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实验《伏安法测电阻》规律及方法大汇总

(完整版)高考实验《伏安法测电阻》规律及方法大汇总
(完整版)高考实验《伏安法测电阻》规律及方法大汇总

高考实验《伏安法测电阻》规律及方法大汇总

纵观近几年的实验题,题目年年翻新,没有一个照搬课本中的实验,全是对原有实验给予改造、改进、甚至创新,但题目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立足于课本实验。

实验题作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高考试题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电学实验因其实验理论、步骤和完整性及与大学物理实验结合的紧密性,便成了高考实验考查的重中之重,电阻测量成为高考考查的焦点,伏安法测电阻是电阻测量最基本的方法,伏安法测电阻常涉及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与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式的选择,前者是考虑减小系统误差,后者是考虑电路的安全及保证可读取的数据。另外考题还常设置障碍让考生去克服,如没有电压表或没有电流表等,这就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要求及提供的仪器,发挥思维迁移,将已学过的电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到新情景中去。这样,就有效地考查了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一.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原理

1. 基本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R

U

I

=,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电压和通

过的电流,即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

2. 测量电路的系统误差控制:

(1)当R x远大于R A时,电流表内接;当临界阻值R R R

A V x

<时,采用电流表的

内接;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时,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R R

测真

>(如图1所示)。

(2)当R x远小于R V时,电流表外接;当临界阻值R R R

A V x

>时,采用电流表的

外接;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时,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R R

测真

<(如图2所示)。

3. 控制电路的安全及偶然误差:根据电路中各元件的安全要求及电压调节的范围不同,滑动变阻器有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两种选择。

(1)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一般情况或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结构连接简单,应优先考虑限流连接方式。限流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或与变阻器总电阻相比差不多或还小,(如图3所示)。

图3

(2)测动变阻器分压接法。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必须选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连接方式;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值,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实验数据)时,必须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须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例1.有一小灯泡上标有“6v,0.6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测量这个灯泡的I—U图像,已知所用器材有:

A.电流表:0—0.3A,内阻1ΩB.电压表:0—15V,内阻20kΩ

C.滑动变阻器:0—30Ω,额定电流2A D.学生电源(直流9V)

E.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尽量减小,试画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图

二.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情景变式

1. 无电流表。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可知,无电流表时只要找到能够等效替代电流表的其他器材即可,比如:

(1)已知电阻与理想电表并联替代电流表(如图5所示);

(2)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替代电流表(如图6所示);

(3)无电流表时的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阻)(如图8所示)。

2. 无电压表。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可知,无电压表时只要找到能够等效替代电压表的其他器材即可,比如:

(1)已知电阻与理想电流表串联替代电压表(如图9所示);

(2)无电压表时的等效替代法(如图10所示);

(3)无电压表时的半偏法(测表头内阻)(如图11所示)。

3. 把实验题当作计算题处理。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方程求解待测量;

(2)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式R U I

x =??求解电阻。在利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只要测出外电路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流的变化量(外电压的变化量始终等于内电压的变化量),就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r U I

=??。 纵向:伏安法及变式

1°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2°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3°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4、伏安法的推广

对一些特殊电阻,如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阻的测量,电路设计也有其特殊性:一是要注意到其自身量程对电路的影响,二是要充分利用其“自报电流或自报电压”的功能。 例6: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 Ω~50k 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

V A V A A 2 A 1 V 1

V 2 R A 1 A 2

V 2 V 1 R

室提供下列可供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V(量程3V)、电流表A1(量程200uA)、电流表A2(量程5mA)、电流表A3(量程0.6A)、滑动变阻器R(最大值1kΩ、电源E(电动势4V),开关S。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解析:因为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必须由电流表测定,所以电流表与电压表应串联,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伏安法,电压表成了一个“可自报电压的大电阻”,由于电压表内阻在20 kΩ~50kΩ之间,电流表内阻与电压表内阻相比可忽略不计,而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且实验要求测多组数据,因此实验电路中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这样电压表的电流在80uA~200uA之间,故电流表应选A1。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可求得电压表内阻

Rv=

I

U

5、比较法

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例7.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器材代号规格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量程500u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r3=10kΩ

电阻(R1)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50Ω

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开关(K)

导线若干

(1)画出电路图,标明利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

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意知道需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按常规思想

应用伏安法,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流表两端,但经分析即使该

电流表满偏时两端电压仅为0.4V,远小于10V量程。这恰恰就

是本题设计考核学生应变能力的“陷阱”

根据所列仪器的特点,电流表A2内阻已知,由此可采用两电流表并联,因为两电流表两

端电压相等即可省去电压的测量,从而减小实验误差,由I2r2=I1r1得r1=

12

2 I r

I

此题也可理解为“将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当成电压表使用”。

这实际也是伏安法的一种推广形式。

三. 范例导引——高考实验试题剖析

[范例导引一](05年高考题)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 )。

器材:量程3V 的理想电压表,量程0.5A 的电流表(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 =4

Ω,滑动变阻器R ',电键K ,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 1时,电压表读数为U 1;当电流表读数为I 2时,电压表读数为U 2。则可求出E =__________,r =_________。(用I 1、I 2、U 1、U 2及R 表示)

解析:本题是常规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情景变式题,本题与课本上实验的区别是电源电动势大于理想电压表的量程,但题目中提供的器材中有一个阻值不大的固定电阻,这就很容易把该情景变式题“迁移”到学过的实验上。把固定电阻接在电源的旁边,把它等效成电源的内阻即可(如图12所示),把电压表跨接在它们的两侧,显然,“内阻增大,内电压降落增大”,电压表所测量的外电压相应减小,通过定量计算,符合实验测量的要求。这样,一个新的设计性实验又回归到课本实验上。

<1>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3所示;

<2>根据E U Ir =+,对于一个给定的电源B 的电动势E 及内阻r 是一定的,I 和U 都随滑动变阻器R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改变R '的阻值,即可测出两组I 和U 数据,列方程组得:

E U I R r E U I R r =++=++112212()

()()()

解(1)(2)方程组可得

E I U I U I I r U U I I R =--=---1221122112

, 注:也可直接用欧姆定律的变式()R r U U I I +=

--2112求内阻r 。 本题所提供的理想电压表量程小于被测电源电动势,需要学生打破课本实验的思维和方法定势,从方法上进行创新,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范例导引二](04年高考实验题)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 ,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

电压表V 1,量程1.5V ,内阻r 1750=Ω;

电压表V 2,量程5V ,内阻r 22500=Ω;

滑线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所给的实物上画出连线。(实物图略)

(3)若电压表V 1的读数用U 1表示,电压表V 2的读数用U 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_。

解析 1. 画实验电路原理图

(1)测量方法的选定。本题提供了两只电压表,在没有电阻箱和定值电阻的情况下,不能用替代法和等效测量法,只能用伏安法测量。

(2)推断电路接法。在选用伏安法测量后,提供的电压表中必定有一只电压表要做电流表使用。

由于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范围在900-1000Ω之间,而电压表V 1,内阻r 1750=Ω,电压表V 2,内阻r 22500=Ω,待测电阻阻值与电压表内阻阻值比较接近,不存在R R V x >>明显关系,所以“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应该都是可行的。

(3)角色定位。

<1>将电压表V 2作为电流表使用,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4所示,该情况下,r 1与R x 并联的最小电阻R R r R r x x 并=?+≈11

410Ω,R r 并与2串联总电阻R 总=2910Ω。按题设要求电压表V 1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

。从电压的角度考虑,降落在电压表V 1上的电压降应不低于153

05..V V =,r R x 1与并联再与r 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 U U R r U r R U V V 1222212500410

05305===?=并并,.. 若电压表V 2上的电压降能达到3.0V ,即能满足题设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

的要求。要想电路中电压值恰当,只要将电路接成分压电路,图14所示电路能满足试题要求。同理,如果把电压表V 1当作电流表使用,接成14所示电路,将不行。

<2>将电压表V 1作为电流表使用,实验电路可接成电流表内接法,如图15所示,电压表V 1与待测电阻R x 串联,串联的电阻为R R r x '()=+=+=9007501650ΩΩ,由于电压表V 2与电压表V 1和待测电阻串联后并联,故U U U x 21=+,所以

U r r R U V V x 1112750165053078=+=?=.,这个读数能使电压表V 1的指针超过满偏的13

由上述分析和计算,两个电压表的读数均不低于其量程的13

,要想满足上述条件,电路也要接成分压电路,图15所示电路能满足试题要求。同理,如果把电压表V 2当电流表使用,接成15所示电路,也将不行。

2. 实物连接(略)

3. 测电阻R x 的表达式

<1>按图14所示接法,设测量时电压表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U 12、,I U r 111=,I U R I U R x x ==1222

,而I I I x 12+=,解得R U r r U r U r x =-1122112。 <2>按图15所示接法,设测量时电压表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1、U 2,有U U U r R x 2111

=+成立,故R U U r U x =-()2111。

[范例导引三](00年高考实验题)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 1的内阻r 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

规格 电流表(A 1)

电流表(A 2) 量程10mA ,内阻r 1待测(约40Ω)

电压表(V)

电阻(R1)

滑动变阻器(R2)

电池(E)

电键(K)

导线若干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量程10V,内阻r3=10kΩ

阻值约1000Ω,作保护电阻用

总电阻约50Ω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解析:(1)电流表本身读数可测得电流,若用电压表V测电压,由于A1两端最大电压为U V V

=?=

0014004

..,故电压表的量程太大,不可取,故只能用电流表A2作电压表

用,其量程为U V

g2

0375

=.,因需多测几组数据,电源电路必须用分压电路,作出实验电路图如图16所示。

(2)合上电键K两表读数分别记为I1、I2,则r

I r

I

1

22

1

=。

这里用来测量电压的不是电压表,而是电流表,它与被测的电流表A1并联。实际上,它是通过比较A1、A2两表的电流,进而来比较两电流表的内阻大小关系,即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命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出现了一些利用教学大纲所列的实验的原理、方法、器材重新组合的实验考题;同时,编制了一些半开放的试题,运用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考查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因此,考生必须掌握好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独立地完成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善于总结实验过程应用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而应用学过的原理和方法去创新设计实验,处理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练习

(1)为了测量两节串联干电池的电动势,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电路。

其中:E是待测电池组,内阻不能忽略;

V1、V2是两只量程都合适的电压表,

内阻不是很大,且未知;

S1、S2是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

①请根据电路图3,在图4中连线,将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③用测出的物理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算串联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写出推导过程) 。 ①图略。 (2分)

②闭合S 1,V 1的读数U 1,V 2的读数U 2。(2分)

再闭合S 2,V 1的读数U 1′。(2分)

③设电源内阻为r ,电压表V 1的内阻为R v1

r R U U U E r R U U E v v 1121111+

+='+'

=导出1

121U U U U E -''=

(2)测量电流表 A 2的内阻.

按图5-4-3②电路测量A 2的内阻,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

图5-4-3

A.断开S 1

B.闭合S 1、S 2

C.按图②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调至最左端,R 2调至最大

D.调节R 2,使A 1的示数为I 1,记录R 2的值

E.断开S 2,闭合S 3

F.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A 1、A 2的指针偏转适中,记录A 1的示数I 1

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___________.

(2)将电流表A 2(较小量程)改装成电流表A (较大量程),如果(1)中测出A 2的内阻为468.0 Ω,现用R 2将A 2改装成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 A ,应把R 2调为___________ Ω与 A 2并联,改装后电流表 A 的内阻R A 为____________ Ω.

(3)利用电流表 A 、电阻箱R 3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电流表 A 、电阻箱R 3及开关S 按图①所示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时,改变R 3的值,记录下电流表 A 的示数I.得到若干组R 3、I 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求得电池电动势E 和内阻.

a.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

b.请在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象(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中___________表示E.图中___________表示r.

解析:(1)要正确排列实验步骤次序,须弄清实验原理.①将本实验与教材中“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实验比较,器材上多出了电流表 A 1,定值电阻R 1;滑动变阻器R 由限流接法改为分压式接法.②根据实验步骤B 、E 知,通过开关的通断,构造了电路的两种状态,如图甲、乙所示.

甲 乙

图甲(S 1、S 2闭合) 图乙(S 2断开,S 3闭合)

③根据实验步骤F 、D 并与教材中“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实验原理比较知,本实验原理是当两条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时,若通过的电流相等,则电阻相等,即R 2=r A2.④综合上述知,正确的实验步骤次序为CBFEDA.

(2)电表A 2与电阻R 2并联有500×10-6×468.0=(20×10-3-500×10-6)R 2并联后内阻R A =2

2468468R R + 解得R 2=12 Ω,R A =11.7 Ω. (3)(a )与教材中“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比较知,因电流表示数与电阻箱阻值的乘积即路端电压,其作用等效于电压表,所以两个实验原理本质相同,即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U+Ir=I (R 3+R A +r )由此得,R 3+R A =

I

E -r ,(R 3+R a )与I 1成线性关系,且R 3+R A >0. (b )根据数学知识知,函数(R 3+R A )=r I E -的图象应为不过原点,且在第一、四象限内的直线,其斜率表示电动势E ,与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内阻r ,因R 3+R A >0,所以图象的

相应部分画为虚线.

答案:(1)CBFEDA (2)12 11.7

(3)a.R 3+R A =r I

E b.如图所示

c.直线的斜率 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点评:通过改变器材,使本例中的第(1)、(3)问实验成为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创新实验,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主流形式,解决此类实验的关键一是与相关实验对比,二是迁移应用所学的实验原理、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试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一化学同步测试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操作不属于提纯粗盐所涉及的方法是() A.蒸发B.过滤C.溶解D.分液 3.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普通漏斗;⑤分液漏斗;⑥烧瓶; ⑦滴管;⑧容量瓶。其中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用到的仪器有() A.②④⑥B.②⑤C.③⑤⑥⑧D.②③④⑥⑦ 4.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B.坩埚C.蒸发皿D.烧杯 5.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 3 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 6.除去NaCl中混有的MgCl2、Na2SO4选用的化学药品是() A.NaOH和Ba(NO 3) 2 B.Ca(OH) 2 和AgNO 3 C.NaOH和BaCl 2D.Na 2 CO 3 和BaCl 2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利用余热蒸干溶液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8.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的含量比深井中少 C.淡水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小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实验_弹力与胡克定律

实验:弹力与胡克定律 河南油田高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三、教具 1.演示形变用的橡皮泥、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 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二种力——弹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弹力 先来看几个小实验。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压木板,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 一块橡皮泥用手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捏后它将保持这种形状。棉线弯曲后的形状也不再复原。把一块木板压弯后,放手木板又恢复原形。把弹簧拉长后也能恢复原形。 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弹簧、木板、泡沫塑料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

不能够恢复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棉线,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以后重点研究弹性形变,不加说明就指这种弹性形变。 实验:用铁丝弯成一根弹簧,跟用钢丝弯成的弹簧对比。在下面挂较少的钩码时,去掉钩码,两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当下面挂的钩码较多时,铁丝制作的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而钢丝弯成的弹簧可以恢复原长。可以看出,弹性形变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 让学生举几个弹性形变的例子。 以上讨论的都是明显的弹性形变,其实有时的弹性形变是用眼看不出但又确实存在的。 实验: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当用手压桌子时,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这说明桌面发生了形变。 棉线在拉长时也发生了形变,而这种形变也是不易观察到的。 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又有什么作用呢? 实验: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向上的支持力。 弹簧拉木块时,弹簧伸长后产生对木块的弹力。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讨论: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定性地分析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一致。 例: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力。桌要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 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物拉绳,绳拉重物,使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发生形变的重物要恢复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 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及其拓展(传统实验) 实验目的 1.探究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是否成正比,即验证F∝x是否成立; 2.探究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其匝数之间是否成反比,即验证k∝1 N 是否 成立。 3.用作图标记法直接获取F-X的图像 实验原理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为F=-k·x或△F=-k·Δx,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倔强)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牛,x的单位是米,它是形变量(弹性形变),k的单位是牛/米。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弹性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力学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F= -k·x 。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和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1.用弹簧挂钩上加一定质量的钩码,使得弹簧发生形变,其形变量(伸长量)为x,通过计算验证F∝x; 2.控制弹簧的匝数N,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并验证k∝1 N 。 3.用作图标记法画出F-X图像 实验器材 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四个弹簧白板卷尺钩码 实验步骤 课题一: 1.固定弹簧,用刻度尺测出弹簧长度l ; 2.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 1 ,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 l 1 ; 3.仿照步骤2,得到F 2,F 3 ,F 4 ,F 5 ,F 6 和l 2 ,l 3 ,l 4 ,l 5 ,l 6 ; 4.换用另一根弹簧,重复1-3步;

5.整理器材。 课题二: 1.固定弹簧,用刻度尺测出弹簧长度l 0; 2.使弹簧匝数为N 1,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 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l 1; 3.仿照步骤2,得到N 2,N 3,N 4,N 5,N 6,F 2,F 3,F 4,F 5,F 6和l 2,l 3,l 4,l 5,l 6; 4.换用另一根弹簧,再重复1-3步5次; 5.整理器材。 课题三: 1.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答案

第2节 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 知识梳理 一、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分子很小,间距很大,除碰撞外不受力. (2)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2.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1)体积;(2)压强;(3)温度. 3.气体的压强 (1)产生原因:由于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的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 (2)大小: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p =F S . (3)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帕斯卡,符号:Pa,1 Pa =1 N/m 2. ②常用单位:标准大气压(atm);厘米汞柱(cmHg). ③换算关系:1 atm =76 cmHg =1.013×105 Pa ≈1.0×105 Pa. 4.气体实验定律 (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 ②公式:p 1V 1=p 2V 2或pV =C (常量). (2)查理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②公式:p 1p 2=T 1T 2或p T =C (常量). ③推论式:Δp =p 1 T 1 ·ΔT .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②公式:V 1V 2=T 1T 2或V T =C (常量). ③推论式:ΔV =V 1 T 1 ·ΔT .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①理想气体是一种经科学的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②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不存在分子势能,内能取决于温度,与体积无关. ③实际气体特别是那些不易液化的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都可看作理想气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1V 1T 1=p 2V 2T 2或pV T =C (常量). 典例突破 考点一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 (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4.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 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 ,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 ,两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 ,左边的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的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A 、B ,大气压为p 0,求封闭气体A 、B 的压强各多大? 解析:题图甲中选m 为研究对象. p A S =p 0S +mg 得p A =p 0+mg S 题图乙中选M 为研究对象得p B =p 0-Mg S . 答案:p 0+mg S p 0-Mg S 例2 .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 0,在下图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解析:在甲图中,以高为h 的液柱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知p 气S =-ρghS +p 0S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1.)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 A B C D E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 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SO2 NaOH溶液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 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用文字说明)。(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选填序号)。 a.Na2O2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3..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2 Na2CO3·3H2O2 + Q (Q>0)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龙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4. 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 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形成 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气体实验定律(学生)

气体实验定律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气体的温度升高1℃,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温度下降5K,也就是温度下降5℃ (B)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升至2T (C)绝对零度就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为零时,用实验方法测出的温度 (D)随着人类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总有一天绝对零度会达到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中将发生变化的是( ).【1】 (A)分子的平均动能(B)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C)气体的压强(D)分子总数 ★★3.一定质者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压强的增加等于它在300K时压强的( ).【2】 (A)1/27 (B)1/273 (C)1/300 (D)1/573 ★★4.下列关于盖·吕萨克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时,其体积的增量是温度升高前体积的1/273 (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时,其体积的增量是它在0℃时体积的1/273 (C)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温度成止比 (D)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5.如图所示,将一只倒置的试管竖直地插入容器内,试管内原有的空气被压缩,此 时,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h,若使试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一些,则试管内外水面 的高度差将( ).(1990年上海高考试题)【2.5】 (A)增大(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密封的U形管中装有水银,左、右两端都封有空气,两水银 面的高度差为h.把U形管竖直浸没在热水中,高度差将( ).【3】 (A)增大(B)减小 (C)不变(D)两侧空气柱的长度未知,不能确定 ★★7.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 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是( ).(2001年上海理科综合试题)【2】 (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8.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金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右图所示为充气 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没大气压强为p0,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p,气通 过阀门S1、S2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关闭S2开通

高考化学综合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物质制备实验和探究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1.【2019北京】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 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4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进入D。 实验三:探究SO42-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 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 解题技巧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 【题型解读】 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实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 ②实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 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 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 (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 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实验步骤 ①加试剂顺序; ②反应制备; ③除杂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 (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具体、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注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注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 【题型解读】

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能力立意,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试题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 ①气密性检查; ②仪器连接; 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 ④各仪器的作用; ⑤各部分的现象; 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实验的思路(实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要明确: 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②仪器连接顺序是否合理: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考纲要求: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须做到以下“十防”: 1.防爆炸。 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这些气体前均须检验纯度,进行这些气体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 ②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通气,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要注意用量不能过大; ④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并且配制时氨水不能过量。 2.防仪器炸裂。 ①给烧瓶、烧杯等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如制氧气、制氨气、制甲烷、氢气还原氧化铜等),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在集气瓶中点燃金属时,瓶中要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玻璃仪器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在加热过程中不能逐及焰芯; ④热仪器不能立即用水刷洗。 3.防液体飞溅。 ①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混合时,应将浓硫酸小心沿容器壁慢慢加入另一液体中,边加边振荡。而不能将液体注入浓硫酸中,更不要将浓硫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②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要加细瓷片以防暴沸;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管口不能对人; ③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 4.防液体倒吸。 ①氯化氢和氨气等易溶性气体溶于水要连接防倒吸的装置; ②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等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③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因装置内气压不稳定,也要防倒吸。 5.防导管堵塞。 ①制气装置若发生导管堵塞,将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喷出。因此,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团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浆状物堵塞。(你还见过哪些分堵塞的装置?) 6.防中毒。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不能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④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厨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防烫伤。 ①不能用手握试管加热; ②蒸发皿和坩埚加热后要用坩埚钳取放(石棉网上)。 8.防割伤。 刷洗、夹持或使用试管等玻璃仪器时,要注意进行正确操作,以防被割伤。 9.防火灾。 ①易燃物要妥善保管,用剩的钠或白磷要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其它药品能放回原试剂瓶吗?)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多于容积的2/3,不得少于容积的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探究胡克定律实验图像

n n-1 n-2 3 图3 F 2 1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实验的研究 徐 正 海 ( 当涂第一中学 安徽 马鞍山 243100 ) 胡克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而与其相关的“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则是高考指定的考点之一。下面有一个的备考题,其流行解答值得思考。 [备考题]在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首先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如图1所示;在其下端施加外力F (即钩码重力),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伸长量x 作出x F -图象,如图2所示。问:(1)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多少?(2) 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什么? [流行解答]因为x F -图线的函数关系为x kx F F 10010+-=+-=,而图线的斜率等于弹簧劲度系数,故m N k /100=;当0=x 时,0F F -=,可见N F 10=表达了弹簧自身的重力大小,这也是引起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事实上,悬挂弹簧形变量的大小只与外力F 和弹簧的自重0m 有关[1]。 如图3所示,若采用“微元法”把弹簧分成n 等份,则弹簧转化模型为竖直方向上有n 个小物块,每块质量为n m 0,其间用理想轻质弹簧连接,轻弹簧劲度系数为nk ,设相邻小物块间弹簧伸长量由低往高依次为n x x x ??????,,,21,于是有g m F x nk g n m F x nk g n m F x nk n 00201,,2,+=????+=?+=?,整理k F nk n g m n n g m nF x x x x n ++=+???+++=?+???+?+?=2)1()21(0021,当∞→n 时,kx g m F +-=20,式中x 指弹簧的形变量,它为弹簧挂重时长l 与其放置水平桌面长度'0l 之差。 目前,在众多复习备考资料中,该实验的基本原理表述为:首先让弹簧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0l ,即原长;其次在弹簧下端悬挂质量为m 的 图1 cm x /0 1 2 3 1 2 图2

气体实验定律

气体实验定律 专题一:密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一、平衡态下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1. 理论依据 ①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gh p ρ=。 ② 液面与外界大气相接触。则液面下h 处的压强为 gh + p = p 0ρ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传递(注意:适用于密闭静止的液体或气体) ③ 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不间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 是相等的。 2、计算的方法步骤(液体密封气体) ① 选取假想的一个液体薄片(其自重不计)为研究对象 ② 分析液体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消去横截面积,得到液片两面侧的压 强平衡方程 ③ 解方程,求得气体压强 例1:试计算下述几种情况下各封闭气体的压强,已知大气压P 0,水银的密度为ρ,管中 水银柱的长度均为h 。均处于静止状态 练1:计算下图中各种情况下,被封闭气体的压强。(标准大气压强0p =76cmHg ,图中液体为水银 θ θ

练2、如图二所示,在一端封闭的U 形管内,三段水银柱将空气柱A 、B 、C 封在管中,在竖直放置时,AB 两气柱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另两端的水银柱长度分别是h 1和h 2,外界大气的压强为0p ,则A 、B 、C 三段气体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练3、 如图三所示,粗细均匀的竖直倒置的U 型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封闭着两段空气柱1和2。已知12cm Hg =h 1,15cm Hg =h 2,外界大气压强76cm Hg =p 0,求空气柱1和2的压强。 二、平衡态下活塞、气缸密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1. 解题的基本思路 (1)对活塞(或气缸)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2)列出活塞(或气缸)的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 注意:不要忘记气缸底部和活塞外面的大气压。 例2 如下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 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 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 。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 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P 等于( ) A B. C. D. P Mg S 0+ cos θP Mg S 0cos cos θθ + P Mg S 02+ cos θ P Mg S 0+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高考大题突破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专题强化训练

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强化训练] 1.TiCl4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备TiCl4,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 3) 水溶性 TiCl4-25 136 1.5 易水解,能溶于有机溶剂 CCl4-23 76.8 1.6 难溶于水 (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操作的字母)。 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B.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D.加热装置D中陶瓷管 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时,开始进行步骤D。 (3)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中除生成TiCl4外,同时生成一种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装置F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TiCl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综合实验题A

题型特训11第8题化学综合实验题A 1.(2019辽宁抚顺一模)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通常条件下为棕色易水解的固体。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氮化钙并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Ⅰ.氮化钙的制备 (1)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下列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字母,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2)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 为。 (3)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装置A的作 用。 (4)若用下图装置F替代上述流程中的A装置,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先点燃装置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 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 ③先熄灭装置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处酒精灯,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氮化钙中含有未反应的钙,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Ⅱ.测定氮化钙的纯度

①称取3.9 g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蒸出并通入100.00 mL 1.00 mol·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200.00 mL。 ②取20.00 mL稀释后的溶液,用0.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25.00 mL。 (6)所得固体中氮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2.(2019陕西咸阳三模)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检验上层清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取上层清液,滴加,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检验方法是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使固体溶解,再滴加(填试剂),产生(填现象)。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这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3)实验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填离子符号)。 (4)对产生Fe3+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高一必修一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过滤、蒸发及SO42-的检验 一过滤和蒸发 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2.蒸发——是指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蒸发也用于浓缩溶液。 (1)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石棉网上 二粗盐的提纯 1.不溶性杂质除去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上述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依次为;;。 (2)上述各步实验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3)用上述方法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2)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滴飞溅(3)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 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若要除去粗盐中的下列杂质,则应加入什么试剂?把试剂的化学式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 2.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 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 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为 (1)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2)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3)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3.沉淀的洗涤 (1)洗涤沉淀的原因:过滤完毕,过滤器的固体表面总是残留部分 母液。(2)洗涤沉淀的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 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流下,直到固体表面洗涤干净为止(洗涤 2~3次)。 (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相 关试剂后观察现象。 (4)若滤液浑浊,应继续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内部资料,只供蒋有华班上内部使用,严禁外出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课堂练习]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现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用下列哪个过程可以实现( ) 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 D .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少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 2.如图为 0.2mol 某 种气体的压强与 温度关系.图中 p 0为标准大气压.气体在B 状态时的体积是_____L .

3.竖直平面内有右图所示的均匀玻 璃管,内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两段空气 柱a、b,各段水银柱高度如图所示.大 气压为p0,求空气柱a、b的压强各多大? 4.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有一小段水银柱把管内空气柱分成a、b两 部分,倾斜放置时,上、下两段空气 柱长度之比L a/L b=2.当两部分气体的 温度同时升高时,水银柱将如何移 动? 5.如图所示,内径均匀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cm2,管右侧上端封闭,左侧上端开口,内有用细线栓住的活塞.两管中分别封入L=11cm 的空气柱A和B,活塞上、下气体压强相等为76c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时两管内的水银面的高度

差h=6cm,现将活塞用细线缓慢地向上拉,使两管内水银面相平.求: (1)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需用多大拉力才能使活塞静止在这个位置上?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p2,V1=2V2,T1= 21T2 B.p1 =p2,V1=21V2,T1= 2T2 C.p1=2p2,V1=2V2,T1= 2T2 D.p1 =2p2,V1=V2,T1= 2T2 7、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 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

2.PCL 3 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PCL 3 ,在圆底烧瓶e中放入足量 白磷,将CL 2 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e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并在b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e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e的底部放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烧杯h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的H 2SO 4 是用1体积98% H 2 SO 4 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操作加试题)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污染物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 [实验1-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操作步骤: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 现象:有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及硫酸盐等杂质,实际上是除去含有的Ca2+、Mg2+、SO42-。 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所加试剂,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的加入量及试剂过量后的处理。在本实验中,为了除去过量的BaCl2,所加Na2CO3溶液应在加入BaCl2之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通过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然后再将溶液蒸发结晶,除去易挥发的盐酸,得到纯净的NaCl。 2.蒸馏和萃取 蒸馏的应用:海水淡化。 [实验1-4]: 操作步骤::⑴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⑵最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漏中,再加入4mLCCl4,⑶倒置,使两溶剂充分混合,⑷静置分层,⑸分离液体。 现象:加入4mLCCl4时,不溶于水,油状物在下层(密度比水大),静置后,CCl4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知识拓展〗 二、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固体-固体”混合物: ⑴溶解过滤:用于含有不溶性与可溶性物质的分离,如NaCl与CaCO3的分离。 ⑵溶解结晶:如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先将固体溶解,再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提取KNO3。 ⑶加热分解(挥发):如NaCl中含有易分解的NH4Cl或挥发的I2。 2.“固体-液体”混合物: ⑴只含一溶质的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即可得到溶质,如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固体。 ⑵含有两种溶质的溶液,通过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如KNO3与NaCl中KNO3的提取。 3.“液体-液体”混合物: ⑴分馏:用于混溶且沸点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离,如酒精与CCl4的分离。 ⑵萃取分液:用于溶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中的溶液度不同进行分离,如用CCl4、苯等有机溶剂将溴水、碘水中的单质溴或单质碘分离出来。 4.“气体-气体”混合物:洗气法 三、常见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中学常见实验仪器有:天平、烧杯、试管、量筒、坩埚、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容量瓶等。 ⑴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⑵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⑶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⑷量筒仅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不能用于固体溶液或浓溶液的稀释;倒出液体后无须用水再进行冲洗,量筒的精确值为0.1。 ⑸加热溶液时,溶液体积不能超过仪器容积的1/3。 四、物质的保存 ⑴塑料瓶用于保存HF、NaF溶液。 ⑵棕色瓶:用于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如AgNO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