.Chen Jiaxu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 3.杨瑶.Yang Yao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秦耀咏.QIN Yao-yong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2) 5.吕文静.LV Wen-jing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 6.曹蕾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7) 7.卓静单一型情感隐喻和冲突型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学位论文]2006 8.孙毅.SUN Yi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期刊论文]-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9(1) 9.程浩.CHENG Hao汉英体育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研究2005(6) 10.樊辉.宫雪.戴卫平刍议"心"的隐喻[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引证文献(12条) 1.李荣娟儿童的创造性隐喻和外语学习[期刊论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2.武贝贝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10) 3.欧国芳汉式英语原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9) 4.谢暮松英汉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5.向友青英汉"恐惧"的认知原型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0(6) 6.胡玲玲英汉“恐惧”情感隐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5) 7.金花漫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金花漫英汉语"火"词语的情感隐喻认知[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9.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4) 10.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文学翻译论文

从形合与意合辩证法角度观古诗翻译策略 (潘静20084033042 英语师范三班) 摘要:形合( hypotaxis ) 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所在。本文提出应当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原理看待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真正做到学术研究全面、客观、严谨以及科学。一方面,要重视句子及其以下层面的语言特点: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另一方面,更要研究英汉语的意合与形合在句子层面以上(段落、篇章)所具备的不同作用:英语篇章使用词汇手段等意合组织方式,而汉语篇章中则采用重复和骈偶等形合手段【1】。本文利用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英译研究分析,强调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英汉语中的形意合问题,改进汉语古诗翻译策略,使译作体现并契合原诗作者的思想与内容,使译作读者明白并理解原诗的内涵与文化。 关键词:形合意合辩证法古诗翻译 Abstract: The very common mea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re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a language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a dialectic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academic research become more complete and objective. On the one hand, ou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below the sentences leve l–English is more hypotactic while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structures at the level of paragraphs in the two languages. Lexically paratactic structures are often found in English paragraphs, and hypotactic structures in the form of repetition and parallelism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Chinese. The author attaches the high importance to research languages in a dialectic way by the analysis of Mooring at night by Maple Bridge. So that we can find some strategies about the poem translation and make the successful exchange of two kinds of people with various background. Key words: hypotaxis, parataxis, dialectic way, poem translation 1.引文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英汉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组织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具有外显性和刚性;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具有内隐性和柔性。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