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三、自主学习,

1、展示现今网络中色盲患者的一些疑问。引导学生探究色盲的遗传规律,帮助色盲患者正确对待

自身的生理缺陷。

2、用课件图示出红绿色盲患者在生活中的影响,比如红绿色盲者和健康者看到的不同感受。

3、指导读书P33: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提出问题1:道尔顿是个化学兼物理学家,可是他却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也是他第一个提出色盲的人,由此说明他具有什么精神?

及时引导:我们学习也一样,应该向道尔顿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探究] 红绿色盲是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遗传病

家族之谜:

由课本的资料分析提出系列问题: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红绿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红绿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引导学生讨论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分布情况。

对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为了让学生加深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的印象,教师分析下图:

记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

X染色体特有区段

色盲基因

让学生明了红绿色盲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因为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红绿色盲基因。

(5)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6)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提问:

1、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可能存在基因型与表现型情况。教师和同学一起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强调:书写时应注意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写法,先写性染色体,后将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

2、展示我国男性女性色盲患者的概论图。从表2-1来说明为什么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

3、分析下列家系图,说明色盲遗传的特点。

4、不同基因型的随机婚配方式有几种?

5、写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各产生几种类型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

复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XY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 也会分离,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把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转化为简单的分离定律。

强调遗传图解由亲代(P)、配子、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五部分组成。纠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不良习惯。

1、根据上面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假如我是色

优质课自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

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 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伴性遗传详细教(学)案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学习 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多细胞生物而 言,它们的发育起点是什么? 受精卵。那同是受精卵,为什 么会产生雄性个体和雌性个 体呢?性别决定 (二)授课部分 1、伴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 看PPT) 2.性别决定 大家都知道人的染色体一共 有多少条呢?对 46条,其中 常染色体44条,另外两条是 性染色体,这种决定类型是 XY型。鸡是ZO型、蝗虫是 XO型、蜜蜂雌蜂是二倍体雄 蜂是单倍体 3、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 翻开书本33页,认真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叫一个学生 起来回答人的决定类型 叫学生回答自己看到的 数字 设下悬念,引起学 生好奇心。通过两 个疑问导入,引起 学生的疑问,激发 学生的兴趣,既向 学生提出今天要 学习的容,又利用 高中学生的好奇 心理引起他们对 新课的关注。 由于之前是学习 过的容,这样可以 检测学生的掌握 情况 体现学生为主体 的新概念教学

教学过程6.总结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 传)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 遗传,隔代遗传 7.其他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 X显性遗传)利用红绿色盲的 一样方法,总结它的遗传特 点。 (2)果蝇的红眼白眼(伴X 显性遗传);血友病(伴X隐 性遗传) 学生在书本上划下红绿 色盲遗传的特点并记住 学生观察、讨论并且总 结。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连续遗传 看书本第36页 并将知识点划出来 为后面总 结伴性遗传的特 点做铺垫。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了解更多的常 见伴性遗传病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 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 看女性。女病父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 看男性。子病母正,非伴性 学生呼应,跟着老师 一起练习顺口溜 用顺口溜来加深 新知识的印象。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 的能力,落实本节 课的能力目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伊通一中艾威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人类红绿色盲症的主要婚配方式 2、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设法解决: (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福清龙西中学高中生物教师陈向炎 一、概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教材处理 (1 的判断。 (2 1 ①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 ②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5、教学难点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一、提问,导入新课。思考: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22对相同的常染色体和1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X和XY)。 过渡 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思考:1 分析: 1、 2、 ① ② XBXB ③ ④ ⑤ ⑥ XbXb 三掌握规律,学会运用 总结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规律 对同学们分析的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点评和讲解。 提问: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色盲这种伴X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如致病基因传递有何特点? 与性别联系体现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4.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⒈理解性别决定的方法。 ⒉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品德要求: 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⒈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⒉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推理、归纳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

后代性别由哪个亲本决定? (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性别决定 XY型:人类、大多数动物 ⒈概念及其分类雌雄异体的植物 ZW型:鸟类、蛾蝶类 ⒉观察图片,比较男、女染色体的不同 男性性染色体:XY女性性染色体:XX ⒊用遗传图谱分析后代性别 卵细胞只有1种,含X 精子有2种,含X或Y 因此,后代性别由父亲提供的精子类型决定。 (四)伴性遗传 ⒈概念及病例 ⒉以色盲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 ①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以图片解释“隐性”、“伴X”)填表: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A广东人口普查数据?②实例分析,归纳特点: 结论:患病男性多于女性 B2种杂交方式,分析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以后只能给女儿 结论:呈现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C分析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母病子必病 D分析色盲女性的双亲情况(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女病父必病 (五)课堂小结 1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以人为例,女性:XX 男性:XY 2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1)男>女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 (4)女病父必病 (六)巩固练习 ⒈人的性别是在?时决定的。 (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 (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 ⒉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吗?(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 (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余干县新时代学校符九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知识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1、萨顿的假说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特性、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来源、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变化有平行关系,从而大胆地提出假设。) 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法 2、摩尔根果蝇实验(实验证据)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繁殖率高、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请在右边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染色证明)。 【典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C)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典题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V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典题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2、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 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由学生先对系谱图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自己总结判断的方法,教师加以总结,并即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巩固和提升,并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到系谱图的分析,最后自我总结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上,由学生自学到教师的教学,再加以练习巩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本节课开始的学生提问还有待加强,课后要强调学生多看书,多质疑,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整,问题要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更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最新 人教版 必修二 伴性遗传 教案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 (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 ①方式一

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 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

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 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 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 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执教者: 学时安排:两学时授课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染色体组图及XY型性别决定。 2、学会书写和分析性别决定图解。 3、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并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2、总结人类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目标 1、认同道尔顿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知道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XY型性别决定方式,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并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方法 1、学生通过看书、课件、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来认识XY型性别决定。 2、教师规范书写、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3、精选例题、讲清思路,课件图片辅助讲解,重在难点突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3min) 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提问1:图片中的公鸡和母鸡有哪些差别呢? (体形、羽毛色泽、鸡冠形状等) 提问2:它们是同时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而且雄性个体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还表现得不同? (染色体类型不同等等)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够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 【二】课程讲述 (一)、性别决定(15~17min)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37页,看一下书上下方的这两幅图, 《展示幻灯片:人的染色体分组图》 提问1: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学生活动一: 观看、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二:看图、思考、回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练习绘制遗传图解。 2.分析遗传图解,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过程

因还是隐性基因 写出男性和女性控 制色觉的基因型, 并根据女性患者和 男性患者的基因型 探究男患者多于女 患者的原因。 规范书写遗传图解 合作探究完成,小 组展示探究成果 总结伴X显性遗传 的特点 性别 类型 女性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写出以上基因型形成的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②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③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④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⑤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实物投影学生的遗传图解并给与评价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红绿色盲遗传的遗传规律 (1)如果③是②的延续,从下面系谱图分析红绿色 盲基因的传递途径,你能发现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吗? (2)从④和⑤中分析女性患者致病基因的来源和去 路,并分析女性患者双亲和子女的表现型。 (3)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教师适当评价 介绍展示抗VD佝偻病是一种伴X显性遗传病,在表 格里面写出男女可能的基因型(用D、d表示), 性别 类型 女性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患正常患者 染色体上的隐 性致病基因控 制的。 强调性染色体 上基因型的写 法 强调遗传图解 书写的规范性 分析遗传图解 得出红绿色盲 遗传的遗传规 律 得出伴X显性 遗传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一、性别决定: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男性:XY 女性:XX (学生完成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二、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伴性遗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伴性遗传教学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知识要点 一、伴性遗传 1、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 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 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不是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X染色体(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隐性) 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遗传传递。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例题1】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为EFf,乙为EeFF,丙为eFf。 ⑴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 F、f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E、e 。 ⑵雄性个体为甲、丙。 ⑶写出甲、乙、丙三只果蝇的基因型:甲: Ff X E Y ;乙: FFX E X e;丙: FfX e Y 。【例题2】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 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 D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例题3】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 C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 (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示意图 五、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教学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以及讲解示意图进行教学,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印象。另外,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2.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 (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然后在知识障碍上:对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学幻灯片、教材示意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让学生回顾前面性别决定方式,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属于XY型。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39“色盲症的发现”一段,简单了解色盲症的发现过程。 讲述:调查表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为0.5% 提问: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到的内容,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伴性遗传的概念 讲述: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引导: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白化病的遗传有着明显的不同,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同一夫妻的儿子有患病的,有正常的。这种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幻灯片演示:XY染色体的比较示意图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1(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伴性遗传》(第1 课时)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说明了什么? 2、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哪里? 3、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从这三个问题中引出伴性遗传的定义: 播放一个视频引入红绿色盲观察红绿色盲的检查图,识图,提问谁首次提出色盲导入P34 页书中的色盲家系图,思考以下的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找出依据。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 染色体上?为什么? 3、红绿色盲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形基因?从那些亲子代可以判 定? 2、依据上表,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婚配方式共几种婚配方式是? 3、以男性色盲×女性正常遗传图解为例讲解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总结男性正常×女性正常子代的性状表现。 4、让4 个学生爬黑完成其它四个遗传图解: ①女性正常×男性色盲②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③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下面的学生完成导学案后小组讨论色盲症遗传特点: 给予学生分析的每个特点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亦是加深。 探究二:其它遗传病的研究:

1、让学生阅读教材 P36,屏幕展示抗 VD 的家系图,让学生总结其特点: 2、展示外耳道多毛症的图片及家系图让同学总结特点: 3:鸡性别决定方式是怎样的?与人类和果蝇正好相反,请大家用学过的知识完成导学案 三、总结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练习 1、下列四个遗传系谱图中,肯定不是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是: A B C D

2、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判断色盲基因来自 A 祖父 B 祖母 C、外祖父D 外祖母 五、能力提升 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生下3 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画出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优质教案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XX,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第三节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1.3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编写人:史小棉审核:高一生物组 寄语:仔细看书,细心分析,不急不躁,积极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5、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遗传规律 6、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填写下列内容: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二)新课引入 预习教材33-3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1、色盲基因情况: (1)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是(显\隐)性基因,在表示时为了与常染色体遗传分开,一般表示为。 2、写出以下组合的遗传图解:

(1)男性色盲×女性正常(2)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3、填图(教材36页) 4、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并总结: (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 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X、Y)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隐)性基因; ②男性只要在______(X、Y)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____(男、女)性多于_____(男、女)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 色盲,X B X b不表现色盲,是____________;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 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患、 不患)色盲。 例题导学: [例1] 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几号传递下来的?( ) C.3号 D. 4号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 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P36) (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 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X、Y)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隐)性基因; ②男性只要在______(X、Y)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____(男、女)性多于_____(男、女)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 X B X b不表现色盲,是____________;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 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患、 不患)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遗传特点:①______(X、Y)染色体上______(显、隐)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 ________(高于、低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