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更利于孩子的发展

传承家风更利于孩子的发展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

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人与否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说怎样的话,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言传,就是言教,就是用富于情感的语言进行说服和引导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是时时刻刻的。它贯穿在孩子的生活中,应该说某种程度上它构成了孩子的生活。父母每时每刻都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所以孩子对错的认知最早来自于父母。《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一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一英语特级教师),在温情脉脉的书信交谈中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对儿女的爱始终把道德

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无疑是成功的言教。

《四书?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自身。”由此可见“先修其身”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就很难教育出品德高尚的子女。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因而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想法。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法。还有一位“猫爸”,“猫爸”常智韬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女儿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些成功的教育理念,它们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注重家庭教育。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他有句名言:“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一个人能否有成就,有没有高尚的人格,百分之四十是家庭环境决定的。所以曾国藩在世时注重子孙的教育,死后留有遗嘱告诫子孙,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

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恪遵先祖遗言,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只有传承好的家风,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那么什么是家风呢?其实家风就是传统家庭教育。中国家风是通过血缘关系教导后代子弟的重要路径,其传承主要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也有很多写成文字传播下来,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曾国藩家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等,教族中子弟如何与人相处及待人接物的方法。所以家庭的传统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门望族、世家门第有深厚的家风,寻常的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家风。“身正不怕影子斜”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

敲门”“举头三尺有神明”等在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本身就是最朴素的家风的体现。在现代世界强大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前,家庭教育几乎是无足轻重的,使得现代人的品质大同小异,很少看出其背后的家族烙印。如果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能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像“我爸是李刚”式的孩子、像“李天一”式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少。

传承好的家风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更能促进孩子的成

长。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优良家风家教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扭转教育观念,强化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为祖国的明天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