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辅助元件

液压辅助元件
液压辅助元件

第六章液压辅助元件

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滤油器、油箱、热交换器、管件等元件属于辅助元件,这些元件结构比较简单,功能也较单一,但对于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噪声、温升、可靠性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当对液压辅助元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液压辅助元件中,大部分元件都已标准化,并有专业厂家生产,设计时选用即可。只有油箱等少量非标准件,品种较少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有时需要根据液压设备的要求自行设计。

第一节滤油器

一、滤油器的作用及性能

1.滤油器的作用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形成或系统外的侵入,液压油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颗粒不仅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而且会堵塞阀件的小孔,卡住阀芯,划伤密封件,使液压阀失灵,系统产生故障。因此,必须对液压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颗粒进行清理,目前,控制液压油洁净程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滤油器。滤油器的主要功用就是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控制油的洁净程度

2.滤油器的性能指标

滤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有过滤精度、通流能力、压力损失等,其中过滤精度为主要指标。

(1)过滤精度滤油器的工作原理是用具有一定尺寸过滤孔的滤芯对污物进行过滤。过滤精度就是指,滤油器从液压油中所过滤掉的杂质颗粒的最大尺寸(以污物颗粒平均直径d表示)。

目前所使用的滤油器,按过滤精度可分为四级:粗滤油器(d≥0.1mm)、普通滤油器(d≥0.01mm)、精滤油器(d≥0.001mm)和特精滤油器(d≥0.0001mm)。

过滤精度选用的原则是:使所过滤污物颗粒的尺寸要小于液压元件密封间隙尺寸的一半。系统压力越高,液压件内相对运动零件的配合间隙越小,因此,需要的滤油器的过滤精度也就越高。液压系统的过滤精度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压力。

表6-1为过路精度选择推荐值。

表6-1滤油器过滤精度推荐值

(2)通流能力滤油器的通流能力一般用额定流量表示,它与滤油器滤芯的过滤面积成正比。

(3)压力损失指滤油器在额定流量下的进出油口间的压差。一般滤油器的通流能力越好,压力损失也越小。

(4)其他性能滤油器的其它性能主要指:滤芯强度、滤芯寿命、滤芯耐腐蚀性等定性指标。不同滤油器这些性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各自的优劣。

3.滤油器的典型结构

按过滤机理,滤油器可分为机械滤油器和磁性滤油器两类。前者是使液压油通过滤芯的孔隙时将污物的颗粒阻挡在滤芯的一侧;后者用磁性滤芯将所通过的液压油内铁磁颗粒吸附在滤芯上。在一般液压系统中常用机械滤油器,在要求较高的系统可将上述两类滤油器联合使用。在此着重介绍机械滤油器。

(1)网式滤油器图6-1为网式滤油器结构图。它是由上端盖1、下端盖4之间连接开有若干孔的筒形塑料骨架(或金属骨架)组成,在骨架外包裹一层或几层过滤网2。滤油器工作时,液压油从滤油器外通过过滤网进入滤油器内部,再从上盖管口处进入系统。此滤油器属于粗滤油器,其过滤精度为0.13~0.04mm,压力损失不超过0.025MP a,这种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与铜丝网的网孔大小,铜网的层数有关。网式滤油器的特点为: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强,压力损失小,清洗方便,但是过滤精度低。一般安装在液压泵的吸有管口上用以保护液压泵。

图6-1网式滤油器

1-上端盖2-过滤网3-骨架 4 –下端盖(2)线隙式滤油器图6-2为线隙式滤油器结构图,它是由端盖1、壳体2、带孔眼的筒形骨架,和绕在骨架3外部的金属绕线组成。工作时,油液从孔a进入滤油器内,经线间的间隙、骨架上的孔眼进入滤芯中再由孔b流出。这种滤油器利用金属绕线间的间隙过滤,其过滤精度取决于间隙的大小。过滤精度有30m m、50 m m、和80m m三种精度等级,其额定流量为6~25L/min,在额定流量下,压力损失为0.03~0.06MPa。线隙式滤油器分为吸油管用和压油管用两种。前者安装在液压泵的吸油管道上其过滤精度为0.05~0.1mm,通过额定流量时压力损失小于0.02MPa;后者用于液压系统的压力管道上,过滤精度为0.03~0.08mm,压力损失小于0.06MP a。这种滤油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通油性能好,过滤精度较高,所以应用较普遍。缺点是不易清洗,滤芯强度低。多用于中、低压系统。

图6-2线隙式滤油器

1-端盖2-壳体3-骨架4-金属绕线

(3)纸芯式滤油器纸芯式滤油器以滤纸(机油微口滤纸)为过滤材料,把厚度为0.35~0.7的平纹或波纹的酚醛树脂或木浆的微孔滤纸,环绕在带孔的镀锡铁皮骨架上,制成滤纸芯(如图6-3所示)。油液从滤芯外面经滤纸进入滤芯内,然后从孔道a流出。为了增加滤纸1的过滤面积,纸芯一般都做成折叠式。这种滤油器过滤精度有0.01mm和0.02mm两种规格,压力损失为0.01~0.04MPa,其特点为过滤精度高,缺点是堵塞后无法清洗,需定期更换纸芯,强度低,一般用于精过滤系统。

图6-3纸芯式滤油器

1-滤纸2-骨架

(4)烧结式滤油器图6-4为烧结式滤油器结构图。此滤油器是由端盖1、

壳体2、滤芯3组成,其滤芯是由颗粒状铜粉烧结而成。其过滤过程是:压力油从a孔进入,经铜颗粒之间的微孔进入滤芯内部,从b孔流出。烧结式滤油器的过滤精度与滤芯上铜颗粒之间的微孔的尺寸有关,选择不同颗粒的粉末,制成厚度不同的滤芯就可获得不同的过滤精度。烧结式滤油器的过滤精度为0.01~0.001mm之间,压力损失为0.03~0.2MP a。这种滤油器的特点是强度大,可制成各种形状,制造简单,过滤精度高。缺点是难清洗,金属颗粒易脱落。用于需要精过滤的场合。

图6-4烧结式滤油器

1-端盖2-壳体3-滤芯

4.滤油器的选用

选择滤油器时,主要根据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滤油器的特点综合考虑来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系统的工作压力系统的工作压力是选择滤油器精度的主要依据之一。系统的压力越高,液压元件的配合精度越高,所需要的过滤精度也就越高。

(2)系统的流量过滤器的通流能力是根据系统的最大流量而确定的,一般,过滤器的额定流量不能小于系统的流量。否则滤油器的压力损失会增加,滤油器易堵塞,寿命也缩短。但滤油器的额定流量越大,其体积造价和也越大,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流量。

(3)滤芯的强度滤油器滤芯的强度是一重要指标。不同结构的滤油器有不同的强度。在高压或冲击大的液压回路应选用强度高的滤油器。

5.滤油器的安装

滤油器的安装是根据系统的需要而确定的,一般可安装在图6-5所示的各种位置上:

图6-5滤油器的安装

(1)安装在液压泵的吸油口如图6-5a)所示,在泵的吸油口安装滤油器,可以保护系统中的所有元件,但由于受泵吸油阻力的限制,只能选用压力损失小的网式滤油器。这种滤油器过滤精度低,泵磨损所产生的颗粒将进入系统,对系统其他液压元件无法完全保护,还需其它滤油器串在油路上使用。

(2)安装在液压泵的出油口上如图6-5b)所示,这种安装方式可以有效的保护除泵以外的其它液压元件,但由于滤油器是在高压下工作,滤芯需要有较高的强度,为了防止滤油器堵塞而引起液压泵过载或滤油器损坏,常在滤油器旁设置一堵塞指示器或旁路阀加以保护。

(3)安装在回油路上如图6-5c)所示将滤油器安装在系统的回油路上。这种方式可以把系统内油箱或管壁氧化层的脱落或液压元件磨损所产生的颗粒过滤掉,以保证油箱内液压油的清洁使泵及其它元件受到保护。由于回油压力较低,所需滤油器强度不必过高。

(4)安装在支路上这种方式如图6-5d)所示,主要安装在溢流阀的回油路上,这时不会增加主油路的压力损失,滤油器的流量也可小于泵的流量,比较经济合理。但不能过滤全部油液,也不能保证杂质不进入系统。

(5)单独过滤如图6-5e)所示,用一个液压泵和滤油器单独组成一个独立与系统之外的过滤回路,这样可以连续清除系统内的杂质,保证系统内清结。一般用于大型液压系统。

第二节蓄能器

蓄能器是在液压系统中储存和释放压力能的元件。它还可以用作短时供油和吸收系统的振动和冲击的液压元件。

一、蓄能器的类型和结构

蓄能器主要有重锤式、充气式和弹簧式三种类型。

1.重锤式蓄能器

重锤式蓄能器的结构原理图如图6-6所示,它是利用重物的位置变化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锤1通过活塞2作用于液压油3上,使之产生压力。当储存能量时,油液从孔a经单向阀进入蓄能器内,通过柱塞推动重物上升;释放能量时,柱塞同重物一起下降,油液从b孔输出。这种蓄能器结构简单、压力稳定、但容量小、体积大、反应不灵活、易产生泄漏。目前只用于少数大型固定设备的液压系统。

图6-6重锤式蓄能器

1-重物2-柱塞3-液压油

2.弹簧式蓄能器

图6-7为弹簧式蓄能器的结构原理图,它是利用弹簧的伸缩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弹簧1的力通过活塞2作用于液压油3上。液压油的压力取决于弹簧的预紧力和活塞的面积。由于弹簧伸缩时弹簧力会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油压也会发生变化。为减少这种变化,一般弹簧的刚度不可太大,弹簧的行程也不能过大,从而限定了这种蓄能器的工作压力。这种蓄能器用于低压、小容量的系统,常用于液压系统的缓冲。弹簧式蓄能器具有结构简单、反应较灵敏等特点,但容量较小、承压较低。

图6-7弹簧式蓄能器

1弹簧2-活塞3-液压油

3.充气式蓄能器

充气式蓄能器是利用其体的压缩和膨胀来储存和释放能量。为安全,所充气体一般为惰性气体或氮气。常用的充气式蓄能器有活塞式和气囊式两种,如图6-8所示。

(1)活塞式蓄能器图6-8a)为活塞式蓄能器结构图,压力油从a口进入,推动活塞,压缩活塞上腔的气体而储存能量;当系统压力低于蓄能器内压力时,气体推动活塞,释放压力油,满足系统需要。这种蓄能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但由于缸体的加工精度较高,活塞密封易磨损,活塞的惯性及摩擦力的影响,使之存在造价高、易泄漏、反应灵敏程度差等缺陷。

(2)气囊式蓄能器图6-8b)为气囊式蓄能器结构图,由图可知,气囊2安装在壳体3内,充气阀1为气囊充入氮气,压力油从入口顶开菌形限位阀4进入蓄能器压缩气囊,气囊内的气体被压缩而储存能量;当系统压力低于蓄能器压力

时,气囊膨胀压力油输出,蓄能器释放能量。菌形限位阀的作用是防止气囊膨胀时从蓄能器油口处凸出而损坏。这种蓄能器的特点是气体与油液完全隔开,气囊惯性小、反应灵活、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蓄能器之一。

图6-8充气式蓄能器

a)活塞式蓄能器b)气囊式蓄能器

1-充气阀2-气囊3-壳体4-限位阀

二、蓄能器的容量计算

蓄能器的容量是选用蓄能器的主要指标之一。不同的蓄能器其容量的计算方法不同,在此仅对应用最为广泛的气囊式蓄能器,用作辅助能源时容量的计算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图6-9气囊式蓄能器的工作状态

气囊式蓄能器在工作前要先充气,当充气后气囊会占据蓄能器壳体的全部体积,假设此时气囊内的体积为v0,压力为p0;在工作状态下,压力油进入蓄能器,使气囊受到压缩,此时气囊内气体的体积为V1,压力为p1;压力油释放后,气囊膨胀其体积变为V2,压力降为p2,如图6-9所示。根据波义尔气体定律可知

p0V0n=p1V1n=p2V2n=co nst

(6-1)

式中p0V0——蓄能器没有压力油输入时,气囊内预充气体的压力和体积;

p1V1——蓄能器在工作状态下气囊压缩后其内腔的压力和体积;

p2V2——蓄能器在释放能量后气囊内压力和体积;

n——由蓄能器工作状态所确定的指数:当蓄能器释放能量的速度为缓慢的时,如用来保压或补偿泄漏,可以认为气体是在等温条件下工作,取n=1;当蓄能器迅速释放能量时,如用来大量供油时,可以认为是在绝热条件下工作,

取n=1.4。设蓄能器储存油液的最大容积为V W,则有

V W=V2-V1/ (6-2)

将式(6-2)与(6-1)联立,可得

V0=V W(p2/p0)1/n / [1-(p2/p1)1/n] (6-3)

或V W=V0p01/n[(1/p2)1/n-(1/p1)1/n] (6-4) 理论上,充气压力p0与释放能量后的压力p2应当相等,但由于系统中有泄漏,为了保证系统压力为p2时蓄能器还能向系统供油,应使p0

p1和p2为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和维持系统工作的最低工作压力,他们均由系统的要求确定;V0为气囊的最大容积,也可认为是蓄能器的容积,在确定V0时,应先由式6-3计算出V0,再查手册选取蓄能器容积标准值。

例6-1在一个最高和最低工作压力分别为p1=20MPa、p2=10MPa的液压系统中,若蓄能器的充气压力为p0=9MPa,求满足输出5L液体的蓄能器的容量。

解若蓄能器慢速输油时,n=1,由式(6-3)有

V0=5(10/9)/[1-(10/20)]=11.11

蓄能器快速输油时,n=1.4,由式(6-3)有

V0=5(10/9)1/1.4/[1-(10/20)1/1.4]=13.81

三、蓄能器的安装使用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安装的位置,由蓄能器的功能来确定。在使用和安装蓄能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气囊式蓄能器应当垂直安装,倾斜安装或水平安装会使蓄能器的气囊与壳体磨损,影响蓄能器的使用寿命。

2.吸收压力脉动或冲击的蓄能器应该安装在振源附近。

3.安装在管路中的蓄能器必须用支架或挡板固定,以承受因蓄能器蓄能或释放能量时所产生的动量反作用力。

4.蓄能器与管道之间应安装止回阀,以用于充气或检修。蓄能器与液压泵间应安装单向阀,以防止停泵时压力油倒流。

第三节油箱

油箱的主要功用是储存油液,同时箱体还具有散热、沉淀污物、析出油液中渗入的空气以及作为安装平台等作用。

一、油箱的分类及典型结构

1.油箱的结构

油箱可分为开式结构和闭式结构两种,开式结构油箱中的油液具有与大气相同的自由液面,多用于各种固定设备;闭式结构的油箱中的油液与大气是隔绝的,多用于行走设备及车辆。

开式结构的油箱又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油箱是利用主机的底座作为油箱。其特点是结构紧凑、液压元件的泄漏容易回收,但散热性能差,维修不方便,对主机的精度及性能有所影响。

分离式油箱单独成立一个供油泵站,与主机分离,其散热性、维护和维修性均好与整体式油箱,但须增加占地面积。目前精密设备多采用分离式油箱。

2.油箱的典型结构

图6-10为开式结构分离式油箱的结构简图。箱体10一般用2.5~4mm左右的薄钢板焊接而成,表面涂有耐油涂料;油箱中间有两个隔板7和9,用来将液压泵的吸油管1与回油管4分离开,以阻挡沉淀杂物及回油管产生的泡沫;油箱顶部的安装板5用较厚的钢板制造,用以安装电动机、液压泵、集成块等部件。在安装板上装有滤油网2防尘盖3用以注油时过滤,并防止异物落入油箱。防尘盖侧面开有小孔与大气相通;油箱侧面装有液位计12用以显示油量;油箱底部装有排油阀8用以换油时排油和排污。

图6-10油箱简图

1-吸油管注油器2-滤油网3-防尘盖泄油管4-回油管5-安装板6-液位计7-下隔板8-排油阀9-上隔板10-箱体

二、油箱的设计

油箱属于非标准件,在实际情况下常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油箱设计时主要考虑油箱的容积、结构、散热等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仅将设计思路简介如下。

1.油箱容积的估算

油箱的容积是油箱设计时需要确定的主要参数。油箱体积大时散热效果好,但用油多,成本高;油箱体积小时,占用空间少,成本降低,但散热条件不足。

在实际设计时,可用经验公式初步确定油箱的容积,然后再验算油箱的散热量Q1,计算系统的发热量Q2,当油箱的散热量大于液压系统的发热量时(Q1>Q2),油箱容积合适;否则需增大油箱的容积或采取冷却措施(油箱散热量及液压系统发热量计算请查阅有关手册)。

油箱容积的估算经验公式为

V=αq (6-4)

式中V—油箱的容积(L)

q—液压泵的总额定流量(L/min)

α--经验系数(min),其数值确定如下:

低压系统:α=2—4min

中压系统:α=5—7min

中、高压或高压大功率系统:α=6—12min

2.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容积后,油箱的结构设计就成为实现油箱各项功能的主要工作。设计油箱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箱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油箱一般用2.5~4mm的钢板焊接而成,尺寸大者要加焊加强筋。

2)泵的吸油管上应安装100~200目的网式滤油器,滤油器与箱底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滤油器不允许露出油面,防止泵卷吸空气产生噪声。系统的回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防止回油冲溅产生气泡。

3)吸油管与回油管应隔开,二者间的距离尽量远些,应当用几块隔板隔开,以增加油液的循环距离,使油液中的污物和气泡充分沉淀或析出。隔板高度一般取油面高度的3/4。

4)防污密封。为防止油液污染,盖板及窗口各连接处均需加密封垫,各油管通过的孔都要加密封圈,

5)油箱底部应有坡度,箱底与地面间应有一定距离,箱底最低处要设置放油塞。

6)油箱内壁表面要做专门处理。为防止油箱内壁涂层脱落,新油箱内壁要经喷丸、酸洗和表面清洗,然后可涂一层与工作液相容的塑料薄膜或耐油清漆。

第四节热交换器

液压系统在工作时液压油的温度应保持在15~65C?之间,油温过高将使油液迅速变质,同时油液的粘度下降,系统的效率降低;油温过低则油液的流动性变差,系统压力损失加大,泵的自吸能力降低。因此,保持油温的数值是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受车辆负荷等因素的限制,有时靠油箱本身的自然调节无法满足油温的需要,需要借助外界设施满足设备油温的要求。热交换器就是最常用的温控设施。热交换器分冷却器和加热器两类。

一、冷却器

冷却器按冷却形式可分为水冷、风冷和氨冷等多种形式,其中水冷和风冷是常用的冷却形式。

图6-11a)为常用的蛇形管式水冷却器,将蛇形管安装在油箱内,冷却水从管内流过,带走油液内产生的热量。这种冷却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热交换效率低,水耗大。

图6-11b)为大型设备常用的壳管式冷却器,它是由壳体1铜管3及隔板2组成。液压油从壳体1的左油口进入,经多条冷却铜管3外壁及隔板冷却后,从壳体右口流出。冷却水在壳体右隔箱4上部进水口流入,再上部铜管3内腔到达壳体左封堵,然后再经下部铜管3内腔通道,由壳体右隔箱4下部出水口流出。由于多条冷却铜管及隔墙的作用,这种冷却器热交换效率高,但体积大,造价高。

图6-11冷却器

a) 蛇形管式b)壳管式

1-壳体 2-隔板 3-铜管 4-壳体隔箱

近年来出现了翅片式冷却器,即将冷却管外套有多个具有良好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翅片,以增加散热面积。

风冷式散热器在行走车辆的液压设备上应用较多,风冷式冷却器可以是排管式,也可以用翅片式(单层管壁),其体积小,但散热效率不及水冷式高。

冷却器一般安装在液压系统的回油路上或在溢流阀的溢流管路上。图6-12为冷却器的安装位置的例子。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直接进入系统,已发热的回油和溢流阀溢出的油一起经冷却器1冷却后回到油箱。单向阀2用以保护冷却器,截止阀3

是当不需要冷却器时打开,提供通道。

图6-12冷却器的安装位置

二、加热器

液压系统中所使用的加热器一般采用电加热方式。电加热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设定所需温度,温控误差较小。但电加热器的加热管直接与液压油接触,易造成箱体内油温不均匀,有时加速油质裂化,因此,可设置多个加热器,且控制加热器不宜过高。图6-13为加热器的应用。加热器2安装在油箱的箱体壁上,用法兰连接。

图6-13加热器的安装

1-油箱 2-加热器

第五节管件

将分散的液压元件用油管和管接头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油管的性能、管接头的结构对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在此介绍常用的液压油管及管接头的结构,供设计液压装置选用连接件时参考。

一、油管

1.油管的种类

在液压系统中,所使用的油管种类较多,有钢管、铜管、尼龙管、塑料管、橡胶管等,在选用时要根据液压系统压力的高低,液压元件安装的位置,液压设备工作的环境等因素。

(1)钢管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两类。前者一般用于高压系统,后者用于中低压系统。钢管的特点是:承压能力强,价格低廉,强度高、刚度好,但装配和弯曲较困难。目前在各种液压设备中,钢管应用最为广泛。

(2)铜管铜管分为黄铜管和紫铜管两类,多用紫铜管。铜管局有装配方便、易弯曲等优点,但也有强度低,抗震能力差、材料价格高、易使液压油氧化等缺

点,一般用于液压装置内部难装配的地方或压力在0.5—10MPa 的中低压系统。

(3)尼龙管 这是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新型管材,承压能力有2.5和8MPa 两种。尼龙管具有价格低廉,弯曲方便,等特点,但寿命较短。多用于低压系统替代铜管使用。

(4)塑料管 塑料管价格低,安装方便,但承压能力低,易老化,目前只用于泄漏管和回使用。

(5)橡胶管 这种油管有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管由夹有钢丝编织层的耐油橡胶制成,钢丝层越多,油管耐压能力越高。低压管的编织层为帆布或棉线。橡胶管用于具有相对运动的液压件的连接。

2.油管的计算

油管的计算主要是确定油管内径和管壁的厚度。

油管内径计算式为

v Q d π/= (6-5)

式中 q —通过油管的流量

v —油管中推荐的流速,吸油管取0.5~1.5m/s ;压油管取 2.5~5m/s ;回油管取1.5~2.5m/s 。

油管壁厚可用计算式为

[]σδ2pd ≥

(6-6)

式中 p —油管内压力;

[σ]—油管材料的许用应力。

[σ]=σb /n,式中,σb 为油管材料的抗拉强度,n 为安全系数。

对于钢管,当p<7MPa 时,取n=8;当p<17.5MPa 时,取n=6;当p >17.5

时,n=4。

二、管接头

管接头是连接油管与液压元件或阀板的可拆卸的连接件。管接头应满足于拆装方便、密封性好,连接牢固、外形尺寸小、压降小、工艺性好等要求。

常用的管接头种类很多,按接头的通路分:有直通式、角通式、三通和四通式;按接头与阀体或阀板的连接方式分:螺纹式、法兰式等;按油管与接头的连接方式分:有扩口式、焊接式、卡套式、扣压式、快换式等。以下仅对后一种分

类作一介绍。

1.扩口式管接头

图6-14a)所示为扩口式管接头,它是利用油管1管端的扩口在管套的压紧下进行密封。这种管接头结构简单,适用于铜管、薄壁钢管、尼龙管和塑料管的连接。

2.焊接管接头

图6-14b)所示为焊接管接头,油管与接头内芯1焊接而成,街头内心的球面与接头体锥孔面紧密相连,具有密封性好、结构简单、耐压性强高等优点。缺点是焊接较麻烦,适用于高压厚壁钢管的连接。

3.卡套式管接头

图6-14c)为卡套式管接头,它是利用弹性极好的卡套2卡住油管1而密封。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油管外壁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卡套式管接头适用于高压冷拔无缝钢管连接。

4.扣压式管接头

图6-14d)所示为扣压式管接头,这种管接头是由接头外套1和街头芯子2组成。此接头适用于软管连接

5.可拆卸式管接头

图6-14e)为可拆卸式管接头。此接头的结构是在外套1和接头芯子2上作成六角形,便于经常拆卸软管。适用于高压小直径软管连接。

6.快换接头

图6-14f)为快换接头,此接头便于快速拆装油管。其原理为:当卡箍6向左移动时,钢珠5从插嘴4的环槽中向外退出,插嘴不再被卡住,可以迅速从插座1中抽出。此时管塞2和3在各自的弹簧力作用下将两个管口关闭,使油管内的油液不会流失。这种管接头适用于需要经常拆卸的软管连接。

7.伸缩管接头

图6-14g)为伸缩管接头,这种管接头有内管1外管2组成,内管可以在外管内自由滑动并用密封圈密封。内管外经必须经过精密加工。这种管接头适用于连接件有相对运动的管道的连接。

图6-14常用管接头

第六节密封装置

密封是解决液压系统泄漏问题的有效的手段之一。当液压系统的密封不好时,会因外泄漏而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空气进入液压系统而影响液压泵的工作性能和液压执行元件运动的平稳性;当内泄漏严重时,造成系统容积效率过低及油液温升过高,以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一、对密封装置的要求

(1)在工作压力和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随着压力的增加能自动提高密封性能。

(2)密封装置和运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要小,摩擦系数要稳定。

(3)抗腐蚀能力强,不易老化,工作寿命长,耐磨性好,磨损后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补偿。

(4)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低廉。

二、密封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密封按其工作原理来分可分为非接触式密封和接触式密封。前者主要指间隙,后者指密封件密封。

1.间隙密封

间隙密封是靠相对运动件配合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来进行密封的,间隙密封常用于柱塞、活塞或阀的圆柱配合副中。

采用间隙密封的液压阀中在阀芯的外表面开有几条等距离的均压槽,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径向压力分布均匀,减少液压卡紧力,同时使阀芯在孔中对中性好,以减少间隙的方法来减少泄漏。另外均压槽所形成的阻力,对减少泄漏也有一定的作用。所开均压槽的尺寸一般宽0.3-0.5mm,深为0.5-1.0mm。圆柱面间的配合间隙与直径大小有关,对于阀芯与阀孔一般取0.005-0.017mm。这种密封的优点是摩擦力小,缺点是磨损后不能自动补偿,主要用于直径较小的圆柱面之间,如液压泵内的柱塞与缸体之间,滑阀的阀芯与阀孔之间的配合。

2、O形密封圈

O形密封圈一般用耐油橡胶制成,其横截面呈圆形,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内外侧和端面都能起密封作用。它具有结构紧凑、运动件的摩擦阻力小、制造容

易、装拆方便、成本低、高低压均可以用等特点,在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6-15O形密封圈的结构和工作情况

O形密封圈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如图6-15所示。图6-15a)为O形密封圈的外形截面图;图6-16b)为装入密封沟槽时的情况图,其中δ1δ2为O形圈装配后的预压缩量,通常用压缩率W 表示,

W=[(d0-h)/d0]×100% (6-7)

对于固定密封、往复运动密封和回转运动密封,压缩率应分别达到15%-20%、10%-20%和5%-10%,才能取得满意的密封效果。

当油液工作压力超过10MPa时,O形圈在往复运动中容易被油液压力挤入间隙而损坏(如图6-15c所示)。为此要在它的侧面安放1.2-1.5mm厚的聚四氟乙烯挡圈,单向受力时在受力侧的对面安放一个挡圈;双向受力时则在两侧各放一个挡圈(如图6-15d、e所示)。

O形密封圈的安装沟槽,除矩形外,也有V形、燕尾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实际应用中可查阅有关手册及国家标准。

3、唇形密封圈

唇形密封圈根据截面的形状可分为Y形、V形、U形、L形等。其工作原理如图6-16所示。液压力将密封圈的两唇边h1压向形成间隙的两个零件的表面。这种密封作用的特点是能随着工作压力的变化自动调整密封性能,压力越高则唇边被压得越紧,密封性越好;当压力降低时唇边压紧程度也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和功率消耗,此外,还能自动补偿唇边的磨损。

图6-16唇形密封圈的工作原理

目前,小Y形密封圈在液压缸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主要用作活塞和活塞杆的密封。图6-17a)所示为轴用密封圈,图6-17b)所示为孔用密封圈。这种小Y形密封圈的特点是断面宽度和高度的比值大,增加了底部支承宽度,可以避免摩擦力造成的密封圈的翻转和扭曲。

图6-17小Y形密封圈

在高压和超高压情况下(压力大于25MP a)的轴密封多采用V形密封圈。V 形密封圈由多层涂胶织物压制而成,其形状如图6-18所示。V形密封圈通常由压环、密封环和支承环三个圈叠在一起使用,此时已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当压力更高时,可以增加中间密封环的数量,这种密封圈在安装时要预压紧,所以摩擦阻力较大。

图6-18 V形密封圈

唇形密封圈安装时应使其唇边开口面对压力油,使两唇张开,分别贴紧在机件的表面上。

4、组合式密封装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性能的提高,液压系统对密封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密封圈单独使用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因此,研究和开发了由包括密封圈在内的二个以上元件组成的组合式密封装置。

图6-19组合式密封装置

1-O型密封圈2-滑环3-被密封件

由O形密封圈与截面为矩形的聚四氟乙烯塑料滑环组成的,如图6-19a)所示的组合密封装置为示例之一。滑环2紧贴密封面,O形圈1为滑环提供弹性预压力,在介质压力等于零进时构成密封,由于密封间隙靠滑环,面不是O形圈,因此摩擦阻力小而且稳定,可以用于40MPa的高压;往复运动密封时,速度可达15m/s;往复摆动与螺旋运动密封时,速度可达5m/s。矩形滑环组合密封的缺点是抗侧倾能力稍差,在高低压交变的场合下工作时易泄漏。

图6-19b)所示的由支持环2和O形圈1组成的轴用组合密封为示例之二。

由于支持环与被密封件3之间为线密封,其工作原理类似唇边密封。支持环采用一种经特别处理的合成材料,具有极佳的耐磨性、低摩擦和保形性,工作压力可达80MP。

组合式密封装置充分发挥了橡胶密封圈和滑环各自的长处,不仅工作可靠,摩擦力低而且稳定性好,而且使用寿命脉比普通橡胶密封提高近百倍,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5、回转轴的密封装置

回转轴的密封装置型式很多,图6-20所示的是用耐油橡胶制成的回转轴用密封圈,它的内部有直角形圆环铁骨架支撑着,密封圈的内边围着一条螺旋弹簧,把内边收紧在轴上进行密封。这种密封圈主要用作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回转式液压缸的伸出轴的密封,以防止油液漏到壳体外部,它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1MPa,最大允许线速为4-8m/s,须在有润滑的情况下工作。

图6-20回转轴的密封装置

思考题与习题

6-1在某液压系统中,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为30MPa,最低工作压力为15MPa。若蓄能器充气压力为10MPa,求当需要向系统提供6L压力油时,选用多大容量的气囊式蓄能器。

6-2容量为 2.5L的气囊式蓄能器,气体的充气压力为 2.5MPa,当系统的工作压力从p1=7MPa变化到p2=5MPa时,求蓄能器能输出油液的体积。

6-3设管道流量为25L/min,若限制管内流速不大于5m/min时,应选择多大内径的油管。

6-4确定油箱容积时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6-5常用的密封装置有哪些,各具备哪些特点,主要应用于液压元件哪些部位的密封。

液压缸设计

第一章液压系统设计 1.1液压系统分析 1.1.1 液压缸动作过程 3150KN热压成型机液压系统属于中高压液压系统,涉及快慢速切换、多级调压、保压补压等多个典型的液压回路。工作过程为电机启动滑块快速下行滑块慢速下行保压预卸滑块慢速回程滑块快速回程推拉缸推出推拉缸拉回循环结束。按液压机床类型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28Mpa,根据快进和快退速度要求,采用单杆活塞液压缸。1.1.2液压系统设计参数 (1)合模力; (2)最大液压压28Mp; (3)主缸行程700㎜; (4)主缸速度υ 快=38㎜/s、 υ 慢=4.85㎜/s。 1.1.2分析负载 (一)外负载压制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压力,即合模力。 (二)惯性负载 设活塞杆的总质量m=100Kg,取△t=0.25s (三)阻力负载 活塞杆竖直方向的自重 活塞杆质量m≈1000Kg,同时设活塞杆所受的径向力等于重力。 静摩擦阻力 动摩擦阻力 由此得出液压缸在各个工作阶段的负载如表****所示。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F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F 启动981 保压3150×103加速537 补压3150×103快速491 快退+G 10301 按上表绘制负载图如图***所示。 F/N v/mm s-1 537 491 981 38 4.85 0 l/mm 0 l/mm -491 -981 由已知速度υ 快=38㎜/s、 υ 慢=4.85㎜/s和液压缸行程s=700mm,绘制简略速度图,如 图***所示。 1.2确定执行元件主要参数 1.2.1 液压缸的计算 (一)液压缸承受的合模力为3150KN,最大压力p1=28Mp。 鉴于整个工作过程要完成快进、快退以及慢进、慢退,因此液压缸选用单活塞杆式的。在液压缸活塞往复运动速度有要求的情况下,活塞杆直径d根据液压缸工作压力选取。 由合模力和负载计算液压缸的面积。 将这些直径按GB/T 2348—2001以及液压缸标准圆整成就近标准值,得:

液压辅助元件

液压辅助元件 一、填空题 1、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油液)。 2、常用的密封方法有(非接触式)密封和(接触式)密封。间隙密封适用于(非接触式)密封。 3、油箱的作用是(储存油液)、(散热)和(沉淀污物)。 4、按滤芯材料和结构形式不同,过滤器有(网式)、(线隙式)、(纸芯式)和(烧结式)等几种形式。 5、蓄能器按照结构可分为(活塞式)和(气囊式)蓄能器。 二、判断题 1、过滤器的滤孔尺寸越大,精度越高。(×) 2、一个压力计可以通过压力计开关测量多处的压力。(√) 3、纸芯式过滤器比烧结式过滤器耐压。(×) 4、某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是14MPa,可选用量程为16MPa的压力计来测压。(×) 5、油箱只要与大气相通,无论温度高低,均不需要设置加热装置。 (× ) 三、选择题 1、( A )管接头适用于中、低场合。 A.扩口式 B.焊接式 C.卡套式 2、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应对油箱中的油液进行(A )。 A.加热 B.冷却 C.稀释 3、为使液压系统油液保持清洁,应采用( C )。 A.带盖的油箱 B.净化过的油液 C.过滤器

4、有相对运动的元件一般采用( C )连接。 A.钢管 B.铜管 C.软管 四、问答题 1、液压系统中常见的辅助装置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2、常用的油管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 3、常用的管接头有哪几种?他们各适用于那些场合? 4、安装Y形密封圈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安装O形密封圈时,为什么要在其侧面安放一个或两个挡圈? 6、过滤器按精度分为哪些种类?绘图说明过滤器一般安装在液压系统中的什么位置? 1、(1)油管和管接头:连接液压元件,传送工作介质。 (2)过滤器:净化油液,控制有的洁净程度。 (3)蓄能器:储存压力能,需要时予以释放。 (4)油箱:储存油液,散热、沉淀油液中的污物。 (5)密封装置:防止液压油的内泄和外漏,建立工作压力。

液压缸基本结构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1、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和导向套8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和防尘圈12。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 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用,因此, 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 的表面精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 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3.10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它是常用 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 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半环连 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 工艺性好,连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 (4)拉杆式连接(见图d),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通用性强,但端盖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拉杆受力后会拉伸变长,影响效果。只适用于长度不大的中、低压液压缸。 (5)焊接式连接(见图e),强度高,制造简单,但焊接时易引起缸筒变形。 3.2.1.2 缸筒、端盖和导向套的基本要求 ?缸筒是液压缸的主体,其内孔一般采用镗削、绞孔、滚压或珩磨等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要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液压缸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去驱动主机的工作机构做功。由于液压缸使用场合与条件的千差万别,除了从现有标准产品系列选型外,往往需要根据具体使用场合自行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 液压缸的设计是整个液压系统设计中的一部分,它通常是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工况分析所后进行的。其设计内容为确定各组成部分(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排气装置等)的 结构形式、尺寸、材料及相关技术要求等,并全部通过所绘制的液压缸装配图和非标准零件工作图反映这些内容。 液压缸的类型及安装方式选择 液压缸的输入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力和直线速速,液压缸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好,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各个部门。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类型机械的各种要求,液压缸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液压缸可广泛的分为通用型结构和专用型结构。而通用型结构液压缸有三种典型结构形式: (1)拉杆型液压缸 前、后端盖与缸筒用四根(方形端盖)或六根(圆形端盖)拉杆来连接,前、后端盖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缸筒可选用钢管厂提供的高精度冷拔管,按行程长度所相应的尺寸切割形成,一般内表面不需加工(或只需作精加工)即能达到使用要求。前、后端盖和活塞等主要零件均为通用件。因此,拉杆型液压缸结构简单、拆装简便、零件通用化程度较高、制造成本较低、适于批量生产。但是,受到行程长度、缸筒内径和额定压力的限制。如果行程长度过长时,拉杆长度就相应偏长,组装时容易偏歪引起缸筒端部泄漏;如缸筒内径过大和额定压力偏高时,因拉杆材料强度的要求,选取大直径拉杆,但径向尺寸不允许拉杆直径过大。 (2)焊接型液压缸 缸筒与后端盖为焊接连接,缸筒与前端盖连接有内螺纹、内卡环、外螺纹、外卡环、法兰、钢丝挡圈等多种形式。 焊接型液压缸的特点是外形尺寸较小,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负载和严酷的外界条件。但由于受到前端盖与缸筒用螺纹、卡环或钢丝挡圈等连接强度的制约缸筒内径不能太大和额定压力不能太高。 焊接型液压缸通常额定压力Mpa P n 25≤、缸筒内径mm D 320≤,在活塞杆和缸筒的加工条件许可下,允许最大行程m S 1510-≤。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包括密封件、油管及管接头、滤油器、储能器、油箱及附件、热交换器。辅助元件特点:(1)数量大(如油管及管接头)、(2)分布广(如密封件)、(3)影响大(如六油器、密封件)。从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来看,辅助元件只起辅助作用,但从保证系统完成任务方面看,却分常重要,选用不当会影响系统寿命、甚至无法工作。 一、密封件(在液压系统中起密封作用的元件) 密封是防止工作介质泄漏和外界灰尘、异物入侵的主要方法 内泄指元件内部各油腔间的泄漏,它会降低液压系统的容积效路、严重时使系统建立不起压力而无法工作。 外泄指油液泄漏于元件的外部、造成工作介质浪费并污染周围物件和环境,影响系统工作。尘物入侵会引起或加剧元件磨损,加大泄漏。 1、密封的分类: 1)按密封原理分:间隙密封和按触密封两大类。 间隙密封是利用运动件之间的微小间隙起密封作用。如:泵、马达的柱塞与柱塞孔、阀体与阀芯之间的密封。 接住密封是靠密封件在装配时的予压缩力和工作时密封件在油压力作用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按触力来实现,很广泛。 2)按触密封件的运动特性分:固定密封和动密封。 固定密封指用于固定件之间的密封,动密封指用于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密封。 2、常用的密封元件:常用的密封元件以其断形状命名,有O形、Y 形、小Y形、U形、J形、L形等,除O形外,其他均为唇形密封件,此外还有活塞环、密封垫、密封胶等其他密封件。

二、油管及管接头 油管用来保证液压系统工作液体的循环和能量的传输,管接头把油与油管或油管与油管连接起来,构成管路系统。它们应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密封性、小的压力损失及拆装方便。 1、油管的种类(按材料分类) 1)无缝钢管:耐油性、抗腐蚀交好,抗高压、变形小,应用于中高压系统。有冷拔、热轧两种。 2)橡胶软管:分低压软管和高压软管(加有钢丝编制层350-400kg/cm)。能吸收液压系统的冲击和振动,装配方便。 3)紫铜管:管壁光滑、阻力小,只适用于中、低压系统油路(小于50 kg/cm),通常只限于做仪表和控制装置的油管。 4)耐油朔料管:耐压力低(一般小于5 kg/cm),用于回油、泄油漏。 5)尼龙管:用于中低压油路(压力80 kg/cm) 2、油管的安装 应尽量短、避免过多交叉、迂回。 弯硬管时应确保弯曲部位圆滑、防止邹折。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钢管弯曲半径大于3D,软管弯曲半径大于7D) 连接软管应避免受拉、受扭,避开热源。 3、管接头 1)焊接管接头:接头体的一端可做成直通形、直角形、三通、四通等接管与接头体由O形圈或其它密封圈确保密封。 2)卡套管接头:利用卡套的变形卡住管子并进行密封,拆装方便。 3)扩孔薄管接头:利用管子端头扩口进行密封。 4)铰接管接头:分固定式(如柴油管路等处)和活动式(如汽车起

液压缸的设计说明书

设计内容: 1.液压传动方案的分析 2.液压原理图的拟定 3.主要液压元件的设计计算(例游缸)和液压元件,辅助装置的选择。 4.液压系统的验算。 5.绘制液压系统图(包括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动作循环表,液压元件名称)A4一张;绘制集成块液压原理图A4一张;油箱结构图 A4一张;液压缸结构图A4一张。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分(3000-5000字左右)。 一、明确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对油压机液压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1)为完成一般的压制工艺,要求主缸驱动滑块实现“快速下降——压制——保压——快速回退——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具体要求可参看题目中的内容。 2)液压系统功率大,空行程和加压行程的速度差异大,因此要求功率利用合理。 3)油压机为高压大流量系统,对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1. 进行工况分析,绘制出执行机构的负载图和速度图 液压缸的负载主要包括:外负载、惯性阻力、重力、密封力和背压阀阻力 (1) 外负载:

压制时外负载:=50000 N 快速回程时外负载:=8000 N (2) 移动部件自重为: N (3) 惯性阻力: 式中: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 G——移动部件自重力。单位为。 ——在t时间内速度变化值。单位为。 ——启动加速段或减速制动段时间。单位为。 (4) 密封阻力: 一般按经验取(F为总负载) 在在未完成液压系统设计之前,不知道密封装置的系数,无法计算。一般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加以考虑,。 (5) 背压阻力:

这是液压缸回油路上的阻力,初算时,其数值待系数确定后才能定下来。根据以上分析,可计算出液压缸各动作阶段中负载,见表1: 工况计算公式液压缸的负载(N)启动、加速阶段 稳定下降阶段F = 压制、保压阶段 快退阶段 表1 (6) 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液压缸的负载图和速度图

液压油缸设计计算公式

液压油缸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一、液压油缸的主要技术参数: 1.油缸直径;油缸缸径,内径尺寸。 2. 进出口直径及螺纹参数 3.活塞杆直径; 4.油缸压力;油缸工作压力,计算的时候经常是用试验压力,低于16MPa乘以,高于16乘以 5.油缸行程; 6.是否有缓冲;根据工况情况定,活塞杆伸出收缩如果冲击大一般都要缓冲的。 7.油缸的安装方式; 达到要求性能的油缸即为好,频繁出现故障的油缸即为坏。应该说是合格与不合格吧好和合格还是有区别的。 二、液压油缸结构性能参数包括:1.液压缸的直径;2.活塞杆的直径;3.速度及速比;4.工作压力等。 液压缸产品种类很多,衡量一个油缸的性能好坏主要出厂前做的各项试验指标,油缸的工作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低启动压力:是指液压缸在无负载状态下的

最低工作压力,它是反映液压缸零件制造和装配 精度以及密封摩擦力大小的综合指标; 2.最低稳定速度:是指液压缸在满负荷运动时没 有爬行现象的最低运动速度,它没有统一指标, 承担不同工作的液压缸,对最低稳定速度要求也 不相同。 3.内部泄漏:液压缸内部泄漏会降低容积效率, 加剧油液的温升,影响液压缸的定位精度,使液 压缸不能准确地、稳定地停在缸的某一位置,也 因此它是液压缸的主要指标之。 液压油缸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油缸常用计算公式 项目公式符号意义 液压油缸面积 (cm 2 ) A =πD 2 /4 D :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 (cm) 液压油缸速度 (m/min) V = Q / A Q :流量 (l / min) 液压油缸需要的流量(l/min) Q=V×A/10=A×S/10t V :速度 (m/min) S :液压缸行程 (m) t :时间 (min) 液压油缸出力 (kgf) F = p × A F = (p × A) -(p×A) ( 有背压存在时 ) p :压力 (kgf /cm 2 )

液压缸结构图示

液压缸的结构 ·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 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1、 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 和导向套8 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 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 和防尘圈12。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 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 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 3.10 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 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 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 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 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 (4)拉杆式连接(见图d),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通用性强,但端盖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拉杆受力后会拉伸变长,影响效果。只适用于长度不大的 中、低压液压缸。 (5)焊接式连接(见图e),强度高,制造简单,但焊接时易引起缸筒变 形。 · 3.2.1.2 缸筒、端盖和导向套的基本要求 ·缸筒是液压缸的主体,其内孔一般采用镗削、绞孔、滚压或珩磨等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要求表面粗糙度在0.1~0.4μm,使活塞及其密封件、支承件能顺利滑动,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减少磨损;缸筒要承受很大的液压力,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液压辅助元件选择题

第五节液压辅助元件 1010 下列滤油器中一次性使用的是。 A.金属纤维型 B.金属网式 C.纸质 D.缝隙式 1011 下列滤油器中属于纵深型的是。 A.金属网式 B.金属线隙式 C.缝隙式 D.纤维型 1014 当滤器的绝对过滤精度为100μm时,表明该滤器后。 A.不含100μm以上污染颗粒 B.100μm以上污染颗粒浓度不到滤器前的 l/20 C.100μm以上污染颗粒浓度不到滤器前的 1/75 D.100μm以上污染颗粒浓度不到滤器前的 1/100 1015 滤油器的压降随使用时间增加的速度与有关。 A.过滤精度 B.有效过滤面积 C.油液品质 D.A与B与C 1016 滤油器在达到其规定限值之前可以不必清洗或更换滤芯。 A.压力降 B.过滤精度 C.过滤效率 D.进口压力 1017 滤油器位于压力管路L时的安全措施中通常不包括。 A.设污染指示器 B.设压力继电器 C.设并联单向阀 D.滤器置于溢流阀下方 1020 过滤比βx的数值达到_时,x值(μm)即被认为是滤油器的绝对过滤精度。 A.50 B.75 C.99.9 D.100 1021 下列滤器中属表面型的是滤油器。 A.纤维型 B.纸质 C.线隙式 D.金属粉末烧结型 1023 下列滤油器中滤油精度要求较高的是。 A.金属网式 B.金属线隙式 C.金属纤维式 D.金属缝隙式 1024 滤油器的过滤比(βx值)的定义是。 A.滤油器上游油液单位容积中大于某尺寸x的颗粒数 B.滤油器下游油液单位容积中大于某尺寸x的颗粒数 C.A/B D.B/A 1025 滤油器的过滤精度常用作为尺寸单位。 A.μm B.mm C.nm D.mm2 1026 国际标准化组织以来评定滤油器过滤精度。 A.绝对过滤尺度 B.过滤效率 C.过滤比 D.滤芯孔隙直径 1027 滤油嚣的性能参数不包括。 A.过滤精度 B.额定压差 C.额定流量 D.使用寿命 1032 下列滤油器中属不可清洗型的有。 A.网式 B.纸质 C.线隙式 D.磁性 1034 下列滤油器中作为精滤器使用的有。

HSG焊接式连接液压缸结构设计

摘要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是将液压泵输出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它主要是用来输出直线运动。 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均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液压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而液力传动则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能量。由于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军事器械、矿山冶金、轻工、农机、渔业、林业等各方面。同时,也被应用到航天航空、海洋开发、核能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各个工程技术领域。 本文对液压缸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液压缸CAD原型软件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系统分析液压缸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液压缸的工作形式及主要安装形式。在分析液压缸主要部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装配的面向对象液压缸产品设计模型; 2.研究面向制造的产品特征建模技术,基于产品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液压缸产品模型。研究了适用于液压缸参数化设计的标准件库建模方法及数据库建模技术,并据此建立了液压缸参数化数据库模型及基于装配的液压缸参数化模型; 3.建立液压缸参数化CAD系统模型,基于商用CAD软件,开发了液压缸参数化CAD软件原型系统。 关键词:液压缸;液压泵;液压传动;液力传动

Abstract Hydraulic cylinders are one of the hydraulic action components, which are widely used to transfer hydraulic power produced by pump to mechanical power with the manner of straight movement. Hydraulic transmission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nd are based on the liquid as energy transfer medium to the drive. Mainly the use of hydraulic fluid to transmit pressure to energy; and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s mainly used to transfer the kinetic energy of liquid energy. As a result of hydraulic many prominent advantages, therefore, it is widely used in machin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etrochemical, transportation, military equipment, mine metallurgy, light industry, agricultural, fisheries, forestr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be applied to aerospace, marine development,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arameters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design of the system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of hydraulic cylinder CAD prototype software system,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hydraulic cylinder systems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summed up the work of the form of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major form of installation. Analysis of hydraulic cylinders 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assembly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model of product design of hydraulic cylinder; 2. Research-oriented products feature modeling, product modeling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methods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product model. Studied for parametric design of hydraulic cylinder of standard parts library and database modeling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accordingly established a database of hydraulic cylinder model parameters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ssembly based on the model parameters; 3. To establish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of CAD system mode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ommercial CAD software, has developed a hydraulic cylinder Parametric CAD software prototype system. Key words: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pump; hydraulic transmission; hydraulic transmission 引言

液压元件复习题及答案

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特征与基本参数? 答(1液压传动中由液压泵、液压控制阀、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和液压辅件(管道和蓄能器等)组成的液压系统。(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2工作原理电动机带动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液压泵把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液压介质通过管道经节流阀和换向阀进入液压缸左腔,推动活塞带动工作台右移,液压缸右腔排出的液压介质经换向阀流回油箱。换向阀换向之后液压介质进入液压缸右腔,使活塞左移,推动工作台反向移动。改变节流阀的开口可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液压系统的压力可通过溢流阀调节。 (4系统压力,流量,电机功率

2.结合外合齿轮泵、叶片泵、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什么叫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大于额定压力时能否使用?为什么? 答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一对啮合的齿轮在壳体内转动时,一侧齿间空间减小, 液体被挤压出去成为排油口; 对应的另一侧齿间空间增大,液体被吸入齿轮泵成为吸油口。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是: 斜盘带着沿轴向布置的多个柱塞和缸体一起转动时, 柱塞相对于缸体产生运动,柱塞和缸体形成的空间减小,则液体的被挤压成为排油侧; 对应的柱塞和缸体形成的空间增大,则液体被吸入形成吸油侧, 几个排油腔或吸油腔通过配有盘与排油口或吸油口相连。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泵和单作用泵: 双作用泵工作原理:它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内壁近似椭圆形。叶片安装在转子径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并随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变化而被迫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相邻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腔就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叶片由小半径圆弧向大半径圆弧处滑移时,密封工作腔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于是油箱中油液通过配油盘上吸油腔吸入;反之将油压出。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滑移2次,完成2次吸油和2次压油,并且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称双作用式,也称平衡式。 单作用式叶片泵工作原理:主要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一个圆柱形,转子偏心安装在定子中,即有一个偏心距e,叶片装在转子径向滑槽中,并可在槽内径向滑动。转子转动时,在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相邻两片叶片间就形成了密封工作腔。在其中一边,叶片逐渐伸出,密封工作腔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形成吸油;反之,另一边,形成压油。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滑槽内往复滑移1次,完成1次吸油1次压油。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不平衡的,故称单作用式,也称不平衡式叶片泵。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指液压泵正常工作时,输出的流体压力。 可以使用,但是这样很危险,额定压力是指在安全范围内的最大工作压力,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和机器的使用寿命,应尽可能的保证工作压力控制在额定压力之内,最好不要高出太多,适量就行,就像汽车超载道理一样,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3.外齿合齿轮泵、叶片泵的泄露途径及提高容积效率的方法? (1)泵体的内圆和齿顶径向间隙的泄漏。由于齿轮转动方向与泄漏方向相反,且压油腔到吸油腔通道较长,所以其泄漏量相对较小,约占总泄漏量的10%~15%左右。 (2)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由于齿形误差会造成沿齿宽方向接触不好而产生间隙,使压油腔与吸油腔之间造成泄漏,这部分泄漏量很少。 (3)齿轮端面间隙的泄漏。齿轮端面与前后盖之间的端面间隙较大,此端面间隙封油长度又短,所以泄漏量最大,占总泄漏量的70%~75%左右。

液压辅助元件

第六章液压辅助元件 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滤油器、油箱、热交换器、管件等元件属于辅助元件,这些元件结构比较简单,功能也较单一,但对于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噪声、温升、可靠性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当对液压辅助元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液压辅助元件中,大部分元件都已标准化,并有专业厂家生产,设计时选用即可。只有油箱等少量非标准件,品种较少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有时需要根据液压设备的要求自行设计。 第一节滤油器 一、滤油器的作用及性能 1.滤油器的作用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形成或系统外的侵入,液压油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颗粒不仅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而且会堵塞阀件的小孔,卡住阀芯,划伤密封件,使液压阀失灵,系统产生故障。因此,必须对液压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颗粒进行清理,目前,控制液压油洁净程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滤油器。滤油器的主要功用就是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控制油的洁净程度 2.滤油器的性能指标 滤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有过滤精度、通流能力、压力损失等,其中过滤精度为主要指标。 (1)过滤精度滤油器的工作原理是用具有一定尺寸过滤孔的滤芯对污物进行过滤。过滤精度就是指,滤油器从液压油中所过滤掉的杂质颗粒的最大尺寸(以污物颗粒平均直径d表示)。 目前所使用的滤油器,按过滤精度可分为四级:粗滤油器(d≥0.1mm)、普通滤油器(d≥0.01mm)、精滤油器(d≥0.001mm)和特精滤油器(d≥0.0001mm)。 过滤精度选用的原则是:使所过滤污物颗粒的尺寸要小于液压元件密封间隙尺寸的一半。系统压力越高,液压件内相对运动零件的配合间隙越小,因此,需要的滤油器的过滤精度也就越高。液压系统的过滤精度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压力。

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符号(GB

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符号(GB/T786.1-93) 专业英语词汇 专业英文词汇行业术语 Hydrauic circuit 液压回路 进油和回油节流调速 Flow control valve in inlet and outlet lines Sequerce control with two cylinders 双缸顺序控制 Rapid-t averse feed circuit 快过回路 Differential circuit 差动回路 Flow divider 分流阀 Displacement-step diagram 位移-步骤图 Electro hydraulics 电液压系统 附录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图形符号(GB/T786.1-93) 表1 基本符号、管路及连接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工作管路管路连接于流部 控制管路密闭式 连接管路直接排气 交叉管路带连接排气 揉性管路带单向阀快换接头 组合元件线不带单向阀快换接头 管口在绞面以上的油箱单通路旋转接头 管口在绞面以下的油箱三通路旋转接头 表2 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按钮式人力控制单向滚轮式机械控制 手柄式人力控制单作用电磁控制 踏板式人力控制双作用电磁控制

顶杆式人力控制电动机旋转控制 弹簧控制加压或减压控制 滚轮式机械控制部压力控制 外部压力控制电-液先导控制 气压先导控制电-气先导控制 液压先导控制液压先导泄压控制 液压二级先导控制电反馈控制 气-液先导控制差动控制 表3 泵、马达和缸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单向定量液压泵定量液压泵-马达 双向定量液压泵变量液压泵-马达 单向变量液压泵液压整体式传动装置 双向变量液压泵摆动马达 单向定量马达单作用弹簧复位缸 双向定量马达单作用伸缩缸 单向变量马达双作用单活塞杆缸

液压油缸型号大全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 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 动力元件 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和螺杆泵。 执行元件 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 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包括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

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辅助元件 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冷却器、加热器、蓄能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快换接头、高压球阀、胶管总成、测压接头、压力表、油位计、油温计等。 液压油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 系统结构: 液压系统由信号控制和液压动力两部分组成,信号控制部分用于驱动液压动力部分中的控制阀动作。 液压动力部分采用回路图方式表示,以表明不同功能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液压源含有液压泵、电动机和液压辅助元件;液压控制部分含有各种控制阀,用于控制工作油液的流量、压力和方向;执行部分含有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其可按实际要求来选择。 在分析和设计实际任务时,一般采用方框图显示设备中实际运行状况。空心箭头表示信号流,而实心箭头则表示能量流。基本液压回路中的动作顺序—控制元件(二位四通换向阀)的换向和弹簧复位、执行元件(双作用液压缸)的伸出和回缩以及溢流阀的开启和关闭。对于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演示文稿都是基于相应回路图符号,这也为介绍回路图符号作了准备。

常用液压元件图形符号

常用液压图形符号 (1)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名称符号说明名称符号说明 液压泵 液压泵一般符号 双作用缸不可调单 向缓冲缸 详细符号 单向定量液压泵单向旋转、 单向流动、 定排量 简化符号 双向定量液压泵双向旋转, 双向流动, 定排量 可调单向 缓冲缸 详细符号 单向变量液压泵单向旋转, 单向流动, 变排量 简化符号 双向变量液压泵双向旋转, 双向流动, 变排量 不可调双 向缓冲缸 详细符号 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一般符号简化符号 单向定量 液压马达 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可调双向 缓冲缸 详细符号 双向定量 液压马达 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定排量 简化符号

单向变量液压马达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变排量 伸缩缸 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变排量 压力转 换器 气-液转 换器 单程作用 摆动马达双向摆动, 定角度 连续作用 泵-马达定量液压 泵-马达 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定排量 增压器 单程作用 变量液压 泵-马达 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变排量,外 部泄油 连续作用 液压整体 式传动装 置 单向旋转, 变排量泵, 定排量马 达 蓄能器 蓄能器一般符号 单作用缸单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 气体隔离 式 简化符号重锤式

单活塞杆缸(带弹簧复位) 详细符号 弹簧式 简化符号 辅助气瓶 柱塞缸 气罐 伸缩缸 能量源 液压源 一般符号 双作用缸 单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 气压源 一般符号 简化符号 电动机 双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 原动机 电动机除外 简化符号 (2)机械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名称 符号 说明 名称 符号 说明 机械控制 件 直线运动的杆 箭头可省 略 先导压力控制方法 液压先导加压控制 内部压力控制 旋转运动的轴 箭头可省 略 液压先导 加压控制 外部压力控制 定位装置 液压二级先导加压控制 内部压力控制,内部泄油 锁定装置 *为开锁的 控制方法 气-液先导加压控 制 气压外部控制,液压内部控制,外部泄油

液压缸结构图急

课程目录 3 . 2 液压缸的结构 ? 3.2 液压缸的结构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 前端盖等主要部分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3 . 2 . 1 缸体组件 3 . 2 . 1 . 1 缸筒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1、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和导向套8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和防尘圈12。下面对液压缸的结 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 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用,因此, 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 的表面精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 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3.10所示。

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3 . 2 . 1 . 2 缸筒、端盖(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它是常用 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 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半环连 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 工艺性好,连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 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 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

液压缸结构图示

液压缸结构图示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液压缸的结构·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 1、缸筒 6、缸盖 10、活塞 4、活塞杆 7 和导向套 8 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 3、5、9、11 和防尘圈 12。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缸体组件·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 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 度可靠的密封性。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 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 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 b),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 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 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 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 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液压缸是液压传动的执行元件,它和主机工作机构有直接的联系,对于不同的机种和机构,液压缸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工作要求。因此,在设计液压缸之前,必须对整个液压系统进行工况分析,编制负载图,选定系统的工作压力(详见第九章),然后根据使用要求选择结构类型,按负载情况、运动要求、最大行程等确定其主要工作尺寸,进行强度、稳定性和缓冲验算,最后再进行结构设计。 1.液压缸的设计内容和步骤 (1)选择液压缸的类型和各部分结构形式。 (2)确定液压缸的工作参数和结构尺寸。 (3)结构强度、刚度的计算和校核。 (4)导向、密封、防尘、排气和缓冲等装置的设计。 (5)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下面只着重介绍几项设计工作。 2.计算液压缸的结构尺寸液压缸的结构尺寸主要有三个:缸筒内径D、活塞杆外径d和缸筒长度L。 (1)缸筒内径D。液压缸的缸筒内径D是根据负载的大小来选定工作压力或往返运动速度比,求得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从而得到缸筒内径D,再从GB2348—8 0标准中选取最近的标准值作为所设计的缸筒内径。 根据负载和工作压力的大小确定D: ①以无杆腔作工作腔时? (4-32) ②以有杆腔作工作腔时? (4-33)

式中:pI为缸工作腔的工作压力,可根据机床类型或负载的大小来确定;Fmax 为最大作用负载。 (2)活塞杆外径d。活塞杆外径d通常先从满足速度或速度比的要求来选择,然后再校核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若速度比为λv,则该处应有一个带根号的式子: (4-34) 也可根据活塞杆受力状况来确定,一般为受拉力作用时,d=0.3~0.5D。 受压力作用时: pI<5MPa时,d=0.5~0.55D 5MPa<pI<7MPa时,d=0.6~0.7D pI>7MPa时,d=0.7D (3)缸筒长度L。缸筒长度L由最大工作行程长度加上各种结构需要来确定,即: L=l+B+A+M+C 式中:l为活塞的最大工作行程;B为活塞宽度,一般为(0.6-1)D;A为活塞杆导向长度,取(0.6-1.5)D;M为活塞杆密封长度,由密封方式定;C为其他长度。 一般缸筒的长度最好不超过内径的20倍。 另外,液压缸的结构尺寸还有最小导向长度H。 (4)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导向套滑动面中点的距离称为最小导向长度H(如图4-19所示)。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间隙引起的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最小导向长度。 图4-19油缸的导向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