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初的诗文作家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初的诗文作家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初的诗文作家

第八编清代文学

明朝到了崇祯年间,正如一棵大树,根子已经坏死,不论崇祯皇帝如何勤于政事,也无法挽回明朝覆亡的命运了。1627年,陕西白水农民王二首先起义,到1631年,已经出现了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为首的36营起义军20余万。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沉浮作战,到1641年,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股势力最大的起义军。1644年,张献忠攻入西川,建立了大西政权,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建立大顺政权,明朝灭亡。李自成入城后,由于政策和策略一再失误,加之对清军警惕不足,不能招降吴三桂,1644年4月,吴三桂降清并迎清军入关。4月29日,李自成匆忙称帝,30日退出北京,5月1日清军占领北京。1645年1月,李自成在屡战屡败以后,李本人在湖北九宫山为地主武装所害。南明及起义军余部一直坚持到1664年才最后被清军全部消灭。

清朝建立以后,虽然是异族,但在统治方面采取了与蒙古人完全不同的政策,所以清朝存在了267年,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最后灭亡。在清朝建立后的前100多年里,出现了康、乾盛世,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学术都得到空前繁荣。

清代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程、朱理学得到尊崇,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清朝朝廷要求学习《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是八股取士,亦从中命题。

二、产生了可与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相比美的清代朴学。(即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注重名物的训诂、考据)乾嘉学派。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校勘学、小学、地理、金石、辨伪、辑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编纂了近十万卷的《四库全书》,烧书24回,禁毁书籍3000多种,焚毁图书15万多部。民间为避祸自毁的图书不计其数。

四、密织文网,大兴文字狱。如康熙朝的《明史》案、戴名世的《南山集》

案,雍正朝的曾静案,乾隆朝的文字狱就更多了,一个词、一个字犯了忌讳就可能被抄家杀头。多是捕风捉影,望文生义的冤案。

五、清代,以往各朝兴盛过的文学样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诗、文、词、骈文、戏曲、小说等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是封建时代行将结束时最后的辉煌。

六、在清初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产生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带来了传统学术思想的深刻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启蒙。)

第一章清代的诗文词

第一节清初的诗文作家

一、遗民作家

明末清初,一部分遗民诗文作家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的诗文作品表现出了家国之思、山河之痛的爱国情怀。比较著名的诗文作家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屈大均、申涵光、吴嘉纪等。最著名的当数为后世所尊崇的顾、黄、王三大学者。

1、顾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曾加入复社。明亡以后,曾考察山川形势,图谋恢复故国,晚年定居陕西华阴县。

他主张学以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认为“诗本性情”,应该“为时”、“为事”而作。作文章应有益于天下。因此他的诗作多是抒写国家兴亡、吊古伤今之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风凝练沉重,苍劲质朴,沉雄悲壮。诗风接近杜甫。

2、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清军入关后,曾投身抗清斗争,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认为诗出于性情,是不平之鸣,强调写现实,主张学术经世。他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他的诗文散发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的作品收集在《明夷待访录》中,其中《原君》犹为著名。

3、王夫之,字而农,湖南衡阳人,是一个思想家。明亡,曾起兵抗清,南

明灭亡后,隐遁归山,以著述为事。

他认为,诗是“陶冶性情,别有风旨,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他的诗多表现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含蓄而深沉。他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文章也体现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

另外,遗民诗人如杜濬、钱澄之、归庄、屈大均、吴嘉纪等都写了不少山河破碎、人民遭难、怀念明朝故国的诗篇。

4、遗民散文家有:王猷定、魏禧等,此外还有降清的侯方域,文章都有一定的特色。王猷定以传奇体文笔写古文,是一种创新,对转变明末文风起到了一定作用。魏禧的散文则以议论识见为主,目的是经世致用,文章兼有欧、苏之长。侯方域的文章被时人誉为第一。但其实由于其华而不实,多有做作之嫌。他仿唐人传奇的作品写得较好。

除了以上几人外,当时比较有名的散文作家还有:汪琬、廖燕、姜宸英、冒襄、邵长蘅等人。当时魏禧、侯方域、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二、清初的诗人

清初的诗坛,分为尊唐、宗宋两大潮流。尊唐者重神韵、宗法、格调、肌理,而又有初唐、盛唐、晚唐之分。宗宋者,反流俗、排淫滥,使文入诗,又有苏、黄、剑南之别。但也有自抒胸臆,试创新体的诗人。道光、咸丰以前,国势稳定,诗人或尚典雅,或写性灵,各家俱与现实无关。及至世乱,诗风有了变化,多有愤世哀时之音。

清初的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二人最为著名。二人俱为遗民,都投降了清朝。二人是清初诗坛的领导者,吴宗唐,钱尚宋,影响颇不一样。

1、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江苏常熟人,清军入关后,投降清朝,官至礼部侍郎。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所标榜的诗必盛唐之说,对他们摹拟形似的作品加以抨击,推崇苏东坡、元好问的诗。他的作品虽然也有不少写故国之思的,但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降清变节的耻辱。

2、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的诗富于才华,辞藻美丽,尤长于七言歌行。明亡后,诗中多激楚苍凉之音,主要是对他自己丧

失名节的悲吟。吴伟业和钱谦益不同,他是以唐诗为宗的诗人。

除二人外,清初较早的诗人还有被称为南施北宋的宋琬和施闰章。他们都有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诗风也不相同,宋琬磊落雄健,施闰章清丽婉转,二人都是宗唐的诗人。

3、王士禛和“神韵说”。清初最著名的诗人是王士禛,他是清初宗唐派的代表。

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三人,山东新城人。著述有《精华录》。他接受严羽的论诗理论,标举神韵,他色论诗的主张被称为“神韵说”。

“神韵”一词,在明、清人的批评著作中,如胡应麟的《诗薮(艘)》、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中就屡次提到,而上溯其源,宋严羽《沧浪诗话》中以“入神”为“诗之极致”,唐朝司空图提倡诗歌“韵外之致”等,都对王士禛有所影响。王士禛的“神韵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

他欣赏司空图提出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意境,以及严羽形容盛唐诗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词简净、涵义深远的作品。所谓“言尽意不尽”,“妙在象外”就是他评诗的重要标准,即要求诗要有含蓄深蕴之美。

2、追求清远淡雅的艺术境界。

他从“神韵”的宗旨出发,提倡清幽淡远,自然流丽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境。他在《渔洋诗话》中说:“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高启)“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是也……”

他所谓“天然不可凑泊”,就是指诗要表现一种冲淡闲远的画面,不用生涩的字眼,力求自然天成。因此,他提出“清”、“远”为“神韵”的特点,具有清远的意境,也就富有“神韵”了。他说:

白云抱幽石,绿篠(筱)媚清莲——清也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

何必诗与竹,山水有清音——清远兼之

3、力求表现事物的精神风韵。

我国古代画论、诗论中,“神、”“形”代表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因而高明的画与诗,都讲究“神似”、“传神”,以“神韵”论诗,就是要求不流于形态外表的描摹,而要表现歌咏对象的品格风韵,并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苏轼咏梅诗:竹外一枝斜更好。

陆龟蒙咏牡丹: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风清欲堕时。)

4、以盛唐为尚,标举王(维)、孟(浩然)清音。

王士禛说:“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轻露。”他独推王、孟一路清远闲适的诗风,对李、杜、韩、白都未心折,主要是为了矫正明代前后七子的诗风(雄阔壮大的诗风)。

王渔洋的“神韵说”是康熙时期国家安定、思想禁锢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时代局限性。他的诗论过分强调虚无飘渺的清远境界,产生了一定的流弊。然而它以鲜明的特色,成为清代诗歌理论中颇具影响的理论。

鉴于他的诗歌理论,王渔洋的诗作多是流连风景、咏怀名胜之作,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内容。但他的诗在风格上,神韵天成,清新悠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接近唐时的王、孟。由于对神韵的强调,他的诗重外表,轻内容,形式主义的东西更多一些。

三、清初的词

清初,盛于宋代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词,在清初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出现了很多词人和流派,其中比较著名的词派是浙西词派和阳羡词派,当时最著名的词人实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

1、朱彝尊和浙西词派。朱彝尊,字锡鬯,浙江秀水人,他以宋代姜夔、张炎为宗,是浙西词派的代表。浙西词派的特点是清丽雅正,走的是婉约的路子。

朱彝尊的词,内容一般是感时怀抒写恋情、游冶酬赠、咏物集句,内容相对狭窄而贫弱。艺术上的长处实高秀清丽,杂以咽塞悲凉,词语圆转浏亮,琢句精工。缺点是境界不阔,立意不深。刘大杰认为,朱词“清丽雅正,实为元、明以来所未有,但缺乏高远的境界和风格。

浙西词派的代表,除朱外,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号)日、沈登岸、龚

翔麟,他们被称为“浙西六家”。

至乾隆年间,钱塘人厉鹗成为浙派词的巨匠,继朱彝尊之后扩大了浙派词的声势和影响。厉鹗继承朱彝尊的雅正之说,追求清、婉、淡、幽的特点,认为词应该“远而文,澹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他认为周邦彦为宋代第一人。他的词笔调清疏细巧,字句工炼。擅长写山光水色,表现出幽隽清冷之美。

2、陈维崧和阳羡词派。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阳羡(宜兴)人。他学习苏轼、辛弃疾。陈维崧提倡豪放的词风,同时要求要有深刻的内容,而不能徒具豪放的形式。他的这一主张实是针对词坛积弱不振的局面发出的。由于他的主张是为了荡涤词坛香婉柔靡的风气而倡导新风气,并能够抓住思想内容这一构成文学风格的根本因素,所以能够高屋建瓴,较之从语言、音律上分别豪放、婉约的词论更有说服力,所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维崧的词多豪迈语,但由于他没有苏、辛等人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词豪迈有余,而浑厚不足。

阳羡词派的代表人物,除陈外,还有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维岳等。

3、常州词派。嘉庆以前,词坛多为阳羡、浙西二派所占据,嘉庆初年,出现了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取代浙西主持词坛,影响词坛百余年。

张惠言推尊词体,强调诗词同源,词“与诗赋之流同类”,他以治经方式说词,特别提出“比兴寄托”的主张,张奉晚唐温庭筠为最高正格,他的词作骋情达意,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干净,不乏情韵,意旨常在若隐若现之间。

4、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明珠之子,是一个贵公子。22岁中进士,官御前一等侍卫,后出使北方,盛夏得病而死,年31岁。纳烂性德21岁时娶妻19岁的卢氏,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卢氏是一个身体单薄、多愁善感的女子,作为侍卫要经常伴从皇帝,离别实二人之间经常的事情,每次短暂的相聚接着一次新的离愁,卢氏每次和丈夫分别,心理上就经受不住:“待问归期还未,已看双睫盈盈”。向来能够默默忍受的性德也产生抱怨:“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卢氏21岁去世后,纳兰性德在父亲要求下又娶妻官氏,但始终不能忘怀前妻,他为自己出身贵胄而没有突然抛弃功名而深感懊悔。丧妻的忧伤和疲于应付差事,使他的身体无力抵抗疾病的侵袭,最终英年早逝。

纳兰性德在文学主张上是一个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他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主张以真实的感情为诗歌创作的第一要义。真实的性情和感情,只能来自具体的生活实践。他对那些徒然从形式上模拟陶、谢、李、杜的人实嘲笑的。

2、要求人们正视文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用新的形式表情达意,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其艺术功能,无需模仿古体,应发挥创造力,才可以自立门户。

《渌水亭杂识》:“曲起而词废;词起而诗废;唐体起而古诗废……生乎今之世,近体足以言情矣!好古之士,本无其情,而强效其体以作古乐府,殊觉无味。”

3、提倡文学创作力求做到内容于形式的完美统一,反对以形式束缚内容。他把诗歌创作中撇开内容表达的需要,盲目搬弄故实的文字称为死句,坚决反对涂写自缚手脚的步韵诗。

4、要求在史传文学的创作上避免渗入作家的主观色彩,以保持评价、叙述的客观于公允。

纳兰的词为清人之冠,有人称之为清之李后主,他们的生活和艺术成就都有相似之处。他的词多表现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他虽然年轻,但他的词表现了天真、沉痛和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实最真诚、最有生气、也为大家所喜爱的美丽作品。他的词没有做作,没有虚伪,是实实在在吐露自己的声音。他的词的精神实浪漫的、贵族式的。

纳兰词大多写离愁别恨,即使叙写塞外风光的小令,也都与对家乡与亲人的怀念融为一体。如: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浣溪沙》)

他的词中感人至深,最足以代表他的思想和风格的实他为纪念卢氏写的50多首悼亡词,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亡妻感情的真挚和深刻。如: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有深盟。信得羽衣川钿合,悔教罗袜送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浣溪沙》)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君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

他的这类作品,不流于单纯的思念,而实固执地期望不可能实现的重圆,把希望寄托在宗教或迷信、幻想的传说上,可见他对前妻的痴情。他不能忘怀过去,悼亡词中融情入景,一切景物都蒙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成功地表达了他苍凉的心境,表达了他绵绵不尽的哀思。顾贞观说是:“忧绪以远”“动人凄婉”。总体风格实清丽婉约的。

清代对他的词评价最高。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又初入中原,未然汉人风习,故能真切如此。”谢无量:纳兰词“独为一时之冠”,“盖其情致旖旎,不徒模拟古人,亦所自得者多也,小令尤善。”罗慕华:朱、陈不免太多学者气,纳兰则以口写心,“清新俊秀,自然超逸,情词俱胜,无懈可击”。但他也指出,纳兰词“女性气”过重,少豪迈气概,然而又是这种“女性气”实成就他绝妙好词的要素。

以上三家词人以外,清初的词家还有王士祯、毛奇龄、佟世南、顾贞观、吴伟业等人。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 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 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着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 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解释: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的戏曲论者,其中、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作者是;《钧天乐》的作者是,《风筝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和元代的杂剧。 4、《桃花扇》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剧,体现其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 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2、简述《清忠谱》的思想内容。 3、《长生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4、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5、《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6、简述《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试析《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试析《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一、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二、填空 1、清代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改编迈入的阶段。

第八章——中国文学艺术

第八章——中国文学艺术 重点是山水诗词和名胜楹联。 识记——最著名文学家及其故居、墓地、纪念地 古代 一、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学时期 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源头。屈原 所作的《楚辞》浪漫主义源头,以“风骚”并称于世。 2、屈原——○战国时,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的奠基者 ○主要代表作为《离骚》 ○墓地:旧罗市郊烈女岭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期 1、“五言腾飞”的时期,涌现出曹操、曹丕、曹植等 2、陶渊明——○东晋诗人,田园诗人,奠定我国田园诗的基石 ○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诗并记》(湖南省桃花县城西南) ○墓地:九江县马回岭 3、谢灵运——○东晋,山水诗奠基者 三、唐代文学时期——散文、传奇、唐诗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标志 1、王勃——○字子安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2、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 ○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墓地:安徽当涂县青山西麓 4、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经安史之乱,诗为“诗史”, 称“诗圣” ○其“三吏”、“三别”等诗篇深刻反映唐代因战 乱使百姓深受其害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次漫游时写出的诗篇

○纪念地:巩义市,杜甫草堂在成都 墓地:河南巩义市 5、张继——○字懿孙,《枫桥夜泊》 6、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墓地:河南省孟县 7、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永州八记》堪称游记体散文的代表作 ○在山水游记方面成就最突出 ○纪念地:湖南 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后人纪念他称白沙堤为白堤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 ○墓地:龙门香山琵琶峰 四、宋代文学时期——最高成就为宋词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墓地:河南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墓地:河南 3、范仲淹——○字希文 ○《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墓地:河南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点整理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34.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北宋志传》或《杨家府演义》。 35.《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36.《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续西游记》、《西游补或后西游记》等。 37.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38.《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3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淸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淸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 ,钱谦益为代表的___________ ?吴伟业为代表的_________ 0 2、淸初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 x ___________ 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淸初散文三大家描侯方域、__________ 、 __________ 侯方域的散文以___________ 见长.名篇有和_________ 4、"岭南三大家'、是抬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恸哭八军俱编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婆词派有以朱林瞠为代表的__________ ?以陈维糕为代表的_________ ?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____________ > 7、吴伟业以______ 为宗?氏诗歌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他最大的贡献在七有歌行体,代农作是______________ : 8、钱谦益建立起“___________ “的真怙论,主张兼采 ________ ?创建___________ 诗派.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略述顾炎贰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木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k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淸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X解释:1、苏州派

古代文学清代课堂笔记

1.王士祯“盛世”诗人代表,提出了神韵说。王士祯的诗歌意境方面,冲淡闲远,诗歌语言方面含蓄凝练,其诗空灵淡泊、富有诗情画意,但在内容上比较贫弱,代表作《秦淮杂诗》。 2.沈德潜的“格调说”。 他的主张主要有两点: 一是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要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要求,所以是做必须温柔敦厚。 二是创作方法上要学古体,近期要宗盛堂。 他的理念是前后七子理论的发挥,诗歌多歌颂功德之作。 3.翁方纲“肌理说” “肌理”含有文理与义里两个方面:文理及形式,义理即思想意义,以反对二者截然分开。其中义理主要与学问相联系,所以他的诗是学问学。 4.袁枚“性灵说” 袁枚,号简斋,钱塘人。 写诗倡言“性灵”,不拘格套,与公安派主张相似。 5.骈文中兴 清中叶出现大批骈文作家,代表作家有汪中,代表作品有《哀盐船文》。 6.桐城派 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始于方苞,成于姚鼐。 “言有物”是作文章要符合道统,为文的目的是要通经明道:“言有序”是文章要符合文统。要与好文章必须学习古人的法则。道统与文统的结合是桐城派古文的最高境界。7.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龚鼎孳、钱谦益 【背诵默写】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0.《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剧情:《桃花扇》共44出,分上下两本。剧本写的是南明王朝的覆亡史。 思想内容 (1)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南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政治上的腐败。(马士英、阮大铖、许定国、左良玉、史可法) (2)《桃花扇》对复社文人的态度,反映了作家的政治理想。(通过男主人公侯方域的形象,作家赞成复社文人建立清明廉洁政治的主张和反对权奸的正义斗争。) (3)以极大的同情和憧憬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歌姬艺人。 (4)《桃花扇》作为南明王朝的覆亡史,不可避免地要写到抗清斗争。(孔尚任以极大的崇敬描写了史可法死守扬州的壮烈斗争。) 艺术成就 (1)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是《桃花扇》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桃花扇》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都有事实依据。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 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 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 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 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 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 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 台效果。 27.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 2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9.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30.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31.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32.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33.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 34.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5.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七、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7.1 复习笔记 一、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1.诗坛多元格局 (1)沈德潜 ①沈德潜论诗原本叶燮,经其推演,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使诗歌“去淫滥以归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 ②他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的范本,影响颇大。 ③其诗歌创作,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因曾接触人世祸患,也写有一些“以微词通讽谕”的诗歌。但其大量诗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 (2)厉鹗 其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著有《宋诗纪事》。他作诗重学问,主空灵,合写景与宗宋为一,代表浙派的风格特点。其诗主要写山水,以杭州和西湖风景为主,遍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诗中境界流露一种寒意,于幽新隽妙融入孤寂冷落之情。 (3)翁方纲 其论诗提倡肌理说,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常以学问为诗,用韵语作考据。

2.袁枚及性灵派诗人 (1)袁枚 ①袁枚生活通脱放浪,个性独立不羁颇具离经叛道、反叛传统的色彩。他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认为“诗言志,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对虚伪的假道学深恶痛绝,表现出封建社会末期个性解放思想再次苏醒。 ②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性灵”,其含义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而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他提倡创写“有我”之旨,这是性灵说审美价值的核心。同时,在艺术构思中,还要做到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他推重独创,反对模拟。 ③袁枚在“吟咏性情”的基点上构成完整体系的诗歌理论,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对格调模拟复古、肌理考据学问、神韵纤巧修饰、浙派琐屑饾饤给予有力的冲击,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④袁枚的笔触相当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而且清灵隽妙,具有情感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 (2)性灵派诗人 ①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是赵翼和蒋士铨。 ②和“乾隆三大家”对称的“后三家”是舒位、王昙和孙原湘。其中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后者的影响更为直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古代文学史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著有《带经堂集》等。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古代文学明清名词解释

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指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的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是诗歌发展的逆流. 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 茶陵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承前启后,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于诗文变化,颇有影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但在创作实践中,李东阳的诗文未脱离台阁之气。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马船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等。 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明中期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四大声腔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解释及简答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 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7、桐城派 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8、才子佳人小说 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9、才学小说 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0、“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1、“阅微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2、“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3、“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 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4、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15、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16、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17、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8、“南洪北孔” 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及论述题 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编 清代文学(绪论及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八编清代文学 绪论 0.1 复习笔记 一、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1.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清王朝统治者利用明王朝的降臣降将,悉依明制设立朝廷,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会思想文化,定都之后便尊孔崇儒,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尤其是康熙,他博学而重视文教,崇尚朱熹并提高其地位,还任用了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官员,宋代理学遂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编书与禁书 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的方式之一是编书,他们实行“偃武修文”的措施,诏开博学鸿词科,将全国的学者名流吸收到朝廷之中编修《明史》《康熙字典》等。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大总汇。在以行政手段搜集全国图书的同时,也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检查,明令各地查缴“违碍”的书籍,然后销毁,后来更扩大查禁范围,明末将相朝臣、明末清初文人的著作,都在查禁之列。 3.日益严苛的文字狱 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案件之繁多,株连之广,惩治之残

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文人普遍怀有忧谗畏讥、惴惴不安的心情,形成了畏惧、郁闷的心态和看风使舵的处世态度,也影响了当时的学术风气。 4.汉学的兴盛 从学术源流上讲,乾嘉汉学导源于清初的顾炎武,从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制的结果。在文字狱的恫慑下,人们丢掉了经世致用的精神,不关心当世之务,只埋头于古文献里。在学术方面,乾嘉汉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只能说是做了丰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脱离现实的倾向导致缺乏思想理论的建树。 5.桐城古文正宗的确立 方苞提出古文“义法”说,姚鼐将其发展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以及桐城派古文确立其正宗地位,都与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和汉学的兴盛有关系。 6.文学的滞化现象 汉学之学术思想还渗透进诗歌和小说领域。 (1)诗歌方面 翁方纲的肌理说包括义理、文理,王士禛的神韵说强调含蓄蕴藉,沈德潜的格调说悉依儒家诗教,使诗与社会现实拉开了距离,诗不再是陶冶性情,而是可资考据学术渊源、历史是非得失的材料。 (2)小说方面 历史小说重在叙述历史事件,不仅可作“正史”看,而且可学到稽古、用兵之类的学问;某些作品虽有人物、情节、思想内蕴,但以逞才学为能事,添入许多学问、技艺,违背了小

明清小说整理

明清小说 ---By cly 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梁启超提出“熏浸刺提”,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提。 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 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熊大木模式(余象斗杨尔曾) 康熙二十六(1687)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拟话本小说神魔小说 拟话本小说:《石点头》《照世杯》《十二楼》《豆棚闲话》 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曾朴李宝嘉 《金瓶梅》是:通俗小说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短篇白话小说): 三言:作者冯梦龙《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二拍:作者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选出40篇,编成《今古奇观》 三话: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 《三国演义》人物: 典韦陆逊吕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曹操毛宗岗评点 《红楼梦》人物: 紫鹃林红玉傻大姐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书商程伟元伙同文人高鹗续作的 《水浒传》人物: 燕青乐和(铁叫子)石秀杨志宋清金圣叹评点 《金瓶梅》人物: 宋惠莲陈经济清代初年张竹坡以评《金瓶梅》闻名 《儒林外史》人物:严贡生杜慎卿周进(哭昏)牛浦郎杜少卿牛浦郎婴宁马纯上匡超人名言:“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聊斋志异》人物:青凤纪昀批评其是“一书而兼二体” 明代蒲松龄编写的一部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近500篇。多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表现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思考的结果。在艺术上情节丰美,叙述语言平易,具有诗化倾向。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旧红学”(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新红学”(1921到1954)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俞平伯 话本与拟话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解释: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的戏曲论者,其中、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作者是;《钧天乐》的作者是,《风筝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和元代的杂剧。 4、《桃花扇》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剧,体现其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清代名词解释整理

神韵说:是指清朝初期士人王士祯为代表的诗歌主张,(其主旨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大体相同,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这些诗含蓄空灵,追求幽静淡泊之美,强化了诗的审美特征,成员中较著名的有吴雯、洪昇、宗元鼎等人。 钱王代兴:王士祯,号阮亭,别号鱼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受家庭熏陶,自幼能作诗,并有诗名。顺治十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己而起,主持风雅,即“钱王代兴”。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遗民诗人:明清鼎革之际,一些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明朝遗民用血泪写成的诗篇,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著名的遗民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杜濬、吴嘉纪、归庄等。代表作有顾炎武的《秋山》等。 虞山诗派:清初,受钱谦益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他们反对明七子、竟陵派和严羽《沧浪诗话》,内容多抒发改朝换代的思想感慨和民生疾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后秋兴》组诗之一。 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在继承元、白歌行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叙事诗,以《圆圆曲》为代表。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但多伤情忆语,别有一种令人不以卒读的凄惋,是第一流的婉约文字。代表作《长相思》、《如梦令》。 格调说:康乾年间沈德潜倡导,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创作有益“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形式上做到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 肌理说:嘉庆年间以翁方纲为首的一诗派。“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义理,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的学问;文理,是指自古以来的各种作诗方法;肌理说把义理与文理统一起来,即把学问材料与写作方法统一起来,以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 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是对公安派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情是诗歌的本源;讲个性,不可因袭;强调有“才”,要磨炼;文学应有时代特色。代表作有《马嵬驿》等。 厉鹗浙派(浙派词):上承朱彝尊、查慎行,继起的浙派词人厉鹗成就最大。其推衍了朱氏的“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作为词人之“能事”主张参书卷、学宋诗,多写杭州西湖 桐城派:是清中叶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等都是安微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和《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

课外练习 第八编 清代文学

课外练习第八编清代文学 公元1644年至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时期。清代文学中各种样式、各种体裁最为完备,而且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它集封建文学发展之大成,乃是三千年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清代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等,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清代文学也是中国新旧两种文学的一个交叉点。旧的文学及其形式在取得成功的同时,逐渐在发挥殆尽中趋于消亡,新的文学及其形式却正在发展成长。所以,清代的两百多年,文学上成就最多,变动也最大。 第一章聊斋志异 一、基本知识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的概念最初出现于五四前后,用来区别于白话小说。从小说发展的纵向来说,一般包括以魏晋南北朝的志怪与志人、唐传奇、明代的“三灯丛话”以及清代的《聊斋志异》等小说作品。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婴宁》。 2、阅读作品:《席方平》、《黄英》、《叶生》、《劳山道士》等。 三、思考与练习 1、《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于哪些方面? 2、《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主要分哪几类?

3、《聊斋志异》与过去的志怪小说有何不同? 第二章《儒林外史》 一、基本知识 讽刺小说:主要是指以贬抑现实的态度和讽刺的表现方法而独标一帜的小说。广义的讽刺有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儒林外史》第五回、第六回。 2、阅读作品:《儒林外史》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儒林外史》有何结构特点?

3、《儒林外史》刻画了哪几类知识分子? 第三章《红楼梦》 一、基本知识 1、脂评本:这是指《红楼梦》的八十回抄本系统,题名为《石头记》,大多附有脂砚斋评语,比较重要的有脂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 2、程高本:这是指《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排印本系统,最早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以活字排印,书名改为《红楼梦》。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比较重要的版本有程甲本、程乙本。 3、评点派:一个“红学”流派。评点派采用评述、评点的方法,以探索作品内容、本事或阐述其思想、艺术价值。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红楼梦》第八回。 2、阅读作品:《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四回等。 三、思考与练习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解释及简答?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 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 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7、桐城派 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8、才子佳人小说 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9、才学小说 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0、“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1、“阅微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2、“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3、“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着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着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4、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15、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16、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17、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8、“南洪北孔” 指清代着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及论述题 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2、简析清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