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

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
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

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开始整理发掘传承中华传统中医学,至此传统中医又回到了正途并得到了大发展,同时也开辟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这是党和政府英明的决策。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虽然说传统中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由于人们对于传统中医认识上的狭隘片面,以及对中西医关系地位的偏差致使传统中医在振兴的道路上走的很慢很艰难,而中西医的结合也只是停留在浅层的机械式的结合,就更别谈中西医的融合了。传统中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并不是一门单纯的治病医学,治疗学只不过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和西方医学的单纯的治病医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中医并非只是为治病而治病的医学,治病只不过是在其理论指导下,用于解决人这个生命体内出现的各种疾病状态及其与外界环境不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的一种手段。其实更准确的说传统中医是预防学而非简单的医疗学,传统中医使用整体宏观的角度站在高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从微观角度入手来解决问题,是用多维的观点来看宇宙地球自然社会生命人这个个体及个体疾病的,传统中医的医学观认为人体疾病是由于人这个生命体内各个生命子系统以及人这个生命体与外界自然环境外界各个生命系统生命体之间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遭到破坏而产生的,传统中医的目的就是用其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人们了解和认识地球

自然界各个生命系统生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掌握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让人们积极主动的维护和解决自身个体内环境以及与外环境之间失去平衡和谐的动态关系,即疾病状态。指导人们如何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各种方法手段去积极的适应调整和重新恢复各系统之间的平衡和谐状态,即健康状态。所以用中医的观点看西医是有效解决生命个体内部各系统平衡和谐状态遭到破坏时其中的一个有效的治病手段。

由于明清及近代以来的历史原因,那些统治阶层有意无意中对于本民族一贯以来所秉持的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核心思想,逐渐被淡忘了以至于几乎丢弃了,造成了中华民族面对西方文明的一度兴盛时,没能很好的调整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致使中华民族失去了继续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动力,中华民族也一度走向了衰落而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民族灾难。中华传统中医也随着走向衰落历尽了沧桑。同时,伴随西方文化西方医学的传人,使一部分中华后代盲目的照抄西方文化西方医学,部分或完全丢掉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根和传统中医的精华,使得传统中医停滞不前。直到新中国的诞生后,传统中医学才重新得到了解放,才重新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后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根源思想理念的缺失,对于传统中医学认识上的模糊和迷茫,加之又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文化的思维理念和西方医学的相对单纯的医疗观念后,一部分国民对于传统中医学无法去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其正真的内涵,于是敬而远之,更有

个别不肖的中华后代,由于完全接受了西方思想和西方的医学观念,没有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基因。他们已经无法了解和认识中医到底是什么了,觉得传统中医既玄又虚不可捉摸,竟然叫嚣要消灭中医。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中医学的以预防为核心理念的观点,无法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却抱守着狭隘的为治病而治病的西医学理念而无法跳脱出来,现代进行的中西医结合也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达到正真的结合,就更别说是中西医的融合了。

现在,我们应当对传统中医学要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传统中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并非是单纯的医疗学,传统中医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被动的为治病而治病,而是积极的预防学平衡学。传统中医的思想理念是整体多维的认识事物和认识生命,对于任何一个事物一个生命先从整体多维的动态角度来观察认识和研究,再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进行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观察认识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判断和结论。而西医则是直接从一个事物的某一角度切入,进行或横或纵或上或下的单一的割裂的观察认识和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只能是整体事物或生命体一部分的片面的结论,是传统中医认识事物认识生命的一部分而已。由于中西医在认识事物和生命上存在的本质区别,中西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完整的中医学角度看来,西医学只能作为中医学体系中的治疗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医体系下一个重要的治病手段,把西医的治疗手段融于传统的中医学中,用传统中医学的思维理念来融合西医疗法。只有站在这个历史高

度全新角度才能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中医学,否则要是用西医的思维观点来融合中医,那只能是西医还是西医,中医就更不是中医了。

如果能够认清楚传统中医与西医之间存在的这种综合与单纯的主次差别,那么一切问题就好解决了,搞了这么多年的中西医的结合就应当从新的角度来思考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包容兼容并蓄,中华医学就应当随时吸收西医及其它医疗学的精髓,融合吸收后变成自己特有的一部分,才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中医学,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现代中医学将不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更将是全人类新医学的核心。重任在肩,中医在这一历史时空的兴盛与弘扬,现代新中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是新世纪中华子孙的历史使命,也是全人类对于新医学的期盼。

肺脓肿试题

肺脓肿试题 一.填空题(14分,每题0.5分) 1.急性肺脓肿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常为上呼吸道和口腔定植菌,包括(),()和()。 2.根据不同病因和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肺脓肿,()肺脓肿,()肺脓肿;()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类型。 3.吸入性肺脓肿常为()性,其发病的部位与()和()有关。在仰卧位时,好发于()或();坐位时,好发于();右侧位时,好发于右上叶前段或()。 4.肺脓肿的临床特征为:(),()和()。 5.急性肺脓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达()。血源性肺脓肿的()可发现致病菌。并发脓胸时,可做()培养及()试验。 6.肺脓肿肺部体征与肺脓肿的大小和()有关,慢性肺脓肿常有的体征有(),()和()。但肺脓肿病变累及胸膜时,有()或()体征。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血源性肺脓肿: 胸膜反应: 体位引流: 继发性肺脓肿: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二.单选题: 第1题.原发性肺脓肿多发生于右肺最主要原因是(C) A 右支气管较粗 B 右支气管较短 C 右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较大 D 右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多 E 右主支气管较长 第2题急性肺脓肿的致病细菌多属(C) A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B 支原体为主 C 厌氧菌为主 D 肺炎球菌为主 E 真菌为主 第3题关于吸入性肺脓肿,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 多属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B 好发于右上叶后段和右或左下叶背段 C 空洞内壁凹凸不平,为偏中心的空洞 D 病后10天咳大量脓痰,且常有恶臭味 E 有效抗生素治疗,不应少于8周 第4题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D)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主动去了解医学,关注自己的专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一个新兴的专业,她还没有成熟,至少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我们这些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来说,终究也是处于一种迷茫的境地。下面结合文献谈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浅薄认识。 且看目前医学界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它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医与西医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要在这两派医学中诞生出另一派医学,犹如父体跟母体通过受精结合产生另一个新生命一样,需要通过这两者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时,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够结合,否则就无异于强奸,这样产生的结果是不和谐的,不理想的。 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其宗旨只有一个,就是预防与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只是其方式不一样而已。因此,大家应该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好碰撞出一些火花,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产生较完美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而不应该固执的偏于某一方。 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且不谈《内经》有多么的神奇,多么的伟大,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就是其一大特色。而这恰是西医所欠缺的或做的不够好一方面,因此,学西医的人就应该虚心体会其精华。 西医也不差,随着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不仅对人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也了然目下。这也恰是中医之不足的地方,因此,学中医的人就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与时俱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完善。通过各医学家的努力,在诊治疾病中,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结合,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从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逐渐形成并完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体系,源于中医,胜于中医;源于西医,胜于西医。

-肺癌中医辨证 (2)

肺癌中医辨证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ksR老中医在线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1或第2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5:1。ksR老中医在线 早期肺癌采用手术治疗是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 手段,但疗效仍不够满意。放疗和化疗对部分患者近期有效,但毒副反应大,复发转移率高,多数仅有姑息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疾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做到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抑制或消灭癌细胞。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ksR老中医在线 本病类属于中医学的“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如《素问·奇病论》说:“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

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难经·论五脏积病》说:“肺之积曰息贲。……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热,发肺壅。”以上这些描述与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宋代一些方书载有治疗咳嗽见血,胸闷胸痛,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证候的方药。金元·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治之证颇似肺癌症状。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虚损》说:“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这同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则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ksR老中医在线 肺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其中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由于肿瘤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以中央型肺癌常见。ksR 老中医在线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等,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ksR老中医在线 【病因病机】ksR老中医在线 迄今为止,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 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形成颈膨大

肺脓肿试题1

一、A1题型 1.原发性肺脓肿多发生于右肺最主要原因是 A.右支气管较粗 B.右支气管较短 C.右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较大 D.右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多 E.右主支气管较长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29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右主支气管较左侧陡直(两者相交所成的角较大),且管径较粗大,吸入物易吸入右肺。 2.血源性肺脓肿好发部位最多见于 A.右上叶后段 B.左下叶背段 C.右下叶背段 D.下叶基底段 E.两肺外周部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0】 【正确答案】E 3.急性肺脓肿的致病细菌多属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B.支原体为主 C.厌氧菌为主 D.肺炎球菌为主 E.真菌为主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1】 【正确答案】C 4.关于吸入性肺脓肿,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多属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B.好发于右上叶后段和右或左下叶背段 C.空洞内壁凹凸不平,为偏中心的空洞 D.病后l0天咳大量脓痰,且常有恶臭味 E.有效抗生素治疗,不应少于8周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2】 【正确答案】C 5.有关原发性肺脓肿,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常系吸入口咽分泌物随带的细菌感染所致 B.为多种化脓性细菌的混合感染 C.多数为厌氧菌感染

D.急性病例常有杵状指或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E.慢性肺脓肿易出现大咯血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3】 【正确答案】D 6.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大肠杆菌 B.产气杆菌 C.肺炎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化脓性链球菌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4】 【正确答案】D 7.肺脓肿早期最易与下列哪种疾病混淆 A.细菌性肺炎 B.支气管扩张 C.空洞型肺结核 D.肺囊肿并感染 E.肺梗死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830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复:本题选A。 肺脓肿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细菌性肺炎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及X线表现上很相似。细菌性肺炎中肺炎球菌肺炎最常见,常有口唇疱疹、铁锈色痰而无大量黄脓痰。胸部X线片示肺叶或段实变或呈片状淡薄炎性病变,边缘模糊不清,但无脓腔形成。其他有化脓性倾向的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肺炎等。痰或血的细菌分离可作出鉴别。 (二)空洞性肺结核发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结核毒性症状,如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长期咳嗽、咯血等。胸部X线片示空洞壁较厚,其周围可见结核浸润病灶,或伴有斑点、结节状病变,空洞内一般无液平面,有时伴有同侧或对侧的结核播散病灶。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继发感染时,亦可有多量黄脓痰,应结合过去史,在治疗继发感染的同时,反复查痰可确诊。 (三)支气管肺癌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部阻塞性炎症,呈肺叶、段分布。癌灶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发病较慢,常无或仅有低度毒性症状。胸部X线片示空洞常呈偏心、壁较厚、内壁凹凸不平,一般无液平面,空洞周围无炎症反应。由于癌肿经常发生转移,故常见到肺门淋巴结大。通过X线体层摄片、胸部CT扫描、痰脱落细胞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诊。 (四)肺囊肿继发感染肺囊肿呈圆形、腔壁薄而光滑,常伴有液平面,周围无炎性反应。患者常无明显的毒性症状或咳嗽。若有感染前的X线片相比较,则更易鉴别。 8.不是肺脓肿手术指征的是 A.急性肺脓肿

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区别

浅谈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疗方法上的区别 河南中医学院10级中西医五官班 当下中医与西医之争不绝入耳,其实,只要我们悉心观察找出各自在临床中的区别,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西医不同点,从而更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为患者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 我个人对中西医在临床治疗方法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西医在临床上治疗思维方法的差别。中医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天人合一共同存在于世间,更加注重整体思想,触一物而思全体,例如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头病医脚、外病内治等。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病人的实际感受和表现体征。西医着眼于病人自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临床诊断指标,目标明确,首选病灶部位,治疗作用于患处,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第二、中西医在治疗方式和给药方面具有差异性。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和,对患者给与辩证论治从而确定治则,最终遣方处药。这里包括(药物疗法、食物疗法、针灸疗法、外治膏药疗法、意疗方法等)。西医通过各种常规医疗器械诊断,从而量化出各种理化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人的正常理化指标进行比对,最终做出判断。在给药方面,西医除了常规的化学制剂外,还有通过各种现代化设备,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例如放化疗透析植入外在替代品等)。 第三、中西医在临床上“动静结合”点不一样。中医在传统基础理论和已有的医案基础上,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筛选和组合,从而临症加减用药,在复诊中可以根据病程的转归而改变再次改变或守方给药,在辨证中,突显“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原则,即中医在微观上是不断变化的。西医在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进步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与量化了既定数据以方便疾病的界定,作为临床诊断的参数和依据,其治病过程体现一条龙式的标准化和固定化,所以西医很难实现个体治疗方法的实现动态改变,而是依赖于整体医疗技术、设备和诊治数据的改变和提高,即西医是在宏观上不断变化的。 第四、中西医在临床治疗中“各表一枝”。众所周知,中医在历经千年的校正和验证中,形成了很多经方和验方。特别在一些疑难杂病和慢性病方面,具有西医无发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一些危重病后期的善后方面均有巨大的特色之处,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医更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趋于保守治疗。西医则凭借专业化的技术和已定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危急患者,具有短时达到延缓或治愈的目的。在疾病的后期西医相较于中医没有特色的优势。 总之,中西医在临床治疗方法方式上,具有很多不能相较的地方,没有对错之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病人找到最佳的治疗途径,更加方便和高效的治疗疾病。本人只是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对中西医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粗略的比较,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希望以后再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观察与总结,完善中西医的异同点,各取所长,为了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多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医和西医是近年来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渐渐的越来越被忽视,因此近年来中医开始努力发展,虽然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仍旧十分缓慢,但也有很大的提升。 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疗疾病,但也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的优势有很多。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治疗手段不一样。所以说中医看的是人,不是病。而西医很多时候看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西医的研究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拮抗性治疗。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实际的病根。 中医认为人是变化的病也是变化的。如感冒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小儿、大人是不一样的。刚感冒时的症状吃两服药后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治感冒开的药不要太长,尤其是小儿一两付就变化,大人最多开两三付。而西医的却是恒定的,解除不同疾病导致的相同的症状可以使用同一种药物。 中医有时候治疗疾病十分缓慢,就是因为中医治疗很曲折,而西医是直接的,比如胃痛就直通,中医是不行的,是不能治好病的。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腹痛的患者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胃穿孔,有没有坏死性胰腺炎,所以不能单纯止痛,掩盖病情。 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有时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使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而且有很多患者可以治愈。 中医价格十分低廉,只有医生的挂号费、医药费。而西医还有各种辅助检查的费用等。正是因为中医的低廉,而使得许多中医院为了生存开始兼顾西医,还有的中医师转行去了西医,中医缺乏人才,也缺乏人员。但是国外对中医却越来越重视,各种待遇也比国内好,一些中医人才也流失到了国外。从药物治疗来看,西药的优势是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势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 无庸讳言,辨证施治虽有其特长,然而借鉴西医现代化的诊断设备,更能弥补中医辨证的不足。譬如中医碰上某些必须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断手段的病例;实际上是同样毫无例外地采用透视、化验等方法的。如传统的诊脉,可以大致看出哪个脏腑有问题,虚证和实证能分得开。但要看血色素是多少,血压多高,只能从西医方面来说了。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所以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 中医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为中医师。而西医只需要几年就够了。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势。但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 提到中医,就会想到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随着

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7杨春艳.养阴清肺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247 8刘嘉湘,潘敏求,黎月恒,等.金复康口服液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肿瘤,200l,2l(6):463465 9周荣耀,吴丽英,徐中伟,等.夏枯草注射液配合闭塞引流方法治疗肺癌胸水2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粥,39(11):662 lO黄群.益气养阴方合用化疗治疗6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Q5,(140):53-54 11郝迎旭,崔惠娟,蔡光蓉,等.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的l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7,38(2):812蔡红兵,代方国,闵清芬,等.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2):1112 13刘嘉湘,施志明,李和根,等.益肺抗癌饮治疗271例肺癌研究.医学研究通讯,2003,32(3):23-24 14刘展华,史建文.复方阿胶浆对肺癌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0r7,25(11):2427掰2915张中华,任清宇.中药消癌平口服液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7):640J641 16范先基,冯献斌,宁雪坚,等.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观察.华夏医学,2008,2l(1):74-75 收稿日期:2009J06?18 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何强陈培丰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l0053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危险因素扩大及人口增长、老龄化的双重作用,肺癌已成为我国近年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80%以上¨J。本文就NSCL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l西医治疗 1.1手术治疗I、II期NSCLC又称早期NSCLC,手术仍是初始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2】。针对局部晚期NsCLC侵及纵隔器官的扩大手术治疗,扩大了晚期肺癌的手术适应证,使部分经严格选择的病例得到局部肿瘤的完全切除,从而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命的延长。其治疗方案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远期生存率取决于肺癌病变程度、邻近浸润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是否完全切除【3J。NSCLc的新辅助化疗,是肺癌化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也就是将全身治疗提前到局部治疗之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NSCLc患者的手术疗效及远期生存率【4】。肺癌术中放疗(IORT)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不能提高远期生存率【5】。有研究表明术后放疗对完全切除的I、II期NSCLC病人无益,不能作为常规治疗【6】。 1.2放射治疗近年来作为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出现了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IIreedimensi佣alc∞蠡卅mah砌iotllempy3DCRT)及调强放射治疗(intens畸moduhtion随diatedtherapyIMRT)。3DC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放射治疗技术,其优点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IMRT、呼吸门控技术以及超高能射线(HLET)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临床获益的可能性仍需在临床应用中去验证【7J。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近十年来已有多个随机的临床研究证实放射治疗加用含铂类的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能够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生存率)。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同期化放疗治疗优于序惯化放疗治疗哺J。2009版美国NCCN指南也推荐同步化放疗归J。 1.3化学治疗NsCLc常用的化疗药物中,顺铂具有高效、广谱和不引起交叉耐药的特点,可明显提高NSCLC的疗效,临床随机试验和啪ta分析表明,与最佳的支持治疗相比,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改善Ⅳ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在延长生存时间方面优于放疗¨0I。第3代新化疗药物泰素(Tax01)和泰素帝(’ra)【oltere)、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去甲长春花碱(VinorelbineNVB)、培美曲塞(Peme缸倪ed)等联合铂类制剂组成了NScLC标准一线方案,它们的疗效相似,平均存活期(MsT)为9一lO个月,1年存活率在37%以上;差异主要在不良反应。一般认为,一线化疗周期数应不超过6个周期。近年研究发现,一线化疗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紫杉醇或吉西 万方数据

中西医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医西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李琦 1305033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 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

慢性肺脓肿

###### 慢性肺脓肿 [病因病理] 在急性肺脓肿时期未及时控制感染,使肺部的炎症和坏死空洞迁延发展到慢性阶段而成。 [临床表现] 有慢性咳嗽,咯脓血痰,体质消耗,可见杵状指(趾)。 [影像学表现] 1.主要呈空洞病变,多有液平。内外壁界限清楚,并有较长的纤维索条通向四周。 2.同时有肺部慢性炎症、新的播散病灶、肺部纤维化或团块状致密阴影。 3.并发脓胸、脓气胸。 本病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致病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与阴性的球菌和杆菌,常为混合感染。引起肺脓肿的常见原因有:吸入受细菌感染的分泌物、血源性感染、在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病变基础上继发感染等。 (1)临床表现大多急剧起病、畏寒、发热(可达39-40℃)、大量出汗、乏力、胃口差、胸前、咳嗽,咯大量脓性痰或有少量咯血,如为厌氧菌感染,痰有明显恶臭味。慢性肺脓肿除感染症状外,可并有反复咯血、消瘦及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趾)等。 急性肺脓肿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慢性肺脓肿有轻度贫血。痰液涂片或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早期大片浓密浸润阴影;脓肿形成则出现厚壁圆形透亮区内有液平面;恢复后仅留少许纤维索条阴影。 (2)治疗包括: 1)一般治疗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灶,注意休息,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高热者适当应用退热药,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吸氧。 2)抗感染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800万单位加氨苄青霉素3-4克静

脉滴注,每天1次;或青霉素静滴注,加用丁胺卡那霉素0.2-0.4克/天,肌内注射;厌氧菌感染应加用甲硝唑0.5克静脉滴注。 3)祛痰必嗽平8-16毫克,每天3次口服;体应引流排脓,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但咯血时禁用;导管或纤镜负压吸引和冲洗。 ######## 肺脓肿是由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肺实质感染,早期为肺局部化脓性炎症,继而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诊断要点1.急起的高热、寒战,并伴咳嗽、咳痰、胸痛。l一2周后脓肿破溃到支气管,咯出大量脓臭痰。2.查体病变较大,脓肿周围有较大片炎症,叩诊可为实音或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有湿罗音。慢性肺脓肿患者可见有杵状指。3.X线检查,胸片早期为片状浸润阴影,脓肿形成后可见空洞和液平面。4.支气管镜和大气管造影可以协助诊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急性肺脓肿多数可用药物治愈。选用敏感抗菌素,体位引流排痰。2.外科治疗:慢性肺脓肿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1)肺切除术:适用于:①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病变未见明显吸收者。⑧慢性肺脓肿有突然发生大咯血威胁生命者。②因支气管高度阻塞预感染难以控制者。④慢性肺脓肿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有其他病灶并存不能鉴别者,如肺癌、肺结核等。(2)肺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不能耐受肺切除术而采用内科治疗尚难以控制的腐败性肺脓肿患者,只有在肺表面与壁层胸膜已有粘连时,才能行肺脓肿切开引流术。方法是局麻下去除一段肋骨,敞开脓腔予以引流。 ########### 肺脓肿的及时,完全愈合需足够抗生素治疗.大多数病人可恢复,不需手术. 一旦痰液和血液标本被收集用以作培养和药敏后,即可开始抗生素治疗.首选克林霉素,开始剂量为600mg静滴,每日3次,然后300mg口服,每日4次.亦可选用青霉素G静滴,200万~1000万u/d,随后给予青霉素Ⅴ口服500~750mg,每日4次.当病人热退以及客观症状改善后,抗生素改为口服.有些专家选用青霉素和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4次,联合用药.如果由革兰氏阴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西医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 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目的: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妇科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以及病情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完成治疗后,由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全得到了治愈。在80例患者中,共计有13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炎,11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糜烂,24例患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22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10例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的总治愈率达到了97.5%,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临床中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选择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妇科炎症;治疗效果 在当前的妇科中,女性生殖系统的炎症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大约有70%的成年妇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妇科炎症,在妇女的生殖道中可以出现感染症状,例如宫颈炎、外阴炎以及阴道炎等。当前,单纯地应用西药或者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均很难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对80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妇科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为25~79岁,平均为(41.9± 2.5)岁,患者在治愈前,均经过B超诊断、妇科检查以及化验等诊断方式,其中,共计有13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炎,11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糜烂,24例患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22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10例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 1.2 方法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药药方为:150g 炒大黄、100g赤芍、150g苦参、150g黄连、100g吴茱萸、80g当归、150g黄芩、80g蛇床子、50g白矾、150g百部、100g五倍子、30g白果、10g冰片、5g麝香以及10g雄黄。将以上药物焙干并研磨成为细末,而后粉碎经过500目筛子,保证肉眼无法将植物的纤维看清为准,而后在加入10g的水飞朱砂、30g的珍珠粉以及10g的甲硝唑粉,将药粉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而后在取得以上的同样一份药品,并在其中添加青黛粉,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在玻璃质的广口瓶之中进行储存,避免出现泄气的现象,经过专业的高温灭菌操作后,便可以在临床中应用于患者。 在进行操作前,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进行询问,并认真地做好相关

肺脓肿试题

肺脓肿试题 一.填空题(14分,每题0、5分) 1.急性肺脓肿得主要病原体就是( 细菌),常为上呼吸道与口腔定植菌,包括( ),( )与( )。 2.根据不同病因与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 )肺脓肿,( )肺脓肿,( )肺脓肿;( )就是临床上最为多见得类型。 3、吸入性肺脓肿常为( )性,其发病得部位与( )与( )有关。在仰卧位时,好发于( )或( );坐位时,好发于( );右侧位时, 好发于右上叶前段或( )。 4、肺脓肿得临床特征为:( ),( )与( )。 5、急性肺脓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达( )。血源性肺脓肿得( )可发现致病菌。并发脓胸时,可做( )培养及( )试验。 6、肺脓肿肺部体征与肺脓肿得大小与( )有关,慢性肺脓肿常有得体征有( ),( )与( )。但肺脓肿病变累及胸膜时,有( )或( )体征。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血源性肺脓肿: 胸膜反应: 体位引流: 继发性肺脓肿: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二.单选题: 第1题.原发性肺脓肿多发生于右肺最主要原因就是(C) A 右支气管较粗 B 右支气管较短 C 右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较大 D 右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多 E 右主支气管较长 第2题急性肺脓肿得致病细菌多属(C) A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B 支原体为主 C 厌氧菌为主 D 肺炎球菌为主 E 真菌为主 第3题关于吸入性肺脓肿,下列哪一项就是不正确得(C) A 多属厌氧菌为主得混合感染 B 好发于右上叶后段与右或左下叶背段 C 空洞内壁凹凸不平,为偏中心得空洞 D 病后10天咳大量脓痰,且常有恶臭味 E 有效抗生素治疗,不应少于8周 第4题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得病原菌就是(D)

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策划人:史伟 2004-6-18 我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转变机制,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生存、发展,是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这一过去纯福利事业型单位已被完全推入了市场。要变革医院经营现状,因而必须愿意并勇于面对变革。医院的经营模式已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医院经营机制的战略转变。医院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医院如何建立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对此,医院必须以经营的手段调整成本、利润、质量的关系,实行成本核算和科主任负责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与效率,保障医院生存和发展。医院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发展之路,建立立足于内涵发展、拓展办医渠道的运行体制,使医院走上规范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现代企业管理因与市场密切相关,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国的医学管理多年来沿用计划经济模式,其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对医院的管理要求相差一定的距离。旨在通过对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战略进行探讨。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医院的营销观念是指医院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及在营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医院的营销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入WTO后医疗服务业的日益国际化,医疗服务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不断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保持已有的

医疗市场份额和扩大医疗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当今医院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当前医疗市场的特点和对医疗市场竞争走势的分析,现代医院应树立战略发展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市场需求观念、质量营销观念、效益营销观念、品牌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关系营销观念、全员营销观念和创新营销观念十大营销观念。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战略发展观念 战略就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特定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主要方针和实施计划。现在医疗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新的管理模式的引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竞争对手服务品牌的不断创新,就医顾客对新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多,使得医院只有理清一条明确的思路,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坚定不移的去贯彻实施,才能求得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而树立战略发展观念,制定并实施战略发展计划,是医院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医院的战略计划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层次把握:一是医院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宗旨,选择医院的重点发展项目,即“拳头”服务产品,并使其在医疗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医院内的各种资源,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医院的各项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是医院的业务战略。医疗业务工作是医院的核心工作,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是一个业务单位,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单独的业务、细分市场和竞争者。因此,医院必须有业务战略发展观念,针对每一个业务单位就医顾客的特点,细分市场情况以及竞争者的优劣势提出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确保维持已有的医疗市场和继续扩大医疗市场份额。 三是医院的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指医院各职能部门的短期性战略,包括医院管理战略、财务经营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职能战略主要是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明确本部门在实施医院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过程中的任务、责任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相关管理职能,保证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 2市场竞争观念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竞争观念是市场营销的重要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就是强调在市场营销中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市场竞争主要有欲望竞争、类别竞争、产品竞争和品质竞争四大类。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行业的竞争最忌讳各种不正当的竞争,因为任何一种不正当的竞争都会给就医顾客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损害,因此,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合法竞争的观念。 当前,医院的竞争可以说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竞争、管理竞争、技术竞争、设备竞争、服务竞争、环境竞争以及文化竞争等,许多新的医疗技术很可能是你刚刚准备要开展,但一经做医疗市场调

中西医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建国初期我国提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十二字战略方针是: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体提高。 2.中西医结合研究基本方法有: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病证药结合方法,多学科研 究方法。 3.优良的中医动物模型应具有四个方面特征:普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可评价性,可变换性。 4.现代系统科学方法所包括的现代“三论”方法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5.脏象学说中西医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是突出了对肾本质和脾本质两方面的研究, 同时也开展了对肝本质的研究。 6.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微循环研究方法有:肠系膜微循环,耳廓微循环,皮肤循环, 舌尖微循环,口唇微循环。(任选3项) 7.自鸦片战争至建国以前的中西医结合时处于中西医汇通阶段,这一阶段中西医结合的代表医家有:唐宗海,张锡纯,陆渊雷,恽铁樵。 8.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微循环研究方法,血液流变学方法,免疫学研究方法,病 理学研究方法。 9.动物模型制作对模型的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相似性,可代替性,可外推性。 10.根据中西医结合有关基础研究成果,认为作为“阴阳”物质基础的可能物质是:环核苷酸。它 包括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 11.微观辨证理想指标除应具有客观,敏感,特异与可计量的特征外,其客观指标还要求具备:恒 定性,相随性和排他性。 12.模拟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两大类,医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动物模型。 13.中西 医结合实验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西医结合疗效上,并探索疗效机理。 14.组织培养研究方法是指有机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为的控制下继续生长,繁殖,传代,维持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组织培养研究多是活体观察。 15.用原来西医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用二氧化硫或烟熏法造成慢性支气 管炎或哮喘模型,可作为中医哮喘模型。 16.根据中医学理论,选择可控的致病因素复制中医证得动物模型,如采用振荡器劳倦装置,可复 制脾虚证模型;模拟风吹,寒冷,潮湿气候条件可复制痹症模型。 17.模拟方法的两种形式分别是:形式化模拟和数学化模拟。 18.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被认为是脾虚证得微观指标之一。 19.通过温肾法实验研究,认为肾阳功能的主要调节点应定位在下丘脑。 20.血液流变学所研究的内容是血液的运动规律,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变形的规律。用原来西医 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注射血管加压素或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或 心肌梗塞模型,可作为中医血瘀证模型。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肺癌方

1.益肺消积汤 中文名称: 益肺消积汤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软坚化痰。主治原发性肺癌。 [处方组成] 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30克、石见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 阴虚去黄芪、白术,加南沙参、麦冬、元参、百合、生地;气虚去北沙参、天冬,加党参、人参、茯苓;肾阳虚加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锁阳。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不能手术的晚期(Ⅲ、Ⅵ期)原发性肺鳞癌60例和晚期原发性肺腺癌62例,均于住院时各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对比观察。中药组以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肺鳞癌治后1、2、3年生存率为66.7%、13.3%、3.3%;化疗组为33.3%、3.3%、0%;中位生存期中药组为465天,化疗组为204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肺腺癌治后1、2,3年生存率,中药组为50%,13.3%、13%;化疗组为15%、6.25%、4.76%;中位生存期中药组为350天,化疗组为200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后病灶稳定率、生存质量,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组治后NK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率、E玫瑰花结形成率、CAMP等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提高,化疗组则无变化。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 [按语] 《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正气虚损是肺癌发生的内在原因,肺癌到了晚期,患者正气虚损尤为显著,因此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天冬、北沙参养阴;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生南星、夏枯草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再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