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分类及临床止痛治疗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一.按刺激性质之分

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

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

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三.按发病机理分

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

四.按疼痛感觉分

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

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

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六.按时间模式分

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七.按机体部位分

1躯体性痛:是指身体痛,包括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

2.内脏性痛:是指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的一类疼痛。八.按神经部位分

1.中枢神经性痛: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2.周围神经性痛:是指由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3.植物神经性痛:是指由植物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

九.按病程长短分

1.急性痛:在几小时、几天、直至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2.慢性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十.按表现形式分

1.原发痛:是指组织内的神经末梢直接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的疼痛。

2.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牵涉痛。

3.反射痛:又称扩散痛,是指神经的一个分支受到刺激或损害时,疼痛除向该分支支配区放射外还可累及该神经的其他分支支配区而产生疼痛。

止痛药的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疼痛时,常不经指导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止痛药种类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第二类是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曲马多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但又不及麻醉止痛药,其止痛效果是吗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是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便使用,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

除上述三类止痛药外,还有其他一些止痛药,如中药复方止痛药,肠痉挛腹部疼痛使用的山莨菪碱等。

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止痛药,是很“讲究”的。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应该首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发热伴有头痛或牙痛等,可选用解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选用对胃肠道少刺激的非甾体类药物,只有在非甾体类药物使用无效时才考虑使用中枢止痛药。以上这些人不能选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晚期癌

症病人止痛应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从非甾体类药物到中枢止痛药,最后才选用阿片类药物。

止痛药是用来缓解疼痛的常用药物,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常用的止痛药有哪些,现将各种常用止痛药作用及用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1)非麻醉止痛药

非麻醉止痛药在一般药店可直接买到,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异丁苯基丙酸3种药物。

多数情况,非麻醉止痛药如果使用及时,对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有足够疗效。特别是在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效果较好。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常规剂量的非麻醉止痛药与麻醉止痛药如可待因的止痛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别。所以现在提倡,病人如果使用非麻醉止痛药便可获得止痛效果的,就不要使用麻醉止痛药。因为麻醉止痛药有较大的不良反应。

非麻醉止痛药还有复合制剂,目的是缓解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和增加止痛效果。复合止痛药除了含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或对异丁苯基丙酸3种外,还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加入碳酸镁、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减轻胃部不适感;加入咖啡因兴备剂,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加入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有催眠、镇静作用,后一类药物宜在晚上服用,否则引起困倦,无精打采。

(2)麻醉止痛药

麻醉止痛药需要医生特殊的处方才可得到,在过去都是人植物罂粟(鸦片)中提取的,所以也称做鸦片制剂。而如今,许多麻醉止痛药都可以人工合成。

麻醉止痛药有:可待因、二氢吗啡、美沙酮、吗啡、氧可酮及氧吗啡酮。

麻醉止痛药主要用于中度和重度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常与非麻醉止痛药一起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有助于减少麻醉止痛药的用量。麻醉止痛药的最大问题就是出现成瘾及抗药性。一般来说,在医生指导下,癌症患者在使用麻醉止痛药后发生成瘾的机会极少。当大多数病人使用其他方法能控制住疼痛时,都能较顺利地停止麻醉止痛药的使用。

(3)其他类止痛药

这类药物可单独或与麻醉止痛药一起用于治疗癌症病人的疼痛。其中有一些具有自己的止痛作用,有一些则可增加麻醉药的止痛效果,还有一些可减轻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这几类药包括:1)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咪替林等,常被用于手术、放疗、化疗引起的疼痛。

2)中枢兴备药:如右旋苯异丙胺等,除增加麻醉药物的止痛效果外,并具有对抗困倦不良反应的作用。

3)抗组织按药:如苯海拉明、羟嗪、安他乐等,有缓解疼痛、止吐及安眠作用。

4)抗惊厥药:旭酰胺咪嗪等,可缓解由于刺激神经所引起的疼痛。

5)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对缓解急、慢性疼痛均有帮助。

关节痛

英国利兹大学的肌肉骨骼学教授菲利普·科汉说,中年以后的关节痛很多时候是由骨关节炎导致的。什么时候服药比服什么药更重要,最好在疼痛来袭前服药。科汉教授建议服用扑热息痛片,午餐、晚餐和睡觉前各一次。

鼻窦痛

耳鼻喉科医师安德鲁·麦库姆称,鼻窦内发生细菌感染,鼻腔肿胀压迫神经就会引发疼痛。虽然布洛芬或扑热息痛均有镇痛消炎的作用,但是最好再联用鼻腔喷剂或减充血剂。需要注意的是,减充血剂不能连续使用2周以上,以免伤害鼻腔黏膜。

头痛

常见的张力性头痛通常服用止痛药就能对付。英国国王大学医学院头痛科主任安德鲁·道森说,诀窍是用崩解片。崩解片吸收迅速,能提前5-10分钟发挥止痛效果。不过,经常服用止痛药,身体容易产生依赖性,头痛也会越来越频繁。

宿醉

英国皇家协会的药剂师苏尔丹·西德·达加尼说,宿醉其实是大量饮酒导致脑内化学信号紊乱后引发的类似于抑郁的状态。由于宿醉伤胃,服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会诱发呕吐。达加尼医生推荐速效泡腾片或者扑热息痛崩解片。另外,睡前喝点水、吃个苹果能很好地减轻宿醉症状。

痛经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的皮特·欧文·辛普金斯说,痛经是由过量的前列腺素引起的。非甾体抗炎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效果比较好,该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而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疗效一般。此外,双氯芬酸、萘普生等药物对于治疗痉挛痛、绞痛,作用明显。辛普金斯提醒女性,最好在经期快要来临前服药,在第一时间限制前列腺素的分泌。

背痛

英国著名脊柱外科医师马丁·科奈特表示,缓解长期背痛的良药是缓释布洛芬。研究表明,每天8片扑热息痛能为缓解背痛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布洛芬起效更快,而且缓释药片的作用时间较长。它们会缓慢地被胃肠道吸收,不刺激胃。

偏头痛

血管扩张、大脑活动异常都能诱发偏头痛。研究显示,舒马曲坦能收缩血管,有效抑制引发疼痛的神经活动。治疗偏头痛时,初次用药剂量要稍微大一些。因为偏头痛让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下降,也影响了对药物的吸收。

疼痛分类

疼痛分类 按疼痛的程度分 1.轻度疼痛:程度很轻或仅有隐痛。 2.中度疼痛:较剧烈,如切割痛或烧灼感。 3.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如绞痛。 按疼痛的病程长短分 1.急性疼痛:如发生在创伤、手术、急性炎症、脏器穿孔等的即刻疼痛。 2.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按疼痛的深浅部位分 1.浅表痛:位于体表皮肤或黏膜,性质多为锐痛,比较局限,定位明确。 2.深部痛:内脏、肌腱、关节、韧带、骨膜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不局限,病人常只能笼统地说明疼痛部位。 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 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周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盆腔痛、下肢痛、肛门痛、会阴痛等。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熟悉评估方法名称)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纸上画一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想象中剧烈疼痛”(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0为无痛,4以下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大于7为重度疼痛,10为最痛或极度疼痛。 此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疼痛定量方法,也是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主诉分级法 按病人描述自我感受的疼痛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重度疼痛。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是仍然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及睡眠。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耐受,需要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干扰睡眠,被动体位,必须依靠止痛治疗。 数字分级法 0度:无痛。Ⅰ度(轻度):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持续痛,影响休息。Ⅲ度(重度):持续剧痛,必须用药才能缓解。Ⅳ度(严重疼痛):持续剧痛并伴有出汗、心率加快等植物神经症状。 程度积分法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介绍疼痛程度积分法: 1分:轻痛,不影响睡眠及食欲。2.5分:困扰痛,疼痛反复发作,有痛苦表情,痛时中断工作,并影响食欲、睡眠。5分:疲惫痛,持续疼痛,表情痛苦。7.5分:难忍痛,疼痛明显,勉强坚持,有显著的痛苦表情。10分:剧烈痛,剧痛难忍,伴情绪、体位的变化,呻吟或喊叫,脉搏或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多汗,血压下降。 慢性疼痛的治疗 慢性疼痛常用治疗方法(重点) 药物治疗(熟悉分类,最好记住药物名称及相应治疗范围) (1)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有成瘾性,故仅用于急性剧痛和生命有限的晚期癌症患者。常用的有吗啡、哌替啶、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可待因等。 (2)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非甾体抗炎药,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炎镇痛药的统称,镇痛作用都是外周的。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或关节痛效果较好,对创伤性剧痛或内脏

癌症疼痛的分级方法

癌症疼痛的分级方法 癌症疼痛的分级主要是为了正确评诂疼痛的程度,指导实施止痛措施和便于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和病情分 析。癌症疼痛的分级方法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主诉分级法将疼痛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虽有痛感但仍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干扰;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数字分级法用0一lO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随数字的增加,疼痛的 程度也逐渐加重,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来(国际上多用此法)。 3.目测划线法同数字分级法类似,也是将疼痛分为0~10不同的数字,并制成标尺,由医生、护士或患者家属根据所见到的患者疼痛情况,选择相应的代表数字。数字分级法和目测划线法与主诉分级法相互对应的关系为:0~3等于轻度,4~6等于中度,7~10等于重度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伴有痛苦的心理、情绪的感受。 癌症疼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癌肿本身引起:直接由癌肿压迫神经及邻近组织,引起周围组织的缺血、坏死;癌细胞浸润到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和化学致痛物质;癌细胞转移到邻近骨组织,刺激骨膜反应,导致病理性骨折;癌细胞侵入内脏和血管,引起内脏梗塞、动脉闭塞、静脉淤血、肿胀,刺激胸壁、腹壁、内脏包膜、血管壁层神经感受器而致痛。 (2)抗癌治疗引起的术后疼痛综合征,如肺癌、乳腺癌术后产生的神经痛;化疗后疼痛综合征,如化疗药物引起的组织反应、神经毒性;放疗后疼痛综合征,如放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压迫神经等。 (3)由于癌症的病情恶化,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和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常见的如便秘、褥疮和肌肉痉挛等。 (4)与癌本身无关的其他伴发病引起,如强直性颈、腰椎关节炎等。 癌症疼痛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它大体可归纳为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和针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两个大类。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主要包括通过手术解除肿瘤引起的组织器官梗阻、压迫,通过放疗控制肿瘤脑转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以及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可实施化疗止痛,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可用内分泌治疗止痛,对肿瘤的骨转移则可用同位素治疗止痛等。针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以及肿瘤脑转移、椎体转移的利尿脱水药物治疗等;神经外科手术止痛和局部神经阻断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暗示、催眠)、针灸、推拿、气功、太极拳及音乐松弛治疗方法等。 对癌症患者来讲,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的癌痛是罕见的,但是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的癌痛患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而心理障碍与不良情绪反过来又可以使疼痛程度加重,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于癌痛患者施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其目的主要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一些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一、根据病因分类 (一)外伤性疼痛 有明确的机械性创伤和物理性创伤史,涉及术后急性疼痛。这类疼痛普通多体现为开始比较激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疼痛减轻。 (二)病理性疼痛 分为炎性疼痛和缺血性疼痛。 (三)代谢性疾病引发的疼痛 (四)神经源性疼痛 组织、器官畸形引发的疼痛心理性疼痛 (五)复合因素引发的疼痛 二、根据病程分类 (一)短暂性疼痛 呈一过性疼痛发作 (二)急性疼痛 与损伤有关的短时间疼痛 (三)慢性疼痛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间断性发作 三、根据疼痛程度分类 (一)微痛 常与其它感觉如痒、麻、酸、沉等症状同时出现,大多数不被患者重视。 (二)轻痛 疼痛局限且轻微。 (三)甚痛 疼痛较明显,患者规定止痛治疗。 (四)剧痛 疼痛难忍,痛反映强烈,多需立刻解决。 四、疼痛的临床综合分类 临床综合分类办法是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并包含疼痛涉及的器官、病因、病理和诊疗名称,在临床上较为惯用。 (一)头痛 1.颈源性头痛 2.紧张型头痛 3.偏头痛先兆型头痛、非先兆型头痛 4.丛集性疼痛 5.损伤性疼痛

6.血管源性头痛 7.颅压异常性头痛 8.炎性头痛 9.外伤后头痛 (二)颌面部痛 1.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痛 2.舌咽神经痛 3.耳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 4.面部器官源性疼痛 (三)项枕部疼痛 1.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枕后神经痛 2.乳突痛、乳突炎 3.颈项部肌筋膜痛 (四)颈肩痛 1.颈椎关节病 2.颈肩综合征 3.寰枕畸形、颈肋 4.甲状腺疾病 5.喉、咽病变 6.颈部淋巴结病变 7.肩周炎 (五)上肢痛 1.上肢血管性疼痛雷诺病、大动脉炎 2.肱骨外上髁炎 3.腕管综合征 4.前斜角肌综合征 5.胸廓出口综合征 (六)胸部痛 1.肋间神经痛 2.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胸部外伤、肋骨骨折 4.乳腺疾病 5.胸内脏器疾病 (七)腹痛 1.腹壁外伤性疼痛 2.壁静脉炎 3.腹壁疝及嵌顿 4.腹内脏器疾病穿孔炎症缺血、阻塞、痉挛、肿瘤 (八)腰腿痛 腰部疾病除了体现为腰痛外,往往还体现有下肢痛。反之,下肢疾病除了体现下肢疼痛之外,也可出现腰部疼痛 1.脊柱外伤、骨折、炎症 2.脊柱退行性病变 3.脊柱先天性畸形

疼痛的分类及临床止痛治疗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一.按刺激性质之分 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 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 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三.按发病机理分 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 四.按疼痛感觉分 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

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 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六.按时间模式分 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七.按机体部位分 1躯体性痛:是指身体痛,包括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 2.内脏性痛:是指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的一类疼痛。八.按神经部位分

疼痛的分类(仅供参考)

疼痛的分类 一、疼痛的定义 对疼痛下定义一直是个困难而广受争议的问题。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对疼痛提出了以下定义:“与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或类似的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994年,根据对疼痛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疼痛的定义又有了更多的注释。IASP 认为,对于大多数人群,组织损伤是疼痛定义的“金标准”。但人们也认识到,没有组织损伤或组织损伤愈合以后,疼痛仍然可能存在,疼痛有时还受情绪等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在对疼痛概念的进一步论述中认识到,疼痛与神经系统内组织损伤信号的传导并不等同,所以心理因素也不能完全从客观的疼痛指标中剔除。 换言之,疼痛通常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即每个人的体验和表达都是不同的。因而定义疼痛时,也应该考虑两个问题:①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可能没有或只有轻微的疼痛;②疼痛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所以IASP进一步提出,同样的损伤可能引起不同的疼痛感受,并认为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①产生疼痛的不同病理情况;②心理活动;③与疼痛有关的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或充满希望、乐观;④文化背景的影响,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忍耐。 理解疼痛如何来分类有助于提供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法。但是至今尚无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疼痛分类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划分。正如Gatchel所述,时间分类可较好的帮助理解生物心理因素对疼痛的作用,以及指导评估和治疗。但值得注意的是,简单的时间分类往往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如急性反复发作的疼痛(间歇性急性疼痛),进而忽略了与疾病进展有关的因素,如肿瘤和COPD。在此我们首先从病程发展的角度来讨论常规分类的急性和慢性疼痛。 二、疼痛学相关的名词和术语 疼痛术语的名词表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6期的Pain杂志上,在此前,很多名词业已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如其中之一“异常性疼痛”已在疼痛和其他杂志的栏目中迅速应用。这些术语现已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在1982年第14期Pain杂志中又对这些名词作了补充。此后数十年,IASP和其他学科的众多专家和学者又

疼痛管理指南

疼痛管理指南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它是人体对于对组织、神经或器官的损伤或炎症所产生的一种警告信号。合理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指南将介绍疼痛的分类、评估、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疼痛问题。 一、疼痛分类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原因,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 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突然发生的疼痛,一般在损伤后立即出现,并伴随着明确的病因。急性疼痛通常是自限性的,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疼痛并治疗病因。 2.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病症,也可以是一个疾病的症状。慢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二、疼痛评估 对于疼痛患者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它有助于确定疼痛的类型、原因和强度,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1. 详细病史获取

了解患者在疼痛发生之前的状况和事件,包括损伤、疾病史以及用 药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疼痛背景,并寻找可能的病因。 2. 生理检查 通过观察、检查和触诊等手段,评估疼痛患者的生理状况,寻找与 疼痛相关的体征和因素。 3. 疼痛量表 使用可靠和有效的疼痛量表,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或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 Pain Scale,FPS),来帮助患者描 述疼痛的强度。 三、疼痛治疗 疼痛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核心,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非甾体 抗炎药、麻醉药等)和处方药(如镇痛药、抗抑郁药等)。具体的药 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来缓解 疼痛。物理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疼痛尤其有效,如肌肉骨骼疼痛和神 经性疼痛。

医学疼痛分级

医学疼痛分级 医学疼痛分级 医学上把人类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分为12个级别,级别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它包括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第1级:蚊子叮咬第2级:打过麻药后动手术第3级:情人间友好的打情骂俏第4级: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第5级:用巴掌抽打,留下红色掌印第6级:不注意饮食引起的肠胃炎,肚子痛第7级:用棍棒打,留下黑紫色印记第8级:各种方式引起的大面积流血性外伤第9级:皮肉之苦,老虎凳、扎竹签、红烙铁等满清十大酷刑第10级:造成肢体残疾,如打仗中受伤被炸掉手指第11级:内脏痛,据说苏联特工发明了一种逼供法,把毛巾拧成螺旋状,让人吞下去,毛巾到胃部与胃壁缴在一起第12级:母亲分娩时的感觉 1、世界卫生组织(WT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O?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 II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 III度:?重度痛,?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 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2、?数字分级法(NRS):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3、?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4、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无痛/剧痛之间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100mm),线上不作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5、?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无痛、有点痛、稍痛、更痛、很痛、最痛。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疼痛评估与管理

疼痛评估与管理 疼痛是人们常常经历的生理不适感,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许多疾病及医疗程序中都伴随着疼痛的出现,因此对于疼痛的评估 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疼痛的定义、疼痛的分类及评估方法、疼痛管理的原则和策略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1. 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生理或心理刺激引起的不适感,通常伴随着组织损伤或 潜在组织损伤的威胁。疼痛可以是持续的或间歇的,程度从轻微到剧 烈不等。疼痛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及 时准确地评估和管理疼痛至关重要。 2. 疼痛的分类及评估方法 疼痛可以按疼痛性质、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分类。按疼 痛性质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按发生时间可分为自发性疼痛和 诱发性疼痛;按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暂性疼痛和长期性疼痛。评估疼痛 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疼痛问卷、疼痛评分量表和观察法等。在 评估疼痛时,要综合考虑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对日常生活 的影响,以便为疼痛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 3. 疼痛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疼痛管理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综合评估和个 体化治疗。具体的疼痛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常用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非处方药和处

方药。常用的非处方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鸦片类(opioids)。物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热敷、冷敷、按摩等。心理治疗 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来减轻疼痛感。 对于一些不适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的疼痛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4. 疼痛管理的挑战与展望 疼痛管理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个体差异、多病因性、复杂性等。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疼痛,需要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疼痛的研究,优化 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并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提高疼痛管 理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疼痛评估与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的疼痛评估和科学合理的疼痛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缓解 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随着对疼痛机制和疼痛管理方法的 进一步研究,相信疼痛管理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好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疼痛护理学

疼痛护理学 标题:疼痛护理学:解析和应用 摘要: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感知,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疼痛护理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旨在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护理。本文从疼痛的定义、类型、生理机制、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疼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一部分:引言 1.1 疼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疼痛的类型和分类 2.1 按照疼痛的临床表现分类 2.2 按照疼痛的病因分类 2.3 按照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 第三部分:疼痛的生理机制

3.1 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3.2 神经系统在疼痛过程中的作用3.3 炎症与疼痛的关系 第四部分:疼痛的评估方法 4.1 主观疼痛评估方法 4.1.1 疼痛问卷和视觉模拟评分4.1.2 疼痛评分尺度 4.2 客观疼痛评估方法 4.2.1 生命体征观察法 4.2.2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法 第五部分:疼痛的治疗策略 5.1 非药物治疗 5.1.1 物理疗法 5.1.2 心理疗法 5.1.3 替代疗法 5.2 药物治疗 5.2.1 非处方药物 5.2.2 处方药物

5.2.3 神经阻滞和麻醉技术 5.3 疼痛管理中的团队合作 第六部分:疼痛护理学的现状和挑战 6.1 疼痛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6.2 疼痛护理学的应用领域 6.3 疼痛护理学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第七部分:总结和回顾 7.1 对疼痛护理学的观点和理解 7.2 疼痛护理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7.3 结束语 结束语:疼痛护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学科,为理解和管理疼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疼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点和理解: 在疼痛护理学领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全面理解疼痛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并能够有效评估和管理患者的疼痛。非药物治疗在疼痛管理中具

疼痛管理与缓解指南

疼痛管理与缓解指南 疼痛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感觉和经历。它可以是来自疾病、创伤、 手术或其他原因的生理反应,对人体健康和舒适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效管理和缓解疼痛是重要的医疗需求。本文将介绍疼痛管理的 相关原则和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指南和建议。 一、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疼痛可以根据其性质、原因、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分类。根据性质,疼痛可被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由创伤、手术 或短期疾病引起,是一种突然而短暂的疼痛感受。慢性疼痛则指持续 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可能是由慢性疾病、神经病变或长期损伤 引起。 疼痛的评估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医疗专业人员可以通过问诊、体 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法来了解疼痛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此外,医生 还可以使用疼痛量表来帮助患者描述和评估疼痛的强度,如视觉模拟 评分(VAS)、面部疼痛等级量表等。通过全面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 的疼痛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 在疼痛管理中,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药物 治疗方法: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少肌肉痉挛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对疼痛的注意力,学习应对疼痛的技巧,改变消极情绪和认知,从而减少疼痛程度和影响。 3. 特殊技术:如针灸、艾灸、瑜伽等,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姿势,改善自身机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功能康复等,通过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帮助患者逐渐减轻疼痛。 三、药物治疗方法 在疼痛管理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 非处方药物:例如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急性和慢性疼痛。 2. 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氢化可待因等,可用于缓解剧烈疼痛,但需要医生的处方和监督使用。 3.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固醇等,可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牙龈炎等。 4. 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等,可以在疼痛管理中起到附加的疗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急性疼痛的诊疗

急性疼痛的诊疗 一、疼痛的分类:1、强度:小痛、大痛 2、部位:躯体痛、内脏痛 3、性质:灼痛、牵拉痛、锐痛、钝痛 二、术后疼痛的起因: 1、切口本身由于组织的切割使伤害感受器受到激动而产生疼痛。 2、筋膜及肌筋膜由于压力感受器受到影响,盘膜紧张时产生一种特殊的疼痛(组织肿胀时明显) 3、内脏牵拉、缺血、疼痛而引起的疼痛,如肠痉挛和胀气。 三、影响术后痛的因素: 1、性别:女较男敏感 2、年龄:老年人迟钝,年轻人敏感 3、个性:性格温存的人正确对待疼痛的发生和准确感受疼痛的程序,脾气暴躁者表现为急躁不安,可加剧疼痛。 4、患者对术后痛的认识:有思想准备者:正确对待 无思想准备者:反应不同 5、医务人员的影响 6、周围环境的影响 7、文化因素

8、切口大小、部位、手术种类的影响 四、术后疼痛的机制 伤害性刺激----促使术后痛觉过敏的形成 1、组织损伤使损伤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H+,K+、 缓激肽等。 2、花生四烯酸途径激活产生前列腺素和生长因子 等介质。 3、炎症介质直接激活外周伤害感受器,导致自发 性疼痛。 4、部分炎性细胞间接作用刺激另外致痛物质的释 放。 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使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传导敏感性增加(外周敏感化) 初级传入神经元C纤维反受持久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CNS??能和活性产生改变。 组织损伤后,伤害性刺激经C纤维传入,并释放谷? 酸神经引子等?质或调质,作用于中?受体,致使脊髓背?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中枢敏感化。 在中枢敏感化的形成中NMDA受体和Nk1受体占重要地位,许多内源性介质如PG、NO。阿片类、肾上素能激动剂亦影响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 总体来讲,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复杂的过

疼痛的模式分类

疼痛的模式分类 一、持续性疼痛 (一)定义 患者“24小时内平均疼痛超过12小时”。 (二)特点 持续性疼痛可以由止痛药缓解,持续性疼痛由于止痛药用量不足或疼痛加剧而不能缓解。由于连续疼痛的程度随治疗和癌症进展而变化,所以需要定期评估。 二、爆发性疼痛 (一)定义 无论持续疼痛存在或不存在,以及是否使用镇痛治疗,疼痛都会短暂性的突然加剧增强,对爆发性疼痛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这个指导原则中,我们对持续性疼痛进行了定义,用一个术语来表达连续疼痛的模式。在最近的西方教科书和包括姑息医学的牛津教科书(第四版)的研究中,多数情况下爆发性疼痛定义为,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控制持续疼痛的患者中,出现的短暂疼痛增强”。由于它是一种短暂的事件,并且这种疼痛自然终止。这个定义不包括在日本的定义中包含的常规镇痛药中止时的疼痛。在欧洲和美国,已经有一种短效制剂作为该类爆发性疼痛的治疗药,具有快速起效的作用。无论哪一种定义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都可以缓解持续性疼痛。 (二)特点

从发作到发作高峰的时间短至3分钟,平均时间为15~30分钟,90%在1小时内完成。大约80%的疼痛发生在连续疼痛的相同位置,并且被认为是持续疼痛的一过性增强。 (三)亚型与治疗方法 爆发性疼痛具有起病快,持续时间短的一般特点。虽然有人建议将其分类为几个亚型,但没有国际上定义的分类。从治疗反映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可预测的爆发性疼痛”“不可预测的爆发性疼痛”和“定时服用常规镇痛药的中断所致爆发性疼痛”三类。 1.可预测的爆发性疼痛 由可预测的刺激引起的爆发性疼痛。由有意地身体运动(身体运动时的疼痛)引起的疼痛是有代表性的。防止和避免引发爆发性疼痛的行为是重要的。防止和避免诱发爆发性疼痛的行为是重要的。如果诱因不可避免,止痛药应提前30~60分钟口服,或提前15~30分钟经皮下注射或静脉立即给药进行应急性预防。 2.不可预测的爆发性疼痛 不可预测的爆发性疼痛,以及有诱因的疼痛不能预测的情况下与无诱因情况下的疼痛。 (1)有因性爆发痛:肌痉挛、咳嗽,胃肠道和膀胱的痉挛等,无意识的身体运动伴随的爆发性疼痛。虽然诱因可以确定,但是无法预测。除了快速使用救援药物之外,探讨减少疼痛诱发频率的疾病状况。 (2)无因性爆发痛:无诱因的爆发性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治疗各种骨关节、肌肉、神经等疾病,其 中痛证是骨伤科的一个重要疾病分类。根据中医理论,痛证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或 气滞血瘀而导致的疼痛症状。在中医骨伤科中,痛证分类繁多,根据临床表现、病因、病 机等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骨伤科痛证的 分类及治疗方法。 一、痛证的分类 1. 气滞痛 气滞痛是由于气血不畅通引起的疼痛,常见于胸胁、胁肋、乳腺、子宫、腹部等部位。临床表现为疼痛拘急,甚至伴有气滞、胀满、痞块等症状。治疗此类痛证常用舒肝活血、 调经理气的方法,如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2. 寒湿痛 3. 血瘀痛 风湿痛是由于风邪侵袭引起的疼痛,常见于关节、软组织、筋骨等部位。临床表现为 疼痛游走不定,寒热喜温,关节红肿疼痛,甚至扭咔、畸形等症状。治疗此类痛证常用祛 风散寒、活血止痛的方法,如通窍活络汤、通风活络丸等。 以上就是中医骨伤科痛证的分类,不同类型的疼痛症状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 表现,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情况, 选用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疏肝理气、温通阳气、祛湿化瘀、清热利湿等作用的中药 进行调理。对于气滞痛,可选用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对于寒湿痛,可选用温针、艾灸、松筋活络丸等;对于血瘀痛,可选用逐瘀活血汤、血府逐瘀丸等;对于风湿痛,可选用通 窍活络汤、通风活络丸等;对于湿热痛,可选用法劳痛败毒散、消糜散等。 2.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操作,调理经络、疏通气血、活 络筋骨、调理脏腑,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祛痛通窍的目的。在治疗气滞痛、风湿痛等痛证时,常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推拿特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

考研西医外科学辅导 疼痛分类

考研西医外科学辅导疼痛分类 1.痛苦分类 (1)按痛苦程度分稍微痛苦、中度痛苦、猛烈痛苦。 (2)按痛苦的病程长短分急性痛苦、慢性痛苦。 (3)按痛苦的深浅部位分浅表痛、深部痛。 (4)按痛苦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头痛、颌面痛、颈肩痛、上肢痛、腰痛等。 2.痛苦的评估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痛苦程度的定量方法。将病人主观感受的痛苦程度,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痛苦越重。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 (2)语言描述评分法(VRS) 依据病人主观感受的痛苦状态,分4级:无痛(1分)、稍微痛苦(2分)、中度痛苦(3分)和猛烈痛苦(4分)。此法简洁,但不够准确。 2.痛苦对生理的影响 (1)精神心情变化急性痛苦导致病人烦躁担心,慢性痛苦使病人抑郁。 (2)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皮质激素、血管紧急素Ⅱ、抗利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释放增加。 (3)循环系统剧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猛烈的深部痛苦有时可使副交

感神经兴奋(留意:两者相反)。 (4)呼吸系统术后痛苦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5)消化系统慢性痛苦引起食欲不振,深部痛苦引起恶心呕吐。 (6)凝血机制术后急性痛苦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 痛苦的治疗 1.癌症痛苦的治疗 (1)WH0推举的三阶梯疗法其原则为: ①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方式挨次使用:非阿片类药(如阿司匹林)→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帮助用药(如安定、氯丙嗪等) ②口服给药。尽量口服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 ③按时给药。 ④用药剂量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头,渐渐加大药物剂量。 (2)椎管内注射药物 ①硬膜外注射吗啡,可反复注药,每次1~2mg,每日一次。 ②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神经破坏性药物,如无水酒精或苯酚。 ③放疗、化疗和激素疗法,用于晚期癌症止痛。 (3)放疗、化疗和激素疗法 2.慢性痛苦的治疗治疗类型 分类

执业医师外科学疼痛治疗

第十六章疼痛治疗 第一节概述 疼痛治疗(pain management)的含义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以及某些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或体征,采用药物和(或)神经阻滞等各种综合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疼痛治疗并不局限于镇痛,还包含通过各种治疗措施改善局部或全身功能状态。疼痛治疗不仅是对症治疗,还应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但应明确,疼痛治疗范围并不包括所有疼痛。对某些疼痛如急腹症的疼痛、良性肿瘤病人的疼痛等,在明确诊断之前不能盲目进行单纯镇痛治疗,以免掩盖病情。 目前在国际上,疼痛被认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个生命体征。因此,疼痛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逐渐发展成为疼痛治疗学。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 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根据规模的大小、有无不同专业医师参加等,将疼痛治疗机构分为以下三类:①多学科性疼痛研究治疗中心;②多学科性疼痛治疗中心;③疼痛门诊。 第二节疼痛发生的机制 疼痛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后,经过传导系统(脊髓)传至大脑,而引起疼痛感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发生及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一)伤害性感受器(nocieeptor) 包括感觉神经的游离端、终末神经小体和无施万鞘的末梢轴索。根据身体分布的部位及接受刺激的不同,可将伤害性感受器分为皮肤、肌、关节和内脏伤害感受器。由这些感受器将接收到的刺激传到脊髓,进而通过上行传导束传人大脑,形成疼痛感觉。 (二)疼痛 在末梢的传导疼痛通过细的有髓鞘的Aa和无髓鞘的C传导神经纤维来完成。 其中有髓鞘的A.纤维传导速度快,传导针尖样刺痛和温度觉;无髓鞘的C纤维传导速度慢,传导钝痛和灼热痛。疼痛通过Aa纤维和C纤维传导至脊髓后角的T细胞(transmission cell),兴奋后的T细胞再通过脊髓丘脑束将疼痛传导到脑。粗神经纤维不直接传导痛觉,但由其传人的冲动可通过"闸门"机制抑制痛觉向中枢的传导。另外,由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的与疼痛有关的下行抑制通路,主要通过缝际核产生的5一羟色胺,以及网状结构产生的脑啡肽和内啡肽,使脊髓后角的传入信号减弱。 (三)疼痛在中枢的传导 主要有两条途径:①经脊髓丘脑束到丘脑再逐渐传至大脑度层,使机体感知疼痛的有无和发生部位;②经脊髓网状系统传至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下部及大脑边缘系统,引起机体对疼痛刺激的情绪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四)疼痛的感知和识别 疼痛冲动传人中枢后,其感知和识别需要经过整合及分析。其中,中央回负责感知疼痛

疼痛重点

疼痛学重点 名词解释 1、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等多系统的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原发病或功能紊乱所致的自发性疼痛和超敏感性疼痛。分为三类:1、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2、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3、交感神经维持性疼痛 2、 带状疱疹(HZ ):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相应节段引起皮肤疱疹,并伴严重疼痛。 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和损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较高。 大题: 一、疼痛诊疗的范畴 1、慢性疼痛,包括①肌肉及软组织慢性疼痛②骨关节疼痛③头痛④神经病理性疼痛⑤创伤后慢性疼痛 2、急性疼痛,包括①急性创伤性疼痛②术后疼痛③分娩痛④内脏痛⑤其他 3、癌性疼痛 二、疼痛的分类 根据疼痛发生部位分类: 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分为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根据疼痛所在的躯体部位分类:可分为头痛、颌面部痛(或头、颜面和脑神经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 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1、刺痛 2、灼痛 3、酸痛 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1、伤害性疼痛 2、炎性疼痛 3、神经病理性疼痛 4、癌痛 5、精神(心理)性疼痛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1、急性痛 2、慢性痛 三、临床上,疼痛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发性疼痛、与心因性疼痛以及功能性疼痛等 ①伤害感受性疼痛: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短暂疼痛,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反应和回缩反射,是十分重要的生理性感觉。 ②炎性疼痛:包括关节炎性疼痛与术后疼痛,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引起的自发性疼痛和超敏感性疼痛。 ③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原发病或功能紊乱所致的自发性疼痛和超敏感性疼痛。分为三类:1、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2、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3、交感神经维持性疼痛 ④特发性疼痛与心因性疼痛的实例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和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⑤功能性疼痛:是由正常神经信号的异常中枢处理所致的超敏感性疼痛。 四、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 ㈠头面部检查 ㈡颈项部检查:①椎间孔挤压试验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③压 顶试验④引颈试验 ㈢肩及上肢检查:①杜加征,也称搭肩试验。让患者将手搭于对侧肩上,如果肘部不能接触胸前臂,则为阳性,见于肩周炎和肩关节脱位。②雅格逊征③屈肌紧张试验④密勒征⑤拇指屈收试验 ㈣胸、背、腹部检查 ㈤腰、骶、臀部检查:俯卧位:①梨状肌紧张试验②股神经紧张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俯卧位患者的盆骨,另一手握踝,上托大腿后伸(膝关节伸或屈),如出现大腿前方放射痛,即为阳性,表示股神经根(L2~L4发出)有受压可能③伸腰试验④腰大肌痉挛试验⑤跟腱反射 仰卧位:①屈颈试验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膝部使腿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徐徐上举,若上举达不到正常高度(70~90度),并出现腰痛和同侧下肢放射痛,为阳性。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③直腿抬高加强试验④仰卧挺腹试验⑤梨状肌紧张试验(内旋髋试验)⑥盆骨分离及挤压试验⑦“4”字试验(盘腿试验)⑧膝腱反射⑨足背伸肌力和伸拇肌力⑩足趾、足背及小腿的感觉⑾下肢病理反射 ㈥髋与下肢检查:①大腿滚动试验(高芬征)②“4”字试验③欧伯试验④浮髌试验⑤膝关节分离试验⑥麦克马瑞试验(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⑦足内外翻试验⑧跟骨叩击试验⑨跖骨头挤压试验 五、36页测量表自己瞅瞅 六、疼痛的药物治疗(41页) ⑴非甾体抗炎药:①阿司匹林,适应证:伴有炎症反应的轻度或中度疼痛,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a 、胃肠道反应 b 、过敏反应 c 、肾损害 d 、肝损害 e 、水杨酸反应 禁忌症: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 缺乏症、血友病、有出血史的溃疡患者 ②吲哚美辛(消炎痛)适应征:关节炎、解热。不良反应:a 、胃肠道反应 b 、神经系统损害 c 、肾损害 d 、各型皮疹 e 、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f 、过敏反应 。禁忌症: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③布洛芬④双氯芬酸钠⑤酮洛酸:适应征:术后剧痛或癌症晚期疼痛、急性肌肉骨骼疼痛⑥美洛昔康,适应征: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性骨关节炎的症状治疗⑦塞来昔布,适应征:各种急慢性疼痛,不良反应:上腹部疼痛、腹泻、消化不良⑧帕瑞昔布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 ⑵糖皮质激素类药:慢性炎症性疼痛、抗炎和免疫抑制①地塞米松,不良反应: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致肥胖、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骨质疏松、水钠潴留、精神异常②泼尼松龙,适应征:炎症性疼痛、免疫性疼痛③甲泼尼龙④利美达

疼痛学的概念

疼痛学概述 一.疼痛学的概念 疼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探讨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其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涉及外科内科神经科和风湿科等多个临床学科的疾病。因疼痛学具有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治疗方法交叉应用的特点,其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疗法2、物理疗法3、神经阻滞疗法4微创介入疗法等多种方法。疼痛学的主要任务是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据统计慢性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30%慢性疼痛中又有30%的患者查不出明确的病因,治疗起来更为困难。由于疼痛的复杂性和难治性。早在家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就成立疼痛专科门诊,1973年创立了《国际疼痛研究会》。1989年我国成立国际疼痛研究会中国分会。直到1992年才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由中科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进入21世纪以来,以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为标志的大量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使我国临床疼痛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07年7月16日,铭刻了我国疼痛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页。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代码027。2014年,湘潭梦泽山庄召开第九届年会,本人作为大会的组织者之一,有幸接待刘延青主任委员及加拿大全国各地区疼痛学科专家教授。看到了疼痛科的巨大发展前途 二.疼痛的分类。 目前疼痛的分类尚未统一标准。通常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原因、性质及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一〉按疼痛发生的躯体部位分类: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痛、肩及上肢痛、胸背部痛、腹部痛、腰骶部痛、下肢痛、肛门会阴痛等。 〈二〉根据疼痛发生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 1:躯体痛:分为浅表躯体痛、深部躯体痛 2:内脏痛:如内脏牵拉、压迫、扭转或肠管的扩张等引起。疼痛定位不准确、有时存在牵涉痛、放射痛 3:中枢痛:如脑梗死、脑肿瘤、脊髓空洞症等引起的疼痛难定位、性质不固定、多表现为持续性刺痛或麻木、活动加重、休息好转等特点。 〈三〉按疼痛性质分类。 1:刺痛、2:灼痛、3:酸痛 〈四〉按疼痛的原因分类

疼痛的分级评定标准及护理原则

疼痛的分级评定标准及护理原则 LT

疼痛的分级评定标准及护理原则 •疼痛(pain)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analgesia)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癌症疼痛系指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为癌症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癌症早期,由于瘤体尚小,一般无转移,因而癌症疼痛的发生率较低;晚期,病灶较大,不断向附近的组织器官进行浸润性生

长,且往往有骨髓等远道转移。因此,癌 症疼痛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癌症性疼痛多为 持续性疼痛,并随之病灶增大而不断加剧。 疼痛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部性,可定位; 另一种则为弥漫型,疼痛部位不清。疼痛的 耐受性可因人而异。由于癌症疼痛严重地影 响病人休息、睡眠,给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 上带采极大痛苦,因此,解除癌症疼痛对改 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疼痛的分类 ㈠根据发展现状涉及疼痛诊疗项目 1、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产科疼痛,急性带状疱疹疼痛,痛风; 2、慢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 3、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头痛; 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 5、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发性胸腹痛; 6、相关学科疾病:早期视网膜血管栓塞,突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