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第38卷 第4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 ol. 38 No.4 2016年7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uly 2016

收稿日期:2016-01-10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绘本欣赏的幼儿生命教育研究”(14YB134)

第一作者简介:潘多灵(1982-),女,福建建瓯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绘本艺术与教学。E-mail : knifel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313033025.html,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潘多灵1,夏 成2

(1.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西 南昌 330103; 2.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生命教育包含着潜在的悖论,即,生命的灵性和韧性虽可以融合,但又天然存在着冲突,甚至互以对方的牺牲为发展的前提。忽视生命教育的悖论,导致成人在为幼儿挑选绘本读物时,固守暴力、死亡、性方面的幼儿禁忌,只愿选择“安全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的材料,造成了对幼儿心灵世界的过度保护,这并不利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生命教育应打破幼儿禁忌,适当选择“危险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材料,使幼儿的心灵世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绘本;禁忌;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4-0078-05

幼儿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历程和内容,帮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产生对生命本能的依恋,从而为其在今后的人生阶段更进一步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幼儿的成长,人们遵守着与幼儿相关的种种禁忌,以避免幼儿被现实中负面的事物所惊扰。相对于传统读物来说,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使信息通过图画能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打破了幼儿阅读在文字上的障碍。因此,社会对幼儿阅读的绘本有着更严格的审查,往往只有图画可爱,文字明朗,这些所谓的“安全”的绘本才可能被提供给孩子阅读。但是,生命教育中所潜藏的悖论决定了这样的阅读审查并不利于生命教育的真正开展和幼儿的成长。教育者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需要适度打破幼儿禁忌,重视“危险”的绘本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安全的”绘本与生命教育的悖论 在博士论文中,刘乃华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五岁的孩子担心人行道上的毛毛虫被同年龄的孩子玩弄,小心翼翼地将毛毛虫从人行道移到他认为比较安全的草地上。正因为有人曾经告诉过孩子生命的可贵与伟大,这个孩子学会了尊重生命。因此,当看到现实生活中有男孩毫不留情地踩踏毛毛虫时,刘乃华深切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4 的确,一个任意踩踏小动物生命的人,可能也会漠视人的生命。反之,一个爱惜小动物生命的人,更有可能珍惜他人的生命。但是,这个五岁的孩子知不知道,某些毛毛虫的毛会引起严重的皮肤过敏症呢?

人是物理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综合体,两者的发展理应是相互促进的,但是事实上又常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由此导致了生命教育中处处存在的悖论。对于个体的物理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长度,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韧性;对于个体的精神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灵性。这两者可以统一在一起,物理生命的健全有利于精神生命的发展,精神生命的损伤可能会造成物理生命的毁灭。但两者又常相互冲突,因为生命的韧性有时须以生命的灵性为代价,而生命的灵性有时又须以生命的韧性为代价。一个有灵性的生命,必定有对外界事物保持着高度敏感的心灵。但既然敏感,则固然不仅能敏锐感受到世界的美和诗意,也必然容易感受到世界的不完美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而相应的,敏感度低的心灵,虽对世界的美和诗意少了几分

第4期 潘多灵等: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79

关怀,但也就少了几分因缺失而带来的痛苦,生命反而可能更具韧性。①正因如此,当生命教育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培养生命的灵性之时,要认识到生命教育中隐含的悖论,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同时培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生命教育的悖论表现于许多方面。生命不应该有恐惧,但是生命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恐惧基础之上的,正是出于恐惧,人才能提前设法避开危害生命的事件、行为;生命不应该有焦虑,但适度的焦虑又使人不安于现状,奋发前进;生命不应该有痛苦,但是疼痛感又正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疼痛感警示我们生命的某一个地方出现了状况,需要调整、疗救。正如生命不应过早涉足于情欲,但是对性的认识又是避免性伤害必备的知识。

生命教育存在着悖论,但是社会却对这种悖论视而不见。在幼儿阅读方面,社会竭力避免幼儿接触到与暴力、死亡、性相关的事物,因为社会认为这些事物给幼儿造成困惑或在幼儿心灵中生成阴影。所以一切涉及暴力、死亡、性的书籍都被认为是“危险的”,不适宜孩子的阅读。

2015年,洛阳一幼儿园给家长分发了30册幼儿读物,其中有日本绘本《我为什么讨厌吃奶》,正是这册读物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家长认为,文中有些句子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绘本文字中不时出现的“妈妈的奶”,还有对妈妈胸部的直接描绘让家长们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幼儿园在幼儿阅读方面没有把好关,一致声讨。还有人义愤填膺地说:“3岁孩子的读物,家长读起来尚且‘会脸红’,因此以‘毒物’称之并不过分。”[2]书中频繁出现与性相关的词语和对身体敏感部位直观表现,导致社会无法接受这部绘本。

与性一样,涉及暴力和死亡的绘本也受到家长的排斥。绘本《老狼,老狼,几点钟》让许多家长感到不舒服,因为绘本中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家长认为这本书“太恐怖”“暴力”,会让孩子产生对现实的不安之感,不适合小孩子看。绘本《当鸭子遇见死神》用图画描绘死神的形象,成人感觉怪异、阴森,认为会让孩子害怕,也不适合孩子看。

出于对幼儿的保护,成人为幼儿挑选的绘本总是那么幽默、温暖,充满着阳光与爱;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不会有真正糟糕的事情,不幸的事件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迎来美好的结局。的确,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最“安全的”读物。这些绘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现出一个可触可感,散发着温暖阳光气息的世界,它们犹如一支蜡烛,熠熠的火光驱赶着生命中的黑暗、冷漠和恐惧。但是,正如《地海传奇》中Herbal告诫Ged不要轻易使用魔法干涉世界的秩序那样,“点燃一根蜡烛也是投下一个影子(To light candle is to cast a shadow)”。教育者运用“安全的”绘本影响儿童,有可能只注意到蜡烛散发出的光,却没意识蜡烛投下的影子。黑暗与光同在,不能因为有光,便无视黑暗的存在。

二、幼儿生命教育与幼儿禁忌

在当今,暴力、死亡与性已成最为普遍的幼儿禁忌。弗洛伊德认为禁忌是“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的存在”。[3]29禁忌的原初含义是表示因“神圣”或“危险”“不洁”而“不可接触”的意思。禁忌是关于神圣的、不洁的、不祥的或危险事物的约定俗成的禁制。幼儿禁忌与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幼儿禁忌促进了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

1. 幼儿禁忌是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础

幼儿禁忌是与儿童观同步发展和变化的。“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对儿童的认识。”[4]1由于儿童是教育对象,所以儿童观必定会对儿童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幼儿禁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观便不存在,幼儿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暴力、死亡与性等禁忌产生的过程,也是现代儿童观形成的过程。菲利浦?阿力埃斯认为,“我们现代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中,有一条规则最具有强制性,也遵守得最好,这就是要求成年人在孩子面前避谈有关性的话题,不能有任何暗示,尤其是不能开这方面的玩笑。但古代社会对些观念完全陌生。”[5]152曾经人们可以在儿童面前言语放肆、举止粗俗,也并不有意遮掩淫秽下流的动作和场景。儿童的性禁忌到16世纪末开始出现。“某些教育家获得某些权威性,决定不遗余力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他们的顾虑

80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强加给社会,不能容忍让人往孩子的手里塞一些令人生疑的著作。于是就出现了将古典书籍删节成适于儿童使用的想法。”[5]153包含着与性相关内容的图书,在删减之后才被交于儿童阅读。与性相关的言语、行为更在被限制之列。菲利浦?阿力埃斯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只有到了这一阶段我们才能真正确定社会开始尊重儿童。”[5]153 “在如此道德氛围影响下,和成人读物相区别的儿童教育文献应运而生。”[5]178暴力和死亡禁忌的产生经过了此与相似的过程。艰难的生活环境,参与战争的义务,曾导致高的出生率和高的死亡率紧密相关。其时暴力与死亡并不是一件能够回避的事情,关于暴力和死亡的言说充斥于儿童周围。所以菲利浦?阿力埃斯说“最初的儿童观念是和某种对儿童的冷淡,或更确切地说是传统的漠视儿童观相适应的”。[5]181现代社会将暴力和死亡等话题屏蔽于儿童之外,正是重视儿童的表现。

幼儿禁忌的产生与现代儿童观的形成几乎是同一过程。因此,幼儿禁忌对于幼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幼儿”成为了一个特殊、独立的人生阶段。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幼儿教育可言,也才有幼儿生命教育可言。

2. 幼儿禁忌体现出幼儿生命教育的向度

幼儿禁忌集中在暴力、死亡和性这三个方面,表现出社会对幼儿生命状态的追求,即幼儿生命应是宁静、明朗的,不被成人的物欲所污染,也不被社会的阴暗面所惊扰。这种宁静、明朗的生命状态正是幼儿生命教育的向度。幼儿生命教育,一方面要关注幼儿的物理生命,避免幼儿受到种种物理伤害。另一方面,要关注幼儿的精神生命,避免幼儿受到种种精神伤害。宁静、明朗的生命状态正是幼儿物理生命和精神生命和谐发展所达到的极致。

(二)幼儿禁忌阻碍了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

虽然暴力、死亡、性等幼儿禁忌对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禁忌的产生同原始人的认识能力有关系,是原始初民认识能力不足的产物。禁忌始于原始社会。原始初民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多是经验的积累,并将个体性的经验普遍化的结果。弗雷泽认为,原始人已经初步认识到事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其一,同样的“因”可以产生同样“果”,反之亦然,即“相似律”。其二,物体一经接触,在切断实际接触后,仍继续远距离地互相作用,即“接触律”。[6]26“相似律”和“接触律”在特定的范围内具有科学性。但是将二者普遍化,则具有幻想的性质了。比如说,雷声过后往往会有降雨,但是通过敲锣打鼓模拟雷声而求雨则是荒谬的。所以“相似律”和“接触律”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正是在“相似律”和“接触律”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原始人将某些个体性的、偶然性的经验普遍化,绝对化,视某些词句或者某些行为是神圣的,或不洁的,人们不能接触和谈论它们。否则,就会招致神秘力量的惩罚,承负“犯忌”的苦痛和不幸。

幼儿禁忌的产生与此相似。幼儿的精神世界始终存在着许多成人无法深入的领域。因此,在幼儿生活中,出于审慎,也是出于恐惧,围绕着幼儿生成了种种禁忌。不能认为禁忌完全是迷信的产物,禁忌可以说是原始初民的科学,其中包含着关于世界正确的认识。但是禁忌的产生是原始初民将个体经验普遍化、绝对化的结果。因此,它具有理性的部分,又具有神秘性和非理性部分。某些家长认为《我为什么讨厌吃奶》不适合幼儿阅读,其判断的过程便是如此,它有理性的成分,但是又将个体的经验普遍化和绝对化了,从而又是非理性的。“乳房”虽与性相关,但是孩子们不会把乳房和性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的眼睛里,妈妈的乳房是温暖的,是他们爱的港湾。

因此,对于禁忌,我们应进行理性地思索,不能完全排斥,同时也不能盲从。对于幼儿禁忌也是如此,暴力、死亡、性,固然不应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们不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材料。合理运用“危险的绘本”,是应对生命教育悖论,将生命教育推向深入的必要途径。

三、“危险的”绘本和幼儿生命教育

“绘本通过虚拟现实来传达社会和文化信息,帮助孩子认识他们所处的世界”[7]当孩子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寻找人生的意义时,他们需要在阅读中看见自己一样的人、一样的生活。“如果在阅读中看不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对孩子的关于自我的想象产生消极的影

第4期 潘多灵等: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81

响,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重要”。[8] 然而,“安全的”绘本创造的那个宁静、明朗的生命世界是片面的。“危险的”绘本打破了幼儿禁忌,直接表现“暴力、死亡、性”,向孩子展现出世界灰暗而现实的一面。由此,对于幼儿生命教育,“危险的”绘本能起到两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危险的”绘本进入以往被幼儿禁忌遮蔽的领域,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语言和经验。当他们万一不幸,遭遇生活的挫折甚或陷入生命的泥沼时,他们能够凭借从绘本中得到的经验与语言,同自己以及他人对话,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从而走出生命的困境。Svein Nyhus的绘本Angry Man对家庭暴力进行了直接的表现。Svein Nyhus创作这本书,是应一位心理医生的请求。心理医生需要一本简单的书作为与遭遇了家庭暴力的孩子之间交流的话题。[9]117也就是说,心理医生和孩子之间需要交流的语言。对社会中的人来说,语言并非只是一种工具。语言更维持着自我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人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预先给人规定的视野,为世界赋予了意义并为万物命名,人也只有在语言的引导下,才能理解自我和世界,也由此得以被理解。所以海德格尔说:“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居住于词语之中……语言是存在的家。”[10]1068不管是图画语言还是文字语言,孩子需要用语言和世界进行交流。不能付诸于语言的事物是混沌的、黑暗的。同时,有效的语言不能是独语,而是对话,对话让“处于某一环境中的人,自由地进入讨论自己面对问题的言谈之中,从而通过商谈、对话得出一致的结论”[11],而对话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对话双方选择了一致能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12]所以心理医生才会希望Svein Nyhus创作一本书作为与家庭暴力中受到精神伤害的孩子沟通的桥梁。由此,孩子个体的经验得以与外在的广大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双方的相互理解成为可能。

对于性来说,也是如此。不仅在中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性教育总容易成为各种观念斗争的焦点。[9]129但是,设若家长对性羞于启齿,则使性成为无法用语言言说的事物,成为幼儿生命中黑暗的角落。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黑暗、混沌的事物无法用词语命名、无法用言语表现。因此,当他们在此方面遇到种种困扰时,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更不用说寻求帮助。

第二,“危险的”绘本正视以往被幼儿禁忌压抑的,诸如焦虑,痛苦此类的负面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对此类情感的适度体验中,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许多童书在表现死亡时,常采用一种富有象征性的、诗意的手法,使死亡不至于显得过于冰冷和残酷。这样做的确减轻了孩子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他们失去所爱时的痛苦。但是,对死亡过于诗意的表现,有可能消除了孩子对死亡的敬畏,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就此而言,沃尔夫?埃布鲁赫的《当鸭子遇见死神》虽然看上去显得突兀,但却有着独特的意义。沃尔夫?埃布鲁赫对天堂世界的不置可否,再加上对死神形象大胆地展现,使得该作品比别的作品多了几分冷峻,显现出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阅读中,“孩子看到作品中主人公的死亡,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会更多一些,对生命会多几分感恩,死亡向活着的人显示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2]3

著名的绘本作家桑达克说,“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会因陌生、痛苦的体验而产生他们难以承受的焦虑。我们竭力避免他们过早地暴露于这样的体验中,这是显然的。但同样显然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负面的体验中,恐惧和焦虑是他们生活内在的一部分。他们竭尽全力与沮丧作斗争。”[13]47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成人美好的愿望正如故事书中的童话一般,虽然美好,但并不总能成为现实。被拨去奶嘴、被送入幼儿园、进入陌生的人群,孩子融入世界的过程,注定了不总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不让孩子阅读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的困惑和痛苦,既会让孩子和文学绝缘,也会让他们在思考和体验中孤立无援。同样,不让孩子们了解他们尚未体验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就无法为此做准备。当事情不可避免发生时,他们就无法以清醒而慎重的态度来对待”。[14]158就此来说,“危险的”绘本如同病毒的疫苗,虽然“危险”,但恰当地运用,可以使幼儿获得对相应的免疫能力。

成人选择了“安全的”绘本,表现出他们将暴力、死亡、性等相关的信息阻挡于幼儿的心灵

82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之外的企求。他们希望幼儿的心灵只有对明亮、温暖、快乐、纯净的事物的体验,而阴暗、寒冷、悲伤、混浊的事物永远都不会侵扰幼儿心灵。但是,成人的这种愿望这也正意味着现实生活中阴暗、寒冷、悲伤、混浊的事物的存在。宁静、明朗的生命状态虽是幼儿生命教育的向度,但是它不能建立在对现实的刻意回避和粉饰中。正视生命教育的悖论,打破对幼儿禁忌的盲从,扩展幼儿阅读的范围,初步唤起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多方面思考,对于幼儿生命教育来说,是必要的。

注释

①2013年2月,在生命教育领域影响颇大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先生自杀身亡,一时间舆论纷纷。有人不解,有人扼腕,有人冷嘲。这一事件更易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怀疑。郑晓江先生的离去,并非意味着生命教育的失败,而只意味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命教育。正如王国维先生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样,郑晓江先生与生命教育的关系也显得错综复杂。文化塑造出优美的人性,但不一定有利于人与世俯仰。从本质上说,生命的灵性和韧性并非总能统一在一起,反而时常互相排斥,这是生命教育的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生命教育中所隐藏的悖论尚无人谈及。

参考文献

[1]刘乃华. 幼儿生命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的行动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朱四倍. 儿童读物成人化让谁脸红[N]. 中国教育报, 2015-04-17(02).

[3]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M]. 文良文化,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4]刘晓东. 儿童教育新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5]菲力浦?阿利埃斯. 儿童的世纪: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 沈坚, 朱晓罕,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6]弗雷泽J G. 金枝[M]. 汪培基, 徐育新, 张泽石,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7]CHAUDHRI TEALE. Stories of multiracial experiences in literature for children, ages 9-14[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2013,44(4): 359-376.

[8]WILLET G P. Strong, resilient, capable, and confident[J]. Horn book magazine[J]. 1995(2): 175-180.

[9]MARTIN SALISBURY, MORAG STYLES. Children’s picturebooks: The art of visual storytelling[M].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12.

[10]海德格尔. 语言的本质[M]// 海德格尔选集. 孙周兴,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11]傅永军.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述评[J].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9-14.

[12]KATHRYN JAMES. Death,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contemporary adolescent literature[M]. London: Routledge,

2011.

[13]JOANNA HAYNES,KARIN MURRIS. Picturebooks, pedagogy and philosophy[M]. London: Routledge, 2012.

[14]佩里?诺德曼, 梅维丝?雷默. 儿童文学的乐趣[M]. 陈中美,, 译.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Picture-books, Taboo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Life Education

PAN Duo-ling1, XIA Cheng2

(1. Dept. of Humanities,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g 330103, China;

2. Dept.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74, China)

Abstract: Life education contains a potential paradox that the nimbus and tenacity of life naturally clash with each other despite their integrity. One’s development can even be built on the other’s destruction. The ignorance of the paradox of life education leads to adults overprotecting kids in the pretext of violence, death and sexual taboo when selecting “safe and sound” picture-books as preschool readings. This goe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life education. The authors, therefore, suggest that taboos may be broken through to reasonably choose “adventurous” books in order to balance ideal and reality in the kids’ inner world.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picture-books; taboo; life education

(责任编辑赵 蔚)

生命教育 《不能和爷爷一起看云》故事文本

生命教育《不能和爷爷一起看云》故事文本 丽丽最喜欢和爷爷一起看云了。爷孙俩经常在樱桃树下的秋千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晃着腿望着云。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像老樱桃树下的大秋千一样,只属于丽丽和爷爷了。不知情的人可能会以为,这爷孙俩什么都没做,只是在发呆。其实呀,丽丽和爷爷是在云朵中寻找最美的图案。看戴泳帽的犀牛,爷爷说。“那边有一个泡沫怪物,丽丽喊道,”每当奶奶看见他们俩这副沉醉的样子,总是笑着说,真是着魔了,确实如此,丽丽和爷爷就是对云彩着魔了。 这天早晨,丽丽起床时发现家里异常安静,爷爷住院了,爸爸告诉丽丽,我们一会儿去看看他,医生会治好爷爷的病吧?丽丽问。但愿如此吧,妈妈轻声说,”爷爷病的很重,可能会离开我们。“不会的,丽丽捂住了耳朵,”好像这样爷爷就会好起来一样。丽丽不相信死亡,也从没见过谁过世了。一踏进病房,丽丽就冲到爷爷身边,爷爷靠着白色的枕头看起来比平常瘦了许多,似乎生病让他的个头变小了。爷爷好像非常疲倦,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在沉睡,仿佛要好好休息一样,有一次,丽丽看见爷爷在梦中笑了,她想爷爷一定知道她来看他了,可是这样的休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爷爷还是走了。邻居迈耶太太说,爷爷走了。丽丽觉得迈耶太太这么说真是讨厌极了,好像这一切都是她造成的,爷爷去哪儿了呢?迈耶太太也不知道答案,为什么他不带奶奶一起走呢?还有和他一起打保龄球的好朋友,汉斯或者丽丽。“等我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就能回来了吧”,丽丽问妈妈。妈妈轻轻地摇摇头,好像悲伤已经抽干了她的力气,难道死亡会持续很长时间?丽丽怀疑地问,大家一定是搞错啦,爷爷只是睡着了而已,丽丽想起了一件事,她曾在小盒子里养了几只金龟子,几天后想起来,再看它们的时候,它们都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一样,丽丽静静地看着它们,不知怎么的,它们看起来非常满足,也许它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二天,爷爷仍旧没有醒来。奶奶、妈妈和爸爸悲伤地流着泪,可是丽丽却哭不出来,尽管她比谁都想念爷爷,她和奶奶来到爷爷的房间,房间里还是以前的样子,好像爷爷随时都会回来一样,如果爷爷能够在死亡来临之前躲起来。该有多好啊。他和丽丽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呢,他们本来计划。来年春天,去高高的山顶上看云,这是他们早就约好的事。“死亡太坏了,”丽丽生气的喊道。他怎

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五篇

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五篇 【导语】防拐骗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和老师的安全教育能力和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人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时间:7月1日下午 活动地点:滑滑梯 活动准备:视频、隔壁班级陌生家长2名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 1.在观看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谈论,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怎么样?那应该怎么做? 3.师小结。 二、情景演练 场景一:一个“陌生人”手拿遥控飞机,利用教师指导盲点,对部分幼儿进行诱骗。场

景二:一名“拐骗者”拎着旅游包,以去公园玩、家长在外等为借口,把一名幼儿进行拐骗。 三、讲解应对方法 1.如果有陌生人给你糖吃,怎么办? 2.在妈妈与别人说话时,你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走丢了,怎么办? 3.如果有陌生人问你的家在哪,一直跟着你走,怎么办? 4.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有陌生人要你开门,怎么办? 播放关于拐骗的案例视频,提高小朋友们防拐防骗的防范意识,小朋友们看的非常认真并对案例上的被拐卖儿童感到伤心。最后讲解防拐骗的安全知识,并引导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拐骗的看法和如何防拐防骗。【篇二】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活动目标: 1.知道不跟陌生人走。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准备: 防拐骗模拟演练,绘本《不跟陌生人走》。 过程: 1.情境演练: 区域活动时间,幼儿进行区域活动,陌生人(其他班级的家长)来班级走到任意小朋友面前进行拐骗。 (1)我是新老师,今天我要请你们到外面去抓小蝌蚪,你们去吗? (2)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妈妈请我来接你去她单位。 (3)你们卢老师今天请假,我带你们到外面去玩,你们去吗? (4)小朋友,我请你吃糖,你和我一起到外面去找妈妈。 2.讨论: (1)这个阿姨是谁?你认识她吗? (2)不认识的人,我们能跟她走吗? (3)绘本:《不跟陌生人走》

5-6岁绘本

5-6岁绘本推荐书单 1、《生命的故事》系列:镜头底下的关于生命的成长故事,非常好的科普书 2、《自然图鉴》系列:精彩纷呈的植物大乐园科普书 3、《希利尔》系列:讲述世界,艺术,地理的历史的科普书 4、《彩绘法布尔昆虫记》系列:诗意的语言,精美的图画构成的科普书 5、《青蛙和蟾蜍》系列:有趣、平常的故事讲述了友谊、生活等等 6、《嘻哈农场》系列:用幽默的语言讲述自由,独立,快乐 7、《疯狂星期二》在无限的想象力中漫游 8、《宝儿》关于生命的励志书 9、《公园里的声音》不同的价值观里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交集 10、《獾的礼物》关于死亡的生命教育 11、《卢利尤伯伯》用精美的水彩画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图书装帧的过程。 12、《小岛》优美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13、《爱心树》关于感恩和索取的爱的绘本 14、《午夜》黑白色线描,使夜充满了无限的神秘 15、《世界的一天》几位世界绘本大师联袂创作的,让孩子认识世界的绘本 16、《生命是连在一起的》懂得珍爱生命的科学绘本 17、《生命的故事》在历史的舞台上讲述生命的故事科学绘本 18、《如何做一本书》了解一本书的制作各个环节 19、《图书馆的狮子》最懂孩子的经典绘本 20、《给小鸭子让路》充满仁爱与温情、图画精美的经典绘本 21、《海边的早晨》一本关于成长和换牙的经典绘本 22、《天空在脚下》自我实现的勇气 23、《有一天》让人感动的关于母爱的绘本 24、《当鸭子遇见死神》一本关于死亡的经典绘本 25、《朱家故事》充满无限幽默的关于家庭关系的经典绘本 26、《园丁》关于一种生活精神的经典绘本 27、《会说话的骨头》荒诞,充满想象力的绘本 28、《驴小弟变石头》一个关于驴子和红石子的神奇故事

巧用电子绘本,优化幼儿安全教育

巧用电子绘本,优化幼儿安全教育 摘要:电子绘本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幼儿安全教育活动中,电子绘本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枯燥乏味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逼真,使幼儿安全教育焕发出新活力。主要从电子绘本概述出发,研究了电子绘本在幼儿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电子绘本;安全教育;新活力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将保护幼儿生命与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第一位。”这就说明,幼儿安全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保护每个幼儿人身安全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抱有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将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增强幼儿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让幼儿提升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以此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而电子绘本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文字、语言、声音和图像结合为一体,具有独特魅力。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有效应用电子绘本,有利于幼儿掌握安全教育知识,并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一、电子绘本概述 “绘本”最早来源于日本,即是画出来的书,主要强

调了书中画家手绘插图的情境。“绘本”一共有两套语言:第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符号文本;第二,是图像。而“绘本”的插图表达的主要是故事内容,图书画的插图主要侧重于“形象”“色彩”和“形”。“电子绘本”是指以电子媒体为载体,通过多媒体的文字、语音、音乐、图片、动画和音效等要素对某个故事情节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并且这一过程还可以和身边的人进行互动,展现了图文并茂和有声有色的特性,具有板书教学所没有的独特功能。 二、电子绘本在幼儿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幼儿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信息化时代,电子绘本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能力与电子绘本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电子绘本教学的优势,让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变得丰富形象,富有感染力,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安全教育内容,带动幼儿学习的热情,使幼儿不断积累安全教育经验。例如,在《火灾逃生》这一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绘本,结合幼儿年龄特征,下载与火灾有关的安全教育知识,模拟还原火灾发生现场,使幼儿感觉身在现场中,认真了解火灾发生原因同时,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又如在《安全使用剪刀》这一教育中,借助小黄鸭与大象故事,设立一个动物学校,由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教师亲自示

最适合给孩子生命教育的绘本

最适合给孩子生命教育的绘本 现代社会,游戏与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年轻人对生命的认知。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这一领域的匮乏,又导致了很多孩子对死亡缺乏认知,对生命缺少敬畏,而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新闻中频频曝出的校园暴力事件,即可一窥这个暴力时代的真相。 专注0-12岁儿童教育的考拉优教APP,曾组织平台的教育达人讨论过这个议题。如何给孩子合适的生命教育,达人们提供了很多种方式方法。具体内容可以在考拉优教APP看到,下面是其中一种做法——绘本。 下面这些绘本,都是非常适合生命教育的经典绘本。当孩子问及这个话题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慢慢品味那些关于死亡的故事,一起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一、阐述生命的意义 1.《一片叶子落下来》 简介:用一片叶子从发芽到凋零的经历,娓娓道来生与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为他人带来快乐。而死亡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考拉优教一句话点评:美国最有名的“生命教育绘本” 2.《活了100万次的猫》

简介:有一只猫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爱过它,100万个人为它的死亡哭泣,可是它一次也没哭过,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自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白猫,它才头一次找到了活着的意义,第一次为爱哭泣。 考拉优教一句话点评:一本讲述了生命意义的伟大绘本 二、亲人生命的逝去 1.《爷爷变成了幽灵》 简介:爷爷突然去世了,最爱爷爷的艾斯本非常难过,一直哭个不停。直到有一天晚上爷爷的幽灵回来了,他们一起回忆起过去的快乐时光,甜蜜的回忆冲淡了艾斯本的悲伤。直到最后,爷爷握住艾斯本的手说“我忘记了一件事情,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考拉优教一句话点评:帮助孩子排解失去亲人的悲伤,完成告别的故事

美丽的生命历程教案公开课

课题:美丽的生命历程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 2、学生了解生命的历程。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生命的历程。 教学难点:人为什么会死,你打算怎么样度过每一天? 课前准备:聆听绘本音频《一片叶子落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生命从哪里来的?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那么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会得到答案!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美丽的生命历程。下面朗读本课导读内容,一边读一遍思考其中的问题的答案。 生:齐读(有人说生命是一条河,有人说生命犹如四季……我们总在想:为什么人会长大?为什么奶奶的脸上会爬满皱纹?天上

有没有神仙?人能不能长生不老?从呱呱落地之日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的长河,去探索生命历程的奥秘。) 二、生命的诞生 师:这些疑问是不是感觉不陌生,很熟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呢!老师想到一个好主意,我们首先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的?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呀!老师这里有三种专业的科学的对生命的定义,什么是生命呢?生命这一词语在我们的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看到同学们充满疑惑的小脸啊,我就知道了,没听明白呀!没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一下,生命诞生的过程! (播放视频) 考验这个视频相信你的内心感到非常的震撼。接下来,结合课本中生命的诞生的图解,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我们生命从冲哪里来的?

幼儿园安全教育计划完整版

编号:TQC/K357 幼儿园安全教育计划完整 版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oice of appropriat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ost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安全教育计划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计划资料适合用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推出各项具体执行方案。主要特点是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和不乏灵活性,同时考虑费用支出事项,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实现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宣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为主线,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始终把全园师生的安危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把安全工作摆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强化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

中班安全教育《别摸我》三篇

中班安全教育《别摸我》三篇 导读:本文中班安全教育《别摸我》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活动目标: 1、能区分陌生人与熟人。 2、知道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拒绝陌生人碰触自己的身体。 3、知道跟陌生人走时,要征得老师和家长的同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家人、熟人、陌生人的照片各3---4张。 2、饼干、巧克力、玩具适量。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导幼儿学习区分陌生人和熟人。 (1)请幼儿把照片上的人按家人、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分成三组,说一说每一组都有谁。 (2)小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都是家人,认识的人是熟人,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 2、引导幼儿讨、交流正确理解陌生人的含义。 (1)陌生人都是坏人吗? 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坏人?为什么? (2)小结:陌生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很多陌生人都是好人,医院里的医生能给病人看病、清洁工人能给我们带来干净整洁的环境,

警察能保护大家的安全,所以他们是好人。但陌生人里也有一些坏人,他们看上去和好人一样,他们看上去和好人一样,但是会想一些坏主意,做一些坏事,欺骗小朋友,有的还会伤害小朋友。所以遇到陌生人时,要多加小心。 3、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遇到陌生人》,引导幼儿学习与陌生人正确交往。 (1)教师扮演陌生人,走到某个幼儿面前搭话并请他(她)回答,引导全体孩子思考、讨论:你同意他的说法吗?怎样回答更好? 陌生人:“婷婷,给你一块巧克力,可好吃了!” 婷婷:“谢谢你!我不认识你,我不吃巧克力。你走吧! 陌生人摸摸瑞瑞的头和身体说:“瑞瑞,我知道你的名字,咱们做朋友吧!” 瑞瑞:“请别摸我!我不认识你,我要去找爸爸了。” 陌生人:“同同,妈妈在那边等你,让我来接你,跟我走吧!” 同同:“妈妈说好来接我的,让老师打个电话问问妈妈,妈妈同意我才能跟你走。” 陌生人:“唉!这些小孩真机灵!” (2)小结: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吃也不要;陌生人触摸、拽拉自己时,要马上避开,大声告诉他不行;陌生人要带你走时,一定要有爸爸妈妈、老师的同意才可以走,爸爸妈妈、老师不知道不能走。用这些办法可以很好地保护还好自己。篇二活动目标: 1.能区分熟人和陌生人

(完整版)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

小编说: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在东方爱婴的老师推荐的这些绘本中,却格外温暖。 1.《獾的礼物》 故事简介: 獾是一个让人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助人。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这天晚上,他对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他慢慢地走进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炉火。吃完晚饭,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体了。 第二天,狐狸给大家念了獾留下来的信: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 下雪了,雪盖住了大地,但盖不住大家的悲伤。 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互相帮助。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们的悲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谢谢獾给他们的礼物。他轻轻地说:“獾,谢谢你。” 2.《爷爷变成了幽灵》 故事简介: 在这本小书里,小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在大街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这样的说法让艾斯本无法想象也无法相信。对他来说,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小男孩无法割舍对爷爷的依恋。 艾斯本说爷爷变成了幽灵,因为他在爷爷死后,着迷地看一本关于幽灵的书,书里面说如果人死了以后,还有一件事情忘在人间的家里,那么他就会回到家里。这天晚上艾斯本发现爷爷坐在床头,爷爷真的变成幽灵回来了!于是爷孙

俩一起拼命地想爷爷忘了什么事,于是爷爷想起生前的很多事情……生命无常,重要的是经历生命的点滴。爷爷终于想起来了——他忘记在离开时,跟孙子说再见。 最后,爷爷说我很快就要见到你的奶奶,我会代你向奶奶问候,你要乖一点(但是不要太乖),我们两个以后要互相想念(但是不要想得太多),于是爷爷这个幽灵破墙而出,走到街上,渐渐地远行…… 故事的情节戛然而止,故事里的艾斯本释然了——他找到了亲近爷爷的方式:时不时地想着爷爷、把爷爷的相片挂在墙上。“好了,明天可以去幼儿园了。”他说。 3.《长大做个好爷爷》 故事简介: 故事的线索很简单,文字很朴实,故事氛围的营造和叙事的节奏主要依赖暖色的画面。黄色的大地,绿色的树和草,红色的花,黄昏中的一切是美丽的金黄色。绘者甚至不愿让病房呈现冷冷的色调,病床、枕头和被子都被涂上与树屋类似的天蓝色,墙壁的黄色与爷爷家中的黄色很相近,被子上还放了一把鲜红的玫瑰花! 当小小熊母子相拥在树屋上静静哭泣时,读者的视线从他们的身后转向那片生机勃勃的大地,心中不觉会有一些悲悯,但更多的是庄严的慨叹!死亡带来的感受,原来可以如此壮美!如果换作我们是小小熊,也会振奋地说:“长大我要做个好爷爷!” 4.《小鲁的池塘》 故事简介: 故事以小鲁的同学为第一人称,叙述徐徐拉开帷幕。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学,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

《珍爱生命__学会生存__快乐生活》讲座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会泽金钟二中陈发宽 各位领导、各位教育界的同仁、同事: 下午好! 受教育局的委派和学校领导的委托,接下来由我大家一起探讨目前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三生教育”问题,我主要侧重于生命教育方面。 首先我简要通报一下一周以前参加省教厅“三生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传达其经验与成果。 2009年9月7日至9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昆明绿岛心理咨询中心协办的云南省中小学班主任“三生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会上,台湾吴凤技术学院、彰化师范大学兼任教授纪洁芳老师及其助手郑璇宜教授,和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创办人周进华先生、台湾快乐列车协会创会长、中山医学大学博士黄俊铭先生给全省一百多名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为期两天多的培训,使人受益匪浅。 (展示培训会图片) 纪洁芳老师是台湾生命教育的创办人、海峡两岸四地(香港、澳门、新加坡、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推手、世界生命教育的代表。她一向身体力行,把生命教育变身为多媒体,以童趣绘本诉说生老病死,既深入浅出,又温馨可爱,深植台湾千千万万位师生的心田。结合云南省大力推动“三生教育”的有利契机,她以自己几十年的生命教育经历,主要向我们讲述和宣传了关于“三生教育”以下一些方面的理念、经验、教学设计、资源运用等,另外,省教育厅德育处杨国良处长以《全球生命教育的兴起与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我一并整合理解如下,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探讨。 一、三生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2007年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在对未成年人的意外伤害中,因车祸死亡的数字占到第一位,成为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统计显示,平均每41秒钟便发生一起车祸,每天有近40名中小学生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家长痛失爱子。 目前,我国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的现象,据卫生部透露,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这一残酷的现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第38卷 第4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 ol. 38 No.4 2016年7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uly 2016 收稿日期:2016-01-10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绘本欣赏的幼儿生命教育研究”(14YB134) 第一作者简介:潘多灵(1982-),女,福建建瓯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绘本艺术与教学。E-mail : knifel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313033025.html, 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 潘多灵1,夏 成2 (1.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西 南昌 330103; 2.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生命教育包含着潜在的悖论,即,生命的灵性和韧性虽可以融合,但又天然存在着冲突,甚至互以对方的牺牲为发展的前提。忽视生命教育的悖论,导致成人在为幼儿挑选绘本读物时,固守暴力、死亡、性方面的幼儿禁忌,只愿选择“安全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的材料,造成了对幼儿心灵世界的过度保护,这并不利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生命教育应打破幼儿禁忌,适当选择“危险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材料,使幼儿的心灵世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达到平衡。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绘本;禁忌;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4-0078-05 幼儿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历程和内容,帮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产生对生命本能的依恋,从而为其在今后的人生阶段更进一步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幼儿的成长,人们遵守着与幼儿相关的种种禁忌,以避免幼儿被现实中负面的事物所惊扰。相对于传统读物来说,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使信息通过图画能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打破了幼儿阅读在文字上的障碍。因此,社会对幼儿阅读的绘本有着更严格的审查,往往只有图画可爱,文字明朗,这些所谓的“安全”的绘本才可能被提供给孩子阅读。但是,生命教育中所潜藏的悖论决定了这样的阅读审查并不利于生命教育的真正开展和幼儿的成长。教育者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需要适度打破幼儿禁忌,重视“危险”的绘本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安全的”绘本与生命教育的悖论 在博士论文中,刘乃华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五岁的孩子担心人行道上的毛毛虫被同年龄的孩子玩弄,小心翼翼地将毛毛虫从人行道移到他认为比较安全的草地上。正因为有人曾经告诉过孩子生命的可贵与伟大,这个孩子学会了尊重生命。因此,当看到现实生活中有男孩毫不留情地踩踏毛毛虫时,刘乃华深切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4 的确,一个任意踩踏小动物生命的人,可能也会漠视人的生命。反之,一个爱惜小动物生命的人,更有可能珍惜他人的生命。但是,这个五岁的孩子知不知道,某些毛毛虫的毛会引起严重的皮肤过敏症呢? 人是物理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综合体,两者的发展理应是相互促进的,但是事实上又常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由此导致了生命教育中处处存在的悖论。对于个体的物理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长度,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韧性;对于个体的精神生命来说,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因此强调的是生命的灵性。这两者可以统一在一起,物理生命的健全有利于精神生命的发展,精神生命的损伤可能会造成物理生命的毁灭。但两者又常相互冲突,因为生命的韧性有时须以生命的灵性为代价,而生命的灵性有时又须以生命的韧性为代价。一个有灵性的生命,必定有对外界事物保持着高度敏感的心灵。但既然敏感,则固然不仅能敏锐感受到世界的美和诗意,也必然容易感受到世界的不完美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而相应的,敏感度低的心灵,虽对世界的美和诗意少了几分

新西兰的儿童安全教育绘本汽车麻烦

新西兰的儿童安全教育绘本 2013-06-21 亲子教育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孩子的安全问题都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爸爸妈妈们不可能每天都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那么,最实际最有效的防范就是平时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孩子自己懂得怎么去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这是生长在新西兰的天天小同学学校里面给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的一本书,是一本非常生动的安全教材。 故事的名字叫做“汽车麻烦” 这是一所小学放学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和来接孩子们的家长们,车来车往,热闹极了。热闹过后,学校大门口就只剩下Claire和Lewis姐弟两个在等他们的爸爸来接。他们的爸爸又没准时来接他们。弟弟说,“一定是爸爸的车又坏了,我们还是到教室里等他吧。”可姐姐说,“今天我们就在这儿等爸爸,这样爸爸来了我们可以马上就看到。”弟弟觉得在门口等爸爸有些不妥,因为老师说过,如果家长没来接,要在教室里等。不过姐姐觉得爸爸马上就会来了,坚持就在大门口等。 这里需要提醒孩子:不能像书里面的姐姐那样做,如果家里人来接晚了,一定要在有老师的教室里等,绝对不可以自己在学校门口或者其他地方一个人等。 过了一会儿,一辆蓝色汽车开过来,开车的人使劲儿地看了看姐弟俩就开走了。不一会儿,车又开回来了,这次,车停在了学校门口 开车的人问姐弟俩:“你们在等谁呢?”俩人说在等爸爸。于是车上的女士说:“跟我走吧,你们爸爸让我来接你们。” 这里要特别跟孩子强调: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不管TA怎么说说什么或者给什么好玩儿的东西都不要相信,没有任何例外 姐姐有点儿为难了:直觉上很不喜欢那个女士说话的声音,而且想爸爸应该不会让一个陌生人来接......可是,作为一个小孩子,要拒绝一个大人还是很困难的,弟弟已经开始朝车走过去了,开车的女士已经把车门打开了,而且非常温和地跟弟弟说:“来,上来吧” 弟弟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姐姐终于果断地对开车的女士说:“不,谢谢。我们还是等爸爸来接我们。”弟弟还是有些犹豫,“可她说是爸爸让她来接我们的呀。”姐姐着急了:“我觉得她在骗我们,爸爸应该就快来了。”

生命的故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生命的故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不过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仅仅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仅仅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仅仅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幼儿安全教育的行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3033025.html,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幼儿安全教育的行动研究 作者:王颖 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 ;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幼儿园工作中,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不过,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对教育形式有一定的要求。将绘本用到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教育中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以绘本为主题,就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绘本;载体 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将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绘本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绘本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教育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实施安全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开展绘本共读活动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但是,小班幼儿身心还不成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在面对危险时经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有效保护自己。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幼儿教育中,开展安全教育,很有必要。绘本是针对幼儿开发的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绘本多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适合阅读、使用。以绘本为工具开展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绘本,也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的绘本共读活动,让小班幼儿通过绘本阅读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如随着私人汽车数量的越来越多,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堵,交通安全教育也成为小班幼儿必须要上的一节课。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一些关于交通安全的绘本,如《第一堂交通课》《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大迷宫》《匹诺曹独自出行》等,让幼儿认知交通工具和指示灯,牢记安全知识。如绘本《第一堂交通课》中不仅列举了许多交通工具,还出现了许多交通符号和指示灯。结合绘本,教师可以让大家认识交通工具、交通标志,同时结合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对大家进行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让幼儿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样借助绘本共读,可以让幼儿掌握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幼儿免受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

幼儿园安全教育随笔

幼儿园10月份安全教育随笔【第一篇】:安全教育随感 安全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抓,常教,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我们所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认为不能在老师的强烈管理中控制孩子的安全,而是要让幼儿自己了解:我应该怎样来注意安全,怎样来保护好自己。更要让孩子知道当危险事情发生了,该如何进行自救。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中班组专门生成了一月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居家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四大板块。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产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老师以各种活动形式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我们在每天中经常说:“注意安全”,所以在日常的活动中,我每要与孩子做一件事情都要与孩子说好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做到活动前安全教育,活动中安全提醒,活动后安全总结,以提醒孩子来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不要倒滑滑梯。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摔到了勇敢爬起来、轻轻关门、不随便离开大人身边等常识。还通过家园园地、班级论坛、班级短信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这次的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班重点开展的是“消防安全”这一版块,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活动,如: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消防安全演习”,班级进行了三个安全短剧的排练及表演等。有时在没有预示的情况下,随着幼儿园的警报铃声骤然响起,孩子们快速地用老师教的方法拿出小手绢捂住口鼻,排好队、弯着腰,在老师的带领下按指定的线路撤离“危险区”在两分中内到达安全地带!宝宝们激动的喊“我们胜利喽!”,还有的宝宝以为是真的着火了,眼含泪花说“着火了,我好怕啊!”我们 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解压指导。“消防安全演习”可以说是成功结束,但是在活动

幼儿经典绘本100本

1猜猜我有多爱你(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 2蚯蚓的日记(超人气幽默绘本) 3大卫上学去(启发绘本) 4大卫不可以(启发绘本) 5大卫惹麻烦(启发绘本) 6我爸爸(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 7我妈妈(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 8好朋友(分享友谊的快乐绘本) 9抱抱(真挚感人,温馨的抱抱) 10妈妈心,妈妈树(关于第一次上学的绘本,道出了小朋友没说出来的心思) 11一粒种子的旅行(展现自然的神奇力量) 12活了100万次的猫(经典感人绘本) 13爷爷一定有办法(充满想象力、创造力) 14世界上最温馨的家(不可思议的自然奇迹) 15我的秘密朋友阿德(真实描绘了幼儿内心的孤独) 16魔法亲亲(一个让孩子安心上学的秘密) 17迟到大王(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信任问题) 18我喜欢书(向孩子展示丰富有趣书的世界) 19好饿的毛毛虫(丰富宝宝的想像力) 20黑兔与白兔(教给孩子爱与承诺的传世杰作) 21世界上最大的房子(让孩子认识自己) 22玛修的梦(带给孩子梦想、勇气和自信) 23小黑鱼(独立面对困难凯迪克金奖)

24子儿吐吐(—趣天成可爱的画风温馨的故事)25天生一对(红泥巴精选世界图画书系列) 26你喜欢(开启想象之门) 27驴小弟变石头(让孩子感受亲情绘本故事书) 28我不知道我是谁(语言幽默,文字与画面配合巧妙)29拇指姑娘(华丽唯美版传世经典童话) 30月亮的味道(真正充满了童趣的书) 31鸭子骑车记(让孩子有大胆尝试的勇气) 32和甘伯伯去兜风(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33花婆婆(追寻和传播美丽) 34风到哪里去了(了解万物循环的自然知识) 35勇气(儿童克服困难表现) 36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五味太郎经典绘本) 37字母树(挂满字母的可爱大树,让孩子理解字词句) 38月亮生日快乐(关于友谊的绘本让宝宝感到温暖) 39母鸡萝丝去散步(让孩子笑得前仰后合) 40搬过来搬过去(爱是天赋也是学习) 41彩色的乌鸦(悦读阅美图书) 42一只孤独的乌鸦(悦读阅美图书) 43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悦读阅美图书) 44彩虹色的花(乐于助人乐于分享,最畅销的绘本) 45小阿力的大学校(第一次上学的小朋友必读的好书)46我只爱你(一个唠叨一个倔强中收货成长)

浅谈如何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浅谈如何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作者:曹永倩 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0年第05期 摘要:幼儿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并不完整,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通过分析研究蕴含生命教育内容的绘本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消除因生命各个阶段变化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文章在认识生命教育和分析绘本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绘本 一、何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其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学会如何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学会积极的生存态度、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从小开展生命教育能让幼儿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信念与生命态度,形成积极的生命情感和良好的生命品质。 二、生命教育中的绘本资源 (一)生命诞生主题的绘本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慢慢成为一个个有意识的个体,他们开始不厌其烦地追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们往往敷衍了事,孩子以为自己就是捡的送的,这样毫无科学依据地认识了自己。 芭贝柯尔写的《妈妈下了一个蛋》是一个生命诞生的绘本。妈妈说:“女生是用糖和好多香料混在一起做出来的。”爸爸说:“男生是用蜗牛、小狗尾巴和泥巴混在一起做出来的。”读到这里幼儿就感到好神奇,原来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是这样的呀。后来爸爸妈妈继续说,“可以用姜饼做宝宝。”“有时候会在石头下发现小宝宝。”“可以把宝宝种子种在花盆里。”幼儿就会提出疑问:“这些宝宝和我们是一样的吗?”“宝宝种在花盆里不是小苗苗吗?”幼儿产生好奇就对绘本的内容产生兴趣,当看到姐姐和弟弟用图画和浅显的文字说明了精子和卵子在何处相遇,又如何孕育了胎儿,他们就得到答案——我是妈妈肚子里那条跑得最快的虫虫和蛋蛋汇合起来变成的一个小宝宝。 (二)生命成长主题的绘本

[家长手记]绘本里的生命教育——4月3日读书会

[家长手记]绘本里的生命教育——4月3日读书会 来源:网络博客作者:家睿妈妈日期:2010-08-18[ 大中小] 当看到图书馆读书会的最新预告时,妈妈犹豫了,因为这一期要讲的绘本故事是《爷爷变成了幽灵》,到底要不要让四岁的家睿小同学去接受这场“生命教育”,妈妈没有足够的信心。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讲授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好的话可能事半功倍,不好的话可能适得其反。在近半年来,妈妈捉住机遇曾尝试给睿灌输“生”与“死”的知识,第一次是去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参观之时,为讲解“标本”的制作过程,结果引发了母子之间一场关于“死亡”的讨论(见当期日记)。第二次是针对睿对舅母怀孕的好奇,妈妈就告诉家睿是“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放了一颗种子,种子发芽变成BB,BB在妈妈的肚子里睡了十个月,有一天妈妈感到肚子痛,在医生的帮助下就生出了小BB。”。妈妈自我感觉,这两次生命教育还是收到效果的。于是决定下来,既然参加读书会活动已形成习惯,这一期也不落单,老师的讲授水平总会比妈妈高明吧?! 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或是本期内容的关系,清明时节的读书会前来的参加家庭并不多,然而活动还是按时准点地开始了。课前热身是甘林老师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妈妈比较赞赏的。通过简单的互动,可以令老师和学员打破陌生,接近距离。这次课前的小游戏是“小鸡变凤凰”,二人一组进行游戏。家睿因为找不到伴,而不乐意参与。妈妈把他拉回队伍当中,充当他的“拍档”,小子才投入其中。 小游戏之后,回到座位。甘老师依旧没有急于切入故事主题,而是让小朋友讲述一下有什么事物是从小长大的,有讲有笑有问答,非常的轻松。当小朋友提到毛毛虫的时候,甘老师就取出画纸,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毛毛虫从虫卵→幼虫→茧→蝴蝶的生长过程;当小朋友提到树苗的时候,甘老师又再次以简笔画画出了种子→新芽→树苗→大树,突然,甘老师将画纸翻转过来,“当大树变老了,生病了,有一天它倒下了……”,“它倒下了,在它周围散播了不少的种子,于是新的树苗又会长出来了……”,甘老师边讲还边以馆内摆设的“智慧树”作为教具展示,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就讲述了生命的轮回。在论及人的生产时,有小朋友说:“是从妈妈的肚脐里爆出来的!”,甘老师又以缓和的口气告诉大家:“不是

幼儿园大班幼儿安全教育教案:《在家里我会保护自己》

幼儿园大班幼儿安全教育教案:《在家里我会 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增强安全意识,远离不安全因素。 2、在讲讲、议议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增强语言表达水平。 活动准备: 教学用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危险吗?我们的家里有没有危险?都有哪些危险呢? 2、出示PPT图片,一起来看看家里的危险。(教师和幼儿边讨论边说)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图片,这是什么?(热水壶) 在家里,我们用它来干什么?爸爸妈妈通常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会去碰他吗?热水壶有什么危险?你知道使用热水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小朋友好奇心都很强,他们会对热水壶

里冒出来的热气感兴趣,有的小朋友甚至把手伸到装有热水的壶口边玩,不小心就被烫伤;如果把壶放在茶几等高的地方,热水壶容易砸下来烫伤小朋友,热水壶的内胆破碎后容易划伤小朋友。)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二种危险物品(打火机) 打火机有什么用途,我们通常会在哪里看到它?它能帮我们很多忙,那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什么危险呢?(小朋友对打火机里面的液体很感兴趣,一部分小朋友就会尝试着把打火机弄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在打不开的情况下有的人就会乱摔,却不知道打火机里面装了汽油,一摔就容易爆炸,爆炸后打火机的塑料外壳会飞溅到四面八方,不小心就飞到小朋友身上烫伤小朋友;如果使用打火机来照明,也容易发生火灾,因为家里布做的东西很多,容易着火。)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三种危险物品(液化气罐子) 液化气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那你知道它的构造吗?液化气有什么危险呢?(液化气有一个开关,用一根红色的管子连着液化灶,我们把开关打开才能用,不用的时候要把它关掉。小朋友如果乱拧开关就会导致煤气泄漏,煤气是一种有毒气体,进入到人的身体里会发生头晕,呼吸困难,窒息,最后死亡等情况,所以他很危险。液化气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边讲解边配合发生的危险事故图片。 放映第四种危险物品(微波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