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

3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
3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 2、文笔之分 3、生死主题 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

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

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四、简答

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3、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上有什么地位?

4、简述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6、简述王粲、刘桢诗歌的艺术成就。

7、试述蔡琰《悲愤诗》的成就。

8、简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五、论述

1、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差异。

2、试论曹操用古题乐府写时事的成就和影响。

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4、谈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试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

二、解释:1、太康诗风 2、咏史诗 3、玄言诗 4、兰亭诗 5、潘陆 6、游仙诗

三、填空

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四、简答

1、什么叫“繁缛”?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影响。

五、论述

试举例说明左思《咏史》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三章陶渊明

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二、解释:1、田园诗 2、魏晋诗风 3、《五柳先生传》 4、《桃花源记》

三、填空

1、陶渊明,又名,字,号,(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

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

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朴素中见。苏轼概括为“、”。

四、简答

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

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继承了阮籍与左思的传统。

五、论述

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

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

二、解释:1、“吴歌” 2、“西曲” 3、《西洲曲》 4、《木兰诗》 5、《敕勒歌》 6、“梁鼓角横吹曲”

三、填空

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

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

以、、、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四、简答

1、为什么说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而绝大多数是情歌?

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

3、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

1、分别概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比较南北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讲析《西洲曲》。

4、分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二、解释:1、山水诗 2、元嘉三大家

三、填空

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

四、简答

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

五、论述

1、试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2、试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的风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

二、解释:1、二谢 2、永明体 3、宫体诗

三、填空

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

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梁诗人和陈诗人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

四、简答

1、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2、什么是宫体诗?简述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五、论述

1、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2、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

二、解释:1、《拟咏怀》 2、温邢 3、邢卫 4、《哀江南赋》

三、填空

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

的和有“邢魏”之称的。还有由南入北,著有《颜氏家训》的,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

是和。

四、简答

1、简述北朝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根据庾信的生平经历简说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

五、论述

1、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2、试述庾信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

二、解释:1、骈文 2、诗体赋 3、《别赋》 4、《水经注》 5、《洛阳伽蓝记》

三、填空

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

《》、陶渊明的《》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

四、简答

1、试述“三曹”散文的内容和风格。

2、试述魏晋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五、论述

1、试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现的各个方面,你对它们有何评价?

2、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有哪三个方面?试作简要说明与论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解释:1、志怪小说 2、志人小说 3、《搜神记》 4、《世说新语》

二、填空

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其次是,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三、简答

1、简述中国小说的渊源。

2、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和影响。

四、论述

1、以《三王墓》、《韩凭妻》为例,试论述《搜神记》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2、试论述《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第2讲古代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通史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 第2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阅读教材回答识记下列问题: 一、秦朝时期 1、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主要原因? 时间:公元前221年。主要原因: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②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广大人民渴望统一③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国力增强④秦王嬴政的才能。 2、秦朝建立后,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巩固统一?简述其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除了上述的政治制度之外,秦朝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选修史课本) P7页。巩固措施:①经济上,沿用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统一度量衡、文字。 ②思想上,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郡县制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何历史的进步性? 起源时间:春秋后期。如何: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 进步性:①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以及社会的稳定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二、汉朝时期: 1、材料创业的工作一旦完成,创业者们就面临组成一个帝国的问题。他们或是把大片土地委托给他们的支持者并给予一定的独立性,或是把全部领土、官署和权力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和有效的控制之下。结果七年的混乱时期之后,采用后一条路线就有了可能;但是直到公元前154年和前122年的叛乱被粉碎后,消灭闹独立性的潜在根源的过程才基本上得以完成。—《剑桥中国秦汉史》依据上述材料回答,西汉初年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其实行的原因、后果?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原因:为了稳定天下,巩固统治。后果: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带来王国问题,引发“七国之乱”。 2、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作用?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评价? 政治措施:①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②酎金夺爵③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秩序。 经济措施: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盐铁专卖)。 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评价:积极: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②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消极: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3、为什么说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继承先秦儒学的“仁”“礼”“仁政”“民本”“教化”。 发展:①来源:以先秦儒学为基础,融和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②内容:形成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具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强调“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③地位:从不受重视的民间学说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说。 3、汉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科技: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天文学: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候风地动仪 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同时期的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文化:书法:秦篆、汉隶文学:汉赋。 【课堂探究案】(20分钟) 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_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6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五世纪) 1:要历史事件 三国时期,曹魏王承袭汉制,在新疆的海头(罗布淖尔)、高唱设西域长史和戊己校(xiao)尉,在哈密以南置伊吾县隶属敦煌郡。这是中原郡县制推行到西域的最早记录。 公元316年(四世纪)西晋灭亡。前凉在吐鲁番地区设高长军,任命太守管辖,郡以下设县、乡、里。 四世纪中叶(382年),苻坚(fu jian)派吕光率军进驻龟兹,不久吕光回到凉州,建立后凉王朝。后又命吕覆为西域都护,驻守高昌。 386年,鲜卑拓拔部首领建立北魏,逐渐统一中国北方。曾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北魏还在罗布淖尔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命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驻守鄯善管辖西域。 在这期间高昌、焉耆、疏勒、竭般陀、于阗、鄯善等地多次派人到内地对北魏、西魏和萧凉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 2:宗教信仰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传入西域,当时西域少数民信仰的宗教有: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

四:隋唐时期——多元化民族大融合时期 1:主要历史事件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隋朝在西域专门设立了西戎校尉,负责处理有关西域的事物。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在西域实行两种管理制度: (1)实行郡、州、乡、里制度,主要在新疆东部,包括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 (2)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安西都护府所属的十六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南路和葱岭以西地区。北庭都护府所属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其又分三十多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北麓和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地区。唐玄宗(李隆基)推行节度使以后,西域置安西四镇(和田、喀什、库车、焉耆)节度使和伊西北庭节度使,与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并存。并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兵府制、稽查户口。 公元840年,唐后期原居住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由于遭到雪灾、瘟疫、内战被迫西迁或南移,大部分进入西域与原来的土著居民相融合,使新疆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新疆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 年) 公元220年曹丕袭魏王位,当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据长江上游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市)称吴王(229年称帝),据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从此,魏、蜀、吴鼎立局面形成。三国连年征战,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魂立晋(吏称西晋),280年晋灭吴,全国复归一统。但西晋王朝因司马氏宗室争夺中央统治权,“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的混战,使隐伏矛盾迅速激化,很快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兵进中原。从316年匈奴贵族建立的政权灭西晋起,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战乱时期,前后出现20个割据政权。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族政权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方获近百年的相对稳定。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继之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81年隋代北周。在南方,公元317年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市)称帝建立偏安江南的政权,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以后又历经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四朝更迭。此四朝与北魏以降的北方政权相对峙,是为南北朝,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才再次结束割据局面,使全国重归统一。 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全国近400年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最纷乱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北方和长江上游地区,先后有曹魏和蜀汉分别制定魏律和汉律、推行屯田制;西晋初期改立占田制、课田制以及对王公官员的限田制,这对抑制土地兼并、补救战争创伤和恢复社会经济均有一定积极作用。北魏改变鲜卑族风俗、服制、语言,鼓励与汉族通婚,加强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这些改革推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各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生产、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生产有较为迅速的发展。西晋末开始的北方战乱,迫使大量汉族农民迁至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总数达70万人。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被带到南方,广为传播,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状态大为改变。农作物品种逐步增加,牛耕普遍推行,干旱地区采用了北方精耕细作的区种法。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水利灌溉工程,创造了多种作物经营,使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并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生产和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在意识形态方面,随佛教兴起和道教流行,两汉时期的独尊儒学局面被打破了,开始出现儒佛道并立格局,并有玄学的流行。 佛教自西汉末由印度传入我国,到东汉时已有人翻译佛经,但信佛者不多,魏晋时期印度和西域僧人陆续来到中国,随着佛经翻译增加和佛寺兴建,佛教迅速传播,印度医学也随之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力提倡佛教,于是造佛寺、塑佛像、释佛经、传佛学形成高潮。以至“招提栉比,佛塔骈罗”,僧尼人数也大量增加。佛教教义将现实痛苦归罪于前世不行善,要人们忍受今世苦难,寄希望于来世,这种思想易为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社会之中的人们所接受,“因果报应”、“灵魂

Z893-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四大奇书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无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 11、“三吏,三别” : 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12、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及对现实矛盾、人们痛苦做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我国境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统一全国止。(二)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

④爱情诗《沈园》二首 3、诗歌特点 ①既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色调,是二者完美的结合。 ②广泛师法前人,兼具多种风格,糅合李杜风格,既沉郁悲壮,又恢弘雄放。 ③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创作,七古、七律、七绝成就都很高。 ④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农事诗多平淡古朴,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 二、杨万里 1、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取代江西诗派的主流地位)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3、诚斋体,是杨万里自创的诗体。 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用浅近自然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把平常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瞬间表现出来;并且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 4、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5、尤袤,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 3、诗词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做西飞。《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杨万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杨万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11、“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隋唐时期

第9讲隋唐时期(2): 三、唐朝:开放的帝国 (一)唐朝的建立 (一)关陇大族的兴起与唐朝的建立 ▲1、关陇大族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据统计,隋代三省18名高级官员,有11人曾在北周任职,15人来自西起天水京畿地区东迄洛阳这条东西向的地带。六部的46名尚书中42人是北魏(13人)和北周(29人)官员的子孙,其中3人有任职北齐的经历。46人中的30人来自天水、京畿及洛阳地带,7人来自山西,其余来自华北平原。而武川(今内蒙武川东北)系军事贵族则居于隋朝政权的统治核心。(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177。) 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1)618年,李世民灭其继承人薛仁杲,占陇西全境。 619年,推翻李轨政权,有河西五郡。 620年,灭刘武周,恢复巩固了在山西的统治。 2 )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618年归附。 王世充:据洛阳。620年,李世民出关攻之,621年出降。 刘黑闼(ta):有河北。621?a623年遭镇压。 高开道:冀北。亦相继败亡。 3 )江南地区: 萧铣:据巴陵(岳阳),迁江陵,称梁帝。控两湖地区。 621年,在唐军突袭下,降唐。 林士弘:有江西,建楚国。622年,遭唐军镇压。 辅公祏(shi):624年,遭唐军镇压。 4 )漠南: 梁师都:据朔方(内蒙杭锦旗北),国号梁,突厥封他为?°解事天子?±。 628年(贞观二年),太宗乘突厥衰乱,击灭之。 (二)大唐盛世及其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4)开元盛世 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 1)安史之乱 2)藩镇割据 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与唐的衰亡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1)从“废王立武”到“二圣” (2)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 (3)武周的结局 4)开元盛世 (1)李隆基即位 (2)开元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