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

1.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火柴即火柴盒摩擦面,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三硫化四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22 g P4S3含硫原子数目约为1.806×1023

C. 该物质分子结构中S、P最外层电子数均不为8

D. 该物质分子中全是极性共价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 SO2和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C. 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D. 盐酸中含有H+ 和Cl ̄,故HCl是离子化合物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SF6

C. CCl4

D. PCl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丙烯分子中有6个键,1个键

B. 在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 12g石墨中含有的C-C键数目为2N A

D. 124gP4分子中含有P-P键的数目为6N A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B. 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D. N2分子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6.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B. 氢原子数为0.4N A的CH3OH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

C. 1L 0.1mol/LNaHSO4溶液中含有HSO4—总数为0.1N A

D. 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容器中充入3molH2(g)和1molN2(g)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H= - Q KJ/mol, 当该反应放出0.25 QKJ的热量时,容器中的氢分子数共有2.25 N A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N2分子有一个δ键,两个π键

B. 同一分子内δ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δ键

D.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δ键,可能有π键

A. C—C的键能大于Si—Si

B. HCl的稳定性比HI稳定性高

C. SiCl4的熔点比SiC熔点低

D. 拆开1 mol四氯化硅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360 kJ

9.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

A. SO2与ClO2-

B. CO2与NO2

C. CS2与N2O

D. PCl3与BF3

10.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中正确的()

A. 丙烯分子中有6 个σ 键,1 个π 键

B. 丙烯分子中3 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C. 丙烯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D. 丙烯分子中3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11.已知下列两个结构简式:CH3-CH2CH3和HO-,两式中均有短线“一”,这两条短线所表示的意义是()

A. 都表示一对共用电子

B. 前者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后者表示一个未成对电子

C. 都表示一个共价单键

D. 前者表示分子内只有一个共价单键,后者表示该基团内无共价单键

12.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

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 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 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15.2g该物质含有的原子数为6.02×1024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5N A

B. 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 A

C. 44gCO2分子中含有π键数目为4 N A

D. 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数等于2N A

14.下列分子中,既具有极性键又具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

A. CH2Cl2

B. HCHO

C. H2O

D. CH2==CH—CH3

15..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NH4Cl

B. CO2

C. N2

D. MgCl2

16.下列共价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最小的是()

A. HCl

B. HF

C. HBr

D. HI

17.Na3N是离子化合物,它和水作用可产生NH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的都是盐

B. Na+和N3-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

C. Na+的半径大于N3-的半径

D. 在Na3N与水的反应中,Na3N做还原剂18.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 CO2 B. CH4 C. C2H4 D. C2H2

19.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42

反应热△H为(已知1 mol Si中含有2 mol Si﹣Si键)()

A. +412 kJ?mol﹣1

B. ﹣412 kJ?mol﹣1

C. +236 kJ?mol﹣1

D. ﹣236 kJ?mol﹣1

2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1g白磷( )分子中含有1 N A个P-P键

B. 1molFeI2与1mol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 标准状况下,4.48LCH4和乙烯(CH2=C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产生的水中所含O-H键数

目为1.6N A

D. 常温下,将1 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 A

21.下列粒子:N2、CO2、NH3、N2O、NO2、NO2-、NO和CO。

(1)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

(2)过量Mg可以在N2O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或“<”填空:

(1)键长:N-N_____N=N (2)键能:2E(C-C)_____E(C=C)

(3)键角:CO2_____SO2; (4)键的极性:C-H_____N-H。

23.在下列7种物质中: ① N2 ② CO2 ③ CH2Cl2④ C2H4 ⑤ CaCl2⑥ Na2O2,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_______,只存在1个π键的分子是________。

24.按要求填空:

(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价电子数为7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________,其单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X+、Y2+、Zˉ、W2ˉ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W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 A+、Bˉ、C、D 四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BˉC+D↑,则A+、Bˉ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

较C和D的稳定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①NH4NO3②NaF ③CO2④K2O2⑤NaOH ⑥CH4

以上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填序号),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填序号);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填序号)。

(5)下列原子:中共有____种元素,__种核素。

(6)写出下列物质或微粒的电子式:

①CO2__________②KCl_____________③H2O2_______________④N2_____________;

⑤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列物质①HC l②CO2③H2O④H2⑤N aHSO4⑥C l2⑦NaF⑧CH4⑨C aO⑩MgCl2

(1)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将NaHSO4熔化,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__键,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_键,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4)分别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氯气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

26.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属于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在固态或液态时存氢键的分子是,极性键形成的直线分子是(填对应序号)。

①Cl2 ②BaCl2③H2SO4④NaOH ⑤NH3⑥CO2⑦Na2O2⑧H2O ⑨H2S ⑩NH4Cl

27.有以下微粒①N2H4②P4③H2O④N2⑤H3O+⑥NH4+⑦CO2⑧H2O2(填编号)

(1)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2)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_______;(3)微粒中所有原子都不含孤电子对的是_____________;

(4)立体构型呈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_____;

28.硫化氢(H2S)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H2S和CO混合加热可制得羰基硫(COS)。羰基硫可作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反应方程式为:CO(g)+H2S(g)COS(g)+H2(g)

①羰基硫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其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共价键。

②下列能说明碳与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________。

a.相同条件下水溶液的pH:Na2CO3>Na2SO4 b.酸性:H2SO3>H2CO3

c.S与H2的化合比C与H2的化合更容易

(2)H2S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H2S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25℃时,在0.10mol·L-1 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S的挥发)。

积的变化、H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____________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Mn2+、0.10 mol·L-1H2S,当溶液

pH=____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

Ksp(MnS)=2.8×10-13]。

(4)H2S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将烧碱吸收H2S后的溶液

加入到如图所示的电解池的阳极区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

区发生如下反应:

S2--2e-=S↓ (n-1)S+S2-S n2-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A. 该物质中硫的化合价为-2,磷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1.5价(1个+3价、3个+1价),A不正确;B. 22 g P4S3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中含0.3mol S ,故含硫原子数目约为1.806×1023,B正确;C. 该物质分子结构中S、P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不正确;D. 该物质分子中有3个P—P键是非极性共价键,D不正确。本题选B。

2.C

【解析】A. O2分子内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A不正确;B. SO2和H2O 反应的产物亚硫酸是共价化合物,B不正确;C. CO2分子内有碳氧双键,故其存在着极性共价键,C正确;D. HCl晶体中只有分子没有离子,故其为共价化合物,D不正确。本题选C。点睛:不能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判断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应根据其在固态下是否有离子进行判断,因为有很多共价化物是电解质,其溶于水后可以电离为离子。3.C

【解析】A、H2O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B、SF6中,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6+6=12,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C、CCl4中,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4+4=8,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1+7=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PCl5中,P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5+5=10,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1+7=8,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解题关键: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结构特点,注意掌握判断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的方法,难点D,利用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即可解答,PCl5,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化合价位+5,最外层电子数为:5+5=10.

4.D

【解析】A.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1个丙烯分子有8个σ键和1个π键,故A错误;B.二氧化硅中Si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所以在SiO2晶体中,1

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故B错误;C.在石墨晶体中1个C原子对应3×=

个C-C键,12 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物质的量

为:1mol×=1.5mol,含有碳氢键个数为 1.5N A,故C错误;D. 124gP4的物质的量为

=1mol,1个分子中含有6个P-P键,1mol P4含有P-P键的数目为6N A,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种类与数目和物质结构的关系。本题的易错点为B,二氧化硅和硅晶体都是原子晶体,都存在正四面体结构单元,要注意区分二者中的化学键数目。

5.A

【解析】A、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中一定存在σ,如H2、Cl2、CO2等,同时当分子出现双键或者三键时,就一定含有π键,但是惰性气体形成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符合题意。B、σ键电子云采用“头碰头”方式重叠,重叠程度大,更稳定;π键电子云采用“肩并肩”方式重叠,重叠程度小,稳定性略弱,B正确不符合题意。C、σ键电子云

采用“头碰头”方式重叠,所以两原子间的共价键只可能有一种“头碰头”的方式,既两原子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C正确不符合题意。D、N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两原子间的三对电子,其中一对采用“头碰头”的方式形成σ键,另外两对采用:“肩并肩”的方式形成π键,D正确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A。

6.D

【解析】A、铁片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无法计算SO2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氢原子数为0.4N A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成键电子对之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因此0.1molCH3OH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B错误;C、NaHSO4溶液中,NaHSO4=Na

++H++SO

42-,不含有HSO

4

-,故C错误;D、放出0.25Q的热量时消耗氢气物质的量的

为0.25Q×3/Qmol=0.75mol,即容器中氢气物质的量为(3-0.75)mol=2.25mol,故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学生忽略了NaHSO4属于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即NaHSO4=Na++H++SO42-,在熔融状态或固态时离子是Na+和HSO4-。

7.D

【解析】A.N2分子的结构式为N≡N,含有一个δ键,两个π键,故A正确;B.共价键重叠程度越大,越稳定,同一分子内δ键比π键强,故B正确;C.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头碰头式的重叠方式只有一个,则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δ键,故C正确;D.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如氦气,故D错误;故选D。

8.D

【解析】A. C原子半径小于Si原子半径,C-C键的键长比Si-Si键的短,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稳定,键能越大,所以C-C的键能大于Si-Si,故A正确;B. H-I键的键长比H-Cl长,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氢化物越稳定,所以HCl的稳定性比HI稳定性高,故B 正确;C. SiCl4是分子晶体,SiC是原子晶体,熔点: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SiCl4的熔点比SiC熔点低,故C正确;D. 1 mol四氯化硅中含有4molSi-Cl键,拆开1 mol四氯化硅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360kJ/mol×4mol=1440kJ,故D错误;答案选D。

9.C

【解析】A.SO2与ClO2-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硫和氯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6、7,SO2的价电子数共为18,ClO2-价电子数共为20,不属于等电子体,故A错误;B.CO2和NO2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CO2价电子数共为16,NO2的价电子数共为17,不属于等电子体,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C.CS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6、5、4,CS2价电子数共为16,N2O的价电子数共为16,属于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故C正确;D.PCl3与BF3的原子个数都为3;磷原子、氯原子、硼原子、氟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5、7、3、7,PCl3价电子数共为26,BF3的价电子数共为24,不属于等电子体,结构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电子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等电子体的本质特征,等电子体是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

10.C

【解析】A.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故A错误;B.甲基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C=C中的C原子为sp2杂化,则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是sp3杂化,2个碳原子是sp2杂化,故B错误;C.丙烯分子的结构不对称,电荷分布不均,属于极性分子,故C正确;D.由C=C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可知,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故D错误;故选C。

11.B

【解析】

有机物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短线表示共价键即共用电子对,CH3-CH2CH3中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OH是羟基中的氧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电中性的基团,所以-OH中短线“-”表示一个未成对电子,故A错;B对;C.D均错,故选B。

12.C

【解析】A、N和O两种原子属于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应该是极性键,A错误;B、因为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所以该分子不可能是平面型结构,而是三角锥形,B错误;C、由该分子的化学式N4O6可知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是+3价,处于中间价态,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

D、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152 g·mol-1,因此15.2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0.1×10×6.02×1023=6.02×1023,D错误。答案选C。

13.A

【解析】A. 在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邻近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一个共价键需要2个碳原子,所以平均每个碳原子可形成1.5个共价键,12g石墨含碳原子1mol,所以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5N A,故A正确;B. 在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可形成C-C键的数目为4个,每个C-C键为两个C原子所共有,则每个碳原子可形成C-C键4×1/2=2个,12g 金刚石含碳原子1mol,则含有C-C键2mol,个数为2N A,故B错误;C. 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π键,44g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π键数目为2 N A,故C错误;D. 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二者不能完全转化为2molSO3,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数大于2N A,故D错误;答案选A。

14.D

【解析】既具有极性键又具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是CH2==CH—CH3,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15.A

【解析】A、NH4Cl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B、CO2含有共价键;C、N2含有共价键;D、MgCl2含有离子键;答案选A。

16.D

【解析】HCl;HF;HBr;HI结构相似,氢原子半径相等,氟氯溴碘中氟的原子半径最小,H-F键长最短,键能最大.HI键长最长,键能最小,故选D.

17.A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与水反应的产物,可知Na3N与盐酸反应Na3N+4HCl=3NaCl+NH4Cl,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故A正确;B.Na+和N3-离子核外电子数都是10,二者电子层结构相同,故B错误;C、Na+和N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Na+的半径小于N3-的半径,故C错误;D.Na3N与水的反应为:Na3N+H2O=NaOH+NH3↑,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氧化还原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对信息的提取能力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应用的能力。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18.B

【解析】A、CO2的结构简式为O=C=O,含有σ键和π键,故A错误;B、CH4中C和H以单键的形式存在,即只存在σ键,故B正确;C、C2H4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σ键和π键,故C错误;D、C2H2为乙炔,含有碳碳叁键,含有σ键和π键,故D错误。

19.C

【解析】△H=360kJ/mol×4+436kJ/mol×2-176kJ/mol×2-431kJ/mol×4=+236 kJ/mol。答案选C。

20.CD

【解析】A、白磷分子式为P4,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31g白磷分子的中含有P-P键数

=

31

431/

g

g mol

×6=1.5mol,故A错误;B.1molFeI2与1molCl2反应时,1mol氯气完全反

应最多得到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4.48升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2mol,由于甲烷和乙烯分子中氢原子数相同,所以0.2mol混合气体中所含氢原子数为0.8mol,反应后生成0.4molH2O,含有0.8molO-H键,故C正确;D、将1molNH4NO3溶于稀氨水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有:n(OH-)+n(NO3-)=n(H+)+n(NH4+),而溶液呈中性,则有n(OH-)=n(H+),故可知n(NO3-)=n(NH4+)=1mol,即铵根离子个数为N A个,故D 正确;故选CD。

21.N2和CO;CO2和N2O4Mg+N2O Mg3N2+MgO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原子数和价电子总数。N2含有2个原子和10个价电子,CO2含有3个原子和16个价电子,NH3含有4个原子和8个价电子,N2O含有3个原子和16个价电子,NO2含有3个原子和17个价电子,NO2-含有3个原子和18个价电子,NO含有2个原子和11个价电子,CO含有2个原子和10个价电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有N2和CO;CO2和N2O。

(2)N2O和CO2互为等电子体,N2O和CO2的结构、性质相似,根据2Mg+CO22MgO+C 以及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过量Mg在N2O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Mg+N2O Mg3N2+MgO。

22.> > > <

【解析】(1)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双键的键能大于单键,则双键的键长小于单键,即N-N>N=N,故答案为:>;

(2)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双键的键能大于单键但小于单键键能的2倍,即2E(C-C)>E(C=C),故答案为:>;

(3)二氧化碳为直线结构,键角为180°,二氧化硫为V形结构,键角:CO2>SO2,故答案为:>;

(4)非金属性N>C,则键的极性:C-H<N-H,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的键参数,要注意键参数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非金属性越强,键的极性越强。

23.①⑥③④

【解析】①N2是含有三键的单质分子;②CO2是含有碳氧双键的共价化合物;③是含有极性键且都是单键的共价化合物;④C2H4分子中含有单键和双键,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⑤CaCl2中只有离子键;⑥Na2O2是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因此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是氮气,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CH2Cl2,只存在1个π键的分子是乙烯。

24.HClO4Cl2+2NaOH===NaClO+NaCl+H2O Y>X>Z>W X>Y>W>Z

H2O>NH3③⑥④①⑤47

【解析】(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价电子数为7,为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氯气与NaOH的反应为Cl2+2NaOH═NaClO+NaCl+H2O;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阴前阳下,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X、Y、Z、W 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W,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X>Y>W >Z;

(3)都分别含10个电子,由A++B-C+D↑可知,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

和水,则A+、B-的电子式分别为,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则C和D的稳定性的强弱大小为H2O>NH3;

(4)①NH4NO3中含离子键、N-H和N-O极性键;②NaF只含离子键;③CO2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④K2O2中含离子键和O-O非极性键;⑤NaOH中含离子键和O-H极性键;⑥CH4中只含极性共价键;只含有极性键的是③⑥,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④;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①⑤。

(5)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质子数相同

为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属于钠元素,则共有4种元素;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中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为7种核素;

(6)①二氧化碳中存在两对碳氧共用电子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②KCl为离子化合物,由K+和Cl-构成,电子式为;③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的电子式为;④氮气分子

中存在1个氮氮三键,氮气的电子式为:;⑤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Cl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点睛: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其离子符合,复杂的阳离子电子式除应标出共用电子对、非共用电子对等外,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无论是简单阴离子,还是复杂的阴离子,都应标出电子对等,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

电荷.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是将阴阳离子(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拼在一起.对于不同价态的离子,也按其绝对值,遵照“大值在中间、小值在周边”的原则书写;以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必须正确地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并满足每个原子的稳定结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一般为正价者在前.对于不同价态的元素的原子,一般将化合价绝对值大的写在中间,绝对值小的写在周边。

25.(1)⑤⑦⑨⑩;①②③④⑥⑧;⑤

(2)①③⑤⑦⑨⑩;②⑧

(3)离子;NaHSO4=Na++HSO4-;离子键和共价键;NaHSO4=Na++H++SO42-

(4);

【解析】

试题分析:①HCl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强电解质;②CO2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在水中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③H2O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④H2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NaHSO4中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硫酸氢根离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及融化状态下均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强电解质;⑥Cl2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NaF中钠离子和氟离子间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及融化状态下均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强电解质;⑧CH4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在水中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⑨CaO中钠离子和氧离子间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在融化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强电解质;⑩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间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及融化状态下均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强电解质。据此可得下列结论:

(1)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⑤⑦⑨⑩,只含共价键的是①②③④⑥⑧,既含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⑤。

(2)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⑦⑨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⑧。

(3)将NaHSO4熔化,破坏了NaHSO4中的离子键,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离子键和部分共价键,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4)镁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二者发生反应过程中进行电子得失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两个氯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氯气分子,

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考点: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子式

【名师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单原子分子中不含化学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电解质是指溶解于水或融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溶于水和融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本题考查

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题目难度不大。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时首先要确定是形成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26.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①⑦;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③⑤⑥⑧⑨;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②④⑦⑩;

属于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④⑦⑩;

在固态或液态时存氢键的分子是⑤⑧;

极性键形成的直线分子是⑥

【解析】

试题分析:①Cl2为非极性键形成的单质;②BaCl2为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③H2SO4为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④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⑤NH3为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⑥CO2为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⑦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⑧H2O为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⑨H2S为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⑩NH4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综上所述,。

考点:化学键

27.(1)①⑧(2)④⑦(3)⑥(4)②⑥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则有①N2H4中N-N为非极性键,N-H为极性键;②P4中P -P为非极性键;③H2O中O-H为极性键;④N2中N≡N为非极性键;⑤H3O+中O-H为极性键;⑥NH4+中N-H为极性键;⑦CO2中C=O为极性键;⑧H2O2中O-O为非极性键,O-H为极性键。则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①⑧。

(2)共价单键中只有σ键,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则可知,④N2中N≡N和⑦CO2中C=O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①N2H4中N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对;②P4中P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对;③H2O中O原子含有2对孤电子对;④N2中N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对;⑤H3O+中O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对;⑥NH4+中不含孤电子对;⑦CO2中O原子含有2对孤电子对;⑧H2O2中O原子含有2对孤电子对;因此微粒中所有原子都不含孤电子对的是⑥NH4+。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立体构型呈正四面体的是②P4和⑥NH4+。

考点:考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空间构型,共价键,σ键,π键等。

28.(1)①;极性(各1分,其余均为2分);②ac

(2)5H2S+2KMnO4+3H2SO4=5S↓+2MnSO4+K2SO4+8H2O

(3)①0.043;②5

(4)①2H++2e-=H2↑(或2H2O+2e-=H2↑+2OH-);

②c(Na+)>c(S2-)>c(OH-)>c(HS-)>C(H+)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羰基硫与二氧化碳是等电子体,其结构相似,根据二氧化碳电子式书写羰基硫电子式为;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所以该分子中存在极性键,故答案为:;极性;

②a.相同条件下水溶液的pH:NaHCO3>NaHSO4,可知硫酸酸性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S >C,故选;b.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酸性:H2SO3>H2CO3,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不选;c.S与H2的化合比C与H2的化合更容易,则非金属性S >C,故选;故答案为:ac;

(2)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6价,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5H2S+2KMnO4+3H2SO4=5S↓+2MnSO4+K2SO4+8H2O,故答案为:5H2S+2KMnO4+3H2SO4=5S↓+2MnSO4+K2SO4+8H2O;

(3)①根据溶液pH与c(S2-)关系图pH=13时,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所以c(H2S)+c(HS-)=0.1-5.7×10-2=0.043mol/L,故答案为:0.043;

②当Qc=K sp(MnS)时开始沉淀,所以c(S2-)=

()

2

()

sp

K MnS

c Mn+=

13

2.810

0.020

-

?

mol/L=1.4×10-11mol/L,

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pH=5,所以pH=5时锰离子开始沉淀,故答案为:5;

(4)①阳极上硫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S2--2e-═S,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或2H2O+2e-=H2↑+2OH-);

②硫离子存在两步水解,且第一步水解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两步水解都生成OH-,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很小,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 >c(S2-) >c(OH-) >c(HS-) >c(H+),故答案为:c(Na+) >c(S2-) >c(OH-) >c(HS-) >c(H+)。

考点: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相关知识。

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

第一节共价键 第1课时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 [目标定位] 1.熟知共价键的概念与形成,知道共价键的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共价键分类,会分析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1.共价键的形成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 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①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 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②用电子排布图表示HF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形成如下: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F原子与H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

同理,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 (2)方向性 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在形成共价键时,原 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 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1)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状态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两原子核间的电子密度增大,体系的能量降低。 (2)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 分子的立体构型。 (3)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 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 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 答案 D 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更大;两原子 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 联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把H2S分子写成H3S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的饱和性 B.H3O+的存在说明共价键不具有饱和性 C.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D.两个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仅存在于两核之间 答案 A 解析S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的氢化物为H2S,A项对;H2O 能结合1个H+形成H3O+,不能说明共价键不具有饱和性,B项错;H2分子中,H原子的s 轨道成键时,因为s轨道为球形,所以H2分子中的H—H键没有方向性,C项错;两个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只是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大,D项错。 二、共价键的类型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五)共价键 1.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 A.H2B.HCl C.Cl2 D.N2 解析:选B H2中的σ键是s-s σ键,Cl2、N2中的σ键都是p-p σ键。 2.对σ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σ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选A A项,σ键属于共价键;B项,s-s σ键与s-p σ键都属于σ键,对称性相同;D项,π键容易断裂,而σ键不易断裂,所以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3.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 ①HCl②H2O 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 N2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C2H4中碳碳原子之间有两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C2H2中碳碳原子之间有三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稳定 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 D.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要小于π键 解析:选A 在双原子分子中没有键角,C错误;当共价键键能越大、键长越短时,分子越稳定,A正确,B错误;一般σ键的重叠程度要大于π键,σ键的键能大于π键,D错误。 5.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分子或离子与NO-3有相似结构的是( ) ①SO3②BF3③CH4④NO2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NO-3是4原子,24(5+6×3+1=24)个价电子(最外

有关共价键的习题

有关共价键的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D )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 )碘升华(B )酒精溶于水 (D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D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 )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共价化合物的是 ( ) (A )H 2S 和Na 2O 2 (B )H 2SO 4和HClO (C )NH 3和N 2 (D )H 2O 2和CaF 2 5.下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至弱排序正确的是 ( ) (A )HF 、H 2O 、NH 3、CH 4 (B )CH 4 、NH 3、H 2O 、HF (C )H 2O 、HF 、CH 4 、NH 3 (D )HF 、H 2O 、CH 4 、NH 3 -22O -2O O 2 +2 O 键长/10-12m 149 128 121 112 键能/KJ ?mol -1 x y 494=z 628=w x y x y z w >>>该规律是 ( ) (A )成键时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 )成键时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C )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D )成键时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键能越大 7.对比以下几个反应式:Cl+Cl →Cl 2+247KJ ;O+O →O 2+493KJ ;N+N →N 2+946KJ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常温下,氮气比氧气和氯气稳定(B )氮、氧和氯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 (C )氮、氧和氯都是双原子分子 (D )氮气、氯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8.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H 4 (B )PCl 3 (C )CO 2 (D )BF 3 9.下列各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 10.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 ) (A )NaNO 3 (B )KOH (C )Na 2O 2 (D )CH 4 二、填空题 11.在卤化氢(H –X )分子中,随着卤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其稳定性逐渐__________,这是由于H –X 键长逐渐_________,键能逐渐________的缘故。 12.硫化氢(H 2S )分子中,两个H –S 键的键角接近90o,说明H 2S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二氧化碳(CO 2)分子中,两个C=O 键的键角是180o,说明CO 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甲烷(CH 4)分子中,两个相邻C –H 键的键角是109o28′,说明CH 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13.溴化碘(IBr )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素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溴化碘的电子式为_______,它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化合物。 (2)溴化碘和金属镁反应的生成物属_______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__(任写一种) (3)溴化碘和水反应生成一种三原子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键形成的化合物。 14.某短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固态物质和氢气。在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是原来的1.5倍,分解前后气体密度比为17∶1。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

共价键练习题

训练9 共价键 [基础过关] 一、化学键的概念和判断 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里都含有化学键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水分子中氢、氧原子间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 3.下列物质中,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MgCl2 B.N2 C.HCl D.Na2O2 二、共价化合物和共价键 4.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H4Cl B.HNO3 C.NaCl D.I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6.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气体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分子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 C.1 mol 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4N A D.N4沸点比P4(白磷)高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7.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 B.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在氨水中水分子和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氢键 8.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9.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这一事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钠投入水中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 C.干冰汽化D.五氧化二磷吸水 [能力提升] 10.现有下列物质:①Cl2②Na2O2③NaOH④HCl ⑤H2O2⑥MgF2⑦NH4Cl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4)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 (5)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6)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7)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8)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________。 (9)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________。 11.图形因表达准确且信息量大而得到广泛应用。请根据所给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表示容器中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 子,它们的结合体代表分子,则图中可表示氮气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__,可表示氯化氢(HCl)分子的是__________,可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__________。 (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共价键

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①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②用电子排布图表示HF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形成如下: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F原子与H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同理,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2)方向性 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特征及应用 (1)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2)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 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 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题点】共价键的形成与判断 答案D 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更大;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修3《2.1 共价键》练习卷(1)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修3《2.1 共价键》练习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C. 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D.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 2.下列物质全部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是() A. HF B. Ca(OH)2 C. CaCl2 D. NH4NO3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HCl B. MgO C. NaCl D. NaOH 4.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下列有关共价键的这两个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 B. 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的轨道的方向决定的 C. 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D.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5.根据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F2和HF分子中形成的共价键描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为s?sσ键 B. 两者都为p?pσ键 C. 前者为p?pσ键,后者为s?pσ键 D. 前者为s?sσ键,后者为s?pσ键 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B.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C. 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D. 单质分子中也可能存在化学键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2分子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B. 同一分子内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D.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8.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构型的重要参数 B. 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 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 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9.下列事实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 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 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沸点高 10.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 四氯化碳 B. 乙醛 C. 乙酸 D. 苯乙烯 1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比较一定错误的是 A. 键能:C—NBr—Br>Cl—Cl C. 分子中的键角:H2O>CO2 D. 相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键能:σ键>π键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2.若AB n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n=2,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V形 B. 若n=3,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若n=4,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自1916年路易斯提出经典的共价键理论以来,共价键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共价键理论有两种,一是价键理论,二是分子轨道理论。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价键理论,又称电子配对法,其基本要点如下: 1.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如果A、B两个原子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的电子,那么这两个未成对电子可以相互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这对电子为A、B两原子所共有(共用)。如果A、B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则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可两两配对形成双键或叁键。 如果A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那么一个A原子能与两个B原子结合形成AB2型分子,…。 2.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中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的。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和另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配对以后,不能再和第二个电子配对。因为这时其中必有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而相斥。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这就是共键价的饱和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和另一个H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后,就不能再与第二个H原子的电子配对了,……。 3.成键电子的电子云重叠越多,核间电子子云密度就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共价健的方向性)。 共价键的生成是由于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电子云重叠的结果。因此,当两个原子形成分子时,电子云重叠的程度越大,则两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生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所以,在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总是尽可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因此,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云最大重叠方向成键。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分布,p、d、f电子云在空间都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在形成共价键时,除了s 电子云和s电子云可以在任何方向上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外,p、d电子云的重叠,只有在一定方向上才能使电子云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即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当氢原子1s电子云和氯原子的3p电子云重叠形成HCL分子时,氢原子的1s电子云总是沿着氯原子未成对电子的3p电子云对称轴方向作最大程度的重叠(图4-9(a))。其他方向都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图4-9(b)(c))。 电子云的三种重叠情况 图4-9 氢原子的1s电子云与氧原子的3P x (二)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有两种成键方式。一种是电子云以:“头碰头”方式相重叠,电子云及重叠部分沿键轴(两核间连线)呈圆柱形对称分布,重叠部分绕轴旋转任何角度形状不会改变,这种键叫σ键。另一种是成键的两个电子云的对称轴相平行,以“肩并肩”方式相重叠,电子云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具有对称性,这种键称为π键。 例如在N2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2p x12p y12p z1三个未成对的p电子分占三个互相垂直的p轨道。当两个氮原子结合成N2分子时,p x电子云沿x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一个σ键,每个原

2021年高中化学 2.1.1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氮气:∶N??N∶ B.过氧化氢:H+[∶∶]2-H+ C.氨气:H∶∶H D.二硫化碳:∶∶ 解析:选项B中H2O2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式应为H∶∶H;C项中N的最外层电子未完全标出;D项中CS2的分子结构和CO2相似,电子式应为∶∶C∶∶。 答案:A 2.根据表中的数据, ( ) ①Na和Cl ②Mg和Cl ③Al和Cl ④H和O ⑤Al和O ⑥C和Cl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Na和Cl:3.0-0.9=2.1>1.7;Mg和Cl:3.0-1.2=1.8>1.7;Al和O:3.5-1.5=2.0>1.7;Al 和Cl:3.0-1.5=1.5<1.7;H和O:3.5-2.1=1.4<1.7;C和Cl:3.0-2.5=0.5<1.7;故①②⑤不能形成共价键,③④⑥可形成共价键。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σ键强度小,容易断裂,而π键强度较大,不易断裂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π键是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D.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解析:形成σ键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稳定性更好,不易断裂,A项错误;s轨道与s轨道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无方向性,B项错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C项错误;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单键为 σ键,双键和三键中只有一个σ键,D项正确。 答案:D 4.化合物A是一种新型锅炉水除氧剂,其结构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分子中只有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 B.A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1 C.1 mol A分子中所含的σ键数目为10N A D.A是共价化合物

2014高考化学二轮精练精析(经典习题+名师点拨+新视点分析):共价键的实质特征和类型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 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 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 答案:D 点拨: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更多;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 B.σ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σ键比π键的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D.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答案:CD 点拨: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面对称;从原子的重叠程度看,π键是重叠程度比σ键的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单键为σ键,双键和三键中只有一个σ键。 点评:比较σ键和π键形成的特点及本质,变抽象为具体。 3.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靠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D.逐渐增大 答案:B 点拨: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原子继续靠近时,它们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 4.(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关于σ键和π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B.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C.双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D.CH3—CH3、CH2===CH2、CH≡CH中σ键都是C—C键,所以键能都相同 答案:D 点拨:p电子云重叠时,首先以“头碰头”的方式最大重叠形成σ键,p y、p z电子云垂直于p x所在平面,只能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π键不能单独形成,A、C正确。σ键呈轴对称,π键呈镜像对称,不能绕键轴旋转,B正确。 5.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①③⑥D.③⑤⑥

共价键教学设计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健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 思考与交流: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你认为H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会是一样的吗?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请你指出H2、Cl2、HCl、NaCl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生: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而H2、Cl2、HCl分别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师: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 生:Na + Cl →N a+[ Cl ]- 师:很好。形成氯化钠时,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这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Na+与Cl-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了离子键。氢原子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原子结合时,是否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不是。若氢原子也容易失去电子,则氯化氢也应由H+和Cl-构成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氢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一个电子,氯原子也需要一个电子,那么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又是如何形成HCl分子的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演示: 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

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选修三第一章及共价键综合相关习题

选修三第一章及共价键综合相关习题(3.11) 制作:胡春艳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表达正确的是() A.CS2的比例模型:B.铍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云图: C.乙醇的球棍模型:D.氮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 2.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0 B.单质具有还原性 C.是单原子分子D.电子数为10 3.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A.B. C.D. 4.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①能层②能级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④电子自旋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核电荷数为26的元素Fe的基态原子核外的3d、4s轨道内,下列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A.B. C.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D.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7.下列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②>①>③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8.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 Z W

A.若H m XO 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X Y Z M R Q 原子半径(×10-10 m) 1.860.99 1.43 1.600.750.74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3+2+5-- 最低负价---1-----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R3-)﹥r(X+)﹥r(Z3+)B.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C.Q2-比R3-更容易失去电子D.Y的含氧酸的酸性一定比R的含氧酸的酸性强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 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C.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 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11. 3 NH、 3 NF、 3 NCl等分子中心原子相同,如果周围原子电负性大者键角小,那么 3 NH、 3 NF、3 NCl三种分子中,键角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333 NH NF NCl >>B. 333 NCl NF NH >> C. 333 NH NCl NF >>D. 333 NF NCl NH >> 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表示单核10电子粒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 B.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C.同一原子能层越高,s电子云的半径越大 D.N、O、F电负性逐渐增大 1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X显负价,Y显正价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 D.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14.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最小B.最外层电子数为5 C.第一电离能最大D.电负性最大

2020最新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1节 共价键 第1课时 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备3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解析:化学键是分子内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不是分子间作用力。 2.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下列关于共价键这两个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的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 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 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解析:一般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C两项正确;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越好,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故B项正确、D项错误。 3.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解析: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共有8个共价键,其中C—H、C—O、O—H键为极性键,共7个,C—C键为非极性键,由于全为单键,故无π键。 4.已知:元素X的电负性数值为2.5,元素Y的电负性数值为3.5,元素Z的电负性数值为1.2,元素W的电负性数值为 2.4。你认为上述四种元素中,最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 B ) 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 解析:一般来说,电负性小于1.8的为金属,且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电负性大于1.8的为非金属,且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差别小的两元素最可能形成共价键。

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σ键和π键的形成与特征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化学键?化学键的类型有哪些? 2、用电子式表示H2、HCl、Cl2分子的形成过程。 3、写出H、Cl、Ar的价电子排布图,并解释为什么H、Cl形成双原子分子,Ar为单原子分子。 [自主预习]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本质 (1)定义:间通过形成形成共价键。 (2)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的未成对电子形成,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发生重叠,体系总能量,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3)形成条件:共价键一般由元素之间形成。(特例如等) 2.共价键的特征: (1):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2):根据电学原理,成键电子云越密集,共价键越。要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原子轨道必须沿一定方向重叠。 3.共价键的类型: ①根据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可将共价键分为、、。 ②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将共价键分为和。 ③根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向不同,可将共价键分为和。

σ键 1、写出N原子的轨道排布图并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 归纳:如何判断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轨道? 2、用准备好的轨道模型模拟氮氮三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并判断分别属于σ键,还是π键。 规律总结: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优先形成较稳定的,且最多只能形成1个。 即:共价单键全是,共价双键中一个是,另一个是;共价三键中一个,另两个为。 【当堂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轨道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可形成σ键 B、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重叠可形成π键 C、s和p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可形成σ键 D、共价键是两个原子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3.在氧气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 ) A、氧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B、氧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C、氧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2p轨道 D、氧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3p轨道 4.σ键的常见类型有(1)s-sσ键,(2)s-pσ键,(2)p-pσ键,请指出下列分子σ键所属类型: ①HBr ②NH3③F2④H2 5、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共价键

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 第1课时共价键 目标与素养: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与形成过程,知道共价键的特征,能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共价键的类型,掌握σ键与π键的形成及特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共价键的形成 1.共价键概念 吸引电子能力相近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2.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氢气分子形成为例) 当两个氢原子相互接近,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它们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两个1s轨道发生重叠,电子在两原子核间出现的机会较大,体系的能量逐渐下降,达到能量最低状态。若核间距离进一步地减小,两原子核间的斥力增大,使体系的能量迅速上升,这种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到平衡位置。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指势能)随核间距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当它们相互接近时,两原子间总是排斥作用占主导地位,体系能量将逐渐升高。所以,两个带有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的氢原子不可能形成氢分子。 3.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成键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只能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故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 (2)方向性 成键时,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机会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机会越多,体系的能量下降也就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二、共价键的分类 1.σ键和π键 (1)分类依据: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2)σ键和π键的比较 (1)非极性键:当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若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叫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2)极性键:若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叫极性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愈大,键的极性就越强。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可以认为成键电子对完全移到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一方。这时原子转变成为离子,从而形成离子键。 3.配位键 (1)定义: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高中化学共价键知识点总结word

知识点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实质 共用电子对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作用使原子结合起来 说明:原子之间通过核间高概率出现的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强烈相互作用 2、共价键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说明: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例如: 说明:注意书写分子的电子式和分子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区别。 3、共价键的特征 ⑴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成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因为共价键是有原子轨道重叠和共用电子形成的,而每个原子能提供的轨道和成单电子数目是一定的。 例如:当两个H原子结合成H2分子后,不可能再结合第三个H原子形成“H3分子”。同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说明碳原子最多能与四个氢原子结合。这些事实说明,形

成共价键时,每个原子有一个最大的成键数,每个原子能结合其他原子的数目不是任意的。 ⑵方向性:是指一个原子与周围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一定的方向,角度。这是由于原子轨道(S轨道除外)有一定的方向性,它和相邻原子的轨道重叠要满足最大重叠原理。 最大重叠原理: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的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成键。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高,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密度也越大,形成的共价键也越稳固。 说明: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共价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例如,在硫原子和氢原子结合生成H2S分子时,因为硫原子的最外层两个不成对的3p电子的电子云互成直角,氢原子的1s电子云要沿着直角的方向跟3p电子云重叠,这样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应接近90度。 4、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 σ键 s-p σ键 p-p σ键 (2)π键:(以“肩并肩”重叠形式)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 教学设计[选修](1)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1课时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 一、教学设计 在化学必修2中学习了化学键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本节将在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等概念基础上继续学习共价键的知识,包括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充分利用数据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了解σ键和π键的形成特点及其本质。 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教学难点: σ键和π键的特征。 具体教学建议: 1.可以通过制作原子轨道模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 2.可以介绍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分子的键角,如CO2、H2O、CH4、NH3等,并引出共价键具有方向性。介绍键角时不要求对具体角度做解释,留待下一节继续学习。 教学方案参考 【方案】制作模型学习σ键和π键 创设问题情景:(1)复习以NaCl为代表的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复习共价键的概念。提出问题:(1)两个H在形成H2时,电子云如何重叠?(2)在HCl、Cl2中,电子云如何重叠? 制作模型: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泡沫塑料、彩泥、牙签等材料制作s轨道和p 轨道的模型。根据制作的模型,以H2、HCl、Cl2为例,研究它们在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即σ键和π键的成键过程,体会σ键可以旋转而π键不能旋转。 归纳总结:σ键是两原子在成键时,电子云采取“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这种重叠方式符合能量最低,最稳定;σ键是轴对称的,可以围绕成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旋转。π键是电子云采取“肩并肩”的方式重叠,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