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油分解实验的改进

石蜡油分解实验的改进

石蜡油分解实验的改进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高 444200 王翼

人教版《化学?必修2》在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科学探究中,介绍了“石蜡油分解实验”。原教材实验如下:

如右图一,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置于硬质试管的底

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

过炙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气体。利用生

成的气体进行其他实验。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按照教材的装置和药

品进行实验,一是产生气体的时间过长,不利于新课教学

的演示;二是产生的气体不连续、量不够多,对后续的气

体性质实验有很大影响;三是石棉浸泡的石蜡油的量过多

或过少都对产生气体很有影响。以上种种,给教师的新课

教学带去很大的不便。

一、实验改进 改进一:如右图二所示。在图一做实验时,感到石蜡油变

成蒸汽后,碎瓷片的温度上不去导致石蜡蒸汽不分解。于是改成

液-固加热型装置来做实验,先将碎瓷片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再将

石蜡油逐滴滴到碎瓷片上,此时能产生一定量的分解气体,但是问题

仍然存在,一是气体的量不够,不连续,二是试管在骤冷骤热下报废率 特别高。改变碎瓷片的大小,问题依旧。

改进二:装置图如图三。考虑到实验成功率低、生成目标气体的

速率小的问题,笔者尝试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使用其他物质代替碎瓷片做

催化剂。在对比CuO 、MnO 2等催化剂后,发现MnO 2对石蜡油分解的催化

效果最好,只要稍微加热MnO 2,导管处立刻出现大量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褪色的气体。 二、改进后的优点

1.耗时短。石蜡油分解实验在新课教学中属于引入乙

烯气体、验证乙烯气体性质的实验,如果耗时太长,将使

整节课的紧凑性上大打折扣。

2.对装置的损伤较小。如果用原来的碎瓷片,将一堆

碎瓷片加热至一定的温度,需要酒精灯长时间加热,试管

很容易因为骤热骤冷而破损,特别是改进成图二装置后,

损坏率更高。

3.所需温度较低,对石蜡油的浪费较少。如果按教材

的装置和药品,在碎瓷片尚未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石蜡油已经开始蒸发为气体逸出,反而得不到石蜡油的分解气体,故实验失败率高。改成二氧化锰

粉末做催化剂,粉末的受热面积大、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好,对石蜡油蒸汽的利用上更高效。 二氧化锰粉末

图二 图三

第3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教学设计 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本节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本节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1.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的安排与以往的教材顺序有所不同,主要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素材组织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可利用的素材设计或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力图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I】 提出问题:描述与乙烯有关的化学制品的外观、用途和来源T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 探究实验: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T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T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上述两种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的结论?乙烯与烷烃结构的差异性? 得出结论: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从C的成键特点理解)。 评价与反馈:练习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n】 情景创设:提前布置学生实践活动(水果的催熟实验),或网上查阅水果催熟的相关资料。 展示交流: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如何得到这种物质? 探究实验:加热分解石蜡油,观察现象?T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T 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溶液褪色的原因?这种物质的可能结构?与烷烃结构的差异性? 得出结论: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评价与反馈:练习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说明乙烯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顺序:SO4在Ca之前,多去的Ba用Na2CO3除去,Mg顺序随便 即:BaCl2→Na2CO3→NaOH或NaOH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32---和OH-,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蒸馏方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压强降低, 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避免温度过高使物质发生反应) 加热方式:可根据物质的沸点来选择 水浴(小于 不同的介质, 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

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口活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 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52)(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5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都利用了萃取原理 B. 用碳粉和铁粉制作的“双吸剂”使用是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C. 绿色化学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D.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烯的球棍模型: C. 醛基:?COOH D.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B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氧化铝熔点高 C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84”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1Kl溶液:Na+、K+、ClO?、OH? B. 0.1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C. 0.1mol·L?1HCl溶液:Ba2+、K+、CH3COO?、NO3? D. 0.1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于制取碳酸氢钠晶体 B. 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 C. 用渗析法分离葡萄糖与氯化钠的混合液 D. 用陶瓷蒸发皿加热NaOH溶液获得纯净的NaOH固体 6.下列关于SO2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B. 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C. 不能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 D. 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2通入水中制氯水:Cl2+H2O?2H++Cl?+ClO? B. 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3?+NO C. 0.1mol?L?1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 D. 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g++NH3+H2O=AgOH↓+NH4+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且由 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在净水过程中可以做絮凝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为气态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C. X、Z形成的化合物为可电解制备X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高中化学必修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创新教案】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第一部分重点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节内容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协调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节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2.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通过“媒体教学”“能源标本”“实验演示”“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煤制油”工艺 教具准备

HE石蜡切片步骤,免疫组化步骤

HE染色 1.取材 切取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利于固定剂穿透,通常以6mm×6mm×5mm为宜。 注意事项: (1)取材动作要迅速,不宜作太久的拖延以免组织细胞的成分、结构等发生变化。 (2)切片材料应根据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选,尽可能不要损伤所需要的部分。 2.固定 将切好的组织用生理盐水组织洗3次,立即投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或4%多聚甲醛中固定,固定36小时。 注意事项: (1)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2)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3)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4)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并随同材料在溶液中投入相应的标签,以免相互混淆。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标签上的文字,应用黑色铅笔或绘图黑墨水书写。 脱钙72小时中间不换液是样本30倍中杉金桥(进口脱钙液) 镊子触质粒由硬变韧性为准。 (美):固定3-5天根据组织大小确定天数,越大固定时间越长。 3. 洗涤 材料经固定后,PBS或双蒸水冲洗约3小时。(20,30,30,60) (美):流水冲洗约4小时 4. 脱水 材料依次经80%、90%、100%、100%各级乙醇溶液脱水,各30min 注意事项: (1)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品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可用吸管吸出器皿中的脱水剂,再用吸水吸尽器皿内剩余液,然后于皿中加入高一级脱水剂。 (3)在低浓度酒精中,每级停留不宜太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软,助长材料的解体。 (4)在高浓度或纯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组织变脆,影响切片。(5)如需过夜,应停留在80%酒精中。 (6)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 (美):80%的酒精×2小时 95%的酒精×2小时 100%的酒精×2小时×2 100%的酒精×1小时或者更长时间 5.透明(环保透明脱蜡液)中杉金桥 纯酒精、二甲苯等量混合液15min,二甲苯Ⅰ60min、Ⅱ30min(至透明为止)。 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 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 加滴香柏油。作用:增加,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2、根据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 行有效的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 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 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3、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4、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 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5、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脱色后复染前,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无色。 6、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答:不行。在复染之前,革兰氏阴性菌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或者脱色过度,也会造成阳性菌脱色,不经过复染,无法进一步区别。 7、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答:1制备适宜的培养基 2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持无菌环境 3对培养基,接种环等物品的高温高压灭菌. 4倒置培养基,防止冷凝水内流 8. 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答:1、若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9. 如果涂片未以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么样呢答:如果没有加热固定的话,水分蒸发太慢或者在染色时菌体会被冲洗掉;如果加热时间过久,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无法染色。 10. 制备培养基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称量——溶解—调 PH 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倒平板11. 做过本次实验后,你认为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溶解配料的水要适量;PH 要调到左右;要小心手提式高压锅的使用;倒平板时要防止培养基被污染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20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8题,满分300分,共14页。答题时间是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7 B- 11 C -12 N-14 O-16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中国古代印染享誉世界,常使用的矿物、植物染料有丹砂(HgS)、雌黄(As2S3)、汉蓝汉紫(钡铜硅酸盐)、赤铁矿粉、蓝草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雌黄的形成与硫质火山的喷发有关 B.汉蓝汉紫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易褪色 C.赤铁矿粉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铁,也可用作涂料和炼铁原料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青是从植物蓝草中提取,涉及的主要方法是萃取 8.关于化合物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密度都小于水且难溶于水 C.两种分子中碳原子都可能共平面D.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9.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的改进装置如下图 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二氧化锰,可以加快石蜡油的分解速率 B.将试管中的物质调成糊状,只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C.使用酒精灯防风罩可提高加热温度 D.实验中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乙烯 10.我国科学家在动态化学领域发现二硒和二硫的键交换反应是利用光的波长控制的动态过程,简化表示为:S-S (g) + Se-Se(g) 2 S-Se(g)。下图为该动态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已知S-S键、S-Se键、Se-Se键的键能分别为a kJ·mol-1、b kJ·mol-1、c kJ·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a+c-2b) kJ·mol-1 B.光的能量与波长有关,由图可知断开S-S键所需能量较高 C.该动态过程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利于形成S-Se化合物

西藏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西藏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嘉兴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H2和 2H2表示氢元素的两种核素 B . C6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他们都是分子晶体 C . HOCOOH和CH3COOH互为同系物 D . 丙氨酸CH3CH(NH2)COOH与CH3CH2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2. (2分) (2016高一下·湘潭期末)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油脂的水解 B . 乙酸的酯化 C . 石蜡油的分解 D . 石油的分馏 3.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中) 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 c(OH﹣)>c(HX)>c(HY)>c(H+) B . c(OH﹣)>c(X﹣)>c(Y﹣)>c(H+) C . c(OH﹣)>c(Y﹣)>c(X﹣)>c(H+) D . c(OH﹣)>c(HY)>c(HX)>c(H+) 4. (2分) (2018高一上·镇原期中) 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 . H2O B . H2SO4

C . NaH D . NH3 5. (2分) (2019高一下·嘉兴期末)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SiO2、KOH、Na2CO3、Na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KOH B . 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2CO3 C . 取溶液1先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无硫酸钠 D . 为进一步确定原样品组成,可以向固体2中加入NaOH溶液 6. (2分) (2018高二上·桂林开学考)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 3-甲基-1,3-丁二烯 B . 2-羟基戊烷 C . 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 D . CH3CH(NH2)CH2COOH 3-氨基丁酸 7. (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NH4+、SO42-、NO3- B . Ba2+ 、SO42- 、NO3- C . Na+ 、H+ 、CO32- D . Cu2+ 、OH- 、Cl-

【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揭阳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Na 23 Al 27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 B. 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C. 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 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可以水解,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A错误; B项、从石油炼制得到的柴油主要是由石油分馏后的C15~C18的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物质,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不属于烃类物质,故B错误; C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导致溶液中盐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故C错误; 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把握相关物质的成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的区别。2.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H2(正反应吸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苯、苯乙烯都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B. 苯乙烯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 平衡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乙苯,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苯、乙苯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的分馏

【答案】A 【解析】 【分析】 乙苯和苯乙烯都是芳香烃,乙苯是苯的同系物,苯乙烯是不饱和芳香烃,不属于苯的同系物。 【详解】A项、乙苯和苯乙烯都是芳香烃,都能够燃烧发生氧化反应;都能与氢气加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项、苯乙烯分子中含有单键,单键是可以旋转的,苯环和乙烯基上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 C项、平衡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乙苯,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项、苯、乙苯的主要来源是煤的干馏及石油的催化重整,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注意有机物的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是解答关键。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101kPa条件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 A B. 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数为0.1N A C. 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则N(HClO)+N(Cl?)+N(ClO?)=2N A(N表示粒子数) D. 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A、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 C、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 D、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A项、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v m=22.4L/mol计算5.6L甲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生成0.1mol氢气,但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B错误; C项、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N(Cl2)+N(HClO)+N(Cl

第9讲 有机化学实验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II 2 .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II 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I 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I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III 1、甲烷与氯气的光照取代 2装置图 (1)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3)气体,点燃 试管内的气体颜色逐渐试有知识要点 考纲要求

3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参考】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CaS 、Ca 3P 2、Ca 3As 2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 2S 、PH 3、AsH 3等) 难闻的气体。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 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 【思考】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反应速率 ①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②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4、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 (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 溶液 (2)反应原理: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 -,是非电解质,加AgNO 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与NaOH 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 -, 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 3溶液主要产生的是Ag 2O 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 -的产生。 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 ,再加AgNO 3溶液, 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 -产生。

安徽省安庆一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安徽省安庆一中【最新】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铭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 C.食品包装袋内常用硅胶、生石灰和还原铁粉,其作用相同 D.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是其表面发生钝化反应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和KMnO4分别制得1molO2转移的电子数均是4N A 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 C.若1L 0.2mol/L的FeCl3溶液完全水解形成胶体,则胶体微粒数为0.2N A D.用惰性电极电解1L0.lmol·L-1的食盐水,两极共收集到0.28mol的气体,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4N A(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其性质跟乙烯相似 C.乙烯使溴水褪色和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水层变为无色原理相同 D.(NH4)2SO4浓溶液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析出 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锂离子电池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某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a极材料为金属锂镶嵌在石墨中的复合材料),总反应方程式是FePO4(s)+Li(s) LiFePO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B.在放电状态时,a是正极,充电时a是阳极 C.该电池中a、b极都可以接触水溶液 D.充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FePO4-e-=Li++FePO4 6.下图为0.1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的HA和HB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1g2≈0.3) A.HB是弱酸,b点时溶液中c(B-)>c(Na+)>c(HB) B.a、b、c三点水电离出的c(H+): a

有机实验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1/3 )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 2、仪器安装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卸仪器与其顺序相反。 3、测定熔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应放在(b形管两侧管的中部), 试料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以保证试料均匀受热测温准确。 4、熔点测定时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为空气所占据,结果导致熔距(变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5、测定熔点时,可根据被测物的熔点范围选择导热液:被测物熔点<140℃时,可选用(甘油浴)。被测物熔点在140-250℃时,可选用(浓硫酸);被测物熔点>250℃时,可选用(浓硫酸与硫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用(磷酸)(硅油)或()()。 6、实验中常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安装冷凝管时应将夹子夹在冷凝管的(中间)部位。 7、(常压蒸馏)、回流反应,禁止用密闭体系操作,一定要保持与大气相连通。 8、百分产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纯粹产物的质量)和(计算的理论产量)的比值。 9、一个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至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叫(熔距)。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熔点距一般不超过()。 10、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通常毛细管装填样品的高度为(2到3mm)。 11、蒸馏装置是依次按照(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直形冷凝管)、(接引管)和(接收瓶)的顺序进行安装。 12、萃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分配定律),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可用与水 (的化合物)的有机溶剂从水溶剂中萃取出有机化合物。, 13、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防止(水分)侵 入。 14、有机实验常用的搅拌方法有:(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磁力搅拌)。 15、重结晶时,不能析晶,可采取如下措施(投晶种)、(用玻棒摩擦器壁)、(浓缩母液)。 16、一个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至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叫(熔距) 17、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19、熔点是指(固液两态在1个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熔程是指(初熔至全熔的温度范围),通常纯的有机化合物都有固定熔点,若混有杂质则熔点(降低),熔程(变大)。 20、(升华)是纯化固体化合物的一种手段,它可除去与被提纯物质的蒸汽间有显着差异的不挥发性杂质。 21、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下列情况:(1)混合

石蜡切片详细步骤

石蜡切片 1.仪器 石蜡切片机、烘箱、显微镜、染色缸、小培养皿、镊子、毛笔、吸水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等。 2. 试剂 FAA固定液(70%酒精90ml、冰醋酸5ml、福尔马林5ml)、10%番红水溶液、0.5%固绿(用95%的酒精配制)、酒精(100%、95%、80%、70%、50%)、二甲苯、蒸馏水、甘油、中性树胶等。 3.取材 幼嫩的油菜植株叶片和茎 4.方法与步骤(参照) 1.固定: FAA固定液固定48小时以上。 2.脱水: 50%酒精→70%酒精→83%酒精→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每级2h。100%酒精中1.5h。其中70%酒精处可长期保存。 3.透明: 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 (2h) →纯二甲苯(1.5h) →纯二甲苯(1.5h) 4.浸蜡: 将处理的材料置于1/2石蜡(固体粉末状)+1/2二甲苯中,40℃烘箱敞口过夜。 5.包埋: 先提升恒温箱的温度至60℃,换纯蜡3次,每次1-2h,用硬的电光纸、牛皮纸叠纸盒,置于45-60℃的烫板上,倒入材料,摆放好材料,把标签(正面向外置于底部),补足石蜡,倒好后轻轻的置于冷水盆中,注意底面要接触盆中凉水,待石蜡全部凝固后可取出晾干,也可在凉水盆中放置过夜。 6.切片 对包埋的材料进行修块、粘块、整修后,保证材料四周都有石蜡包围。但不可太多。切面的上、下边平行。用加热的解剖刀蘸取少许石蜡碎屑,并迅速将石蜡块四周的碎屑烫平,使石蜡块牢固地粘在台木上。检查切片机,安装切片刀、调整好刀的角度,调整石蜡块与刀口之间的角度与位置后开始切片。

7.粘片 将粘贴剂置簿玻片上,再取切片浮置粘片剂上,然后置烘片台上,使切片展开烫平,材料不现皱纹为度。最后将切片依次排好,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同时以记号笔在玻片上编号,放入温箱中烘干,温度30~40℃中过夜。 8.脱蜡 脱蜡用二甲苯,把烤好的载玻片放于盛二甲苯的染缸中:纯二甲苯(10-20min)→纯二甲苯(5-10min) 9.染色 将纯二甲苯脱蜡完全的材料,1/2 二甲苯十1/2纯酒精→100%酒精→95%酒精→85%酒精→70%酒精→50%酒精→1%番红染色(4h以上) →50%酒精→70%酒精→85%酒精→95%酒精→0.5%固绿(1min)→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未注明时间各级均为3min) 10.胶封 滴加加拿大树胶封藏。 11.镜检,拍照

高中化学必修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 实验一:钾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练习1.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成就。Mackinnon教授的研究内容主要是Na+、K+体积很接近,但在生物体内呈现的差别却高达1万倍,他革命性的让科学家观测Na+、K+在进入离子通道前、通道中以及穿过通道后的状态,可为病人在“离子通道”中寻找具体的病因,并研制相应药物。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钠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B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C 钠和钾都是短周期元素 D 钠和钾的合金[ω(K)=50%-80%]在室温下呈液态 实验二:金属与水、酸的反应 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去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加入 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三:钠与氯气反应: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实验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酸,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现象与解释: 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 实验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结论: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练习2.(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 H2O2+2Fe2++2H+=2Fe3++2H2O H2O2+2Fe3+=2Fe2++O2↑+2H+ 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作用,总反应式为; (2)I2也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O2+I2=2HIO 总反应式为 (3)在H2SO4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以使淀粉变蓝。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I2+O2↑+2H+,这个方程式正确吗?; 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并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六: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4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 学建议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 各个方面, 象和物质用途; 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 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 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王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 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 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下内容暂不宜拓展: 3. 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本章学业评价标准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 Word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教材实验 目录 1钾的化学性质(必修2,P6) (2)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必修2,P9) (2) 3金属与水、酸的反应(必修2,P15-P16) (3) 4钠与氯气反应(必修2,P21) (3) 05 放热反应(必修2,P33-P34) (4) 06 吸热反应(必修2,P34) (4) 07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必修2,P34) (5) 08 锌铜原电池(必修2,P40-P41) (5) 09 原电池的设计(必修2,P41) (5) 10 水果电池(必修2,P42) (6) 1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6) 1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7) 13甲烷的取代反应(必修2,P61) (7) 14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必修2,P67) (8) 15乙烯的化学性质(必修2,P68) (9) 16苯的性质实验(必修2,P69) (9) 17*溴苯的制取(必修2,P70) (9) 18*硝基苯的制取(必修2,P70) (10) 19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必修2,P73) (11) 20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P74) (11) 21 乙酸的酸性(必修2,P75) (12) 22乙酸的酯化反应(必修2,P75) (12) 23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必修2,P79) (13) 24 蔗糖的水解反应(必修2,P79-P80) (13) 25 铝热反应(必修2,P89) (14) 26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必修2,P91) (14) 27*煤的干馏(必修2,P95) (15) 28*石油的蒸馏(必修2,P96) (15)

石蜡切片步骤

石蜡切片制作 大致步骤: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1、取材 植物材料选择时必须尽可能不损伤植物体或所需要的部分。 取材必须新鲜,尽可能割取所需要的组织块,并随即投入固定液。 取材时刀要锐利,避免因挤压细胞使其受到损伤。 切取的材料应该小而薄,便于固定剂迅速渗入内部。一般厚度不超过2mm,大小不超过5*5mm2。 2、固定 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液的选用:FAA固定液 FAA固定液配制:福尔马林(38%甲醛)5 ml 冰醋酸 5 ml 70%酒精 90 ml 5 ml甘油(丙三醇) 固定时间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而定。 3、洗涤与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要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要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 酒精为常用的脱水剂,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数小时,如不能及时进行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 4、透明 选用二甲苯为酒精和石蜡的浸媒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通常组织先经过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时间根据材料块大小而定。 5、浸蜡与包埋 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通常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于石蜡浸入组织内。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如果包埋的组织块数量多,应进行编号,以免差错。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以免因含有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且可能损伤切片刀。 6、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四棱台,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紧。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通常切片厚度为 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7、贴片与烤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