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前赤壁赋》之所以深为人们所喜爱,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不仅在于作者以充满诗意地笔致,描写了赤壁之下地大江月色;更在于作者在抒情写景之中,展开了深邃地哲理思考,用佛教“中观”说地眼光来观照宇宙人生,解脱时间永恒和人生短暂地思想矛盾困扰.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地主客对答地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地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地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地观点和感情是苏轼地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地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地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地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如首段“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第二段开头“于是饮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则以散句为主.可见,全文散句成份多处.但是,既然是赋,则应该用骈句或近乎骈句为主.《前赤壁赋》以四字六字为多,几同于“四六文”.读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这样既显示了传统赋体那种特质和情韵,却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讲究又不为束缚.最后,辞赋讲究声韵美.《前赤壁赋》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处往往是文义地一个段落.如第一段地“天”“然”“仙”,第二段地“慕”“诉”“缕”“妇”,第四段地“鹿”“属”、“粟”“穷”“终”“风”,以及末段地“主”“取”与“色”“竭”“适”等.总之,《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用辞赋之语言形式,却又弃寻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尔乃”“是以”等等也抛而不用.这是大家地苏轼兼取散文和辞赋地优点、手法作赋,是苏轼此赋出新处,亦是绝妙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前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地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地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地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地人生态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章刚一开头,作者就用秀丽地字句,简明地笔法,写出了时间和自然风光,使人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赋地起首三句从“壬戌之秋”到“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地活动.作者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地江景,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动作上,已经表现出愉快地心情,接着作者以轻快地笔触,写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欢快地语调,“白露“点明是秋天,”横江“点明地点是在江上.表现出了在清风明月之间,架舟行驶江面所引发地快感:“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地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地心情和飘然欲举地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地境地.此时地泛舟感受,也就是东坡词里地“我欲乘风归去”地心情.至此,苏轼出游地乐趣到达了高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读此段文字,我们好像也成了作者地客人,坐在苇叶般地小船上,有着同样地飘飘欲仙地感觉.特别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句,其中“徘徊”二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天上地满月,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段有明显地感伤色彩:“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种惆怅悲郁地心情,正是第一段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地必然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接下来作者又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客人吹箫伴奏,“其声呜呜然”.先是笼统

地写箫声“呜呜”,是那样地低沉、沉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里用了四个“如”字,箫声好像有无限地忧怨,无限地思慕,好像在低声哭泣,又好像在诉说自己地衷肠,这里既写出了箫声,又反映了吹箫者地心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此处是用粗细来形容声音地高低,怎么“如缕”呢?这是用线来形容声音细微而长,将断不断地样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是写箫声地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本来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现在客人吹出这样地箫声,苏轼必然要问为什么?这就引出了对人生、对宇宙看法地大问题来,情节发展极为自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章第三段是苏子与客地问答.苏子与客,并非是辩难地双方,而是虚拟地代表东坡思想矛盾两个侧面.一面是感伤于人生须臾与时空无限地无法摆脱;一面是试图以佛家眼光来解决这个矛盾,得到精神上地超越.这是一种“复调”写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段写道:“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愀然”是写苏轼忧愁地面部表情,还写了一个动作——“正襟危坐”.原本“扣舷而歌”比较随便,现在听了这箫声,整了整衣襟,端正地坐着,不像刚才那么悠闲自在了.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地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地诗么?”曹操地诗不少,为何只想到这两句?作者来到孙、曹交兵地赤壁,自然联想到是曹孟德;月明之夜,自然联想到“月明星稀”这句诗.此处有借孟德之诗,写眼前之景.下面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地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地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地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地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我们这些“侣鱼虾而友麋鹿”地人物呢?所以只好把悲伤地感情寄托在箫声之中了.这里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地深刻矛盾.客人地议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地看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四段苏东坡以回答客人地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地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地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地理想.作者向客人指出,世界上地事物如同眼前地江水和明月一样.江水日夜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江水实际上并没有消失:月亮有圆有缺,而月亮实际上并没有亏损.因此,“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若从变化地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若从不变地观点来观察,那么万物包括你我,都是无穷无尽地,你何必“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呢?苏轼地回答,反驳了客人地虚无看法,阐明自己从宇宙地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给予人生以积极意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是我们所有地,“虽一毫而莫取”.那么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有江上地清风,东山之上地明月,听到地是风声,看到地是皎洁地月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穷无尽地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作者这种对人生和宇宙地看法,是健康地、乐观地.比唐代诗人陈子昂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为达观,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地精神相类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苏东坡地这一番话把客人说服了,于是在文章地最后出现了这样地场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人转悲为喜,相视而笑,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写菜肴果品全部吃光,杯子盘子一片狼藉,反映了高兴地心情.于是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由于心情舒畅,睡得香,等到睁开眼睛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地曙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总而言之,本文地景色描写,客人和主人地心情,哲学意味地对话,都浑然一体,胜意迭出,文辞优美.特别是文中那段富有哲理地谈话,完全不同于一般地说理文,它通过生动地形象,用水地流逝,月地盈亏,以及风声月色,讲出变与不变地道理,在抒情中带说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苏轼用清风、明月、江水、小舟、歌诗描绘了一幅诗意十足,含意深远,意境优美地赤壁夜游图.使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篇文章上半部分主要是写景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下半部分由景生情,以情入理,情景交融,情与理相得益彰.因此,《赤壁赋》既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抒情散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对赤壁赋的赏析

《前赤壁赋》——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宋诗富有理趣,以苏诗为杰出的代表。其实苏轼的创作不只是诗歌富于理趣,他的散文也同样是富于理趣的,著名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诗情与哲理融合的优秀散文。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1079)时,谏官李定、舒亶等人弹劾苏轼写诗文反对新法,苏轼因而被捕人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就是御史台,封建时代的监察机关)。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政治上遭受这种严重打击,苏试的内心自然是十分苦闷的;但他并不消极,而是放情山水,随缘自适,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不无牢骚与自嘲之意,却也表现了他别求寄托,旷达超脱的一面。正是在这种十分苦闷而又努力寻求排解的思想情绪的支配下,苏轼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o赤壁怀古》。这篇《前赤壁赋》,生动地描写了他夜游赤壁所见的优美景色,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了他贬官黄州时期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独特思索。 这是宋代散文赋的代表作。赋是中国古代产生很早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在汉代是讲究辞采和铺陈的大赋,魏晋时期发展为讲究骈丽对偶、篇幅短小的徘赋,再经过唐代有严格音律限制的律赋,到了宋代,经过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创造,便产生了更便于抒写情怀、描写物象的散文赋,就是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在形式上也保留了用韵、句式整齐或主客问答等特点,同时又打破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更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克服了板滞僵化的弊病,显得自由灵活,生动清新。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夜游赤壁,泛舟江上,江水和月色十分优美,令他们陶醉,竟产生了一种飘飘然变成神仙的感觉。先点出时间:"七月既望(旧历十六日)",地点:"游于赤壁之下"。然后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写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下面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传达出缓缓升起的月亮的动的形态。写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又是八个字,不见着力,就轻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 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 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 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一): 走出心灵的阴霾 ──佳作《赤壁赋》赏析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应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拘组词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但是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只是,这飞仙与明月并非什么求仙隐逸,而是文人早年忠君报国、经世济时的理想。知不可乎骤得,苏轼此时才恍然明白,当年进谏神宗皇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正印证在了自己的身上。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窈窕(yǎo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 江渚(zhǔ)蜉蝣(fúy?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a)壬(r?n)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属zhǔ酾shī枕藉jiè)) A.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 B.泝(sù)流水嫠(lì)妇相缪(liáo) C.酾(lì)酒横槊(shu?)扁(piān)舟 D.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a,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倚:循、依。) A.举酒属客属:寄,劝 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 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 D.盈虚青如彼盈:满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①和②均为名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少焉。B.所如。C. 知不可乎骤得)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固(本来) 须臾(片刻)骤得(多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缭”,缭绕,盘绕)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 ..乎如冯虚 ..御风渺渺 ..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8.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⑴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意动用法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⑵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⑶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第 1 页共3 页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1] 苏轼 壬戌(rénxū)[2]之秋,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4]来,水波不兴[5]。举酒属(zhǔ)[6]客,诵明月之[7]诗,歌窈窕(yǎotiǎo)[8]之章。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10]之间。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píng)[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16]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17]兮兰桨,击空明[18]兮溯流光。渺渺[19]兮予怀,望美人[20]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21]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23],不绝如缕[24]。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lí)妇[26]。 苏子愀(qiǎo)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liǎo)[33],郁[34]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3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zhúlú)[37]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38]临江,横槊(shuò)[39]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40],驾一叶之扁(piān)舟[41],举匏樽(páozūn)[42]以相属。寄蜉蝣(fúyòu)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知不可乎骤[47]得,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53]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葬)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4]。”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55]。肴核(yáohé) [56]既尽,杯盘狼籍[57]。相与枕藉(jiè) [58]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9]。

前后赤壁赋对比赏析

一洗万古”二《赤壁》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真福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古人曾称赞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 一、两文的相似点 1、文章体制上相同: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到宋代赋已趋于散文化。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它们都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语句上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整齐的对偶句中显示了多姿的美感,加上音节自然流畅,文势充沛,给人强烈的美感。不仅如此,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汪洋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蕴含的情感一致: 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这样看来,林语堂的话就值得人细细思考玩味:“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文全解 《赤壁赋》全解 前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

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意思-赏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意思|赏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

苏轼《前赤壁赋》书法鉴赏

苏轼《《前赤壁赋》》鉴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遊览黃州城外赤鼻矶,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遊,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两文传涌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本书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赋”,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书卷前有缺行。曾经贾似道、文徵明、项元汴、梁清标等收藏过,后入清内府。此赋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在宽厚丰腴的字形中,力凝聚收敛在筋骨中,此谓“纯绵裹铁”。这种力又往往从锋芒、挑踢、转折中闪烁出来,就像宽博的相貌中时有神采奕奕的目光流观顾盼。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苏轼选用行楷表现出一种静穆而深远的气息。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试作剖析: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诗情画意,又渗透玄理,《前赤壁赋》的内容与之相近。苏轼的旷达胸襟、高洁灵魂与羲之亦有相似之处。王羲之将他风神萧散、不滞于物的襟怀在行书《兰亭序》中表现出来,而苏轼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心神也在此赋中显现。董氏还赞扬此书墨法:“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 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有人说他的书法,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黄庭坚为之辩白,说这是以“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来看待苏书。也就是说,苏轼并不强调书法的严谨法度,即便楷书也是如此。从墨迹上看,苏书并非“卧笔”,不过是执笔稍偏下,依然运笔中锋,故有笔圆韵胜之姿。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谓“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世称苏的书法之美乃“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而他的文章寓意之说则更加精辟,既为当世直视,又为后世楷模。 苏轼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这是苏氏在此卷中为我们展示的驾驭笔墨的非凡才能。作为尚意书风的主要代表,苏东坡的艺术追求,从来就是强调自我发挥,挥洒性情。他屡屡自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气强烈地抒发了一种不为绳缚,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艺术情感。欣赏此帖,能感受到作者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心手双畅,兴到笔随的精神状态。字势的映带关联,字态的率意洒脱,字列的大小错落,都营造出一种顺乎自然的艺术情景。所谓“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竦掩映,熠熠如从月之星,纡余宛转,缅缅如萦茧之丝气显现出诗一般的美感。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前赤壁赋 全文拼音版

前qián 赤chì壁bì赋fù 苏sū轼shì 壬rén 戌xū之zhī秋qiū,七qī月yuè既jì望wànɡ,苏sū子zǐ与yǔ客kè泛fàn 舟zhōu 游yóu 于yú赤chì壁bì之zhī下xià。清qīnɡ风fēnɡ徐xú来lái ,水shuǐ波bō不bù兴xīnɡ。举jǔ酒jiǔ属zhǔ客kè,诵sònɡ明mínɡ月yuè之zhī诗shī,歌ɡē窈yǎo 窕tiǎo 之zhī章zhānɡ。少shǎo 焉yān ,月yuè出chū于yú东dōnɡ山shān 之zhī上shànɡ,徘pái 徊huái 于yú斗dǒu 牛niú之zhī间jiān 。白bái 露lù横hénɡ江jiānɡ,水shuǐ光ɡuānɡ接jiē天tiān 。纵zònɡ一yì苇wěi 之zhī所suǒ如rú,凌línɡ万wàn 顷qǐnɡ之zhī茫mánɡ然rán 。浩hào 浩hào 乎hū如rú冯ping 虚xū御yù风fēnɡ,而ér 不bù知zhī其qí所suǒ止zhǐ;飘piāo 飘piāo 乎hū如rú遗yí世shì独dú立lì,羽yǔ化huà而ér 登dēnɡ仙xiān 。 于yú是shì饮yǐn 酒jiǔ乐lè甚shèn ,扣kòu 舷xián 而ér 歌ɡē之zhī。歌ɡē曰yuē:“桂ɡuì棹zhào 兮xī兰lán 桨jiǎnɡ,击jī空kōnɡ明mínɡ兮xī溯sù流liú光ɡuānɡ。渺miǎo 渺miǎo 兮xī予yǔ怀huái ,望wànɡ美měi 人rén 兮xī天tiān 一yì方fānɡ。”客kè有yǒu 吹chuī洞dònɡ箫xiāo 者zhě,倚yǐ歌ɡē而ér 和hè之zhī。其qí声shēnɡ呜wū呜wū然rán ,如rú怨yuàn 如rú慕mù,如rú泣qì如rú诉sù;余yú音yīn 袅niǎo 袅niǎo ,不bù绝jué如rú缕lǚ。舞wǔ幽yōu 壑hè之zhī潜qián 蛟jiāo ,泣qì孤ɡū舟zhōu 之zhī嫠lí妇fù。 苏sū子zǐ愀qiǎo 然rán ,正zhènɡ襟jīn 危wēi 坐zuò,而ér 问wèn 客kè曰yuē:“何hé为wéi 其qí然rán 也yě?”客kè曰yuē:“‘月yuè明mínɡ星xīnɡ稀xī,乌wū鹊què南nán 飞fēi 。’此cǐ非fēi 曹cáo 孟mènɡ德dé之zhī诗shī乎hū?西xī望wànɡ夏xià口kǒu ,东dōnɡ望wànɡ武wǔ昌chānɡ,山shān 川chuān 相xiānɡ缪liáo ,郁yù乎hū苍cānɡ苍cānɡ,此cǐ非fēi 孟mènɡ德dé之zhī困kùn 于yú周zhōu 郎lánɡ者zhě乎hū?方fānɡ其qí破pò荆jīnɡ州zhōu ,下xià江jiānɡ陵línɡ, 顺shùn 流liú而ér 东dōnɡ也yě,舳zhú舻lú千qiān 里lǐ,旌jīnɡ旗qí蔽bì空kōnɡ,酾shī酒jiǔ临lín 江jiānɡ,横hénɡ槊shuò赋fù诗shī,固ɡù一yí世shì之 zhī雄xiónɡ也yě,而ér 今jīn 安ān 在zài 哉zāi ?况kuànɡ吾wú与yǔ子zǐ渔yú樵qiáo 于yú江jiānɡ渚zhǔ之zhī上shànɡ,侣lǚ鱼yú虾xiā而ér 友yǒu 麋mí鹿lù,驾jià一yì叶yè之zhī扁piān 舟zhōu ,举jǔ匏páo 樽zūn 以yǐ相xiānɡ属zhǔ。寄jì蜉fú蝣yóu 于yú天tiān 地dì,渺miǎo 沧cānɡ海hǎi 之zhī一yī粟sù。哀āi 吾wú生shēnɡ之zhī须xū臾yú,羡xiàn 长zhǎnɡ江jiānɡ之zhī无wú穷qiónɡ。挟xié飞fēi 仙xiān 以yǐ遨áo 游yóu ,抱bào 明mínɡ月yuè而ér 长chánɡ终zhōnɡ。知zhī不bù可kě乎hū骤zhòu 得dé,托tuō遗yí响xiǎnɡ于yú悲bēi 风fēnɡ。” 苏sū子zǐ曰yuē:“客kè亦yì知zhī夫fū水shuǐ与yǔ月yuè乎hū?逝shì者zhě如rú斯sī,而ér 未wèi 尝chánɡ往wǎnɡ也yě;盈yínɡ虚xū者zhě如rú彼bǐ,而ér 卒zú莫mò消xiāo 长zhǎnɡ也yě。盖ɡài 将jiānɡ自zì其qí变biàn 者zhě而ér 观ɡuān 之zhī,则zé天tiān 地dì曾cénɡ不bù能nénɡ以yǐ一yí瞬shùn ;自zì其qí不bù变biàn 者zhě而ér 观ɡuān 之zhī,则zé物wù与yǔ我wǒ皆jiē无wú尽jìn 也yě,而ér 又yòu 何hé羡xiàn 乎hū!且qiě夫fū天tiān 地dì之zhī间jiān ,物wù各ɡè

前赤壁赋苏轼

前xxxx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1 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

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2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前后赤壁赋鉴赏浅议

前后赤壁赋鉴赏浅议 [摘要]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先后于七月十七日和十月十六日与朋友在游黄州赤壁时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成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写的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主要从情境创设方面反映了作者意在借助孟秋和初冬之景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豁达乐观的态度以及悲观失望政治不得志的感伤色彩。 [关键词] 苏轼《赤壁赋》情景 苏轼被贬官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孟秋七月草木丰实之际和初冬十月景瘦神凄之时夤夜泛舟游于赤壁后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虽然游玩是古代士大夫的闲情逸趣,但也反映了作者在被贬官期间为暂时逃避政治上的巨大压力,想在山水间寻找慰藉以缓解压抑的心情。这两篇赋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宇宙人生能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而能从悲观失望中摆脱出来,但由于作者政治上的屡遭挫折使豁达乐观染上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情景的清晰与模糊方面也表现得有所差异。前者的情景描写相对淡化属于较为模糊的情景而后者在情景的处理方面则便显得历历在目属于较为清晰的,二者无形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在动静态的描写方面也有所体现。前者静态的自然情景反映衬了人物彼此不断地交谈所呈现的动态情景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氛围。而后者人物描写几乎没有,相反环境描写则有动有静。从“江流”到“断岸”,从“山高”到“月小”以及从“草木”到“孤鹤”都给人一种十分跳跃的自然情景。所以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仍对现代写作有深远的影响。前赋的情景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平淡心态,之后以环境为切入点开启了主客之间的对话,以对话掀起了整个故事的高潮并使作者的情感随之达到顶峰。后赋则主要写的是环境的变化多端拉动着清节的转变。前后《赤壁赋》的着眼点在很多方面也是不同的,就写作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前赋注重对话是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行文,而后赋则更多的写作用在了写景方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复杂的心情。另外在对于主旨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前赋利用对话直接写情而后赋则借景抒情。作者采取了“全知全能”视角将情景完整的一一展现出来使我们感觉对故事的嫩荣了然于心。总而言之,苏轼所“赋”之赤壁从异景、异情、异样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呈现出这两篇赋给人的美妙之感。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22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他开创了词的豪放词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在被贬黄州期间,游览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写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外还写了一篇有关赤壁的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2、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苏轼的《前赤壁赋》继承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所写的《短歌行》。 4、“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赤壁之战的往事。 5、“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它的语意为时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 6、《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本文中“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接近。 7、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用意是慨叹人生无常。 8、第四自然段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二、加点词解释(14分) 1、七月既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2、少焉 ..(不一会儿) 3、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4、相与 ..枕藉乎舟中(互相) 5、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7、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8、山川相缪.(缭,盘绕) 9、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多次) 10、酾酒临.江(面对) 11、固.一世之雄也(原本,本来) 12、纵.一苇之所如(任) 13、杯盘狼藉 ..(凌乱) 14、于是 ..饮酒乐甚(在这时) 三、一词多义(16分) 1、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按照)

苏轼《前赤壁赋》(一)

苏轼《前赤壁赋》(一) 宋诗富有理趣,以苏诗为杰出的代表。其实苏轼的创作不只是诗歌富于理趣,他的散文也同样是富于理趣的,著名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诗情与哲理融合的优秀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1079)时,谏官李定、舒亶等人弹劾苏轼写诗文反对新法,苏轼因而被捕人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就是御史台,封建时代的监察机关)。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政治上遭受这种严重打击,苏试的内心自然是十分苦闷的;但他并不消极,而是放情山水,随缘自适,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不无牢骚与自嘲之意,却也表现了他别求寄托,旷达超脱的一面。正是在这种十分苦闷而又努力寻求排解的思想情绪的支配下,苏轼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o赤壁怀古》。这篇《前赤壁赋》,生动地描写了他夜游赤壁所见的优美景色,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了他贬官黄州时期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独特思索。 这是宋代散文赋的代表作。赋是中国古代产生很早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在汉代是讲究辞采和铺陈的大赋,魏晋时期发展为讲究骈丽对偶、篇幅短小的徘赋,再经过唐代有严格音律限制的律赋,到了宋代,经过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创造,便产生了更便于抒写情怀、描写物象的散文赋,就是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在形式上也保留了用韵、句式整齐或主客问答等特点,同时又打破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更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克服了板滞僵化的弊病,显得自由灵活,生动清新。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夜游赤壁,泛舟江上,江水和月色十分优美,令他们陶醉,竟产生了一种飘飘然变成神仙的感觉。先点出时间:"七月既望(旧历十六日)",地点:"游于赤壁之下"。然后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写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下面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传达出缓缓升起的月亮的动的形态。写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又是八个字,不见着力,就轻松自如地写出了一种寥廓邈远的景象:一片白茫茫的雾气横在长江的水面上,月光和江水融成一片,旷远无际,遥接天边。单是前后这十六个字写出的优美境界,就足以令人陶醉了。其间又穿插了主人公饮酒诵诗的描写,表现出他们自由不拘、闲适超旷的性格与情怀。其实,优美的景色出于诗人的感受,这景色本身就包含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闲适的兴致。因此,这段的最后写他们驾着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在茫然无际的江水中随意飘荡,竟然产生一种升空浮游,有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觉,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写景主要抓住清风、明月、江水这三个方面,不仅准确地概括出这次夜游赤壁具体环境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作者的主要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章的艺术构思和结构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三者成为构成全篇艺术意境的主要物象;另一方面,后文的主客问答,议论人生,这三者又成为取譬的依据,使物我融合,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上看,作者信手拈来,似不经意,实际上是经过选择提炼和精心构思的。 第一段是重点写景,同时景中寓情;第二段则由重点写景转为重点抒情。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了由乐而悲的变化,是通过主客间饮酒唱歌表现出来的。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心情无比欢愉舒畅,于是情不自禁地一边饮酒,一边歌唱起来。歌词的前半部分是写他感受到的眼前的优美景象;驾着小船,划破明澈澄净的江水,逆流而上,水面上荡漾着闪亮的月光;后半部分则写他邈远的情思;他所思慕怀想的人远在天边,不得相见。这里的"美人"不是指漂亮的女子,而是指自己所倾慕的人物或所追求的理想。这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而客人"倚歌而和"的呜呜咽咽的箫声,则吹出了十分幽怨凄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前赤壁赋 苏轼 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