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除杂是很多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1 N2O

2 灼热的铜丝网洗气

2 CO2H2S硫酸铜溶液洗气

3 CO CO2石灰水或烧碱液洗气

4 CO2HCl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5 H2SHCl饱和NaHS溶液洗气

6 SO2HCl 饱和NaHSO3溶液洗气

7 Cl2HCl饱和NaCl溶液洗气

8 CO2 SO2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9 碳粉 MnO2浓盐酸加热后过滤

10 MnO2 碳粉 ----------- 加热灼烧

11 碳粉CuO盐酸或硫酸过滤

12 Al2O3Fe2O3NaOH溶液(过量),再通CO2过滤、加热固体

13 Fe2O3 Al2O3NaOH溶液过滤

14 Al2O3 SiO2盐酸 NH3?H2O 过滤、加热固体

15 SiO2ZnO盐酸过滤

16 CuOZnONaOH溶液过滤

17 BaSO4BaCO3稀硫酸过滤

18 NaOH Na2CO3Ba(OH)2溶液(适量) 过滤

19 NaHCO3Na2CO3通入过量CO2 ------

20 Na2CO3 NaHCO3 ------- 加热

21 NaClNaHCO3 盐酸蒸发结晶

22 NH4Cl (NH4)2SO4 Ba Cl2溶液(适量) 过滤

23 FeCl3 FeCl2通入过量Cl2 -----

24 FeCl3 CuCl2铁粉、Cl2 过滤

25 FeCl2FeCl3 铁粉过滤

26 Fe(OH)3胶体 FeCl3(半透膜) 渗析

27 CuSFeS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28 I2NaCl------ 升华

29 NaCl NH4Cl ------- 加热

30 KNO3NaCl蒸馏水重结晶

31 乙烯 SO2、H2O 碱石灰洗气

32 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33 溴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34 硝基苯 NO2稀NaOH溶液分液

35 甲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

36 乙醛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

37 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

38 苯酚苯 NaOH溶液、CO2分液

39 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40 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

41 肥皂甘油食盐过滤

42 葡萄糖淀粉 (半透膜) 渗析

初中化学气体除杂的原则

(1)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应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

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

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除去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

酸铜,加入少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5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

6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可得到纯硝酸钠晶体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

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钠胶体中的氯离子。

看过“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的人还看了:

1.9年级化学除杂知识点

2.化学实验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3.初三化学上期复习要点

4.2016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与除杂专题及典型例题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教师科目化学时间2014 年 5月 17 日学生年级初三学校 重难点常见物质的鉴别和分离 难度星级☆☆☆☆☆校区 教学内容 上堂课知识回顾(教师安排): 1.化学推断题的方法 2.化学推断题的技巧和突破口 本次课教学安排: 1.掌握常见物质的鉴别 2.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

常见物质的鉴别和分离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1.掌握常见气体:O 2、H 2、CO 2、CO 和水蒸气等气体的鉴别和分离; 2.掌握常见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等物质的鉴别; 3.在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中,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 二、物质检验的试剂和装置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 1、常用的气体检验和吸收试剂:(验气先验水,除杂后除水) 气体 验证试剂 吸收试剂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灼热的铜 二氧化碳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溶液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 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氢气体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银或氢氧化钠溶液 2、 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 图1为多功能瓶(盛放液体) 图2为U 型管 洗气(除杂):长进短出 (盛放固体) 验气: 长进短出 3、CO 、H 2的检验 常常先通过 灼热的氧化铜 看见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再通过证明其另一生成物 CO 2和H 2O ,以达到检验这两种气体的目的。 右图3为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 例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事实是:①A 装置质量增重;②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C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④D 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混合气体中肯定含 ,可能含有 。为确认可能含有的气体是否存在,请在 和 之 间(填装置编号)添加框图中的装置,装置中试剂名称是 。 (2)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氧化铜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写出B 处硬质玻璃管中肯 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无水CuSO 4 Ca(OH)2溶液 NaOH 溶液 图3 图2 图1

关于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除杂与分离

关于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除杂与分离 物质的除杂就是除去种物质中混有的其他质。除杂方法有物理方法如洗涤、解、过滤、蒸发、吸附等;学方法如一定条件下加入某种学试剂,通过化学应将杂质反应掉或杂质转化成所要保留物质。除杂要求是能除去杂质,但混入新杂质,并且不坏要保留的物质。在实际操作,物理方法和化学法常常是联合使用。 例如要除去固体NaOH中有的Na2CO3,操作方法: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并加入适量石灰水充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液干便得到所需要的固体NaOH: Na2CO3+Ca2===2NaOH+CaCO3↓ 题中选择除杂试剂是键。 如果选择盐酸做除杂剂,就会在除去Na2CO3同时破坏了要保留的物质NaOH: 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如选择CaCl2做除试剂,虽然可除去Na2CO3,但混入新杂质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 所以本题不能选用盐酸或CaCl2做除杂试剂。另外加石水必须适量,加少了质除不净,加多了剩余的灰水又作为新杂质混入其中。 最后要将滤液蒸干,因为我需要的是固体NaOH,而不是它溶液。 物质的除杂与离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除杂是要将杂质除去就行;而分离将几种物质分开,几物质都需要,且都不能破坏。

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碳组成的混合气体,若将二化碳当杂质除去,只保留一化碳,这就是一个除杂问题可以把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2NaOH+CO2===Na2CO3+H2O 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开,既要一化碳又要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分离问题。其操方法是:先将混合气通过NaOH溶液,首先收集一氧化碳;再向刚才通过混合体的溶液中加入适盐酸,第二步收集到二氧化碳,从间接的将一氧化碳和氧化碳分离开来: 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除去或化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因该反应进行彻底,转化快;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水,因为该反应灵敏、现象明显且独立性。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提纯)专题完整版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除杂(提纯)的原则:三原则:①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四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 ③选择适宜试剂(注意加入的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④如果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所加试剂的量和操作语言的描述。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BaCO3、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K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初中化学(专题)物质的制备除杂与分离

(专题)物质的除杂与分离 31.(6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用装置F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填接口序号)相连。 (3)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CH4)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甲烷时,气体的发生装置 是,气体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答案: (1)2H2O2 2H2O+ O2↑ 催化 (2)CaCO3+2HCl CaCl2 + H2O+CO2↑ ⑦ (3)A D或E或F 31. (6分)下列是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实验装置。 (1)写出带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装置(填字母),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它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4)用C 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试用最简便的方法确定气体的成分 。 答案:(1)烧杯 锥形瓶 (2)A 先将导管移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 (3) ②③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熄灭则为二氧化 碳(或用澄清石灰水,或用带火星的木条,合理给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 ”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 或_______,选用这两种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若选用B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1)试管 (2)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A E O 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H 2O 2MnO 2 2H 2O+O 2↑ 2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2 CO 点燃 B Na C 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u(NO 3)2溶液 AgNO 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NaOH 溶液 Na 2CO 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 A B C D E

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基本方法有: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化学方法: 1、原那么: ①〝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三】知识【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提纯〕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 1、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根据除杂质的原那么,自选或从题给试剂中选出除杂试剂。判断题给试剂的正误等。 2、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那么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 3、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对题给试、步骤、操作、效果等进行评价、比较,从中选出最正确方案。 4、除去混合物中杂质,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正确可行,而且要考虑实际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药品、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一)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后混合物的组分都有不改变,而提纯只要求得到被提纯物。 (二)提纯的原则 1、所用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所提纯或分离的主要成分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不会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杂质与试剂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分离(除旧不迎新,简明又易分) (1)过滤法:适用于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且固体不溶于水,溶液可透过滤纸流下,固体留在滤纸上。 例1:从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例2: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例3:将碳酸钠和碳酸钙分离等。 (2)降温结晶法:适用于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等。 (3)蒸发结晶法:适用于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1:从食盐溶液中回收氯化钠晶体, 例2:除去食盐中少量的硝酸钾等。 (4)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例1:除去水中混有的少量的酒精 例2:从石油中练出汽油 例3: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5)差异法: 例1: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取 例2:从砂石中分离出碘,加热混合物使碘升华。 2、化学方法 (1)加热分解法:适用于热稳定性差异较大的混合物分离提纯。如 ○1除去CaO中CaCO3,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2CO3中NaHCO3,相关化学方程式; ○3除去CaCO3中的Ca(HCO3)2。相关化学方程式。(2)加酸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酸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如: ○1除去NaCl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3)加碱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碱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如: ○1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Ca(OH)2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Cl中NH4Cl,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4)转化法:适用于混合物中中杂质经化学反应能生成主要成分的提纯。如: ○1除去FeSO4溶液中CuSO4,向混合物中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CuO中的Cu,将混合物放在空气中灼烧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5)沉淀法:适用于混合溶液中某成分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而分离提纯。如: ○1除去HCl中H2SO4,向混合物中加入BaCl2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NaNO3中的Mg(NO3)2,,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6)氧化-还原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氧化性或还原性不同来分离提纯。如: ○1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相关化学方程式; ○2除去CO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 答题时应先从物理方法入手,尽量采用物理方法,通常考虑物质的沸点,溶解性、密度、磁性等,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开的,再采用化学方法,从溶液中离子的角度选择试剂,将杂质离子变成气体、沉淀或水而除去。 (五)相关训练题 1、初中阶段干燥气体常用方法 ○1CO2、SO2、HCl等气体常用干燥。 ○2NH3等碱性气体常用或固体干燥。 ○3H2、O2、N2、CO等既可用干燥,也可用干燥。 2、除去常见气态杂质的化学方法 ○1除去CO2、SO2、HCl等到酸性气体杂质时,常用溶液吸收。 ○2除去NH3等碱性气体常用吸收。 ○3杂质为氧气时,让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条件:被提纯的气体不与该物质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 一、方法指导: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二、除杂是有一些原则的: 1、添加的药品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2、生成物必须是沉淀或气体或与要保留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3、溶液除杂生成物不能是除了要保留溶液的其他溶液,气体除杂也一样 三、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四、常见物质的除杂 (一)、气体除杂:(括号中为杂质) 1. CO2(含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2. CO2(含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 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4.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二)、固体除杂: 1.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将活泼金属用酸溶解)2. 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3. 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4. 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5. 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6.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与水反应溶于水) 7. 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8. 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9. 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三)、溶液除杂: 1. 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有关反应:Fe+H2SO4=FeSO4+H2↑; Fe+CuSO4=Cu+ FeSO4 Fe+2HCl=FeCl2+H2↑; Fe+CuCl2=Cu+ FeCl2 2. 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 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完整word)初三化学中考专题(11)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专题十一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总结 概念理解 首先明白物质除杂是干什么,物质除杂又叫物质提纯,即把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出去,得到较纯净物质的过程。 初中化学除杂、提纯方法及例题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 如:氯化钙(CaCl2)中含有少量碳酸钙(CaCO3)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H2O)溶解,由于氯化钙(CaCl2)溶于水,而碳酸钙(CaCO3)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CaCO3),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CaCl2)。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CaCO3),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A.CaCO3 CaO B.NaCl KNO3C.NaNO3 BaSO4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eg:除去固体硝酸钾(KNO3)中混有的氯化钠(NaCl)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B.NaNO3 NaCl C.NaOH Mg(OH)2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精)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基本原理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经过处理和转化分开后,要求恢复原来的状态。 2.物质的提纯只要求弃去杂质,不要求将杂质复原。在除去杂质过程中必须遵循: 不增——所选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不减——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 易分——试剂与杂质反应的产物与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二、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1.过滤 过滤适用于液体和其中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如从双氧水制氧后的废物中提取 MnO2。说明:过滤操作三原则——一贴、二低、三靠。 2.结晶 结晶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包括浓缩结晶和冷却结晶。如果溶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则用浓缩结晶,如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如果溶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且溶液饱和,则用冷却结晶,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分离 KNO3。说明:蒸发操作中要二防——①防止晶体飞溅,故不得蒸干;②防止蒸发引起 化学变化(水解、氧化、分解,如AlCl3溶液蒸发过程中要不断充入HCl,蒸发 NaHCO3溶液时要在低温、低压下进行。 3/蒸馏

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之间的分离。如分离酒精和水,分离H2SO4和醋酸。说明:操作四注意——①加热之前先加碎瓷片;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烧瓶的 ④不可蒸干。 支管口处;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低口进入,高口流出”; 4/观察法 观察被鉴别物质的颜色、状态如CuCl2、FeCl3、NaCl溶液;O2和Cl2 5.嗅闻法 判断气体或有挥发性的物质的不同气味,如NH3与O2 三、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常用于易分解的物质,如碳酸氢盐、硝酸盐、氨盐;难溶碱、结晶水合物失水 2.显色法 利用某些离子在特定试剂中显示特殊颜色检验,如石蕊、酚酞、pH试纸检验 H+或OH —;Fe3+遇SCN—呈红色,遇苯酚呈紫色 3.水融法 被鉴别物质加水后有特殊现象,如硫酸铜及水变蓝;CaC2加水产生气体 4.点燃法 主要用于被鉴别物质的助燃性或可燃性,及可燃物的燃烧现象、产物。如某些 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氢气在氯气中火焰呈苍白色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复习用)

常见物质的除杂 方法指导: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一、气体除杂:(括号中为杂质) 1.CO2(含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2.CO2(含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4.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二、固体除杂: 1.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将活泼金属用酸溶解)2.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3.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4.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5.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6.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与水反应溶于水) 7.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8.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9.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三、溶液除杂: 1.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 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有关反应:Fe+H2SO4=FeSO4+H2↑;Fe+CuSO4=Cu+ FeSO4 Fe+2HCl=FeCl2+H2↑;Fe+CuCl2=Cu+ FeCl2 2.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 ..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3.Na2SO4溶液(含CuSO4):加适量 ..NaOH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巩固练习 1.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A.在空气中燃烧 B.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过滤 C.加适量水、微热、过滤 D.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蒸发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小结

初中化学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小结 物质的分离是将几种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开,提纯则要求把不纯物质中的杂质除去。提纯的原则是: ①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 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 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 ④最佳: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 1. 过滤法: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某溶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溶质与溶剂的分离。 3、降温结晶(重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不同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溶解度变化大的那种物质被提纯出来。 可按如下步骤:①在高温下制成饱和溶液,②结晶,③过滤。 4、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 原理:所用试剂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提纯物反应,把杂质转化

成水;气体;沉淀除去,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如:HNO3中混有H2SO4,可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2、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 如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Zn SO4溶液中含有CuSO4,可加入过量的锌: 4、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如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的试管: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与除杂专题及典型例题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常见物质的鉴别和分离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1.掌握常见气体:O 2、H 2、CO 2、CO 和水蒸气等气体的鉴别和分离; 2.掌握常见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等物质的鉴别; 3.在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中,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 二、物质检验的试剂和装置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 1、常用的气体检验和吸收试剂:(验气先验水,除杂后除水) 气体 验证试剂 吸收试剂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灼热的铜 二氧化碳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溶液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 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氢气体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银或氢氧化钠溶液 2、 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 图1为多功能瓶(盛放液体) 图2为U 型管 洗气(除杂):长进短出 (盛放固体) 验气: 长进短出 3、CO 、H 2的检验 常常先通过 灼热的氧化铜 看见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再通过证明其另一生成物 CO 2和H 2O ,以达到检验这两种气体的目的。 右图3为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 例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事实是:①A 装置质量增重;②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C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④D 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混合气体中肯定含 ,可能含有 。为确认可能含有的气体是否存在,请在 和 之 间(填装置编号)添加框图中的装置,装置中试剂名称是 。 (2)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氧化铜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写出B 处硬质玻璃管中 无水CuSO 4 Ca(OH)2溶液 NaOH 溶液 图3 图2 图1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分离和提纯的依据是物质性质的差异。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必须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决定选用何种试剂和操作方法。同时需注意,物质的分离对于被分离出来的物质都有纯度要求,即分离出来的物质必须都是纯净物,而提纯(或称除杂)对分离出来的物质并无纯度要求。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 O )NO (Ba S 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Cu ZnSO CuSO Zn 44+=+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 2CO Cu CuO CO +?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 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 除杂即去除物质中的杂质。初中化学物质除杂的原则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包括水蒸气等),不能将原有的物质反映掉,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除杂方法原理: 1、利用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于水,进行杂质去除; 2、利用化学反应,反应掉其中的杂质;燃烧、碱水吸收、酸液吸收等都算,都是化学反应;其中分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两种; 3、利用物理性质,升华、蒸发或者融化等进行分离,甚至可以使用磁铁、蚂蚁等手段; 注意的问题: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哪种试剂最适合用来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OH ( ) A .23Na CO 溶液 B .24H SO 溶液 C .HCl 溶液 D .2C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23Na CO 溶液和NaOH 不反应,不能用于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OH ,故A 错; B 、24H SO 溶液和NaOH 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故B 错; C 、HCl 溶液和NaOH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故C 正确; D 、2Ca(OH)溶液和NaOH 不反应,不能用于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OH ,故D 错; 故选:C 。 【点睛】 除杂的原则不引入新杂质,被提纯物质不能减少,杂质容易分离。 2.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 、除去氯化

钙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然后再过滤,即可得到氯化钙溶液,正确,B、除去硫酸钾溶中的氢氧化钾,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KOH+HCl==KCl+H2O,引入了新的杂质KCl,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都会发生反应,错误,D、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故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即可,不需要蒸发、结晶,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的除杂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CO2中的HCl,把气体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既能吸收氯化氢气体,也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A不正确;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又生成了硫酸钠,引进新的杂质,B 不正确; C、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从而除去了硫酸,过量的氧化铜用过滤除去,C正确; D、除去铁粉中的锌粉,加过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铁和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都排在铜的前面,都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最后得到固体只有铜,D 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利用化学方法给混合物除去杂质时,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引进新的杂质。选择物质方法,就是要把杂质转化为与主要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