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10.2 液体的压强

)了解

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薄塑料袋,玻璃管,橡皮膜,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看到的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二)活动:

体的深度有关;

9-13中,压强计显示的是液体中哪个位置的压强?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的大小的?

)深度:从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竖直距离,叫做液体的深度。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的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处压强的大小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方向各

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用实验验证。

考”内容,并思考回答。

【练一练】

1.往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水越深,橡皮膜凸出越明显,

这现象表明: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2.液体的压强随________ 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潜水员潜水越深,就越穿越加坚固的潜水服,这样做是为了使潜水

的水的压强。由于在同一种液体中,液

的压强就越

.据报道,由

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越大

)在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液体的压强 南京育英二外谢凌 [设计意图]: 本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 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 强计、铁架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气球膜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年级下册 [教学评析]: 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 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参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压强(教学参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和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南京育英二外谢凌 [设计意图]: 本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 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 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气球膜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年级下册 [教学评析]: 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知识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播放视频《踩气球》 从同学们看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让学生观察3幅图片,总结出压力的定义 2.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结合3道组图题,强化学生对压力的定义理解 3.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二)压强: 1.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观察图片雪地里的两个孩子 学生讨论: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深陷雪地,一个没有呢?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自己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师]大家利用“练习三”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压力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有关系。 师]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压强的应用: 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练习1.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本节课开头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师]观察几幅图片,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九年级物理1421液体的压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二、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压强的方向。(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3)认识连通器,(4)知道生活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练习使用类比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看课件和演示实验。讨论给你的启示: 1、课件:潜水艇下潜。 2、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上述现象说明:(1); (2); 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问题:用手压时,如果高度差不变,说明,怎么办? (3)演示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演示2、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3、不同深度的压强 演示4、不同液体的压强 (4)分析结论:;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1、读课本P82填空: 问题:液体内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 分析:要知道液体某一深度竖直向下的压强有多大,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上方有一段夜柱,深度为H,面积为S,密度为P 液柱的体积 V= 液柱的质量 m=V P= 液柱的重力 G=mg= 平面上受到的压强P=F/S= 2、从P=pgh可知:(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液体的有关。 (2)液体的与液体的面积、体积、重力、质量等;(选填“有关”或“无关”) 3、自学例题分析:(课本例题------------注意解题格式) 反馈练习: 1、P80,现象,说明 2、P82,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课堂小结:学生交流讨论学到了什么? 作业: 1、液体压强的规律是 2、P85,1——4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实验: 1、公式推导: 现象分析: 2、例题 结论:三、连通器 1、定义: 2、特征: 3、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了液体压强的公式,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但是教师若能将液体的深度的含义重点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效果可能会更好。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2、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

10.2 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有关液体压强的问题,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部及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 本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全面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等综合能力。 四、教具 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压强计、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引入课题 ①当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物体为什么会对水平面产生压强? ②液体是否能产生压强? (二)教学过程 1、液体压强的特点 (活动1)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现象: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起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活动2)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有什么感觉? ①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②能否将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转换为我们能看得见的现象?(活动3)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 现象:侧壁的橡皮膜凸起,说明什么?

原因:①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 (活动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将底部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浸入水中 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等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还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不能用此方法进行尽一步的研究。 介绍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压强计构造: (1)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2)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 (3)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4)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活动5)手压橡皮膜,观察看到的现象 说明: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我们可以由观察到的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出现的高度差来说明橡皮摸所处位置液体压强的大小。 收集证据: (活动6)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①什么是深度? 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②观察到的现象? ③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完整)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 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与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 技能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学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目 标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过程 与方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法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情感 态度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与价 值观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 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本着贴近生活、从学生 学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积极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能分力;通过准备教具,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析

方法,及时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巩固提高使学生 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思考,进入情境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讲述,创设引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情境 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 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 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了解压力的概念讲述压力新的概念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讨论压力作用效果 引导启发可能有关的因素 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学生设计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设计探究实验进行 探究实验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探究活动 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巡回指导授 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 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 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课 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 果是否合理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或数 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总结分析据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区分压力与压力的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压强-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压强》 海南侨中李旺义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 2、难点:(1、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压力的关系 (2、应用压强时,正确认识公式中的压力和受力面积 三、教具 教师用:多媒体、气球、针、钩码等 学生用:海棉、小桌子、橡皮泥、细线、钩码、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等 四、教学方法:学生实验,类比法,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节目——心口碎大石。 生:观看表演,产生疑惑。 师:为什么石头碎了而人却没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压强,相信不久之后你们会解开这个迷。 (二进行新课 1、压力 师:我们首先来观察几个实验。 (1、钩码压塑料板。 (2、图钉按进木板里。 (3、木块放斜面上。 请三位同学上去分别画出三个力的示意图,确认示意图无误后,请学生归纳这三个力有何共同点。生:方向都是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的。 师:很好,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板书压力定义,压力作为一个力也有三要素,请同学一起回忆力的三要素。 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那么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又如何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的方向和作用点。 生: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师:那么大小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钩码对塑料板的压力大小。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二点、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

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第三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第四点、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因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只要得到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这样容量就较少,能够用1课时完成。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5、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 通过实验直接呈现,让学生直接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受,及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四、强化方法: 介绍公式后,通过在课中强化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 【课时设置】 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本着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能力;通过准备教具,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及时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巩固提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复习教案

液体的压强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 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1.液体有重力,同时具有 。所以,液体对 、和 有压强, 2.在液体的内部同一深度, 相等; 3.液体越 ,压强越 ;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在 深度相同时, 压强越大。 5.液体的压强公式是: ; h 的物理意义: 6. 叫做连通器。她的特点是:当液体不流动时, 。 7.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9.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 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 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难 点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 个方面入手. (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 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 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 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学情分析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研究清水和盐水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先观察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再观察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最后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的.这个实验只能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和跟密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 设计思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 用―――连通器

想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演示实验1: 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 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 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 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 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 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通过直观的实验 现象使学生感知 液体压强的存在 和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2: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 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 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 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 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 压强就越大. 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 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 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设问:液体对 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 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 强?

2010年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 (附历年真题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人教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知识梳理 压力 压强 F 固体压强P= S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定义 产生原因定义 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方向适用范围 F浮>G物上浮漂浮 物体浮沉条件 F浮

浮力密度计 应用潜水艇 轮船 气球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压力是指垂直压力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面和作用点:接触面表面 3、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P= S F ,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P表示压强。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 5、增加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二、复习内容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 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苏科版《9.2液体的压强》教案(初中物理教案).docx

9.2 液体的压强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 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 实验探索法、讨论法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1课时 教学步骤 1.复习提问 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 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导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 入 教师评讲。 新 课 2. 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 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1. 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新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 课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 教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学 倒 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 结论。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 增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 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 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 计U 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 明: 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实验步骤: 将水倒入水槽,观察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液面的变化 情况; 逐渐将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观察在此过程中,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 变化情况; 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调节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比较金属盒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时,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课堂讨论 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 形管中观 察到什么?(U 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 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 (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 题?(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橡皮膜在 3 厘米、 6 厘米、 9 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 6 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 3 厘米处大, 9 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 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经历用“理想液柱法” 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⑶.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 系.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 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⒈公式推导: 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 静止时,这个液柱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