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吕公河

一、激发问题

1、激发耦合问题

地震勘探的炸药激发耦合有两个方面,即炸药与围岩的阻抗耦合和炸药形状与围岩接触的几何耦合。当炸药的爆速与密度之积与周围介质的波阻抗(介质弹性P波速度与密度之积)一致时,阻抗耦合匹配最佳;几何耦合认为炸药包的几何直径与激发井的直径一致时,达到最佳几何耦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两种耦合都最佳时产生的弹性波能量最大。而实际生产中并非如此。在平原胶泥中激发时,采用的炸药爆速往往较高,不符合波阻抗耦合要求,但激发的弹性波能量却比较好(当然是饱和水时);在1800—4000米/秒的致密岩石中激发时,其波阻抗与常用的中爆速炸药的爆速与密度之积相接近,按理论波阻抗耦合应该是较好的,但往往激发不出较强的地震波能量;尤其在几何耦合也较好时,爆炸能量对周围的作用很难释放开,也即是没有能量释放空间,而大部分能量从井口释放,形不成较强的弹性波。因此人们在岩石中激发时,往往是先在井中激发一下,使井底形成一定的空腔,然后再下炸药进行正式激发,这样做使爆炸有一个作用过程和能量释放空间,其激发效果有所改善。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爆炸对围岩的作用就是一种冲击,其强度依赖于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二者的乘积就是作用的动量。

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激发是一种能量的转换,是将炸药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能量转换成机械能,其中产生弹性能的大小是由在弹性界面上作用力平方与作用时间决定的。

高爆速激发时,作用在周围介质上的力大;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激发信号频率较高;低爆速炸药激发时,作用在周围介质上的力小,但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信号频率较低。在岩石中激发时,低爆速炸药会增加作用力的时间,而胶泥中激发时,高爆速炸药会增加作用力的强度,同样可能形成较好的能量。通过上面的分析,地震波的激发要在爆炸对围岩的作用力与作用时间选取一个最佳的组合,才能激发出既具有一定能量又具有较高频率的地震波。因此长期以来的爆炸耦合理论与实际的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人们一直推崇的低爆速炸药激发是建立在产生低频大能量稻号的基础上的一种做法。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首先要考虑围岩特性,适当选择炸药类型,使爆炸对围岩有一个较好的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以提高地震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从波阻抗耦合的理论来看,岩石中激发要用高爆速炸药,黄土中要用低爆速炸药激发,这种耦合是“以柔对柔,以刚克刚、”的一种作用方式,不符合自然哲学道理。

2、激友方式

1)正确地利用装药结构

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频率和信噪比,近几年来人们设计出了垂直延迟叠加震源和其他一些定向震源,其原理是由小药量产生高频信号,通过延迟叠加来提高能量,其目的是增强下传能量,减少在近地表形成的干扰。通过试验垂直延迟叠加震源比地震锤和常规震源的资料面波减弱、频率提高。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这种震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在深层地震勘探中,希望该种震源既能产生深层高频信号,又能产生较强的能量;结果使单级的药量加大,总体信号频率降低。更有甚者,在常规的地震勘探中,其它方法都不变,只是片面地想通过垂直延迟叠加震源来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其结果是将产生的高频信号在其他一些环节上都丢失掉了,达不到最终目的。在高精度勘探中单纯地提高某一项技术的做法是不妥的。因此,在使用延迟叠加震源时,在其他一些环节上要有相应的配套技术,而不是单纯地提高某一项技术。当然,在其他技术水平都较高时,找出瓶颈部位加以改进也会使整个技术提高。目前利用定向聚能原理,还研制出了各种定向震源,有利于提高有效波能量和减弱近地表中的各种干扰。

2)定量确定激发深度

炸药震源的激发深度对地震信号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能量、频率和噪音,正确地选择激发深度是至关重要的。常规的做法是依据表层结构调查确定的虚反射界面,再规定在虚反射界面以下几米深的位置放置炸药(在大多数情况下规定炸药包的顶距虚反射界面1—2米),这种定性的做法不是很严格的做法,应该从①需要保护的高频信号成分人手计算药包距虚反射界面的距离,再考虑②药包爆炸半径要小于药包距虚反射界面的距离以及③选择合适的激发岩性来定量地确定炸药的沉放深度。这对于增强下传能量、减少近地表的干扰都是至关重要的。

3)激发药量问题

激发药量的大小对产生的地震信号的能量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药量大能量强。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效波,一种是干扰波。那么有效波和干扰波相对能量的大小,要看勘探地区的表层结构和近地表的地形等情况。在表层疏松并且有一个较强的屏蔽层时(如黄土塬),爆炸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大部分都在表层中形成干扰,而只有部分能量下传形成有效波,类似这样的低信噪比地区,并不是药量大就能提高信噪比,相反会降低信噪比。因此,要通过对噪音和有效信号的分析,来恰当地选择激发药量。另一方面大药量激发会降低地震波的频率,不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药量的选择要在信噪比韧分辨率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折衷点。

二、接收问题

1、正确地选取检波器类型

高精度地震勘探中,人们对检波器的要求一直很高。而且,根据大地对地震吉号的吸收衰减特点,力求借助检波器的频率特性来加以补偿(与可控震源的非线性扫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就产生了高频检波器,利用低于自然频率的顷响陡度,来达到压制低频信号相对提高高频信号的目的。在16位地震仪器时代,为了防止瞬时动态范围的不足,较强沟低频信号将全部位数占满而将较弱的高频信号挤出记录位数之外,从而丢掉了高频信号,所以采取了削弱低频信号保护高频信号的做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接收信号的低频缺失,尤其是采用高频检波器接收时,频带变窄,根据傅里叶变换,其地震信号旁瓣增多,不利于分辨率。目前24位的数字地震仪,由于具备了较高的动态范围,是能够满足检波器接收信号的要求,再采用压低低频信号相对提高高频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尤其是采用较高频检波器,从单炮记录上看;信号频率好像提高了,其实信号的高频成分没变,变的只是滤掉了低频信号。

加速度检波器目前使用的有涡流式和压电式两种,涡流式直接感应的是速度,只是通过涡流转换,相当于对速度进行了一次求导,而变为加速度。压电检波器直接感应的是作用力,是一种真正的加速度检波器,由于它的结构和材料的原因,使其具备了较高的稳定性。加速度检波器在较弱压制低频信号的前提下,高频信号的频率响应适当加大,对于提高高频信号还是有利的,但是不会改变某些频率段上的信噪比,整体来看,由于高频端的信号提起来,显得整个记录的信噪比较差,其实在滤波之后,每个频率段上的信噪比是不会改变的。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测试技术,其所使用的传感器不应该对所测试的信号有较大的改造,无论从频率上、相位上还是能量上,应该真实地反应被测信号,那就要求所使用的传感器在工作范围内能量、频率、相位响应都是线性的。具体到地震勘探所使用的检波器,在频率特性上,从地震信号的低频到高频都要具有相同的灵敏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线性相频特性,这样才能够最真实地将地震信号感应下来。可以通过整体提高灵敏度的做法,来提高感应弱信号的能力。因此采取高频检波器不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只会失去优势段的低频信号,造成窄频带接收的

结果。

2、检波器埋置问题

检波器的埋置对于高精度地震勘探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耦合谐振频率对接收高频信号的影响问题,埋置的好坏与埋置的环境介质有关,有些位置即使埋置得很好,也存在着耦合谐振(安装谐振)问题。比如海边的淤泥地带或沙漠地区,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是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进。但是对于一些人为的做法,可以加以改进和避免。比如,人们将检波器放置在井中接收;其结果使接收点的接收波场和环境复杂化,造成一些新的干扰,而且造成了地震信号的“伪陷波”效应。因此,井中接收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那么检波器埋置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合适?在平原地区,一般不要离开地表的硬壳层(一般20-30厘米)埋实;黄土塬、沙漠区在浮沙土下埋实即可。接收中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将几个或十几个检波器芯子放在一个大铁壳中,形成单点接收,这种做法使得整个检波器质量增加,根据振动系统的弹性与质量之比的平方根即为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理论,险波器质量的增加,谐振频率降低将会降低接收系统的工作频率,影响高频信号的接收。

三、噪音问题

1、噪音类型

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噪音的分析。对于不同的勘探地区,噪音的类型是有差异的,尤其是次生噪音。在山区勘探中,侧面的次生干扰极为发育,尤其在沟中勘探,沟口、沟梁次生反射绕射等,还存在着多次振荡的干扰。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表的不均匀性,也存在着各种次生干扰波。除次生波动干扰外,由于地面上的各种设施(桥梁、房屋等)与大地之间组成了一些振动系统,当没有外界激励时,这些振动系统就处在静平衡状态,当受到来自震源的激励后就会振动起来,形成振动干扰。波动次生干扰是沿空间分布、表现在地震记录上是跨道成轴的,振动次生干扰是沿时间分布的,表现在记录上就是某道(或相邻几道)随时间振动的。概括起来,弹性干扰只有波动干扰和振动干扰两种。

2、干扰压制

高精度勘探工作中,对于干扰波的压制,一直是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尤其是一些低信噪比地区,但一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于环境噪音,人们一直是避开或是在相对较弱的时间内进行施工。在激发时,利用震源方向性和近地表的结构尽量减弱在近地表层中产生的各类干扰。可控震源的组合使用,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也是很有成效的。在检波器接收压噪方面,最初检波器组合主要是为压制面波,随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单点接收(单道不组合)方法。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降低了信号的信噪比,失去了一次利用

干扰波传播的方向特性和组合压噪的方向特性来压制沿近地表传播的各种干扰的良机,室内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单道不组合的接收方法是不可取的(与目前国际上点接收的概念是不同的)。

为拓宽优势频带的宽度,在无法提高靠近优势频带高频端的有效信号的能量时,采用检波器组合的方式来有目的地压制高频端的噪音,也可以适当拓宽优势频带的宽度。但必须先确定需要压制的高频端噪音的频率范围,然后计算组合基距和组内距,有针对性地压制该频率附近的噪音。

四、覆盖次数

高精度地震勘探,近几年来在观测方式方面大有覆盖次数越高越好和CDP面元越小越好的趋势。一些高精度勘探覆盖次数都在60次以上,甚至还有更高的达到数百次。覆盖次数的选择,要分析单炮信噪比情况,不同的地区覆盖次数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在低信噪比地区,能够得到地下构造的形态就可以了,主要追求的是信噪比。而在高精度勘探中,不仅要有较高的信噪比,还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覆盖次数的选择不是越高越好,当覆盖次数较高时,信噪比较高,但分辨率降低;当覆盖次数较低时,分辨率较高,但信噪比较低。因此,只有在信噪比与分辨率之间相对都较好的覆盖次数才是要选择的。我们在Cz地区进行了覆盖次数试验,通过处理得到了覆盖次数为9次、18次、36次、72次的4套剖面。剖面分析表明:9次剖面频率最高,但信噪比最低;72次剖面信噪比最高,但频率最低;综合信噪比和频率,36次覆盖时分辨率和信噪比均较好。因此,在高精度勘探中,覆盖次数选择要适中,最好通过试验段处理分析后确定。

通过以上的分析,作者认为高精度勘探采集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激发偶合问题不要过分强调炸药爆速,要分析围岩介质的特性(产生地震波的频率更大程度上依赖围岩的特性),利用能量转换的理论对症下药。

2、激发井深要从定性的确定方法提高到定量的方法上来,并结合探区实际广泛推广应用。

3、自然频率较高的检波器慎用,中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最好不用,它不仅从根本上失掉了低频段的地震信号,同时对高频信号没有任何改善;而且较大地改造了地震信号。

4、检波器井中接收的做法使得接收环境和波场变得复杂,尤其在表层条件复杂的地区,同时还存在“伪陷波”效应。检波器近地表埋实即可。

5、检波器集中组装单点接收的做法,降低偶合谐振频率,失去了一次压噪机会;因此,既不利于分辨率,又不利于信噪比。

6、小面积组合有针对性地压制高频段噪音,以拓宽优势频带。

7、覆盖次数的选择既要考虑信噪比又要考虑分辨率,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在三者之间求平衡。

8、激发、接收两次能量的转换在客观物质确定后,更需要对与之相应的两种偶合方式加强研究。

高精度地震勘探是一门精细的勘探技术,在这项技术中,由于人们的认识的局限性,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都来关注这项技术,共同探讨这些问题,使这项技术更加完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整体配套组合是非常关键的,不要片面地强调某一单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走片面和极端)。正象李庆忠院士所认为的那样。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就象一个“链条”。高精度地震勘探也一样,各项技术就象“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统筹设计,整体提高,才能达到高精度地震勘探的目的。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收稿日期]2011203216  [作者简介]孙永强(19642),男,200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采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孙永强,晁如佑,宗晶晶李亚斌,李金莲,付英露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十一五”期间,江苏油田相继在GY 凹陷的HL 、ZW 和WB 断裂带部署了YA 、ZD 、Z 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3个断裂带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火成岩对下伏地层能量屏蔽严重,地 震资料品质较差;地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为此,从观测系统、激发和接收3方面 入手开展方法研究,形成了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 优选技术、基于保护高频成分的接收等技术,寻找到了一套适合GY 凹陷复杂断裂带的高精度地震采集 技术系列,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分布,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断裂带;GY 凹陷;高精度;地震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11)0720088204 为进一步提高GY 凹陷HL 、ZW 和WB 断裂带的资料品质,江苏油田于“十一五”期间相继部署了YA 、ZD 、Z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通过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最终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1 采集难点 1)三个断裂带构造破碎,波场复杂,不利于构造的准确成像[1,2]。 2)火成岩分布广泛,屏蔽作用强,影响了下伏地层的成像质量[3]。 3)原有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断裂带内层位难以追踪,小断层欠落实,影响构造的可靠程度。 4)工区表层结构多变。分为胶泥、流沙和软泥等激发接收区[4];激发岩性变化较快;古河道发育[5],常引起局部地区单炮品质变差。 2 关键采集技术 211 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是每个CDP 面元内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保证目的层有效反射信息有利于速度分析和成像;确保目标区的有效覆盖次数,使地震资料有足够的信噪比;覆盖次数均匀,有利于构造和岩性研究[6~11]。 在全面分析GY 凹陷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采集参数论证过程中,针对构造破碎、火成岩屏蔽提出基于叠前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概念,根据高精度采集及满足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需求,采用可变面元技术,并应用照明技术优化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面元的尺寸有4种,分别为10m ×10m 、10m ×20m 、20m ×20m 、20m ×40m 。以YA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采集方法后评估,优化采集方案。以20m ×20m 面元为?88?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第33卷 第7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J ul 12011 Vol 133 No 17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摘要:通过对单道地震采集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海上试验和应用效果,从环境背景、震源选择等方面对单道地震采集系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研究原理和试验,总结出一套可行性较强的单道地震调查施工技术方法,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获取更高精准度及信噪比资料。 关键词: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作为揭示海底表面以下浅层地质结构、潜在地质灾 害以及活动断裂带特征的重要手段,对海洋地质调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上操作过程中会 受到各项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获取的资料信噪比也较低,影响后处理及解释工作。目前对于 海上单道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波浪静矫正、气泡效益、次波压制等。文 章通过对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的研究,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以便 获得较高信噪比的资料。 一、单道地震调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单道地震采集主要依托于单道地震采集系统实现,采集系统由采集主机、接收电缆、震 源和导航定位系统组成。震源主要有气枪和电火花两种形式。其中气枪震源由空压机、枪控 单元、气枪等组成,电火花震源由电火花震源箱体、电火花释放单元组成;接收电缆主要是 由单道48元(或24元、8元)的水听器组成的。通常情况下,采集系统应用的是一发一收 模式,即1个激发震源配备1个接收水听器[1]。当探测地层较深时,激发间隔和记录量程一 般是在1s以上,这就导致对地层的探测分辨率过低,地层水平分辨率一般处于5至6米。一发双收模式是指1个激发震源配备2组接收水听器,这样可以同时获取2道数字地震记录, 实现提高地层浅层部分高分辨率和地层深层部分探测深度大的效果。双道接收单道地震布置 图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除以上两种,还有双发三收的模式,即利用三组不同响应频率的 电缆,分别接收两个激发震源的反射信号。利用高频电缆接收电火花震源的信号,利用低频 电缆和中频电缆与GI震源构成一发双收的采集模式,这样能够缩小采集间隔,更好记录海底表层的高频反射信号,实现清晰反映地震剖面深层结构和构造形态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以看 出双发三收模式也意在将低频电缆或中频电缆与震源形成一发双收模式,进而进行数据采集,从作业的操作适用性来说,还是一发双收的模式更适合单道地震调查数据的采集。 图1 双道接收单道地震布置图 二、单道地震数据采集控制过程分析 在进行野外地震采集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因素较多,包括震源、采集参数、电缆长度 等多项选择内容。其次工区环境背景的影响也较大,在采集作业过程中,记录剖面应以穿透 目的层、具有高分辨率为原则。 .在噪声干扰控制方面 单道地震调查不利影响主要是噪声过大,噪声影响分为有源噪声影响和环境噪声影响, 有源噪声影响指在震源或次生震源形成时以发生的噪声作背景,包括多次波、气泡效应、直 达波、绕射波等产生的噪声;环境噪声影响是指由于海洋内洋流涌浪、船动力噪音干扰、机 械振动、随机噪声等引发的噪声[2]。在通常情况下,干扰噪声最小的位置在位于船尾左右舷 的外侧,并要避开船尾处涡流区域;有双机动力的船避开动力一侧,与勘测的震源保持一定 的距离。在勘探线路时匀速直线拖曳,减少电缆摆动、起伏造成的噪声影响。 .航速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在相同的触发间隔下,船速越快,炮距离间距越大,水平分辨率越低(如表1所示)。 较快的船速会增加电缆拖曳时产生的噪声,船速为5.5Kn时产生的噪声要比船速为4Kn时产 生的噪声大1γPa。4kn速度下,如使用的是气枪震源,空压机供足够压强的气大约需要5s, 在控制废炮率的前提下,那么水平分辨率将会达到10m左右。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0引言 构造、瓦斯和地下水是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的关键因素。目前常规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矿井对于构造精细程度的需求,只有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才能更加准确地识别细微的地质现象,并依据其精确的构造解释成果指导和优化地下巷道设计。 1关键技术 1.1采集技术 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采集成本也逐渐得以接受。近几年油气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煤田勘探领域,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采集技术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和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煤层一般埋深较浅,大多在1000m 以内,以小面元,小采样率和高覆盖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使浅层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有效信号;而宽方位的三维采集方法对于各种走向的细小地质现象具有更强的鉴别能力。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蒋法文1,黄晖1,张振生2,张中平2,刘晓波2 (1.淮南矿业集团,安徽淮南230001;2.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摘要: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提高数据采集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及纵横向分辨率,为解决复杂地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及煤矿瓦斯预测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在淮南某煤矿采用了5m×5m 小面元、64次覆盖、纵横比为0.8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叠前去噪、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在解释工作中,将方差、曲率等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有效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该研究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实例表明,沿煤层的方差体切片,可以有效识别断距2~5m 的断层;方差属性和曲率属性能够清晰显示20m 左右的小陷落柱,且不受附近大陷落柱等地质体的影响;而利用叠前道集数据得到的煤层泊松比与煤层气呈负相关关系,即低泊松比区为煤层气(瓦斯)的相对富集区,并与断层关系密切。关键词: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方差属性;曲率属性;泊松比;断层;陷落柱;煤层气(瓦斯)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蒋法文(1961—),男,安徽淮南人,1982年淮南矿业学院 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淮南矿业集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区地测技术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3-12-20责任编辑:孙常长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6No.02Feb.2014 第26卷2期2014年2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4)02-0060-05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14.02.13 Application of 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Prospecting Technology in Coalfield Safety Production Jiang Fawen 1,Huang Hui 1,Zhang Zhensheng 2,Zhang Zhongping 2and Liu Xiaobo 2 (1.Huainan Mining Industry (Group)Co.Ltd.,Huainan,Anhui 230001; 2.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BGP Inc.,CNPC,Zhuozhou,Hebei 072751)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to increase data acquisition density,the 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prospect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eismic signal S/N ratio and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resolution,thus settled a good foundation to solve refined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coalmine gas prediction in complicated areas.In a Huainan coalmine using techniques of 5m×5m small surface element, 64folds,aspect ratio 0.8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ology,prestack denoising,amplitude holding,resolution improving an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etc.obtained high quality seismic section.During interpretation,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ariance,curvature attributes,effectively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accuracy.The prospecting case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shown that coal bedding variance cube slice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faults with displacement 2-5m;variance and curvature attributes can clearly display small subsided column with diameter about 20m,in addition,unaffected by nearby large subsided column and other geological bodies;while using prestack trace gather data obtained coal seam Poisson ’s ratio and CBM presents negative correlation,i.e.in low Poisson ’s ratio area is relative enrichment zone of CBM (gas),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faults.Keywords: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prospecting technology;variance attribute;curvature attribute;Poisson ’s ratio;fault;subsided column;CBM (gas)

地震勘探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黄土塬山地网状三维勘探的基本思路和基础黄土塬网状三维地震勘探出发点就是利用黄土塬区沟系发育的特点 ,在不同的沟中激发和接收 ,充分利用目前地震勘探仪器具有多道接收能力的优点 ,进行宽方位的地震接收 ,得到黄土覆盖区目的层反射信息。模型计算结果证实 ,利用不同形状闭合回路激发和接收均可获得回路中心一定面积的反射信息。但山地冲沟一般为树枝状分布 ,很难形成理想的闭合回路 ,因此在实际中需在塬上布设少量的接收点和激发点作为补充。 1. 2 野外采集方案设计和实施工区位于中国中部甘肃省庆阳县 ,地表海拔高程范围 1 140~1 560 m ,沟塬高差最大可达 300 m , 单测线沟塬高差也在百米以上。沟距一般大于 2 km(图 2a) 。目标层为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和三叠系延长组 ,埋深 1 000~1 500 m。考虑到激发点和接收点的不均匀布设以及地形、沟距的限制 ,设计时覆盖次数以不低于二维地震覆盖次数为主 ,面元大小以尽量不出现地下空白反射区为原则。最小偏移距无定值 ,最大偏移距应近似于目标层位埋藏深度 ,避开干扰 ,满足速度精度和仪器性能限制[ 1 ] 。施工采集排列范围设计和实施以刘八沟水系为主 ,南北局部跨相邻水系。布设 8 个排列小区 (图 2b) ,大部分激发、接收点选在沟中老地层出露处 , 小部分为联络跨塬支沟而摆放在黄土塬上。沟中采用单井或双井激发 ,塬上采用多井组合激发 ,接收道数大于 1 000 道。 网状三维原始资料特点 (1) 大信息量排列线的重复和多次观测使最大覆盖次数达 430 次。 (2) 不规则性施工排列为近似环形树枝形网状线束 ,形成极不规则的单炮记录(图 3) 。 (3) 不均匀性炮检距分布、覆盖次数平面分布、方位角分布及原始记录频率成分构成均呈现不均匀状态。 (4) 静校正难度大炮、检点间高程变化剧烈以及巨厚黄土塬低降速层造成的静态延迟使静校正问题复杂化。 (5) 低信噪比复杂的地表、近地表条件造成面波、浅层折射波、多次波发育 ,复杂的炮检关系又使普通规则干扰在原始记录中的规律性变差。

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石油探测仪器新发展 摘要:近年来,探测技术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石油探测量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本文根据石油物探测常用仪器的发展趋势,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石油探测发展技术 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原来的人工测量方法,即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三维

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现在的三维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地下 岩层中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探测地下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寻找油气藏的技术,与医院使用的B超、彩超和CT技术类似。地质学家通过三维勘探剖面寻找地下油气藏,和医生通过CT寻找病人身体内部的病变不同之处在于:人体结构是基本相同的,而地表的条件和地下的地质结构却千变万化,油气的运动方向与赋存部位也无规律可循;应该说,地质学家面临的挑战比医生大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寻找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每秒几千亿次计算速度的高性能

用于大型地震勘探网的高精度低功耗自检测数据采集系统

用于大型地震勘探网的高精度低功耗自检测数据采集系 统 前言 在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时,整个勘探网格通常会建立2,000到30,000个用于采集地壳内岩层反射波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传感器、一套具备自检测功能的完整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一套将数据返回中央记录单元的遥感装置。这种应用的要求非常苛刻,需要高度线性的带宽动态范围在0.1 - 200Hz 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整个勘探网需要大量的节点,因此每个勘探节点的功耗必须很低,而且还要保证所有勘探节点能够保持同步运作。每个数据采集节点都由以下元件组成:一个地震检波器或水下听诊器(分别用于陆地勘探和水下勘探)、一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一个品模数转换器、一个多功能抽样滤波器和一个用于校准和自检测的高精度数模转换器。目前,专家们已经成功设计出一种专门经过优化的低功耗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的整体性能超过112dB线性(THD),具有在500 SPS 条件下高达123dB的动态范围(SNR)。数据采集部分的单个节点从5V 模拟电源获得的功耗为105mW。 图1 单个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节点方框图 在天然气和石油地震勘探中,陆地勘探需要用爆破方式或地震波声源车, 水下勘探则需要使用气炮制造地震波;勘探人员通过采集从地壳岩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就能绘制出该地区的地质结构。80年代早期,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一 种带有自动增益控制的瞬时“浮点”放大器和若干12位到16位连续渐进模数转换器。然而,这类早期系统的动态范围只有约70dB。此外,受实时数据所限,系统中的最大通道数量少于480个。80年代后期,通道数量增加到8000个,从而将行

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在东濮凹陷的实践与效果

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在东濮凹陷的实践与效果 Ξ 梁国胜1,2,陈开远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中原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自2005年开始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已基本覆盖东濮凹陷主体构造,基础资料和解释应用对比效果显示,高精度地震资料比常规三维地震品质有大幅度提高。针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群发育、埋藏深等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高精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成为老区深化勘探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而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岩性解释和复杂地质体的精细描述,在复杂断块、岩性、洼陷带和潜山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东濮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复杂断裂带精细解释;隐蔽岩性描述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0—0109—03 濮凹陷以复杂断块群发育而著称,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整体处于较成熟-成熟勘探阶段。面对东濮凹陷储采比逐年下降、资源接替问题严峻的现状,2004年底提出了“重返老区、走精细勘探之路”的工作思路,主要的增储领域开始转向老油区及其周边和已探明油区的下部、结合部,这些部位也正是构造复杂带、构造转换带、断层夹缝带及复杂多变的薄互储层圈闭,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勘探形势的发展,围绕着提高三维地震资料解决老区地质问题能力,自2005年开始,展开了新一轮高精度地震勘探。几年来通过在马厂、桥口、濮卫、文北、文南、唐庄等多个工区的实践,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本覆盖了东濮凹陷除西部斜坡带之外的主体构造,勘探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高精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老区深化勘探的一项关键技术。1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实施背景 1.1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无法满足老区精细勘探的要求 东濮凹陷于1982年在国内率先开始进行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至2004年,利用22年时间覆盖了东濮凹陷主体构造和部分生油洼陷,形成了连片三维数据体,局部还实施了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常规三维地震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勘探技术,满足了当时东濮凹陷勘探扩展阶段的技术需要。 由于常规三维采集针对的地质目标、施工因素、 施工质量、技术条件和设备能力的局限,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后,常规三维采集获得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各类复杂油气藏勘精细探开发的需要。由于先天采集缺陷,导致反复进行老资料处理而收效甚微。 东濮凹陷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①构造顶部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杂乱、波组特征不明显、信噪比较低,同相轴连续性差,追踪对比困难;②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不高,难以精雕细刻小断层、小断块以及低幅度构造,满足不了复杂断块群精细勘探的需要;③断层偏移归位不准确,断层、断点位置不清,断点组合困难,解释结果不准确,在勘探实践中断层和断块构造不落实是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④信息保真程度低,储层预测可信度差,满足不了岩性勘探的需要;⑤由于发育火成岩,导致多次波较发育,且由于火成岩的屏蔽作用,火成岩下资料能量弱、信噪比低。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地震资料成为制约老区精细勘探的“瓶颈”因素,导致老区勘探一度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勘探效益不高。 1.2 老区对地震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濮凹陷虽然属于老区,由剩余资源分析评价结合近年的勘探实践,认为剩余油气资源量较大,目前尚有剩余资源量石油6.94×108t ,天然气资源量2389×108m 3,进一步深化勘探的前景较好,增储的三 9 01 2010年第20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Ξ 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梁国胜(63),男,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现在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致力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工作。 :2010-0-27 :19-

三维地质勘探技术

三维地质勘探技术 继中石油在冀东发现储量10亿吨的大型油田之后,中石近来也表示有望在新疆塔河油田获逾2亿吨探明储量(新华社5月31日报道)。这些大油田的勘探,都与一项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分不开。本报特约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罗春树为读者解析这项技术的秘密。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要了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二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三维地震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和二维地震勘探大体相似,但其工作内容及达到的效果却今非昔比了。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3个步骤组成,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甚至每个步骤就是一个系统,因为这3个步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而且每一步骤均需要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包括测量、钻浅井孔埋炸药(在使用炸药震源时)、埋检波器、布置电缆线至仪器车几道工序。测量的任务是定好测线及爆炸点和接收点的位置。钻井的任务是准备好可埋下炸药的浅井。埋炸药就是向井中放入炸药,以在爆炸后产生出地震波。地震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是怎么回事? 既然野外地震已经采集到了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地震记录,为什么还要进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呢?这是因为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仅仅是把来自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上或光盘上,还不能直接反映出地下地层的埋藏深度及起伏变化情况,还需要将地震记录拿到室内输入到运算速度非常快、存贮量非常大、专业功能非常强的计算机系统中,在专家的指令下进行反复计算和分析,才能获得直接反映地下地层真实情况的数据和图像,专业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显像过程,将数码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输入到室内的电脑上,根据需要,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影像进行修改、调整、增加、删减,满意后可通过屏幕拷贝、彩色打印输出图片来,也可以录制到光盘上存贮以供调用,这个过程叫做编辑,也叫处理。不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所用的硬、软件则要复杂得多。因为数码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仅是几米到几十米远的景物,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要对从地面开始到地下五六千米甚至上万米深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将上面第一套地层,还要将下面很多套地层逐层搞清楚。这些地层在不同地区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很平,有的像喜马拉雅山似的高山,有的像雅鲁藏布江似的河谷。可见地震数字处理要把地下数千米深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极其复杂的地层情况搞清楚,这是多么难的一门学科。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将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许多高新科学技术引用到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为搞清地下地层情况,寻找深埋地下的油气田提供了条件,提供了可能,而且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经过数字处理后的成果有好几十种。专业上把反映地层的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形态的图件叫做水平叠加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把反映地层岩石(砂岩、泥岩等)组成及其物理性质(速度高低、孔隙大小等)等的成果叫地震属性资料。将经过数字处理的这些剖面和属性资料录制到数字磁带或光盘上,可提供给下道工序(解释)使用。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问题的探讨 吕公河 一、激发问题 1、激发耦合问题 地震勘探的炸药激发耦合有两个方面,即炸药与围岩的阻抗耦合和炸药形状与围岩接触的几何耦合。当炸药的爆速与密度之积与周围介质的波阻抗(介质弹性P波速度与密度之积)一致时,阻抗耦合匹配最佳;几何耦合认为炸药包的几何直径与激发井的直径一致时,达到最佳几何耦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两种耦合都最佳时产生的弹性波能量最大。而实际生产中并非如此。在平原胶泥中激发时,采用的炸药爆速往往较高,不符合波阻抗耦合要求,但激发的弹性波能量却比较好(当然是饱和水时);在1800—4000米/秒的致密岩石中激发时,其波阻抗与常用的中爆速炸药的爆速与密度之积相接近,按理论波阻抗耦合应该是较好的,但往往激发不出较强的地震波能量;尤其在几何耦合也较好时,爆炸能量对周围的作用很难释放开,也即是没有能量释放空间,而大部分能量从井口释放,形不成较强的弹性波。因此人们在岩石中激发时,往往是先在井中激发一下,使井底形成一定的空腔,然后再下炸药进行正式激发,这样做使爆炸有一个作用过程和能量释放空间,其激发效果有所改善。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爆炸对围岩的作用就是一种冲击,其强度依赖于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二者的乘积就是作用的动量。 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激发是一种能量的转换,是将炸药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能量转换成机械能,其中产生弹性能的大小是由在弹性界面上作用力平方与作用时间决定的。 高爆速激发时,作用在周围介质上的力大;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激发信号频率较高;低爆速炸药激发时,作用在周围介质上的力小,但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信号频率较低。在岩石中激发时,低爆速炸药会增加作用力的时间,而胶泥中激发时,高爆速炸药会增加作用力的强度,同样可能形成较好的能量。通过上面的分析,地震波的激发要在爆炸对围岩的作用力与作用时间选取一个最佳的组合,才能激发出既具有一定能量又具有较高频率的地震波。因此长期以来的爆炸耦合理论与实际的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人们一直推崇的低爆速炸药激发是建立在产生低频大能量稻号的基础上的一种做法。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首先要考虑围岩特性,适当选择炸药类型,使爆炸对围岩有一个较好的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以提高地震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

地震勘探总结

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2、地震勘探:1.效果最好(精度高)2.用得最多(90%)3.发展最快4.和油气勘探与开发联系最紧密! 3、勘探石油的方法目前有三类:地质法、钻探法、物探法。 4、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5、所谓的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6、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野外工作。②室内资料处理。③地震资料的解释。 7、地震勘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重、磁、电)相比,具有精度高的优点,其他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方法那样能详细而较准确地了解地下有浅到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地震方法与钻探方法相比又有成本低以及可以了解大面积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方法。 8、同一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相似,不同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不同的,这就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的基本法则之一。 9、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可以认为,每个子波源都向各个方向发出微弱的波,叫做子波。子波是以所在点处的波速传播的。 10、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走的路径遵守时间最小。 11、地震波是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其类型纵波、横波、面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 12、弹性模量:1.杨氏模量(E)T=E e 2.体变模量(K)K=-Kθ 3.切变模量(μ)F=μψ 4.拉梅常数(λ)G=λ e 5.泊松比(σ)13、对于大多数弹性介质,σ约为0.25,非常坚硬的岩石是0.05,固结性很差的松软介质,大约为0.45,对于液体,μ=0,所以σ可达最大值0.5。 14、体波是能够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的地震波。按照弹性形变的基本类型或岩石质点振动的不同形式,体波又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纵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横波只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15、在地震勘探中主要是利用纵波:在地震勘探中,不论用炸药震源还是非炸药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收稿日期:2001-09-06;改回日期:2001-12-10。 作者简介:邓志文,男,1964年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震采集、静校正和VSP 等工作。 文章编号:1000-1441(2002)01-0015-08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邓志文,倪宇东,陈学强,胡永贵,李振华,白焕新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采集技术支持部,河北涿州072751) 摘要: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着地表及地下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静校正问题突出等难题,同时地下多为高陡复杂构造,资料成像也很困难。针对这些难点,在目标技术设计,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激发参数的优化及静校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结合地震剖面确定空间采样间隔和勘探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采集技术预设计及激发位置的选择;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和引入山地三维静校正模型高速参考面等一些新的观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设计,观测系统选择,激发参数选择及静校正技术等采集方法。 关键词: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设计;卫星遥感;激发参数;静校正中图分类号:P631.4+13 文献标识码:A 3D seismic acquisition in complex mountainous areas Deng Zhiwen,Ni Yudong,Chen Xueqiang,Hu Yonggui,Li Zhenhua,Bai Huanx in (A cquisition T echnical Suppor t Depar tment of BGP,CN PC,Zhuozhou 072751,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omplex surface and subsurface conditio ns as w ell as poor shooting and r eceiving conditio ns en -counter ed in 3D acquisi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the data acquired are low in S/N ratio,and difficult in static corr ection and imag ing.Afte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roblems associated w ith layout design,optimization of shooting parameters,and stat ic correction,thi s paper dev eloped a suite of methods that ar e suitable for data acquisition in complex mountainous ar -eas.T he proposed methods include that spat ial sample interval and ex plor at ion areas are determined accor ding to sei smic profiles,layout and shoot ing locations are chosen by us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surveys are carried out with a combination of seismic sources,and a high velocit y reference datum is used. Key words:3D seismic survey in mountainous areas;acquisition;layout;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hooting parameter; static correct ion 复杂山地地震勘探中存在以下难点:1)地表起 伏大,表层结构复杂,老地层出露,交通条件差,导致野外施工困难和静校正问题非常突出;2)激发、接收条件普遍较差,原始单炮记录上多次折射干扰、面波、随机干扰和高频干扰等干扰波非常发育,而且复杂多变,有效反射能量相对较弱,资料信噪比低;3)地下构造复杂,逆掩推覆作用使高角度老地层出露,造成速度拾取中的多解性和在时间方向上的反转,因而难以确定准确的叠加速度场,增加了处理难度;4)高陡多断裂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大,难以准确地叠加成像和偏移归位。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在复杂山地勘探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二维山地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但二维山地地震在解决高陡逆掩推覆构造问题中存在一些缺点,国内外又没有成功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 经验,为此,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在山地三维地震勘探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探索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地三维地震的勘探方法。本文主要以KL2气田山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阐述其中的主要采集技术。 1 面向目标的技术设计 三维采集技术设计的参数包括:CM P 面元大小、道距、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炮线距、炮点距、观测系统以及观测方向等。一般在论证这些参数时,先从现有剖面上读取有关地球物理参数, 第41卷第1期2002年3月 石 油 物 探CEO PHY SICA L PRO SP ECT IN G FO R PET ROL EU M Vo l.41,No.1 M ar.,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