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摘要:环境问题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本文主要通过对化肥,农药,农膜,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对农业环境造成的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概述。

关键字:农业环境;污染;危害

随着工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威胁到他们的健康,同时也给农村农田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生活污水及垃圾等排放进入农业环境,加上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的使用数量显著增加,造成了土壤、灌溉水、大气等农业环境及农作物、农畜水产品的污染。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作为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的基本问题,在世界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不大时,局部的、区域性的环境破坏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有些污染和破坏危害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不可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和社会对自然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能源危机,资源枯竭,人口压力加重,环境质量降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破坏,荒漠化加速,海洋污染等,使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恶化。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指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1-3]。这类污染由于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疏于治理,已给农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亮起了“红灯”。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粮食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农业环境污染的特征:(1)污染物一般浓度较低,持续时间长,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于人体。(2)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或理化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3)污染物还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4)污染物一旦大量进入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则很难消除,如重金属、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以及半衰期很长的放射性物质等,能长期在农业环境中残留,通过土壤、水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一、化肥流失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施用化肥作为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其用量不断增加,不合理的施肥制度使化肥中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水体, 使水体富营养化, 水中藻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后疯狂生长, 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 影响水生动物正常生活, 有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4],水质恶化。此外,化肥还造成土壤、地下水及作物中硝酸盐的积累,长期饮用含硝酸盐的水会造成人体慢性中毒,家畜食用含硝酸盐的饲料也会中毒。通常,化肥施用量高, 有机肥施用少, 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 会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 造成土壤板结, 有机质减少,使土壤酸化, 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土壤。特别是施用劣质化肥, 不仅污染了环境, 而且影响农作物生长。流失到环境中的数量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高。

化肥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施肥方法不当,施于农田的氮肥, 一部分直接从地表挥发成气体进人大气, 增加了“温室气体” , 导致温度升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人土壤,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 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物, 然后进人大气, 污染环境。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不仅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还导致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和严重的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暴雨冲刷后汇人水体, 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 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 成为“死水”。

三是一旦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过多, 还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 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化肥污染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强和具有长期性, 由于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小, 人们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 但积累到一定临界点,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累加效应, 使农业环境质量下降。

肥料施人土壤中, 其可溶性物质只被作物吸收利用了一部分, 另一部分被土壤吸附, 还有一部分随浇灌水流走, 或者随水下渗, 地下水中最多的是氮素化肥中的硝酸态氮, 容易随水流失, 硝酸态氮在缺氧的土层中会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 这种物质在没有维生素抑制时, 会使人产生癌症病原细胞。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在环境中, 若被农作物吸收, 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的增加, 通过增施肥料促进粮食增产来解决吃饭问题是主要途径。然而施肥补充土壤中作物所需元素的同时, 也使一些有害成分进入土壤[5]。如有机肥中含有较多的寄生虫卵、病原菌以及杂草种子等引起土壤污染。化肥中KCl 的施用在增加K 素的同时, 也增加了土壤中Cl- 聚集而产生氯化物污染, 发生

氯害。施用K2SO 4在增加K 素的同时也增加了SO 2-4 , 使土壤酸化或引起硫化物、硫酸盐污染。硝态氮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N , 也增加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 它们还随地表径流、淋溶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扩大了污染面, 尤其超标的亚硝酸盐(NO -2 ) 对人畜有毒害作用,万一被吸收进入血液, 就会和血红素反应, 妨碍血液中氧的传递。现代医学证明, 亚硝酸盐还能使人体发生各种癌变。化肥生产中, 随矿源带来有害的痕量化学元素, 如工业磷肥中的隔、砷、氟等, 往往存在于产品中, 长期大量施用, 可使这些元素残留土壤, 造成污染。

二、农药、农膜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治理农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农药过多过滥的使用,也带来了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二是大部分药液随水流入河流,污染水体,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三是大部分农药飘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一部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四是大量的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杀真菌剂、杀鼠剂以及一些熏蒸剂等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的损伤。熏蒸剂澳甲烷及二氧化硫可引起严重的肺部反应, 长期吸入可导致肺组织异常的恶性细胞增加。

剧毒农药施用过量, 导致人体发病率递增。如有机氯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对肝、肾有较大的损害, 可慢性中毒, 出现强直性痉挛, 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有机砷侵人人体胃肠道, 变成亚砷酸, 积累在肝、肾和肠壁, 抑制细胞呼吸, 导致细胞死亡。由于砷对酶的抑制, 引起代谢过程和神经系统改变产生毒性, 并导致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铜离子侵人人体肠胃道, 由于溶解性铜离子沉淀蛋白质, 破坏细胞原生质而引起中毒, 铜化合物进人血液, 能引起溶血, 导致呼吸和脉搏不正常、呕吐、腹泻、心脏活动减弱、意识丧失及昏迷[6]。

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 使病虫抗药性迅速增强, 加重环境污染。为此, 人类正加紧研制新农药防治病虫, 但新农药的研制速度难以赶上病虫抗性增长速度。农民常常加大用药量, 不仅增加了成本, 而且使病虫抗性更强, 形成恶性循环。另外, 由于用药数量和次数的增加, 在安全间隔期内仍然使用农药, 使农作物产品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增加, 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出口。

我国从1979 年开始引进塑料薄膜覆盖技术。由于薄膜覆盖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 具有保温保墒的作用, 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小气候,缓解季节矛盾, 增加复种指数, 并能节约用水和抵御大风暴雨、霜冻等灾害, 因此对各种作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回收率却不足30%,同时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就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 农膜的材料主要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它们具有分子量大、性能稳定的特点, 在自然环境中

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因此, 土壤中农用残膜过多, 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破坏土壤结构, 防碍土壤毛细管作用, 降低土壤水分传导,贮藏的功能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中会形成塑料隔离层,妨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造成不同程序的减产,而且滞留于田间的农膜既不利于中耕,又会对深层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使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 残膜碎片随作物秸秆和饲草进入农家, 牛羊等牲畜误食后,会导致肠胃功能失调, 严重时厌食, 进食困难, 甚至导致死亡。有些地方将残膜碎片焚烧, 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7]。

破旧的农膜在土壤中不易腐烂,而且不能被土壤所分解、吸收。由于这些地膜经过使用后,每年都有大量的破碎农膜无法收回而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空隙度和含水量减低,直接影响了水分、空气、养分的流通和输送,污染严重的地块还会造成农作物出苗率减低、枯萎、死苗,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农药及农膜的广泛施用引起污染各种作物从种到收, 常受到病、虫、鼠、杂草侵害, 进行化学防治是植保工作的重要措施。农药(即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 的使用, 虽然起到一定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但也加重了对土壤乃至作物的污染[8],特别是有机氯类化合物和重金属(Pb,A s, Hg) 制剂因性质稳定, 不易消解, 必然会引起农业环境的污染。塑料薄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温度、保水肥、保热, 能达到增产目的, 但它是高分子有机物, 不易消解, 并具毒性, 进入土壤则会造成污染。土壤既是污染物的自然净化场所, 又是污染物的载体, 不论是哪种途径引起的污染, 如果超过土壤自然净化力, 必将污染水、空气、食物, 危害人畜,殃及国家, 这是农业环保的紧迫性所在, 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禽畜粪便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在畜禽养殖中,产生最大的污染物就是畜禽的排泄物,它是养殖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我国仅养猪业,日排粪量为291 万吨,年排粪量为10.62 亿吨。养鸡日排粪量3.8 亿千克,年排粪量为1.69 亿吨。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施,大量猪粪直接排放河道,至多也只是简易推放在田头。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

由于畜禽粪便处置不当或未经处置,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禽畜粪便已对水源、空气和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个别地区还造成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据统计, 90%以上的畜禽排泄物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农田或随意堆放,给病虫害的繁衍、传播提供了温床,也给部分地区环境承载带来了压力。

畜禽粪便不但造成了营养资源的浪费,同时造成了环境氮磷污染。据计算, 一个

饲养数量为10000 头的养猪场,每年排至环境中的氨为100 吨,磷为30 吨。全国每年仅猪粪就可排出106.2~212.4 万吨磷。如不加以无害处理而随意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极大的污染。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中的氮直接或被氧化成硝酸盐后, 通过径流、下渗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可流入水域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造成富营养化,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粪尿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随意丢弃未处理的畜禽粪便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以及周边的养殖业带来危害,严重时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时,很多病原菌也是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畜粪和排泄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和农畜产品来传播疾病。

随着畜禽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饲料工业也迅速发展。饲料中含有高量的铜、铁、锌等微量元素添加剂。铜可高达数百mg/Kg, 锌达数千mg/Kg。据报道, 全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18 万吨,但由于生物效价低.大约有10 万吨左右末被动物利用随畜粪便排出而污染环境。

四、生活垃圾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且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长期露天堆放的垃圾会产生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在垃圾堆腐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给农业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

五、农业废弃物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燃料结构的变化,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增加, 广大农村以秸杆为原料积制有机肥的积极性降低, 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减少, 使原作为能源和肥源的农作物秸杆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环境的农业废弃物, 大量秸杆被当作废物在田间烧掉或弃之荒野河道, 严重污染了环境空气及地表水。残膜碎片不仅阻碍作物根系的正常伸展与发育、阻碍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而且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通透性; 菜田残膜一旦进入河流, 会加剧水体的有机污染。

植物残体的污染表现在农作物收获季节秸秆大面积、大范围焚烧, 田间地角浓烟滚滚, 燃烧残体四处飞散, 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及空气质量。植物秸秆等农业固体废弃物每年的产生量十分巨大, 由于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不仅浪费资源,还影响农村的环境, 成了农村重要的污染源。植物残体还会传播病原菌, 如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小麦的茎腐病, 油菜菌核病等, 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 这些病菌随着有机肥进人土壤, 再次传播给正在生长的作物。

六、农业环境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 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顺坡耕地、过度放牧、铲挖草皮、乱弃矿渣废土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 ×104 km2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9,10]。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 ×104 km2 ,并且以2 460 km2/ a的速度扩展。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沙固土、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135 ×108 hm2 ,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 3 ,并且在以200 ×104 hm2/ a的速度增加。

(二) 乡镇企业的污染不断蔓延。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一块基石。乡镇企业在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由于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技术力量差,尤其是防污设备及管理更差。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11]。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乡镇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12 %;烟尘排放量为5412 %;粉尘排放量为6813 %。乡镇企业的污染已占居“半壁江山”,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三) 农村水体环境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人们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用化学物质[12,13,14]。近年来,农药、化肥生产和使用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约有70 %的化肥农药流失到环境中,造成了江、河、湖泊的污染。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量急剧增长,而且点多面广,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四) 空气和酸雨污染。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13]。对农业的污染趋势是离城市越近越严重,污染的方式: ①被污染的空气中的粉尘直接落在农作物植株上或地表产生污染; ②通过酸雨降落污染农业环境。

(五) 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目前,全球大气中的CH4 浓度已达1175 ppmv ,且正以每年018 %的速率递增( IPCC ,2001)[15]。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主要有反刍动物、稻田、天然湿地、海洋、固体废弃物、生物体燃烧、煤矿、石油和天然气等。在我国,农业稻田的CH4 排放量比重最大,约占总CH4 排放量的33 %~76 %[16]。据最新资料估计,我国稻田CH4 排放量估算值达716 Tg·a - 1[17]和9166Tg·a - 1[18],IPCC 公布的我国稻田CH4 排放估算量更是高达15 Tg·a - 1,占全球稻田CH4 排放总量的37%。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王建华1 环境保护综合措施的探讨[J ]1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19 (1) :23 - 251

[2] 唐辉远1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 ,10

(3) :248 - 2511

[3] 徐民英, 陈志辉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途径刍议[J ]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4 (3) :107 -1111

[4] 熊雪安, 张华江.慈溪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7( 2) : 6- 8.

[5]北京林业大学. 树木学[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34~ 136.

[6]李淑梅.农业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 河南省周口教育学院,1999

[7]孙华,唐光,姜顺喜。现行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对策.山东省乳山市环境监测站

[8] 倪长春(编译) 1 农药使用危险性评价及指标的开发[J ]1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1, 23 (5) : 38~ 441

[9] 李双双,陈曙1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1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 , (2) :30 - 331

[10] 丁笑生,段红英1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 ]1 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28) :9 084 - 9 0851

[11] 曾希柏,杨正礼1 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状况与保护对策[J ]1 应用生态学报,2006 ,17 (1) :131 - 1361

[12] 孙晓秀1 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 ]1 山西水利,2004 ,20 (3) :38 - 391

[13] 张滨翔1 农业活动非点源污染与农业环境保护[J ]1现代农业,2007 , (9) :52 - 531

[14] 阿怀念1 农业环境污染的途径及治理措施[J ]1 甘肃农业科技,2002 ,(8) :44 - 451

[15] IPCC1Climate Change 2001 : the Scientific Basis [M] 1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2001 ,12 -14 or http :/ / www1grida1no/ climate/ ipcc tar/ wg1/1341htm # 42111

[16]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等1 中国CH4 排放量的估算[J ]1 大气科学,1993 ,17 (1) :52 - 641

[17]蔡祖聪1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 ]1 土壤,1999 , (5) :266 - 2691

[18] Huang Y1 ,Sass R1L1and Fisher F1M1Model Estimates ofMethane Emission from Irrigated Rice Cultivation of China[J ] ,Global Change Biology ,1998 , (4) :809 – 8211

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农村环境污染是个被严重忽略的领域。据全国政协在2006年的调查,多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全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还有资料显示,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近年,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约近一半的农村环境发生恶化(黄季焜和刘莹,2010)。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正确认识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缓解农村污染问题,在中国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村环境污染源分类 有人将中国的农村环境污染大致人为三类: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和工业污染。实际上,农村的环境污染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从污染源来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生活及固体废弃物。 (2)农业种植污染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的挥发产生的大气污染及其残留物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农用地膜、温室大棚等塑料制品产生的白色污染。 (3)农产品养殖污染源:主要包括畜禽、水产养殖业在生产中的畜禽粪便和排放的污水。

(4)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乡镇企业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加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三废)。 (5)农林废弃物污染:主要包括直接焚烧、随意丢弃或排放的农作物秸秆、蔬菜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 (6)建筑业污染源:主要包括随意堆放和倾倒的建筑或拆迁后产生的难处理的废弃物。 (7)矿业污染源:主要是指矿物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泄漏入河湖水系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以上环境污染源类型,在新农村建设中,前四种污染对农村环境危害最大,表现得最突出和最广泛。同时,在矿产开采和加工地区,由于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环保措施不足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从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几类。 (1)水污染。 水污染是农村居民面临的最大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中国有接近一半(占总调查村数的46.1%)的农村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源污染,且有约63%的受污染村落的水源污染面积在80%以上(唐丽霞和左停,2008);在1990-2010年的农村环境突发事件统计中,水污染事件达到69%,占据各类污染首位(王庆霞等,2012)。我国有88%的患病人群和33%的死亡人数都和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受污染有直接关系,仅对我国一个乡镇造成的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 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 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 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 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 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 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 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 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 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 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 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 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 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 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 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 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低。环境保护是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可是,事实上社会大众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认识十分模糊,较多关注对负面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对正面环境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关注不足。 (2)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染物每年都在增多,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土壤和水体污染加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频出。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对于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废物都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4)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实践证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但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5)基层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目前,在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未落到实处,环保经费未得到充分利用,个别干部缺乏环保意识,因此造成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力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一些具有较大污染的企业始终不能进行果断处理与处罚。 (6)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环境保护中,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各大中型企业而言,环保生产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持。但是在中国对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创新、开发能力还十分薄弱。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 (1)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社会公众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要建立起各种相关的加强公众参与环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分析总结

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分析总结 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的涌入,开阔了广为农民的视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水源污染显得尤为严重。某地农村污染负荷比重占总污染负荷的30%~40%,农村环境保护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个污染负荷比重已达30%~4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0%。以沱江流域为例,农业氨氮排放量大于工业污染排放量,农业排放COD比重也大于城市。常见的饮用水水质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铅: 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镉: 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砷: 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汞: 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

中枢神经系统硒: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亚硝酸盐: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总三卤甲烷: 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三氯乙烯(有机物): 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四氯化碳(有机物): 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影响极大.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四川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居全国之首,但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仅占总出栏数的5.1%。全省畜禽养殖年产生COD390万吨、氨氮79万吨,分别是工业排放量的13倍和38倍,是生活污染排放量的8倍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院系:软件学院 班级:11级网工3班 学号:1115135166 姓名:孙金山 授课教师: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 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 1.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

不到安全标准。”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

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

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 【摘要】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必要尽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缺陷 【正文】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则是制约我国全面奔小康的瓶颈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表现出明显的弱质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吃饭问题。为提高单亩产量,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的残留和工农产品废弃物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从根本上危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 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90%的草地已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已占半数。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我国2000年人均耕地为0.101h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耕地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垦植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1998年,因非农业建设占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共减少耕地57.1万hm2.同时,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现退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严重退化。另外,受酸雨的影响,土壤酸化过程加剧。 3.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乡镇工业的“三废”排放。近十几年来,农业本身生产过程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突出表现在化肥的流失对地面水、土壤、大气的污染和在食物中的残留。 (二)农业污染对农产品、人身健康、国民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对我国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2.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虽然,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

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我国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

1.种植业污染 种植业污染主要指与种植业关系密切的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农作物秸秆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品种搭配和耕作方式的不合理等造成的环境破坏。 ①化肥和农药污染。目前,我国每年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农田化肥施用普遍偏高,平均施用水平达到368 kg/hm2,浙东沿海河流入海口氮素水平逐年上升,在近岸海域和浅海沉积物中发现大范围残留的六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在许多重点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已经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污染对照区的数倍到10多倍。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对农产品、水体、土壤、空气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同时造成很多物种的减少和灭绝,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②秸秆焚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每到农忙时节,很多地方照样“狼烟四起”,产生大量的CO2,破坏臭氧;导致能见度下降,飞机无法降落、高速公路无法通行;破坏土壤有机质,导致土壤板结;同时还存在火灾安全隐患。 ③地膜污染。由于农业大棚的普及和农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农膜污染不断加剧。塑料薄膜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在土壤耕层中极难降解,在耕层中会大量积累,对土壤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④品种和耕作方式不合理。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

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自然物种及天敌的减少,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养殖业污染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特别是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畜禽粪污的有机污染负荷(COD)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在集约化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畜禽粪便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粪臭素、CH4、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影响动物生长,还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 3.生活污染 相较于城市,专门的固体垃圾处理场所以及农村公共设施的欠缺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象十分严重: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流,有机排泄物既不能有效处理也不能有效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随处乱倒的垃圾却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强烈反差,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农民生活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垃圾数量增多,每年产生约1. 2亿,t几乎全部露天堆放,脏乱差现象严重;生活污水每年超过2 500万,t几乎随意排放,对周围河流、湖泊污染加重;居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浅谈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明晰 (1) (二)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足,执法不到位 (2) (三)环境保护设施不足,技术落后 (3) (四)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4) 二、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5) (二)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不重视、不作为,执法队伍薄弱 (6) (三)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7) (四)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 (8) 三、提高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对策 (8) (一)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8) (二)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9) (三)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和利用 (10) (四)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4)

浅谈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今必须解决的一项任务,为了使我国可以全面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环境的保护。本文主要针对清城区的概况,以及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望清城区的环境问题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执法力度;资金投入;环保意识 一、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清城区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2215毫米,气候宜人。对于每一个地区来说,环境保护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其中在党的第十八届三种全会上发表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有一个章节就是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前提就是环境保护问题。西方世界在历经工业革命后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道路后步入了发达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但是当前在都很多的地、市、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清远区也不例外,因此对清远区环保工作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明晰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家出台了较多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难点和对策

锯衔研宪考考2013年第43期(总第2531期) 查询相关信息,其中公众具有反馈环境相关信污染问题导致利益损失的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法息的自由。该平台至少应由环境质量监测、污律和信息援助,获知损害投诉和诉讼的渠道。同染排放信息、环保公众参与和生态状况监测四时采用培训、文艺宣传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部分组成。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建立生态文明、建立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和诉讼制度,使由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我国农业环境保手户宣与措狍 准点和对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王莉沈贵银 摘要: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的同时,农业农村环境也受到 一定影响。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出台法律法规、制定生产标 准、推广环保技术、开展优质安全产品认证、给予直接补贴等。实践中,这些政策措 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直接规制乏力、技术推广难度大、环保产品市场发育 不足、经济激励作用小等问题,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主体的新特点,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保政策;难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13)43—0018—05 农业环境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一、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效果持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是农我国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始于农业环境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业生产向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农林部就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生产经营者向兼业化、多开展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目前,元化转变,城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农业部继续履行农业环境保护的职能,同时环保水平更加关注,农村居民也开始关注居住环境部门的工作也逐渐向农村拓展。状况,农业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应(一)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直接规制。该全面审视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存在问直接规制是各国政府控制污染的首要政题,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环境策工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最新版】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是社会综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1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未普及,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也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农村环境保护普及的力度还需加大。1.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离不开相关法规的保护,我国目前就处于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如《绿色环境促进办法》、《生产节能条例》等,并且在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条款[1]。环境的治理、废气废料的排放及绿色材料的使用等各个环节,无论是约束惩罚制度还是激励扶持制度都不够全面。各种环保型材料便得不到充分得利用,就无法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能源利用方式落后。农村大部分区域还在大量焚烧秸秆、玉米棒子等,排出过量废气污染环境,天然气、沼气等清洁性能源不能得到较好的利用,导致农村

环境保护工作收效甚微,污染速度大于治理速度。1.4养殖业缺乏科学管理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排放量没有明确规定,部分农民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户个人的环保意识不到位,很难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具体的解决方案 2.1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要严肃对待环境保护问题,摒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大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向前。将绿生产的实施和管理拓展到经济发展、思想教育和社会等各领域,运用法律法规、经济干预和行政干预的方式,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主动性和有预见性,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2]。2.2强化责任人制度。鉴于我国的统一规定,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已经不具备实效性,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让责任意识完全落实,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设立全员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更有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对应的考核机制,使全体村民都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制订详细的责任计划,并定期检查考核,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平稳进行。2.3推行新的宣传教育方法。大力推行新式的教育手段,使村民树立环保理念。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村民之间互相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