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产生与发展_省略__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发展过程_林琨智

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产生与发展_省略__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发展过程_林琨智
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产生与发展_省略__恩格斯_自然辩证法_的发展过程_林琨智

第29卷第12期吉林化工学院学报Vol.29No.122012年12月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Dec.

2012

收稿日期:2012-05-29作者简介:林琨智(1958-),男,吉林通化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

2853(2012)12-0001-0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林琨智1,韩丽珠

2

(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2.吉林化工学院高教研究所,吉林吉林132022)

摘要:主要阐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日本、中国传播、研究、学习的情况,从而揭示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日本广泛传播与应用,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并进入高等教育课堂,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本科生的选修课。由此看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与深刻影响。关

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 17

文献标志码:A

一、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形成科学的

理论体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最早的版本1925年在前苏联出版,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二卷,以德文和俄译文同时问世。这个版本大体上是依照恩格斯分四束安排的次序整理复印的。1940年,前苏联又组织一个编辑委员会重新校译、注释、和编辑新版本,并于1941年出版。这个版本成为迄今传遍世界各国多种文字版本的蓝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中文版,包括注释在内都是1941年本的中译本。它的优点就是论文和札记基本上是根据恩格斯为全书拟定的总计划草案主题编排的。

从1925年到1985年的60年的漫长历史,前苏联经过三次全前苏联自然科学会议。那就是1958年11月、1970年12月、1981年4月,这三次会议是三个里程碑,标志着在前苏联从内容上不断扩展、丰富、深化,自然辩证法已经形成基础研究雄厚、门类齐全的科学体系。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而又必须从哲学上加以探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

研究。经过前苏联许多专家辛勤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的自然辩证法的论著已全部出齐,并提供了完备的注释、索引,以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也出现象凯德洛夫院士这样的著名专家,成果卓著,1973年出版关于《自然辩证法》研究著作、1983年出版《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研究著作,凯德洛夫院士还领导一个小组撰写《二十世纪的自然辩证法》专著,作为恩格斯著作的续集。

(二)关于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研究,对于一般科学范畴,如系统、结构、信息、同构、对应、互补、进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地研究,这些范畴比一般具体科学范畴高半个层次,比哲学范畴低半个层次,

是沟通哲学与科学的桥梁,那就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对辩证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图景、科学认识的逻辑学问题、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发现的心理学与方法论等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对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出版了一系列的理论专著。1983年出版的《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五卷本)是前苏联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中以康斯坦丁诺夫和伊利切夫为代表的代表作。另外,德波林著《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勃·凯德洛夫著《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也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论著。

(三)关于科学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研究,

以及各种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整体性学科的研究。

(四)关于各门基础科学,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与工程技术各具体学科的辩证内容的研究,以及自觉运用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科技工作者。在前苏联曾存在一大批懂得自然科学的哲学家和熟悉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家。

(五)关于概括新成就,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建立崭新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这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航天技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前沿科学与尖端技术,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必然推动哲学、自然辩证法向前发展。就前苏联而言,在上个世纪70年代,虽然已经纠正了1936年以来,斯大林肃反扩大化,1947年到1952年的反对世界主义,把学术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用哲学代替自然科学等“左”倾错误,但前苏联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是世人公认的。当然,人们也不能不看到,到了上个世纪的70 80年代,在前苏联依然存在保守、僵化与教条主义的束缚,依然存在批判德波林学派的负面影响。

二、自然辩证法在日本得到广泛研究

与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出版四年之后,1929年由加藤正和加左祐二郎合译《自然辩证法》上卷,在日本公开出版。在此之前,前苏联德波林著《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佐野文夫翻译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等自然辩证法专著,也在日本出版发行。这些经典著作在日本传播,首先吸引了日本一些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学习,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并以此指导科学研究的实践,这对日本自然科学家确立辩证的自然观与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传入,在日本也出现研究《自然辩证法》组织“C研究会”,宣传《自然辩证法》的学术刊物《唯物论研究》、《唯物全书》,包括数、理、化、生、医、政、经、历史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的学习、研究、传播系统。为广大自然科学家学习《自然辩证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并且在日本形成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侧重《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化”与“有效性”进行研究。什么是“具体化”即是指《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与具体科学实践,特别是具体的科学技术史结合起来,更加联系具体科学研究的实践。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就是这样,他研究《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撰写论文几十篇,汇集成册为《物理学与方法》,在日本被推为当代最高水平的《自然辩证法》论著。坂田昌一也正是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而创立了坂田模型。他深有体会地在《我所遵循的经典———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自然辩证法》,在我40年研究生活中,经常地投给我珠玉般宝贵的光辉”[1]。

另一点就是有效性,是指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指导自然科学发展以实现社会功能效益,就是要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川汤秀树在研究基本粒子理论时,紧紧把握住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即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的思想,为理论物理研究找到正确思路。川汤秀树在1934年提出粒子力的介子场论,预言介子的存在;1935年发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论文,还同坂田昌一、武谷三男合作,对介子场论做出重大贡献;因而,川汤秀树、武谷三男由于对理论物理学贡献,成为亚洲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在日本自然辩证法得到广泛传播,许多自然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都通晓自然辩证法,并在实践中运用。这除上文列举的著名科学家外,还有一位代表性的人物,那就是日本前物理学会会长宫原将平先生,他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精通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的理论专家。他写的“与恩格斯的虚拟会见记”,是一篇以虚构的对话形式,与恩格斯讨论《自然辩证法》的文章,对恩格斯原著中的重要观点,都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原著中欠妥的观点,也直言不同看法。比如,恩格斯对物理学家牛顿评价过于偏激、对数学在生物学中的作用的观点也欠妥,宫原将平先生直言个人观点。凡是读过宫原将平先生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惊叹。一位物理学家能对恩格斯原著《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了解得如此精深、细致,并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宫原将平先生还跟一位哲学家岩奇允胤合作,撰写了20世

2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

纪的《自然辩证法》,与恩格斯的原著衔接。

从以上可以清楚看出,《自然辩证法》在日本传播与应用的大致轮廓。

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形成完备的新

兴学科体系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传播,晚于日本。也可以说,日本是中国最早传播《自然辩证法》的“中介”和“桥梁”。第一个中文译本《自然辩证法》是1932年出版,在延安时期就开始学习、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938年,延安就有《自然辩证法研讨会》,1939年成立《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也出现在中国宣传《自然辩证法》的刊物,上海的《太阳半月刊》、《读书与生活》、《新华月报》;延安出版的《中国青年》、《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故事、哲学讲话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自然辩证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该说学习、研究、宣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进入辉煌的鼎盛时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从1932 1984年,先后出版五个版本。宣传、研究《自然辩证法》刊物,更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1956年2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制订了《自然辩证法》12年(1956 1967)研究规划草案。规定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性质、地位,明确了自然辩证法应当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哲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这样一门学科,正像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这就为《自然辩证法》从原著演变、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指出明确的思路。规划又决定创建机构、创办刊物、组织研讨会、出刊国内外著作、资料。

1978年1月北京召开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制订了《1978 1985年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规划纲要》,编辑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推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宣传。1956年6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1981年改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接着在全国31个省、市(除西藏)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全国独一无二地开创了学习、研究、宣传《自然辩证法》的新局面。1985年创办全国性刊物《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1983年创办《自然辩证法报》、1980年创办《医学与哲学》杂志、1987年创办《方法》杂志。

省级有影响的刊物,湖南省1979年办《自然与信息》杂志,山西省1984年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吉林省1984年办《科学、辩证法、现代化》,为各地区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提供园地,在当时都产生过积极地影响。

与此同时,国家教委又规定自然辩证法为理、工、农、医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本科生选修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0余所高校建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500余名专业自然辩证法教师。28个硕士点、4博士点。1979年国家教委责成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几所高等师范大学组成自然辩证法讲义教材编写组,编写出第一本自成体系的自然辩证法教材。这本教材基本上确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总论与分论(或个论)两部分。总论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分论(或个论)包括六大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省开课的大学,又根据各自的情况,编写出各类教材40余种。这就极大丰富和满足全国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与教学的需要。钱学森同志是带头学习、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中国著名科学家。他在谈到《自然辩证法讲义》时,明确地说:“这本书可以写成三本书,第一部分叫自然辩证法;第二部分叫科学学;第三部分叫科学方法论。[2]”他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能反映的自然观都可以充实到自然辩证法里面去,如不同物质层次的过渡,宏观、微观前沿的许多科学概念与科学方法,大爆炸宇宙学、统一场论、量子力学的物体不可分割性和宇宙学的“人天观”,都可以概括进去,写一本反映恩格斯以来的现代科学最新发展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同志不仅是这样说,他还带头这样做。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在《哲学研究》上发表长篇论文,对科学分类提出宝贵的独到见解,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研究。

李四光同志地质构造理论的创立,就是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切地质现象放在矛盾运动中予以考察,把地质构造、岩浆运动、地层堆积、矿产形成以及地震发生等都看成统一的地壳运动

3

第12期林琨智,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

和发展的产物,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矛盾运动引起的。这是运用辩证法的成功范例。而在中国,绝不止钱学森与李四光。还有一大批科学家运用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实践,获得成功。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曾预言,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表明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可能。1956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了牛胰岛素。1981年又成功合成了41个核苷酸组成的转移核糖核酸半分子,为核酸的人工合成打开了一条通道。这也生动表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不仅武装了新一代科学家,同时,也结出可喜的成果。

四、自然辩证法成为一门有争议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从恩格斯的原著演变、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作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开创的,是列宁又有所发展的。当然,这是由他们共同留下的相关原著定论的。马克思的《数学手稿》是研究数学辩证法的典范。《资本论》本身就充满生动的辩证法,是我们学习辩证法的重要原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都是我们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不可绕过的经典著作。在这些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学科,又是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一开始就存在不同的理解与争议,按照恩格斯的本意,那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总结、概括自然科学成果,阐述自然界的辩证实质。就如同历史辩证法一样,故称自然辩证法。但在日本,出版了五个译本《自然辩证法》,就有四种叫法:《自然辩证法》,《自然の辩证法》,《辩证法と自然》、《自然的辩证法》。同一本书翻译成四个名字,就说明存在四种不同的理解与争议。日本《理科事典》写道:“《现代自然科学》首先采取了唯物主义的立场,其次是采取了辩证法的思考方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3]”《日本百科大事典》写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理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1)作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本质,存在规律和运动规律;(2)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的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3)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适宜于研究自然的科学方法论。而这些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的东西。[4]”由此可见,在日本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存在独到的见解。

《自然辩证法》原著,在中国先后也有五个译本,但书名都是统一的一个。这从总的方面来说,大家的理解还是一致的,没有异议,但从原著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学科的时候,分歧就出现了。第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已经远远超出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它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大交叉学科,包括或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诸多学科。用于光远先生话说,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第二种观点,是以东北师大谢恩泽与廖正衡为代表,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不明确的学科,也缺少本学科独立的理论范畴,确切地说,它应该是科学与哲学的混血儿。

以上两种观点都超出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的论述,当然这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的必然。所以,在这些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也一定突破历史的局限。最后在中国比较统一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包括总论和分论。总论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分论包括六大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辩证法。

自然观,这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述自然界辩证实质的根本观点。这也是恩格斯原初的本意。

科学观,阐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根本观点。这些都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马克思、恩格斯从开始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每一新发现。1850年7月,在英国伦敦瑞琴特街展出一个电力机车模型。马克思看过后,非常激动。他预言,蒸汽大王统治已到末日,一种更强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火花将取而代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不到20天,恩格斯就写信给马克思说:“我现在正在读达尔文的著作,写的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么成功[5]。马克思同恩格斯一样,也十分重视达尔

4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

文的研究的意义,并主动的把《资本论》第一卷寄给达尔文。李卜克内西在回忆中说

:“马克思是最先了解达尔文的研究的全部意义的人物之

一。[6]

”所以说,科学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的重要观点。

方法论,泛指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在自然辩证法的总论中,不能缺少方法论。具体说,就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三论”。在中国的第一本《自然辩证法讲义》的总论中,方法论就是讲这“三论”。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研究的方法也要发展,有人又提出新“三论”,那就是量子论,协同论,耗散结构。

分论,也称个论。是指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的辩证法。当年,

第一本《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的同时,六大基础学科的辩证法,也配套出版、发行。当然,人们很快就注意到,在分论中,除六大基础学科外,还应包括工程技术的辩

证法。

恩格斯的原著是一部未完成的遗著。自然辩证法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尚待发展与完善的学科。本文介绍这么多相关内容,就是衷心地希望后来者能够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坂田昌一.我所能遵循的经典———恩格斯的自然辩

证法[

M ].科学,1971.[2]钱学森.谈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M ].自然辩证法

研究通信,

1981.[3](日)理科事典[M ].8卷.平凡社,1953.[4](日)日本百科大事典[M ].6卷.小学馆,196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6]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M ].北京:人民出版

社,

1973.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B )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LIN Kun-zhi 1,HAN Li-zhu 2

(1.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Jilin City 132013,China ;2.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City 132022,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situation of spreading ,researching and study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 ,Japan and China ,and it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 ;the widely spread and application in Japan and its emergence as an independent branch of science in China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as well a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wide spread and profound impact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around the world.

Key words :Dialectics of nature ;view of nature ;view of science ;methodology

5

第12期林琨智,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

自然辩证法

“人是一个多维的存在”[1] 306,在人的这种多维存在中,首 先涉及的是人在自然中的存在,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 辩证法》中,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详尽论述。在生 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梳理恩格斯当时的思想,对我们 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 要的意义。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 阐述 对于自然界,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 的自然界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既包括人,也包括社会;狭义的自然界指人和人类社会以外的物质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便是指这种物质自然界对人存在的意义及人在物质自然界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恩格斯指出,“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 个结果”[2] 307,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人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与此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384,那 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观点是荒谬的、反自然的。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明了同样的思想。“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 374- 375,这便进一步清楚地说明了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存 在与发展的一致性。 正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此息息相关,所以 恩格斯多次提醒人类要正确对待自然界,他告诫人们每走一步 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似的”[2] 383- 384,相反,我们应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意识到人和自然界的一体性,意识到人本身就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二)人支配和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 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每个事物都作用 于别的事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并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身创造新的生存环境。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别,尽管动物也对周围环境发生持久影响,但这对于动物而言只是无 意识和偶然的事情,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则是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并具有一定的目标。较之动物而言,人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界,而是能够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支配和改造自然界,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人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持久的,它随着地球的灭亡而消失。截至目前,植物界、动物界以及我们人自身都发生了无限的变化,未经人干涉的自然界已经微乎 其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现代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喇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现代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 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Cinque-cento[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当市民和贵族还在互相争吵时,德国农民战争却预言式地提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因为德国农民战争不仅把起义的农民引上了舞台--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了,--而且在农民之后,把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也引上了舞台,他们手里拿着红旗,口里喊着财产公有的要求。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象

是古典的古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达到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旧的orbis terrarum(直译是“地环”,这是古罗马人对世界、地球的称呼.)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同时,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喇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 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是受资产阶级的局限的人。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地感染了这些人物。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着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好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阿尔勃莱希特·丢勒是画家、铜板雕刻家、雕塑家、建筑师,此外还发明了一种筑城学体系,这种筑城学体系,已经包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犹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恩格斯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大量资料的查阅,条理清新的介绍,和逐一列出且逻辑严谨细致的论述让人钦佩。恩格斯清晰的为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 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的新兴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再权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的深入了解,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我学习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为什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思考了人文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明确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不是简单的谁指导谁、谁验证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在不仅是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哲学方面的价值。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它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早期自然科学就是有哲学产生的,早期的哲学家开始研究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变化,在探索中,衍生出了自然科学。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就是彻底革命,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大革命的大势所向,此以后,对有机物的最高产物、即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 世界的存在性使地质学产生了,它不仅指出咯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在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是时间上的历史。同于早期哲学家们说的同一个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说明世界是变化的,但冰化成水,水挥发成蒸汽,蒸汽凝结成水,水又冻成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有事不变的。 能量的变化与守恒使物理产生了,各种特殊的物理力,即所谓物理学上的不变的“种”,就变为各种不同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转化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转换关系使生物产生了。早以证明为一切有机体的最后构成部分的原生质和细胞,现在发展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种运动着。 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导言》为我们总结出科学发展的全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我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今后的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自然辩证法

第二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答案: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自然辨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答:性质:自然辨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科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方法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等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辨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辨证法的研究。自然辨证法主要是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辨证法的基石,自然辨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自然辨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人注意的领域。 3、自然辨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然辨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为研究内容。区别:在对待自然上,后者偏重哲学思考、前者偏重自然观。在对待科技对社会作用上,后者持肯定态度,认为科学促进社会进步。前者则对其作出反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之外有更好的社会形态会代替。 自然辨证法和STS的联系: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区别: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

恩格斯 自然辨证法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恩格斯所作的《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经典文献,叙述论证标明了在认识论上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论,和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结尾,恩格斯写下了这样的立论“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他所依据的实事是什么样的呢? 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十五世纪下半页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需求。 自然科学最初一个时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这时占首要地位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即关于地球上物体的和天体的力学,相应的,作为工具的数学就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光学也得以进步。这一时期末,“这些科学部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而其他部门液体和气体的力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成还很远”。 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在人们的意识上导致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界绝对不变”。“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和在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在这里自然会使人产生一个问题:现代自然科学既然是在继承古代希腊、阿拉伯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从自然观上却没有承接古希腊哲学的观念认为世界是有开端、有发展、逐步地生成的呢? 我想可以以这样一些原因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初始阶段,科学研究是围绕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的目的上的,生产力要发展就要求人们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而科学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又被快速的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得以检验,正确的结果和积极的效果越来越多地累积,使科学的力量和威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断加深,继而增添了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生产分工形成不同的领域,自然科学的研究也相应的围绕其所服务的领域各自进行,生产活动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某些部门快速完整,而另一些不会立即产生功利效果的部门,就还漫步在搜集和整理大量材料的胚胎阶段。 这样分门别类的研究,在功利目的地驱使下越来越偏执,使自然科学研究者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域,而不愿抬眼去看看不能马上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其它领域。这就限制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以及边缘学科的产生,这些已有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学科,也就没有互相联系起来的自然通道。 同时,一千多年的宗教神学在意识观念上的控制,使得自然科学研究者们把随着研究发现而产生的更多的疑问的答案归结到神迹,寻求信仰上的心理平衡。当人的理智遇到那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失去支点的时候,需要一种解释收揽无尽的、纠缠不清的不确定性,把它纳入已有经验的轨道,给自己“合理”的说明,使动摇自我存在认证基础的潜在焦虑得以缓解。 这些因素不同于古希腊时期。 在这样的条件下,那时的人们依据能够掌握的材料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做出“自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永放光芒 ——马克思生命力研究成果摘编之一 2005-8-24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阅读2814次 一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在他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考察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尤其是在《自然辩证法》这一著作中,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部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人类学等等。贝尔纳(J.D.Bernal, 1901--1971)曾发表过专著《恩格斯与科学》(Engels and Science,London,1935),后来又发表了《马克思与科学》(Max and Science,London,1952),都较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科学的观点与贡献。 之所以要着重研究物理学,首先,

是因为恩格斯的著作中很大部分涉及到物理学。恩格斯详尽地考察了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运动、物理的运动(热、电、光)、化学变化、生物学变化。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场的运动、"粒子"的运动。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作了深刻分析,对物理学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之所以要着重研究物理学,其次,是因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表现在物理学逐渐渗透到所有的自然科学中去了,形成了许多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科学"。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化学等等。因而,我们研究了恩格斯在考察物理学时所阐发的观点、方法、思想,无疑对于所有其他自然科学部门同样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自然及其存在方式做了统一的理解和把握。恩格斯说“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又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在恩格斯那里, 自然界是叙述辩证法的载体, 其含义不是实体性自然界, 而是作为“生成”和“消逝”(即运动)规律体现者的自然界。在“关于自然界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产生的问题”上,恩格斯指出,世界是物质的, 同时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命和社会的变化, 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隐秘的感觉、心理和理智的变化等等,大概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四种运动形式。恩格斯指出, 运动不能创造, 只能转移, 自然界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 不管经过多少中间环节和运动形态, 总是通过转变实现飞跃和质变。自然界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和发展,实现从无机界—有机界—人类社会的飞跃。恩格斯认为, “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圈,人作为生命的最高级形式, 是“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存在和发展的一切物质最终都来源于自然, 一旦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人的精神生产和发展的源泉。人要进行精神生产首先要有自己的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人真切地依赖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存在和发展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一致的。恩格斯研究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是为了揭示人作为生命体是如何产生的。恩格斯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 承认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及人和自然的同源性, 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得出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把人看成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恩格斯指出, 虽然自然界对于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是人并不是自然界的奴隶, 人不仅能适应自然界、与自然界相一致,而且能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 使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两种生产一是人自身的生产, 即种的蕃衍, 二是生活资料的生产, 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为了生存,人必须能__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知识讲解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

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自然科学观这方面,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从1873年开始撰写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试图通过各种自然科学成果,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建立辩证的自然观。概括他的辩证自然观主要有如下观点: 1,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前提,但这种统一并不在于存在,而在于物质性。它包含3层意思: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中,存在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的区别。高级的物质形态及运动形式总是由低级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产生。但前者却不能完全还原为后者;同时也不存在物质运动的终极和根本形式。一切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和发展中。各种运动形式既有本质上的差异性,也有相互转化上的同一性。 2,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物质和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物质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都只有被各种不同的事实所充满,才是实在的和可以计算的。由于时间和空间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也是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正是处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中,时间和空间才获得意义;正是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处在永恒的相互转化中,才使得时间和空间无始点无终,是一个无止境的展开过程,这也就形成了时间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的;正如比较早的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的量永远是一样的。因此,运动不能创造,只能转移。"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到思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其中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因此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生命或思维运动,都不能没有机械的位置移动。各种运动形式都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自然界的整体系统。 4,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眼下的地球、生命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而决非一次创生。正是这个逐渐生成的历史填平了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新的自然观点获得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据此,他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概括了整个宇宙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非生命到生命,直至自我意识的载体??人类得以出现的发展演化过程。有了人,就有了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 根据辩证法,"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现存的事物不论经过多少亿年和多少万代,最后都会无情地死灭。但并不是说,一切事物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5,自然界的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都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它集中地体现了自然、历史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并具体表现为: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3条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作为思维规律加以阐明,并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而恩格斯则是坚定地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些对立,以其不断的斗争和最后的互相转变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变,来决定自然界的生活。" 那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究竟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存在着怎样的差别与联系呢? 就其同一性而言,都是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来看待自然和社会,都把整个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就其差异性而言,马克思更加强调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或人和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认为认识自然不能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实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姓名:徐小剑学号:M060111109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最近对《自然辩证法导言》的阅读,使我对该门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必将成为我今后探索科学真理中的指导思想。 一、主用内容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二、总体印象和认识 通过这次阅读导言,加深了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互相影响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提供实实在在的舞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的支持。而且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过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加需要将自然辩证思想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且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

结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谈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的主题,实质中央报湖南、江西、安徽等捕杀、猎食动物) 结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谈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生态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的提出,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都有重大理论意义前不久,湖南、江西、安徽等捕杀、猎食动物。这些地区大规模捕杀候鸟,候鸟在迁徙路上惨遭杀戮,使得从中部路线南迁候鸟必经的“千年鸟道”成了候鸟“葬身之地”,还有湖南农民非法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麋鹿等等,这一系列捕杀野生动物事件暴露出现在大多数人没有摆正我们在自然界的位置,对人与自然关系缺乏科学认识,对自然界缺乏系统性观念,不懂得自然界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忽视了生态系统各部门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在实践活动中,频频出现不尊重自然,主观随意地破坏生态等行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集中阐述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是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来看待自然和社会,都把整个世界看做是物质的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看做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具有一致性。人和自然界是一体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息息相关, 二、人支配和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人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界,而是能够认识到自然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支配和改造自然界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 三必须正确认识、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且能够对自身对自然进行干涉所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利影响。 根据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我们要正确认识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转变生产与经济的发展模式。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认识自然和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千万不可违背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环境和谐相处,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4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4篇 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而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因此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内容涉及领域浩繁广阔。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

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通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更多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从星云假说到能量守恒,再到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看到了世界 的本源是物质的有力佐证。文中反复提到的太阳系和所谓的“宇宙岛”——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恒星系,其产生与消亡的始终,也让恩格斯更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永恒的运动。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了解人类与猿的区别,即直立行走、有准确音节的语言、手的特定分化和工具使用与制造等等,阐明了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即道出了生产的终极意义;并且指出了只有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这一切其实都揭露了一个问题,事物的普遍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是在不断的往精细化的方向进发,但是其相互间的固有联系是永远也抹杀不了的。这一辩证的思维正是指导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法宝。正如恩格斯在“导言”中说到的,“用思想的彻底性去补救有缺陷的知识”。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 得益于人类所制造的工具在不断地革新改进,而结果就是,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一个个惊人的发现与理论成果正不断地检验着自然辩证法,证明着后者的科学性。也许我们现今的普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都远超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们,但是因为我们所欠缺的是拥有站在哲学高度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所以科学发现的灵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选择题69道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 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 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 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 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 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 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 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 法 C.求同差异共 用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借鉴。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其认真仔细的阅读,不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受益非浅的感觉。虽然我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很浅层的认识,但已足以让我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方面。在导言部分,恩格斯通过分阶段的方法,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因为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中我一知半解的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通过这次阅读导言,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阅读与理解都这么吃力,那么恩格斯的研究工作将是多么的艰难,但他仍旧孜孜不倦的为人类事业奋斗终生。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他的精神将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于自然的研究,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恩格斯的观点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的。他在这本导言里,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当前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孜孜不倦,循环加以运用的学习态度。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正顺应了我们人类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恩格斯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和促进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进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人类对自然无限的索取,征服,人类妄自尊大,最终却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种种事实说明,人类应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将其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看作人类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吕云辉最近出于学习的需要我阅读了恩格斯写的《自然辩证法导言》,刚开始感觉有些摸不到头脑,怎么讲辩证法会扯那么多这学科、那学科的。但随着阅读的贯穿下去,越来越感到恩格斯真的不愧是个伟人,原来他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解析自然辩证法的全貌,从整个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认识的艰难过程(其中甚至不乏牺牲)来指明自然辩证法的不非成就,说明自然辩证法在引领人类认识自然和发展自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是保持人类认知世界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 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来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从中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总体上来说,这一部导言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循环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比如:“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和运动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部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著作。导言指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自然辩证法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