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毕业论文

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毕业论文
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毕业论文

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模型的研究与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意义 (2)

1.4研究内容 (2)

2 网上购物中顾客感知价值概述 (4)

2.1 网上购物的相关理论 (4)

2.1.1网上购物的发展历程 (4)

2.1.2网上购物的概念与内涵 (5)

2.1.3网上购物的特点 (6)

2.1.4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7)

2.2 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理论 (8)

2.2.1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与内涵 (8)

2.2.2顾客感知价值的特性 (11)

2.3 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 (12)

2.3.1传统环境下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因素 (12)

2.3.2网络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 (13)

3 理论构思与研究方法 (15)

3.1 网上购物顾客需求特点分析 (15)

3.2 理论研究构思 (15)

3.3 调查问卷设计 (16)

3.3.1研究范围的界定 (16)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17)

3.3.3调查对象的界定 (17)

3.3.4问卷发放方式的说明 (18)

3.4 问卷统计分析 (18)

3.4.1 分析方法 (18)

3.4.2 样本描述 (18)

4 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模型 (24)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4)

4.1.1网上购物顾客感知利得数据分析 (24)

4.1.2网上购物顾客感知利失数据分析 (27)

4.2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1)

4.2.1 从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构成因素 (31)

4.2.2 建立模型 (32)

4.2.3 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策略 (33)

5 结论及研究展望 (34)

5.1结论 (34)

5.2研究展望 (34)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8)

附录A 调查问卷 (3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世界上第一笔网络交易在1994年完成[1],而中国在1998年才迎来了第一笔网络交易,迄今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年多的风雨历程。

在电子商务初期,网络购物几乎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部,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日渐完善,网络购物变成为只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交易也拥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很多网络购物的商家都是从传统企业转型过来,有些则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行业,经过几年的考验后,有些被淘汰出局,有些勉强活着,有些却越做越好,究其根本还是各自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上的差别。而在网络购物日渐规范的今天,很多做得很成功的购物网站又开始注重网络与传统的结合。

根据正望咨询发布《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报告称2007年是中国网上购物迅速发展的一年,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京沪穗)这三个全国中心城市网购人数超900万,比2006年底增加了122.6%,同2006年底相比,2007年年底京沪穗三地的网上购物渗透率增加了13.3个百分点,达到44.2%[2]。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而在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等实用型互联网应用率大幅增长的同时,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型应用的使用率则呈现下行趋势,我国互联网正经历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3]。

我国网络购物拥有如此广阔空间的形势下,对网络商家来说,分析网络购物顾客的感知价值和期望对电子商务网站的顾客满意十分重要。

1.2 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网上购物信息的准确性、商品质量、货物的交付、

顾客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在线支付风险、厂商信誉、客户专业知识和服务补救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满意度,并最终决定着他们今后的购买行为。网络商家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为顾客创造价值,成功地向网络消费者传达感知价值,向他们提供个性化、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

互联网的产生被证明是营销领域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上购物正是其中之一。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购物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使用网上购物,面对这种新的消费与组织形式,深入理解网上消费者态度,向顾客传递了新的价值,推动网上购物的发展和网站建设,成为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一项课题。

目前学术界对传统商务背景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已很详细,但是对于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传统商务背景和电子商务中顾客感知价值并不一样,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于顾客感知价值的认识都持各自的观点。

1.4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4]。当一个研究者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一个现象时(比如什么因素影响顾客满意度),它可以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也可以用访谈或其它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假定研究者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5]。

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界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引入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理论,重点详述了国内外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的因素,以及对影响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三部分调研设计,主要提出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的需求特点,并界定研究范围、调查对象、问卷的发放方式,描述了问卷的分析方法和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四部分是问卷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初步得出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利得与利失的因素,并建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说明,提出提升网络顾客感知价值的若干途径。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局限和研究展望,主要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解释和分析,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2 网上购物中顾客感知价值概述

2.1 网上购物的相关理论

2.1.1网上购物的发展历程

网络购物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购物最早出现在美国,安全网络银行1994年美国网上书店亚马逊开业(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295982.html,),美国第一笔交易产生。(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295982.html,)实现网上支付,从而网络购物的第一随后网络购物便迅速发展到欧洲和亚洲国家。

网络购物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来看,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来自eMarketer的数据调查显示,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日益成熟,网上零售市场也在逐渐扩大。而在中国,1998年中国的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1999年随着8848等B2C网站的正式开通,中国开始进入购物网站的实际阶段。伴随着消费者网络消费观念的逐渐普及,加上网络购物支撑条件的日益改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获得很快的发展。

2、从网络购物的法律完善过程来看,网络购物法律环境主要依托于电子务立法,而全球的电子商务立法的核心则主要围绕电子签章、电子合同、子记录的法律效力展开。从1995年电子商务在美国开展并颁布《数字签名至今,至今世界各地陆续颁布了比较重要且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立法,比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2000年的《电子统一规则》。《电子商务示范法》奠定了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活动的基础,在其电子商务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示范法》的内容。美国1997年的《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则在关税、电子支付、安全性、隐私保护、基础设施、识产权保护等为美国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两部法律很大上影响了2000年前后全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中国在2005年4月1行的《电子签名法》,赋予电子签章与数据电文法律效力,很大程度上有消除网络信用危机。此外我国第一个专门指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电子交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推动了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体系建设。

3、从网络购物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网络购物商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阶段:①

圈钱、烧钱,只重视销售额不考虑盈利的不健康、非理性经营方;②一些投资者被淘汰出局,留下的投资者在不断思索如何盈利问题中慢慢于理性;③电子商务经营者不仅重视自身的发展,更重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三个发展阶段充分说明网络购物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而网购物消费者在线购物的主要商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购物发展初期消费者在线购买的商品主要是书籍和影音制品等规格标准统一的商品,而在消费者在线购物的物品中,排第一位的是衣物、其次是玩具和视频游戏,排第三位的是电子消费品。书籍和影音制品仍然有着很大的销售额。此外,网络购物的模式也发展出两种形式:B2C和C2C模式。其中C2C模的交易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搜索引擎技术也被入到网络购物当中,逐步形成了比价购物模式,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货比三家”,选择质量相同价格更低的商品,同时也使得网络商家的竞争更趋激烈。

总的来说,网络购物在美国的发展已经度过了14年,在中国也有10年的历史,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额逐年上升,随着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将其产品搬到网络上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以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购物市场将会越来越大。这一切都预示着网络购物在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随之而来的良好发展前景。

2.1.2网上购物的概念与内涵

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将电子商务定义为,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usiness to Consumer)和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Consumer to Consumer)的商业交易。网络购物(online shopping)包含B2C和C2C电子商务模式,即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网站)向供应商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消费者可浏览网上商品目录,比较、选择满意的商品或服务,通过网络下订单,进行网上付款或离线付款;而供应商处理订单、网上送货或离线送货,从而完成整个网络购物过程。在价格制定方式上,可以由供应商制定价格,也可以是采用消费者和供应商通过竞价、议价的方式最终确定。由此可见,B2C和C2C对企业和卖家而言是电子化的零售商业,对消费者和买家而言就是网络购物[6]。

王希希(2001)对网络购物的定义是:网络购物指消费者和商家凭借互联网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与销售,是传统商品交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7]。

虞忠明(2004)认为,消费者上网购买包括网上订购网上付款、网上订购离线付款以

及离线订购离线付款等形式,只要是企业经由网上商店接受消费者订购产品或服务,就是网上购物。

袁媛(2005)认为,所谓网络购物是指顾客在Internet上浏览商品,直接在网上完成购物,由商家将商品邮寄或者送货上门。网络购物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生在消费者与企业间的商务活动。现阶段,消费者一般采取网上商店、网上商城以及网上拍卖的模式进行购物。它是一种崭新的个人消费模式。

南华大学的周欣(2006)则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购物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网络购物是指出卖人通过网络媒体发出要约并交付标的物,买卖人对要约做出承诺并支付价款的一种商品交易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买方利用Internet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8]。

可见,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网络购物进行了定义:一是网络交易的主体买卖双方的角度定义,二是根据网络购物所使用的媒介进行定义,以区别于传统购物,三是从描述网络购物流程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四是从法律的角度用法律术语对网络购物进行定义。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网络购物模式下的顾客价值感知要素,研究的客体是顾客,所以本文倾向于从网络交易的主体买卖双方的角度对网络购物进行定义,即将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网络购物的定义作为本文对网络购物的定义。

2.1.3网上购物的特点

从消费者角度看,网上购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时空优势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便利。网上商店由于Internet 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突破了时空限制,可凭借Internet将产品和服务在任何时候送到任何一个连接到Internet的地方。网上商店的服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无国界限制,真正成为“永不关门”的商店。消费者可任意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网上购买,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免受购物奔波之苦。

2、产品和服务的全方位展示为消费者理性购买提供条件。网上商店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性能通过其网页全方位图文并茂地展示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性能、品质、企业的规模、业绩等,消费者还可通过互联网得到传统渠道难以得到的信息,如成本信息及异地购买者对产品的使用感受等,这些信息被消费者综合起来,进行理性分析,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对一些耐用消费品和复杂工业品有全面认识。

3、互动式沟通使消费者可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Internet 即时互动式沟通使零售商能更加密切与消费者的联系,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能更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同时将反馈信息按照消费者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细分化有差别的市场策略获取消费者认同。

4、流通环节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使消费者获得价格优惠。网上商店的虚拟性使其只存在于Internet的站点中,它既不需要费尽心机到处选择店址,也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造豪华的店面,只需要一些货物仓库。它也不需要人数众多的营业员,只需要一些管理人员、送货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互联网渠道避开了传统销售渠道中间环节的问题,降低了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使网上商品供应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商品。

5、产品种类极其丰富使消费者获得近乎无限制的广泛选择。现实环境下产品种类的丰富多样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选择的较大余地。网络空间则使消费者获得近乎无限制的广泛选择的便利[9]。

2.1.4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上购物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现阶段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誉度问题

信誉度问题是网络购物中最突出的问题。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信誉度都被看成是交易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作为买家,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质量保证、商品售后服务是否和传统商场一样,购买商品后,是否能够如期拿到商品等等,都是购买者所担忧的问题。

2、银行卡网上支付问题

我国网上支付服务目前已得到较大改善,并为网络购物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目前银行卡支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络购物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商家和网上支付者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网民中,很多人看中它的便利,愿意选择银行卡支付的方式。但由于提供银行卡支付的商家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所以对于利润很低的商品,商家就有可能无利可图,而目前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是以前无利也经营的状态,因此,商家就不愿意或者禁止让客户在网上通过银行卡支付方式来购买这些商品。另一

方面,网上消费者在初次开通网上支付业务时,有些银行必须要求本人亲自到银行营业场所凭相关证件开通这项业务,这在就增加了一道网上交易的手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购物的进一步发展。

3、网络安全问题

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网络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在网络购物中,网民对网络安全也有很大担忧,诸如用户的个人信息、交易过程中银行账户密码、转账过程中资金的安全等问题。这些顾虑无疑给网络购物蒙上了一层阴影。

4、商品信息虽然发布快,但商品不能及时到位

互联网信息是无国界的,但是很多商品信息上网后,购买者能够看到,却无法立刻购买到,主要是因为信息在网上发布,而供货商仍然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的商品配送无法和互联网信息同步,所以会产生信息快于商品的现象。

5、配送问题

传统购物一般是在选好后,就可以直接付费拿走,而网络购物就需要一个订货后的等待过程。目前出现了很多物流公司,他们在为网络购物者送货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目前的商品配送上,就同城配送而言,最快的一般需要1个小时,最长的则需要2天时间。如果购买者需要的东西很急,网络购物一般就不适合。

6、网络购物者缺少直接购物体验

从商品交换开始,人们就一直体验着交易完成后获得商品后的满足感。但是在网络购物上,购买者却不能体验到在网络交易完成后,立刻拿到商品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到来往往要滞后1-2天。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购物在方便的同时,也减少了购物带来的快乐[10]。

2.2 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理论

2.2.1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营销对价值的关注始终与顾客相联系,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是从产品/服务本身或企业的视角来认识价值,顾客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直到90年代顾客感知价值概念的提出,价值研究开始从顾客的角度进行。但至今学者们还没有对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

Zaithaml(1988)在一项研究中根据顾客调查总结出感知价值的四种涵义:(1)价值就

沉默用户激活及客户价值分析

2014-7-6 13:54:00 沉默用户激活方案 一、几个基本定义: 1.交易间隔:用户的相邻两笔交易之间的交易间隔时长 2.沉默:最大交易间隔时长远大于某一设定阈值 3.活跃:最大交易间隔时长远小于某一设定阈值 4.排秩、秩次:对集合内的值排序,排序后所在的位置即为秩次 5.秩次比:所在秩次占集合元素总数的比值 6.沉默得分:用户沉默的程度得分,用来差异化细分沉默用户群 二、基本分析思路: 1.计算出单个用户的每次交易间隔,以此为基本数据原料进入下一步分析; 2.定义沉默用户的最大交易间隔阈值,以此为标尺,测量各个用户距离沉默的远近及可 能性; 3.计算沉默用户的沉默得分,划分沉默用户等级; 三、计算流程: 1.计算每个用户的历史交易频率F的间隔时长Ti={T2-T1,T3-T2,…,Tn-Tn-1} 2.计算每个用户的最后一笔交易距今时长Tr=Today-Recently 3.对集合{Ti}及Tr进行排秩,并输出对应秩次{RankT1,RankT2,…,RankTr,…,RankTn} 4.将Tr所在秩次除以该用户总交易次数cF,得出秩次比TrF; `算法解释:以用户历史最大沉默间隔为参考,若Tr接近Max{Ti},则表示该用户已 接近沉默边缘,并极有可能转入沉默状态,反之接近活跃。 活跃0 1 沉默 此处求百分比的目的为:将实际问题数字化,并以量化方式呈现: 若最近一笔消费距今时长排秩比: 等于1,则表示该用户已进入沉默状态; 若接近1,则表示用户靠近沉默边缘; 在0到1之间,表示用户未表现出明显即将进入沉默状态信号; 若接近0,则表示用户靠近活跃状态; 5.将Tr除以Max{Ti},求得用户沉默得分S; `算法解释:以用户历史最大沉默间隔为参考,以数值方式衡量沉默程度: 以得分=1为界限: 若得分小于1,则表示用户沉默程度较低,且未完全进入沉默状态; 若得分等于1,则表示用户已进入沉默状态; 若得分大于1,则表示用户已进入沉默状态,且沉默程度为S1-1; 若得分远大于1,则表示用户已进入沉默状态,且沉默度为S2-1(即

顾客价值的理论模型

顾客价值的理论模型 一、4Cs理论 4Cs理论注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注重顾客的价值需求,与站在生产者角度上的4PS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包括顾客、成本、便利和沟通四个方面。顾客:消费者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企业重视顾客要甚于重视产品;成本: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是企业制定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企业应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望愿意付出多少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便利:方便顾客,维护顾客利益,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便利原则应贯彻于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营销全过程。沟通:用沟通取代促销,强调企业应重视与顾客的双向沟通,以积极的方式适应顾客的情感,建立基于共同利益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 二、可感知价值理论 在企业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价值是有顾客而不是供应企业决定的。感知价值是主观的,随顾客的不同而不同。 顾客感知价值就是将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三、动态顾客价值理论 顾客价值也可能因适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顾客在不同时间对价值的评估也可能有所不同。即不同顾客可能有不同的价值感知,而同一顾客在不同时刻也会有不同的价值感知,即顾客价值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四、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顾客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由于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就必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或增加顾客所得利益,或减少顾客消费成本,或两者同时进行,从而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引起顾客的注意,进而使其购买企业的产品。 五、顾客价值过程理论 在紧密的关系中,顾客可能会将重点从独立的提供物转向评价作为整体的关系。如果关系被认为有足够价值的话,即使产品或服务不是最好的,参与交换的各方可能仍然会达成协议。六Jeanke 、Ron、Onno 的顾客价值模型 Jeanke、Ron、Onno 的模型从供应商和顾客两个角度,描述了随着业务发展,价值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市场上的具体产品的整个过程。对供应商而言,供应商的依据的是他所感觉到的顾客需求以及企业本身的战略、能力和资源,形成“想提供的价值”的概念。由于企业条件或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等原因,企业以“想提供的价值”为基础,设计出以具体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设计价值”,两者之间存在“设计差距”。对顾客而言,顾客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获得的是“想要得到的价值”。由于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存在对于顾客需求的不对称信息,或是企业在顾客需求调查过程中,过多地掺杂了企业自身的思想,对顾客需求的分析未必客观准确,所以“想提供的价值”与顾客“想得到的价值”之间存在“信息差距”。顾客的主观性价值感知,使“期望价值”与设计价值间出现“感知差距”。当顾客使用产品后,所“得到的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_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述评

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 关系研究述评 白琳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本文介绍了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概念内涵和三者关系研究的4种模 型,并针对这4种模型介绍了国外相应的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造成差 异性结论的原因。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行为倾向 引言 近些年,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三者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Ostrom和Iacobucci(1995)指出:“把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这些消费者判断同时放在一个研究构架中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疑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关注度的提高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该研究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况,但同时也由于信念、理论研究背景和实践背景的不同,学者们在提出架构的时候就己经有先入之见,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相应的,构建的模型也就倾向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差异甚至相悖,也产生了很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Spiteri&Dion,2004)。Cronin (2000)认为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其实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研究不同,结论自然也大相径庭。其实一种结论要提升到理论的层次,要具有普遍意义,必然经过各种不同情况的检验,学者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实证是对一种营销理论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极有可能在各类行业中驱动消费者的动因本来就不同,这也有待于各行各业的实证检验。目前国内学者还较少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既缺乏理论的探讨,也鲜有实证的验证,因此本文在对其概念内涵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对其理论系统和实证研究的不同观点和成果进行梳理,供国内学者参考,以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理论背景和概念内涵 1、顾客感知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为顾客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感知价值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源泉(Gale,1994;Woodruff,1997;Slater&Narver,2000)。其实早在1985年Porter就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已可见最初 收稿日期:2007-05-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860007);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02203104)。 作者简介:白琳,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网络经济中顾客感知价值与忠诚度关系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网络经济中顾客感知价值 与忠诚度关系研究 指导教师高亚瑞职称讲师 学生姓名杨洁学号 20101213131 专业电子商务班级 1班 院(系)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完成时间2014年4月15日

网络经济中顾客感知价值与忠诚度关系研究 摘要 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众多企业的竞争方式和外部环境全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网络也在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购物习性。在网络经济背景下,顾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在对产品及服务越来越了解的情况下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在发展中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在行业竞争中以顾客忠诚度为优势,在战略目标中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本文立足于顾客价值理论及顾客忠诚理论的基础,再结合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背景,重点研究了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大量的研究报告及学术文献研究得来网络顾客的价值影响顾客的忠诚度的驱动条件;继而,通过对以上影响成因的分析,建构顾客价值与忠诚度关系的模型,同时提出了研究的假设;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探讨并给予建议。 关键词网络经济/顾客感知价值/服务质量/顾客忠诚度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ustomer Value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Network Econom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network economy becomes the new economic model, companies interfering mode and environment has been changed greatly, and also change the human life style and purchase habits. Under the network economy background, the customer obtains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diversified ways, and there are more requires while realizing the product and serve. Therefore, the company must be put the customer’s need above all while developing, build the customer’s complaint as the advantage while competing, promote customer’s value while planning goals. The article based on customer value and customer loyalty theory, combine with the developing traits of the network economy,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ustomer value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network economy. Firstly the essay analysis the theory based on some concepts, obtain the influence factors between the customer value and loyalty by huge articles. Then, above all the results build the mod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stomer value and loyalty, analysis the mode and propose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In the end, analysis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article, discus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e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network economy,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quality of service, customer complaint

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些英文译文及原文.

英文文献译文: 下面的消费者研究将会说明在一个消费者社会里很多的消费者行为被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这包括消费者刺激和消费者行为。因此,消费者环境为社会现象和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领域。 消费者决策无所不在 不管我们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在不停地制定消费者决定。我们在健身馆注册,经常坐飞机去度假,做体检,选一个餐馆,为了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甜食。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日常决定没有包括较重要的决定,比如,嫁给谁或是否要小孩,但包含了是否喝茶或咖啡,用卡或付现金,或其他的一些琐碎的决定。而且,我们日常的很多消费者行为甚至是无意的。相反,它们可能是出于习惯,比如打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来了解新闻或搜索谷歌来找一些资料。一个人在一天中充满了无尽的琐碎的消费决定或者受以前决定的影响,在早上从选择牙膏的品牌到工作后选择看哪部电影。 消费者的选择影响社会认同感的功能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消费者可能不会确定他们的身份,但他们的消费决定仍然是高度身份相关的,就它们对应到更大的价值观和信仰,表达自我的重要方面。素食主义者是不忍心看到动物被杀害和一些人抵制买那些被认为是由儿童劳工制成的衣服。一些人买丰田普瑞斯出于是对环境的关注;另一些人抵制日本汽车,比如普瑞斯,是为了帮助当地的汽车工业。在这方面,甚至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选择是不必要的琐事。人们不能在盲目的测试中区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或他们更喜欢百事可乐,然而可能还是坚持可口可乐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尝试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会使反对者生气。显然,消费品和品牌不仅满足实际的需要。在一个世界,供过于求和品牌的区分,很多消费者选则品牌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个性或使他们自己屈服于他们的欲望。他们不是简单的使用苹果;他们是苹果的使用者并认为换另一个牌子的个人电脑会像是一个背叛者一样。从饮料到电脑,品牌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人们可能也会把产品的认知作为自身的延伸;比如,他们可能认同他们的车就像他们对待他们的宠物一样。同样地,品牌可能会定义为社会群。哈利戴维森

客户感知价值

客户感知价值及其在用户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客户满意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企业也将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这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发生了转移,不再单纯的以产品为中心,关注产品质量,企业也开始强调“客户导向”,关注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随着研究的开展,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客户导向”的重要性体现到具体的应用中,如何实现“客户导向”?如何分析和理解客户的需要?如何将客户的需要转化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基于这些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客户感知价值。 Michael E. Porter曾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1985年),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Zeithaml与1990年正式提出了客户感知价值的概念,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展开研究,客户感知价值的概念也在逐渐完善。客户感知价值的核心观点是客户对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进行权衡,对产品做出一个综合评价,强调的是利益和成本的比较。整个概念中强调的是“感知”,强调客户的主动性,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而不是供应商。 客户感知价值的概念能说明很多用满意度所无法解释的问题。举个例子,美国商用航空的客户服务一直以来都不好,满意度指数一直都非常低。9.11事 件之后,研究者们预测人们更有理由不选择乘坐飞机了。然而乘客的数量仅仅在最初的几个礼拜有轻微的减少,不久之后人们又开始纷纷乘坐飞机。如果从满意度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很难解释,为什么人们对航空服务极不满意,但还要选择乘坐飞机呢?从客户感知价值的角度来看,人们认为坐飞机能带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等利益,同时也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如忍受不好的服务、甚至有对安全有担心等,但两相比较,人们认为坐飞机带来的利益要高于所付出的成本,因此人们即便不满意,也仍然选择坐飞机。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客户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客户的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客户满意度调查成果可使企业懂得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并为改良和提升的方向供给参考。而客户感知价值反映了客户使用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本源驱动—获取某种利益/价值,能更为直接的预测客户下次购买行为。

顾客感知论文感知价值理论论文

顾客感知论文感知价值理论论文: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顾客感知价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占据消费主权,企业为了使顾客满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加强自身竞争优势而产生的。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期望对企业在如何应对顾客感知价值方面有所启发。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特性;驱动因素 1 引言 感知价值是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期,顾客感知价值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运用到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理论界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顾客资源对企业所能产生的价值,另外一个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感知,分析顾客想从企业获得什么,以此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是从顾客的角度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分析。 2 顾客感知价值的涵义 目前,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阐述,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德鲁克的思想,他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这一思想是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但他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明确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为后人研究顾客感知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Zeithaml(1988)从顾客心理的角度,展开了他对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Zeithaml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市场交易中根据所得利益和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的感知,对产品进行的总体评价。 Monroe(1991)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比例”,认为“购买者的价值感知体现了对产品感知质量或感知利益与因支付而产生的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感知利得是与使用特定产品相关的实体特性、服务特性和特定使用条件下可能的技术支持;感知利失包括所有与购买行为相关的获得成本、运输、安装、订货处理、维修以及潜在的失效风险。 Philip Kotler(1994)是从让渡价值角度来剖析顾客价值的。他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预期顾客评估一个供应品和认知值的所有价值与是所有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供应品中期望的一组经济、功能和心里利益组成的认知货币价值。总顾客成本是在评

顾客价值分析模型

顾客价值分析模型 管研00 郑立明 摘要:在前人有关顾客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设计价值和顾客决策价值等新概念,区分顾客期望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的不同含义,构建一个动态的顾客价值分析模型,并分析它所包含的基本关系。最后给出计算顾客感知价值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设计价值顾客决策价值顾客价值模型 1 顾客价值含义的简要回顾 P·Kotler(1994)提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它指的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它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1]。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设计价值”和“顾客决策价值”两个新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和界定顾客价值的其他相关概念,据此建立起一个动态的顾客价值分析模型。 2 顾客价值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1 顾客期望价值(Customer Expecting Value,CEV) 顾客期望价值(CEV),反映顾客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主观需求状态,是一种有待实现和期待满足的需求量;或者指:在消费之前顾客对已经存在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预先感知的价值量,因而也可以是一种实在的估计值。 …… 当今的顾客比以往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与技能,也更热衷于学习与创新尝试,在日趋宽泛的产品选择中享有愈来愈多的主动权,随着交易的重复和消费经验的积累,顾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如顾客价值模型所示,顾客期望价值曲线(CEV)在长期中呈逐渐上升之势。 2.2 设计价值(Designed Value,DV) 本文认为,在顾客价值分析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设计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 设计价值(DV),是在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的构想中将要提供给顾客的一种效用或价值,或者指供应商根据前期的研发设计已经制造出来的但还需要通过市场传递给消费者的一种效用或价值(即一种还没有实现的价值)。这是从供应厂商角度给出的一种衡量,因此可以看成是一种目的在于满足顾客期望价值的计划供给量或潜在供给量。 …… 2.3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 顾客感知价值(CPV),也称顾客感知收益,或顾客感知利得,它指顾客在交易中或通过消费实际感觉到的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的总和,因此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一个事后的综合评价量。它反映顾客对于包含着质量、品种、价格、服务、信誉、速度等要素的产品或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5~7]。 。。。。。。 3 顾客价值分析模型及其内涵 在明晰以上几个基本概念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动态的顾客价值分析模型(得自张中科的“成本、价格和客户价值的动态关系”图形的启发[9])。选取两个时刻T1和T2,来分析顾客价值发展变化的情况。为便于理解和直观比较,顾客决策价值(DCV)在图形中有一个时间提前量。

网络口碑,感知价值对顾客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

网络口碑,感知价值对顾客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网络口碑;感知价值;购买意向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信息搜寻和沟通方式,为他们获得和交换产品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互动平台。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有关产品、服务和公司的口碑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活动也日趋活跃,网络口碑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都已大大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正向口碑会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而负向口碑则会降低其盈利能力,增加顾客的抱怨,减少顾客对企业的感知价值。目前研究者倾向于采用单纯化口碑、感知价值概念,尚未将口碑、感知价值视作一个多维性结构性的变量。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二、网络口碑、感知价值和顾客购买意向的内涵 (一)网络口碑 网络口碑是指互联网用户借由BBS、网络产品讨论区、博客、即时通等一系列 基于网络媒体的沟通工具展开的关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的交流和讨论。一个完整的网络口碑沟通过程需具备如下条件:沟通双方具有某种社会关系;存在口碑沟通的动机;处于某种沟通环境之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网络口碑的范畴是所有网民,不仅局限于消费者,企业也可以参与。这里特别指出“网民”,是想更强调每个网民都是互联网大社区的“社区成员”的概念,或者更简单地说就是网络公民,在整个互联网社区平台中,有社区成员,有社区内容,更有社区文化和社区沟通规范。 网络口碑有以下特点:传播效率极高,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具有匿名性和互动性。 (二)感知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是指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价值的主观认知。顾客的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所得与所失的基础上,对某一产品效用的总体评价,换言之,顾客感知价值就是消费者付出后所得到的东西。 当然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种类划分并不是把不同类别的感知价值绝对隔离开的,事实上顾客感知不同种类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交互重合的情况,甚至有时顾客对同一消费行为会同时感知到几种不同的价值。为了使得顾客感知价值划分更为明确和更容易被消费者所理解,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本文将顾客感知价值划分为功能价值(functional value,FV)、情感价值(emotional value,EV)和社会价值(socialvalue,SV)三种。其中FV指的是与顾客所支付的货币成本相比。顾客所

顾客感知价值外文翻译解析

附件3 外文翻译 原文1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peculiarities of traditional an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and describe why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s better way to understand consumer behaviour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n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raditional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are there: product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y, narrow determinate product categories, point of view to the consumer as a rational thinker, application analytical, quantitative and verbal methods, mechanical standpoint to the consumer“Stimulus- Reaction”. Experiential marketing present these characteristics: orientation to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looking to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holistically, point of view to the consumer as rational thinker and emotional too, exclectizm of methodical, “from Stimulus to Reaction”. As we can see out of traditional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standpoint to the consumer is insufficient, because it evaluate just one side of consumer behaviour: rational conduct so looking the biggest benefit from purchase. Meanwhile experiential marketing estimate both sides of consumer: rational and emotional, this standpoint to the consumer is more personal, individual. Key words: traditional marketing, experiential marketing, product superiority, consumer, emotions, rationality In this article, I contrast traditional marketing with a new approach to marketing calle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Nowadays then the world is very quickly change, coming new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on, comes changes in to the marketing too. In the Great Britain, USA and similar counties markets are overfill with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re are big competitions so principles and actions of traditional marketing do not work. How attract new consumers, cause? These opportunities have experiential marketing. Some propositions of traditional market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概述

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概述 一、顾客价值研究背景 自从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优势思想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后,人们开始为寻求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学者们从价值链管理、质量管理、组织与过程再造、企业文化、裁员等多方面来阐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努力的根本都在于组织内部的改进,而当这些努力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和服务不能被顾客所认同,也就无法建立起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家们指向企业内部改进的探索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时,人们开始转向企业外部的市场,即从顾客角度出发来寻求竞争优势。Woodruff 提出,企业只有提供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给客户,即优异的客户价值(Superior Customer Value) ,才能保留并造就忠诚的客户,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因如此,客户价值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二、顾客价值的概念及分类 早在1954 年,Drucker 就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是产品,而是价值。尽管学者们都使用了顾客价值这一概念,却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解释。

Zaithaml 在1988 年首先从顾客角度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她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得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中所付 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整体评价。 在此后的顾客价值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顾客价值进行了定义: (1) 从单个情景的角度,Anderson、Jain、Chintagunta 、Monroe 都认为,顾客价值是基于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权衡或对产品效用的综合评价; (2) 从关系角度出发,Ravald、Gronroos重点强调关系对顾客价值的影响,将顾客价值定义为:整个过程的价值= (单个情景的利得+ 关系的利得) / (单个情景的利失+ 关系的利失) ,认为利得和利失之间的权衡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个情景(episode)上,而应该扩展到对整个关系持续过程的价值(total episode value) 衡量。此外,Butz、Good2stein 也强调顾客价值的产生来源于购买和使用产品后发现产品的额外价值,从而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感情纽带。 在众多的顾客价值定义中,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Woodruff 对顾客价值的定义,并在其定义基础上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Woodruff 通过对顾客如何看待价值的实证研究,提出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有碍于) 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

客户价值评估

客户价值及其评价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历了一个从“以产品为导向”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变化过程。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是市场需求和管理理念更新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确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使客户、竞争、品牌等要素协调运作并实现整体优化,以达到企业对客户资源全面有效的管理。它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在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搜索、整理和挖掘客户资料,建立和维护企业与顾客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使企业在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更快捷周到的服务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吸引和保持更多高质量的客户,并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客户价值是客户分类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过客户价值分析,能使企业真正理解客户价值的内涵,从而做好客户分类管理,使企业和客户真正实现“双赢”。 一、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研究是近几年营销领域和客户关系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客户价值的定义、评价、量化、优化以及相关的管理应用方面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客户方面,即客户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需求的满足。肖恩?米汉教授认为客户价值是客户从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利益与在购买和拥有时所付出的总代价的比较,也即顾客从企业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即Vc=Fc — Cc(Vc:客户价值,Fc:客户感知利得,Cc:客户感知成本) (二)企业方面,即企业从客户的购买中所实现的企业收益。客户价值是企业从与其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并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合适价格的客户中获得的利润,也即顾客为企业的利润贡献。“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表现为客户的时间性,即客户生命周期(CLV)。一个偶尔与企业接触的客户和一个经常与企业保持接触的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不同的客户价值。这一价值是根据客户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等变量所测度出的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 Robert & Paul(1997)对客户价值的界定以客户价值—客户响应作为指标,进行客户分类,得到四种客户类型:最佳客户是具有价值且有回应的客户,是企业的目标客户;奇异客户群即与生俱来的价值,但并不倾向于与企业建立关系:致命诱惑客户群(Fatal Attraction,低—高),该客户群对企业的响应很高,但却相对无利可图;幽灵客户(Ghosts,低—低)是相对低 价值且无回应的客户。该研究认为企业的资源最好用在客户价值高并且有回应的客户群上。该研究已经注意到客户未来价值的重要性。 Kelly & Julie(1999)将客户价值定义为客户利润,同时该研究以客户价值—客户忠诚作为客户细分的两个指标,构造客户分类矩阵,得到金牌客户(Golden,高—高)、风险客户(At Risk,高—低)、边际客户(Marginal Value 低—高)和无需过多服务的客户(Don't over一Service,低—低),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提出客户关系的不同发展策略。该研究将客户价值和客户忠诚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客

顾客感知价值外文翻译

附件3 外文翻译 原文1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he purpose of thispaper is to show peculiaritiesoftraditional and experientialmarketingand describewhy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s better way to understand consumer behaviourparativeanalysis show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of traditionalan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raditional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are there:product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superiority, narrow determinate product categories, point of view to the consumer as a rationalthinker,applicationanalytical, quantitative and verbal methods, mechanicalstandpointto the consumer“Stimulus-Reaction”. Experiential marketing presentthese characteristics:orientation to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looking to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holistically, point ofview to the consumer as rational thinker and emotional too,exclectizmof methodical, “from Stimulus to Reaction”. As we can seeout of traditional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this standpoint totheconsumer is insufficient, because itevaluatejust oneside of consumer behaviour: rational conduct so looking the biggest benefit frompurchase.Meanwhile experiential marketing estimate both sides of consumer: rationaland emotional, this standpoint to theconsumer is more personal, individual. Key words: traditional marketing, experientialmarketing, product superiority, consumer, emotions, rationality In this article, I contrast traditional marketingwith a new approach to marketing calle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客户价值分析

客户价值分析 客户价值分析就是在理解客户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动态地监控客户价值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实现客户价值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在有关客户价值分析的研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盖尔所提出的客户价值分析工具,该模型首次出现在盖尔的《管理顾客价值》一书中,尔后频频被引用,几乎成了客户价值分析的标准。在本节中,将重点讨论盖尔的客户价值分析模型。 在《管理顾客价值》一书中,盖尔提出了7种客户价值分析工具,包括:市场感知质量水平;市场感知价格水平;客户价值图;得失(Win/Lost)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对照图(Head-to-head Area Chart);关键事件表;What/Who矩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前三种客户价值分析工具,直接与当今普遍接受的客户价值内涵相吻合。因此,本节将结合有关方面的研究发展动态,重点描述前三种分析工具。 1)市场感知质量水平 通过对客户价值内涵的探讨,我们知道感知质量水平对形成感知价值的重要性。在盖尔的客户价值分析模型中,市场感知质量分析同样是客户价值分析的核心。 根据盖尔提出的模型,对市场感知质量水平的测量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采用小组调查(Focus Group)或其他形式,召集目标市场的客户(既包括本企业的客户,也包括竞争对手的客户),要求他们列出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质量因素。 第二步,确定不同质量属性在客户决策中的权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客户根据各质量因素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打分,然后再汇集不同客户的看法,形成一套统一的权重。 第三步,选择那些对本企业和竞争对手企业都十分了解的客户(既包括本企业的客户,也包括竞争对手的客户),征询他们对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质量属性上的评价,然后用客户对本企业每一个属性的评分除以竞争对手相应的得分,得到本企业在各属性上的业绩比率。最后,根据各属性的权重,算出所有质量属性的加权平均值,就可以获得一个总体的市场感知质量水平。 事实上,在某个行业中,每个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通常在某个质量水平上处于领先,因此,市场感知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权重体系,说到底就是由客户的感知偏好决定的权重水平。以高档汽车为例,宝马汽车在驾驶性能上首屈一指,而凯迪拉克却宽敞、舒适,凌志汽车的故障率十分低。如果客户看重驾驶性能,则在决策时将赋予其较高的权重。因此,对于不同的目标客户群而言,对质量的感知方式和标准是不同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区分具有不同感知偏好和特性的客户群,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定制化的策略,全面地满足其要求,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2)市场感知价格水平 市场感知价格水平主要用于评估客户对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知付出。在盖尔的模型中,市场感知价格水平也是客户价值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实上,市场感知价格水平的测评与市场感知质量水平的测评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让客户列出影响成本感知的因素,而不是影响质量感知的因素。在获得成本感知因素的基础上,要求客户分别列出不同因素的权重,并评价竞争对手在每一个价格因素上的感知水平。 在某些价格构成要素十分清晰的行业,可能无需评价市场感知的价格水平,但是在大多数行业,评价市场感知价格水平十分重要。表2—3以豪华汽车为例,阐明了如何评价市场感知价格水平。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1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感知价值是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期,顾客感知价值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运用到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顾客感知价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占据消费主权,企业为了使顾客满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加强自身竞争优势而产生的。本文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期望对企业在如何应对顾客感知价值方面有所启发。本文内容分为三部分,包括顾客感知价值的涵义、顾客感知价值的特性、顾客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 目前,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阐述,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2.1国外学者关于概念的研究综述 顾客感知价值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德鲁克的思想,他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这一思想是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但他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明确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为后人研究顾客感知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期,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测评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有形产品而言,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易变性、易替代性和生产消费同时发生的特点,使服务质量的测评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Zeithaml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测评服务质量的思路,并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具体的界定,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评价”。 Dodds、Monroe(1991)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基于感知质量与感知心理及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