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学名谷氨酰胺转胺酶,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蛋白质改良剂,能够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连接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以蛋白质分子内谷氨酰胺基的水解,同时改善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肉制品量只占总量的6%,从发达国家的肉制品量占据肉类总产量的40%~50%来看,说明我国在肉类加工领域肉还有很大潜力,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一种优良的肉制品加工改良剂,在肉制品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谷氨酰胺转

转谷氨酰胺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中,转谷氨酰胺酶在豚鼠肝脏中被卡拉克人等首次发现,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微生物、植物和其他动物中也存在转谷氨酰胺酶。

动物来源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转谷氨酰胺酶。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从豚鼠肝脏中提取转谷氨酰胺酶,由于来源较少,并且纯化工艺复杂,这两方面导致价格昂贵。

植物来源1987年,艾斯卡森等人发现转谷氨酰胺酶存在于豌豆中。研究者已经发现在马铃薯、菊芋、玉米等多种植物中也有转谷氨酰胺酶的存在。有研究者对大豆中提取的转谷氨酰胺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发现分离和纯化工艺非常复杂,酶得率也相对较低。所以迄今为止,植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还没有用于商业化生产。

微生物来源1989年,安腾等人首次从茂原链轮丝细菌中首次分离并且纯化得到了转谷氨酰胺酶。随后,研究人员在其他微生物中发现了转谷氨酰胺酶存在,并进行大量的微生物发酵试验、酶纯化分离试验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动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相比,微生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属于胞外酶,它能够在培养基中直接分泌,分离和纯化相对比较容易,发酵所用的原料价格较低、生产周期短,最有前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转谷氨酰胺酶的理化性质

不同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其理化性质差异动物肝脏的转谷氨酰胺酶的分子量大约在70~90kDa之间,需要通过钙的离子激活来实现其功能性,酶的活性中心为半胱胺酸铵残基位点。动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中,豚鼠肝脏的转谷氨酰胺酶研究最为深入,研究发现酶分子量大约为90KDa,使酶反应需要钙离子去激活,底物特异性较强,同时该酶含有多个半胱氨酸残基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50℃保持10min其酶活性仅为残留的40%。

与动物的来源相比,微生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具有更加优良的特性:一是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分子量在23000~45000,多数为40000左右,高度的交联催化度;二是具有更强的耐热性,来源于S.mobaraensis的转谷氨酰胺酶在40℃条件下,即使保持10min,酶仍然具有相同的活性,即使在50℃的条件下,保持10min该酶仍具有74%的活性;三是耐酸耐碱性强;四是是否存在钙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这一特性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容易与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蛋白质沉淀;五是转谷氨酰胺酶耐高温高压,周围

环境的压力对生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影响不大。

转谷氨酰胺酶反应机制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催化三类不同的化学反应:一是能催化蛋白质或多肽中谷氨酸残基的γ-羧基酰胺基与伯胺之间的酰胺基发生转移反应;二是当蛋白质中赖氨酸残基的γ-氨基为酰基受体时,蛋白质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可以形成ε-(γ-谷氨基)赖氨酸异肽键(G-L键),使蛋白质交联,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性、可使各种蛋白分子之间交联,从而提高产品的质构特性,比如弹性等指标;三是当蛋白质中不存在伯胺时,转谷氨酰胺酶便以水为酰基受体而脱去氨基。

转谷氨酰胺酶与肉类来源蛋白质的反应肌原纤维是肉的重要组成结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原纤维的最重要组成成分,这两种蛋白质具有非常优良的加工特性,特别是肌球蛋白更加重要。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肌球蛋白分子之间,以及肌动蛋白分子之间能够形成二硫键,同时在分子疏水基的作用下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形成凝胶。由于肌原纤维蛋白质受热形成凝胶,这一特性使肉制品具有了凝胶特性、切片性、弹性和保水性等优良的食品使用性质。肌球蛋白是转谷氨酰胺酶非常优良的作用底物,在加入转谷氨酰胺酶的肉蛋白中,发生催化反应使得谷氨酰残基与赖氨酸残基发生反应,在凝胶网络上形成新的连接点,形成的连接力比二硫键更强,从而提高了凝胶的强度和稳定性,优化了肉制品的品质。

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形成凝胶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品的特性。加入的转谷氨酰胺酶能显著提高凝胶质量,改善肉质的弹性、切片性和出品率。所以转谷氨酰胺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肉制品加工中,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品生产中的应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产品质构,提高肉制品品质肉制品的质地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加入转谷氨酰胺酶能够显著提高肉制品质量。有研究者研究了加入转谷氨酰胺酶对鸡肉丸品质的影响,发现加入酶的量与鸡肉丸的硬度成正比。同时研究发现,在火腿肠肉馅中加入1%转谷氨酰胺酶,火腿肠的硬度、弹性、咀嚼性都明显提高。在火腿中添加转谷氨酰胺酶,火腿的切片性提高。

增强产品持水性能,提高蒸煮出品率保水性是肉制品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它决定肉制品的色、香、味、营养、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影响经济价值。由于转谷氨酰胺酶所催化所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可以容纳大量水分,所以能防止肉制品在加工中出水收缩现象,提高产品的蒸煮出品率。国外研究者以去皮鸡胸肉为原料制作肉饼,加入大豆蛋白和转谷氨酰胺酶,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与蒸煮出品率成正比,其原因主要是转谷氨酰胺酶提高了肉制品中凝胶网络结构的热稳定性,热处理过程中结构稳定,出品率提高。

碎肉的重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经常产生碎肉和肉渣,如何将这些低价值肉进行重新组合,提高其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所有肉品厂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谷氨酰胺转胺酶可以形成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因此在肉制品重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形成新型蛋白质,在一般的分子链在非酶催化条件不易断开,所以通过该酶处理的肉成型后经冷冻、解冻、烹饪等处理方法也不会开裂,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可以将碎肉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大块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开发健康营养的肉制品食盐和磷酸盐对肉制品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是肉制品加工中必须的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过量的盐对人体有害,开发低盐健康营养的肉制品是近年来肉制品的研究热点,转谷氨酰胺酶是该类产品开发的有力工具。肉制品生产的过程中,转谷氨酰胺酶能降低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同时能保持肉原有的肉香味。例如将香肠中食盐量降为0.5%,再加入0.25%的谷氨酰胺转胺酶,则香肠的感官质量与添加1.8%食盐的香肠差别不大,说明转谷氨酰胺酶能大大提高其凝胶强度;同时在香肠中只添加0.3%磷酸盐与不加磷酸盐只加入转谷氨酰胺酶相比,香肠质构差异性不明显。

日本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使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形成的蛋白质可作为脂肪替代物。通过转谷氨酰胺酶对明胶进行改性,可取代一定比例的猪肥膘肉,制作汉堡包,结果发现与含100%猪肥膘制品相比,在色香味等没有明显差异,而脂肪的含量比前者下降了2%,属于低脂食品。诺维信公司利用酪蛋白钠为原料,通过转谷氨酰胺酶的改性,生产的脂肪替代品能够替换色拉米香肠中一半的脂肪,而产品原有口感不变。

拓宽原料肉的来源牛肉、羊肉、禽肉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质,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目前已经上升到35%。高品质牛、羊、禽等肉制品的研发,是今后肉制品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原料肉本身的缺陷,限制了该类产品的发展。比如以鸡肉为原料生产香肠,产品的硬度不高。但是以鸡肉为原料,通过添加转谷氨酰胺酶,发现香肠的硬度和弹性显著提高。

在猪肉、火鸡肉和牛肉屠宰分割过程中会出现PSE肉,该类型的肉由于颜色白,组织差,持水性差,在生产中大大受到限制。美国人安迪等人利用转谷氨酰胺酶改良PSE肉用于肉制品的生产已取得专利。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处理的鸡肉和猪肉加工而成的火腿,产品质量较好,可接受度强。

肌肉组织中的血液是天然营养成分物质,但由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易氧化,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血液在肉品加工中很少使用。谷氨酰胺转胺酶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通过改性重新添加到肉制品中,不仅提高肉制品的颜色,保留了肉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和货架期。

综上所述,谷氨酰胺转胺酶作为一种优良的蛋白交联剂,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谷氨酰胺转胺酶在未来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添加少量的谷氨酰胺转胺酶,提高肉制品品质和附加值,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二是利用TG酶开发低盐、低脂、营养价值较高的新型肉制品。

r-谷氨酰转移酶

r-谷氨酰转移酶 【原理】r-谷氨酰转移酶GGT,旧称r-谷氨酰转肽酶r-GT,它是催化谷胱甘肽上的r-谷i氨酰基转移到另一个肽或另一个氨基酸上的酶。GGT生要存在干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1]。 【参考值】硝基苯酚速率法(37℃):<50U/L。 【临床意义】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此时GGT、ALP、5-核苷酸酶(5-N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及血清胆红素呈平行增加。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洁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高。 ★★★下面是参考: 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正常值为3~50μ/L(γ-谷氨酰对硝基本胺法)。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在急性肝炎时,ν-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迟,如ν-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ν-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TG谷氨酰胺转胺酶性质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说明

谷氨酰胺转胺酶性质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说明 一、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 )介绍 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 ,简称TG 、TGase 、mTG 等),又称转谷氨酰胺酶,是一种酰基转移酶,能够促进蛋白质分子内交联、蛋白质分子间交联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交联。TGase 能够催化蛋白质中谷氨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和赖氨酸的ε-氨基之间进行酰胺基转移反应,形成ε-(γ-谷酰胺)-赖氨酸的异型肽键,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性食品的弹性、持水能力、原料利用率、质地口感及营养价值等,现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鱼制品、面制品、豆制品等。 谷氨酰胺转胺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早期TGase 是从动物肝脏中提取,成本较高,应用受到限制。本公司采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法发酵生产并精制提取而成,具有酶活高、催化效率高等特点。1.1TGase 的结构: 1.2TGase 的催化机理 TGase 利用肽链上的谷氨酰胺残基上的甲酰胺基为乙酰基供体,受体可以是蛋白质上的或游离氨基酸上的胺基、伯胺基、水。TGase 既可以催化蛋白分子间的交联,又可以催化分子内的交联反应。TGase 催化的主要反应 如下: 注: a 酰基转移反应 b 蛋白质Gln 残基和Lys 残基之间的交联反应 c 脱氨基化反应二、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 )酶学性质 1.最适pH 2.pH 稳定性 活性中 心

*谷氨酰胺转胺酶在pH 5-8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活性,最适pH 为6-7,在一般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酶失活问题。*谷氨酰胺转胺酶在pH 值5-8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当pH 低于5时,酶活迅速降低,当pH 高于8小于9时,酶活下降缓慢。3.最适温度 *谷氨酰胺转胺酶可在5℃-60℃的温度条件下发挥作用,最佳使用温度为50℃,在45℃-55℃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活性。 4.温度稳定性 *谷氨酰胺转胺酶在温度低于40℃时保持稳定,50℃以上酶活稍有下降,当温度高于75℃时酶失去活性。 5.反应温度和时间关系 *在温度不高于最适温度50℃情况下,反应时间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时间均在pH6.0条件下测定) 6.香肠内部温度和失活时间关系 温度(℃) 时间652h 以上7015min 之内755min 之内80 1min 之内 *对直径为3cm 的香肠,酶失活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每根香肠达到指定温度用冰水迅速冷却。由上表检测结果可见,酶失活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内部中心的温度,内部温度越高,失活也越快。 三、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 )的使用方法 掌握正确的TG 使用方法,对于TG 的作用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根据TG 在催化蛋白质反应中的规律及TG 的酶学性质,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溶液法 把1份谷氨酰胺转胺酶(TG )放入3~3.5倍的水中溶解后,将水溶液加到肉中、充分搅拌、装模成型,经过一段时间的酶反应,使肉块粘在一起,本品一旦与水溶解后,必须在20-30分钟内与肉块搅拌并成型。2.和盐水一起加入 肉制品能快速吸收盐水,谷氨酰胺转胺酶(TG )可先放到盐水溶液中,然后一起加入肉制品中,进行浸泡,充分混合,并在20-30分钟内成型。3.涂粉法 对于浸泡过的或已加入溶液的肉制品,谷氨酰胺转胺酶(TG )可以直接以干粉形态加入。加入时,必须搅拌或翻转,使所有肉制品表面涂粉均匀,加入至涂粉成型必须在20-30分钟内完成。四、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 )的应用举例1.谷氨酰胺转胺酶(TG )在肉产品中的应用 谷氨酰胺转胺酶是一种催化酰醛转移反应的酶,它能够通过形成蛋白质分子间共价键,催化蛋白质分子聚合和交联。TG 以肉制品蛋白质肽链上的谷氨酰胺残基中的甲肽氨基为供体,赖氨酸残基中的氨基为受体,催化转氨基反应,从而使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交联。 TG 具有pH 稳定性好,热稳定性高,粘合性极强等特性,形成的共价键在非酶催化条件下(如冷冻、切片、烹饪)很难断裂,使用安全。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尤其是肾脏。在胚胎期以肝脏为主,在肝脏中主要分布在肝脏的细胞质中。谷氨酰转肽酶在酒精存在下显著升高,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压力过大等原因也会导致谷氨酰胺转肽酶的增加,要根据情况确定。 正常生理性 1.酗酒原因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慢性酒精中毒约偏高20%~400%。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与危害 2.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导致的人体超负荷原因,导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高现象。 病理性原因 (1)如果患上原发性或者是转移性肝癌的话,则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大于正常值的几倍、十几倍。不过其他系统肿瘤多属于正常。

(2)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GGT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GGT上升。 (3)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引起血清GGT升高。 (4)如果患上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话,则谷氨酰转肽酶常常会高于正常值的1~2倍,而如果长期升高的话,则可以会导致肝坏死。 (5)肝硬化时血清GGT的改变取决于肝内病变有无活动及其病因。在非活动期多属正常,若伴有炎症和进行性纤维化则往往上升。 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早期有GGT升高。有人认为肝硬化早期时GGT升高,严重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这可能由于肝细胞GGT合成能力丧失,从而认为肝硬化患者如果GGT 较高,提示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 (6)脂肪肝病人GGT也常升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时血清GGT 活性多数不超过正常值之2倍。 (7)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GGT几乎都上升,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y谷氨酰转移酶偏高是怎么一回事

y谷氨酰转移酶偏高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大家要知道y谷氨酰转移酶,是什么意思它是反映自己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肝脏这些器官,如果保护不当被病毒感染时就会使y谷氨酰转移酶偏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时的一些小,当一些良好的小习惯养成的时候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y谷氨酰转移酶偏高危害吧。 γ-谷氨酰转肽酶简称γ-GT或GGT。它存在于肾、胰、肝、脾、肠、脑、肺、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中,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GGT对各种肝胆疾病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大多数肝胆疾病中,其活力均升高,但在不同的肝胆疾病中,其升高的程度与其他血清酶活性的相对比例不尽相同。γ-谷氨酰转肽酶(GGT) 是一种方便的、高敏感的、低花费、常用的检测酶类之一。它作为肝脏功能异常和酗酒的标志已广泛的被临床接受,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临床意义,肝脏疾病,酒精肝 人体各组织均含有GGT,尤以分泌或吸收能力强的富含蛋白质的组织中最多,如胆管、肾脏、胰腺、附睾等。人体各器官中GGT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而在肾脏、胰腺和肝脏中,此酶的含量之比约为100:8:4(1)。肝脏含酶丰富,酶参与肝脏复杂的代谢功能,由于肝脏病理改变,使酶含量改变,故反映在血清中酶的浓度也有变化,根据血清酶活性的增高或降低,可判断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人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肝功能检查中,经常会出现γ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现象,为探讨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知道y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危害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些小习惯。不要随便的暴饮暴食,这样的习惯只会一时爽后悔终身。可见平时的生活中许多的小习惯,看着是个小问题随时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对做任何事都有好处。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自己身体都会健康的!

转谷氨酰胺酶

人转谷氨酰胺酶2C多肽(TGM2)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体外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TGM2含量。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TGM2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TGM2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TGM2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1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注:不要直接在板中进行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10ng/ml,5ng/ml,2.5ng/ml,1.25ng/ml,0.625ng/ml,0.312 ng/ml,0.156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如配制5ng/ml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1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3.样品稀释液:1×20ml。 4.检测稀释液A:1×10ml。 5.检测稀释液B:1×10ml。 6.检测溶液A:1×120μl(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

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100μl/孔),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如10μl检测溶液A加990μ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7.检测溶液B:1×120μ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稀释方法同检测溶液A。 8.底物溶液:1×10ml/瓶。 9.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11.覆膜:5张 12.使用说明书:1份 自备物品 1.酶标仪(建议参考仪器使用说明提前预热) 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EP管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全新滤纸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8°C1000x g离心15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其它生物标本:请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样本处理:血清或血浆标本推荐稀释10倍,如:稀释10倍,取100uL血清或血浆加入900uL 样品稀释液。标本使用0.1M的PBS稀释(PH=7.0-7.2)。 注:以上标本置4℃保存应小于1周,-20℃或-80℃均应密封保存,-20℃不应超过1个月,-80℃不应超过2个月;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 + 甘氨酰甘氨酸GGT L-γ-谷氨酰甘氨酰甘氨酸 + 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 在上述反应中, 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的生成速率与样本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力成正比,通过在405 nm处监测吸光度的上升速率,即可测得样本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无特殊。 3.2 类型:血清或EDTA血浆。 3.3 标本存放:室温可保存8小时;2~8℃可保存3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1周。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GGT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 试剂1(R1):Tris缓冲 液100mmol/ L 甘氨酰甘氨酸 125mmol/L 试剂2(R2):Tris缓冲 液100mmol/ L L-γ-谷氨酰 -3羧基-4硝基 苯胺 14.5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为防腐剂。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GGT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学名谷氨酰胺转胺酶,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蛋白质改良剂,能够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连接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以蛋白质分子内谷氨酰胺基的水解,同时改善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肉制品量只占总量的6%,从发达国家的肉制品量占据肉类总产量的40%~50%来看,说明我国在肉类加工领域肉还有很大潜力,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一种优良的肉制品加工改良剂,在肉制品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谷氨酰胺转 转谷氨酰胺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中,转谷氨酰胺酶在豚鼠肝脏中被卡拉克人等首次发现,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微生物、植物和其他动物中也存在转谷氨酰胺酶。 动物来源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转谷氨酰胺酶。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从豚鼠肝脏中提取转谷氨酰胺酶,由于来源较少,并且纯化工艺复杂,这两方面导致价格昂贵。 植物来源1987年,艾斯卡森等人发现转谷氨酰胺酶存在于豌豆中。研究者已经发现在马铃薯、菊芋、玉米等多种植物中也有转谷氨酰胺酶的存在。有研究者对大豆中提取的转谷氨酰胺酶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发现分离和纯化工艺非常复杂,酶得率也相对较低。所以迄今为止,植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还没有用于商业化生产。 微生物来源1989年,安腾等人首次从茂原链轮丝细菌中首次分离并且纯化得到了转谷氨酰胺酶。随后,研究人员在其他微生物中发现了转谷氨酰胺酶存在,并进行大量的微生物发酵试验、酶纯化分离试验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动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相比,微生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属于胞外酶,它能够在培养基中直接分泌,分离和纯化相对比较容易,发酵所用的原料价格较低、生产周期短,最有前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转谷氨酰胺酶的理化性质 不同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其理化性质差异动物肝脏的转谷氨酰胺酶的分子量大约在70~90kDa之间,需要通过钙的离子激活来实现其功能性,酶的活性中心为半胱胺酸铵残基位点。动物来源转谷氨酰胺酶中,豚鼠肝脏的转谷氨酰胺酶研究最为深入,研究发现酶分子量大约为90KDa,使酶反应需要钙离子去激活,底物特异性较强,同时该酶含有多个半胱氨酸残基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50℃保持10min其酶活性仅为残留的40%。 与动物的来源相比,微生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具有更加优良的特性:一是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分子量在23000~45000,多数为40000左右,高度的交联催化度;二是具有更强的耐热性,来源于S.mobaraensis的转谷氨酰胺酶在40℃条件下,即使保持10min,酶仍然具有相同的活性,即使在50℃的条件下,保持10min该酶仍具有74%的活性;三是耐酸耐碱性强;四是是否存在钙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这一特性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容易与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蛋白质沉淀;五是转谷氨酰胺酶耐高温高压,周围

21、谷氨酰氨基转移酶标准操作规程(GGT)

前言 为使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化,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正确的常规操作,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的编写遵循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及WS/T 227-200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订,作为本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 本规程从2007年5月2日起实施,每2年复审1次。 本规程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 本规程起草单位: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蒙凯、蔡其浩。 本规程首次起草。

目录 1 检验申请 (3)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 3 试剂及成份 (4) 4方法原理 (4) 5 仪器 (4) 6 校准液及校准模式 (4) 7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4) 8标本检测步骤 (5) 9 结果计算 (5) 10 操作性能 (5) 11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5) 12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5) 13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5) 14临床意义 (6) 15结果审核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 (6) 16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 (6) 17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6) 18参考文献 附录A XX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

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缩写γ-GT)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肝功能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标本采集 2.2.1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黄色盖子SST真空采血管,如为急诊标本,使用浅绿色盖子PST试管。 2.2.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2.3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如为急诊标本,加上急查标识。 2.2.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2.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2.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2.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黄疸和浑浊的标本。 2.2.5.3对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2.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3标本处理 2.3.1接收标本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3.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20℃保存稳定60d。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d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3.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2~8℃冰箱内保存7d。 2.4标本的注意事项 2.4.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12h以上禁食空腹状态。 2.4.2可以使用EDTA、枸橼酸盐、草酸盐抗凝的血液标本,但肝素抗凝可引起反应液混浊。

三基消化系统考试试题

三基消化系统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最能表现溃疡病的特征: A、恶心呕吐 B、腹胀嗳气 C、出汗心悸 D、上腹节律性痛 E、明显发酸 2.诊断消化性溃疡最可靠的依据是: A、节律性上腹痛 B、胃酸增高 C、钡餐试验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变形 D、大便匿血试验阳性 E、胃镜检查 3.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 C、食管静脉曲张 D、腹壁静脉曲张 E、痔核形成 4.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碱性磷酸酶增高 B、r-谷氨酰胺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单胺氧化酶增高 5.抑制胃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H2受体拮抗剂 B、抗胆碱能药物 C、丙谷胺 D、质子泵阻滞剂 E、前列腺素E 6、AFP增高见于: A、结肠癌 B、肠结核 C、肝癌 D、胃溃疡 E、克罗恩病 7、CEA增加见于: A、结肠癌 B、肠结核 C、肝癌 D、胃溃疡 E、克罗恩病 8、胃体萎缩性胃炎可见: A、血清胃泌素升高 B、胃酸降低或缺乏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见: A、血清胃泌素升高 B、胃酸降低或缺乏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判断题答案: 1.肠结核发生的部位主要位于升结肠和盲肠。回盲部 2.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 3.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伴癌综合征、继发感染。没有此项 4.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400μg/ml 持续4周,>250μg/ml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500 200 5.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调换两项

r谷氨酰基转移酶偏高是由什么引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r谷氨酰基转移酶偏高是由什么引起的 导语:大家都知道,酶的作用之一就是催化,r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肝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来衡量肝胆的情况。r谷氨酰基转移酶偏高,最有可能的原 大家都知道,酶的作用之一就是催化,r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肝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来衡量肝胆的情况。r谷氨酰基转移酶偏高,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你胆管受阻或是患了慢性肝炎。要想快速使这种酶降低,饮食上要忌烟酒,不要熬夜加班。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的食物。 r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原因会引起谷氨酰基转移酶偏高呢?常见的病理性因素: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一:原发性肝硬化、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肝脏损伤,从而导致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肝癌时期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达到高峰。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二: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谷氨酰转移酶都会升高。如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属于非活动期,若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则表明病情恶化。 非病理性因素: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一:对于长期饮酒,造成脂肪肝,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谷氨酰转移酶会有明显的升高现象。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二:由于饮食不当形成的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等也同样会引起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三:20~30岁超负荷的男性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升高约58%。50~60岁男、女性谷氨酰氨基转移均约升高30%。慢性酒精中毒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约升高20%~400%。90kg~40kg的女性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可升高42%。4~10岁的儿童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约降低10%。 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四:对于女性安眠药可导致谷氨酰氨基转 生活常识分享

谷氨酰胺转氨酶在面粉加工中的应用

谷氨酰胺转氨酶在烘培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导读:烘焙食品由于其营养、美味、方便、实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我国面包专用粉的质量稳定性差以及面包制作过程中机械搅拌力的破坏,导致面筋的筋力不足,从而影响面包品质。使用面包改良剂是提高面包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酶制剂作为天然来源的面包改良剂,越来越受到青睐。 什么是谷氨酰胺转胺酶 谷氨酰胺转胺酶(简称TGase)是一种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转移酶,它能够促使蛋白质分子内交联、分子间交联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交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谷氨酰胺转胺酶作用 1添加TGase后,小麦粉的吸水率略有提高。这是由于TGase具有很高的亲水性,使得面团的吸水率有所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所提高。稳定时间越长,韧性越好,面筋的强度越大,面团的加工性质越好。 2添加TGase后,小麦粉的弱化度显著减小。弱化度表明面团的耐破坏程度,也就是对机械搅拌的承受能力,弱化度越大,表明该小麦粉的面筋越弱,面团越容易流变,成品不易成型,且易塌陷。弱化度减小,面筋网络结构和耐机械搅拌能力得到增强,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得到改善。 3添加TGase后,使得蛋白质分子间和分子内的交联作用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面筋的网络结构和面团的稳定性。同时面包的体积和比容均有所增大。 4添加TGase后,面包的持水性得到提高。水分的保持有效抑制了淀粉的老化,面包的硬度有所减小,面包的弹性明显增大。贮藏过程中老化焓值减小,有效抑制了面包的老化,延长了面包的货架期。 小提示 食品酶制剂以其高效、安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面包生产中。小麦粉中加入适量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可改善面团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增大面包的体积和比容,提高了面包的持水性,改善面包质构,抑制了淀粉的老化,有效延长了面包的货架期。

谷氨酰胺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 英文名称:Glutamine transaminase 别名:转谷氨酰胺酶 产品说明:谷氨酰胺转胺酶(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 ) 是一种催化蛋白质间(或内)酰基转移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或多肽) 之间发生共价交联的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又称转谷氨酰胺酶(TG酶)是由331个氨基组成的分子量约38000的具有活性中心的单体蛋白质,其可催化蛋白质多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发生共价交联,从而改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蛋白质的性质如:发泡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热稳定性、保水性和凝胶能力等效果显著,进而改善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和外观等。传统肉类加工工艺通常加入大量的盐和磷酸,以提高其持水力、连贯性和质地。近期,少盐少磷酸的食物被广泛推广,但其质地和物理性质都不尽如人意。TG酶可以替代部分通常肉制品加工中添加的品质改良剂—磷酸盐,生产低盐肉制品。可应用于水产加工品、火腿、香肠、面类、豆腐等等。TG酶在40~45℃、pH6-7的条件下,只需添加0.1-0.3%的量,即可达到明显的效果。 一、什么是TG? TG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开发出的一类用于生产新型蛋白食品的食品添加剂。TG的主要功能因子为谷氨酰胺转胺酶(EC 2.3.2.13,简称TG),不同系列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辅料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TG产品的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TG TG 0.5% 1% 蛋白质99.5% 99% 二、TG具有哪些功能? TG的主要功能因子是谷氨酰胺转胺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人体、高级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够催化蛋白质分子之间或之内的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以及蛋白质分子内谷氨酰胺残基的水解。通过这些反应,可改善各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如营养价值、质地结构、口感和贮存期等。 三、TG在食品加工中有哪些用途 ? 改善食品质构。它可以通过催化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的交联,改善蛋白质的许多重要性能。如用该酶生产重组肉时,它不仅可将碎肉粘结在一起,还可以将各种非肉蛋白交联到肉蛋白上,明显改善肉制品的口感、风味、组织结构和营养。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 资料中心 - 生物在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红军, 邵虎, 黄亚东, 孔令伟, TAO Hongjun, SHAO Hu, HUANG Yadong, KONG Lingwei 作者单位:陶红军,黄亚东,TAO Hongjun,HUANG Yadong(常州红梅乳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3),邵虎,SHAO Hu(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孔令伟,KONG Lingwei(淮安快 鹿牛奶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1) 刊名: 中国酿造 英文刊名:CHINA BREWING 年,卷(期):2010(6) 参考文献(38条) 1.黄六容;何冬兰微生物谷氨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2004(02) 2.王灼维;王璋土壤分离转谷氨酰胺酶生产菌株 2004(04) 3.MOTOKIM;OKIYAMA A;NONAKA M Novel transglutaminase manufacture for praparation of protein gelling compounds 1989 4.MOTOKI M;SEGURO K Transglutaminase and its use for food processing 1998 5.唐名山;王树英;陈坚Streptovcrticillinm mobaraense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表达、纯化和复性[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04) 6.鲁时瑛;岗楠迪;堵国成谷氨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2(06) 7.崔艳华;张兰威谷氨酰胺转氨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 2009(1) 8.姜燕;温其标;唐传核谷氨酰胺转移酶对食物蛋白质成膜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6(08) 9.丁克毅;刘军;EleanorM.Brown转谷氨酰胺酶(MTCrase)改性明胶可食件薄膜的制备[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04) 10.丁克毅轻谷氨酰胺酶改性明胶高强度薄膜的制备 2006(01) 11.张春红;陈海英;车晓彦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谷朊粉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6(12) 12.KURAISHI C;SAKAMOTO J;YAMAZAKI K Production of restructured meat using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without salt or cooking[外文期刊] 1997(3) 13.田少君;梁华民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5(08) 14.熊晓辉;王晓丽;束长丰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内酯豆腐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05) 15.田少君;梁华明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期刊论文]-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06) 16.陈义华;陆兆新;尤华灰色链轮丝菌产转谷氨酰胺酶发酵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3(09) 17.王璋;刘新征;王亮"神舟"4号空间飞行对搭载的转谷氨酰胺酶链霉菌选育的影响[期刊论文]-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04) 18.陈国娟;张春红;刘长江谷氨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7(01) 19.LEE H G;LANIER T C;HAMANN D D Transglutaminase effects on low temperature gelation of fish protein sols[外文期刊] 1997(1) 20.ANDO H;ADACHI M;UMEDA K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transglutaminase derived from microrganisms 1989 21.江波;周红霞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大豆7S蛋白质及肌球蛋白质胶凝性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02) 22.江新业;宋钢以鱼类下脚料制备风味蛋白粉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7(12)

GGT 文档,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测定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

1、方法依据: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测定试剂盒测定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测定。 3、试剂仪器: 3.1 试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原装试剂盒。 3.2 试剂储存:未打开的试剂盒避光保存于2℃~8℃,有效期为一年。试剂开瓶后应避光保存,在2℃~8℃可稳定30天。试剂不可冰冻。 3.3 仪器:迈瑞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4、操作程序 4.1方法原理 γ-GT 催化谷氨酰基转移给受体的反应。本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苯基重氮酸为底物,将底物上的谷氨酰基转移至受体双甘肽,生成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在405 nm进 行吸光度检测,吸光度升高的速率与标本中γ-GT 活力成正比。 γ-GT L-γ-谷氨酰-3-羧基-4-苯基重氮酸 + 双甘肽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 + L-γ-谷氨酰双甘肽 4.2样本要求 新鲜血清样本,采集后及时测定,应避免溶血和污染。血清样本于20℃~25℃保存可稳定6天 4.3上机操作 4.3.1试剂装载、校准、样品和质控血清分析操作详见“《迈瑞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4.3.2 校准: 4.3.2.1 标准液的准备:标准液的准备:校准品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配套冻干品,按说明书要求稀释后分装,-20℃冷冻保存,用前提前15分钟从冰箱中取出,

复溶到室温后上机检测。 4.3.2.2 校准程序:首次使用校准。当有以下情况时需重新校准: 1)换试剂批号或出现质控漂移时; 2)当仪器做完保养后; 3)仪器进行零件更换时。 每次试验前用准备好的校准品进行校准,校准通过后进行检测。 4.3.2.3 质控:在标本开始之前做质控,质控通过后方能进行标本的检测。 4.3.3 测试基本参数 4.4参考范围 女:9~39 U/L 男:11~61 U/L(37℃) (注: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参考范围。) 4.5 方法评价 线性范围:4~650 U/L。样本中含量超出可报告范围,请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反应曲线异常时应进行重复测定确认。 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 ≤ 3.0%; 批间变异系数:CV ≤ 4.5%。 分析灵敏度:本试剂盒的检测低限4U/L。 5、临床意义

氨基酸代谢试题

第十一章氨基酸代谢 一、填空题 1.多肽经胰蛋白酶作用降解后,新产生的羧基端氨基酸是或。 2.氨基酸共有的代谢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谷氨酸在肝脏L—谷氨酸氧化酶作用下生成和还原型NADPH或NADH,前者可进入循环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4.直接生成游离氨的脱氨基方式有和。 5.将氨基从一个氨基酸移向α-酮戊二酸生成和的脱氨基方式称为。 6.转氨酶的辅酶称,它与接受底物脱下的氨基结合转变为。 7.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可产生,它可进人途径进一步代谢。 8.人类对氨基的代谢终产物是____________,鸟类对氨基代谢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鱼类对氨基代谢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 9.能够氧化分解形成乙酰乙酰CoA,并进一步分解为乙酰CoA,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鸟氨酸循环是合成的过程。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 11.尿素分子中的两个N原子,一个来自, 另一个来自 12.尿素循环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和不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13.在尿素循环中,水解产生和鸟氨酸,故此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 二、是非题 1.甲硫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动物组织和植物都不能合成,但微生物能合成。2.人及高等动物不能合成色氨酸,或不能合成足够量维持健康的色氨酸。3.L—谷氨酸脱氢酶不仅是催化L—谷氨酸脱氨作用的主要酶,同时也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不可缺少的酶: 4.L—谷氨酸脱氢酶可催化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作用,其辅酶是FAD。5.谷氨酰胺是体内氨的一种运输、储存形式.也是氨的暂时解毒方式。6.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比例。 7.天冬氨酸的碳架来源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 8.体内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 9.参与尿素循环的酶都位于线粒体内( ) 。 10.羧化酶都需要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 11.在哺乳动物中,利用尿素循环来排出多余的氨()。 三、选择题 1.以下氨基酸除了哪一种外都是必需氨基酸()

谷氨酰胺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谷氨酰胺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导语:大家对于谷氨酰胺转氨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是身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催化剂”,一旦谷氨酰胺转氨酶偏离了正常值,那么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 大家对于谷氨酰胺转氨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是身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催化剂”,一旦谷氨酰胺转氨酶偏离了正常值,那么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人在检测中可能会检查出自己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偏高,那么谷氨酰胺转氨酶偏高怎么办呢? 谷氨酰胺转氨酶是人体肝脏这个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肝脏的一个“晴雨表,肝细胞是谷氨酰胺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病理原因引起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升高有乙型肝炎,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都会引起谷氨酰胺转氨酶升高,谷氨酰胺转氨酶正常值是0-40,谷氨酰胺转氨酶高意味着肝病恶化,且谷氨酰胺转氨酶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这时一定要查明导致谷氨酰胺转氨酶偏高的主要病因,才能针对性防治,只有当引起谷氨酰胺转氨酶升高的主要病因有所好转,谷氨酰胺转氨酶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1、谷氨酰胺转氨酶一旦升高,不能盲目的使用降酶的手段来达到降低谷氨酰胺转氨酶的作用,必须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以及病情、病种进行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2、其次就是我们要去买一些可以有效治疗肝病的药来治疗,比方说肌苷和还原型谷光甘肽,都可以有效地治疗肝功能低弱,但是平时我们也要禁忌乱用药物,在肝功能不好的情况下,很多药是会造成肝脏的中毒现象,比如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等 3、、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来提高免疫力;谷氨酰胺转氨酶高的患者也应该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谷氨酰胺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 英文名称:Glutamine transaminase 别名:转谷氨酰胺酶 产品说明:谷氨酰胺转胺酶(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 ) 是一种催化蛋白质间(或内)酰基转移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或多肽) 之间发生共价交联的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又称转谷氨酰胺酶(TG酶)是由331个氨基组成的分子量约38000的具有活性中心的单体蛋白质,其可催化蛋白质多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发生共价交联,从而改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蛋白质的性质如:发泡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热稳定性、保水性和凝胶能力等效果显著,进而改善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和外观等。传统肉类加工工艺通常加入大量的盐和磷酸,以提高其持水力、连贯性和质地。近期,少盐少磷酸的食物被广泛推广,但其质地和物理性质都不尽如人意。TG酶可以替代部分通常肉制品加工中添加的品质改良剂—磷酸盐,生产低盐肉制品。可应用于水产加工品、火腿、香肠、面类、豆腐等等。TG酶在40~45℃、pH6-7的条件下,只需添加0.1-0.3%的量,即可达到明显的效果。 谷 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简称TGase或TG)又称转谷氨酰胺酶,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开发出的一种能使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使蛋白质分子由小变大的一种新型食品酶制剂。经TG改性后,蛋白质的胶凝性、塑性、持水性、水溶性、稳定性等均会得到改善。另外,TG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它可以通过赖氨酸分子交联到蛋白质大分子上,保护食品中的赖氨酸免受各种加工过程的破坏;TG可用于包埋脂类和脂溶性物质,可使蛋白质形成耐热性、耐水性的膜;采用TG处理后,在蛋白质形成凝胶过程中不需要热处理。因此,TG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酶制剂在食品中应用前景广阔。m 我国于2001年7月1日起将TG作为新增补品种,列入食品添加剂行列, TG酶可通过分子插入、交联反应、脱氨作用,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如提高蛋白质的发泡性、粘接性、乳化性、凝胶性、增稠性和乳化稳定特性等,进而改善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外观、风味、口感和质构等。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鱼制品、豆制品和面制品中。单 一、TG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TG用于碎肉重组 效果:TG可将碎肉粘合为整块肉 2.TG用于低温乳化香肠 效果:TG可改善提高香肠的弹性、质地、口味及风味 3.TG用于仿肉制品 效果:用TG制成的仿肉可作为肠类产品的填充物或部分肉取代物 二、TG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1.TG在酸奶中的应用 效 果:提高产品得率;替代稳定剂使用,提高产品粘度;提高凝胶强度,强烈晃动不分散、改善持水性、减少乳清析出率,降低成本;改善质地、口感、风味,提高市场价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