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腾冲战役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的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腾冲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腾冲战役的简介

关于腾冲战役简介如何呢?腾冲的地理位置关乎中日双方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形势,腾冲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最南面,是中国通往缅甸的重镇,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在侵占缅甸后,又占领了腾冲。中国方面为了打通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滇缅公路,就发起了腾冲战役。

199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腾冲县城进行攻击,在炮火的掩护下,中国远征军攻击日方修筑的堡垒,与日方发生白刃战。日方在腾冲已经经营了两年多,加上腾冲位于山岭之间,中国军队举步维艰。

腾冲战役简介中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霍揆彰,他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下令中国军队先攻打来凤山,在来凤山上,中日军队激烈交战。中国远征军士气高昂,愈挫愈勇。而日本军队在藏重康美的指挥下,也是奋力坚守来凤山。中国方面有盟军飞机的支援,日方被迫放弃来凤山。

人民群众的支援也需要在腾冲战役简介中提及,在腾冲战役中,当地的人民群众为中国远征军送粮食,送衣物,帮助远征军修筑工事。美国的官兵都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群众对军队支援的热情。

美军的飞虎队也是腾冲战役简介中必不可少的,飞虎队由陈纳德率领,从空中打击日军,为腾冲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空中力量。在腾冲县城中的日军受到飞虎队的轰炸,损失惨重。中国远征军在空中炮火的支援下,攻城时方便多了。

腾冲战役的结果

腾冲战役的结果中,中国方面死伤9000余人,日本方面全军覆没,死伤3000余人。中国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全歼了日军,并且攻

占了腾冲县城,达到了战略目的,因此,腾冲战役的胜利一方是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包括野山炮7枚,步兵炮6枚,迫击炮10枚,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1000余支,汽车20余辆。这些战利品对于军需消耗严重的中国军队来说也是一种补给。

腾冲战役的结果中,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是攻城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是日军的三倍。在攻打腾冲县城的时候,中国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城墙边上的护城河,场面异常惨烈。

美国的飞虎队在腾冲战役中有着不错的战果,日军在腾冲只有4架飞机,还未参战就被飞虎队炸毁。飞虎队在空中对腾冲县城和来凤山进行密集扫射,击杀了大量的日军。飞虎队中也有数名飞行员牺牲。

腾冲战役能取得如此胜利的结果,一方面是中国远征军的高昂士气与坚韧毅力,另一方面是盟军中飞虎队的空中支援,还有一方面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对于军队的支援。日本方面虽然占据着地势险要的腾冲县城和来凤山,但是腾冲县城中的日军孤立无援,加上兵力远远小于中国方面,最后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腾冲战役的影响

腾冲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收复了腾冲县城,腾冲县城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个从日方手中收复的城市,腾冲战役影响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作战信心,它让中国人民看到,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日军占领的中国领土不是不可收回的。

腾冲战役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并且死伤人数是日本方面的三倍,但是腾冲战役的影响是正面的。自日本侵华以来,中国军队屡屡败北,不仅军队伤亡惨重,而且土地丢失严重,但腾冲战役却是中国军队的一场胜仗,虽然伤亡很惨重,但这与日军的强大有着很大的关系。

腾冲战役的影响也进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已经呈现败势,腾冲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为

日本法西斯的覆灭拉开了序幕。

腾冲战役也对中美两国军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腾冲战役中,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合力攻击日本军队。中国军队以陆军为主,负责在地面上进攻日军的阵地。美国的军队以空军为主,负责在空中打击日本的堡垒。

腾冲是云南最南面的一座城市,是滇缅公路上的一座重镇,滇缅公路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日本占领滇缅公路后,英国在印度筹集的物资无法运输到中国,腾冲战役的胜利,是收复滇缅公路的一个前奏,对收复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有着重要影响。

腾冲历史悠久

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隋唐置羁縻州,南诏置(车文)化府,后改藤充府,元宪宗三年(1253)设腾冲府。后几经更名,于民国2年(1913)改为腾冲县。民国31年(1942)5月,腾冲被日军侵占,1944年9月14日腾冲光复。 历史上,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枢纽,著名的“博南古道”就是从现在的四川成都经云南昆明、大理、保山,通过腾冲口岸转向缅甸的密支那、印度的华氏城(今巴特那)、巴基斯坦的咀义始罗(今拉瓦尔第)和阿富汗的布尔,进而通向前苏联的塔什干的一条繁荣兴旺的通道。1945年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就是在这条古丝绸道上扩建修通,车辆直通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使腾冲成为通往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口岸。自西汉以来,腾冲就成了工商云集的地方和重要的通商口岸。1890年清政府同缅甸签订了《滇缅商务条约》,1899年英国在腾冲设立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在腾冲设立腾越海关。到清末和民国初年,腾冲商贸进入旺盛时期,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以腾冲口岸为依托的跨国商行和内陆各地分公司。以1930年为例,当时的进出口总值就达400~600万两关平银,进口商品约200种,出口商品约80种,年进出口商品为8~9万驮,使腾冲成为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和原料加工及轻工产品生产地。同时,商贸的发展也促进了腾冲民族工业的发展,1930年办起了“名扬烟草公司”之后,又相继办起了织布厂、火柴厂、制革厂、印刷厂、发电厂、电池厂、肥皂厂等。在中国历史上,腾冲还首开翡翠加工先河,众多的玉器加工作坊,众多的玉匠及精细的玉器,使腾冲成了东南亚著名的珠宝玉器集散地。1939年全县人口就超过30万人,“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说法就是腾冲当时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此外,在长期的贸易活动中,大批腾冲人到海外经商,侨居世界各地,使腾冲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商贸关系日益密切,不断扩大。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距省会昆明760千米,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千米,国境线长148.075千米。县境内东西宽69千米,南北长137千米,总面积5845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37.78万亩。全县有21(2001年前为22)个乡镇,224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273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60.8万人,县内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3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984年,腾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和省级对外开放口岸;2000年,腾冲猴桥口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一类口岸。腾冲是云南省的著名侨乡,在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6万余人,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台湾、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县城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4.8℃,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降雨量1470毫米,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腾冲资源丰富。境内森林面积393万亩,覆盖率为46.9%,活立木储量3613.7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15.7万立方米,居全国县级首位。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2000多种植物和珍稀动物,世界著名大树杜鹃花王和部分名贵药材就生长在这里。来凤公园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3年,腾冲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6个“资源林政管理示范县”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品位较高,金属矿有铁、锡、铀、铅、锌、钨、锰、铜、银、金等;非金属矿有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等。铁矿储量为6500万吨,属低硫磷高品位优质矿床,平均品位为58%;硅藻土储量为4.7亿吨,约占全国国已探明储量的1/3;硅灰石储量超亿吨,属国内特大型优质

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 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经过四个月的鏖战,光复腾冲,而和腾冲战役同样以惨烈闻名的,还有松山战役松山血战。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日军从1942年占领松山,驻守此地的是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击枪、坦克等,兵员一千多人。而主攻松山的则是宋希濂第11集团军中战功累累,号称“荣誉一师”的71军28师,若以兵力论,中国远征军约为日军的三十倍,取胜应当万无一失。 编辑本段松山战役遗址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的主战场。松山战役遗址之一 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

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松山战役就在这里进行。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地可见。其中较重要的足迹有:松山主阵地我军坑道作业遗迹及大爆炸坑;滚龙坡、鹰蹲山等战场遗址;日军发电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遗址等。龙陵县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松山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极为重视,拨专款15万元修复抗日将士公墓,修建了3 座标志说明碑、18座遗址说明碑和一条上山公路。2010年5月,龙陵县委、政府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提升了上山公路的等级,修筑为宽6.5米的柏油路。1986年5月松山战役遗址被列为龙陵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松山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松山战役旧址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

感动腾冲历史人物及当代名人

感动腾冲历史人物及当代名人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民国元老。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孙中山、黄兴创办的同盟会,为同盟会首批会员。1909年,回国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任监督、总办,曾与朱德总司令有师生之谊。1911年,与蔡锷等发动指挥了辛亥“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任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议长。1917年后,先后任陕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黎元洪总统曾赠联:“关中良相思王猛,天下苍生忆谢安”。抗日战争中,出任监察院云贵监察使,亲赴滇西前线襄助军务,力阻日军东进,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表示愿随滇西父老保家卫国。为滇西反攻作出重大贡献。腾冲收复后,首倡为收复腾冲抗战阵亡的将士修建国殇墓园,并请民国政府减免田赋,以苏民困。先生晚年,拥护共产党、拥护新中国,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是一位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先生平生酷爱访古和金石,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永昌府文征》等。 张问德(1880--1957),字崇仁,号讱庵。曾任昌宁、顺宁县长,云南省政府秘书、腾冲县参议会议长。1942年5月,腾冲沦陷,张问德临危受命任腾冲县长,在界头、曲石一带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和腾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为腾冲两年余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表了著名的《答田岛书》,给后人留下一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被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

张木欣(1881--1964),名荣庭,号木石居士,以字行。早年就读于腾冲名师王承谟门下。光绪二十四年(1898),弃学从商。宣统元年(1909),在广州加入同盟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讨袁护国与护法斗争中,张木欣多次斥巨资给予支持。民国20年,先生将在北平等地购得的数万件文物古籍运回腾冲,开办木欣图书馆,供家乡人民研习。1942年腾冲沦陷前,先生离开腾冲,定居北京,任国际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社联”工作期间,著《大众哲学》而蜚声中外,使许多热血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1937年到延安,他系统深入的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毛泽东等领导人发起组织了“新哲学会”。首开了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河。解放后,他继续为培育党的干部,为宣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勤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多部哲学名著。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及有关哲学论著。艾思奇一生胸怀坦荡、刻苦勤奋、实事求是、热情诚恳,深受世人敬仰,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左孝臣(1848--1900),字敬轩,清光绪腾越厅茨竹隘土守备。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十四日,英军千余人,以勘界为名,侵入我国境。左孝臣率领汉、白、傈僳、景颇等各族弩手和练兵600多人,布防于甘稗地,堵截入侵英军。英军实施突袭,左率众用大刀、

死伤无数:揭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十大战役

TOP1: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地点:上海 中国军队伤亡:25万人(有些史料记载20万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8月14日,日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张治中将军对日本侵略军发起全线进攻,出动空军轰炸虹口日军司令部,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军队反击、双方相持、日军反攻。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2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十分惨烈,常常是一个整编师开赴上去,三四天不到就被打残,每天从战场上抬下来的尸体至少在3000具以上。日军甚至一度对中国军队使用毒气。但是淞沪会战反应了中国人团结一致、英勇不屈的精神。中央军、川军、湘军、桂军摒弃前嫌协同作战。战役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给予日军重大杀伤。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用鲜血打破了日本为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幻想。 TOP2: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作战 时间:1942年3月——1942年5月 地点:缅甸 中国军队伤亡:6万余人(远征军损失过半)

简介: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先运抵缅甸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抵昆明。“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日军妄图切断滇缅公路,困死中国抗日军民。中国军队应英美要求派出10万精锐部队赴缅甸作战。 中国军队在异国发扬军威。戴安澜将军死守东吁,写下战争史诗,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以寡击众,解救3000余英军,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勋章。但是中国军队进入缅甸是仓促应战,而日军却蓄谋已久,所以远征军苦战三个月,在没有任何生力军支援的情况下,终于未能取胜而败退。撤退途中远征军损伤更大。撤退往印度的部分远征军从热带雨林野人山撤退。野人山令人毛骨悚然,什么吸血蚂蝗、蝼蛄、吸血蚊虫还有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小巴虫“应有尽有”。在撤退途中,基本上每撤退一步就会发现一个死人!戴安澜的200师又是第5军的前卫。为了迷惑日军,戴安澜将军牺牲自己,竟然迎头往日军2个师团的方向走!在战斗中,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在连夜降雨又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不幸牺牲。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表示深切哀悼。 第一次缅甸作战,远征军伤亡过半。但是这塑造了一支意志坚强的部队,为滇西缅北日后大反攻打下了基础。

[滇西,战争史]滇西抗日战争史

滇西抗日战争史 滇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爆发了抗日战场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滇西抗日战争。1944年,中国远征军作战揭开抗战的序幕,战争的性质是反侵略、反法西斯和保卫祖国。滇西抗战中,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旗帜,团结合作、浴血奋战,与美、英、印、缅等国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的国际友人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滇西和印缅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方针和民族团结主张的巨大胜利,它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1937年,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是云南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滇西抗战史料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此书记载了20世纪40年代在云南西南边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直接联系的抗日战争活动,即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始终与日寇展开不屈不挠的拼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滇西抗战史证》分为举世罕见的滇西多民族抗战、滇西抗战文化说略、抗日战争滇西遗迹及史学价值等。作者在长期的考古实践、文物调查、保护和历史研究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滇西抗战遗迹、文献、照片、军事器具,为史所激动,对推动和深化滇西抗战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保卫滇缅路》叙述了滇缅公路从被截断到打通以及围绕这条路展开的一系列事件,人物。既有文献档案资料,也有中外文图书资料,还有实地考察资料,论述全面,语言生动。 《江山作证》讲述的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为策应我方驻印军的对日作战,全书以可靠的实证、翔实的史实叙述了整场战争的过程,讴歌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抗日的不屈不挠精神,谴责了日本军队在滇西各地举世的滔天罪行,此资料极其珍贵,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和珍藏价值,有文可证,有图可鉴,有史可考,有史可信。 《东方诺曼底之战滇西缅北战役》主要收录了学者对滇西缅北战役的评述,抗日将士笔下的滇西缅北战役,战地记者笔下的腾冲抗战,美国人笔下的中缅战区,以新视觉、新思维推出的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书,使读者能从中认识到滇西抗战这一史事,从中领悟到抗敌爱国精神。 2 滇西抗日人物谱 滇西抗战是中国8年抗战史上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一次战役。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最

云南抗战大事记

云南抗战大事记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即成为中国正面战场的大后方和战略基地;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北部,进逼滇越边境,云南开始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两大战场(中国抗日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北和滇西怒江以西的中国领土,云南又成为中国抗战的最前线。在八年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龙云主动请缨 1937年8月上旬,云南省主席龙云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商讨全国抗战大计。途经西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搭乘他的专机同往与会。会议期间,龙与朱、叶就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问题反复交换了意见,深受鼓舞,抗战信心大增。在南京会议上,龙云对抗战形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即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他认为,“国际交通应当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公

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充;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可以协助修筑。”龙云的这一看法得到了蒋介石的完全赞同,他还答应蒋介石派出两个军开赴前方作战。龙云成为云南抗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决心和勇气。 滇军抗战出征 1937年8月22日,龙云回到昆明,立即着手筹组滇军出征。他将当时云南省已有的6个步兵旅编成第60军:军长卢汉、参谋长赵锦雯、182师师长安恩溥、183师师长高荫槐、184师师长张冲,全军3个师,6个旅,12个团,共约4.7万人。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操场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出征大会。参加誓师大会的近10万之众,卢汉军长戎装整肃,郑重宣誓,省主席龙云发表训词。全省各界热烈欢送,万人空巷,规模盛大。60军将士步行40余日,到达湖南常德待命,沿途受到各地人民及抗日救国团体的盛大欢迎和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抗日斗志和决心。部队到达武汉后,蒋介石特嘱卢汉,让部队顺汉口繁盛市区绕行一周,向驻汉外国使节及侨商各界显示军威和力量,表示我们尚有如此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之师正开赴前线,同时鼓舞斗志,使全国抗日军民增强信心。杜聿明曾说:“中央军同这支云南军比起来,军容上似有逊色。”在武汉期间,军部请来作曲家冼星海、任光和女诗人安娥,专门为60军创作了一首

抗日战争几大战役

抗日战争几大战役 抗日战争中,我国有几大战役非常著名。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几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抗日著名战役:长沙会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抗日著名战役: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抗日著名战役:衡阳保卫战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

腾冲的历史故事

腾冲的历史故事 前言 腾冲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小镇,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腾冲的历史故事,从古代到现代,带您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古代的腾冲 神秘的起源 腾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当时这个地区被称为“滇池之北”。根据历史记载,这里是滇池的重要边缘,是众多文化的交汇点。然而,腾冲的具体起源仍然是一个谜团。 蚩尤与腾冲 据传说,腾冲是传说中蚩尤战神的故乡。蚩尤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被认为是战神和炎帝的后代。腾冲作为蚩尤的故乡,因此被视为神圣的地方。这个传说为腾冲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色彩。 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在古代,腾冲是连接中国和南亚地区的重要节点,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使得腾冲成为了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中心。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中国商品通过腾冲运往南亚地区,而印度、波斯等地的货物也通过腾冲进入中国市场。这种交流和贸易活动极大地影响了腾冲的历史和文化。

腾冲的近代历史 世纪之战 在19世纪末,中国沦为列强欺凌的对象,腾冲也未能幸免。1885年,法国联合中 国各路军阀侵略了腾冲地区,这场战争被称为“腾冲之战”。尽管中国抵抗勇猛,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腾冲被占领。这场战争对腾冲的居民和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让人们深刻记住了这段历史。 镇压土司起义 20世纪初,腾冲发生了一场土司起义,该土司起义希望推翻滇南土司的统治,争 取自己的独立。然而,这场起义很快被清朝政府镇压下去,并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次土司起义对腾冲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使得腾冲成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焦点。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腾冲成为了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据点之一。当时,一些地方抗日游击队在腾冲地区秘密组织活动,对抗日本军队进行游击战。这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为保卫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腾冲立下了赫赫战功。 现代的腾冲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腾冲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如今,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腾冲已经采取了多项举措。政府设立了多个文化保护机构,修复和保护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此外,当地居民也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传统节日等方式,传承和弘扬腾冲的文化。 旅游业的兴起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腾冲逐渐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腾冲的独特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和探访。游客们可以参观古老的建筑、品尝当地美食、体验传统的手工艺活动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腾冲地区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滇西抗战史料、 人物谱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滇西抗战史料、人物谱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滇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战争时期,在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爆发了战场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滇西战争。1944 年,中国作战揭开抗战的序幕,战争的性质是反侵略、反法西斯和保卫祖国。 滇西抗战中,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旗帜,团结合作、浴血奋战,与美、英、印、缅等国热爱和平、霸权的国际友人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滇西和印缅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滇西抗战是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抗战的胜利,鼓

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是民族统一方针和民族团结主张的巨大胜利,它是中国战场上最早胜利的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1937 年,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全面战争爆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是云南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滇西抗战史料 《中国滇西大战》此书记载了20 世纪40年代在云南西南边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直接联系的战争活动,即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中队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始终与日寇展开不屈不挠的拼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滇西抗战史证》分为举世罕见的滇西多民族抗战、滇西抗战文化说略、战争滇西遗迹及史学价值等。作者在长期的考古实践、

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腾冲战役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的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腾冲战役吗?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腾冲战役的简介 关于腾冲战役简介如何呢?腾冲的地理位置关乎中日 双方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形势,腾冲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最南面,是中国通往缅甸的重镇,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在侵占缅甸后,又占领了腾冲。中国方面为了打通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滇缅公路,就发起了腾冲战役。 199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腾冲 县城进行攻击,在炮火的掩护下,中国远征军攻击日方修筑 的堡垒,与日方发生白刃战。日方在腾冲已经经营了两年多,加上腾冲位于山岭之间,中国军队举步维艰。 腾冲战役简介中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霍揆彰,他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下令中国军队先攻打来凤山,在来凤山上,中日军队激烈交战。中国远征军士气高昂,愈挫愈勇。而日本军队在藏重康美的指挥下,也是奋力坚守来凤山。中国方面有盟军飞机的支援,日方被迫放弃来凤山。 人民群众的支援也需要在腾冲战役简介中提及,在腾冲战役中,当地的人民群众为中国远征军送粮食,送衣物,帮助远征军修筑工事。美国的官兵都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群众对军队支援的热情。 美军的飞虎队也是腾冲战役简介中必不可少的,飞虎队由陈纳德率领,从空中打击日军,为腾冲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空中力量。在腾冲县城中的日军受到飞虎队的轰炸,损失惨重。

中国远征军在空中炮火的支援下,攻城时方便多了。 腾冲战役的结果 腾冲战役的结果中,中国方面死伤9000余人,日本方面全军覆没,死伤3000余人。中国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全歼了日军,并且攻占了腾冲县城,达到了战略目的,因此,腾冲战役的胜利一方是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包括野山炮7枚,步兵炮6枚,迫击炮10枚,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1000余支,汽车20余辆。这些战利品对于军需消耗严重的中国军队来说也是一种补给。 腾冲战役的结果中,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是攻城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是日军的三倍。在攻打腾冲县城的时候,中国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城墙边上的护城河,场面异常惨烈。 美国的飞虎队在腾冲战役中有着不错的战果,日军在腾冲只有4架飞机,还未参战就被飞虎队炸毁。飞虎队在空中对腾冲县城和来凤山进行密集扫射,击杀了大量的日军。飞虎队中也有数名飞行员牺牲。 腾冲战役能取得如此胜利的结果,一方面是中国远征军的高昂士气与坚韧毅力,另一方面是盟军中飞虎队的空中支援,还有一方面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对于军队的支援。日本方面虽然占据着地势险要的腾冲县城和来凤山,但是腾冲县城中的日军孤立无援,加上兵力远远小于中国方面,最后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腾冲战役的影响 腾冲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收复了腾冲县城,腾冲县城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个从日方手中收复的城市,腾冲战役影响

腾冲的历史与文化简介

腾冲历史与文化 这是一座由火山岩浆凝铸的土地,托载着由高黎贡山深情的臂膀拥抱着的极富底蕴、充满诱惑的城市。腾冲——中国大西南边陲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又名“腾越”,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有“极边第一城”、“云南第一侨乡”、“文献名邦”、翡翠城之誉。由于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曾一度为滇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使之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腾冲的“履历”至少可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滇越”。《史记》载:“昆明之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说的便是此地。东汉时,“哀牢归汉”,滇越则归新设之永昌郡;在2400多年前的汉代,已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腾冲进行商易。商旅辟出了中国与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陆上贸易通道——“蜀身毒道”,即西南丝绸古道。至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现在腾冲县地域内有“汤浪”、“藤弯”、“越礼城”、“越赕”、“申赕”、“腾冲”亦作“藤冲”“藤充”等初次出现于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一书,均为并列地名。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藤越国”至此不再存在。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称为“软化府”。元宪宗三年,高泰运之后世高救内附于元朝。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之为“软化府”。此后各代相继在此设立司、州、道、厅、署、县等军政机构,民国末年,曾一度成为滇西大部地区的行政中心。 往事越千年。据《腾越州志》载,腾冲之为“城”始于唐德宗时,当时为土城;至明代“侍郎杨宁、侯琎统南征壮士一万五千,以都指挥使李升为首,取西山之石以筑石城”。工程历时三年,于公元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竣工,其规模为“厚二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七里三分”,且置沾化、永安、靖边、藻润四门,城墉连雉、门楼高耸、石色苍苍、浑如铁铸。故筑成后的近五百年间,虽经受了数十次五级以上地震及不亚于地震次数的战乱,此城却依然岿立,并无太大破损,直至20世纪中叶,日寇燃起的战火才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 那是在1942年5月的时候,对于腾冲而言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日本侵略军自缅甸侵入我国,占领我腾冲城,四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现今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中依然清楚地记录着当年日本鬼子犯下的种种罪行。后来,腾冲人民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年之久,迎来了1944年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于同年9月14日光复腾冲,作为古城虽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在反攻战役中,军民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在今天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的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

战争故事大全:滇西抗战

战争故事大全:滇西抗战 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 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 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2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 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期间,预备二师及三十六师曾先后渡江入腾,配合民众展开游击战,并多次重创敌人。 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 难重重,风险极大,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 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2943年20月下旬联合 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27日,得到了充实和 增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卫立粕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 立帐保山马王屯,调集并指挥第十一及第十二两个集团军26个师共26万人,分左右两翼向盘距了腾龙一线达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致命的攻击。 5月22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 黎贡山,继而又经四十多个昼夜血战,终于在9月24日光复边城腾冲。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 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创 造了中国抗战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接着,该 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22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并于次年2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2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腾冲国殇墓园讲解稿

腾冲国殇墓园讲解稿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伟大诗人屈原荡气回肠的《国殇》让人唏嘘折服。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更是以其滇西抗战鲜明的历史背景、翔实的资料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极富生机,赢得了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认可,收到良好社会效益。 忆往昔峥嵘岁月 二战期间,日本妄图从东南亚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实现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的狂妄野心。1942年5月,日军击败中英缅军后进犯滇西边境,中国抗战后方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使盟国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与敌人展开殊死巷战。经过43天的血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官兵阵亡19名。 腾冲光复后,在云贵监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导下,各方集资在风景秀丽的来凤山下、气势雄伟壮观的叠水河畔修建了国殇墓园,以安忠魂。工程于1945年1月初动工,同年7月7日落成。全园占地面积80亩,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展厅组成,园内苍松翠柏参天蔽日,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国殇墓园整体布局仿南京中山陵,以中轴对称的台阶式布局,平面图案呈东北宽、西南窄的钟形,寓意“木铎警世”“警钟长鸣”。位于钟口的大门,

是土木砖石结构的牌楼式建筑,呈八字形,门额上镶嵌着由李根源题写的“国殇墓园”石刻匾额。 祠后小团坡,高约30米,坡顶呈一圆形平台,正中耸立着巍峨雄伟的纪念塔,塔身呈方锥体,犹如一柄出鞘的长剑,直指云霄。烈士墓以塔为中心呈辐射状,按作战序列成纵队排列,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及军衔,共计3346方。 忠烈祠的右旁,是2004年9月重修的盟军碑。墓碑由一个主碑和19个附碑组成。主碑上刻有原墓碑上中英文对照的碑文,附碑上刻有19名盟军烈士的英名及军衔,主要是为纪念60年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在腾冲的美籍军人,告慰异国之魂。 与整个陵园极不协调的是大门左侧低矮的“倭冢”,里面葬有侵华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们面对小团坡,长年行跪拜请罪。作为侵略者惨败的见证,这座特殊的墓碑一样受到保护。 展抗战胜利辉煌 今年8月份,为迎接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殇墓园园内展区重新布展,采用现代博物馆理念,声、光、电相结合,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在参观的过程中,60年前的战争重新浮现眼前。 展出的内容分为“驿路商旅翡翠城”“救亡的呐喊”“859日日夜夜--腾冲抗战”“炮火中诞生的大动脉”“历史的丰碑”五个部分,共展出版面31版,照片168张,战斗序列图2张,抗战示意图9张,浮雕3幅,抗战实物139件等。 国殇墓园是在全国建立最早的抗战烈士陵园,也是滇缅战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陵园。这座用烈士鲜血铸就的丰碑就

第伍章,松山战役

第伍章,松山战役 日军几乎踏勘过松山的每一个角落,远征军则对自己将要收复的这片国土是完全陌生的。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大陆战场上,有两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和腾冲。自1942年5月进至怒江西岸后,日军就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日军司令官们在写给南方总军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强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松山日军几乎踏勘过松山的每一个角落,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比在这里生活的当地人更熟悉这座大山,所以几十年后他们中的幸存者来到这里时仍是轻车熟路。而首次面对松山的远征军士兵,则对自己将要收复的这片10余平方公里的国土是完全陌生的。 从新28师于6月4日向松山之敌发动进攻,到第8军于9月7日攻克松山,远征军先后动用约10个团,兵力总计2万多人,作战近百日,各攻击部队伤亡总数达7763人(含失踪人员),与毙杀日军人数(1250人)相比,比例约为6.2:1,且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滇缅反攻之前,敌我双方在怒江两岸对峙两年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大陆战场上,有两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和腾冲。另有一说,还应该包括同时期在缅北的密支那之战。据日军战史记,密支那日军有约800人突围。但突围者中又有400多人被歼灭,最后仅300多人逃回归建。 实际上,日军所谓“全员玉碎”,并非绝对指一个人都未存活。比如在太平洋战场的首次“玉碎”战——阿图岛之战中,日军阵亡守备队长山崎保代大佐以下2638名,另有27名生还。同样,松山、腾冲日军也有因逃跑、被俘而少量存活者。按照日军方面的一种宽泛的解释,绝大多数人战死的战斗,都应该算作“玉碎”战。 以上三次战役,均发生于1944年滇缅反攻期间。按时间顺序,密支那之战始于5月17日,止于8月4日,持续79天;松山战役始于6月4日,止于9月7日,持续96天;腾冲战役始于5月11日,止于9月14日,持续达127天。 在地图中寻找松山,大致由北向南流向的怒江可作为参照物。当你在横跨怒江的惠通桥西岸找到“腊勐”这个地名,在其北侧紧傍的一座大山即为松山,主峰标高约为海拔2200米。从松山溯怒江北向绵延而上,则是如鱼脊般逐渐抬升的高黎贡山脉,那里的平均海拔已在3000米以上。 松山主峰至怒江江面的垂直落差为1500多米,站在松山頂上看怒江,仿佛从空中俯瞰。这里山岭高峻,一向人迹稀少,但

国殇墓园对中国远征军永恒的纪念

以前对滇西抗战历史知之甚少,对远征军的了解似乎也是后来从媒体介绍陈纳德、陈香梅开 始的。去过南岳忠烈祠之后听儿子说腾冲有一个国殇墓园,是国内最大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这次有机会到腾冲在一个晴朗凉爽的上午我去了一次国殇墓园,瞻仰了抗日阵亡将士的英灵。 去国殇墓园可以了解到两段历史,一段是关于1942年缅甸沦陷后日军攻占怒江以西地区后 腾冲沦陷,当地人民坚持了859天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史;另一段也是国殇墓园主线条记录的,是1944年为扭转国内战场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打通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中国远 征军浴血奋战127天收复腾冲的光荣历史。 在收复腾冲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接参与腾冲战役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 集团军作出了惨重的牺牲,共阵亡将士9168名,盟军官兵19名。此役共歼灭敌军六千余名,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全歼入侵敌军的辉煌战例。 腾冲光复后,经当时的民国政府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提议,政府拨款,各界人士支持,组 成公墓建设委员会开始筹建,并于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时落成。从此之后,国殇墓园一直是腾冲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缅怀先烈的圣地。 国殇墓园大门。石刻匾额上“国殇墓园”几个大字由李根源先生题写。大门两侧是龙虎风云圆形 图案。 甬道。 甬道两侧的绿地和园林里矗立着抗日英雄和当地民众英勇斗争中可歌可泣事迹的雕塑。这尊塑像是李根源老先生。他曾任国民政府代理总理,抗战时期是云贵监察使并亲赴抗日第一线。他 发表的《告滇西父老书》激励滇西军民奋起抗日。 张问德,腾冲沦陷后腾冲县政府县长。1942年日军进攻滇西时当时的县长和驻军都弃城逃跑了。62岁的张问德临危受命积极配合游击抗日,被腾冲老百姓称为抗日县长。 史迪威将军(左),美国陆军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蒋介石参谋长。陈纳德将军(右),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 航空队”即“飞虎队”。1942年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1943年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缅印战区对日空战。 自左上至右下分别为修筑滇缅公路、母子修筑滇缅路、营救盟军飞虎队、宁死不当亡国奴。 绿树簇拥着的是忠烈祠。 两侧是1996年盖的展厅,展出的文物展示了腾冲战役的全貌。 忠烈祠台基正面是国殇墓园落成是蒋介石电题李根源书写的“碧血千秋”石匾。 [10]忠烈祠,檐下悬挂“河岳英灵”匾额。河岳英灵四个字是蒋介石题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