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医学对中医元气论的探讨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答案

附件二: 市中医院2016年度中医经典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黄帝经》: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 A《黄帝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黄帝经》的成书年代是( D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汉 3、现存最早的研究《经》的著作是( D ) A《素问训解》 B《黄帝经素问》C《类经》D《黄帝经太素》 4、现存全部分类注释《经》最完整的书是( D ) A《经知要》 B《黄帝经素问》 C《黄帝经太素》 D《类经》 5、《黄帝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C ) 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 6、《黄帝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D )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畴,又称( B )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 8、《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是指( B ) A主水液代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 C )” A口 B心C目 D耳 10、“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B ) A春三月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

A春 B夏 C秋 D冬 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C ) A春 B夏C秋 D冬 1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D )A好趋 B好步 C好转D好走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C )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B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B ) A通 B泄 C发热 D发泄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D )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C ) A寒伤形 B热伤气C形伤气 D气伤形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D ) 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阴阳 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B )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C ) A水谷之精气 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 D药食之气 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C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D )A温病 B飧泄 C痎疟D咳嗽 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B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 广医学院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广州医学院临床二系2000级8班蔡木蔚学号:2000111210 摘要:藏象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而解剖学的脏器概念则是西医理论的基本要素。脏腑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医学中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因此,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好中医学,也对我们以后中西医结合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脏腑功能中医学现代医学区别联系 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建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上的。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经验反证的方法来进行概括,它本质上是一个归纳人体各种功能和表象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关注的主要是功能及关系,而对脏腑的形态结构的并没有一个明确描述。因此,中医“五藏”是“四时之五脏”而非“血肉之五脏”,其未知问题远远超出现代医学中的“五脏”,其功能不是同名解剖器官的功能,差不多每一“藏”都是一个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性单元”。由此可见中医藏象学说的各个脏腑,实际上都是以‘综合功能’为基础,辅以某些解剖结构而组合成的‘系统层次'”,具有“超解剖”结构。而现代医学对各个脏器功能的研究是建立在解剖学以及动物实验模型等基础上的,每个脏器的结构功能都一个明确的概念,为一个相对独立、单一的器官,脏器之间的联系没有中医脏腑之间的联系那么广泛,一般与同一系统中的脏器关系较密切。下面就以心、肝、肺三个作为例子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两个方面,而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是一个具有泵作用的实质性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够不断的进行,同时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输到靶器官实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与现代医学心脏的功能基本一致,但是心主神志这个功能却是现代医学所没有的。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相应。故《素问》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如果我们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中医所指的心主神志用现代医学也是可以解释的,当人的心脏泵功能出现下降时,大脑可因血循环减少而出现氧气和能量物质相对供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潴留,程度较轻时表现为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或者兴奋症状,严重时则表现为谵妄甚至昏迷等状态。由此可见,两者并非完全不同,可能只是现代医学认为出现的精神症状是由于泵功能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心脏直接引起。 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这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中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气之本”,其中所指的“气”不仅仅包括被人体所吸入的自然界中的气体,还包括抽象的“气”-真气。所谓“真气”,是指肺吸入的自然界的空气(受于天),脾吸收的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谷气)和肾中精气相结合,共同组成人体中的真气以充养机体。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成、分布与调节均赖于肺。此外,肺还主通调水道、主皮毛,这在现代医学肺的生理功能中并未被明确提及。但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的理解。现代医学

《中医气化理论源流考》

中医气化理论源流考 作者:沈红艺 关键词:气化中医基础理论源流考证 气化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元气论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历代文献中整理研究有关气化的论述,探讨中医气化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气化、气机理论提供文献依据。 1中医气化说肇始于《内经》 气化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后世医家都宗其旨来进行阐发,用以说明机体津液在生成、输布、排泄过程中,气与津液、津液化为尿液的生理机制。 在专论五运六气的《素问》七篇大论中还多处用了气化一词。中所说的“气”,虽有“天气”、“地气”之分,但实质主要是指风、热、火、湿、寒、燥六气,亦即自然界的各种气候变化。“化”,在《天元纪大论》中释为“物之生谓之化”、“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等,故可以说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物性、物化现象。故其“气化”含义,即指自然界各种气候的物化现象,自然界气候正常变化,其物化现象也正常,故《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此外,在《内经》中除了直接运用“气化”一词外,还有许多处虽未有气化一词,而实际内容是论述了“气化”的问题。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夫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素问·天元纪大论》也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这里的“生”、“化”、“极”、“变”,都是由于气的运动而发生的变化,说明没有气的运动,也就不可能发生变化。故《素问·六微旨大论》强调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内经》在阐述人体生理时,虽未用“气化”一词,但也涉及到“气化”的内容,其中以“形与气”的转化问题更为突出。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这段原文比较概括地说明了饮食物“气”、“味”与人体的“形”、“气”、“精”之间的转化关系,这种物质之间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过程,也就是气化的过程。其他如《灵枢·营卫生会》关于“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气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的论述,这种水谷精微化生血液,实际上也是说明“形”、“气”之间的转化问题。 2隋唐时期,气化含义逐渐扩展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伟大历史洪流席卷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交织,形成了以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为中心,以基本粒子物理、DNA理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革命;以核能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标志,以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现代技术革命。知识大爆炸、技术大革命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对科学技术本身带来重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着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的新技术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5000年璀璨历史的中医药学只有主动迎战、积极出击、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与世界紧密接轨,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将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形势急迫,时不我待。 中医学是建立在我国五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包含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需要。所以,对于中医学的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力求使中医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成功接轨。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先进方法来完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需要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来发展自己,丰富自己。中医药学理论具有海纳百川的理论品格,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学理论是可能的。尽管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 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但她总是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不断汲取同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实完善自身,促成自身的理论内核条理化,并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行自主发展。可以说,中医药学理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现代科技,不是西医的专利。如同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一样,现代科技没有姓“中”姓“西”之别。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中西医工作者,在系统整理中医理论的同时,还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研究阴阳、经络、脏腑的生理和病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要用高新科技发展的要求,中医理论发展是缓慢的,是不够科学化、规范化的。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排除一切障碍,笔者认为,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所以停滞不前,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阐述了中医现代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中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及见议。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更加科学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1现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仅有很少数的私立中医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高等本专门科中医院校40余所,全国有1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学院,系或专业,大批名中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任教,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规模化高等教育模

式转变,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医疗人才培养向中医药与理,工,文,管多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转变。 1.2中医药逐步被世界接受 目前,我国与超过6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兴起,西方教育界对中医高级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开始和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合作办学,自1992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创了西方正规大学第一个中医专业本科教育,澳大利亚又先后有4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中医学教育。1996年英国的Middesex University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全英,乃至全欧洲第一个中医学士课程,现在英国已经有11所正规大学在其卫生学院开设了中医,针灸本科或硕士课程,占全英开设卫生学院大学的22%。[2] 1.3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技术,代表传统中医诊断技术水平,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近5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进一步重视了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新技术探索,在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2.

元气论与原子论

中医问题与思考: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 元气论和原子论作为东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都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们“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做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这些表现了人类早期认识的某种一致性,但比较元气论和原子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自然观还存在着重大差异。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西洋哲学中之原子论,谓一切气皆由微小固体而成;中国哲学中元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亦可谓适成一种对照。”深刻地指出了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原子论,而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

观是元气论。 其中,气一元论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与变化。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中医学的发展深受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气一元论思想注重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内在矛盾,包含着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原子论思想认为,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原子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单元,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原子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互相结合而形成各种事物。作为欧洲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思想,原子论思想注重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外部作用,其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 气一元论思想和原子论思想相比较,气范畴和原子范畴除都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性外,气范畴还具有弥散性、透达性、能动性、多样性、化生性、经验性;原子范畴尚具有组合性和机械性。具体来说,

中医的价值及现代意义word版本

中医的价值及现代意 义

一、中医的形象价值: 二、 三、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医学概念上,应包括中医和西医。中国的中医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是祖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作为整个世界来说,包括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没有如此发达的中医文化,而且目前都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引进中国的中医文化。然而,目前的倾向是生在中国的中医药、长在中国的中医药,且在遭受着不少的是非曲折的各种非议。因此,有专家学者竭力呼吁,并写出许多关于《挽救中医》之类的文章、书籍,来呼吁社会、呼吁人们来重视中医药。如此听起来,关于中医的发展事乎有点悲。的确要靠挽救等手段来拯救中医,拯救这个手段是很重要。 因为在医学这个问题上,许多问题还是国家说了算,所以,在发展中医药的问题上,国家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如:对人的政策(国家要去发掘)、科研经费的政策、奖励政策、在典型病例上的研究、如:糖尿病、白血病、障碍性病血等一系列疑难杂症,是否可以像对“非典”一样,向全国公开征求处方,实行难题一个一个地突破。这样做会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虽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手段还是中医自身的形象价值。何为医生的形象:就是做医生与不做医生的,在文明上、卫生上、健康上、寿命上要比不做医生的更胜一筹。作为中医要在医学上领先,立于不败之地,更应率先做好中医的形象大使,105岁内蒙古、五原县老中医宫杜若老先生(在电视上公开以老中医的身份亮相),105岁的人像七、八十岁,而且公开征婚(征婚是个人的事),精神状态形象都很好,像个医生形象,也能代表医生的形象,而且可称得上整个医学界的医生形象代理人,受人尊敬,也受医学界人士的羡慕。同样西医要发展,也要努力。医学要发展,除了在理论、设备、设施、科研要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做医生的,首先是自身在健康、长寿的问题上要胜人一筹,健康长寿虽不是做医生的专利,是人人都有权力享受。但现在的问题是:医生为人治病防病头头是道,在总体寿命上来说,不比常人高出更多,而且所患之病也不比不是医生的要少,而且有需多是自己患了病不知怎么治?而且还无法治愈,这就让人有点难以信服。照理说健康、长寿虽不是医生的专利,但作为医生在医务、卫生、健康这方面的知识总要比常人和其他专业人士懂得多。要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用在管钱、管物、管权、管人问题上,为已服务,会形成失职、泛用职权乃至贪污、受贿、卖官、买官,直至走上犯罪,那是不可取的,但作为医生把专业知识用在自己的健康、长寿上,乃至成为全国或世界上的长寿之星,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谐模。我想这总不会犯错误吧!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不少医生除了自己的病治不了以外,而且有的病还明显的比别人多,有的从外表上看上去还显得比同龄人特别老气。因此有的肿瘤专家给别人治肿瘤的同时,自己也患了肿瘤,有的在肝胆专科,自己且长期患着肝胆系统疾病,有一位医生这样说:“我长期给人治病,我患的慢性胃病久治不愈,谁给我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医学要发展,除了国家有好的政策以外,更需要有好的医生。中医西医都一样。作为健康长寿的主题歌,也必须只有学医学专业的人们来唱主角。总不可能是说相声的来唱健康长寿的主题曲,学医的去说相声吧!学表演的去搞科研,搞科研的去登台唱戏!在众多的行业中,有许多行业的人们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唯独只有医学专业中的健康长寿,人们的选择余地太小,要是谁缺少了健康长寿,谁就将自己终身吃苦。这是中医在形象上的价值,也是西医在形象上的价值。 四、 五、二、中医的现行价值: 六、 七、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已产生了一种单一的西医观念,认为西医就诊简单 服药方便,效果明显,中医就诊复杂,汤药要煎,而且怀疑中医药效果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就诊的角度讲,中西医就诊都需要进行认真地诊断,诊断的前提是各类相关的仪器检查。西医在仪器检查的结果后下诊断用药;中医在仪器检查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然后再加上一个为会么?进行辩症(辩证)分析后,再考虑用药。至于用药方便与不方便,其实差不多,西医要吊针花时间,中医要煎药化时间,西医有现成的西药,中医有现成的中成药。至于效果,人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 它们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故它们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各有特点,但又是相互关联的。元气论着重探讨物质世界的本原,它以无形之气的聚和散来阐释有形之物与无形“虚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肯定了物质世界组成的同一性。就本原来说,万物源于气,气可分阴阳;气聚合所成的具体形体,既仍具有阴阳两个方面,又可根据性质不同,划归为木火土金水五类;而每一类中复有阴阳可分。故《春秋繁露》曰: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朱熹也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物事出来。……不是阴阳外别有五行”(《朱子语类》)。以对人的认识为例: 组成人体的气可分为阴阳两类,其之聚合而有形体,生命过程便是阴阳两气交感相错、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具体的形质后,人体各个部分又可划归出五类,如五脏、五官、五体、五液、五志等,这五类中仍有阴阳可分。中医学看来,机体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错综联系的复杂系统。因此,在医学领域,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交错在一起,综合运用的。其中,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基。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也具有自然观的某些特征,但两者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元气论,而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关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承认物质世界的组成是同一的,物质世界是阴阳两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基础上,阴阳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用以解释人体,就把人看作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和谐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的关系,则认为人和自然也是一个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

浅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

浅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 发表时间:2017-10-25T12:34:51.5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李郭成[导读]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合理结合应用不仅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也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和以传统的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之间不再处于对立关系,而是为了达到对于人类健康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共同目的,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合理结合应用不仅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也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现代医学;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 引言:传统中医学是我国从古至今根据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而逐渐形成发展的,随着西医在我国的深入展开应用,两者也经历了学术上不同的争论,甚至随着西医的应用在我国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大力推广,传统中医学遭受质疑,甚至产生废止中医的支持者,但也有为了维护中医学发展的相关人士进行反驳,我国现代医学三股力量并存的局面确定,是在1982年4月的“衡阳会议”和1982年11月的“石家庄会议”确定的,不仅强化了中医的特色,也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相关建设,形成包括西医在内的三股医学力量。 1.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异同点、优缺点 1.1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异同点 从治疗对象而言,中医更侧重对人整体的治疗,而现代医学侧重对疾病的治疗;从治疗范围来看,中医注重人整体的治疗,以及与自然、天地、四季变化等整体的治疗,而西医则更着重对患处局部的仔细精湛的治疗;从治疗方法而言,中医是望、闻、问、切,西医是视、触、叩、听;中医是对“证”的关于疾病属性的认知,而西医是对“症”的疾病名称的诊断认识;中医的理念更符合以人为本;在对疾病的病因而言,中医侧重于内因,西医侧重于外因;中医侧重对整体系统宏观的治疗观念,西医侧重对围观细致的治疗观念;中医受到我国古代多种哲学思想影响,西医的发展更多借助科学仪器等论证等。 1.2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的优缺点 通过对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异同点的总结,可以归纳出传统中医的优点有:①很好的落实了防患于未然的观点;②以人为本,治病治根;③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治疗理念;④辨证论治;⑤价格相对经济便宜。传统中医的缺点有:①在治疗周期上,通常时间较长,对有些疾病的治疗见效时间太长,患者易放弃;②在一些中医对疾病的针灸、穴位等还未得到科学的解释;③一个成熟的中医医生很难培养,需要很多经验的积累。 现代医学的优点包括:①治疗见效比较快;②对疾病的辨别分类明确;③用药对症治疗④诊断明确,治疗目标明确。现代医学的缺点包括①有些治疗会有毒副作用;②远期治疗疗效较差;③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昂;④过于依赖于设备的应用,弱化了医生和患者的能力; ⑤对疑难病症也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解释和治疗[1]。 2.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的实例 2.1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脑炎 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可追述到1956年在石家庄爆发乙脑的时候,中医名家郭可明师仲景法——“白虎汤”效果明显;至1957年的北京爆发乙脑,白虎汤效果不佳,中医蒲辅周提出气候不同、配方不同,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了一味苍术,疗效明显;到现今在治疗乙脑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选择性较多,例如一篇文献所提到的乙脑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的分期治疗,在乙脑的早期,给予中药喜炎平和西药纳洛酮,并积极对患者进行降温、镇静和降颅压的治疗,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很显著[2]。 2.2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方面,利用中医进行分证论治,针对风热伤络采取银翘散加减的疏风清热;凉血止血的治疗、针对血热妄行采取犀角地黄汤加减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治疗;针对气不摄血采取归脾汤加减的健脾养心、益气摄血的治疗;针对阴虚火旺,采取大补阴丸加减的滋阴降火治疗。另一方面,采取西医的治疗,首先是一般治疗,即保证休息和注意饮食睡眠,寻病因、补维生素、防感染、清除感染病灶等;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采取及时的抗凝治疗[3]。 3.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的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3.1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的面临的困难 随着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发展、结合,总结出两者结合的难点如下:①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文化背景具有差异,传统中医受到我国源远流长的哲学文化影响,而现代医学依赖试验数据的论证,在结合时容易产生文化思想上的冲突;②现代医学与传统的中医在对同一疾病或者病症上缺乏对应的语音或者表达方式,难以实现共同;③以传统中医中的五行学说为例,其思想相对哲学较抽象,比较难以被证实或者验证其真伪性;④对诸多的中药药方的药理的有效研究很艰难;⑤相关专业人才缺乏。 3.2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的有效途径 在实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如下的途径:①保障传统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不能失其精髓;②坚持创新,且创新要建立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之上;③在进行两者的结合研究时,要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而不能局限;④逐渐完善二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⑤针对相结合的内容要多经历实践来进行检验;⑥政府要在两者结合中出力,使二者结合健康发展。⑦逐渐建立起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进行临床诊疗的标准和规范[4]。 结论:综上所述,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实现达到对疾病的诊治、保障人们的健康的共同目的下,二者克服文化、理念等相互结合的难题,实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真正意义上的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为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校森林.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结合与发展[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35-35. [2].韦恒, 甘荣军. 中西医治疗乙型脑炎27例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1):531-531.

中医学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医学

【摘要】简介了现代生态医学及其三层次即宏观、微观、分子生态医学,并就中医学的有关理论与现代医学微生态理论进行了比较。对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保健医学,阴阳平衡理论与微生态平衡理论,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医的脾胃学说与胃肠微生物系统的功能,药食同源理论与微生态学中的营养调整,异病同治与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微生态疗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医学的本质就是生态医学,不是伪科学。 【关键词】中医学;生态学 中医学认为,保持机体内的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生态医学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充分利用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有害因素,有病治疗,未病防病,无病保健,延年益寿。两者理论,不谋而合,十分相似。最近有人提出“废除中医”发表“中医是伪科学”的奇谈怪论,可见这些人对中医理论知之甚少,片面理解。本文作者长期从事生态医学的研究,也涉足中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医学的本质就是生态医学,决不是伪科学”[1,2]。 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于1869年提出,其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研究生态学,保护生态环境(宏环境和微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及生命优质有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生态学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学科群,并出现了许多分支,生态医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3]。 2 生态医学及三层次 生态学分为宏观生态学、微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三个层次。生态医学可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同其环境的宏观生态医学;二是以单细胞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微观生态医学即医学微生态学;三是以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同其分子环境关系的分子生态医学;现就生态医学的三个层次简要介绍如下: 2.1 宏观生态医学在医学和人体健康方面,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作者认为医学必须将人放在整个生物圈中来研究生命现象,因为人不仅仅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更重要的是人是生物圈中众多物种的成员之一,生物圈对人类的影响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环境危机和“公害病”迭次发生以后,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圈的变化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噪音和振动的增多,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理化因子进入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植被的破坏和野生动物的灭绝,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影响人体以下的生态层次。另外,人口爆增也将影响到食物的供应,食物短缺可致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现在许多人生活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里,这样的城市中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公共健康规划的使用是严重超载的,这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必须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 2.2 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的魏曦、康白教授开始从事微生态学的研究,60年代以后美国的dubosr·j等人把大量的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到微观生态学研究之中。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 rush博士首先明确提出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康白教授将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微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医学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医学,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长期的生物进化、适应过程中,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正常微生物大部分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交换物质、能量,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正常微生物群,在正常条件下,与宿主保持着生态平衡,一切干扰因素,都将引起微生态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在感染性疾病中,按以往的观点,是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不能解释菌群失调所致的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医学微生态学认为,感染是微生物对宿主或宏生物的异常侵染所致的微生物

中医药文化概论

中医药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讲绪论 一、中医药文化界说 1.“文”:《说问解字》讲“文”,错画也,象交文;《周易·系辞下》讲“物相杂,故曰文”。可见,文即物象的纹彩、纹理。引申为规律、关系等,有:天文、地文、人文。 2.“化”:一物变成另一物,叫化,或者说质变叫化。如动则变,变则化;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3.“文化”:文治教化。“文” ,形象人,通过活动把规律、关系使人掌握,并发生变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4.文化的现代定义:人类参与认识、实践创建的一切成果及过程。 从客体看包括天文文化、地文文化和人文文化。 从主体看有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汉文化、其他民族文化。 从内容看包括观念文化、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 从影响范围看有显文化、潜文化。 从影响时间看有先秦文化、魏晋文化、宋文化。 人们也从文化客体具体形态出发研究文化,如茶文化、药文化等。由此,有了我们本课程: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界说 中医药文化: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围绕医药进行认识、实践由此创建的一切成果及其经历的过程。 中医药是一种产业、一门技术,也是一种学术。由此有: 中医药产业文化: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 中医药技术文化:临床技术、药物种植加工使用技术、技术哲学、技术创新、技术传播教育等。 中医药学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和教育传播等。 二、中医药文化特征 中医:中等水平的医生;用中医药理论治病的医生;以中和、平衡为养生、治疗原则的医生。中医药内涵:辨证论治、治辅养主、内服中药、内部调理、中和原则、复方配伍、君臣佐使。中医药文化特征: 1、中医药文化是一种肯定保守文化。过度早熟-----肯定捍卫-----继承胜于创新。 2、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实用理性文化。农业文明----经验实用至上----临床技术理性高于科学理性。 3、中医药文化是一种有机自然主义文化。人与自然同构---天与人响应---顺应自然---延长生命。 4、中医药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医学以人为对象,不是以病为对象---以人为中心探讨生命本质和过程---发现有限生命潜能。 5、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关于道的文化。行而上者谓之道(心肝脾肺肾阴阳寒热虚实理表是状态,不是实体)---认识道需要直觉、体悟---类比描述事物本质---治疗强调辨证和随机应变。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1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2 摘要: 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 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 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5 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 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 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 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 3 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 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 1 / 6

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 20 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 他们的古籍 Data Base 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 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 RB 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 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 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 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3 2. 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

再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再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刘陈英 上次我写了一篇《论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说,不应该叫西医,应该称之为现代医学。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西医,都是起源于西方的尸体解剖,为了行文的简便,还是简称为西医吧,区别于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中医。 第一、从中、西医的系统理论上来说: 说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首先还是要说到中医最基本的五行原理。--具体内容见我的《现代中医的误区》一文 除了五行原理外,中医还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来源于《易》经的太极原理。这条原理的内容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什么意思呢? 据我的理解:“道”是指这些放之全宇宙而皆准的五行原理、阴阳原理和太极(易)原理、经络原理的总称; “一”是指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宇宙,也可以是一个细胞,当然人也在其中,是其中的一个整体; “二”自然是指阴阳;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大分子核酸组成的,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 分子是由许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生物大分子组成的。下图表示DNA 中的核苷酸

的化学连接方式: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个多聚脱氧核苷酸(为简单起见,以下简称核苷酸),它是DNA 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有A、T、G、C 共4 种。A=T 和G=C ,即DNA 的4 种核苷酸中,A 必须与T 成键,G 必须与C 成键。DNA 是双螺旋的,而且构成双螺旋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A-T 和G-C 配对是靠氢键维系的,与糖 -磷酸骨架垂直的碱基只有朝向骨架中 心(而不是离开中心向外),才能保持稳定的氢键联系。每一个螺旋单位包含10 对碱基,长度为34 埃(1 埃=10-10 米),螺旋直径为20 埃。 这个双螺旋的走向相反的两条单链就是阴、阳。这阴、阳,你增我长,我长你增,这样生物才能生长。 “三”,有趣了,这个“三”是指什么呢?不妨请各位动脑筋想想…… …… 这个“三”据我的理解,是一个头,或者说叫“引子”,实际上,它是一个携带信息的有智慧的基因。正是这个携带信息的有智慧的基因,才能指挥属阴的元素,属阳的元素,做这个,做那个,也就是说才能指挥阴阳生长。打个简单的比喻:一堆精子没法生长,一堆卵子

中医的价值及现代意义

一、中医的形象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医学概念上,应包括中医和西医。中国的中医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作为整个世界来说,包括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没有如此发达的中医文化,而且目前都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引进中国的中医文化。然而,目前的倾向是生在中国的中医药、长在中国的中医药,且在遭受着不少的是非曲折的各种非议。因此,有专家学者竭力呼吁,并写出许多关于《挽救中医》之类的文章、书籍,来呼吁社会、呼吁人们来重视中医药。如此听起来,关于中医的发展事乎有点悲。的确要靠挽救等手段来拯救中医,拯救这个手段是很重要。因为在医学这个问题上,许多问题还是国家说了算,所以,在发展中医药的问题上,国家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如:对人的政策(国家要去发掘)、科研经费的政策、奖励政策、在典型病例上的研究、如:糖尿病、白血病、障碍性病血等一系列疑难杂症,是否可以像对“非典”一样,向全国公开征求处方,实行难题一个一个地突破。这样做会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虽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手段还是中医自身的形象价值。何为医生的形象:就是做医生与不做医生的,在文明上、卫生上、健康上、寿命上要比不做医生的更胜一筹。作为中医要在医学上领先,立于不败之地,更应率先做好中医的形象大使,105岁内蒙古、五原县老中医宫杜若老先生(在电视上公开以老中医的身份亮相),105岁的人像 七、八十岁,而且公开征婚(征婚是个人的事),精神状态形象都很好,像个医生形象,也能代表医 生的形象,而且可称得上整个医学界的医生形象代理人,受人尊敬,也受医学界人士的羡慕。同样西医要发展,也要努力。医学要发展,除了在理论、设备、设施、科研要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做医生的,首先是自身在健康、长寿的问题上要胜人一筹,健康长寿虽不是做医生的专利,是人人都有权力享受。 但现在的问题是:医生为人治病防病头头是道,在总体寿命上来说,不比常人高出更多,而且所患之病也不比不是医生的要少,而且有需多是自己患了病不知怎么治?而且还无法治愈,这就让人有点难以信服。照理说健康、长寿虽不是医生的专利,但作为医生在医务、卫生、健康这方面的知识总要比常人和其他专业人士懂得多。要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用在管钱、管物、管权、管人问题上,为已服务,会形成失职、泛用职权乃至贪污、受贿、卖官、买官,直至走上犯罪,那是不可取的,但作为医生把专业知识用在自己的健康、长寿上,乃至成为全国或世界上的长寿之星,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谐模。我想这总不会犯错误吧!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不少医生除了自己的病治不了以外,而且有的病还明显的比别人多,有的从外表上看上去还显得比同龄人特别老气。因此有的肿瘤专家给别人治肿瘤的同时,自己也患了肿瘤,有的在肝胆专科,自己且长期患着肝胆系统疾病,有一位医生这样说:“我长期给人治病,我患的慢性胃病久治不愈,谁给我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医学要发展,除了国家有好的政策以外,更需要有好的医生。中医西医都一样。作为健康长寿的主题歌,也必须只有学医学专业的人们来唱主角。总不可能是说相声的来唱健康长寿的主题曲,学医的去说相声吧!学表演的去搞科研,搞科研的去登台唱戏!在众多的行业中,有许多行业的人们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唯独只有医学专业中的健康长寿,人们的选择余地太小,要是谁缺少了健康长寿,谁就将自己终身吃苦。这是中医在形象上的价值,也是西医在形象上的价值。 二、中医的现行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已产生了一种单一的西医观念,认为西医就诊简单服药方便,效果明显,中医就诊复杂,汤药要煎,而且怀疑中医药效果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就诊的角度讲,中西医就诊都需要进行认真地诊断,诊断的前提是各类相关的仪器检查。西医在仪器检查的结果后下诊断用药;中医在仪器检查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然后再加上一个为会么?进行辩症(辩证)分析后,再考虑用药。至于用药方便与不方便,其实差不多,西医要吊针花时间,中医要煎药化时间,西医有现成的西药,中医有现成的中成药。至于效果,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西药效果来得快。其实对于一般的腹泻、发热、胸闷,中药比西药用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