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55-80回题目 -打印版

红楼梦55-80回题目 -打印版
红楼梦55-80回题目 -打印版

《红楼梦》55-80回题目精选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同样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的是“漂泊亦如人命,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而林黛玉表现的则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抗争。

2.《红楼梦》中,袭人、晴雯等凑钱为宝玉庆寿,在晚上偷偷掷骰饮酒为戏。为了更加热闹,又悄悄请来宝钗、黛玉、探春、李纨还有香菱等,群芳夜宴,主仆尽欢。

3.《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

4.《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5. 《红楼梦》中,晴雯因周瑞家的挑唆而被逐出大观园。回家后,晴雯一病不起,在宝玉探望她的当夜香消玉殒。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6.史湘云是《红楼梦》中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开朗豪爽,才情超人。她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诗)魂”意境凄冷,暗示了她悲惨的结局。

7.贾府是世家大族,读书人的雅趣也体现在贾府丫鬟的取名上。比如元春、惜春、探春迎春的丫鬟分别取名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正好凑成“琴棋书画”。

8.《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二、简答题

1.《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

“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6分)

敏赞探春之机敏;时指宝钗之合时。(2分)

探春:日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1分)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

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1分)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

2.《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和哪些人一起讨论事宜?请列举出两人姓名。探春又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6分)

宝钗、李纨、平儿。(写出两个即可,2分)

改革①节流:免去了姑娘们交给买办办理的头油脂粉钱(2分)②开源:把园子承包给老妈妈们,专人修理花木,收获园中果实,省了花匠和打扫人的费用,还对承包者有所贴补。(2分)

3.请概述《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的故事情节。(4分)

彩云禁不住赵姨娘的央求,从王夫人的柜子里偷了些东西给贾环,被玉钏儿发觉。(2分)

平儿为了不使探春难堪,要宝玉应下拿东西的名儿,所以宝玉就说是自己拿了玫瑰露。(2分)

4.《红楼梦》中出现了三次“葬花”,请简要概述其中一次葬花的情节。(6分)

第一次(第二十三回):三月,在沁芳闸附近,黛玉和宝玉一起葬花。其间,两人共读《西厢记》,互表爱慕。

第二次(第二十七回):四月(芒种),黛玉到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祭饯花神,吟诵《葬花词》。宝玉来到后,眼见此情此景,心碎肠断。

第三次(第六十二回):清明节后(宝玉过生日),宝玉葬花(夫妻蕙、并蒂莲),别有深意。(答出其中一次即可。6分)

5.《红楼梦》中第六十四回有“幽淑女悲题五美吟”,请问林黛玉于悲苦中,吟诵古代哪五位有才情的女子?(5分)

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5分)

黛玉《五美吟》的隐喻

林黛玉的《五美吟》所吟咏的西施、虞姬、首诗表面上是写王昭明妃、绿珠、红拂,是见于历史或传奇中的五位美女。实际上是黛玉借此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一吟西施。自比西施美貌,命运却不如寻常村女。“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效颦的丑女东施得以平安终此一生,远比千古绝色的西施幸运。黛玉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缠绵恐难持久,因而对丑女东施到老仍能过着平静的生活,产生羡慕之情

另一说:这首诗指的是林黛玉,林黛玉与“病西施”是画等号的。西施因美而先逝,林黛玉因情而早夭。

二吟虞姬。寄托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志愿。诗中黛玉对虞姬自刎的遭际表达的不是惋惜同情,而是强烈地支持和高歌,体现了她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

另一说:该诗名吟虞姬,实叹秦可卿之死虞姬之死预示楚国之亡,秦氏之亡警兆贾府之败。

三吟昭君。传达了“红颜薄命古今同”的感慨自伤。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王昭君,实际上是讥讽汉元帝昏庸无能,大权旁落,更表达了林黛玉坚持独立自主不肯听任他人摆布的性格特点。

另一说:是指与昭君相同“有命无运”、被别人掌握的美人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是她的自我写照,也是王昭君的客观素描。

四吟绿珠。表达意气相感,精神默契的爱情观。绿珠生前虽被石崇以锦罗玉绮豢养,但绿珠以死相报的情义远远胜过旧时恩宠。林黛玉对石崇颇有微词,认为他不过是把“明珠”当做“瓦砾”,从来没有真正看重绿珠。因此,林黛玉更注重精神投契而非物质满足。

另一说:指“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晴雯之情,爱憎分明,毫不掩饰,如同绿珠一样。

五吟红拂。表达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思想。美女英雄相得益彰,传为佳话。这首诗表达了林黛玉不受权势和礼教束缚,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和理想的思想。

另一说:指尤三姐。脂砚斋批:“尤三姐……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风流人物。”红拂卓识敢为,义无反顾;尤三姐认定柳湘莲后慧眼铁心,视死如归,真是一对侠情侠女!

6.“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抽取了多支花签,请写出下列花签对应的人名。

(1)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2)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3)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4)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①林黛玉;(1分)②袭人;(1分)③史湘云;(1分)④薛宝钗。(1分)

“群芳”花名的隐喻

(1)宝钗一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个花名签是说宝钗容貌之美压倒大观园群芳,即便在她静默时,也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切合薛宝钗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宝玉就常被其美貌所吸引,所以当宝钗掣出此签后,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

薛宝钗的牡丹艳冠群芳,赢过芍药和芙蓉。芙蓉也要避开它的芳尘,却无处可去,只好被挤入池中去。而林黛玉抽中的恰恰是芙蓉,隐喻林黛玉敌不过薛宝钗。然而在成就了金玉良姻后,却要遭受冷落。原诗的末联借韩弘来比贾宝玉,“功成”“彻悟”,皈依佛门,而薛宝钗也就像被韩弘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

(2)黛玉一芙蓉一“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抽中的是芙蓉花。芙蓉,喻纯洁脱俗之意。“风露清愁”,与《葬花词》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意近。“莫怨东风当自嗟”意谓:不要怨恨环境的冷酷,还是承认自己命运不好吧。这是不知如何的一种悲惋、叹惜。

小说所隐去的上句诗“红颜胜人多薄命”,曹雪芹用王昭君比林黛玉,是因为两人有相似的命运。黛玉“红颜薄命”,正是说她像“枝上花”一样,禁不起“狂风”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贾府事败、宝玉被拘那阵骤然而至的政治“狂风”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两人在性格特上也极其相似,都具有狐高傲世、叛逆世俗的性格特征,

(3)探春一杏花一“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杏花是“瑶池仙品”,隐喻探春聪明灵秀,品性高洁。

“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是说她命运好,所以签上又有一条注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未来也许是个王妃。红杏倚靠流云云,只与探春的风筝灯谜相互辉映,凸显出她即将远去。

(4)李纨一老梅—“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是傲骨忍受孤独的孀妇,用老梅来隐喻恰当而不失其性格。诗句照应她在稻香村里的寂寞寡居生活,槁木死灰般地度过一生,到老临死时才母以子贵,挣得一顶“珠冠”,一件“凤袄”,也够可怜了。

(5)湘云一海棠一“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香梦沉酣”,似写出了湘云在宝玉生日吃醉酒后,睡倒在山石后青板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此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

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这里是借用苏东坡的诗,暗中比喻史湘云婚后美满幸福的生活极其短暂,好景不长。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

(6)香菱一并蒂花一“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并蒂莲开,暗含香菱原来名字的“莲”字;“联春绕瑞”只是对青春美丽的香菱的赞美,并不是说她有好命运。诗句出自宋代宋淑贞的《落花》诗,写明了香菱以后必将遭受夏金桂妒忌,凋残零落,活活被折磨死。

(7)麝月一茶蘼花—“韶华胜极”—“开到茶蘼花事了”

第一说:“韶华胜极”,指美好的时光像花开得极繁盛之时,但盛极而衰。“开到荼縻花事了”意味着春天过去了。签上还有一条小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作者是要用这种象征手法暗示大观园“胜极”之日就要结束了。

第二说:麝月是以后唯一留在宝玉身边的人,所谓韶华时光耗到极致,与宝玉一样,她是看着所有的花李女子都凋谢自已才离开人世,麝月是最后凋谢的“荼蘼花”。让麝月抽到这根签,可能是麝月要陪伴宝玉到最后,是荣府衰亡的最后见证人。

第三说:“花事了”三字就义带双关:它既是“诸芳尽”的意思,又是花袭人之事已经“了”了——她嫁人了。据脂砚斋评,袭人出嫁后,麝月是最后留在贫穷潦倒的宝玉夫妇身边的唯一的丫头

书中几句描写很有意思: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吧。”宝玉对大观园中日益浓重的悲凉气息有所感触,见签上说花事了”,又说大家都“送春”,正好触动忧端,但他不愿使麝月败兴,所以藏了签,只劝酒。

(8)袭人一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袭人将来要嫁给蒋玉菡为妻,过上一种小康生活。花名签用秦末战乱生灵涂炭来喻贾家败亡,袭人将像桃花源中人一样,躲开这场灾难,投进蒋玉菡的怀抱。

袭人是宝玉的侍妾,对宝玉百般体贴、爱护,曾发誓:“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可后来还是被蒋玉菡抬去了。“桃红又是一年春”讽刺之意十分明显。

7.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过程。(5分)

尤三姐虽被人看成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1分)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1分)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之人,就生出毁约的意思,并向贾琏索要定礼。(1分)尤三姐听说这事,在奉还定礼鸳鹫剑时拔剑自刎而亡。(1分)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1分)

8.“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红楼梦》中,凤姐所听到的“秘事”是指哪件事?她又是如何“借剑杀人”的?(5分)

秘事:贾琏偷娶尤二姐。(2分)

“借剑杀人”:①调唆张华状告贾琏;②利用秋桐,气病尤二姐(3分)

9.简述凤姐是如何设计害尤二姐的?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1分)一面唆使被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1分)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她,借刀杀人;(1分)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风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

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1分)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吞金自尽。(1分)

10.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楼梦》中哪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对全书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所选文字表现了晴雯怎样的性格特点?并再写出晴雯任意两件事情。(10分)

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睛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

抄检大观园。(2分)预示贾府被抄,暗示贾府即将由盛而衰。(2分)表现了晴雯刚烈倔强的性格特点。(2分)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为宝玉病补孔雀裘;冲撞抄检大观园的主子及其奴才。(答对上述三个情节中的任意两个,4分)

11.“抄捡大观园”中,三春各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探春:怒斥抄检大观园。探春主动迎击,“秉烛开门而待”;不仅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和预言,而且当面顶撞凤姐,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这说明她有胆有识(眼光敏锐,头脑清醒),自尊敏感,敢作敢当。(2分) 迎春:求自保,不为司棋分辩求情。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老实无能,懦弱怕事。(2分) 惜春:对毫无过错却被撵走的入画无动于衷。惜春的态度是“立逼风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孤僻冷漠,嘴冷心冷。(2分)

12.“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一篇祭文?句中的“公子”、“女儿”分别指谁?请概写出最能体现“女儿”生前个性的两个情节。(5分) 《芙蓉女儿诔》。(1分)贾宝玉、晴雯。(2分)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为宝玉病补孔雀裘;冲撞抄检大观园的主子及其奴才。(答对上述三个情节中的任意两个,2分)

13.《红楼梦》第八回脂砚斋评道“晴有林风”,清代徐瀛在《红楼梦〉论赞》中曾说“晴雯,黛玉之影子也”,说明黛玉和晴雯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对其主要相似之处加以简要概括。

外貌:眉眼之间长得像;

才华:聪明伶俐有才情;

性情:率真本真;

心志:高洁自尊;

感情:对宝玉都非常纯真;

命运:都很悲惨。(5分)

“晴有林风”辩

脂砚斋批有云:“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清代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也有“晴雯,黛玉之影子也”“袭人,宝钗之影子也”之说。意思是晴雯有林黛玉的风格,与林黛玉相似。她的命运,影射着林黛玉的命运。

晴雯的相貌酷似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府小姐中的出类拔萃者,容貌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气质是“风流袅娜”。晴雯是贾府丫鬟中的佼佼者。风姐说过:“若论这些丫头, 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她的气质是风流灵巧”,王夫人也说她“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

两人性情也相似。晴雯和林黛玉一样,也小气刻薄,孤高自傲,非常率真、纯洁,个性自然,不做作,不矫情。对虚伪、丑陋之事非常厌恶,又不善掩饰自己的好恶,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两人又都有一种强烈的叛逆、反抗精神。

两人才华相似。黛玉才思敏捷,堪为大观园中的第一诗人。晴雯女工在诸丫鬟中堪称第一。她曾抱病为宝玉织补“能干织补匠人”“都不敢揽”的雀金裘,竟补得同原先几乎样。二女的兰心蕙质其实一般无二。

两人的心志相似。都有一颗自尊自重的心灵,人格绝不能受辱。林黛玉由于寄人篱下,有着太多的敏感和自尊。而晴雯在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的时候,她就迸发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两人对宝玉的感情都非常纯洁而真挚,不具世俗的功利性。在感情上都寻求和宝玉的平等,而不是所谓的附属

品。不像其他的姑娘丫鬟们有所图谋或者是趋炎附势。

两人命运相似,都是因宝玉而遭受沉重的精神打击,重病之中悲愤死去。

“晴有林风”只能说二人有许多相似性,不能说二人完全相同。如果二人在各方面完全相同,那倒是文学作品的严重失败。

14.《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3分)

“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3分)

(1)赞成用“花魂”的理由

①“花”与“鹤”属工对,而“诗”与“鹤”属宽对。

②“花魂”与“鹤影”俱是写景,比较切题,也合乎当时的时令景色。假使改作“诗魂”,便关人事而非写景,似乎不合情理。况“寒塘渡鹤影”中,“鹤”是一个具体的意象,对“花”更好一点。毕竟诗魂太过于抽象化了。

③黛玉原是绛珠草下凡,所以这花就是指黛玉。黛玉(花)就是在一个有冷月的晚上离去,难怪妙玉听到此句后说其“太凄凉”

④花”与黛玉葬花有联系

(2)赞成用“诗魂”的理由

①与黛玉爱诗诗,最后又“焚稿断痴情”有关。她向来以诗自矜。黛玉诗才才为众人所公认,因此,她自不免以“诗魂”自许,且也当之无愧。

②诗象征的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

③从艺术风格上看,“冷月葬诗魂”确实“清奇诡谲”,属于李贺一路。

对于“诗魂”还是“花魂”的争议,不必太执着,重要的是感受这一联诗的艺术之美。

如果说“寒塘渡鹤影”是凄清孤独的,那“冷月葬花(诗)魂”简直就是凄绝冷寂,令人魂魄都能飘散,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寒塘渡鹤影”实写景致;“冷月葬花魂”虚写意念。一实一虚,实可见,虚为幻,虚实相映成趣。二者成联,显得更加惆怅、凄迷、诡谲和悲凉。一个“葬”字,优雅却充斥哀愁,联系黛玉最后美丽却悲惨的结局,“冷月葬花(诗)魂”完美地、不露声色地暗道了黛玉最后的结局。

【参考答案】

1.错误。薛宝钗和林黛E互换。

2.正确

3.正确。

4.错误。是晴雯。

5.错误。晴雯的被逐与周瑞家的无关,在王夫人面前挑唆的是王善保家的。

6.错误。“冷月葬花(诗)魂”是黛玉的诗句。

7.错误。“惜春”与“迎春”位置颠倒了

8.正确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最新整理)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 ------ 人物的梦幻惆怅与悲凉 《红楼梦》第五回的标题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以算是整个书的线索所在。其包含的内容之多不敢也不能一一道来。但读完那些预见金陵女子悲惨命 运的判词和曲,不由有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惆怅之感。 正册判词的第一首是黛玉和宝钗和在一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先说黛玉。黛玉是极富才情的女子。判词中对她的形容是“堪怜咏絮才”,黛玉爱写诗并且写得一手好诗,而她的一生也像是一首诗。她的来到像诗,前世一段缘,许下一生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绛珠仙子转世为黛玉,延续了宝黛的三世眷恋。她的爱情像诗。 “你放心。” “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这是宝黛的互诉衷肠,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彼此全心全意的支持,浓浓的情愫都浸润 在了那句你放心和那句我知道里面。她的性情像诗,是怎样感性至极才会写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样美极的句子。她入了凡尘,却没有沾染凡尘的气息。任人世喧哗, 她独守一方净土,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绝不屈服。虽然在所遗留的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没 有写到黛玉的死亡,我相信她的离去一定比高鹗所作的后四十回中含怨病逝要美得多。她 曾以诗明志“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许黛玉把泪还尽离开重归太虚幻境之后,并没有留下尸身被这浊世玷污,而是想判词中所写“玉带林中挂”,只剩衣服上的玉带还遗留在树枝之上。当然这纯属个人的脑内小剧场。 爱的双方只能“心会神达”,即李商隐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也;这是双方灵 魂的相互重叠,相互依偎、相互絮语、相互聆听、相互偷换,相互撞击、相互慰藉、相互 融化,从而导致牵挂,痴迷,陶醉,相看两不厌,“镇日无心镇日闲”,“彩线难收面上珠”的情景。这种境界就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而宝钗与黛玉是大大的不同。黛玉虽是心性孤傲清高,但是对生活有她独特的热情。 从黛玉兴致勃勃的教香菱作诗就能窥得一二。而宝钗,判词里写宝钗有让人惊叹的停机之德。她端庄稳重,温柔敦厚,善于人情世故,但她的性情是极冷的,如凤姐所说“事不关 己不开口”。然而我们却偏偏没有立场没有理由去指责她。宝钗她也是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她小时候也会偷读《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禁书,她也会写“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讽刺现世的诗文,她也有香扇扑蝶那般活泼可爱少女模样的时候,她从小 受到封建传统的教育并她不完完全全是遵循封建礼教的淑女,她也本该享受青春和生命, 她也本可以尽情尽兴的哭和笑,可是她遇到了这个时代,她有个不完整的家庭和不成器的 哥哥,她只想求得一世安宁,只能用冷香丸生生压制自己的热情,然而最终还是如《终身误》中所唱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外仙姝寂寞林”,落了个“金簪雪里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赏析

中国古典名著鉴赏 成绩: 姓名:陈洁 学号:200902101231 班级:09汉语言文学(2)班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赏析 撕扇子,是为让晴雯开颜一笑;丢麒麟,却为湘云伏下来日姻缘。 抽枝去叶,第三十一回所写不过两件事:先是宝玉心情不欢,借晴雯跌折扇

子股子而两人争吵了一番,心平气和后却要撕一匣子的扇子来逗佳人开怀。再便是湘云翠缕主仆二人前往怡红院找袭人之时的一番阴阳论调,而后又在蔷薇架下拾得宝玉不日前于清虚观道长处得来的金麒麟,据本回回目及字里行间的线索所示,此麒麟应与湘云日后的姻缘有着莫大的干系。 先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贾宝玉应算得上是古今中外怜香惜玉第一人,且不说对怡红院中的丫鬟奴仆怎生宽怜,即便是刘姥姥随口胡诌的一个妙龄少女之死也能让他生出诸般感慨,如此惜花成痴的一个人,又怎么会跟一个丫鬟动气争执并说出要将其撵出怡红院的狠话?更何况对象还是在他心目中地位与袭人无异,会让他在冷天为其呵手,死后为其痛哭作诔,喻其为芙蓉海棠的晴雯? 因此,曹公为了安排这一场闹剧,可谓煞费苦心。 先是第三十回末,宝玉因金钏儿及龄官之事心中已是抑郁,又逢淋雨敲门无人应答,一气之下失脚踢到袭人的心窝。三十一回一开篇便是袭人吐血,宝玉又慌又忙又羞又愧地伏侍了半日。而后因是端午节,王夫人治了酒席赏午,但一屋子人各怀心事无精打采,坐坐便散了,无甚意思,因而牵扯出一大段关于“聚散”的文字。林黛玉是天性喜散不喜聚的人,而宝玉则相反,“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 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因而心中更加闷闷不乐,回到房中也是长吁短叹。各种烦心之事堆积心头,无处可泄,而偏生在这节骨眼上晴雯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看在眼里自然烦心,若在平日里也就笑笑便罢了,此刻却少不得生出几句感慨牢骚,但到底没有什么指责的意味,曹雪芹在此处说的是“宝玉因叹道”,用的是“叹”字而非“骂”字,不过是顺口的几句唠叨,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之欧阳家百创编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 欧阳家百(2021.03.07) ------人物的梦幻惆怅与悲凉 《红楼梦》第五回的标题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以算是整个书的线索所在。其包含的内容之多不敢也不能一一道来。但读完那些预见金陵女子悲惨命运的判词和曲,不由有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惆怅之感。 正册判词的第一首是黛玉和宝钗和在一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先说黛玉。黛玉是极富才情的女子。判词中对她的形容是“堪怜咏絮才”,黛玉爱写诗并且写得一手好诗,而她的一生也像是一首诗。她的来到像诗,前世一段缘,许下一生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绛珠仙子转世为黛玉,延续了宝黛的三世眷恋。她的爱情像诗。 “你放心。” “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这是宝黛的互诉衷肠,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彼此全心全意的支持,浓浓的情愫都浸润在了那句你放心和那句我知道里面。她的性情像诗,是怎样感性至极才会写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样美极的句子。她入了凡尘,却没有沾染凡尘的气息。任人世喧哗,她独守一方净土,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绝不屈服。虽然在所遗留的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没有写到黛玉的死亡,我相信她的离去一定比高鹗所作的后四十回中含怨病逝要美得多。她曾以诗明志“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许黛玉把泪

还尽离开重归太虚幻境之后,并没有留下尸身被这浊世玷污,而是想判词中所写“玉带林中挂”,只剩衣服上的玉带还遗留在树枝之上。当然这纯属个人的脑内小剧场。 爱的双方只能“心会神达”,即李商隐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也;这是双方灵魂的相互重叠,相互依偎、相互絮语、相互聆听、相互偷换,相互撞击、相互慰藉、相互融化,从而导致牵挂,痴迷,陶醉,相看两不厌,“镇日无心镇日闲”,“彩线难收面上珠”的情景。这种境界就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而宝钗与黛玉是大大的不同。黛玉虽是心性孤傲清高,但是对生活有她独特的热情。从黛玉兴致勃勃的教香菱作诗就能窥得一二。而宝钗,判词里写宝钗有让人惊叹的停机之德。她端庄稳重,温柔敦厚,善于人情世故,但她的性情是极冷的,如凤姐所说“事不关己不开口”。然而我们却偏偏没有立场没有理由去指责她。宝钗她也是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她小时候也会偷读《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禁书,她也会写“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讽刺现世的诗文,她也有香扇扑蝶那般活泼可爱少女模样的时候,她从小受到封建传统的教育并她不完完全全是遵循封建礼教的淑女,她也本该享受青春和生命,她也本可以尽情尽兴的哭和笑,可是她遇到了这个时代,她有个不完整的家庭和不成器的哥哥,她只想求得一世安宁,只能用冷香丸生生压制自己的热情,然而最终还是如《终身误》中所唱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外仙姝寂寞林”,落了个“金簪雪里埋”的结局。这里说宝钗要可怜得多。宝钗虽待人待事极冷,但其停机之德仍能打动人心,也给她赢得了贾府上下的赞美之

《红楼梦》(41-50回)梗概+赏析+知识点(最新整理)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41-50回)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梗概】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妙玉又私下招待宝、黛、钗喝茶。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要给刘姥姥。贾母被小竹椅抬去歇息,王夫人在刚才贾母坐的榻上歪睡。鸳鸯带刘姥姥游玩供众人取笑。姥姥醉卧怡红院,袭人领他出来。贾母觉得懒懒的,回房歇息。 【评析】评析点一:妙玉的形象分析:妙玉本是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仕宦之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带发入了空门,后被请到贾府栊翠庵。但她并非无欲无求六根清净,妙玉眼中的人是有亲疏雅俗之分的,她对宝玉另眼看待,喝茶时把自己绿玉斗给宝玉用,可以洞悉她对宝玉的好感。 妙玉才华阜比仙,孤芳自赏,孤傲清高。她用收集的梅花雪窖藏化成的水来饮茶,刘姥姥喝茶用过的一套茶具,她嫌脏要全打碎扔掉。却不知太高人过妒,过洁世同嫌,最终仍是陷于污泥之中。 评析点二:细节欣赏:刘姥姥的酒令新鲜又富野趣,逗得大伙又哄堂大笑起来。而凤姐和鸳鸯还嫌捉弄得不够,便拿出十个竹根套杯灌刘姥姥酒,幸亏被贾母止住,但刘姥姥还是被哄着喝了一大杯。而刘姥姥此行确实开了眼界,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各色花样新巧的点心,又着实让她大饱口福。 喝酒吃茶完毕,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其他人都用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刘姥姥一口吃尽,称茶好,只是淡了些。 妙玉又私下拉黛钗至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她俩喝梅花雪茶,却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宝玉。宝玉把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要来打算送给刘姥姥。宝玉知道妙玉爱洁,所以走后命令小厮抬水放在山门外头,以供妙玉洗地,深得妙玉赞许。 而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怡红院,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宝玉知道。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梗概】王太医给贾母诊脉看病。鸳鸯叫刘姥姥看贾母送的一包袱东西。宝玉送了妙玉不要的成窑钟子,更使她受宠若惊。鸳鸯送衣服。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说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惜春告假一年画大观园。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宝钗夸黛玉取笑儿淡而有味。 【评析】评析点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见证人: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的美丽和奢华。 第二个作用是陪衬者:通过她写活了许多人物,如妙玉、凤姐、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通过她进行富贵与贫贱的对比。 第三是结构上的穿针引线作用:与“一进”和“三进”情节遥相呼应。为日后贾家败落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巧姐埋下伏笔。 第四是具有象征意义: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评析点二: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①善良质朴的老人家②勤劳能干的劳动者。③热心助人

第五回的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 ——人物的梦幻惆怅与悲凉 《红楼梦》第五回的标题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以算是整个书的线索所在。其包含的内容之多不敢也不能一一道来。但读完那些预见金陵女子悲惨命运的 判词和曲,不由有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惆怅之感。 正册判词的第一首是黛玉和宝钗和在一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先说黛玉。黛玉是极富才情的女子。判词中对她的形容是“堪怜咏絮才”,黛玉爱写诗并且写得一手好诗,而她的一生也像是一首诗。她的来到像诗,前世一段缘,许下一生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绛珠仙子转世为黛玉,延续了宝黛的三世眷恋。她的爱情像诗。 “你放心。” “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这是宝黛的互诉衷肠,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彼此全心全意的支持,浓浓的情愫都浸润在了那句你放心和那句我知道里面。她的性情像诗,是怎样感性至极才会写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样美极的句子。她入了凡尘,却没有沾染凡尘的气息。任人世喧哗,她独守一方净土,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绝不屈服。虽然在所遗留的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没有写到黛玉的死亡,我相信她的离去一定比高鹗所作的后四十回中含怨病逝要美得多。她曾以诗明

红楼梦第65回赏析

不可忽视的人间尤物 —赏析《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摘要:文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比较程乙本和庚辰本的不同之处,并作了简要的评析,第二部分是第六十五回的赏析,主要分析了尤氏姐妹 的处境与性格,进而说明她们也是大观园中不可忽视的人间尤物。 关键词:尤氏姐妹标致淫浪可爱不可忽视 1.程乙本:贾珍见了二姐,满脸的笑容,一面吃茶,一面笑说。 庚辰本:然后二姐出现,贾珍仍唤二姨,大家吃茶,说了一回话。 笔者更喜欢程乙本。“满脸的笑容”,使贾珍猥琐、荒淫、老谋深算的形象跃然纸上。庚辰本描述得较为平淡。 2.程乙本:二姐儿此时恐怕贾琏一时走来……贾珍也不好意思太露轻薄。 庚辰本:尤二姐知局,便邀她母亲……小丫头们看不过,也都躲了出去。 笔者更喜欢庚辰本。在原著中,作者就无意将尤三姐塑造成一个“完人”。庚中的尤三姐和贾珍“百般轻薄”,小丫头都看不过躲了出去,是一个淫荡、放浪、轻狂的不良女子,这样的女子更符合“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更符合作者的原意。除此,庚辰本中也使尤老娘的心智糊涂、缺少心眼、无知识无节操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程乙本将尤三姐改成一个正经女子,到底能不能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3.程乙本:鲍二女人笑说………又亲嘴摸乳,口里乱嘈了一回,才放她出去。庚辰本:鲍二家的笑说……说着,带门出去。 笔者更喜欢程乙本。程乙本中,在古代,一个女子已婚女子公开和男人乱开玩笑,任其“亲嘴摸乳”,可见多么放浪,没有一点羞耻之心。一个下人都这样,更何况她的主子呢?更何况整个贾府呢?庚辰本无此描述。 4.程乙本:贾珍听是贾琏的声音,唬了一跳,见贾琏进来,不觉羞愧满面。 庚辰本:贾珍羞得无语,只得起身让座。 笔者更喜欢程乙本。程乙本对贾珍的一连串的描写,更为传神地写出了他的恐慌、做贼心虚与羞惭,小人形象更鲜明。 5.程乙本:因又笑嘻嘻向三姐道……指着贾琏冷笑道。 庚辰本:又拉尤三姐说……指着贾琏笑道。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材料

完成下面的练习,并完成周阅读作业: 第三周阅读材料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要求:再读第五回,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宁国府花园家宴时,宝玉倦怠,由______ 去安置宝玉睡中觉,此人是______ 之妻子,是贾母的 ______ 。 2.宝玉先到了一间挂着“燃藜图”的上房,房中对联写的是,。后来到 了秦氏房中,壁上挂的画是唐伯虎的,对联是, 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饮的仙茶叫______ ,品的酒叫________ , 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4.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转入“孽海情天” 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5.“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上的一 则判词,这则判词暗指的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又寓指薛蟠之妻。列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是、。 6.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探春的父亲是,惜春的父亲是。 7.“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其中“悲金悼玉”指、。 8.下列判词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请指出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7)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8)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10)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1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完整版)红楼梦前五回情节知识梳理解读

红楼梦前五回情节知识梳理 总则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是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贾府人物关系,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并介绍贾府中的主要人物。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 分回 第一回: 一、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来历及作用。甄士隐和贾雨村按谐音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故事的意思。 甄士隐作者创作甄士隐这个人物,浓缩着自己的全部人生。甄士隐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部浓缩的小红楼梦,作者描写这个人物及其悲剧人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他的身上,显示出自己有意隐去的真人真事。“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说《石头记》”,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此最主要的不是为了艺术考虑,也没所写那么玄虚,而是为了迷惑统治阶层,避开政治风险,实是曹雪芹不得已的苦衷。甄士隐的遭遇(家道接连遭受打击,先是女儿英莲被拐,然后家被烧毁,投奔岳丈,财产被占,最后随僧道出走)借此说明放弃世间的繁华富贵才是人生的正道。 贾雨村即“假做真时真亦假”相合,也是“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的细节体现。“假笔”、“曲笔”的写作手法,一是自觉不修功名,负罪先人;二是生活潦

倒,借以敷衍,唤醒世人。强调世间一切富贵繁华不过是一场梦幻。一切都是“假”的。 贾雨村自第一回在葫芦庙粉墨登场后,时隐时现,贯穿全书。书中主要人物的初次出场几乎都与他密切相关:林黛玉作为他的学生由他带领出场,并且由他护送进入荣国府;薛宝钗作为葫芦案的当事人薛蟠之妹,也是由他“滥判葫芦案”后才出场,并且由他一手安排了香菱在薛家的命运。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给读者打下的第一个烙印,还是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一番闲谈中留下的;贾雨村的仕途前程也是贾府写信拜托王子腾安排的,平素贾政也经常要求宝玉同贾雨村一起交谈历练,引得贾宝玉十分反感;贾琏因为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挨打,直接原因也是反对贾雨村为此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作者在万般艰难地写实时,考虑到艺术升华,将“真”和“假”写成人生况味,虚实相吊,可谓苦心。即“假语存”,书中所谓“假语村言”怀疑是后人所改,只有“假语存”才对的上“真事隐”,而其意思同上。 作用:一是情节上作为引线,使小说充满神话色彩,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二是前后呼应,使小说更加完整。二人之间的渊源开启红楼大门,最后又有二人归结红楼梦。 三是为小说的主旨和人物性格埋下伏笔,开头《好了歌》是甄士隐注的(陋室空堂)应该知道《红楼梦》的特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此中的注也如同判词和曲一样的伏笔。 四、人物性格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法则的领悟:贾雨村曹雪芹对其是十分厌恶的一个人物,此人把当时人类社会丑恶一面阐述淋漓尽致的一个人,葫芦僧一案中,不顾甄士隐的恩情,置香菱于水火;后因贾家灭亡而落井下石;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极度有对比性的二 人:一个仗义疏财,领悟世间真道,一个自私枉法,坠入世间泥潭。 二、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

《红楼梦》(51-60回)梗概-赏析-知识点

《红楼梦》51-60回故事梗概 & 知识点评析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故事梗概】宝钗说后两首怀古诗(蒲东寺,梅花观)史鉴无考,要求另作,黛玉、李纨反对,作罢。袭人因母病要回家,凤姐亲自出马收拾打扮,吩咐怡红院的人别由着宝玉胡闹。麝月叫晴雯干活,晴雯说要暖和暖和,晴雯要唬麝月玩,不想自己受了凉。胡庸医药中有枳实、麻黄等虎狼药,宝玉说该死,叫茗烟去请王太医。说的病也是外感内滞,但方上无枳实、麻黄,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也减了些。情雯不叫在屋里熬药,宝玉说屋里正缺药香。凤姐建议天冷了姑娘们在园里吃饭,王夫人、贾母皆赞同。 【点评】评析点一:宝玉怜爱女孩子细节:晴雯懒得起身去放镜套,只待在暖阁,宝玉亲自去放,不摆主子威风;贾宝玉担心晴雯受了风寒,大喊告诉屋外麝月晴雯去吓唬她了,让晴雯不得不回屋里,心思细腻,体贴下人;晴雯病中,他亲自看药方,认为不可,又重新请太医医治,大费周章,只为避免晴雯要出园子冬天她家里不如这里暖和。 评析点二: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感情:晴雯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才华,有着纯洁的心和真挚的爱,又能得到贾母的赏识,尤其是深得宝玉的信赖和宠爱,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感情明朗化起来,既写了晴雯的任性,还写了宝玉对她的关爱和纵容。在那个时代,那种家庭,一个丫环敢于向主子以任性的姿态来继续她的反抗,而那位公子也就居然以此为荣,他们的相处,出现了封建社会中十分奇特的主奴关系,居然像知音朋友一般,存在着互相欣赏,互相吸引的情意。在宝玉心中除了黛玉,还有像晴雯占据他的心灵。当然,我也看出晴雯有一些任性、狂傲。 评析点三:薛宝琴将自己做得十首怀古绝句拿给众人看,众人的态度及其反映的人物性格:众人皆称奇道妙。薛宝钗认为后两首无从考据,应另作两首。黛玉阻拦,以外传反驳。李纨举关夫子的坟之例,说明有名望的人,坟就多了,无考的古迹更多,赞成留下。这间接说明薛宝钗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坚持学习圣贤之书,不看杂说。林黛玉则充满反叛心理,思想开阔,不排斥外传,对封建仕途充满厌恶之情。 评析点四:年末,贾母让女孩子们做些灯谜,宝钗堂妹宝琴做了十首怀古诗,其中前八首都有历史缘故,第九首第十首没有历史掌故,而是取自《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故事。由此可见,宝琴也是读过《西厢记》这些“禁书”的,且极有可能是宝钗带着读的。众人看了宝琴做的十首怀古诗,都称奇道妙。宝钗看后有这样一段话:“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宝钗明明读过‘西厢’‘牡丹’,为什么这时候却说自己不大懂得呢?很明显,她是要在众人面前做出大家闺秀的样子来,尤其在李纨面前,要装作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姿态,毕竟当时未出阁的女儿是不被允许看这些“淫词艳曲”的。但写出这两首诗的是她的堂妹宝琴,她自然脱不了干系,所以要宝琴另作两首。这件事看似小事,却能看得出宝钗的小心翼翼,八面玲珑,明哲保身,她不能让任何不容于闺阁中的词曲字句跟自己扯上关系,碰到了不是赶紧撇清嫌疑就是躲开回避。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故事梗概】平儿对麝月悄说坠儿偷虾须镯的事;宝玉告诉了晴雯,给晴雯请来了王太医看病,给晴雯闻鼻烟。叫麝月从凤姐那里要来西洋膏药依弗哪贴太阳穴上。贾母给宝玉一件哦罗斯的雀金呢的(敝+毛)衣。宝玉经过贾政书房门,怕下马,要绕角门走。晴雯叫宋嬷嬷领走偷镯的坠儿,和麝月把坠儿娘训了一顿。晴雯带病为宝玉补孔雀裘。 【点评】评析点一:晴雯处理坠儿偷镯之事:虽在病中,听到此事,“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对坠儿打骂;还假称宝玉的意思,立即把坠儿撵了出去。由此可见,晴雯是一个非常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

第五回 字词: 醪láo 概述: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判词: 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又副册判词——晴雯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又副册判词——袭人画: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副册判词——香菱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正册判词——林黛玉和薛宝钗薛宝钗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林黛玉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玉带林”倒读即谐其名。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正册判词——贾元春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正册判词——贾探春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正册判词——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和全文时间评价

从文章表层看,曹雪芹在上半回主要写贾瑞找凤姐,被风姐设局遭戏弄。下半回主要写了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造成一命鸣呼的惨剧。深度解读本回,就不能如此简单之理解。所以说,还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也许,就不难看出曹雪芹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上所下的功夫是不一般。 凤姐为人处世善于用心计,在本回中初露端倪;而从贾瑞这一人品看,“淫心”太重,本回开篇寥寥数语就刻画了贾瑞这一人物形象,“见了凤姐,满面陪笑,连连问好。”紧接第二个自然段,贾瑞在与凤姐的对话中更能看出其不良心态。贾瑞调戏在先,是因;凤姐狠毒在后,是果。这样看来:王熙凤的狠毒起因至少是有那么一点: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是应为其“淫心”已经病入膏肓。王熙凤的反击,是维护女性尊严的“自卫”性质,是有一定的价值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有一点要说明:王熙凤对于贾瑞的挑逗,不予理睬也就罢了,更不需要借助外来的封建压迫力,而恰恰相反的是,王熙凤就是喜欢调动自己身上的那股子邪劲儿,这样一来,扼杀了它的生命,她内心拒绝贾瑞,表面却给贾瑞以希望,贾瑞却至死不悟。对于王熙凤而言,她如此对付贾瑞,一来表明她自己身份高贵,二来表明她不肯屈尊俯就。她设计反击,更是为了显示当家少奶奶的淫威,“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可见,按照现行法律,王熙凤防卫已经过了底线,即维权过当。然而顺着曹雪芹文章的思路分析下去,王熙凤维权施计是与贾瑞运用宝鉴护身之间的一次较量。 《红楼梦》虽未摆脱章回体小说,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却给读者带来了非常新奇的审美感受。艺术构思的过程一般有两个阶段,即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艺术胎儿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分析出,在本回中,曹雪芹艺术构思的过程既有创作整部书的考虑,也有逐个章回的,即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从本回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艺术创作完全发挥了一种“神与物游”的想象力,确实达到了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洒脱的境界。对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作艺术分析,不仅是对于曹雪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探究,也意在从本回艺术构成来探寻这个现象导致贾府败亡的深层原因。 《红楼梦》第十二回正是曹雪芹开始从抽象反映“贾府败亡”到具象反映的转换过程。因其既有“提出问题”的开始,又有“解决问题”的结束。因此它更具有艺术分析的价值。《红楼梦》第十二回中的情节发展非常符合这个模式,所谓敞开的一个可能性的情景,在本回就是贾瑞在园中猛然出现在凤姐面前,以见凤姐之名而行调戏之实的可能性。在可能性的实现和可能性的非实现两者中,显然敞开的是“可能性的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我们以此结构主义思路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发现,小说叙述的框架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有各个相对独立可以分开的部分,部分之间又具有内在联系。依据结构主义理论,本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开头,叙述者以鲜明的说书人风格,说明交代贾瑞出现的原委,文章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曹雪芹的倾向,字里行间都飘荡着由反被凤姐作弄而形成的讽刺意味。第二个部分是贾瑞病后求医无效,忽遇一跛足道人给他一个宝物,即风月宝鉴。第三部分是两个结果:一是贾瑞不听道人规劝,偏要正面照镜,招来杀生之祸;二是凤姐施计巧妙,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可理解为凤姐看似是一个美女,实质是个凶残的阴谋家。 《红楼梦》始终存在着世俗的情欲与理想的纯真爱情的矛盾抗争。贾瑞对凤姐粗野的性追求,同贾琏与鲍二家的野合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满足性欲,属于贵族家庭生活内容之一,而这恰恰显示了贵族道德的堕落,也许在曹雪芹看来,这“便是败家的根本”。而凤姐对贾瑞的作弄,刻画了王熙凤高傲、自负的性格和强烈的复仇心理。这种性格和心态导致权力之滥用,也成为贾府败亡的主因。

第五回的红楼梦赏析

第五回的红楼梦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 ——人物的梦幻惆怅与悲凉 《红楼梦》第五回的标题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以算是整个书的线索所在。其包含的内容之多不敢也不能一一道来。但读完那些预见金陵女子悲惨命运的 判词和曲,不由有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惆怅之感。 正册判词的第一首是黛玉和宝钗和在一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先说黛玉。黛玉是极富才情的女子。判词中对她的形容是“堪怜咏絮才”,黛玉爱写诗并且写得一手好诗,而她的一生也像是一首诗。她的来到像诗,前世一段缘,许下一生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绛珠仙子转世为黛玉,延续了宝黛的三世眷恋。她的爱情像诗。 “你放心。” “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这是宝黛的互诉衷肠,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彼此全心全意的支持,浓浓的情愫都浸润在了那句你放心和那句我知道里面。她的性情像诗,是怎样感性至极才会写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样美极的句子。她入了凡尘,却没有沾染凡尘的气息。任人世喧哗,她独守一方净土,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绝不屈服。虽然在所遗留的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没有写到黛玉的死亡,我相信她的离去一定比高鹗所作的后四十回中

《红楼梦》第五回赏析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赏析一:生命成长中的“情”和“欲” 《红楼梦》前五回是对小说整体剧情的一个概括,写了大部分人物的外貌,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特别是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被视为全书的纲领,警幻仙子的“红楼梦”十二支,预示了群芳的命运。对这一回前人从不同角度的解读,洋洋大观,令人目不暇接。笔者选择从生命成长和超越的视角,以文本的主线为依据,进行探析,虽不免管中窥豹,仍期望以小见大、略有所得。 这一回叙述了生命成长中的“情和欲”(秦和玉,以谐音暗含寓意)。当生命进入青春期,情欲开始酝酿、涌动、走向成熟,成为生命中排山倒海的力量。贾宝玉的不爱读书,有天性中对虚伪礼教的排斥,对自然纯真之美的追求,当他看到客房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当即心生不快,如果结合第四回贾雨村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后的蜕变与良知泯灭,我们对作者的深意就不难理解,大概可在对联中添加几字,“世事洞明皆虚伪学问,人情练达即官样文章”。 与此同时,宝玉的青春感性正在勃发,秦可卿卧房中的女性气息、香艳陈设使得宝玉如痴如醉。“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

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些描写,何止宝玉,多少《红楼梦》的读者都为之浮想联翩。 这是现实中的幻境,而在秦可卿的引导下,宝玉随即进入梦中的幻境,或曰“幻中之幻”。首先吸引宝玉的,还是自然之美,“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宝玉在梦中欢喜,觉得这地方有趣,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被父母师傅管束。自由和美,是人天性所爱。这也说出了所有生命的梦想:在美好的“桃花源”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绿树清溪边如果没有人,却也少了生趣,徒余荒凉。 果然,歌声传来,美人翩跹而至,警幻仙子将宝玉带入太虚幻境。石牌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蕴含禅意,指世人认幻为真,却忘记了真实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天性,沉沦于幻象之中。“孽海情天”正是痴男怨女们给自己编织的情网。“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说的也是生命自作自受,陷于薄命之中。 由于我们习惯从社会压迫的视角看待红楼女儿们的悲剧,对“春恨秋悲皆自惹”一说可能不以为然,或单纯视为一种文学表达。要理解这点,还是须了解作者的宗教超越视角。从宗教来看,基督教认为人有原罪,因而需要上帝的救赎。佛教则认为由无明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对联赏读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对联赏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个房间是专为宝玉睡中觉收拾下的,中间挂着“燃藜图”,讲激励少年好学上进的故事,图中人物最终飞黄腾达,当了大官。这幅对联当然不仅催人上进,还要教人做人之理,为官之道。做人不可不读书,但也不可死读书,读成书呆子并没有多少用处。世事洞明,皆为学问,人情练达,即是文章,为人处世,有些道理不是从书本上能学来的。 宝玉最讨厌仕途经济,看到这幅对联,连带对这个房间也讨厌,断不肯在此午睡。若睡在这里,梦也俗了,哪里还会有这一场多彩的红楼之梦?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这幅对联挂在秦可卿的卧室,中间一幅“海棠春睡图”,取自旧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春寒入梦,美人畏冷,酒香浓郁,色心焉能不起?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若相逢必主淫。”看她房中景象,不仅仅是个有情人而已。睡在这里,若做梦,必是春梦。脂批曰:“艳极,淫极!”“已入梦境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大门对联,第一回曾在甄士隐眼中一现。真耶?假耶?虚也?实也?贾不假,甄不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作者与读者玩起文字游戏,读者边猜边读,愈觉有味。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孽海情天”宫门联。古今之情何时尽?风月之债如何酬?正因为无尽,因为难酬,才用了一句“堪叹”,一句“可怜”。叹归叹,怜归怜,风月情浓处,依然痴迷着无数痴男怨女。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薄命司”门联,用女儿口吻自悲自叹。“宝玉看了,便知感叹。”感叹的是什么呢?春恨秋悲,无关风月,花容月貌,任它飘零。 “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这一联讲幻境景象,“珠帘绣幕,画栋雕檐。”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