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特点与气象减灾对策

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特点与气象减灾对策
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特点与气象减灾对策

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特点与气象减灾对策[摘要]:今年我国树林病虫鼠害成灾的事件时有发生,发生的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危害性也在不断的加深,对我国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副作用,制约了生态平衡的发展。树林病虫鼠害的问题应该在林业和社会的发展中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从树林病虫鼠害的特点,以及当前防止病虫鼠害的措施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求控制树林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此来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关键字]:树林病虫鼠害特点问题对策

树林鼠害的防治不能仅仅局限于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才去控制,这样就太晚了,在树林鼠害防治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中,将防范工作做到前面,减低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给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一、森林病虫鼠害特点

我国树林病虫鼠害的特点只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常见性病虫鼠害成急速增长的趋势发展。我国树林常见的一些病虫鼠害不仅仅分布的越来越高,在危害的程度上也越来越严重,据报道在东北人工防护区内以天牛为主的病虫对杨树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等,这样类似的报道在林业行业中时有发生。

2、偶发性病虫害的成灾率也在逐年的增长。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干旱、冬季气温暖和的形象,这给偶然性害虫的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接国家森防总站有关领导口头通知,今年下半年国家森防总站将抽调各省森防站专家及人员对全国1000个国家级测报站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检查考核内容原则上按照国家级测报点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对检查考核不通过的单位,将进行撤销(具体要求及考核内容将在国家森防总站正式发文后转发)。 为迎接此次检查考核,确保兵团内5个国家级测报点顺利通过,请10团、123团、奇台农场、八师森防站、黄田农场国家级测报点提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来源:国家林业局 [日期:2004-01-14 10:39:11 星期三] (国家林业局2003年11月21日发布) 一、总则 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考核和管理,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二、检查、考核内容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以下简称"国家级测报点")的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设施、机构人员、站务管理和业务工作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是设置在县级森防站的机构。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常规的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达到如下标准: 1、办公室、实验室、标本档案室和药剂药械仓库,总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 2、资料、档案、标本有专用的档案、标本柜存放,管理妥善。 3、国家配备及本单位购置的常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解剖镜、照相机、望远镜、GPS定位仪、诱虫(测报)灯、发电机等仪器设备齐全,保管妥善,定期维护,状态良好。专门设备保管档案和使用、维护、检查记录。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防灾减灾试卷及答案(二)赵世发

防灾减灾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是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临界雨量和风险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确定(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面向各级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开展的气象预警服务。 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资料主要包括包括有:(中小河流)水利水文资料、(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经济社会与灾情资料等信息,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 4.气象风险等级按四级划分,即Ⅳ级(有一定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 5.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分为(四)级。 6.县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主要业务是开展本辖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现场气象服务、灾害风险普查、(灾情调查)、风险预警业务检验。 7.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的主要时段为(5—9月)。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8. 县级订正制作本辖区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以实况监测及(1h)、(3h)、6h预报为主。

9.当有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县级气象部门应组织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及时开展实地调查和风险预警业务检验,统计灾情和服务效益数据。 10.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包括两种:一类是对内的客观指导产品;另一类是(对外的服务产品)。 11.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中对外的服务产品主要以(暴雨)预警信号提示用语的形式予以发布,在原有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用语中增加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种类、(灾害区域)、灾害风险等级等文字说明。 12.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调整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由(国土资源部门)、(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有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图形产品也可在决策、公众气象服务中予以发布。 13.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4.气象风险预警客观指导产品可为数据文件、图形产品或(表格形式产品),各省根据业务实际自行规范。产品内容主要包括灾害落区或灾害点名称、灾害种类、气象风险等级等。 15.对外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包括文字产品、(图形产品)和数据文件三种形式,其中文字产品应包括预计中小河流洪水可能出现站点或山洪地质灾害可能出现地点、气象风险等级、防御建议、发布时间(精确到分)、发布单位等。图形产品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分布图,根据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绘制或标注预警落

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知识

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知识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是森防工作的基础,是制定各项防治决策的科学依据,没有准确的监测预报就达不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森林病虫情的连续观测、调查,并将其调查的现时资料,历史资料与森林病虫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影响其种群变动的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如林分生长发育状况、经营水平、天敌状况及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对森林病虫害种群未来发生趋势作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的报告和发布出去。在这分析、判断过程中应用的信息又被称作测报因子,它们的一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监测而获得的。 调查监测是森防工作基础的基础。由于森林大多分布在地理条件复杂,人烟稀少的地域,其树种繁多,发育阶段各异,且作为生态系的主要成分,往往在大的森林生态系下形成多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森林有害生物在长期进化适应的过程中,有些种类适应大环境,可能形成大范围暴发的局面,有些种类更适合小环境,易在小范围内成灾。目前,一些地区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都能在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中查询到,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大众化、普及化的开端。遥感集市是遥感行业首个一站式遥感云服务平台,由中科遥感集团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发布。为了普及遥感应用和产业协同发展,其构建“数据、软件、设施、开发一体化协同服务”遥感产业生态圈,其通过自营和第三方平台,以及搭建遥感行业的生态体系,进行大数据积累和挖掘分析,整合遥感上、中、下游全行业产业链.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是林业部门行政管理内容之一,是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决策和制定工作制度等的总称。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设置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即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或相应的站、点。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必须依法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事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是受法律指导和制约的,又是依法运用权力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确定。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确定,管理人员的配备,各机构、人员、职责的划分,重大法规和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等。 (2)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管理。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测和监测预报网络的组建与管理。森林病虫鼠情的调查、监测、预报的技术、方法的确定与管理等。 (3)防治管理。主要包括防治生产过程中的组织、防治计划和生产作业设计计划的编制、执行及其质量与效果的检查评定。防治作业和防治成本管理及劳动组织形式、日常生产管理等。 (4)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主要包括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分与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管理,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与管理等。 (5)资金管理。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资金预算的编制、申报和审批,预防、防治资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检疫费的使用管理等。 (6)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控和检查分析等。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

2004级森林病虫害防治学复习题 绪论 一、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和乱砍滥伐为害最大,人们称之为林业“三害”。 二、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①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且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②常发性森林病虫鼠害面积居高不下,如松毛虫、森林鼠害、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等总体呈上升趋势。 ③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损失严重。如三峡库区的扁叶蜂、山东的杨尺蛾、江苏的柏毒蛾、陕西的草履蚧和青海的榆黄黑蛱蝶等近年来都曾在一些地区大量发生。 第一章森林昆虫基础知识 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虫有六足;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大部分成虫具两对翅,胚后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具外骨骼。 二、造成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和分布广泛的原因: 1、由于昆虫本身具有坚硬、轻便、富有弹性的外骨骼保护身体;食源广,身体小,以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生存营养需要;

2、具翅能飞,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了活动和分布的范围。 3、昆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强的适应性。 三、复眼是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复眼愈大、小眼数愈多,视觉愈发达,能看清较远的物体。 四、单眼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 五、咀嚼式口器是原始的口器类型。 六、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七、足的常见类型有几种? 开掘足、跳跃足、携粉足、步行足、游泳足、捕捉足、攀援足、抱握足等。 八、蝇类和蚊类后翅变成平衡棍。 九、昆虫的腹部是新陈代谢和繁殖的中心。 十、体壁与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体壁结构及性能与害虫防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体壁柔软、少蜡的昆虫较易受药剂毒杀;幼龄幼虫体壁较薄,易于毒杀,老龄昆虫体壁硬化,抗药性则增强;同一昆虫体躯的膜质部位药物易进入虫体。农药中加脂溶性物质可提高其渗透性,使触杀剂更容易通过体壁;农药中加展着剂能提高展布性;农药中加惰性粉能擦破表皮,使昆虫失水而死;灭幼脲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脱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变态受阻或形成畸形,甚至死亡。

春尺蠖测报办法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 春尺蛾监测、预报办法(试行) 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又名春尺蠖、沙枣尺蠖。分布西北、华北、山东。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桑等。该虫1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当地表5—10cm深处温度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3月上旬见卵,卵成块,多产于树皮裂缝、枝杈等处。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习性。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1 虫情监测 虫情监测调查内容与时间监测调查内容包括蛹期调查和幼虫期调查。蛹期调查于结冻前(7-8月较好)或翌年春土壤解冻后在临时标准地内进行。幼虫期调查可在幼虫孵化始盛期在该虫寄主分布区采取线路调查方法。 蛹期调查在监测区内每500—1000亩设置一块面积为3—5亩的临时标准地,其中主要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护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树木可按乡镇分别设置一个网眼或一条街、路、堤做为临时标准地。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做为调查标准树。调查方法是在树冠下以树干基部为中心,50cm 长为半径的圈内选择东西侧各调查10株,挖1/2(半圆形)样坑,深50cm,检查其土壤内有无春尺蠖的蛹。填写表1。 幼虫期调查从幼虫孵化始盛期开始,在踏查线路各代表地段设置

临时标准地,在其中进行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调查。有虫株率调查:对寄主树木进行每木调查,计算出有虫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从各标准树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cm标准枝一枝,在地面上铺一块100cm2的白布,将剪下的标准枝在白布上用剪枝剪轻击几下,幼虫全部落在白布上,检查各龄幼虫数量、死虫数、感病数、寄生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虫情调查情况内容 发生面积的统计 蛹从平均每株1头起算;幼虫从平均50厘米标准枝2条起算。 发生等级: 轻每株平均1—3个蛹;50厘米标准枝平均2-5条幼虫。 中每株平均3—6个蛹;50厘米标准枝平均5-8条幼虫。 重每株平均6个蛹以上;50厘米标准枝平均8条幼虫以上。 虫情调查结束后,按以上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汇总,填写表2。 2 系统虫情调查 在春尺蠖的常发区,设立固定标准地进行系统虫情调查,以获取进行预测的相关资料。 标准地及标准株的设置在中度以上的发生区域内,在代表性强的森林类型中设置3块固定标准地。根据调查需要可在其附近设置临时标准地。 在固定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选择20株寄主树木做为固定标准树。固定标准地和标准树应做好标记。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5一、项目概要--------------------------------------5二、编制依据--------------------------------------5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7一、项目背景--------------------------------------7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概况---------------------------10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0二、社会经济概况----------------------------------10三、森林资源概况----------------------------------11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12一、项目建设和指导思想----------------------------12二、项目建设原则----------------------------------12三、防治区域与规模--------------------------------13第五章建设内容---------------------------------14一、预测预报--------------------------------------14二、防治技术措施---------------------------------14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6一、投资概算依据---------------------------------16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三、投资估算--------------------------------------16第七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18一、生态效益--------------------------------------18二、社会效益--------------------------------------18三、经济效益--------------------------------------18第八章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20一、组织管理--------------------------------------20二、工程管理--------------------------------------20三、资金管理--------------------------------------20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兴安盟阿尔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林业三局、市林业局4、项目单位法人代表:5、项目主管单位:6、项目建设范围:林业三局、市林业局施业区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建立健全公益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购置必要的防治机械设备及用于防治的生化药剂等。建设规模:防治公益林总面积2700000 亩。8、项目建设目标: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检查的基础上,通过营造林技术、药物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技术措施,使项目区内病虫危害得到根本治理。9、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3000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0 万。二、编制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布《森林病虫、鼠害综合治理工(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436 号)程项目建设标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试行)《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白僵菌:3.0 万亿孢子/亩2.苏云金杆菌:60 万国际单位/亩 3.质型多角体病毒;100 亿病毒晶体4.赤眼蜂;8 万头/亩 5.1.2 烟参碱:0.4 升/亩 6.灭幼脲:30 克/亩7.杀蛉脲:5 克/亩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在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林业生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造林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随着有林地的面积不断增加,大面积的落叶松林和樟子松幼林也面临着遭受了病虫鼠害的严重危害。近几年,境内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有林地面积逐年有增无减。阿尔山市地处农、林、牧交汇处,森林病虫鼠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落叶松林主要受落叶松毛虫危害、樟子松幼林主要受鼠害的危害,这些害虫和鼠害是我国政府规定的重点防治对象。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该林区气温上升降水量偏少,为森林病虫鼠害的暴发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导致上述虫害、鼠害大面积发生并不断蔓延,造成珍贵的针叶林受到严重危害,已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针对目前的森林病虫鼠害发展趋势,阿尔山市林业局为了提高对森林病虫鼠害的可持续控制能力,建设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林业更好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建设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森林是改善陆地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实施,是全面提高阿尔山市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一、知识点 1.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 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2.龙卷风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 3.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 雨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4.雷电时,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5.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和中部海水 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7.气象咨询电话:96121 8.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安全避险? A 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逆袭的危险区域; B 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劲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 C 要具备充足且不易腐败的食品和水; D 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 E 买保险

9.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 10.各国对沙尘暴的应对妙招: a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 b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 c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 d中东:黄金铺就绿色 11.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一股颜色深邃(黑)的暖流(潮)所 取得名字。黑潮是暖流。 12.北京在国内率先把对环境无影响的绿色催化剂液氮用飞机增雨, 率先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指挥,率先进行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作业。 13.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4.中国第一张气象图是上海徐家汇气象站绘出的。 15.北极阁气象台是中国的第一个拥有全面的测绘气象数据的气象 台。 16.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飓风。 17.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18.台风究竟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呢?

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

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 发表时间:2018-09-27T18:54:34.6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姚占玉 [导读]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物种的干扰。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病虫鼠害是影响森林环境的最直接的反映因素。本文就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内蒙古牙克石市库都尔林业局森防站,内蒙古牙克石 022164) 摘要:森林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物种的干扰。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病虫鼠害是影响森林环境的最直接的反映因素。本文就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 前言 森林病虫鼠害是指森林的苗木和木材受到病虫的侵害,对森林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生态受到破坏。想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就要维护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还需要对林业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重视,探究有效的处理方法,更好地治理森林病虫鼠害。 1林业病虫鼠害发生现状及特点 1.1不可防备性。很多森林出现的病虫都较为突然,没有规律,在发生病虫鼠害的时候也就不能及时进行处理。林业病虫鼠害出现的病虫种类相对较多。其中主要包括松毛虫、杨干象、美国白鹅、天目毛虫等,对于这些病虫防治的方案每一种病虫都不一样,也就不能提前进行有效的预防,这种问题相对较为严重,在发生的时候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2传播广。由于森林的面积相对较广,在病虫鼠害发生的时候涉及的面积也就较为广泛,林业地方种植的植物较为单一,这也就严重影响了林业的生产水平。在冬季,很多的病虫害在严寒的冬季也会被杀死,但是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升高,冬季病虫的死亡率也就越来越低,这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1.3进化快。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病虫防治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研制出的一系列杀虫剂,对林业病虫鼠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病虫的抵抗力提升,对病虫杀虫剂的功效要求也就更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2病虫鼠害发生原因 2.1林区树种单一。现在对于林业病虫鼠害的防治不仅仅是为了生态环境,也因为林业的建设还严重影响到经济价值。很多人对这种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种植,这就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比较薄弱。只要出现病虫鼠害就会广泛扩散,在林业范围没有相生相克的生物,也就会导致林业出现毁灭的情况。 2.2森林资源增长。现在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止风沙,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也就使得林业面积快速增加,为病虫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更好的空间。 2.3滥用农药制剂。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病虫进行治理,人们一般都会采用一些药物治理,这样不仅会让病虫的抗药性得到提升,还会对一些有益生物进行破坏,导致食物链受到影响。森林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抵抗力,一旦失去平衡,也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4监测检疫失效。很多地区的检测都没有效益,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导致外来生物对森林进行破坏。 3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3.1着力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预防森林植物免受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关键措施是加强植物检疫。对于一些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应将其划分为封锁区。另外,进一步加强对种子、苗木以及其他的一些繁殖材料和木材的调运管理,并采取比较严格的检疫措施,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保证森林的健康营造。 3.2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树种多,生境条件好,病虫害的天敌较多,可以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和蔓延。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易分解的腐殖层,形成多样化的生物种群,昆虫种类较多,有些昆虫是一些有害昆虫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使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或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3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同种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不同,而且同种树种的不同品种的形态机构以及生理特征、生化成分有极大的差异性,具备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人工造林时需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适时栽培。 3.4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在育苗过程中,由于种子及土壤中存在潜在的病源和害虫,因而需要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出苗率,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轮作。 3.5大力提倡封山育林。通常减少人畜破坏森林的一种比较关键的手段就是封山育林,这有利于将单纯林逐渐建设为混交林,将单层林逐渐变为复层林,使疏林变成密林。再者,采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 4鼠害防治措施 4.1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林地内的植被种类、群落结构等都会对鼠类的存活数量以及分布造成影响,鼠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强度也和植被的生长情况有很大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对天然林区的大规模采伐会造成鼠类数量的增加,采伐强度过大会改变林区之中乔木和灌木之间的关系,导致灌木层的数量增加,森林低层区域光照丰富,地被植物数量增加,使得鼠类生长的食物数量增加,且大量的灌木也为鼠类的行动提供了遮蔽,降低了受到天敌捕食的可能性,使得鼠类的数量大大增加。因此,在林业采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采伐强度和鼠害之间的关系,保证乔木层的生长,保证林地郁闭程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抑制鼠类数量的增加,保护树木的生长。 4.2造林和幼林抚育。由于灌木层以及地被植物的数量会影响鼠类的生存,因此,在森林培育中可以通过合理控制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数

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调查问卷

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30岁30~45岁45~60岁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企业工作人员B农民C学生D商人E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4、您关注气象科普的程度?() A非常关注B关注C很少关注D不关注 5、您最需要哪方面的气象科普知识(多选) A防御气象灾害B天气生活C气象趣闻D气象科技进展 6、您最喜欢哪种气象科普表现形式?(多选) A漫画B网页C书籍D纪录片E挂图 7、您目前获取气象科普知识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多选) A电视B网络C杂志D其它 8、您关注气象科普的目的?(多选) A安排生产B安排出行C防灾减灾D生活参考E其它 9、您是否参加过世界气象日开放日活动或其他气象科普活动?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从不参加 10、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可多选)A、台风B、高温C、洪涝D、干旱E、酸雨F、雷电G、其它

11、您对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具体含义的了解程度(单选)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知道D、不了解 12、您认为当前我市在防御气象灾害的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单选) A、灾情监测、采集、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B、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 C、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D、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13、您认为预报系统的可信度有多大?() A.不信,要不就不会损失这么惨重了 B.持怀疑态度 C.相信,但需要继续完善 D.完全相信 14、如果您的家乡遭受台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您希望立刻得到什么救助:() A.帐篷 B.食品 C.通讯设备 D.药品 E.资金补助 F.其他 15、您认为本地如何防御灾害的发生:() A.因地制宜,提高监测预报,改善环境 B.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人们对灾害的认识 C.大力宣传,改善政府应对制度和能力 D.制定方案,加强人民抗灾能力 E.其他 16、您觉得本市灾害处理工作应该在哪方面重点加强:() A .灾害预警 B.调拨应急物资 C.灾后卫生防御 D.灾后重建 E.其他 17、您知道本地的常见灾害吗?() A.知道 B.了解一点 C.完全不知道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黄脊竹蝗监测、预报办法资料.doc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黄脊竹蝗监测、预报办法 (试行)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以下简称竹蝗)是我国南方竹子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孵化,孵化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初孵跳蝻有群聚特性。7月下旬为成虫期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可延续到10月初。竹蝗为历史性大害虫,当其大发生时,使大片竹林枯死,造成严重损失。 1 一般虫情调查 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虫情监测调查每年进行3次,重点是卵期调查,每次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如下: 1.1.1 卵期调查 调查时间在9月至羿年4月间,最佳时期在9-11月。一般发生年份只需在成蝗发生范围内开展产卵地调查,在竹蝗发生严重的年份,成蝗被迫远距离迁飞产卵需作大面积调查。 1.1.1.1 竹蝗产卵地识别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向阳山坡的山腰、山脚和路边,另与当年的气候(风、雨)有关,产卵地80%集中在向阳的坡向,但8月中、下旬若以晴日与南风为主,则竹蝗在北向产卵的比率增加。首先摸清成蝗在林中的迁移方向,然后循此方向作线路踏查,据如下特征识别可确定集中产卵地及产卵范围: (1)竹蝗产卵时,有成蝗迁飞落脚交尾为其识别特征; (2)产卵后,林中可见蝗虫尸体、头壳或腿节,有竹鸡等鸟类啄食卵块留下的孔洞和林下枯枝落叶被扒动的痕迹。产卵地上土表有黑色园形盖状物,土内常有芫菁幼虫活动。 (3)产卵地林分立竹下层枝盘竹叶被害明显,呈倒扣锅状是显著的识别特征。越接近产卵地中心,下层枝盘竹叶被害程度越重、被取食的枝盘越高;成蝗密度越大,立竹下方枝盘竹叶被危害程度越明显。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一)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一)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一小括号1分,共20分) 1. 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四个虫态。 2.地下害虫主要有()类、()类、()类、金针虫类和蟋蟀类等。 3.昆虫属于()界、()门、()纲。 4.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按测报内容分()、()、()()、()预测。 5.地老虎类属于()目、()科昆虫,可以用()液诱杀其成虫。 6.杀菌剂按作用方式分为()剂和()剂。 二、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昆虫属于生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3.蝼蛄的前足为步行足。() 4.日本松干蚧危害幼树,可造成轮枝软化下垂和树干弯曲。() 5.真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 6.油松疱锈病的转主寄主是芍药和山芍药。() 7.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的状况叫世代。() 8.天蛾幼虫脱皮2次属于3龄幼虫。() 9.影响病原菌侵入期最大因素是温度。()

10.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上吸收养分。()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汇总。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中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病毒 2、下列植物病害中完全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病害 3.白粉菌的分类依据是()。 A、附属丝的形状,闭囊壳内含子囊数目的多少 B、附属丝的形状,菌丝的颜色 C、菌丝和闭囊壳的颜色 D、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多着生位置 4.锈菌按顺序产生的五种类型孢子是()。 A、性、夏、锈、冬、担孢子 B、性、锈、冬、夏、担孢子 C、性、锈、夏、冬、担孢子 D、性、冬、夏、锈、担孢子 5.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典型病症是()。 A、菌浓、枯萎、小叶、缩叶 B、猝倒、立枯、腐烂、枯枝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2909208.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林业病虫害

陕西主要病虫害 陕西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陕西省是我国林业病虫害多发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普查、研究,目前已知的森林病虫害种类有1 388种,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40万hm2左右,约占有林地面积的7%。陕西省可造成灾害的林业生物灾害种类就有80余种,主要有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松毛虫、杨树天牛、杨树食叶害虫、美国白蛾、松针蚧、松叶蜂、草履蚧、沙柳木蠹蛾、春尺蠖及经济林病虫害等。病害类主要有杨树溃疡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松落针病、板栗疫病等。2003年最新公布的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有233种,在陕西省分布有132种,另外陕西省还分布有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4种。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亿元[1-3]。2陕西省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2.1自然因素陕西省现有森林面积约767.53万hm2,其中人工林约323.76万hm2,占42%。人工纯林的大面积增加,为森林病虫大发生提供了广阔的食料资源。林种结构不合理,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林分质量低,抗逆能力差,病虫害极易传播蔓延,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 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2011年发生情况 一、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2011年陕西省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14种,共计624.8万亩(轻度472.39万亩,中度110.67万亩,重度41.74万),同比增加21.19万亩,其中:病虫害发生面积449.71万亩,林地鼠兔害发生面积175.09万亩。年初预测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50万亩,测报准确率为95.97%;成灾面积65.48万亩,成灾率控制在4.1‰,全面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控制指标(成灾率5.5‰,测报准确率88%)。 (一)森林病害 全省病害发生面积28.13万亩,同比增加2.01万亩。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0037亩,其中:柞水县9674亩、山阳县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