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

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
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

《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二〇二〇年二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2)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 (19)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经济效果 (27)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28)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28)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8)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 (28)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 (28)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9)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修订研究》课题为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之子项目《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矿产勘查规范总则研究》下的课题之一,承担单位是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协作单位是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是从供水的角度,为适应地下水资源勘查设计、报告编写、审批、统计,水源地立项、设计,国民经济计划、规划以及水资源开采分配等方面对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的需要而制定的,适用范围仅为供水用水源地地下水,未涵盖矿泉水、地热水、地下卤水等地下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要求对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进行重新审视和修订。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修订已列入国家标准2019年制修订计划,计划号20191064-T-334。

(二)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起草。

(三)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起草组由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主要起草人为张明燕、于义强、王延涛、张大伟、钱学溥、李玉喜、修艳敏、宾德智、李文鹏、韩再生、刘久荣、王婉琼、刘建芬。(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课题总体设计于2016年7月通过专家审查。课题组系统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梳理总结1994年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专家研讨,2016年度赴河北、山东、海南、广西、福建、内蒙古、湖北等7个省(区)开展了调研和座谈会,2017年度和2018年初赴四川、陕西、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宁夏等7个省(区)开展了补充调研和座谈会,多方听取对分类分级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1.明确研究方向

在调研工作开展前召开。2016年7月12日,课题组组织了一次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地质队、矿山、设计院等专家学者、中心领导参加的综合研讨会,明确了研究方向:

(1)地下水资源与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具有不同的属性,资源的形成、赋存与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相比,具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地下水资源具有流动和可恢复的特点(石油天然气具有流动性,但开采后不可恢复。深层卤水矿类似);②地下水资源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矿产无补给资源)。

(2)对比研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开采量)与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矿产中的可采储量,修订时考虑地下水(含矿泉水、地热水、卤水)资源与其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基本术语的一致性。

(3)探讨定义广义的地下水资源,以涵盖地下水(水源地)、矿泉水、地热水、地下卤水等。

2.梳理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标准(以下简称“94年分类标准”)名称未准确反映标准的内容。标准的内容是对地下水勘查、评价的取得的地下水量进行分类,并按不同勘查程度对求取的地下水量进行分级,原标准名称“资源分类分级”从字面来看就是对资源进行分类、对资源进行分级,有较大歧义。

(2)94年分类标准中“资源量”概念不清晰,“资源量”与“允许开采量”混用。比如“3.2根据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允许开采量划分为5级,分别用大写的英文A、B、C、D、E 5个字符代表;尚难利用的资源可分为3级,分别用英文字符Cd、Dd、Ed代表。其中,A、B、C、Cd属探明资源量,D、Dd属推断资源量,E、Ed属预测资源量。”“ 3.5 地下水资源的级别与勘查阶段基本对应。水源地扩建勘探报告,主要提交A级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B级允许开采量。水源地勘探报告,主要提交B级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A级、C 级允许开采量。水源地详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报告,主要提交C级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D级允许开采量及Cd、Dd级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水源地普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可以提交不同类别的D、E级地下水资源量。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可以提交不同类别的E级地下水资源量。”从标准条文可以看出, 94年分类标准中的资源量既具有总量的含义,又同时在分量中混用资源量,概念十分不清晰,而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资源量是资源储量总量中经济意义属内蕴经济的那一部分。鉴于固体矿产、石油天然资源量概念明确,为不引起混淆,本次修订时,不再用

地下水资源量的概念。

(3)94年分类标准适用范围仅为供水用水源地地下水,未起到统一涵盖(供水用)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地下卤水等顶层分类标准作用。

(4)94年分类标准内容上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有高度重叠。《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是我国编制最早、影响较大的有关地下水资源的标准,1978年首次颁布实施,后经多次修订更新,目前仍然是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依据的主要标准。94年标准中关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查阶段划分、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均源于此规范。

(5)94年分类标准中尚难利用资源分类及代码,在水源地勘查中基本未采用。原分类分级标准将地下水资源分为:能利用的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和尚难利用的资源,分别对应我国原储量表中有表内、表外储量,与1992年我国制定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 13908-92)关于固体矿产资源的分类相一致。在水源地勘查中,一般提交C级以上允许开采量,属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在水源地普查,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较低的区域,提交C级以下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因其勘查程度低目前难以利用,一般不能设计开采,实质上等同于尚难利用的资源,因此在C、D、E 级以下再分出Cd、Dd、Ed级意义不大。在原全国储委审批的水源地勘探报告(1998年前)中,均未提交Cd、Dd、Ed级允许开采量。

(6)94年分类标准包含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区域水文地质详查,以查清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为主要目的,是目前我国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只有在计算允许开采量时才用到此标准。水源地勘查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是目前地下水资源勘查的主要内容。

(7)94年分类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几乎未被相关标准引用。现行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于1978年首次颁布)远早于94年标准。1989年颁布实施的《地热资源勘探规范》(GB/T11615-89),1992年颁布实施的《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 13727-92),和1993年颁布实施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比例尺1∶50000)》(GB/T 14158-93)等标准,关于地下水资源勘查阶段的划分、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原则均与94年标准相同,但首次颁布实施时间是1993年前,不可能引用94年标准。在此后标准的修订中,《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规范》(GB/T 13727-2016),地热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仍沿用原来的概念,但却未对允许开采量进行(A、B、C、D、E)分级,说明未引用94年标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未引用94年标准,在建设项目地下水水源论证中求取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也未进行分级。

(8)94年分类标准用以指导生产实践的作用不明显。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中,勘察(查)单位使用的均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据统计,全国各水文地质勘察单位依照这份规范进行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超过600项,其中大部分勘察成果已提交作为水源地建设的依据,建成的地下水水源地已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韩再生)。在本课题研究的调研阶段,自94年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提交的水源地勘探报告,也从未引用此标准。另外,在水资源管理中,自94年标准实施以来也从未被使用过,原因是94年标准规范的是单个水源地勘查、评价,而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在弄清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储存量、补给量的基础上进行可开采量、取水量的规划管理,通俗地

讲,就是“区域上有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2017,赵和松),94年标准,与水资源的区域管理、同时兼顾水质和水量相距甚远。总体上看,94年标准未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9)94年分类标准没有体现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生态系统均不同程度依赖地下水,有的甚至是完全依赖地下水(沈珍瑶,2003)。在国外,非常强调水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注重生态系统中与水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94年标准,主要以“不发生大的环境地质问题”为限制条件,没有考虑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中地下水取水影响论证规定: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集中或者大规模地下水取水工程时,应分析取水对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生态敏感区或者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应分析取水诱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次生沙漠化的可能性,并预测有关生态敏感问题的发展趋势。修订时作了参考。

(10)94年分类标准中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计算实用性差。在收集到的地下水资源勘查成果中,未发现有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计算情况。参照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用可信度高或低,对应描述不同勘查程度的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便于理解和操作,也便于设计部门使用。

3.开展地下水资源定义研究

(1)厘清现行法律法规中地下水的内涵

现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布实施)规定:矿产资源是指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

然资源。包括地下水、矿泉水。《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地下水资源具有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双重属性。地下水资源的勘查,适用《矿产资源法》和本细则;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适用《水法》和有关的行政法规。第十九条规定,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按照下列规定审批:(一)供矿山建设使用的重要大型矿床勘查报告和供大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地下水勘查报告,由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二)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一般大型、中型、小型矿床勘查报告和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地下水勘查报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关于矿泉水属性和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1994年9月1日国务院法制局):“可以确定矿泉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双重属性。”

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地下水、矿泉水属水气矿产;地热属能源矿产,矿盐(湖盐、岩盐、天然卤水)属非金属矿产。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确定:地下水同矿泉水、地热水和地下卤水一样,均应属矿产资源。

(2)现行标准中地下水的内涵

通过标准查询,涉及地下水勘查、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这三个标准均属国家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在引言中说明了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

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在适用范围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标准条文中规定: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从上述表述来看,所谓的一般地下水是指供水用水源地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在总则中规定:该标准是为了适应地下水资源勘查设计、报告编写、审批、统计,水源地立项、设计,国民经济计划、规划以及水资源开采分配等方面对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的需要而制定的。从目的和内容规定可以看出,该标准中地下水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地下水是一致的,均指供水用水源地地下水,为了强调地下水的矿产资源属性,在地下水后增加了“资源”两字。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从标准名称可看出,这份规范是关于供水的水文地质勘察,目的是:促进地下水水源地的勘察,合理地评价、开发和保护地下水。

从上述三个涉及地下水勘查、评价的国家标准可以看出,通常所说的地下水,是从供水用途方面来界定的,是作为供水用的水源地地下水。为了表述这种类型的地下水,我们将供水用水源地地下水,称为“一般地下水”。将矿泉水、地热水和地下卤水,称为“特殊地下水”。

(3)形成“地下水资源”的定义

《地球科学大辞典》(地质出版社,2005.11)对地下水的定义是:【地下水】 (ground water,underground water),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岩石中的水。按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等。按水质和水温的特点,可分为矿化水、高矿化水、热水等。地下水分布甚广,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它是工业、农牧业、国防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矿化水、高矿化水、热水,可用于医疗、热能利用和提取有用盐类。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对地下水的定义是,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地球科学大辞典》对重力水的定义是:重力水又称自由水(free water)。岩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它能传递静水压力,有溶解能力、易于流动。从定义可知,地下水的概念相当宽泛,除前述供水用地下水(水源地)外,矿泉水、地热水和地下卤水也可称为地下水。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规定,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它盐类成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并参照有关标准规范,定义如下:地下水资源(groundwater resources):埋藏于地表以下,其富水性、水质、水温等可为当前或未来的技术条件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意义的重力水。包括水气矿产中的地下水、矿泉水,能源矿产中的地热水,盐矿中的天然卤水(本标准称为地下卤水)等。

4.提出“地下水资源储量”定义

(1)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定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治试验成果,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19492-2004)储量(reserves)是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统称。可采储量又是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的统称。技术可采储量(technical recoverable reserves)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经济可采储量(commercial recoverable reserves)是指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如价格、成本等)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新修订后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与修订前相比,分类中有“储量”,均具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采出部分”或“可采出数量”的含义。

(2)94年分类标准中允许开采量概念

允许开采资源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即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从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地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是允许开采资源量的简称。

在实际运用中,允许开采量与可开采量常互为通用,二者含义相同,而可开采量又与前述“可采出部分”或“可采出数量”的含义几乎完全一致。

(3)在地热规范中“储量”沿用至今

《地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GB 11615-89)7.1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7.1.1 根据我国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地热储量分为两类: a. 能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小于2000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在开采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储量。b. 暂难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大于2000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暂不宜开采利用,而将来有可能开采的储量。7.1.2 按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将地热储量分为五级(A、B、C、D、E)。

7.2 储量计算 7.2.1 储量计算原则 a. 地热田储量计算一般包括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计算,如地热流体中含有达到工业提取指标的有用组分,也应评价其可开采量。b. 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根据形成地热田的热源、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特征,建立计算模型,选择符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和正确的计算方法。勘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注意取全取准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勘查要求。 c. 在分别计算地热田热储的固体与流体体积中储存的地热能与地热流体储存总量、天然补给量的基础上,计算其可开采量。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T-2010)3.13地热储量geothermal reserves在当前经济技术可行的勘查深度内,经过勘查工作,一定程度上查明储存于热储岩石及其空隙中的地热流体所赋存的地热资源量。3.14可开采量exploitable reserves经勘查或经开采验证的在当前开采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热储中开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是地热储量的一部分。通常是在热田勘查、开采和监测的基础上,考虑到可持续开发,经拟合计算允许每年合理开采的地热流体量。依据勘查、开采程度不同,分为: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断的可开采量。

对比新老地热规范,新规范给出了地热储量、可开采量的术语定义,沿用了老规范中的地热储量、可采量概念。规范实施以来,地热储量、可开采量用语较好地指导了地热勘查实践。

(4)形成“地下水资源储量”概念

参照94年分类分级标准和地热规范,定义:地下水资源储量reserve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在当前经济技术环境条件下,经过勘查工作,一定程度上查明地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分为储存量、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经勘查或经开采验证的在当前开采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水资源中开采出来的那部分数量,是地下水资源储量的一部分。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exploitable reserves)。

需要说明的是“地下水资源储量”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关于“地下水资源”的“储量”。用在一般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地下卤水中,分别称之为地下水储量、矿泉水储量、地热(水)储量、地下卤水储量,对应的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分别称之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地热允许开采量、地下卤水允许开采量。

5.根据调研和研讨成果研究确定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原则

课题组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了94年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国内部分典型省份、典型矿业企业和典型矿山走访调研,邀请调研省份所属各行业地勘局、设计院、矿业企业等的水文地质专家代表座谈,调研工作力图涵盖全部涉矿行业。根据各方面意见研究确定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原则。

(1)要具兼容性。(供水用)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分别

对应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规范》《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中,都有关于各类允许开采量的确定条件,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原则应与之兼容。

(2)要具有开放性。地下水卤水目前尚无对应的勘查规范,现行的《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卤水的流动性特点,按固体矿产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未按地下水资源特点估算允许开采量,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要符合地下卤水勘查实践。

(3)矿坑排水、地表卤水有条件纳入标准。矿坑水在北方可以作为资源综合利用,但在南方就是作致灾因素直接排放;矿坑水只有疏排量,没有可开采量之说;矿坑水不是天然存在的,只有在矿产开采条件下,从矿坑排出的水量;如果是地下开采,各种类型的地下水都可能是矿坑水的组成部分,如果是露天开采,矿坑水由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组成。因此,作为国家标准,不宜将矿坑水作为资源来强调。但考虑到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是求取水文地质参数并最终计算矿坑涌水量,根据排水设计及用途需要,可对计算的矿坑涌水量进行精度级别的认定。

卤水分为表面卤水、浅藏卤水和深藏卤水。表面卤水存在于地表,包括地表水补给的地表卤水和地下水补给的地表卤水,专家认为,视为地下水矿产资源难以理解。因其有流动性、补给性或是存在盐类固液相的转化,其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与固体矿产明显不同,而与其他地下水资源很相似。

(4)与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无关的内容应进行大量简化。94年

分类分级标准,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专门以供水用地下水为例,从水文地质勘查阶段及地质图的使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允许开采量研究程度、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应用范围等方面详细规范了各类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详细确定原则,造成主要内容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有大量重叠,在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查)实际中,几乎无人采用或引用该标准,未起到作为顶层分类标准应有的作用。

课题组综合调研意见,并参照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的框架,大量简化与地下水资源储量确定无关的内容,在“总则”条文中规定:供水用地下水勘查、评价提交的地下水资源储量由《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确定,矿泉水、地热(水)、地下卤水勘查、评价提交的允许开采量分别由其勘查规范确定。

(5)保留勘查阶段与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对应关系。94年分类分级标准中关于勘查阶段(勘查精度)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对应关系,体现出地质勘查主管部门的特色,也是确定本标准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规范勘查成果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提交,目的是准确掌控地下水资源家底,为登记统计提供基础。

6.在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征求意见稿

(1)2017年9月8日,课题组组织了地矿系统内的专家研讨会,对课题组完成大部分调研工作后形成的成果进行研讨,重点讨论提交水利系统专家审查的标准文本。

(2)2017年12月13日,课题组邀请来自水利部水文司、中国水利科学院、水利部水利规划总院、水利部信息中心等水利系统5名

专家和地矿系统的2名专家召开研讨会。通过此次研讨,解决了标准的定位问题。

①标准的定位问题

水利系统的专家均认为,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从94年标准实施以来从未使用过,至于将地下水资源从储量上表角度进行的分类,以及按勘查工作程度对提交的可开采量进行分级更是无从谈起。94年标准规范的是一个点,这与目前水资源的区域管理、同时兼顾水质和水量相距甚远,水利部部门更关注的是,结合水功能区、超采区、限采区进行分类,从地下水资源的用途、价值角度进行分级。最好是站在行业之上,从国家层面,不仅要满足自然资源部门的要求,还要满足水利、环保部门的要求。显然,从总体设计上看,通过此次标准修订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标准的定位,只有适合勘查成果提交,但涵盖不了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内容。

②不能与水资源管理相对应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在弄清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储存量、补给量的基础上进行可开采量、取水量的规划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区域上有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赵和松专家)。水源地勘查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覆盖面太小了。对于分散的建设项目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其可开采量、取水量只要符合本区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即可,不需要按勘查部门的要求,专门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工作,也不需要对计算的可开采量认定其精度级别。因此,通过此次标准修订,希望将建设项目地下水资源论证的可开采量纳入分级,甚至将不同精度的分

级与现行的取水许可证制度对接起来,实现将资源储量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对应起来也不现实。

标准制修订应科学严谨。本标准修订课题,从技术、管理角度征求水利系统的专家意见是十分必要的。确定标准的定位是勘查成果-允许开采量的提交。

(3)征求意见稿形成前的研讨会

课题组在最后一次宁夏调研形成的标准讨论稿的基础上,结合管理部门关于分类标准的有关修订原则,研究形成了《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征求意见稿)。2019年5月28日,课题组邀请在京专家召开研讨会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把关研讨,结论是:

①标准文本没有大的原则问题,可以按向全国发送征求意见稿。

②与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引入储量的概念,将储存量、补给量和可开采量统称为地下水资源储量,符合管理部门和行业用语习惯。

③计算储存量、补给量的目的是论证允许开采量的可靠性,储存量、补给量不分级,只对可开采量进行分级,可开采量为储存量和补给量的一部份。

④标准的重点在于不同勘查精度下的分级,建议将名称调整为《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4)标准修订课题结题验收会

2019年9月10日,部储量评审中心邀请在京专家召开本标准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会议,对《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把关研讨,结论是:

①《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征求意见稿)可以向相关部委征求意见。

②建议区别可采量、允许开采量的概念,将允许开采量定义为可开采量的一部分。

课题组采纳了专家组的建议,最后修改如下:

可开采量workable reserves

经勘查或经开采验证,当前能够从地下水资源中开采出来的数量,是地下水储存量、补给量的一部分。又称可采储量(exploitable reserves)。

允许开采量allowable withdrawal

经勘查或经开采验证,在当前经济、技术、环境许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水资源中开采出来的那部分数量。允许开采量是可开采量的一部分。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1.定位适当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修订的定位,是作为最顶层的统一涵盖与地下水资源相关的其它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分级标准。

本次标准修订,参考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将分类标准涵盖范围扩大到地下水(水源地)、矿泉水、地热水、卤水等,提出范围扩大后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及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国家标准)。

2.技术指导性强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提交的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原则。适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是制订地下水资源勘查设计和允许开采量计算、成果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3.内容系统全面

《保护水资源,我该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保护水资源,我该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浏阳市枨冲中学唐静李情胡腾 研究时间 2007年10月 8日---12月 6日 指导老师刘建玲 提出问题: 今年下半年,天气一直晴朗少雨,用水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了。几个同学在九月份时就说家里的井里抽不出水没水用了。马路两旁的稻田自秋收后,就一直干在那里,裂开了一道道的缝,由于没水灌溉,无法冬种。家住浏阳河边,我们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缺水的威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三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决心做一番探究。 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水是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化学物质,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一定要有水的参与才能进行,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希望能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节水自觉性.,提倡人们自觉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 2、网络查找法 3、资料收集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讲出人们对水浪费,污染的不正确性 2、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节约紧迫性 3、提出如何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几项建议 4、青少年应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的进程安排 1、2007年10月8日课题确定

2.2007年10月19日—10月29日确定调查确定对象,开始收集资料 3. 2007年11月30日—2007年12月6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调查问卷 1. 您和您的家人洗脸、洗手、刷牙时是不是随时关闭水龙头? A. 是 B. 否 2. 您和您的家人洗碗、筷时是不是不间断地冲洗? A. 是 B. 否 C. 情况特殊下时使用 D. 不使用 3. 您和您的家人是不是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A.是 B. 否 4. 你家是否采用”一水多用”? A. 是 B. 否 5.请问您家里安装了以下哪几种设备?(可多选) A. 安装了节水龙头 B. 安装了节水马桶 C. 安装了”IC卡水表” D. 以上都没有安装 E. 不清楚 F. 其他(请注明) 6. 如果您知道节水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您会不会考虑使用这些方式哪? A. 会 B. 不会 C. 不知道 7.当您看见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在漏水,你会不会主动上前将水龙头关上? A. 会 B. 不会 C.不知道 答案 调查分析: 一、人们对水浪费、污染的不正确行为 水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发展,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各大河流、海洋的沿岸发展起来的 一提到水这往往是对人类再也熟悉不过的一种物质,但是人类正因为对于它太过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地下水资源管理,课程报告

地下水资源管理 课 程 报 告 班级:勘察技术与工程 姓名:吉泳安 学号: 1803090210 任课老师:王艳霞

交通学院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 目录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二)数值法 2、主要以观测资料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回归分析法(相关外推法) (二)系统理论法 (三)开采抽水试验法 3、以水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水均衡法 四、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一、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我国地下水保护现状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措施 (1)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 (2)地下水涵养与保护 (3)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4)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 (5)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3)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排供结合的原则。 (4)安全开采,防止产生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对地下水的质量以及预测在开采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和趋势所进行的全面论证和计算。进行水质评价需要掌握计算区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对与开采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水体(包括相邻的含水层),也应掌握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针对用水目的,评价水质的现状和开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水质评价的标准有:生活饮用水标准、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冷却用水对水中C0。含量标准和水对混凝土腐蚀性标准等;在有地方病地区,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在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还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分区分层进行评价,以提高水质评价的精度。在地下水已受到污染的地区,要注重污染指标的有关元素、离子及其含量的分析和研究,按地下水污染的类型、途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水质继续污染的建议和处理受污染水的措施。水质评价除对水质的现状进行评价外,还要着重预测地下水按允许开采量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1、原理 计算地下水资源的解析法,就是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解析解的公式来计算求得允许开采量的方法。 2、适用条件

地下水资源管理(全)

1、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规划;(3)地下水资源管理;(4)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5)地下水资源保护;(6)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 3、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调查分配,取水许可实施及监督管理和保护等组成的整复杂体系。这是社会政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职能的系统体现。涉及到自然,人,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对方面多层次因素集技术性,政策性,社会性为一体,内涵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地下水资源规划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且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要求,从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而进行系统的规划工作,从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地下水资源规划原则:(1)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原则;(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4)坚持可持续利用,力争供需平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规划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3)需水预测;(4)供水预测;(5)供需平衡分析;(6)未超采区开发规划;(7)超采区开发规划;(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7、水资源承载力: (1)水资源开发规模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2)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的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容量 (3)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论,水资源承载力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8、地下水功能区划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地下水的多种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管理,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而开展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建立地下水管理制度的基础技术平台,是进行地下水规划、指导开发利用行为、保护生态与环境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工作。 9、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1)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2)保护优先、合理开发;(3)统筹协调、全面兼顾;(4)以人为本、优质优用;(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6)可操作性强、服务管理;(7)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 10、地下水功能区划类型: 一级功能区:(1)开发区:指地下水补给、赋存和开采条件良好,地下水水质满足开发利用的要求,当前及规划期内(2030年,下同)地下水以开发利用为主且在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的区域;(2)保护区:指区域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地下水开采期间始终保持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的区域;(3)保留区:指当前及规划期内由于水量、水质和开采条件较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作为储备水源的区域。。 二级功能区。 11、地下水资源保护目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水质,使其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污染,还要保护水量的可持续利用。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变,加强水源保护,减少人为水灾,促进人水和谐。 12、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技术路线: (1)工作范围核定:根据地下水超采范围,合理核定工作范围。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部门、开采井的地区分布和数量、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整理、核算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和可开采量;分析超采的主要原因和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压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基础。(3)制定不同阶段治理目标:根据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制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目标。 (4)替代水源分析:根据有关成果,分析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分析不同阶段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及其它水源开发利用量中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已有规划成果,通过供需分析来确定地下水压采的替代水量。 (5)确定地下水压采量:根据替代水源水量或供需分析结果,结合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评价和工程配套措施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量。 (6)落实压采措施: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压采量和已有的工程情况,地下水管理现状,提出压采实施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地下水压采的配套工程列入当地有关的规划体系。 (7)建立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地下水压采涉及到很多部门,从管理、监测等方面提出系统的

保护水资源研究报告

保护水资源研究报告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枪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对此,我对xx区的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做了调查: xx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20%的丰水年可产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95%特枯年的可产地表径流量仅有亿立方米。xx区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3)碳酸盐奥灰裂隙岩溶水含水层;(4)火成岩风化裂隙及侵入围岩接触带裂隙水;(5)中寒武纪张夏组鲕状灰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 xx区主要供水水源地有3处,分别为城子~口头水源地、北下册水源地和磁村~岭子水源地。 城子~口头水源地地下水水温枪类型比较单一,系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地。xx区已经于1997年开发了“南部供水”工程,主要供xx、xx、xx等沿途乡镇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该工程设计日供水量万m3,实际日供水量万m3。 xx乡北下册水源地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好,易于开采,经勘探评价该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万m3/d。xx区于

1991年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设计日供水3万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万m3/d。 磁村~岭子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充沛,地下岩溶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及储存条件,含水层厚度大等优点。目前该水源地已建成为xx区“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设计日供水万m3。 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是xx水库水源地,xx水库坝址位于xx区xx乡南1km, xx干流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km2。水库设计总库容18330万m3,兴利库容11280万m3,死库容715万m3,兴利水位234 m,死水位205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的大(二)型水库,是优良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xx水库规划向xx区供生活及工业用水2万m3/d。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xx区水质型污染缺水状况日益严峻,主要分布于xx河沿岸区域及xx、xx、xx等煤系地层区域,污染原因主要是xx河上游污水、沿河企业排放的废水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停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串层污染。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重保护水资源水污染状况会更加严重。 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为了遏止水枪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召开的全国水利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怒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和水源污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本市境内埋藏于地下的冷水、热水(40cm以下)、淡水和能够利用的咸水。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凡在本市境内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含塘沽区的、汉沽区及大港区的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下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公用局负责管理,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利局负责管理。 第五条严格控制打井并限量取用地下水。打井和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应服从统一规划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打井和取用地下水。 第六条凡需开凿井深达于二十米,并以动力设备抽取地下水的水井,水井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按管理分工分别向市公用局或市水利局提出申请。农村个人打井由乡水利站审查后,向所在区、县水利局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打井理由、节水措施、计划取水量以及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附井位平面图。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七条打井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方案进行施工,需要变更施工方案时,应经原审批部门同意。打井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向原审批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报告。 第八条水井建设单位应在打井工程竣工后的一个月内安装取水设施和水表,并按管理分工分别向市公用局或市水利局申办《水井使用许可证》。

第九条水井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水井管理,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有观测任务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观测资料。 第十条水井使用单位应在开采指标限额内采用地下水,水井改变使用性质,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修井或水井报废应由使用单位向原审批部门提出修井申请或报废报告(包括报废鉴定),经批准后方可组织修理或止水、封井报废。有条件监测水位的废井,可留作观测专用,并办理《水井使用许可证》变更手续。其余报废井,由用井单位负责回填。 第十二条除基岩热水井外,凡有回灌条件的,水井单位应负责回灌。回灌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第十三条水井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的法规。发现水质变化,应及时向原审批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严禁咸水、淡水混合开采。打井施工单位应做好咸水、淡水层的治水隔离,防止互相渗漏。水井使用单位不得跨含水组取水。 第十五条取用地下水应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的标准、用途及收取办法,由市建委、市农委和有关部门商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由管理部门根据情节,给以通报批评、限期治理、查封水井或按打井投资额的10%至20%处以罚款。 第十七条本办法生效前已有的水井,有时公用局和市水利局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分别管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我该为保护水资源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我该为保护水资源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海南中学高三17班指导老师:黄维盛 组长:黎建良组员:唐传迅、陈健鹏、林诗婷、杜菁菁、许军富、王晶、方敏 研究时间:2009年1月25日-- 2月25日 一、提出问题: 今年下半年,天气一直晴朗少雨,用水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了。学校也经常没水洗澡,住在学校的同学叫苦连天。去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缺水的威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呢?带着这个问题,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决心做一番探究。 二、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水是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水是人体内

含量最多的一种化学物质,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一定要有水的参与才能进行,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通过这次研究,我希望能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节水自觉性.,提倡人们自觉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 2、网络查找法 3、资料收集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讲出人们对水浪费,污染的不正确性 2、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节约紧迫性 3、提出如何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几项建议 4、青少年应如何保护水资源 五、研究的进程安排 1、2009年1月5日课题确定 2.2009年1月9日—1月20日确定调查确定对象,开始收集资料 3. 2009年1月21日—2009年2月25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六、调查问卷 1. 您和您的家人洗脸、洗手、刷牙时是不是随时关闭水龙头? A. 是 B. 否 2. 您和您的家人洗碗、筷时是不是不间断地冲洗? A. 是 B. 否 C. 情况特殊下时使用 D. 不使用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 文章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并从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这一符合型系统出发,分析了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中节水措施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几个创新性、高效率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式进行了阐述。 标签: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内涵;研究措施 1 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在水资源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承载力是指物体在不受到外界破坏的基础上,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承载力这一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外针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有限,通常情况下,都是将研究局限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而国内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基本内涵、评价指标中。 就目前来看,水资源承载力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统一,国内的学者面对这一问题,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简单的分为三大类,第一: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支撑力;第二,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补给的最大规模;第三,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可开发的最大容量;这三种观点各有利弊。它们虽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的处罚,但是从内部联系来看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最大支撑力”更加适合评价水资源目前或者在不久的将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支撑程度和承受能力,而不能精确的反应出可承受的最大范围;而“最大规模”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最大开发容量”能够间接反应出最大的发展规模。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高效循环,为生态环境留有充足的水资源,维持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剩下的一部分才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水资源承载力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满足社会生态发展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使水资源系统保持合理规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措施 国内外学者在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后,开始形成全新的研究思路,并形成了全新的研究成果。促使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措施开始发生大幅度转变,由之前单一的、静态分析模式转变成了多样的、动态分析模式。就目前来看,流行于界内的研究措施还是有很多种,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措施在此进行重点阐述,主要包括多目标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和综合评价法、常规趋势法等。

水资源的含义与分类

水资源的含义与分类: 【1】将经济和技术因素考虑其中。 【2】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归到水资源行列中。 【3】强调水资源是环境资源,因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限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水资源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水资源的特性: 【1】水资源的循环性 【2】储量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不均匀 【4】用途广泛性 【5】不可替代性 【6】水量的相互转化 【7】利害两重性 全球水资源状况:储量有限,总量稀少,分布不均。 全球水资源供需情况取决于六个因素:经济增长,人口压力,技术条件,社会状况,环境质量,管理制度。 中国水资源状况:总量大,人均少,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2】用水量逐年增长,水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加剧,湖库水质下降。 【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水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生物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统。 地球水循环:根据涉及地域不同,分为大循环,小循环。 减税,径流,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岩石中水存在形式有两大类: 【1】岩石中骨架中的水 【2】岩石中孔隙中的水。主要形式有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孔隙中有毛细管现象,它形成了一定上升高度的毛细水带。重力水:在包气带的非毛细管孔隙中形成的能自由向下流动的水,叫重力水。地下水形成的条件: 【1】岩层中有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孔隙性是构成含水层的先决条件。岩土层必须具有相互连通的空隙,地下水可以在这些空隙中自由运动。 【2】岩层中有储存,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有足够的补给来源。 地下水类型: 【1】上层滞水。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称为潜水。 【3】承压水。承压水使之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地表水的渗入,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通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规定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 规定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和水源污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本市境内埋藏于地下的冷水、热水(40cm以下)、淡水和能够利用的咸水。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凡在本市境内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含塘沽区的、汉沽区及大港区的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下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公用局负责管理,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利局负责管理。 第五条严格控制打井并限量取用地下水。打井和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应服从统一规划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打井和取用地下水。 第六条凡需开凿井深达于二十米,并以动力设备抽取地下水的水井,水井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按管理分工分别向市公用局或市水利局提出申请。农村个人打井由乡水利站审查后,向所在区、县水利局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打井理由、节水措施、计划取水量以及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附井位平面图。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七条打井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方案进行施工,需要变更施工方案时,应经原审批部门同意。打井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向原审批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报告。 第八条水井建设单位应在打井工程竣工后的一个月内安装取水设施和水表,并按管理分工分别向市公用局或市水利局申办《水井使用许可证》。

第九条水井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水井管理,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有观测任务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观测资料。 第十条水井使用单位应在开采指标限额内采用地下水,水井改变使用性质,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修井或水井报废应由使用单位向原审批部门提出修井申请或报废报告(包括报废鉴定),经批准后方可组织修理或止水、封井报废。有条件监测水位的废井,可留作观测专用,并办理《水井使用许可证》变更手续。其余报废井,由用井单位负责回填。 第十二条除基岩热水井外,凡有回灌条件的,水井单位应负责回灌。回灌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第十三条水井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的法规。发现水质变化,应及时向原审批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严禁咸水、淡水混合开采。打井施工单位应做好咸水、淡水层的治水隔离,防止互相渗漏。水井使用单位不得跨含水组取水。 第十五条取用地下水应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的标准、用途及收取办法,由市建委、市农委和有关部门商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由管理部门根据情节,给以通报批评、限期治理、查封水井或按打井投资额的10%至20%处以罚款。 第十七条本办法生效前已有的水井,有时公用局和市水利局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分别管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关乎人们生产生活。但是,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不仅仅威胁人类的生存,而且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分布广、水量稳定,水质好而被广泛利用,是保障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地下水的特性 地下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流动性、系统性、随机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体体现如下。 1.地下水的流动性 水是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是可以流动的。地下水的流动主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水层间,自高而低,自上而下的流动,最后汇入到大江大河中。 2.地下水的系统性 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是按系统形成和分布的。不同的是地下水是由一定地质结构构成,是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层、层岩和地质构造条件控制。而地表水的分布主要由地形控制。一般在闭合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汇流范围有时相同,而在非闭合流域,二者的汇流却相差较大。 3.地下水的随机性 地下水的变化很大程度受水文现象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年际间变化有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之分,也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而这些变化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 4.地下水的稀缺性 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来说,地下水是稀缺的。尽管它在某种情况下有再生的可能,但对人类来讲,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地下水在供给与人类开发利用上出现矛盾。而相对一定区域而言地下水资源量总是有限的。这就使地下水

我该为保护水资源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分析报告

我该为保护水资源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作者:————————————————————————————————日期:

《我该为保护水资源做什么》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海南中学高三17班指导老师:黄维盛 组长:黎建良组员:唐传迅、陈健鹏、林诗婷、杜菁菁、许军富、王晶、方敏 研究时间:2009年1月25日-- 2月25日 一、提出问题: 今年下半年,天气一直晴朗少雨,用水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了。学校也经常没水洗澡,住在学校的同学叫苦连天。去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缺水的威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呢?带着这个问题,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决心做一番探究。 二、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水是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水是人体内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