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第一节剖面测制

一、测制剖面的目的

剖面测制是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一般放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初始阶段即设计阶段进行,个别放在后期阶段进行,应依测区实际情况而定,按需要补测一定数量的剖面。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

(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剖面上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取样资料,从而可反映出勘探工作的工程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程度、各地段的储量级别。

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地层剖面选择:应选在地层发育完整、基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变质程度浅的地段。若露头不好或因构造影响,致使地层不全、界线不清时,可测制补充性的小辅助剖面。

剖面布置:应基本垂直区域地层走向。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剖面线方向和地层走向夹角不小于60度。若地层产状平缓,其剖面宜布置在地形陡坡处。

三、测制剖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剖面踏勘:在剖面线基本选定之后,应沿线进行踏勘。了解露头连续状况、构造形态、岩性特征、地层组合、侵入岩的分布、种类、岩性岩相变化、接触关系、初步了解地层单元及填图单元的划分位置、化石层位、重要样品采集地点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总导线方位、剖面测制中导线通过的具体部位,需平移的地段和必须工程揭露的地区,以及工作中的住地和各住站的时间。

(二)剖面测制中人员分工

野外工作一般需要5-8人。人员大致分工为:

地质观察、分层兼记录1人

作自然剖面、掌平面图(航片)1人

前测手兼填记录表1人

后测手兼标本采集1人

放射性测量1人

若人员充足时,记录和样品采集均可由专人负责。若测制古生物地层剖面,最好古生物鉴定人员参加,变质岩地层剖面最好岩矿鉴定人员参加,以指导化石、薄片的采集工作。

(三)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及有关精度要求

1.剖面比例尺:根据剖面所要研究的内容、目的、岩性复杂程度等,精度要求诊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一般情况下比例尺为1/500~1/10000。

2.剖面上分层精度的要求:原则上在相应比例尺图面上达1毫米的单位(厚度)均需表示。但一些重要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等,其厚度在图上虽不足1毫米,也应放大到1毫米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分层间距按斜距丈量。

3.剖面的平移:剖面通过区如遇有大片复盖、天然障碍或因构造破坏造成测制意义不大的地段,则需要平移。平移应依一定的标志层或实测的顺层追索为准。一般平移距离不大于500米,否则应分开另行测制剖面。

(四)剖面的具体施测

1.地形剖面线的测量:有仪器法和半仪法两种,仪器法有测量人员负责测制;半仪器法由地质人员测制,以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以皮尺或测绳丈量斜距。注意将皮尺或测绳尽量拉紧。方向和坡角要用前、后测手测量的平均值,且要求两人测量数据差值不能过大。

2.将测量数据和分层位置及时记入剖面记录表,并表示在平面上,二者相互对照互相吻合。剖面记录表见表Ⅲ-1。

3.根据剖面测制的目的,按需要配合以物探、化探工作。

4.剖面上样品采集工作:应根据剖面研究的目的,系统采集岩石薄片样、各类标本、岩石化学、人工重砂、古生物样等。特别注意矿化地段样品的采集,严防漏矿现象发生。

5.沿剖面线用定地质点的方法控制剖面起点、终点、转折点、重要地质界线、接触关系、构造关键部位和矿化有利的地段等。地质点和分层号、化石及主要样品应用红漆在实地标记,并准确标绘在图上。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表Ⅲ-1

第页

参加人记录人年月日

1.应在所测量的产状上方标注“层”“片”“接”“节”“断”等简称,以表示“层理”、“片理或片麻理”、“接触”、“节理”、“断裂”等的产状(以下有关表同)填入10、11栏。

2.应在标本、样品编号前冠以相应的代号,以表示其种类,填入18、19栏。

6.居民点、河流、地形制高点、主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应适当标注于平面图和剖面图上。

7.在剖面通过部位,遇到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画素描图或拍照地质照片,并在记录上记明地点、时间和要说明的内容、遇到构造、特别是可说明大褶皱构造的次级褶皱构造,应在小构造具体出现位置的剖面图上方,用特写方式附上小构造形态特征特征素描图,如图Ⅲ-1。

(五)剖面图的绘制

剖面图的绘制常用的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到导线方位比较稳定多用展开法,当导线方位多变、转折较多时宜用投影发法。

1.展开法:展开法是将各次所拉的不同方向的导线按其水平长度移成统一方向的直线,也就是说将不同方向导线沿线观察的地质现象。当成是整个在一条统一直线剖面线上的观测。如图Ⅲ-2。

具体方法是据斜距和坡角(±°)把各段导线园滑连接而成。在导线方向与地层走向不完全垂直(交角小于75°)时,需要将直倾角换算成视倾角在剖面上表示。次法宜用于导线方位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该法比较简单,便于在野外绘制,缺点是将转折的导线展开,在剖面图上夸大了地质体的实际宽度,以至歪曲了地质构造的实际形态。因而地层厚度只能用公式计算求得。在作剖面中,每次导线方位应在剖面上方予以表示。剖面下的展开导线没有多少意义,成图中可不表示。

2.投影法:首先绘出导线平面图,并把各地质要素标绘到相应的位置上,构成路线地质图。投影基线方位与总导线方向(剖面总方位)一致。将地层沿走向延长到投影基线上,形成各地质要素与投影基线的交点,再将各交点垂直投影到与投影基线相平行的剖面图上,即为剖面上各地质素的界线点,如图Ⅲ-3。地形线是将各导线点位投影到基线上,再以基线的某已知高程据各导线点的累计高程勾绘而成,此法有人称作二次投影法。

在导线方位转折不大,每条导线方向和剖面总方向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和地层走向接近垂直,则可将平面图上地质界线与导线交汇点直接投影到剖面图上,进行剖面绘制。此法也称一次投影法。

投影法绘制剖面图较展开法复杂,但仍可在野外绘制,成图后剖面上的地层厚度基本上反映了地层真厚度,构造要素和形态特征基本符合实际。缺点是剖面地形轮廓线有所歪曲。

关于投影基线的确定方法,在投影基线与剖面线总体方位相一致,即垂直或基本垂直地层走向的原则下,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影基线通过各主要导线。见图Ⅲ-4(1)

(2)导线起始点的连线。但必须是测量导线较均匀地分布在投影基线两测。见图Ⅲ-4(2)

(3)导线加权平均法求投影基线方位:

公式:θ=

∑+??++L

n L L L n

n θθθ2211··

式中:θ为投影基线方位角 L 1……Ln 为各导线长度 n 为导线条数

∑L 为导线长度和

在求得投影基线方位角θ值后,在选择投影基线通过主要导线的位置,并按θ角值标定投影基线。 (4)几何作图法:依次连接各导线的中点,再连第一次连线中点,第二次连线的中点,最后形成一条直线,再通过该直线中点画一条垂直地层走向的直线,即为投影基线,见图Ⅲ-4(3)。此法适宜于导线转折多变的剖面,作法较繁杂,但正确性高。此法与导线加权平均法相近,但较前者更为正确。以上投影基线选定方法,以(1)(3)最常用,作图者可依据所测剖面导线分布情况和地质实际自行选用。

3.地层厚度换算

采用地层厚度换算公式计算

D=L(Sin α·Cos β·Sinr ±Cos α·Sin β) 式中:D-岩层直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直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r-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地层厚度应分层计算。比例尺小于1∶1000的剖面,分层厚度取整数,大小1∶1000的剖面,厚度数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地层厚度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产状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施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以便室内计算厚度用。 (2)脉岩的剔除:一般情况下,在图上出露宽度<1毫米的脉岩不必剔除其影响厚度;超过1毫米时,则应剔去,采用岩脉两侧分别代表的厚度。若某一地段岩脉虽小,但很发育,且对此地段地层厚度影响较大,可依据岩脉在地层中含量比(线统计法:岩脉厚度与整个统

计线段长度的比值),按比率求地层厚度。

(3)同一向、背斜中,地层厚度采用地层较发育的一翼进行计算(柱状图中可表示岩性相变或说明厚度的变化,不可采用两翼岩层中较大厚度的单层建立柱状图)。

4.地层真倾角换算为视倾角

在剖面图中,地层走向与剖面线方向不垂直时,在剖面图上地层产状以视倾角表示,见倾角换算表(表Ⅲ-2)。其产状数字表示仍为真倾向、倾角。

5.实测剖面图中表示的主要内容

(1)导线平面图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地质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导线长度以平距表示。

(2)剖面上表示内容:岩性(以花纹表示)、产状(花纹表示视倾角,下方数字表示真产状)、地质点、导线点、样品代号、层号及地层代号、断层、褶皱、居民点及山峰水系名称等,在剖面上方按需要附构造特写素描图。分层界线可适当划长。产状指引线应指在量取产状的实际位置处。

(3)剖面图必须和投影基线相平行。

(4)剖面图摆法:剖面的左端应为西、北西、南西、南。相应在右端为东、南东、北东、北。

(5)如剖面径平移,则导线平面图上按平移方向、距离另作起点。而剖面图仅按两点的高差决定起点的标高,水平方向酌情断开1-2厘米,以作图方便互不重叠为原则。

(6)如剖面测制中并进行有电、磁测量、伽玛测量等工作,若种类少,或仅一种,可在剖面图上部作曲线图表示,为了减轻图面负担,这些曲线图可另作图表示,但图中地质剖面图应互相一致。

(7)剖面图图面布局可参照图Ⅲ-5。

(8)剖面需输入计算机制图时,尚需填写如下表:剖面线测量记录表Ⅲ-3,剖面线地质记录表Ⅲ-4,剖面采样记录表Ⅲ-5。

剖面线测量记录表(表Ⅲ—3)第页

矿区编号:剖面线号:□□□□

剖面线地质记录表(表Ⅲ-4)

剖面采样记录表(表Ⅲ—5)

矿区编号剖面线号第页

(六)剖面地质小结(总结)内容提纲

1.前言

(1)剖面测制的目的

(2)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3)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4)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件、样品××件。

2.地质成果

(1)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2)依不同时代,由老到新分别对剖面所见地层进行叙述。

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元总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层详述其岩性、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岩性特征,应详细述明岩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整合接触关系。

(3)岩浆岩及脉岩的描述。

(4)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

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特征、断层对地层连续性的影响,控矿产构造特征。

(5)矿产:对矿产应详述。

(6)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第二节 1∶2000地质测量

一、目的任务

1/2000地质测量在矿床详查或勘探期间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研究矿床的详细地质构造、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的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测量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的分布地段,至少要囊括工程布设范围。

二、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露头圈定法

1.适用条件

(1)适宜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2)适宜在露头发育较好至很好的矿区;

(3)大比尺地质填图中可采用工程揭露露头。

2.该方法优缺点

此方法是在详细研究并综合联系每一个露头的基础上,达到全面了解全区地质构造的目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得观察测区的所有露头,不致遗漏业已出露的任何地质现象。不足之处是工作量大,当测区面积较大时,单独使用此方法难以获得整体概念,且在露头不良时须配合系统的工程揭露。

3.露头圈定原则

各个大小露头范围内的地质界线均以实线表示,小块露头群密集分布,相互间掩盖部分在图上不大于1-2厘米时并且不属于断层或夹层所致时,可连为一个大露头。如果覆盖甚广,露头零星细小图上不易表示时可适当省略。

4.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

准备工作:

(1)先将地形底图裁成30×30~40×40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作野外用手图。

(2)根据测区露头发育情况、地质情况地形特点,事先规划填图区的次序及大致路线,订出工作计划。

野外工作:

(1)每天出工前,应对当天工作地段进行概略的了解。

(2)按顺序逐一对单露头进行全面详细研究,并注意相邻露头之间的地址联系。

(3)每个地质点均应打桩、编号,并将点位上图,同时以目测法在地形图上圈划出每个露头的形态及实测地质、构造界线,绘出草图,作为日后联图及测量的依据。

(4)如果地质与测量同步进行,可当即测绘出露头界线和地质界线。每个露头测完后当即核对检查,若二者不同步,则应将前述地质草图交测量人员作为找点依据或由地质人员带领测量人员实地找点。

(二)剖面法

1.适用条件

(1)矿床地质条件简单、岩(矿)层层位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沉积变质矿床。

(2)不论露头发育如何均可使用,当掩盖较广时应通过主干及辅助槽探的揭露进行剖面测量,并配合一定数量的人工露头点的观察。

2.此法优、缺点

剖面法实质是对矿区按一定间距布设的垂直走向的剖面进行研究,并用联结相邻剖面来了解全区的地质构造。优点是研究得比较系统,能及时获得矿床和矿区的整体概念,工作量少;缺点是不能精确地研究矿床沿走向的变化,在条件复杂地区不宜单独使用。

用剖面法填图,并非每条线必须作剖面图,一般要求“实测剖面图”1-3条。控制剖面图,利用剖面长度展示法(不作导线平面图,直接以实测长度和坡度作图)作在野外记录本上。路线平面图,直接填绘在地形底图上。

3.工作程序和方法

(1)根据地质构造特征确定各剖面线的位置及方向。条件允许时应先踏堪,方向应大体垂直于岩层走向,剖面间距原则上以使相邻两剖面的地质情况能够对比为宜。

(2)将预定的剖面线用铅笔大致画在地形底图上并编号

(3)确定地质点的编号原则,一般按剖面及观察先后为序编号。

4.野外工作

(1)剖面起点位置在现场用仪器法或半仪器确定,并应打桩编号,或设标志点。

(2)沿剖面线进行野外观察研究,各个地质点位均需打桩、编号、并进行详细地质记录,同时,随剖面线的测制画出野外剖面草图。

(3)剖面线要基本垂直地层走向,相邻剖面大体平行。若遇遮盖无法查明地质现象及界线时,可沿走向向两侧追索以使推测,重要地质界线处要进行必要的揭露。

(4)在野外用图上,正确标记出点位和编号,在野外实际勾绘地质界线。

(三)地质界线追索法

1.地质界线追索法是根据对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界线及构造线的追索研究,来了解矿床的全部地质构造。

其适应条件如下:

(1)一般复杂至简单的矿床均可使用。

(2)适用于各种比例尺。

(3)一般只作辅助之用,只是在构造非常简单,单层厚度很大,特别是围岩为单岩相的矿床中,或矿体厚度不大的矿体地质测量中,才能作为主要方法来应用。

(4)适宜于研究矿体和近矿围岩沿走向的岩相和构造上的变化,特别是业已开采矿区。

(5)露头发育不好的地区不常使用。

2.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

(1)准备工作,事先要很好地研究岩层的层序或火成岩与变质岩的分带,找出主要的地层界线、构造线或标志层。

(2)野外工作

沿选定的主要地层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进行观察和研究,每隔一定的间隔设一个地质观察点。

地质界线追索法,经常需和剖面法合用。

总之,1/2000地质测量多用露头圈定法,配合剖面法或地质界线追索法。

三、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一)必须表示的地质体规模

1.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2.一般地质体宽度≥2米

3.蚀变体宽度≥2米

4.各种构造形迹、线状地质体长度>20米。

(二)地址界线实测允许误差

1.矿体界线1-2米

2.一般地质体2-4米

3.地质点精度:点位误差在图上小于1毫米,转点误差小于0.5毫米。

(三)观测点密度(个/平方公里)

简单区 500-600

中等区 600-700

复杂区 700-800

四、填图要求

(一)对三大岩类岩石按比例尺要求,将不同岩性进行划分、圈定,详细描述。

(二)构造

1.查明矿区构造的产状、规模、形态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2.查明各构造带的组合、分布规律,研究划分构造形式或体系。

3.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4.查明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5.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特征等。

6.对破坏矿体的断层、应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

(三)蚀变围岩

1.详细查明蚀变带的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查明蚀变围岩的性质。

2.详细圈定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研究蚀变体与岩浆热液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

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四)矿化及矿体

1.用槽、井探、物化探系统控制矿化带和矿体。

2.确定矿化带的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矿石质量。

3.查明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和分布规律,对矿石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与工业类型作出判断。

4.用工程控制主矿体及上、下盘小矿体,查明矿体边界。

5.系统查明矿体有用组分含量及变化。

五、路线观测记录及格式

(一)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要多跑、多敲、多看、多记、多想,做到连续观测、连续记录、连续制图。

(二)路线观测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地质资料的收集,又要重视直接找矿标志及矿产线索的观测,把问题解决在实地,重点现象要详细记录,整个路线记录要有连续性,重点路线要有信手剖面和路线地质

小结。

(三)每一个观测点,在记录中必须有详细的位置、露头特征、点位性质、点处地质现象及路线地质现象。

(四)采用剖面图、素描图与文字描述相结合,凡是重要的地质现象,应当进行素描和照像。

(五)记录格式

1.路线:

2.点号:

3.位置:

4.点性:

5.露头:

6.地质描述

(1)岩性: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岩层的组合特征,地层产状等。

(2)构造:按前“四(二)”的内容描述。

(3)矿化及矿产特征。

(4)围岩蚀变特征,蚀边范围,矿体与围岩关系。

(5)标本:编号、岩性、位置。

7.素描图、照片、信手剖面等。

六、地质观察点的布设和测定

(一)点位的布置:根据野外地质实际情况,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二)一般要布置在地质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构造、蚀变带、矿体界线、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部位)。

(三)地质点的测定

一般地质点位测定,岩性控制点用半仪器法测定,界线点及重要的观察点,需用仪器法测定。其精度要求允许误差在图上不超过1毫米。

七、地质界线的标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野外现场及时联图,严禁在室内回忆记录和勾绘。

(二)各种地质界线,必须用实、虚线条区分不同精度,实际观测到的用实线,推测或不确切的应用虚线表示。

(三)图上所表示的内容,线条要清晰,文字要端正、简练,要分清主次,合理避让,避免繁杂混乱。如产状可适当避让点位,点号等。

(四)所表示的各种内容在野外用2H-3H铅笔勾划,当天必须上墨。

(五)各种内容的表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

(六)联图时注意地形与地质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

(七)联结断层要注意先后关系,被断层错开或错断的地质界线不要跨断层而相连。

(八)不同岩浆建造的火成岩不能联成同一岩体。

(九)联图时要注意三大岩类区不同的地质特征。

(十)联图时要有整体概念,不能仅凭一点之见,不顾全局。

(十一)一般1/2000矿区填图在最后成图时,图面不呈显第四纪复盖沉积物(第四系地貌图除外)。

八、室内整理及填图总结

1.整理各类标本、样品,并及时登记送出。

2.检查素描图,按规定填绘花纹图例和各种代号注记,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校对。经检查修改后进行着墨。

3.文图对照,核对野外记录和图件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均需回到现场查校,任何情况下不能凭臆断修改原始编录,不允许涂抹或擦掉,只能进行批注、补充。

4.为了随时进行综合研究,除利用实测剖面外,必要时可以图切剖面。

5.认真整理野外草图,清绘野外地质清图。

6.不断进行总结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野外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提交文字总结。

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小结

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小结二一一一年八月

一、剖面测量工作概况 为了解红花园金矿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内的地层分布、构造格架、滑坡体出露范围及金矿化带特征,建立1:5000地质填图地层单元;指导找矿方向和工程布置,我项目部充分收集扎村金矿带资料,并结合前人的地质成果,综合研究,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及地层单元。在此基础上,项目部克服了本区覆盖很广泛的困难,甄选了实测剖面的位置。2011年5月16—17日在红花园金矿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南部施测了C—C′地质剖面,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详细划分地层单元,确定地层时代、组段,建立1:5000地质填图地层单元。2011年5月19—20日在金矿化带中部施测了B—B′地质剖面, 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确定滑坡体的出露宽度,认识金矿化带南矿段金矿化带特征及其周边岩性组段,为1:5000填图详细圈定滑坡体、界定金矿化带南矿段金矿化带及划分地层组段提供依据。2011年6月20日在金矿化带北部施测了A—A′地质剖面, 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了解金矿化带北矿段岩性,确定地层时代、组段,认识金矿化带北矿段金矿化带特征,为金矿化带北矿段1:5000填图提供依据。 A—A′剖面: 起点坐标X:2795385,Y:33614095,H:2216m; B—B′剖面:起点坐标X:2792235,Y:33613443,H:1722m; C—C′剖面:起点坐标X:2791016,Y:33612508,H:1679m; 因测区被“扎村金矿”分割为北矿段和南矿段,区内构造较复杂,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北部和南部地层出露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北矿段和南矿段选择地层相对较发育出露较齐全,基岩露头较好的地段在北矿段实测1条,在南矿段实测2条共3条地质剖面。工作方法是由地质人员采用测绳、罗盘、GPS半仪器法进行地质剖面的地形线测制,然后分导线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标本采集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采用展开法完成实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参加测制工作人员有:测手杨翔宇、邓平,记录孙晓轩,计算王旭鹏,制图杨显旭。测制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测制剖面长度4.06KM;采集标本13件。 二、地质成果 一)区域地质 巍山县红花园金矿勘查区位于西南三江褶皱系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北段之兰坪---巍山坳陷盆地内, 兰坪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位于西南三江地区南段,在晚古生代晚期,由金沙江洋向西俯冲与澜沧江洋的向东俯冲形成。该坳陷的发生和发展, 严格受东部鲁甸---哀牢山深断裂和西部澜沧江深断裂的控制。沿这两条深断裂带, 曾发生过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从而形成了区内北北西向平行展布的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和崇山---澜沧江变质带。两变质带的变质岩类十分复杂, 深浅变质岩均有。深变质岩的时代很可能属中一晚元古代, 而部分中一浅变质岩为古生代和晚三叠世及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汇编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第一节剖面测制 一、测制剖面的目的 剖面测制是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一般放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初始阶段即设计阶段进行,个别放在后期阶段进行,应依测区实际情况而定,按需要补测一定数量的剖面。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 (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剖面上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取样资料,从而可反映出勘探工作的工程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程度、各地段的储量级别。 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地层剖面选择:应选在地层发育完整、基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变质程度浅的地段。若露头不好或因构造影响,致使地层不全、界线不清时,可测制补充性的小辅助剖面。 剖面布置:应基本垂直区域地层走向。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剖面线方向和地层走向夹角不小于60度。若地层产状平缓,其剖面宜布置在地形陡坡处。 三、测制剖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剖面踏勘:在剖面线基本选定之后,应沿线进行踏勘。了解露头连续状况、构造形态、岩性特征、地层组合、侵入岩的分布、种类、岩性岩相变化、接触关系、初步了解地层单元及填图单元的划分位置、化石层位、重要样品采集地点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总导线方位、剖面测制中导线通过的具体部位,需平移的地段和必须工程揭露的地区,以及工作中的住地和各住站的时间。 (二)剖面测制中人员分工 野外工作一般需要5-8人。人员大致分工为: 地质观察、分层兼记录1人 作自然剖面、掌平面图(航片)1人 前测手兼填记录表1人 后测手兼标本采集1人 放射性测量1人 若人员充足时,记录和样品采集均可由专人负责。若测制古生物地层剖面,最好古生物鉴定人员参加,变质岩地层剖面最好岩矿鉴定人员参加,以指导化石、薄片的采集工作。

地质剖面图具体做法

实测地质剖面 探矿者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 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

地质勘探测量

第12章地质勘探测量 12.1 勘探工程测量 12.1.1 概述 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包括矿产普查和矿产勘探。其中矿产普查分为初步普查和详细普查,矿产勘探又分为初步勘探和详细勘查(精查)。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都要进行勘探工程,并需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包括勘探工程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填图测量,其主要任务是: (1)为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提供测量资料; (2)根据设计在实地对勘探工程进行定位和定线,并测量已竣工工程的位置; (3)为研究地层构造、编写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提供有关测量资料。 12.1.2 勘探线与勘探网的测设 12.1.2.1 勘探线与勘探网的布设形式 勘探线、勘探网的设计必须由地质人员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后,依据地形条件和矿体走向来确定。 勘探线的布设形式如图12-1所示,斜线区域是矿体的分布范围,曲线是地形等高线,编号为0-0',1-1'……的单线表示勘探线,它是一组等间距的平行线,一般垂直于矿体的 勘探网是由两组勘探线相交而成的,其形状和密度依据矿床的种类和产状而确定,通常布设成正方形、菱形和矩形等。为了控制勘探线和勘探网的测设精度,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首先沿矿体走向布设一条“基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布设其他勘探线。图12-2中M、N即为基线,基线两端点MN应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勘探网的编号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线号,分子代表点号。以通过基点P的零号勘探线为界,西边的勘探线用奇数号表示,东边的则用偶数号表示;以基线为界,以北的点用偶数号,以南的点用奇数号表示。

已知控制点坐标,计算出测设所需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然后依据这些测设数据采用常规测设方法,将基点M、N、P标定于实地。当基线两端点M、N和基点P初步确定后,应将经纬仪安置在其中任一点上检查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在基线两端点M、N埋设标石。然后采用单三角形或前方交会等方法,重新测定其坐标,求出它们与设计坐标的差值,若小于1/2000,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坐标。否则应进行检查或重测。 12.1.2.3 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就是将基线与勘探线上的工程点测设于实地。常规的测设方法是:在基点P安置经纬仪,定出基线方向,按设计给定的勘探线间距,采用钢尺量距或全 站仪测距的方法定出各勘探线在基线上的交叉点(如图12-2中的0 2 、 4 、 6 、 8 和 1 、 3 、 0 5、 7 等),然后分别在这些点上安置经纬仪,后视基线点M、N、P,拨水平角? 90或? 270,依据设计给定的勘探线上工程点的点距,依次将各工程点测设于实地,即得到各组勘探线。将勘探线上的工程点测设于实地后,应埋设标志并编号。 12.1.2.4 高程测量 在基线端点和基点测设于实地后,用三角高程的方法测量其高程。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如在规定限差之内,取其平均值即可,否则应查找原因。勘探线和勘探网高程的测定,可采用三角高程或水准测量方法,并布置成闭合或附合路线,以便于检核。 当采用全站仪测设勘探线和勘探网时,可不再布设控制基线,而是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用测距导线建立一些加密控制点,均匀分布于勘探区内。然后依据这些加密控制点以及勘探线与勘探网的设计位置,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设勘探工程点,同时用三角高程法测定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第三章_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

第三章1:10000以上比例尺地质填图 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方法 第一节地质填图方法 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野外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 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2、1∶5000~1∶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一、观察路线布置 填图工作应贯彻从 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 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 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 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 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 置,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 1 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线距离,垂直(或大

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考虑点线距,还要考虑基岩出露情况。 2 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继裂带)等采用沿走向 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二、地质点布置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产状点三类 1 基本点(主要点):是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而布置的观察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界线、含矿层或矿体界线、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该类观察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加作放大素描图)。 2 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同时满足观察点密度要求,在基本观察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该类观察点可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3 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观察点密度和数量而布置的观察点。对该类观察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三、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 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见表。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 填图比例尺地质界线每平方公里地质点数(个)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

实测地质剖面小结

苏家沟东金矿普查扫帚沟1:2000实测地质剖面 剖面地质小结 一、前言 1、剖面测制的目的 剖面测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组合关系、矿性、标准层、地层组合、编制称度等,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元。 2、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 剖面位于扫帚沟内,总体方位30°,起点手持GPS定位 N33°53′35.0″E107°23′51.6″H2149.8m,剖面线长3.6km。主要运用測绳丈量长度,罗盘定向、测坡角半仪器法测制。 3、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本剖面由苏家沟项目组经四天时间完成,工作人员有杜建华(前尺、分层)、渠继胜(后尺、取样)、刘沉(分层)、胥民舟(取样)、张宏波(作图)、张磊博(记录)。 4、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剖面总斜长4.76km,共测114导,划分岩层(39)层,取得岩石标本19件,捡块样22件。 二、地质成果 1、根据剖面上出露岩石的变质程度、主要成分、岩石组合特征可将出露的底层划分为中—新元古界丹凤岩组(Pt2-3d)、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上泥盆统星红铺组(D3x)。 2、对划分的各个底层由老到新经行叙述 1)中—新元古界丹凤岩组(Pt2-3d) 丹凤岩组与上覆的星红铺组的接触部位为覆盖,有一沟壑,因此推断为断层接触。丹凤岩组又可分为两部分 ①丹凤岩组下部(Pt2-3d a) 由剖面的(13)-(17)层组成,厚1127.19m,地层产状30-40°∠60-85°,出露的岩性有绿泥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含黑云母绿泥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 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呈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绿泥石、少量石英。黑云斜长角闪片岩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含黑云母绿泥斜长角闪片成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绿泥石、石英、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呈深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辉石。 ②丹凤岩组上部(Pt2-3d b) 由剖面第(27)层组成,厚94.78m,出露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糜棱岩,岩石呈浅灰色,糜棱状结构,条带状构造,长石和石英形成条带,条带宽约2m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2)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 古道岭组与上覆的星红铺组呈整合接触,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①古道岭组下部(D2g1)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 在地质工作中,常需测制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以编制其它地质图件或为有关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一、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工作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剖面线的选择,要看测制剖面的目的而定。如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层剖面,则可按地层剖面线选择的原则进行选择。当中途遇有地形、地物或其它因素干扰时,可以改变剖面线方向,也可以进行平移,或在旁侧加测辅助剖面(平移和加测辅助剖面时要注意地层的衔接关系,切误人为的歪曲地层真实厚度)。如果实测地质剖面是为了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那就必须按勘探线位置进行测量,剖面线要保持直线,中途不能改变方向,也不能平移。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具体确定。 剖面线位置选好后,应沿剖面线进行详细踏勘,以了解和确定地层、岩层、岩体的划分、岩层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规律及变化情况;找寻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初步选定标准层和地层划分单位;了解沿线地质情况和工作条件等。在踏勘过程中,对主要地质界线及标准层、标本、样品的采集地点,均应设立明显标记。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有半仪器法和仪器法两种。 (一)半仪器法实测地质剖面 用罗盘、皮尺或测绳、花杆或竹竿及手持水准仪等简单仪器,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称为半仪器法。通常这项工作是由一个工作小组进行,其分工如下。 1)测手 一般设前后测手各一人。主要任务是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长度,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角(剖面前进方向),用罗盘或手持水准仪测量测量导线坡度角。要保证测好地质剖面,测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测手的站位一定要在地形转折点或地质界线点上,这样既有利于丈量,又方便绘图。 (2)为便于分层读数,后测手应持皮尺或测绳的零点一端。 (3)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方位角以互相校正,二者读数应相差180°,报数时要报导线前进方向的读数。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大至1mm夸大表示。4.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第二节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剖面测量方法有直线法和导线法。如果剖面较短,地形简单,利用直线法便于整理。如果剖面较长,且地形变化较复杂时一般用导线法进行。野外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一般需要3—5人,最好5—7人(包括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和采样员等)共同测制一条剖面,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一、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此项工作由前、后测手(各1人,二人身高最好一样)来完成。一般用50m、100m长的测绳,后测手持0m端,前测手持另一端。测量开始时,后测手站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剖面终点方向前进,待到地形起伏变化处则停止。两人将测绳拉直,此时,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导线斜距——测绳终点所记米数。前测手应当注意寻找地形恰当的位置作为导线终点,有时需前后照应,尽量选择地形起伏的折点部位,如沟底、山顶等,使每一导线尽量放长,减少导线次数,加快工作进度,降低整理的工作量。前后测手共同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导线方位是指导线的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记数。前后测手测量误差小于2°~3°,取其平均值记入记录表格中。地形坡度的测量是利用罗盘测斜仪,前后测手分别瞄准对方相同高度部位,使视线与地面平行一致,多测几次,前后校正,开始读数。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测准后将角度连同“+”或“—”号一同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格中。二、观察、描述及分层观察、描述及分层(1—2人)是实测面的中心工作,一切都围绕其进行。所以一般都由工作细心、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分层是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上的差异性特征,按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岩石单位,在分层处做好标记(如插上小红旗等),并且将分层的位置在导线上读出,报告给纪录员记入表格中。首先确定沉积岩大类,然后根据具体特征进行边观察边描述,准确定名,详细描述、记录。此项工作,最好两人进行互相研究共同切磋,取样人员可同时配合,采集地层标本和各种样品。要注意分层准确合理,有时无须将岩层分得过细,但有时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岩层、矿层又必须详细的划分,待室内整理时再行取舍。分层人员要及时向记录人员报告分层位置、层号及岩性定名,当一导线工作完毕及时指挥测手前进。重要的地质现象要作素描图或照像。对一些出露不好而又关键的地段,要向导线两侧追踪补充描述,必要时可将导线附近的地质界限沿走向平移至导线上来。如果附近不可见或难于平移时,则须动简单山地工程,清理出露头以便观察。三、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及编号原则上对所分层岩层应逐层取样,其中包括地层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光片标本、岩石化学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同位素年龄样、古地磁样等等。对重点层位要加密采样。根据地质测量规范的要求而定取样项目。标本及样品一定要准确系统编号,填好标本签(见附表1),并用标本纸包装起来。所有的标本及样品编号不准重复。一般编号要有剖面代号、层号、标本及样品类型(如薄片标本、化学分析样等)、标本的序号等。如果在实习中有多组或不同班级同测一条剖面,则班级或小组的代号也要编入。如:W—②—B1W—代表王庄剖面②—该标本取自第层②内B1—代表薄片用标本,该层的第一块薄片标本ⅢZ—②—H2Ⅲ—代表三班或三组Z—代表张崖子剖面⑤—该标本取自⑤层H2—化石标本,该层的第二块采集标本及样品的注意事项:①一定要在真正露头上采集样品及标本,不能用转石代替。②取样位置要准确,在测绳上读准斜距记入表格中。③标本与样品一定要取新鲜岩石,规格视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标本规格为3×6×9cm3或2×4×6 cm3、,特殊样品可大一些或小一些。标本上用白胶布贴好、写上记录编号,或者用记号笔直接写在标本上。回室内最好涂上白漆,用墨笔编号、包装。负责采样人员,要逐层测量岩层产状,报告记录员填入表中。四、填写记录表格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见附表2)。表格内除各项水平距、高差、累积高差、产状视倾角、分层厚度等项待室内整理时,经计算或查有关表格填入外,其余各项均应在野外准确无误填写。导线号要写导线起始点的位置编号,如第一根导线为:0—1,第二条为1—2等等。导线方位角是记录后测手所测定的导线前进的方位,注意不要把方位记反。各项地质内容的记录都要与分层号相对应,如斜距起止点,是指所分这一层在该导线测绳范围内的具体起终数字,如22—43。地形坡度角要以后测手为准,倾角为“+”或“-”。其他各项要准确填写不得遗漏,记录人员要及时向各工作人员询问所测数据及记录内容,分层人员得知记录员已将表格填写无误后,方可指挥测手移动测绳,记录员应起到监督作用,保证质量。五、绘制草图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附表2)。在实测剖面中,应现场绘制草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便在室内整理时参考。①野外平面图的绘制方法首先大体确定剖面的总方位,可在野外大体测量,也可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量得设计剖面的总方位。以图纸的横线作为该剖面的总方位线,在图纸的上方标明北的方向(N)。在图纸上确定剖面的起始位置,一般图纸的右端为东或南,左端为西或北。如剖面的总方向为NW310°,则在图纸上应将130°方向放于右方,而310°方向放于左方,这样有利于与地形图相对应。开始,在图纸上剖面起点处沿导线方位角画一射线,在该射线上截取出导线水平距(根据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求出水平距D=(L1- L2)cosβ,或者按比例用作图法求出)。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顺序一一作出。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截取各分层位置,每分层段内要标好分层号。在适当位置标记产状符号、古生物化石采集部位等。导线号记在导线变换处,如有拐折,则标于导线相交角尖处,层号最好用圆圈圈起,标于分层段的中间,数字大小要一致。分层界线及产状符号等所画线的长短也要做统一规格(图9-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