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三篇】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三篇】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三篇】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

【三篇】

篇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条理。

能力目的

正确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的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条理。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构造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盛,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诵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勘误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相互读课文,注意勘误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揭示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构造,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漫笔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漫笔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习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雷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聚精会神、坚持不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教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第 2课时

一、理清课文条理,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条理。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考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依照条理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略,学生问习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发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二、思考。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诵。

举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四、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篇二

教学教案: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 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 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学会友爱、辞让,形成美妙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

1. 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情摆好手、仔细倾听状、举手)

2. 你从方才的动作中,猜出教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情。(评:瞧,**就坐的很神情,教师喜爱)

B、仔细听。(评:是呀,不仅要仔细听教师讲,还要仔细听同学的答复)C、积极举手。(评:教师就喜爱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答复问习题的仔细样。)

3. 教师这里还有一道习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答复出来,听认真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

4. 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用意:兴趣是的教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仔细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 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教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 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 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用意: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因此,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认真喽,待会教师会发问习题来考考你们的。

1. 视频《黄香温席》

2. 故事中的黄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给爸爸暖床——温席,夏天给爸爸扇凉席子

3.黄香帮爸爸温席,这时他多大?他九岁时帮爸爸冬天暖被窝,原来这故事就藏在“香九龄,能温席”这句中。【出示】,谁来读好这句?(评:听出来了,他才9岁;这句告诉我们他做的事情)齐读

4.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黄香母亲生病了,他就关照他母亲。母亲死后,冬天他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体贴。这就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1)【出示】“孝于亲,所当执”,在这句中,“孝”就是孝敬、孝顺的意思。跟教师读“孝”,孝顺、孝敬。

(2)那你知道“孝于亲”是什么意思吗?(孝敬父母亲)

(3)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就为了孩子操劳,那作为子女孝敬父母,就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执”就是做到的意思。

(4)亲爱的孩子们,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吗?

评:会做家务,你是个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个体贴的孩子;学学习上让父母少操心,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请你读好这句。

5. 看来,在我们班有一群孝敬的好孩子,你们像黄香一样,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们的关爱、关怀和孝顺。把掌声送给自己。

6. 喜爱小黄香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把黄香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

(1)男女比赛读

(2)四小组合作读

设计用意:本节教学环节以孩子们喜爱听故事入手,视频播放了故事,听故事前还提出了“听”的要求,目标明确。结合故事,解说本句三字经中何为“孝“,继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诵。

四、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过渡:《黄香温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孝敬父母的黄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1. 竖起小耳朵,让我们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生上台讲故事)故事讲的真好,掌声送给她。

2. 看图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评价:方才的故事你听的真认真!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师:他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时的他才多大?这就是“融四岁,能让梨”【出示】告诉我们的故事。谁来读?

(3)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爸爸看到了是什么表情?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来夸夸孔融?

(4)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教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教师读:

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孔融在4岁时就敬爱大哥,把梨让给哥哥们,这种敬爱表现在辞让上。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敬爱?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 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诵,教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 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快乐。把这首《辞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教师读一读。

《辞让歌》

好儿童,要辞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他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 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楷模。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用意:《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有声有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仔细了。再结合图片解说“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敬,友爱,辞让等)

2.聪慧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时机。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教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教师想找个伙伴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归纳: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爱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诵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篇三

教学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积攒语言。

⑵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顺父母,相互辞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⑶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妙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领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顺父母。相互辞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⑴《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⑵《三字经》朗诵录音。

⑶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⑴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⑵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心得

⑴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⑵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⑶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⑷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⑸师提示,古文的朗诵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诵录音,学生听后先说心得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⑹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⑺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 带上头饰。师生鼓舞。

⑻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

生鼓舞。

⑼男女生相互接读。为人子,_______。亲师友,______。香九龄,______。孝于亲,______。融四岁,______。弟于长,_______。

⑽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⑾同学们真聪慧,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教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⑴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报告中质疑,再次领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⑵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怀爸爸、妈妈的呢?看到他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⑶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归纳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顺父母,关怀别人,谦卑礼让,富裕爱心,懂得礼仪是如许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融洽。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 册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一年级起点)知识点梳理 教材共8个单元(6个学习单元,2个复习单元): Unit one What are you doing(第一单元你正在做什么事) 单元目标:1. 能够询问、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发表简单的看法。 2. 能听懂、认读本单元以现在分词的形式呈现的12个动词及动词短语,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根据字母qu 在单词中发音为/kw/ (类似发音“扩”)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理解Listen and say的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对话。 5.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并尝试复述。 Unit two What do flowers do (第二单元花是能做什么) 单元目标:1. 能听懂、指认并说出植物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作用的词汇,能在情景中运用。 2. 能听懂、表达植物各部分的作业及做不同事物所需条件的功能句型:What do ... flowers do They ... . What do ... need to ... They need ... . 3. 能听懂、理解并朗读对话。 4. 能够体会辅音字母r及与r 组合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根据规律尝试拼读单词。 5. 能够读懂Now I can read转述课文的小语篇,并尝试复述。 Unit three How do seeds travel (第三单元种子如何传播) 单元目标:1. 围绕有关植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如简单介绍树的作用、种子的传播等。 2. 能听懂、会说、认读get fruits from trees, make paper caps, potatoes, in water等词汇或词组,并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应用。 3. 能用How do ... travel 就出行方式进行询问,并用some..., and others... .句型结构表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 4. 能感知字母s在单词中的不同发音/s/, /z/,并能够拼读单词,朗读句子。 5. 能够借助插图理解对话内容,并能正确朗读对话。 6. 能读懂转述课文的语段,并尝试复述。 Unit four Revision (第四单元复习单元) 单元目标:1. 将一至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操练。 2. 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写周末活动、日常交通、日常饮食等。 Unit five Who’s that baby boy (第五单元那个男婴是谁) 单元目标:1. 能够听懂、会说关于询问对方家人情况的交际用语,并能在情景中进行交流。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比较级结构... years older than ... 来介绍家人年龄。 3. 能够听懂、认读nephew, cousins等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以及家庭成员日常交流活动的动词词组,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4. 能够根据字母t在单词中发音为/t/的规律认读单词。 5. 能朗读对话,读懂转述主课文的语段,并尝试复述。

《三字经》节选

第二十一单元《三字经》 【单元导读】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银河里闪耀着一颗璀璨明珠——《三字经》。它是一部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国文化史,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味,轻松愉快,如唱儿歌。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阅读《三字经》,我们要用辨证的思维领悟其闪光的思想,继承其优良的传统文化,用心感悟做人和学习的深刻道理,并能将自己喜爱的片段熟读成诵。 三字经①(一) 宋·王应麟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②。性相近,习相远③ 苟不教,性乃迁④。教之道,贵以专⑤。 昔孟母,择邻处⑥。子不学,断机杼⑦。 窦燕山,有义方⑧。教五子,名俱扬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⑩。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作者简介】

《三字经》的作者相传是王应麟(lín)。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南宋鄞(yín)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佑元年(1241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王应麟呕心沥血写就的弘富著述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反而是这本《三字经》未收入正集的小册子却家喻户晓,流传数百年。 【注释】 ①依据《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整理编入,根据其内容编为六部分,每部分的内容简介见后文“理解与赏析”。②性:指性情。近:相差不远。③习:幼年的习性。远:相差太远。④苟:如果。⑤迁:变化。专:指专心致志。 ⑥孟母:仉氏,战国时魏国人。其三迁和断机杼教子的故事历来为人所传诵,并被后人尊为贤母的典范。邻:邻居。处:相处。⑦子:孟子。杼:织布的梭。⑧窦(dòu):即窦禹钧,五代幽州(今北京人)人氏。善词学,藏书丰富,自己建立私塾,供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义方:指教子有方。⑨五子:即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他们相继得中进士,号称“窦氏五龙”。成语“五子登科”就是缘于这个典故。⑩非所宜:指不宜这样。 三字经(二)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①。 香九龄,能温席②。孝于亲,所当执③。 融四岁,能让梨④。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①亲:近。礼:天理的节文。仪:人事的法则。②香:指黄香,字文疆,东汉江夏郡安陆人。《后汉书·黄香传》称他幼年丧母,以孝道服侍父亲。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

新三字经(节选)

新三字经(节选) 1.立大志 齐: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昔时间(重复)男: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女: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齐: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男:人之春,在少年。 3.感师恩 齐: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4.学与思 男:学与思, 齐:琢与磨, 男:知与行, 齐:相交错。 男:成于勤, 齐:毁于惰, 男:荒于嬉, 齐:败于奢。 男:省吾身, 齐:思己过, 男:言必行, 齐:行必果。 男:败与胜, 齐:非天命, 男:得与失, 齐:乃互生。(拍手三下)

5.心怀公 齐说: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握拳):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重复) 7.守纪律 (一生说第一字后)齐说: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遵公德,守纪律, 兼相爱,交相利。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8.从我起 一生: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一生: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 一生: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齐拍手) 12.体为本 齐:德智体,(跺脚三下)是三好,争三好,是目标。 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 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莫赌博,勿喧闹,远毒品,斥黄妖。 戒网瘾,防泥沼,陋习俗,应改掉。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听其言,观其行,明其道,计其功。 17.讲礼貌 女:倡五讲,揭新篇,尊四美,扬新帆。 齐:讲文明,忌野蛮,讲礼貌,忌傲慢。讲卫生,忌污染,讲秩序,忌散漫。 讲道德,忌空谈,日日新,不间断。 心灵美,无邪念,语言美,无脏言。行为美,做典范,环境美,建乐园。 (重复) 18.奔大同 男: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 女:五千年,文化力,传至今,了不起。 男:好传统,莫荒弃,百福临,千祥集。 女:和谐经,警世钟,铭在心,贵在行。 齐: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 (重复)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验题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验题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 座号: _____ 得分: _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 累与运用(40 分) 一.我会正确读下面拼音,能把词语写正确。 ti a n j i ng m o sh e ng l a zh u q i n ji a g xi a hu ()()()()()二?我能用汉标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依次写进括号里。( 4分)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搂一搂轻沙似的微云。()()2.猴子摘下孩子的 帽子带再自己的头上。()()三.我能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依要求找词语,(4 分+2 分)()不可挡井然有()惊()失措波涛()涌()恐万状心旷神()()定自若()乱无章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四. 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5 分) 断断续续陆陆续续接连不断 1. 星期一早上,同学们()地来到学校,开始一周的学习。 2. 因为对这首曲子不太熟的缘故,所以我唱这首歌时是()的。 只有….才....虽然….但是.....不管?…而且…?如果?…就??…因为….所以..… 不是... 而是... 3. 孩子()不跳进海里,()会摔死在甲板上。 4. 孩子()跳进海里得救了,()水手们还是被吓得胆战心惊。 5.盲姑娘想()贝多芬先生()能弹出这么纯熟的曲子来。 五. 我可以依要求写句子。(6 分)

1.水手们救起了跳进xx 的孩子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哈尔xx 船长站在舰桥上。 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盲姑娘看见进来的人就是xx 先生。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_.我能把下面的《三字经》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两句你从课外学来的《三字经》。(8 分) ______ ,师之惰。______ ,贵以专。 ______ ,非所宜。______ ,老何为。 ______ , ______ 。______ , ______ 。 七.我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 分)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八. 哈尔威船长、盲姑娘和贝多芬这三个人中,你最喜欢哪个人?写出你喜欢的理由。(6 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阅读《跳水》片段,我能回答问题。(15 分) “你逃不了! ”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还用后脚(勾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上,然后做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列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们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封闭的木箱,木箱的体积与它的容积相比,() A.体积大B.容积大 C.一样大D.以上都有可能 2.把一些小球按的顺序摆放,第30个球是()A.B.C.D. 3.96是16和12的() A.公倍数B.最小公倍数C.公因数 4.2和3是12的() A.因数B.公因数C.最大公因数D.质数 5.的分子加8,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 A.8B.21C.36 6.下面分数中,最大的是() A.B.C. 7.一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是9cm2,它的棱长是()cm. A.9B.54C.3 8.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35个图形是()A.★B.△C.?D.〇 9.A是B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 B.A C.B 10.与相等的分数是() A.B.C.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所有非0的自然数的公因数是. 12.甲乙两人进行120米的滑板比赛,乙让甲先滑10秒.他们两人滑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1)乙在滑完全程中,每秒钟滑行米; (2)乙滑完全程时两人相距米.

13.找规律,填一填:●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第30个小球是,第51个小球是.14.和的公分母是,两个数相减的结果是. 15.把一条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长米,每份占这根铁丝的. 16.把化成最简分数是. 17.一个长方体,若将它的长增加4cm,则体积增加80cm3;若将它的宽增加4cm,则体积增加128cm3; 若将它的高增加3cm,则体积增加120cm3.原长方体的体积是 cm3,表面积是cm2. 18.30的所有因数有. 19.如图是2013年8月的月历卡,用形如的长方形去框月历卡里的日期数,每次同时框出3个数.框出的3个数和最大的是,一共可以框出种不同的和. 20.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图),把它的侧面(侧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21.好孩子好孩子好孩子……,这样排列下去,第28个字是好.(判断对错) 2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判断对错) 23.因为5×4=20,所以5和4是因数,20是倍数.(判断对错)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

“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节选《三字经》教案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节选《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节选《三字经》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 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 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 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2020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填空。(24分) 1.3 8=() 24 =12÷( )=27 () =( )(填小数) 2.在2、3、7、15和1这五个数中,质数有( ),合数有( ),( )、( )和( )是15的因数,( )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5个1 3是( ),再加上1个1 6 是( );0.1里面有( )个1 100 。 4.在○里填上“>”“<”或“=”。 4 5○5 6 9 9 ○11 11 1 2 ○4 9 9 13 ○2 3 5.5.6立方米=( )立方分米3580毫升=( )升 6.为了清楚地反映糖尿病人每天的血糖变化,应采用( )统计图。 7.小敏和张刚玩卡片,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3、4、5,从中任意抽出两张,求和,是偶数小敏赢,是奇数张刚赢,这个游戏规则( )。(填“公平”或“不公平”) 8.一个分数,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两次,化简后是5 6 ,原来的分数是( )。 9.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是12厘米,宽是9厘米,高是5厘米,把这两个长方体摞在一起,表面积最小是( )平方厘米,最大是( )平方厘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6分) 1.大于4 9且小于7 9 的分数只有两个。( ) 2. 1立方米的长方体石块放在地上,它的占地面积是1平方米。( ) 3.如左图所示,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甲先开球,指针停在黄色区域,乙先开球,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各数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是( )。 A. 405 B. 340 C. 240 D. 350 2.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都是合数且是互质数的一组是( )。 A. 16和12 B. 27和28 C. 11和44 D. 2和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会认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 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 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

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1)自主拼读。 (2)抽读,帮助正音:后鼻音mìnɡ(命),平舌音sūn(孙),三拼音huán(环)、xiān(先)。 (3)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 (5)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吗?去掉拼音读。 3.积累词语,巩固生字。 汉字娃娃告诉我:“休息一会,马上回来。”来了,汉字娃娃变了,聪明的孩子,你还认识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久远环保大熊猫炎黄子孙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绿树成荫川流不息(1)抽读,培养语感。 师:读“大熊猫”时,你为何笑了?生:因为大熊猫的样子好可爱。师:“中华民族”你怎么读得这么精神?生:因为爷爷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我感到很骄傲。 孩子们真的了不起,能把自己对词语的感悟读出来。 (2)多种形式读(分组读、挑战读、男女生读),积累词语。 (3)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孩子们,给你喜欢的词语宝宝找个温暖的家。 例:(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中华民族)真伟大! 四、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学习第一组韵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 2.合作学习第二组韵文。 读读,议议,背背。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节选》教案

《三字经》(节选) ——经典阅读指导暨课题研讨 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下篇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 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史上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板书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 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

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一组学习23节,第二组学习24节,第三组学习25节,第四组学习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习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习,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任田莉。 四、作业 1、连线题。 2、背诵今天学习的《三字经》。孔子头悬梁 孙康晚年发奋学习,终于成才 苏老泉借助萤光读书 车胤锥刺股 孙敬借雪光读书 苏秦拜7岁的项橐为师

最新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最新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一、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在正确的序号上画上√)(6%) 1、不速.之客①快;②迅速;③速度;④邀请; 2、手不释.卷①解释;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释放; 3、朝.闻天下①早晨;②日;天;③朝代;④面对着 二、根据词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ⅴ”.(4%) 调.整(tiáo diào ) 符.合(fǔ fú) 不禁.(jìn jīn )隐没.(méi mò) 应.声(yīng yìng )一哄.而散(hòng hòng ) 膝.盖(xī qī ) 下载.文件(zǎi zài) 三.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字写匀称、美观.(4%) kē kèdào qiàn chéng fápíng zhàng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4%) 返()归真奇珍()宝不()言笑()地而起危峰()立不()一格波()壮阔玲珑()透 五、按要求填写.(4%) 1、写反义词 沉闷——()温暖——() 惊讶——()珍贵——() 2、找特点写词语.(3%) 千方百计: 独一无二: 红叶似火:(比喻词)3、照样子,写句子.(2%)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六、按要求填写. 1.按原文填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的画卷,真是(“”).(5%)2.语言积累 (1)写出4个形容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2%) (2)写出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 【阅读能力】 七、(课内)阅读一段话,回答问题.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 duàn bìxuán yá 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 )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战. yìfēng dúxiù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 ),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林 hào qìcháng shūsúi xīn suǒyù峰”,令人( ).这种美,是一种( )的、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1.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4%) 2.用曲线在文中画出这段话的重点句.(1%) 3.这段话围绕重点句描写了山的三个特点,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3%)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八、阅读下面一种药品的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 感冒清热颗粒(无糖型)使用说明书 感冒清热颗粒是由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研制的一种感冒类药品.它内含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桔梗、苦杏仁、白芷、芦根等11种中药成分,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 此药属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两次. [注意事项] 1.禁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等. 3.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有效期]三年 问题: 1.丁丁今年一岁,着凉感冒了.妈妈按说明书给他吃药:一次一袋,一日两次. 丁丁的妈妈这样做行吗?为什么?(2%)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 ①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因此这种感冒清热颗粒不适宜他们服用. () ②有个人感冒,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可服用此药.() ③感冒清热颗粒服用期间不宜吃炖肉,不宜喝酒.()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依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识惊讶地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的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三字经》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三字经》 教学设计: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 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 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 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 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气。(评:瞧,**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 B、认真听。(评:是呀,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 学的回答) C、积极举手。(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 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

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 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很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 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 但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 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 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 道理。所以,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喽,待会 老师会提问题来考考你们的。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英语基础复习

L1 一、单词与词组: 1.练习、实践pract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朗读re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教科书textbo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习我的英语practice my English或者practicing my Engl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画draw a picture或者drawing a pictu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我的朋友聊天chat with my friends 或者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做手工do crafts或者doing craf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洗衣服washing cloth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做作业doing homewor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对话: 1.What are you doing, Guoguo ? 你在做什么,果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 Mike. I’m practicing my English. 嗨,迈克。我在练习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re you reading your textbook? 你在读课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

东湾中心学校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必修课开设一学期总计18课时) 第一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听《三字经》朗读录音 二.诵读新句 三.简单讲解句子 四.诵读、总结。 第二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了解古时候孩子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3、背诵本课所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大致了解句子意思 四、拓展。 第三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2、知道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背诵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总结 第四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读成诵本课所学内容。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课: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 第五课《三字经》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本课所学的内容。 2、能说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三、理解句子。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五、总结。

一年级《三字经》背诵内容节选

一年级三字经 r?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 ǎn。 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jiào,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性乃迁。jiào zhīdào,guìyǐzhuān。教之道,贵以专。 xīmang mǔ,z?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u yān shān,yǒu yì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fùzhīgu?。养不教,父之过。jiào bùyán,shīzhīdu?。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u bùxu?,lǎo h?w?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bùch?ng qì。玉不琢,不成器。r?n bùxu?,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wai r?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n?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xiào yúqīn,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r?ng sìsuì,n?ng ràng lí。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zhǎng,yí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n。首孝悌,次见闻。zhīmǒu shù,shímǒu w?n。 知某数,识某文。 yī?r shí,shí?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 ?r qiān,qiān ?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tiān dìr?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rìyua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jūn ch?n 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qīn,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chūn xià,yuēqiū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shí,yùn bùqi?ng。 此四时,运不穷。 yuēnán běi,yuēxī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cǐsìfāng,yìng hūzhōng。 此四方,应乎中。 yuēshuǐhuǒ,mùjīn 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g,běn hūshù。 此五行,本乎数。 yuēr?n yì,lǐzhìxìn。 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cháng,bùr?ng 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jì。 稻粱菽,麦黍稷。 cǐliùgǔ,r?n suǒ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yáng,jīquǎn shǐ。 马牛羊,鸡犬豕。 cǐliùchù,r?n suǒsì。 此六畜,人所饲。 yuēxǐnù,yuē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 wùyù,qīqíng jù。 爱恶欲,七情具。 páo tǔg?,mùshíjīn。 匏土革,木石金。 sīyǔzhú,nǎi bāyīn。 丝与竹,乃八音。 gāo zēng zǔ,fù?r shēn。 高曾祖,父而身。 shēn ?r zǐ,zǐ?r sūn。 身而子,子而孙。 zìzǐsūn,zhìxuán zēng。 自子孙,至玄曾。 nǎi jiǔzú,r?n zhīlún。 乃九族,人之伦。 fùzǐēn,fūfùc?ng。 父子恩,夫妇从。 xiōng z?yǒu,dìz?gōng。 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 y?u xù,yǒu yǔp?ng。 长幼序,友与朋。 jūn z?jìng,ch?n z?zhōng。 君则敬,臣则忠。 cǐshíyì,r?n suǒt?ng。 此十义,人所同。 fán xùn m?ng,xūjiǎng jiū。 凡训蒙,须讲究。 xiáng xùn gǔ,míng jùd?u。 详训诂,明句读。 w?i xu?zhě,bìyǒu chū。 为学者,必有初。 xiǎo xu?zhōng,zhìsìshū。 小学终,至四书。 lún yǔzhě,ar shípiān。 论语者,二十篇。 qún dìzǐ,jìshàn yán。 群弟子,记善言。 mang zǐzhě,qīpiān zhǐ。 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 dào d?,shuōr?n yì。 讲道德,说仁义。 zu?zhōng yōng,zǐsībǐ。 作中庸,子思笔。 zhōng bùpiān,yōng búyì。 中不偏,庸不易。 zu?dàxu?,nǎi zēng zǐ。 作大学,乃曾子。 zìxiūqí,zhìpíng zhì。 自修齐,至平治。 xiào jīng tōng,sìshūshú。 孝经通,四书熟。 rúliùjīng,shǐkědú。 如六经,始可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