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河街历史文化街区

山塘河街历史文化街区
山塘河街历史文化街区

山塘河/街历史文化街区

山塘河是大运河西北方向进入苏州古城的主干河道。北起白洋湾, 南至阊门, 长6200多米。山塘河与大运河连接贯通, 是大运河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古代大运河苏州段的主干航道之一。与河伴行的山塘街则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

山塘河/街, 集居住、商贸、旅游、民俗、工艺于一身, 吴文化特色浓郁, 声名远播。北京颐和园的苏州街就是模仿山塘街而建。

山塘河/街现存文物古迹众多, 有会馆、寺庙、祠堂、戏楼、牌坊、园林、名人墓、古桥、宅第等等。现有国家登记保护的文物古建筑22处, 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控制保护建筑15处, 另有古桥、牌坊20多处和大量传统民居。

山塘河/街平行, 保持着“水城古街”、“一河一街”的传统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历史风貌, 保留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山塘历史街区现有居民1289户, 计3866人, 80%以上为山塘原住民, 保持着不少传统生活习俗。

苏州民歌《大九连环》唱词选段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 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 无限好风光。

孙嘉淦《南游记》记载

居货山积, 行云流水, 列肆招牌, 灿若云锦, 语其繁华, 都门不逮。

《岭南会馆广业堂碑记》记载

姑苏江左名区也, 声名文物, 为国朝所推, 而阊门外商贾鳞集, 货贝辐辏, 襟带于山塘间, 久成都会。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第四款《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第五款《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 第六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 第七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号文第八款《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 第九款《河北省永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 第十款《广府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 第十一款《永年县广府镇总体规划》(1993年) 第十二款《永年广府城文物保护要求》 第十三款《永年洼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报告》(2005) 第十四款《永年洼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2005) 第二条规划范围 第一款本次规划的范围以永年洼四周防护大堤为界,东面南面临滏阳河,北面为洺李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79公顷。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古城外环城大堤以内包括护城河在内的整个广府古城,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5公顷。第三条规划原则 第一款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 将古城池和城中历史街区与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保护;完整保护古城的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和城池景观风貌,以及与古城历史典故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整体延续古城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脉络和保持古城池景观风貌的自然环境背景。 第二款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规划保护包括古城街区肌理、空间布局结构、街巷道路尺度、绿化植被特征、皮塘村野景观、文物与保护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第三款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原则 在保护古城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充分研究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太极文化、传统城池文化和民俗信仰文化、耕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内涵,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和培育;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款保护规划管理的分类别原则 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不同的完好程度、古城空间的不同类型和环境景观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景观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条规划目标 第一款规划确定广府古城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交流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华北平原传统古城历史人文风貌和太极武术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邯郸市的花园式卫星城。 第二款本次规划主要保护广府古城的传统城池空间格局,湿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以及重文习武的太极文化传统,乡土气息浓郁的宗教信仰传统,充分体现广府古城作为水上古城、太极广府的两大特征: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 一、引言 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 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

山东济南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编制目的 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为加强济南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依法编制本次保护规划。本规划是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2、规划范围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范围,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县西巷、珍池街、西更道街、院前街一线,西临贡院墙根街,总用地面积25.7公顷。 3、规划原则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规划目标 本次保护规划明确六大目标: (1)历史名城评价体系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评价方法相结合,全面认知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特色; (2)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传承街区价值特色,全面保护街区真实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控制街区商业规模,使其成为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住混合社区; (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引导街区业态调整,鼓励反映济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使街区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区; (5)结合街区现状情况,深入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保障保护规划的切实可行; (6)加强街区原有泉水生态聚落的保护,修复泉水生态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凸显街区的特色和品位。

5、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传统特色地区,芙蓉街-百花洲街区具有历史、人文、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核心商业街区,街区内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传统功能格局清晰,名泉水体集中分布,建筑遗产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芙蓉街-百花洲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是济南保存最完整、能够反映山水营城思想的古城核心区; (2)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是世界城泉共生的人居环境典范; (3)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是能够充分反映济南“泉文化”的重要片区。 6、保护区划及保护控制要求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南至泉城路道路中心线,北至大明湖路道路中心线,东至县西巷、珍池街、院前街、西更道街一线,西临贡院墙根街,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用地面积25.7公顷。 6.1核心保护范围 6.1.1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 核心保护范围南至芙蓉巷,北至大明湖路南侧边界,东至珍池街,西临贡院墙根街,面积8.5公顷。核心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府学文庙、芙蓉街两侧、金菊巷两侧、王府池子周边及后宰门街南侧,具体范围详见保护区划图。 6.1.2核心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 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对危房及严重破坏街区风貌格局的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改建除外。对现有建筑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历史风貌。经批准允许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 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保护整治措施应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原则。 6.2建设控制地带 6.2.1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规划划定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四至为:南至泉城路道路中心线、曲水亭街南侧,北至大明湖路道路中心线,东至县西巷、珍池街、院前街、西更道街一线,西临贡院墙根街,面积17.2公顷。具体范围详见保护区划图。 6.2.2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控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historic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0.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0.5 文物古迹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2.0.6 文物保护单位officially protected monuments and sites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2.0.7 地下文物埋藏区undergrou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地下文物集中分布的地区,由城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地下文物包括埋藏在城市地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2.0.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citv 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为目的,以确定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2.0.9 建设控制地带development control area 在保护区范围以外允许建设,但应严格控制其建(构)筑物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的区域。 环境协调区coordination area 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划定的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风貌townscape 本规范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 candidacy listing building 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 historic building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 历史环境要素historic environment element 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景物。 保护conservation 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勘测、鉴定、登录、修缮、维修、改善等活动。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更新的速度也在 不断加快。老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资源,造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如何解决好 更新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与展现老城特有 气质与韵味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历史 文化街区改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1、前言 虽然在近些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历史上却一直 未被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基于追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旧的街道”则面 临被拆除和遗弃的尴尬境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道的位置往往靠近市中心 商业区(CBD),因此改造的实际费用远高于拆除重建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 因为我们没有正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潜在价值,它的品质被我们忽视了。 2、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方法(Method) 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包含着一个矛盾体:改造是对持有环境的改变,这 种改变或多或少会对原有环境造成影响,而保护是力求保持原有风貌,尽力去克 制改变。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谨慎和妥善的态度去控制这种变化进程,在促进街区繁荣的同时保护街区的地方性特征。正如林奇所言:“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 种僵化的尊敬。” 2.1挖掘和发扬街区历史文化 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归根到底是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街 区的文脉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风貌 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文明特质。例如表现出老上海 街坊邻里之间亲密关系的弄堂文化、再现老北京居民平日生活韵味的胡同和四合 院文化、展现四川人休闲、娱乐和社交的茶馆文化和巷子文化等。这种文明特质 的传承,主要是依靠街区历史建筑的表达和街区空间的展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 生活型展示。 2.2丰富和完善街区功能活动 为了使功能日益落后的历史街区在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中重新焕发活力,需 要提高街区的地区竞争力。首先是通过街区内部环境的构建,增加其硬件吸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振兴街区内部使用功能,增加功能的有效性。史蒂文 在《历史街区的复兴》中指出,这些努力包括突出街区的历史性、改变建筑现有 的功能为旅游或居住活动服务,或改善街区的文化氛围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 的开发也需要注入新的功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拉动内需。常见的做法 是以房产开发为主的引入购物、娱乐、休闲、住宿等消费产业,根据前期的消费 调查,来合理布功能配比,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功能开发也有趋同的趋势,改 变这种趋同感的方法是增强街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打造,例如新天地的店面建筑 风格是以弄堂建筑为主,而城隍庙则以庙会文化为主,建筑与店面风格应突出与 庙会相关的文化体现。 2.3修复和改善街区空间环境 有了前期的历史文化挖掘,与后期的功能组织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 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街道和环境当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通过这些物

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分析与研究

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分析与研究 本文是以邯郸串城街蔺相如回车巷为例,研究我国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环境。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查阅等方式对蔺相如回车巷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其环境该改造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对研究成果做了相关的思考与延伸,提出解决提升回车巷街景观环境策略。此问题的研究对提升传统街区环境质量和古赵文化传承以及回车巷整体规划 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社会价值是新街区不可取代的,具有极高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求新思想为主的建城思路日益盛行,往往忽略了历史街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历史街区景观环境遇到许多难题,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邯郸回车巷景区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以蔺相如回车巷为例,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升历史街区环境品质。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老城区串城街南段,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为大将军廉颇在此回车让路之地,故命名为“蔺相如回车巷”。回车巷为东西走向,巷宽度为1.8米,恰是我国古代一马车的距离,巷深约为7.5米。此巷是邯郸历史遗迹项

目,也是邯郸旅游精品项目。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十二年,邯郸知县萧察依据百姓“心碑”,在青砖砌成的墙壁上镶嵌六个石刻大字“蔺相如回车巷”。1981年政府又对其进行维修并立石碑建石碑亭述其典故,其碑亭宽度为2.3 米,高度为 4.4 米。2000年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弘扬古赵文化优秀传统,展示邯郸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在回车巷历史遗迹西部新建回车巷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秉承秦汉时期建筑,秦砖汉瓦,形式采用两层阁楼,整体风格古朴、庄重大气、古韵十足极具古赵文化内涵。至今,街区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均保留原貌,体现战国时期的街区面貌。 现代城市进程下回车巷历史街区价值 每个城市的历史街区都记载着自己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 记忆。街区价值判定是由年代的长远与留下的文化财富来评定的,并赋予街区独有的气质。在现代城市发展的状况下,回车巷街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它的发展也为城市创造更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活动空间,创造更多社会经济效益。 人们对蔺相如的故事耳熟能详,也就是“将相和”这篇文章,回车巷就是这赫赫有名典故的源头之地。根据调研和文献查阅得知,回车巷的历史价值不仅是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在此处为大将廉颇 回车让路重归于好之地,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回归赵国的必经之地,也是赵国历史上“完璧归赵”“怒发冲冠”“两虎相争,必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陈剑飞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陈剑飞1,张骏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90;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 【摘要】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为例,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花园式商业区的规翱与开发、内向型开放空间的发掘与营造、新老建筑风格的对比与协调、历史文化景观的承载与延续等设计目标,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街坊;改造 【中图分类号】Tu一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07J02一0027—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城市从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到建筑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传统街区,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我们把它们称为历史文化街区。或许街区中每一座建筑物都够不上文物保护的级别,但却以整体性的环境风貌记录着城市空问发展的文脉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我们应在规划布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与改造措施。 1项目概况 花园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北起西大直街,南止木介街,东起海关街、红军街,西止耀景街,包括三片四个街坊。本例的改造街坊为哈尔滨待公布的第二批保护街坊,由西大直街、海城街、联发街、北京街围合而成,占地面积3.1公顷。该街坊是1899年沙俄为中东铁路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的新城的一部分,是中东铁路建设局职员的住宅区,也是哈尔滨市现存唯一比较完整的近代铁路职工住宅街坊,它对了解哈尔滨城市发展史、继承和发展城市文脉具有重要意义。街坊内的居住形态反映早期花园式城市的规划思想,厚墙窄窗的俄罗斯式砖结构单层房屋,体现了严寒地区建筑的个性。街坊内还生长着有百年历史的老榆树约40棵,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 2问题与对策 设计伊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街坊现状环境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街坊内环境比较混乱,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相当一部分建筑已破旧不堪。现状建筑以居住为主,间杂一些公企、市政用地,住户冗杂,街坊内部环境很差,完全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特点。 该区前身为沙俄中东铁路建设局的职员住宅,受欧式建筑文化影响较大,但除了区域内两座保存较好的保护建筑外,其余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均为一层小住宅,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为街坊的整体改造带来一定难度。 街坊地处市区中心,周围商业繁华,如将整个区域完全按现有特点严格保护,将影响此区域的城市活力,制约城市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以往旧城改造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解决的途径: 环境整治——混沌一整合。对街坊周边历史较为悠久的14栋建筑(包括两座保护建筑)进行保留和修缮,因这些建筑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仍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对那些后期私建、乱建的公企、市政用房及部分无保留价值的民宅予以拆除,并适当加建一定规模的新建筑以保证其开发价值,完成街坊建筑环境的整合。 风格转变——单一一复合。建筑单体的风格、结构、材料、细部等对整个街坊的空间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建筑应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特点。因此,街坊内新加建的建筑应该体现新时期哈尔滨建筑的时代特色,一味仿古、造“假古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功能置换——居住一商业。鉴于本街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以商业功能置换现状的居住功能有很大益处:一方面商业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表现出鲜明的群聚性特征;另一方面商业活动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丰富的活跃性,易于实现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与传承。 3改造设计方案 3.1花园式商业区的规划与开发 花园式商业区反映了多元化社会中人们对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特有情调的真切感受和追求。规划设计在保留原有保护建筑和树木的前提下,结

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总则 1.1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相关要求、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完善街区综合功能,特开展《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编制工作。 本规划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规划,为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及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由呼和浩特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2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起施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实施)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11月16日起实施)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阶段成果)

《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阶段成果) 《呼和浩特市控制性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 国家和呼和浩特市有关法律、规定及技术标准 1.3规划地位与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文件,为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对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性规定和指导性建议,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时应当遵守本规划的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