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配方

功能性食品配方
功能性食品配方

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

摘要

目的研究酸枣仁功效成分的含量以及基于酸枣仁的功能食品配方的设计。方法用化学方法测定酸枣仁粗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枣仁皂苷 A 的含量。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比较低、中、高3个剂量(570 ,1 000 及2 000 mg/kg)酸枣仁粉剂对小鼠睡眠的影响,并且用荧光法测定小鼠脑中 5-羟色胺含量。结果酸枣仁粉剂总皂苷的含量为0.96 g/100 g,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为0.41 g/100 g,总黄酮的含量为0.62 g/100 g。中剂量样品(1 000 mg/kg)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酸枣仁改善睡眠与小鼠脑中5-羟色胺含量具有相关性。结论酸枣仁粉剂功效成分的含量较高,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改善睡眠与小鼠脑中5-羟色胺含量有关。

关键词酸枣仁;功效成分;改善睡眠

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为中医传统安神药材,《中国药典》2000版第Ⅰ部记载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 spinosa(Bunge) Hu ex H.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味酸性平,归肝、胆、心经主要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降脂、抗缺氧、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改善睡眠的研究很多集中在西药如安定等以及褪黑素等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与副作用。酸枣仁为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原料,文献记载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将其加工成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不仅食用安全可靠,而且功效显著。但现有酸枣仁改善睡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如皂苷、黄酮)、酸枣仁汤剂改善睡眠以及与其它药物合剂改善睡眠的作用、酸枣仁超临界萃取有效成分、酸枣仁皂苷和褪黑素合剂改善睡眠的效果等方面[1,2],采用酸枣仁纯粉剂进行改善睡眠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详细报道。对酸枣仁纯粉剂改善睡眠效果的研究,可以使其作为改善睡眠保健品原料的主要成分,并为进一步合理组方提供重要依据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具纵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

富油性。气微、味淡。以粒大、饱满、有光泽、外皮红棕色、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药理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每ml相当于7.5g生药,将原液稀释为1:1,l:0.5,1:0.25 3种浓度,pH=9,用量每20g用1.0ml。

对小白鼠一般活动的影响:

直接观察法试验:取体重18.0±1.0g小白鼠,各半,给药前先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然后给予不同浓度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1.0ml/20g ig。

光电镇静法试验:用十字交叉光束的二个光导管串联组成光电镇静器,用积数器记录10分钟内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在药物浓度为1:1与1:0.7组小鼠活动显著减少。

排水量法试验:参考Komlos等的抖笼排水装置用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表示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小白鼠分为大剂量组(1 :0.5),小剂量组(1 :0.25)和对照组,1次ig给药,30分钟后开始观察15、30分钟内排水量,1:0.5药物组比对照组排水量显著减少(P<0.01)。

抖笼法试验:选体重18±1.0g小鼠,随机分两组,每组10只,给药组用1:1酸枣仁水溶液ig 1.0ml/20g体重,30分钟后放入抖笼内观察10分钟内活动情况。结果给药组自发活动明显降低。酸枣仁石油醚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以上的提取液每1ml相当原生药10g)水煎剂(浓度为每1ml相当原生药1g),pinosin配成每1ml相当原生药1mg。采用抖笼法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见表4,除石油醚提取液无效外,均显示明显的降低自发活动。

降低协调运动:选取体重18±1.0g 小白鼠,在滚笼上转1h,不落下者为合格。取40只,按体重性别随机分4组,给予不同剂量酸枣仁水提物(每1ml相当7.5g生药,并稀释为1:1,1 :0.5,1 :0.7)与生理盐水对照,用滚笼法进行实验,滚笼转速为 6.5wk/分钟,每次放入10只小白鼠,ig给药30分钟后放入滚笼,连续转60分钟,观察动物落下只数,结果见表5。3种浓度均落下60%以上,与盐水组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

对动物睡眠的影响:

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与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取18.0±1.0g小白鼠20只,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给酸枣仁水溶提取物(每ml 相当7.5g生药,稀释为1:1);另一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ig给药后30分钟,每只小鼠ip 0.2%戊巴比妥钠0.1ml/10g,每5分钟进行一次翻正反射试验直至翻止反射消失,记录30分钟内消失只数,酸枣仁水

溶性提取物能加强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睡眠时间(P<0.05),但不及氯丙嗪(P<0.01)。

炒枣仁煎剂对大鼠睡眠的影响:Wistar大鼠18只,体重160-240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置于有机玻璃圆筒内单独饲养,活动不受限制,自由摄食和饮水,保持自然光照,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安装皮层电极,用于记录脑电。在两侧颞肌和颈肌内分别插入银丝电极以记录肌电,连续记录6小时,每只大鼠在ig前记录3天,ig后记录3天。炒枣仁煎剂每1ml相当于原生药0.5g。实验组用炒枣仁煎剂ig,每次1ml,每日2次,自记录睡眠的d3晚上开始给药,共3天。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睡眠资料分析采用目测法,每30秒为一分段时间。睡眠觉醒周期分为:

1)觉醒期以额-顶叶引导出的低幅快波脑电和明显的肌电活动为特征;

2)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以梭形波(10-15Hz)和高幅慢波(Q波。0.5-5Hz)为特征,该期肌电活动明显减少。其中Q波少于50%者为慢波睡眠第1期(SWS1),相当于浅睡阶段;Q波超过50%者为慢波睡眠第2期(SWS2),相当于深睡阶段;

3)快波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以低幅快波(6-9H2)的脑电为特征、除偶尔有肌肉抽动外无明显的肌肉活动;

4)总睡眠时相(TS)包括SWS1、SWS2和PS。全部实验资料以均值±标准误(X±SD 表示,用t检验统计处理。

结果:实验组大鼠ig后TS和SWS2持续时间明显增长,与ig前相比,6小时内TS 持续时间平均增加51.0分钟(26.O%),SWS2持续时间平均增加41.4分钟(116.3%),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SWS1和PS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对照组ig生理盐水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实验组ig后TS与SWS2的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变化。与ig 前相比,6h内TS发作频率平均减少22.7次(-36.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增加3.5分钟(+95.6%);6小时内SWS2发作频率平均增加28.3次(+89.O%),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而SWS2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0.3小时(+31.6%),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前后对发作频率和发作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变化。在实验中还发现ig后多数大鼠的脑电图波型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慢波睡眠阶段高幅慢波增多,波幅增大,频率变慢,尤其是ig前睡眠量较少的大鼠更为明显。对照组在ig前后未见明显变化。

酸枣仁有效成分对大鼠多导睡眠描记的影响:酸枣仁用石油醚脱脂后加水抽提,再加硫酸铵至一定饱和度,析出沉淀,加水溶解,并滤去不溶物,清液调pH至3.O后,用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先用水洗至中性,然后用NH4OH洗脱并分部收集得两部分,分别为

1.90g(SZ1)和1.86g(SZ2)。SZ1和SZ2均用生理盐水(NS)配成4g/L。在描记开始前lh按20mg/kg体重作ip。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1只,分别ip SZ1、SZ2和NS,多导睡眠描记,为了避免昼夜节律对实验影响,描记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下午2:00-6:00)。每只大鼠均在给药前ld和当天各连续描记4h,大鼠睡眠按Usdin法。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D)表示,用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SZ1和SZ2组给药后睡眠总时间(TST)和慢波睡眠(SWS)显著增多,而觉醒(W)显著减少,与给药前lh相比,TST分别增加21.7±19.4分钟(±17.2%,P<0.001)和27.7±18.5分钟(+20.O%,P<0.001);SWS分别增加20.O±18.6分钟(+17.O%,P<0.01)和28.2±19.0分钟(+21.9%,P<0.001),其中慢波睡眠深睡期(SWS2)分别增加8.4±1

2.1分钟(+48.8%,P<0.005)和25.3±19.4分钟(+138.2%,P<0.01);W分别减少21.7±19.4分钟(-19.O%,P<0.01)和27.7±18.5分钟(-27.3%,P<0.001),而慢波睡眠浅睡期(SWS1)和快波睡眠(PS)均无显著变化,NS 组给药前后各时相均无显著变化。从有效成份时间效应关系看,给药当天与前ld同一时间的每小时TST和SWS2相比较,分析SZ1和SZ2的时间效应关系。又从给药后TST和SWS2效应达高峰的时间来看,SZ1在h4-5,效应达高峰时TST和SWS,分别增加45.3%(P<0.01)和186.7%(P<0.005),而SZ2在第3-4小时,效应达高峰时TST和SWS2分别增加2

3.6%(P<0.05)和191.4%(P<0.01)。

毒理学

毒性:酸枣仁150g/kg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4.33±2.015g/kg。但极大剂量亦可有毒性表现。

配方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固元膏的阿胶、红枣可以补血,还有黑芝麻、核桃仁能补肾,冰糖能润燥。酸枣仁固元膏添加“天然睡果”酸枣仁,安神助眠。

蒸制方法:

上述材料低温烘焙至熟磨粉之后,加黄酒1000g(小孩可用酒味较淡的葡萄酒或料酒),拌匀后,隔水蒸。先用大火蒸15分钟,再用小火蒸90分钟,完全蒸透即可。等放凉后,放入洁净、干燥的罐子内,在睡前吃一小勺即可。没有饮酒习惯或不耐酒力者,可用温开水调服或直接口服,每天服用1~2勺。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刘雯,杨静玉,等.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2):115.

[2]刘华,陈更业,贺戈.酸枣仁合剂对失眠症夜间慢波睡眠影响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1):703.

[3]王晖,刘良玉,陈梅荣,等.灵芝软胶囊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4(14):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S].2003:308.

[5]李玉娟,车镇涛,毕开顺,等.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甙A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309.

[6]蒋晓玲.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方法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85.

[7]郭胜民,范晓雯.酸枣仁总皂甙的中枢抑制作用[J].西北医学杂志,1996,8(11):166.

[8]王和平,王建明,张晓燕.三种产地酸枣仁饮片中酸枣仁皂甙的含量比较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32(5):38.

[9]郭胜民,范晓雯.酸枣仁总黄酮的中枢抑制作用[J].中药材,1998,21(11):578.

[10]高隽,朱国庆.5-羟色胺与睡眠和抑郁症的关系[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分册,2000,27(3):148.

食品胶体综述

摘要:综述了黄原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根据黄原胶特殊的结构,分别阐述了其流变学性、增稠性和稳定性、耐酸碱盐稳定性、复配性和其他性能如悬浮性、乳化性和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黄原胶结构功能特性应用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xanthan gum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of xanthan gum were reviewed, and als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bout xanthan gum in food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xanthan gum,respectively expound the rheology, thickening and stability, resistance to acid and alkali salt st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other performance such as suspension, emulsification and freeze-thaw stability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eatures in food. Keywords: xanthan gum;structure;features;application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 1.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药品有什么区别? ①. 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追求临床治疗效果, 也不能宣传治疗作用.保健食品重在调节体内环境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②. 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即营养性,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感官性,提 供色,香,味,形,质等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安全性,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不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而药品则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毒副 作用。 【功能(保健)食品—系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一类食品。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它们大多具有普通食品的属性(营养,感官,安全)还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作用,与药品相比,保健食品不宣传,不追求临床疗效,对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 2.第三代和第一代功能(保健)食品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 3.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须经过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第二代的保健食品比第一代保健食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的实验基础。我国卫生部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大部分属于这一代产品。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其特定生理调节功能需经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明确可靠,而且还需确知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目前我国第三代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占30%。 4.21世纪如何发展我国功能(保健)食品产业? 具有益智延寿,促进生长发育,壮阳等功能性的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的畅销品。我国在保健食品发展应作出的努力: 1.加强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食品科学、生理学、营养学、医学、药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协同运用,进一步深入进行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和生理功能机理的研究。 2.建立保健食品的GMP体制,生产必须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对原料检查、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 运用现代分离,提取及制造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低温粉碎技术、低温真空技术、微胶囊技术及包装和保鲜技术等。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全全)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国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阵地 功能性食品开发------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 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 Health---haeth(古代词)值得庆贺即安全完好状况。 一)健康的标志:(全世界公认的13方面) 1、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3、正常身高与体重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37℃;72次/min;婴儿45次/min、6岁25次/min、15-25岁18次/min、年纪稍大又有增加) 5、食欲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 7、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龈和口腔粘膜; 11、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 12、光滑带光泽的头发; 13、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疾病的起因:1、不正常的生长物; 2、组织的衰老与变性; 3、免疫变态反应与其它紊乱; 4、先天性和遗传疾病; 5、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6、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侵染; 7、物理因素损伤; 8、营养不良; 9、应激反应; 10、毒性物质;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业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王盼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在食品加工业中正确使用蛋白质,也利于食品营养成分的保持和利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在加工中的变化及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资源. 关键词:蛋白质;功能特性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 WANGPanpan (Col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referstothatfoodproteinisaffectedbyphysicalandch emical propertiesduringtheprocessing,storage,preparationandconsumption.Proteinfunctionalp roperties arestudiedisnotonlyadvantagetouseproteinintheproperwaybutalsoisadvantagetomaintai nand utilizenutritionoffood.Thispapersummarizedthestructureoffoodproteinandcommonprot ein.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impactfactorsandchangesintheprocessingarealsosummarized Keywords:protein;functionality 主要内容 (1)蛋白质的四个功能特性:蛋白质的水合性质,蛋白质的表面性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及蛋白质的感官性质(2)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3)影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内在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4)蛋白质在热处理,低温处理,脱水处理,辐照处理,碱处理,氧化处理,机械处理,酶处理等作用下.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5)常见的食品蛋白质及蛋白质新资源(6)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前言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单位为氨基酸,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构成,某些蛋白质分子还含有铁,碘,磷,锌等.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蛋白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还是食品的主要成分,给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还是一类重要的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会对食品的质构,风味和加工性状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凝胶作用,溶解性,泡沫,乳化作用和黏度等在食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诸多性质.

功能性食品考试重点

食品、功能性食品、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2.功能性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 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 功能性食品分类中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指什么: 1.一代主要是强化食品。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的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强调科学性和真实性,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 品的功能。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不仅需要通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某种生理功能,还要查清 楚具有该项功能的有效成分。 早年肥胖和晚年肥胖引发的原因: 早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多,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晚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数量正常,但是细胞肥大,多发于成年期。 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的原因: 单纯性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正常,机体代谢基本正常。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减肥食品的开发原则: 1.减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而不单纯以体重减轻为标准,要观察脂肪减少的程度。 2.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3.对健康无损害,无不良反应。 抗衰老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六原理: 1.调节生物钟,如利用抗衰老功效成分来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或降低体温来延长细胞的 分裂周期。 2.利用McCay效应探讨限食延长寿命的条件、方案、机理 3.增强免疫抗衰老,控制免疫系统并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4.应用微量元素抗衰老。 5.应用抗衰老功效成分,如维E 6.控制大脑的衰老中心。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机制: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光过滤和抗氧化性功能上 1.光通过视网膜到达敏感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前,必须通过叶黄素、玉米黄质浓度最高 的部位。蓝光是黄光的互补色光,它在通过视网膜的各种色光中能量最高,破坏性也最大。由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专一性吸收蓝光,因此可以将蓝光的伤害减至最低。 2.视网膜中活跃的代谢过程和能量交换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淬灭 单线态氧,从而抑制具有破坏性的自由基的形成。 我国提出的常见肿瘤十大预警信号: 1乳腺、皮肤、舌、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或不消的肿块2疣或黑痣变化明显 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食物有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或上腹部疼痛4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分泌物带血5月经前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6持续性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持续性嘶哑、干咳、痰带血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血尿9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10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高脂肪膳食易引发大肠癌、乳腺癌原因: 高脂肪膳食使得肝脏的胆汁分泌增多,初级胆汁在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下,会产生致癌物质。高脂肪膳食易使人肥胖,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雄烯二酮芳香化成雌酮,会促使绝经后乳

项目三(8-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汇总

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肠道主要有益菌及其作用 2.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人体和动植物体一样,按生态学(ecology)规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中生活,机体与机体外环境生态间或与机体内定居的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外生物态学或宏观生态学(macroecology)和内生态学或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为着本文的目的,我们只讨论微观生态学的一些方面。 一、肠道微生态 1. 肠道微生态简介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宿主与其体内寄生的微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最佳生理状态,双方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转,因而机体携带的微生物与其自身的生理、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及生物拮抗等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健康人全身寄生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有1271g之多,其中眼1g、鼻1g、口腔20g、肺20g、阴道20g、皮肤200g,当然最多的还是肠道,达1000g,总数为100万亿个(1014),相当于人体细胞数(1013)的10倍。在人体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微生态是主要的,最活跃的,一般情况下也是对人体健康有更加显著影响的。 2.人体肠道菌群及其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种,菌数约为1012~1013个/g粪便,占干粪便重1/3以上,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比较少。形态上有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起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有的是肠道定植菌,有的只是一时的过路菌。肠道是一个细菌的寄宿地或者说是一个发酵车间。在人体功能与饮食或药物影响下产生的肠道环境条件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与数量也随之而变化。从而也对机体健康,首先是肠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人们要研究并力求保持对人体健康最佳的肠道菌群构成,这便是本节及有关章节的阐述的主要问题。 婴儿在出生之前的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同时,各种菌开始在婴儿的肠道内繁殖。最初是大肠菌和肠球菌、梭菌占主体,出生后5天左右,双歧杆菌开始占优势。在婴儿期双歧杆菌保持者绝对优势的状态,母乳喂养儿之所以抗病力强,其理由之一即为肠道内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而起到防御感染的作用。 在婴幼儿期占绝对优势的双歧杆菌从断奶开始直到成年期渐渐显示出减少的趋势,类杆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功能性食品: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3.功效成分(Functional Composition):是指在功能食品中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 4.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够清除机体中过多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可能与机体的衰老、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辐射防护等有关。 5.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6.F值:F值是指寡肽分于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比值。 7.高F值寡聚肽:高F值低聚肽蛋白质酶解形成的低分子活性肽,是支链氨基酸(BC)和芳香族氨基酸( AC)的摩尔比值。 8.UHF: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在200~600MPa下进行短时间加压处理使微生物的细胞膜产生断裂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9.UHT:超高温瞬时杀菌是把温度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10.超微粉碎:将物料在常温下于空气中进行粉碎,其粉碎粒度微小,平均粒径可达2μm以下,物料经超微粉碎可完整地保持其有效成分,并可显著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及人体消化吸收率。有干法超微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两大类。 11.微胶囊: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化技术是用特殊手段将固、液、气体等物质包埋在一个微小封闭的胶囊内的技术。 12.反渗透: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反渗透的压力差为1~10MPa。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 以及前景 摘要:主要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动向和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概况问题动向前景 Abstract:Describes the origin of functional food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and our problems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functional food res earch trends and prospects. Keywords:Functional food Overview problems res earch trends prospects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功能不再满足于提供足够的营养素,而是从传统营养学的“营养足够”概念升华到“最佳营养”,从重视“延长寿命”升华到重视“生活质量”,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当前。功能性食品强调膳食原料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本文对该食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动向及前景作一综述。 一、功能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

变。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 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2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如:在日本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用以改善人体健康功能的特殊用途,并印有FOSHU许可标志的上市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功能性食品定义为一种经过加工而具有生理益处,或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超过传统食物营养功能的食品类型。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二、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 2.1国际发展概况 目前,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全球食品生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年销售总额大约在100亿到400亿美元,而且还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市场调研显示,全球功能性食品销售额已经从1995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5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4倍;2007年功能性食品市场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的5%,未来还将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国际上功能性食品研发、消费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美国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全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功能食品的定义:是指具有特殊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营养素补充剂:指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膳食纤维:指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总和。 按溶解特征,膳食纤维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4.功能性脂类的概念:指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药用功能以及有益健康的一类油脂类物质,是指那些属于人类膳食油脂以及人类营养,健康所需要的并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一大类脂溶性物质。 5.脂肪替代品:是指加入到低脂或无脂食品中,使他们与全脂同类食品具有相同或相近感官品质的物质。 6.衰老:是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多方面、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 7.衰老的涵:一是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二是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三是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四是指衰老是进行性的,即随增龄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 9.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高密度脂蛋白又称胆固醇清道夫 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 二.填空题 1.功能食品的两大功能:一是增进健康,二是降低疾病风险。 2.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母乳和牛乳中 3. 人参有效成分:皂苷 4.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中药材 5.脂肪替代品的三个条件:无能量或低能量;具有与脂肪类似或相同的理化性质;对人体无副作用。 6.植物甾醇类的功能作用:1抗炎退热2降胆固醇 7.具有缓解疲劳功能的物质: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 8.具有减肥作用的功能食品:魔芋精粉和葡甘露聚糖、乌龙茶提取物、L—肉碱 9.具有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物质:芹菜甲素、辣椒素、银杏 10.矿物质类降糖因子:铬 11.维生素降糖因子:维生素E、维生素C 12.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 13.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一般在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略高,但也应该小于7.78mmol/L. 14.肥胖的诊断方法:①人体测量法、②物理测量法、③化学测量法 15.试验设计的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果

功能性食品的管理

功能性食品的管理 内容 1.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一般原则 2.对工厂、从业人员及设备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的监控与品质管理 第一节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一般原则 我国在1996年就发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这里的“保健食品”就是功能性食品,以下均称为“保健食品”。 一、保健(功能)食品的审批 (一)对保健(功能)食品的要求 按照“办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3 .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 3.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二)审查 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三)申请 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1.保健食品申请表; 2.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4.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5.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 6. 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7. 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皮肤的结构及类型 2.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3.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4.具有美容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使身体免受细菌、化学成分及外来物质的侵犯。皮肤能呼吸,内含丰富的血管、皮脂腺导管、神经和毛囊等。健康的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富有弹性。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1~2mm厚,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组成。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层延续而来,使皮肤与深层组织相连,保护神经、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免受机械性损伤。 4.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的附属器官,包括乳腺、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等。 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肤内小动脉先在真皮网状层内分支,形成真皮下血管丛,供汗腺、汗管和皮脂腺的营养。皮肤内淋巴管较少,淋巴液循环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淋巴管参与皮肤免疫调节。 二、皮肤的类型 皮肤主要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脱水性皮肤等几种类型。 1.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是最理想的皮肤,皮肤的油脂、水分含量和酸碱度处于均衡状态,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红润有光泽,细腻、柔软且富于弹性,毛孔细小不明显,无任何瑕疵。 2.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分缺水型、缺油型两种,皮肤干燥无光泽,缺乏弹性,毛孔不明显,易长皱纹,但不易长粉刺、面疱等。这种皮肤主要是由于缺水、油脂分泌不足以及衰老等因素造成的。皮肤较白的女性中,约有85%为干性皮肤。 3.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分为普通油性皮肤、超油性皮肤两种,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而致。这种皮肤毛孔粗糙,偏碱性,弹性好,不易衰老,但易长粉刺,易吸收紫外线而使皮肤变黑。 4.混合型皮肤 混合型皮肤是指一部分皮肤呈一种特征,而另一部分皮肤又呈另外一种特征。通常是,前额、鼻部和下巴的皮肤呈油性,眼眶周围、两颊和颈部呈中性或干性。 5.脱水性皮肤 脱水性皮肤分为干性脱水、油性缺水两种,皮肤因严重缺水而丧失润湿性。干性脱水皮肤水分散失严重,对物理、化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敏感;油性缺水皮肤毛孔粗糙,颌部下层脂肪浸润。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汇编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功能性食品设计说明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皮普洱茶饮料工艺 一、简介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推崇的特种茶。普洱茶能抑菌减肥、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称为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皮药材分“皮”和“广皮”。 所以将一定量的普洱茶辅配以皮,研制一种出营养保健的茶饮料产品。加了皮的普洱茶会寄居有些苦味,但对于化痰、止咳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二、成分及保健功能 (一)、普洱茶 1、主要成分 茶多酚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茶多酚是茶叶中许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50~70%。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防止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有灭菌、解毒作用。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大类。脂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罗卜素。它们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由于大部分不溶解于水,只有当吃茶或使用茶粉时才能被利用 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2、保健功能 (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 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明显抑制体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为血脂主要成分)含量的上升,并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还能发送毛细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而且对防治动脉粥硬化、高血压都具有重要作用。 (2)、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3)、降压 高血压指收缩压或扩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

功能性食品-2013综述要求

《功能性食品》论文 一、考试形式:课程小论文 名称:《功能性食品》课程小论文 一般名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 二、课程小论文内容要求(不少于5000字)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背景介绍(名称,组分或化学结构,来源,功效) 2.开发情况 3 生产制造工艺 4 应用产品及市场情况 三、其它要求及评分 1. 课程小论文(总分为100分)要求文字通顺、语言规范、力求简 洁、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5000字(word 4页以上)。 2. 课程小论文格式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论文格式(附参考文献), 必须用计算机排版(A4)、字体为小4宋,行距1.25倍。 3. 课程小论文切忌相互copy!如发现则copy者和被copy者一律以 零分处理。 4. 课程小论文电子档必须于2012年6月10日前发至实验18楼1615 室徐环昕老师(Tel: 64252418; E-mail: xuhx@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298402.html,) 5. 小论文成绩,根据论文格式和内容评分(总分为100分)。 6. 根据平时上课的表现(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等),由授课老师给 出平时成绩(总分为100分)。 7. 总课程成绩为:读书报告成绩×80%+(平时成绩)×20% 8 论文格式和内容评分标准

论文结构60分;生产工艺总结20分;开发情况10分;市场及产品10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论文结构:60分 A.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50~60分; B.论文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35~50分; C.论文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不合理:35分以下。 (2)生产工艺总结:20分 A.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比较其优缺点。16~20分; B.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不完整。12~15分; C.不能对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检索并总结。11分以下。 (3)产品开发情况: 10分 A.涵盖产品的标准,检测方法,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并提出自己见解:8~10分; B.涵盖产品的标准,检测方法等相关内容:4~7分; C.论文缺少相关开发情况:0~3分。 (4)市场及产品:20分 A.检索相关产品并归纳总结其市场情况;16~20分; B.检索相关产品;8~15分; C.论文缺少市场分析:0~7分。 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 摘要(黑体小四)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 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一个由欧洲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采用如下功能食品定义:“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1]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是有一定营养功能但却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学品)。实际上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 我国功能性食品定义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它们的本质相同,均属于食品,但适用人群范围和摄取量有微小的差异。功能食品是普通人可以日常适量摄取的食品,而保健食品更倾向于特殊人群定量摄取的食品,前者包含后者。

图表1: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二)功能食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功能食品的产品可以按照消费群体和食物形态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消费群体方式可以分为营养功能性食品、专用功能性食品、防病功能性食品;按照食物形态方式可以分为功能饮料类和功能食品类。 图表1:功能食品按消费群体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